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丙醇

  • 穿流式电催化膜MnO2@Ti 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正丙醇性能
    足[1-3]。正丙醇来源广、安全性高、价格便宜,进一步脱氢后可生成丙酸,被认为是生产丙酸有前途的前驱体。电化学反应通过在温和条件下以可控方式产生高活性自由基从而实现反应物的转化[4],是可以替代使用氧化剂或还原剂等对环境有害的化学试剂的化学过程,通过正丙醇电催化氧化制备丙酸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传统电极通常将粉末状电催化剂负载在电极表面,这种结构会导致催化剂团聚掩埋活性位点。将催化剂原位固定在多孔导电膜的膜孔中构成电催化膜,较大的膜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纳米催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23年5期2024-01-15

  • 二烯烃对汽油含氧化合物测定的干扰
    合物。该物质在正丙醇定性时间出现特征峰,质量分数在0.3%~1.1%之间。由于正丙醇不是常规汽油调和组分,影响氧含量结果的判定,因此有必要对该物质进行探讨。为了确认该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笔者收集了1批次国有大型炼厂汽油与5批次在正丙醇定性时间出现特征峰的社会汽油,通过采用不同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进行测试和验证。1 问题的发现采用NB/SH/T 0663-2014检测社会汽油的氧含量时,发现在正丙醇定性时间出现特征峰。为了对该组分进行分析,收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3年5期2024-01-02

  •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正丙醇含量的研究
    醇类物质,包括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等。高级醇主要是通过氨基酸降解和糖代谢合成[2-3]。适量的高级醇可使白酒醇甜,呈香、呈味[2]。高级醇同时又是形成酸酯的前体物质,存储之后会使酒香更加浓郁[2,4]。但如果高级醇含量过高,或存储时间过长,则会产生不良作用,使酒体变得味苦辛辣,甚至引起人们头痛[5]。因此,白酒企业在生产和勾兑过程中及时检测高级醇的含量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对产品质量品质的把控很有必要。作为高级醇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正丙醇通常味苦,呈青

    酿酒科技 2023年9期2023-11-25

  • 工业废液正丙醇回收工艺模拟与优化
    要含有环己烷与正丙醇,由于在一定压力下,环己烷-正丙醇属于共沸体系,采用普通精馏难以获得满足工艺循环利用的质量指标的正丙醇。目前,工业上对于共沸体系分离的方法主要有萃取精馏[1-4]、共沸精馏[5-7]、变压精馏[8-12]等。响应面法是将统计设计与实验技术相结合的最优化方法,是一种研究响应值与独立输入变量间关系的试验方法,适合于多变量复杂体系的优化分析[13-14]。 因其简单实用且能够拟合全局的函数关系而被广泛应用[15-21]。本文针对生产废液主要组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11-07

  • [N1,8,8,8][Ac]萃取精馏分离环己烷-正丙醇共沸体系研究
    原料。目前国内正丙醇的生产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由丙醛催化加氢制得,第二种由烯丙醇加氢副产正丙醇法。由于第一种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完善,所以大部分国内企业采用第一种工艺生产。目前工业上大多数都采用苯加氢制备环己烷,环己烷在工业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其良好的溶解性,常用来作为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溶剂和萃取剂,可以用于制备环己酮、环己醇、己内酰胺等,另外环己烷在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方面也有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物发酵和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正丙醇和水的混合物,苯

    山东化工 2023年12期2023-08-10

  • 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中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研究
    异丙醇、乙腈和正丙醇 5 种残留溶剂。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使用 DB-624 毛细管柱(30 m × 0.53 mm,3 μm),载气为氮气,流速为 2.5 ml/min,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 250 ℃,进样口温度为 200 ℃,分流比为 5:1,顶空平衡温度为 85 ℃,平衡时间为 20 min,柱温程序为:起始温度 40 ℃,保持10 min,随后以 5 ℃/min升至 80 ℃,随后以 20 ℃/min 升至 200 ℃。甲醇、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3期2023-06-14

  • 单元及二元混合可燃液体的自燃点研究
    甲醇、正丁醇、正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及不同配比二元混合溶液的自燃点进行了研究,为实验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基础,为生活与生产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21].1 实验1.1 装置及材料实验装置:HY5332可燃液体和气体自燃点实验装置(吉林市宏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实验材料:无水乙醇、甲醇、正丁醇、正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试剂(阿拉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2 初始温度的选择和实验方法初始温度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直接使用其他研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9-24

