“街角散文家”:我的烟火生活热辣滚烫

2024-04-28 18:29默冉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街角油条馒头

默冉

1月20日,“馒头叔”王连生加入湖北省鄂州市作家协会的新闻,引起了关注。来自农村的他,在城市角落里开了早餐店谋生。每当夜深人静,妻子熟睡后,他却会用一双沾满面粉的糙手,写出惊艳的文字,分享给网上的30万粉丝看。其作品集《我的人间烟火》发布后,更是获得了几十万点赞,读者感叹“‘馒头大叔的文字温暖、幽默,能让人产生共情”。沉默寡言的王连生是如何让生活热辣滚烫,并受到关注的?

苦中有乐:早餐铺老板爱写作

今年53岁的王连生,出生在湖北省鄂州市的农村。他从小性格腼腆,没什么朋友,就喜欢看书。王连生读小学时,父亲带他和姐姐去镇上赶大集,姐姐买了新衣服和糖葫芦,他啥都不要,只从旧书摊上买一本《波斯短篇故事合集》,如获至宝揣进了怀里。

王连生喜欢阅读,家长给的零用钱他从不舍得乱花,都拿去租书看。但因高考时发挥失常,王连生落榜了。他选择了结束学业,回乡务农。但一有闲暇,他仍会写散文和随笔,并渴望有一天能把它们变成“铅字”。

19岁时,王连生终于在广东《黄金时代》杂志发表了处女作。从千里之外的广州寄过来稿费和样刊时,在他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引起了轰动。此外,王连生还喜欢用各种方式与文字打交道:帮左邻右舍写春联,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猜字谜节目……

正是这些经历,让王连生坚定地认为,他很合适干文字工作。22岁那年,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农村的王连生,决定去闯世界。他南下到广东佛山,在一家鞋厂打工,每天重复着给鞋底打毛的动作,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工厂不允许工人随意走出厂门,最终让王连生难以忍受。他说:“感觉像坐牢一样,苦熬8个月后,我辞职离开了佛山。”

王连生又前往广州。在人才市场上,他见一家报社正招聘编辑、记者,就激动地报了名。没想到的是,他被录用了。培训一个月后,他才发现,虽然顶着“记者”头衔,自己实际上是负责给报纸拉广告。这需要一定的人脉和交际能力,内向的王连生最终败下阵来。

遭遇一番打击后,原本有点自命不凡的王连生终于低下头来,变得更务实了。他去工地挖过地基,进城摆过小摊,也曾因无颜回家睡过荒山……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一度“背叛”了文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提笔。

正如齐秦歌里所唱的一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在外地兜兜转转几年后,王连生最终又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一切仿佛归于原点。

2007年,已经娶妻生子的王连生,又携妻子彭红来到鄂州市谋生。他们先是在菜市场附近租下一间小店,售卖了4年禽蛋,后来又改做早餐生意。10多年来,夫妻俩一直守着这间30多平方米的店铺。

王连生的一天是从凌晨两点开始的,先是磨豆浆、做豆腐脑,再赶制油条和馒头。蒸笼热气腾腾,油条锅炉烟熏火燎,他喜欢这种散发着面香的市井生活,经常对妻子“拽文”说:“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丰。”

在这样忙碌的节奏里,王连生又苦中作乐写起了文章。有时候,他一边磨豆浆一边构思,一边炸油条一边打腹稿。偶尔,他还在上厕所的间隙奋笔疾书。下午稍稍闲下来的时候,妻子就守着店铺里,让他上楼“写写划划”。彭红知道,写作是丈夫唯一的爱好。

热气腾腾:拥抱烟火生活

早餐店里,王连生每天的生活围绕着油条、馒头和豆浆,文字自然也常常从这些物件出发。他这样写刚出锅的油条:“我炸的油条是无矾无铝的,健康好吃,且极为美观,像一列接受检阅的正能量爆棚的卫士。”

他自豪地赞颂自己的职业:“做早点和做学问是相通的,都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我眼里,从手中的擀面棍下出来的,不是油条和馒头,而是一枚枚既精准无误又完美无瑕的火箭。”文字世界就像他的“桃花源”,在这里,王连生能获得些许的自信和心安。

王连生文字里藏着的,还有他对妻子既含蓄又热烈的爱意。两人的老家一个在鄂东南,一个在鄂西北,相距500多公里,年轻时因在同一家工厂打工而相识。那时,王连生为了维护彭红,一向斯斯文文的他生平第一次和别人打架。后来,他们分别后又再次相逢,于是有了延续至今的浪漫故事。

王连生的文字平实而温暖一

“我自小自卑,因为母亲40多岁才生下我,当同龄小伙伴的妈妈正年轻力盛的时候,我的母亲已垂垂老矣……让我眼馋不已的是,别的孩子都能穿上由年轻妈妈巧手编织的花毛衣,我的老娘却不会织。”

“19岁那年,我将埋藏已久的心愿写进了文字里,我告诉天下的女孩子:你若爱他,便给他织一件毛衣吧。后来,我把刊登了拙作的杂志,送给一个女孩子看。”

“我们在一起后,她每年都会给我织毛衣。从23岁那年开始,一直织到53岁。30年来,记不清她给我织了多少毛衣、毛裤和围巾。虽然后来,街上售的机器织的羊毛衫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可她不为所动,依然坚持亲手给我编织衣物。机器是冰冷的,手却是有温度的。机器用时是短促的,那份热度稍纵即逝。手工用时却是漫长的,那份温暖历久弥坚。”