  • 浓酱兼香型白酒发酵酒醅微生物群落及理化指标对正丙醇产出的影响
    醇(如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都呈苦味,含量过高会导致酒体苦涩,使人上头易醉,但是含量太低会导致酒体口味淡薄[6]。高级醇含量是白酒卫生标准严格控制的一项指标,白酒中的总高级醇含量应控制在0.2~1.0 g/mL[7]。在白酒发酵过程中,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高级醇的产出。ZHANG H X等[8]研究发现,初始温度越高,乳酸菌的数量增加越快,高温使总酸含量增加,总酯含量降低,从而影响高级醇总量。JIANG J等[9]研究发现,在白

    中国酿造 2022年7期2022-07-26

  • 连续合成乙酸正丙酯工艺中反应与分离的平衡*
    应原料(乙酸、正丙醇)和产物(乙酸正丙酯)均能与水形成共沸物,增加了精馏脱水和脱酸的难度[6-7]。因而,本文为提升连续酯化效率,对塔釜内的反应与分离的平衡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硫酸催化乙酸与正丙醇连续合成乙酸正丙酯工艺进行了优化,探究了多种连续酯化条件的作用规律,为工业合成乙酸酯提供有益的参考。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分析仪,Shimadzu,GC-2018;微注射泵,上海兰德电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温度记录仪,杭州美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NHW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2022-06-14

  • 提高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准确性研究
    5.0 mL的正丙醇于50 mL的容量瓶中,准确配制体积分数为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的11个标准正丙醇溶液。(2)用吸量管与量筒分别粗略量取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35 mL、38 mL、40 mL、45 mL的正丙醇于100 mL的容量瓶中,配成10个待测正丙醇溶液。1.2 工作曲线的测定用阿贝折光仪分别测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2022-06-14

  • SSZ-13沸石分子筛膜液相有机溶剂脱水性能研究
    石分子筛膜进行正丙醇和乙酸乙酯液相脱水研究,考察其在液相下的脱水性能和长时间运行稳定性。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材料SSZ-13 沸石分子筛膜:定制,外径12 mm,壁厚2 mm,管长800 mm。膜小试装置:定制,6组膜器串联,每组安装15支膜管。有机溶剂:质量分数80%正丙醇、20%水,质量分数96.5%乙酸乙酯、3.5%水;自制蒸馏水;5 ℃冷却循环水。1.2 实验方法实验工艺流程见图1。图1 膜小试工艺流程Fig.1 Small-scale me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22年2期2022-06-07

  • 铜基催化剂表面电催化碳-碳耦合的机理研究
    3+产物(例如正丙醇)生成过程中的碳-碳耦合机理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但其对催化剂、反应体系的理性设计和优化,以高效制备更富价值的C3+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为探究C3+产物生成过程中的碳-碳耦合机理,美国特拉华大学徐冰君研究组利用同位素示踪结合原位红外光谱的分析,考察了CO与人为加入的乙醛在铜表面耦合制备正丙醇的反应过程,并系统研究了CO与不同浓度乙醛之间的耦合程度,据此推测了该过程中C1与C2间的耦合机理。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CO还原反应中加入乙醛分

    物理化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3-31

  • 新型AEP-相变吸收剂捕集CO2研究
    嗪(AEP)/正丙醇水溶液,并研究其吸收性能、解吸性能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AEP/正丙醇水溶液的吸收-解吸性能较好,吸收负荷为1.09~1.35 mol×mol-1,解吸负荷为0.93 mol×mol-1,远高于MEA水溶液;AEP/正丙醇水溶液的富相体积分数为56.5%~58.6%,富相产物质量分数为97.1%-99.0%,解吸时只需对富相进行加热,可有效降低再生能耗;且AEP/正丙醇水溶液与CO2的反应为快速拟一级反应,有利于工业应用。二氧化碳捕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21年6期2022-01-17

  •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正丙醇的不确定度评定
    ,包括异丁醇、正丙醇、异戊醇等,适量的高级醇使酒体醇甜,呈味突出[3],能够衬托酒体酯类香气,但含量过高又会引起酒体辛辣,使人上头易醉[4]。正丙醇作为高级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已成为我国酒精类食品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5-6]。检验工作需要复杂的测量程序,实验过程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一定的误差[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实验室认可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测量不确定度是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

    酿酒科技 2021年11期2021-11-24

  • 多相法羰基合成生产正丙醇工艺技术
    5200)1 正丙醇产品简介正丙醇(n-propanol)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化工产品,其熔点-126.2℃,沸点97.2℃,通常情况下具有醇香味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醇、醚、烃等多种溶剂混溶,也可以直接用作溶剂。目前被广泛用于涂料、油漆、胶黏剂、化妆品、塑料和杀菌剂等领域,同时也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合成香料、清洁剂、防腐剂和刹车油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原料。在医药中间体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用来生产红霉素、丙磺舒、丙戊酸钠、癫健安、粘合止血剂BC

    中国氯碱 2021年8期2021-09-25

  • 变压精馏和萃取精馏分离乙腈-正丙醇工艺优化
    013)乙腈和正丙醇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作为溶剂或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其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含乙腈和正丙醇的废液,若直接排放或者燃烧不仅环境污染且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通过适合的方法对乙腈和正丙醇混合物加以分离回用[1-2]。尽管乙腈与正丙醇两者间沸点相差较大,分别是81.6与97.2 ℃,然而乙腈与正丙醇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而形成共沸,常压下两者的共沸温度是79.9 ℃,共沸组成w(乙腈)= 70.4%[3],因此采用普通精馏未能实现乙腈与正丙醇的分离。目

    精细石油化工 2021年3期2021-07-08

  • 变压精馏和萃取精馏分离乙腈-正丙醇工艺优化
    013)乙腈和正丙醇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作为溶剂或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其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含乙腈和正丙醇的废液,若直接排放或者燃烧不仅环境污染且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通过适合的方法对乙腈和正丙醇混合物加以分离回用[1-2]。尽管乙腈与正丙醇两者间沸点相差较大,分别是81.6与97.2 ℃,然而乙腈与正丙醇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而形成共沸,常压下两者的共沸温度是79.9 ℃,共沸组成w(乙腈)= 70.4%[3],因此采用普通精馏未能实现乙腈与正丙醇的分离。目

    精细石油化工 2021年3期2021-07-08

  • 气相色谱法检测消毒产品中的正丙醇与乙醇
    定了食用酒精中正丙醇含量以及不确定度。刘秀金[4]对比了折光率法与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正丙醇物系组分的含量。目前市面上已有含有乙醇和正丙醇复配的免洗消毒剂,此类消毒剂多数以消毒凝胶形式存在,具有使用快速,性状稳定、安全等特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洒漏、挥发少。江小明等[5]使用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和现场消毒实验方法观察了一款由乙醇与正丙醇等成分组成免洗手消毒凝胶,结果表明,此消毒剂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对手表面上自然菌的杀菌作用也比较明显,具有实际消毒应用价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1年2期2021-03-30

  • 辣木叶多酚的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但均是以乙醇或正丙醇单一溶剂作为提取剂[24-26].且一般就利用度而言,辣木叶相对较高.本试验以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硫酸铵用量、正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自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与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 设计优化辣木叶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正丙醇-硫酸铵双水相提取工艺;通过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和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28

  • 苯-正丙醇-三辛基甲基醋酸铵物系等压气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0142)苯和正丙醇都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常压下可形成共沸物(苯含量为80.1%(x)),很难通过常规蒸馏方法分离苯-正丙醇物系[1-3]。王守玉等[4]以氯化锂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精馏的方法分离了苯-正丙醇共沸物系。李玲等[5]采用热集成变压精馏的方法分离了苯-正丙醇物系并对其进行优化。Li[6]采用连续萃取精馏工艺,探究了三种醋酸类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对苯-甲醇共沸物的影响。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新兴的萃取剂被广泛用于共沸物的分离[7-10]。与传统的萃取剂