2020年春天,夫妻倆一连闭店几个月。王连生经常唉声叹气,彭红就开导他下载抖音玩玩,平日里可以看看视频解闷。起初,王连生只刷别人的小视频,自己从不拍作品。

几个月后的一天,他忽然从抖音上刷到了自己。那是王连生参加外甥的婚礼,并宣读了一段他写的祝福词,被人拍成短视频发到了网上:“天降大婚于斯人也,必先苦恋新娘,费尽心思,殷勤献尽,而后其成!恭喜你大婚达成,祝福你们盟结良缘……”大家没想到,看上去憨厚朴实的王连生居然能出口成章,而且祝福词“整”得十分幽默。这段视频被人发到网上后,获得了几万点赞。

这次小小的“成功”,让王连生开心不已。他决定也在抖音上发布随笔、散文。王连生在他发布的作品里,这样回忆曾供不应求的馒头:“10多年前,为了提高效率,一锅馒头蒸了27层,码起的蒸笼直冲云霄,须得搭一张桌子,桌子上搭一把椅子,椅子上再搭一张凳子方能把天上的馒头取下来。那时的我和她,累并快乐着。如今生意淡了,人也终于闲下来,反而渴望那些劳累的日子能再回来。”

每天都有网友被他笔下的人间烟火所吸引,被他朴实无华的文字所治愈。渐渐地,王连生拥有了一批“粉丝”。

在他写的杂文中,彭红经常是主角。“今天出了点事故——她弄翻了一桶豆腐脑。假如弄翻这桶豆腐脑的不是老婆大人,而是我,那就属于特别重大事故了。这件事一定会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成为夫人讨伐我的又一件有力武器!”

王连生也会用文字调侃妻子,称她是“错账大王”——经常在跟客人闲聊时算错帐。“但即使她把家管到破产,我也愿意让她管钱。毕竟老婆大人经常教导我,男人有钱就变坏。”幽默的文字里,透着王连生对彭红的宠爱。

坚守内心:愿做追风的少年

相伴30年来,夫妻常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在两件事上,王连生和彭红自有一种默契。一是他们坚持传统工艺,做早点时绝不放甜味剂、增筋剂、发泡剂之类的东西。顾客并不懂这些,经常会皱眉问他们:“别人家的馒头都是又白又大又圆、漂漂亮亮的,你家的卖相咋这么难看,好多都开了口?”王连生含笑说:“我家的馒头属于‘内秀型,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吃起来却很筋道。”

夫妻俩的另一件默契之事,是关于王连生的日常写作。妻子虽然爱唠叨,但每天下午都会默默承担起守店的任务,任由他去创作。

王连生的手机很旧,电池早就不经用了,要充着电才能写完一篇文章。每到夜深人静,他就拿着连接了充电线的手机,坐在待煮开的豆浆锅旁激情创作,用诙谐幽默的文字记录下白天发生的趣事:与难缠的顾客“斗智斗勇”,与妻子的“唇枪舌剑”,与找上门的粉丝暖心互动……

他抖音里的视频画面大多是单调的,不是对着刚出锅的油条、馒头拍,就是对着热腾腾的豆腐脑拍,很少涉及暴露店铺信息的画面。

经常有网友询问他:“馒头叔,你家早餐店在哪里呀?”王连生却从不回应。因为他并不想借助短视频打广告,自己所写的文字能被人看到、被人喜欢,王连生就心满意足了。

有些网友却化身“侦探”,从视频中一闪而过的街道、对面店铺的招牌等蛛丝马迹里,找到了“真相”。渐渐地,从本市和外地赶来看望这名“街角散文家”的网友,竟让他店里的生意逐渐兴隆起来。

李大姐是湖北汉川人,也是王连生的忠实粉丝。她喜欢看他充满烟火气息的“早餐铺散文”,还会跟着王连生的“教学视频”学做小吃。后来,看馋了他炸的金黄油条,李大姐直接找王连生下单,“网购”了一批王氏馒头和油条。看到她的好评后,外地粉丝们也有样学样,开始找“馒头叔”网购。

之后的日子,李大姐像追剧一样“追”王连生的每一篇作品。2022年,她甚至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把王连生发布过的数十万字的文案收录、打印出来,整理成“书”送给他。书名就取自王连生的一篇散文标题—《我的人间烟火》。

如今,王连生的网络粉丝已超过30万。但是,他不愿意利用粉丝去赚钱,先是拒绝了商家的广告合作,又回绝了几家公司的直播带货请求。王连生觉得,文人要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这样写出的文字才干净。

在网上出名之后,一些媒体先后报道了王连生,赞其为“街角散文家”“正能量饅头大叔”。不久,上海一位图书编辑也千里迢迢赶到鄂州,想请王连生出书。他感动不已,热情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人。“但我写的那些下里巴人的文字,尚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不敢奢谈出书。谢谢您的欣赏!”王连生紧握着对方的手说。

今年1月20日,王连生被鄂州市作协吸收为会员,拿到证书的那一刻,他红了眼圈。

新的一年,这位“街角散文家”并没有什么宏大心愿,只想继续裹着他那件迷彩的长衫,在街角卖油条豆浆,然后安安静静地写字。“我们要为生存而努力,但也不能荒废了精神世界。”53岁的王连生说出这句话时,眼睛明澈如少年。

猜你喜欢
街角油条馒头
烧饼 油条
油条让我相信爱情
油条让我相信爱情了
街角有“海绵”
街角窗口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馒头办”没了吧?
《老街角》
买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