    石油化工 2020年8期2020-09-15

  • GC-FID内标法测定复方丹参制剂醇沉上清液乙醇含量*
    技有限公司);正丙醇(99.5%,批号:RO185710上海凛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复方丹参醇沉上清液(批号:20181102由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AgiLent DB-624(30m×0.53mm×3μm)色谱柱;载气:N2;气化温度:200℃;N2载气流速:4.7mL·min-1;分流比:1∶1;柱温:起始 40℃,保持 2min,然后以 3℃·min-1升至65℃,再以25℃·min-1的速度升温至200℃,保

    化学工程师 2020年7期2020-09-07

  • 涡旋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清香型白酒中5种高级醇
    的健康[4]。正丙醇、2-甲基-1-丙醇(异丁醇)、3-甲基-1-丁醇(异戊醇)和β-苯乙醇占白酒高级醇总量的70%~80%[5]。一般测定酒类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方法是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来实现[6-8]。孙啸涛等[1]采用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67种白酒中四甲基吡嗪等物质进行了检测;吴继源[8]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赵东瑞等[9-

    中国酿造 2020年4期2020-05-15

  • 正丙醇对浑浊红球菌PD630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献[11]报道正丙醇的添加对于提高浑浊红球菌PD630中奇数碳脂肪酸的含量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微生物而言,醇类可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比如对其细胞膜的结构会产生破坏作用,进而使得胞内的物质发生外泄,原因是醇能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并破坏磷脂层[12]。此外,许多生理功能,包括营养物和离子的转运以及细胞代谢都会受到醇的影响[13]。目前正丙醇对红球菌PD630的毒害作用尚不清楚,红球菌在正丙醇存在时的应激机制尚不明确。UPLC-Triple-TOF/MS非

    食品与机械 2020年1期2020-03-06

  •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中间品乙醇的含量
    99.7%);正丙醇(AR级,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含量≥99.0%);钨酸钠(AR);硫酸(AR);10%钨酸钠溶液(取钨酸钠10 g,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 ml);0.33 mol/L硫酸溶液(取硫酸1.86 ml 缓缓注入适量注射用水中,放冷,定容至100 ml),样品由研究部提供(8%乙醇蛋白溶液,批号:ALB 20170119;20%乙醇蛋白溶液,批号:ALB 20170119;40%乙醇蛋白溶液,批号:ALB 20170119)。2 方法

    药学实践杂志 2019年5期2019-09-25

  • 回收正丙醚-正丙醇工艺过程研究
    程中,正丙醚和正丙醇常作为溶剂或混合溶剂[1],常用于中间体合成和纯化过程,对含有正丙醚和正丙醇的废液的回收套用,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可降低生产成本[2]。在常压下,正丙醇和正丙醚为共沸体系[3],采用常规精馏方法很难达到有效分离。对于共沸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有萃取精馏[3-6]、共沸精馏[7-8]、变压精馏[9-11]、液液萃取法、吸附法[12-13]和膜渗透蒸发法[14-16]及复合分离技术[17-18]等。本文采用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溶

    应用化工 2019年7期2019-08-02

  • 白酒酿造中产正丙醇的微生物溯源研究
    易醉[13]。正丙醇作为高级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已成为我国酒精类食品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14]。目前关于白酒中产正丙醇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酵母菌[15-17]与芽孢杆菌[14,18],而白酒中其他微生物代谢产正丙醇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该研究拟利用生物信息数据资源对白酒中产正丙醇微生物进行溯源,并对菌株进行发酵实验验证其产正丙醇能力。通过筛选白酒酿造中高产正丙醇的优势微生物,明确酿造过程中产正丙醇的微生物种类及组成,为白酒中正丙醇的调控奠定研究基础,为后

    中国酿造 2019年7期2019-07-30

  • 气相色谱法和折光率法测定乙醇-正丙醇物系组分含量比对
    102)乙醇和正丙醇由于物性和结构相似、分子大小相近、沸点相差较大,形成的理想溶液常常作为教学用化工基础实验物系[1-2]。乙醇-正丙醇溶液中组分含量测定一般采用传统折光率法[3],该方法仪器设备简单、检测快速,但样品需要量大、重现性差、误差大。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样品需要量少、检测误差小[4]。本文基于以上考虑,对折光率法和GC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对乙醇和正丙醇物系含量测定采用GC进行了系统的研究[5-7],确定

    应用化工 2019年5期2019-05-31

  • 大豆种子醇溶蛋白提取及SDS-PAGE体系优化
    醇+15 mL正丙醇;B.65 mL乙二醇+15 mL正丙醇;C. 75 mL乙二醇+15 mL正丙醇,各加蒸馏水至100 mL;提取体系Ⅱ:A.55 mL乙二醇+25 mL正丙醇、B.55 mL乙二醇+35 mL丙醇、C.55 mL乙二醇+45 mL正丙醇,各加蒸馏水至100 mL。电泳实验为SDS-PAGE体系[4],浓缩胶浓度为4%,分离胶浓度为10%,上样量为19μL。表1 L9表试管号固液比(g/mL)温度(℃)时间(h)提取液浓度(%)11(1

    种子 2019年3期2019-05-28

  • 正丙醇脱水共沸精馏节能设计与动态控制
    266042)正丙醇(nPA)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关键步骤为正丙醇脱水。由于正丙醇和水在常压下会形成最低共沸物,其中正丙醇的摩尔分数为43.2%,共沸温度为87.7 ℃[1],因此常用共沸精馏方法分离正丙醇-水共沸物。由于特殊精馏引入质量分离剂使得能耗偏高,因此特殊精馏的节能降耗一直是研究重点。隔壁塔是一种完全热耦合塔,可以应用于多种精馏过程中[2-6]。对比常规双塔特殊精馏过程,特殊精馏隔壁塔通常有10%~40%的节能效果[7-10]。但是隔壁塔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9年3期2019-05-21

  • 一株高效降解正丙醇的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其主要成分是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等高级醇[2]。但是,如果白酒中杂醇油含量过高,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它对人体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感觉头疼。它还是白酒苦味和涩味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造成白酒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之一[3-4]。目前研究中,关于降解正丙醇的报道非常少,罗惠波等[5]通过在大曲中添加糖化酶,结果正丙醇含量随糖化酶增加有小幅度的增加,可能是由于糖化酶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末端水解断裂α-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

    酿酒科技 2018年12期2018-12-28

  • 正交实验优化柚皮中柚皮苷的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
    通过绘制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与NaH2PO4和(NH4)2SO4的双水相体系相图,发现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的分相能力依次为:正丙醇>异丙醇>乙醇,正丙醇可以展现出相对较宽的分相范围,通过无机盐分相能力对比,发现NaCl不能作为分相盐,K3PO4、K2HPO4、KH2PO4、NaH2PO4、(NH4)2SO4均能形成双水相体系,其中分相能力最好的是(NH4)2SO4,能够在盐量较少的情况下分相。本文选择正丙醇和(NH4)2SO4用于构建双水相体系,辅助超声波

    食品工业科技 2018年21期2018-11-27

  • 响应面法优化蜡质芽孢杆菌低产正丙醇发酵工艺
    643000)正丙醇作为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高沸点副产物,是白酒中的一种香气物质[1],也是白酒中苦味的主要来源之一[2],其含量过高不但影响白酒的品质,还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3]。我国国标GB/T 10343-2002《食用酒精》中对其在食用酒精中的含量做了规定(≤100 mg/L)[4]。如何降低食用酒精中正丙醇的含量,提高食用酒精质量,是制酒行业不可避免的问题,极具研究意义。傅其军等[5]研究了食用酒精的酒度和生产过程中精馏塔底温与正丙醇含量的关系,并在

    食品工业科技 2018年18期2018-10-16

  • 变压精馏分离乙腈-正丙醇过程模拟与优化
    的溶剂[1]。正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用作植物油类、树脂类和乙基纤维素等的溶剂。常压下乙腈和正丙醇会形成二元最低共沸物,其中乙腈含量为72.5%(质量分数),共沸温度为80 ℃,采用普通的精馏方法难以实现二者的分离[2]。目前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共沸精馏、萃取精馏、变压精馏等。赵含雪等[2]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萃取剂,对乙腈-正丙醇分离过程进行了研究,可得到质量分数99.3%的乙腈。马春蕾等[3]采用分壁式萃取精馏对乙腈-正丙醇的分离

    精细石油化工 2018年4期2018-08-23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丙酯原料药中正丙醇的残留量
    :以没食子酸、正丙醇为起始物料,在对甲苯磺酸(A企业)或浓硫酸(B企业)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没食子酸丙酯(见图1),再经过蒸馏浓缩、溶解(纯化水)、结晶及过滤得粗品,粗品经溶解(纯化水)、活性炭脱色、过滤、结晶、过滤及干燥得成品。该药在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只有正丙醇,同时棓丙酯原料药在贮藏过程中发生降解也会产生正丙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残留溶剂检查法中规定正丙醇的限度为0.5%[5]。故本研究拟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建立棓丙酯原料药中正丙醇残留量的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5期2018-06-19

  • 正丙醇黏度方程研究
    710049)正丙醇黏度方程研究孟现阳,于野,吴江涛(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49)正丙醇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农业等领域,可靠的热物性数据是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黏度作为流体重要的热物理性质之一,在生产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和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黏度数据一般离散分布于不同的热力学状态,在工程中难以直接应用,因此,建立可靠的黏度方程以实现任意状态黏度的计算非常必要。经

    化工学报 2017年11期2017-11-22

  • 米非司酮的多晶型研究:一种新的正丙醇溶剂合物
    研究:一种新的正丙醇溶剂合物徐 娟1胡 彪2宁丽峰1李 鹏1陈晓锋1王慧萍1*1.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2. 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目的:研究米非司酮的多晶型现象。方法:通过多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米非司酮进行多晶型筛选,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法对筛选得到的多晶型样品进行表征。结果:通过多晶型筛选获得米非司酮的一种新的正丙醇溶剂合物,该溶剂合物单晶X射线衍射图谱与米非司酮原料药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6期2017-10-09

  • β-CD/Al2O3/ATP复合材料对乙腈/正丙醇的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
    合材料对乙腈/正丙醇的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王俊,韶晖,解丹燕,冷一欣,黄春香(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常州 213164)以β-CD/Al2O3/ATP复合材料为吸附剂,对乙腈和正丙醇体系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吸附条件对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β-CD/Al2O3/ATP对体系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温度的降低和振荡速率的增大均使得静态饱和吸附量增大。利用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数据

    化工进展 2017年9期2017-09-06

  • 四氟化硅·正丙醇络合物裂解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3)四氟化硅·正丙醇络合物裂解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唐 克,辛丽莹,苏红玉,邢锦娟(渤海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建立了四氟化硅·正丙醇络合物裂解反应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对该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了裂解反应器操作的影响因素,从设备和操作两方面讨论了优化操作和节省成本的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硅同位素;化学交换;裂解反应;模拟计算天然硅含有三种稳定的同位素28Si、29Si、30Si,其丰度分别为92.23%,4.67%,

    当代化工 2017年4期2017-06-01

  • 超临界正丙醇回收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01)超临界正丙醇回收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严华1,2,吕春祥2,经德齐2,常春报1,刘纳新1,侯相林3(1.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030100;2.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山西 太原030001;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030001)研究了降解温度、反应时间和添加剂对超临界正丙醇中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回收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

    新型炭材料 2016年1期2016-10-31

  • 正丙醇-氯化钠-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Zn2+
    9],建立了正丙醇-NaCl-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双水相萃取体系,并用该体系萃取Zn2+与PAR形成的配合物。该方法有萃取过程温和、简单、毒害小、操作方便等优势,其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一致。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A-6300C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iCAP6300 Radia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Zn2+

    分析科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10-16

  • 乙酰正丙醇工艺中Pd/C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
    )精细化工乙酰正丙醇工艺中Pd/C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李显明1,2,洪俊杰1,董刘宏1,2,刘千河1,毕文君1,聂振中1 (1.江苏清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0; 2.浙江省中高压催化加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台州317300)2-甲基呋喃制备乙酰正丙醇工艺中,Pd/C催化剂的失活常常影响产品品质并增加生产成本。对Pd/C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进行了研究,实验和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乙酰正丙醇工艺中Pd/C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反应中生成的多聚物覆盖

    浙江化工 2016年4期2016-09-05

  • 乙醇-正丙醇物系的折光率-温度-组成的关系模型建立
    22)乙醇-正丙醇物系的折光率-温度-组成的关系模型建立张振坤(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吉林132022)通过测定乙醇-正丙醇物系的折光率,探讨建立乙醇-正丙醇物系的乙醇折光率-组成-温度模型,用以快速、准确确定双组分溶液中组分含量。该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不同组分组成的折光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折光率-温度,折光率-组成以及折光率-组成-温度三者间的关系。并且用实验实测折光率值和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的理论值对比,经验证表明,结果可靠,模型有效合理,便于在不同温度

    广州化工 2016年4期2016-09-02

  • 双水相体系在无机盐分离中的应用
    了双水相体系(正丙醇—氯化钾—氯化铵—水双水相体系)对该混合溶液的分离现状,拓展了双水相体系的应用范围。关键词:氯化钾 ; 氯化铵 ; 正丙醇 ; 双水相体系 ; 分离0前言无机盐混合体系的分离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溶剂萃取法、泡沫吸附法、电化学分离法、膜分离法、转化法、结晶分离法、离子交换法、萃取结晶法等。1双水相体系介绍双水相体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生物化工、医药产品及金属等领域的分离体系。它是指当一定浓度的某种有机物水溶液与其它有机物水溶液或者有

    河南化工 2016年3期2016-05-11

  • 单分子膜不同铺膜量阻水面蒸发小区试验研究
    ,得出十六醇+正丙醇、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乳液体系,对阻碍水表面的蒸发有很好的作用,在23 ℃下,十六醇+正丙醇和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复配比例为1∶5时,分子膜浓度为0.101 9 g/m2时,两种单分子膜的阻蒸发抑制率最高可达53.29%和62.23%。(2)试验原理。前期单分子膜的筛选只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但在实际铺设中单分子膜的铺膜量与实验室内的不同,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对单分子膜的影响,不能为实际运用提供数据支撑。通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年6期2016-03-23

  • N-甲基吡咯烷酮萃取精馏分离乙腈-正丙醇物系工艺条件的优化
    精馏分离乙腈-正丙醇物系工艺条件的优化周召方(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430082)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萃取剂,对乙腈-正丙醇物系进行萃取精馏实验。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以改进的UNIFAC模型计算物性数据,对NMP法萃取精馏工艺进行模拟,考察理论塔板数、溶剂比(NMP与原料的质量比)、回流比等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萃取精馏塔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小于7.5%;模拟得到NMP法萃取精馏分离乙腈-正丙醇

    石油化工 2015年8期2015-06-09

  • 含离子液体乙腈-正丙醇体系的等压汽液平衡
    溶剂,乙腈常与正丙醇以混合物的形式大量出现于工厂废液中,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二者进行分离,实现它们的循环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常压下乙腈和正丙醇能够形成共沸物(共沸物系质组成:乙腈80%,正丙醇20%),普通精馏难以实现二者的分离。萃取精馏是化学工业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实现共沸物的分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萃取剂。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相较于传统的有机溶剂与无机盐,离子液体具有如下优点:蒸气压极低、热

    化工学报 2015年1期2015-04-01

  • 乙基麦芽酚在正丙醇-水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模型
    乙基麦芽酚在正丙醇-水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模型张利云,杨立斌,沙作良(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57)本实验采用平衡法测定了在283.15~313.15K范围内,乙基麦芽酚在纯水及正丙醇-水不同比例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分别用多项式模型和半经验活度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半经验活度方程模拟结果优于具有相同参数的多项式方程,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1,且精度满足工程预测要

    食品工业科技 2015年5期2015-03-24

  • 2,4—二氯苯酚的分离纯化
    胺(阿拉丁)、正丙醇胺(阿拉丁)、40%甲胺水溶液(阿拉丁)、二乙醇胺(阿拉丁)、异丙醇胺(阿拉丁)、二甲基乙醇胺(阿拉丁)、氨水(杭州长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碳酸氢钠(温州化学用料厂)、碳酸钠(温州化学用料厂)、纯净水;100 mL三口烧瓶、 机械搅拌装置、Agilent 7890A 气相色谱仪。1.2 实验方法取一定量的2,4-二氯苯酚块状固体,用碾钵碾磨成粉末状固体。准确称量2,4-DCP 粉末50.06 g 置于100 mL 的三口圆底烧瓶中, 并

    今日农药 2014年11期2015-02-03

  • 正丙醇分离蛋氨酸铬中无机铬的研究
    的新方法,即用正丙醇浸提蛋氨酸铬中的游离铬,消解有机溶剂之后测得铬含量,从而有效评估蛋氨酸铬的品质。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正丙醇(AR,天津永大),蛋氨酸铬(实验室自制),三氯化铬(AR,天津打大茂),硝酸(优级纯,株洲星空),振荡器(HY-5调速多用振荡器,金坛大地),离心机(TG16-WS台式高速离心机,湖南湘仪),AAS(AA-6300C,SHIMADZU)。1.2 实验方法称取样品,准确至0.000 1 g,将样品放置于50 ml离心管中,

    饲料工业 2015年13期2015-01-21

  • 双水相与超声耦合提取玫瑰花渣中的总黄酮
    4)2SO4,正丙醇,无水乙醇,石油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1.1.2 仪器AS3120A超声波清洗器(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72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电子天平。1.2 实验方法1.2.1 浊点滴定(双水相的形成)准确称取100 g(NH4)2SO4,溶于水,于250 mL容量瓶中配成40%的(NH4)2SO4水溶液。分别取一定体积,稀释,得到4% ~40%的(NH4)2SO4水溶液。取5 mL于2

    云南化工 2014年2期2014-11-10

  • 固态法发酵白酒中正丙醇产生的机理研究
    着严格的限制。正丙醇是高级醇的重要组分之一,在不同香型白酒中差异较大,兼香型白酒行业标准对其含量要求为0.2~1.0g/mL[4]。固态白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的产生机理尚不清楚,因此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从改变工艺条件对其加以控制,如改变投粮量、加曲量、加糠量、接种温度等[5-7]。国外学者针对高级醇产生的机理,从细菌、酵母菌等菌种角度展开了研究。JANSSEN P H[8]证实了一株厌氧梭菌(Anaerobic clostridium)能够发酵苏氨酸产生丙酸和

    中国酿造 2014年2期2014-04-12

  • 2,4-二氯苯酚的分离纯化
    胺(阿拉丁)、正丙醇胺(阿拉丁)、40%甲胺水溶液(阿拉丁)、二乙醇胺(阿拉丁)、异丙醇胺(阿拉丁)、二甲基乙醇胺(阿拉丁)、氨水(杭州长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碳酸氢钠(温州化学用料厂)、碳酸钠(温州化学用料厂)、纯净水;100 mL三口烧瓶、机械搅拌装置、Agilent 7890A 气相色谱仪。1.2 实验方法取一定量的2,4-二氯苯酚块状固体,用碾钵碾磨成粉末状固体。准确称量2,4-DCP 粉末50.06 g 置于100 mL 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并加入

    浙江化工 2014年8期2014-03-10

  • ICP-AES测定水质铁可溶有机试剂的影响
    硝酸稀释得到。正丙醇,丙酮,无水乙醇均为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 实验结果2.1 试剂筛选配置分别含有1%-6%乙醇、丙酮、正丙醇的1 毫克每升的铁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方法来源:GB/T 5750.6-2006)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其浓度值的变化,结果见表1。表1 三种不同试剂不同体积百分比的1 毫克每升的铁溶液ICP 分析结果浓度单位:毫克/升由表1 可知,当丙酮的体积百分数在2%时能正常工作,超过2%时ICP 熄灭停止工作

    河南科技 2012年22期2012-10-20

  • Pt/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正丙醇产氢的研究
    制备及其光催化正丙醇产氢的研究姜巧娟1,于梅艳1,付 永2,郑先君3(1.中州大学化工食品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2.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42;3.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采用贵金属沉积法制备了Pt/TiO2光催化剂,在沉积过程中,TiO2的晶体结构保持完整,金属Pt以Pt0价态高度分散在TiO2表面,制备的Pt/TiO2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未掺杂的TiO2,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性能。以正丙醇为牺牲剂,考

    河南化工 2012年3期2012-09-26

  • 醇-盐双水相技术去除水中的对氨基酚
    的硫酸铵用量、正丙醇用量、pH值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L9(33)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萃取条件为:pH值为4.5,硫酸铵用量为15.0 g,正丙醇为20 mL,在最佳条件下经过3次连续萃取,萃取率达99.41%.改进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对氨基酚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萃取率高,处理过的含对氨基酚的水样达到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对氨基酚;双水相萃取;分光光度法对氨基酚(PAP,paraaminophenol)是一种应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