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

  • 涉及6条不同染色体的复杂染色体改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中图分类号】  R7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涉及骨髓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以恶性和未成熟白细胞的异常增多为特征 [1]。费城染色体(Ph)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占病例的20-40%[2]。据报道,一名患有Ph+急性B细胞ALL的39岁女性,其病理特征为t(9;22)(q34;q11.2),在强化化疗的短暂生存时间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2022-06-10

  • 涉及6条不同染色体的复杂染色体改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中图分类号】  R7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涉及骨髓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以恶性和未成熟白细胞的异常增多为特征 [1]。费城染色体(Ph)是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占病例的20-40%[2]。据报道,一名患有Ph+急性B细胞ALL的39岁女性,其病理特征为t(9;22)(q34;q11.2),在强化化疗的短暂生存时间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2022-06-10

  •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吡咯替尼的浓度及其临床应用
    淀蛋白后,以伊马替尼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以Ultimate AQ-C18为色谱柱,以甲醇(含0.1%甲酸)-水(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 ?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583.4→138.3(吡咯替尼)、494.5→393.4(内标)。选择2020年6-1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吡咯替尼治

    中国药房 2021年22期2021-12-10

  • 伊马替尼和华法林合用引发血尿1例
    例女性在合用伊马替尼和华法林半年后出现血尿,药师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式。结果:血尿的产生可能是伊马替尼和华法林的相互作用引起两者血中浓度升高,药效均增强的结果。药师建议立即降低华法林剂量至1.5 mg qd,5 d后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降为1.85。结论:华法林与TKIs合用应每周仔细监测INR,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对于有相互作用风险的药物,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应贯穿于治疗的

    上海医药 2021年19期2021-11-04

  •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的疗效
    析舒尼替尼在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患者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比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共计50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中加入舒尼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经过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数据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结论:舒尼替尼可以有效提高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结果,值得推广。关键词:伊马替尼;

    医学概论 2021年14期2021-11-03

  • 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78例CML患者,并随机划分成A、B组。A组39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B组39例应用尼洛替尼治疗。于治疗12个月后判定两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疗效,统计血液学总有效率、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及完全分子学反应(CMoR)率,观察两组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并了解两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總生存率(OS)。结果:B组血液学总有效率(94.87% vs79.49%)、C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期2021-09-13

  • 原研伊马替尼转换国产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各国相关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一线治疗药物。用此药对CML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药物治疗费用问题是影响患者规律服药的重要原因之一[2-4]。自2013年6月国产TKI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价格较低的国产TKI进行治疗。多项研究显示,用国产伊马替尼与原研伊马替尼治疗初发CML-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5-7]。目前,国产伊马替尼已通过国家药物集中采购纳入医保,但临床上有关为使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7期2021-09-13

  • 临床药师参与甲磺酸伊马替尼致胃间质瘤切除术后低钙血症诊治的病例分析
    为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利用专业优势,开展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对临床罕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关键词 伊马替尼 胃间质瘤 低钙血症 病例分析中图分类号:R979.19; R73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5-0069-03Case analysis for clinical pharmacis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

    上海医药 2021年15期2021-09-07

  • 不同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临床研究*
    10029)伊马替尼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临床获益高,近50% 的晚期 GIST 患者存活超过 5 年[2-3]。伊马替尼常见药品不良反应(ADR)有腹泻、水肿、疲劳、肌肉痉挛、恶心、皮疹等[4]。研究表明,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与ADR 发生密切相关,高血药浓度易导致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障碍[5]。本研究中基于医院的单中心、观察性伊马替尼Ⅳ期临床试验,对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 患者开展了血药浓度和ADR 的

    中国药业 2021年15期2021-08-16

  • 格列卫与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及回顾性队列分析
    35)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一线治疗药物[1],大大改善了CML的疗效和生存。IRIS研究显示8年预计无事件生存(EFS)率达81%,OS率达85%[2],在CML Ⅳ研究中,10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2%,OS率为84%[3]。但是原研伊马替尼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国产伊马替尼的批准上市,为部分经济困难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国产与原研伊马替尼治疗初发CML-CP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吉林医学 2021年4期2021-04-19

  •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吴文熙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出现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进入了新时代,现已为CML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同时也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靶向”抗肿瘤药物[1]。它主要是通过竞争性阻断慢性髓系白血病致癌基因ABL激酶的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进而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及黏附。伊马替尼选择性杀伤携带BCR-ABL融合基因的白血病细胞,但并不会对患者的造血干细胞(HSC)造成影响[2],这意味着停止伊马替尼治疗将导致复发。与这种推测相反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1期2021-04-17

  • 伊马替尼治疗胃间质瘤致肺间质纤维化1例报告
    以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400 mg 1 次/d治疗。患者服药1 个月后出现胸闷、喘憋,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 示:肺间质纤维化(见图1B),考虑为服用伊马替尼出现不良反应,改为服用1 个月停药2 周,停药期间胸闷、憋喘明显缓解;后自行停用伊马替尼1 个月,来我院复查胸部CT 仅发现双肺慢性炎性改变、双肺肺气肿,未见明显间质性改变(见图1C)。复查胃镜示间质瘤大小较前明显减小。讨论:胃肠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的间叶源性肿瘤,约有60%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发病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2期2021-01-15

  • 金匮肾气丸对伊马替尼所致小鼠生殖毒性及其在血、睾中含量影响研究
    (JIN)对伊马替尼(imatinib)所致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拮抗作用,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其对伊马替尼在小鼠血液及睾丸中含量影响,研究其存效减毒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伊马替尼低、中、高剂量染毒组,金匮肾气丸低、中、高剂量拮抗组;染毒组和拮抗组小鼠分别给予66.70、100.00、133.33mg/(kg·d)的伊马替尼溶液,1次/d,每周6d,连续8周;拮抗组小鼠给予伊马替尼的同时,分别给予660.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年10期2020-12-14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女性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期间妊娠的11例临床观察
    了11例使用伊马替尼(IM)治疗CML的女性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疾病预后,以提高对该类患者妊娠的临床认识,为有生育需求的CML女性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妊娠;母乳[中图分类号] R73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6-0152-05[Abstract]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h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6期2020-11-17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剂量与疗效探讨
    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临床剂量;效果【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6-0037-0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是由于造血干細胞出现恶性病变[1],从而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为粒细胞慢性增殖出现恶性克隆性疾病,由较慢同于该病起病时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伊马替尼作为当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药物其临床疗效较好[2]。本文通过采用伊马替尼进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具体效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对照资料通过选取参

    健康之友 2020年6期2020-08-12

  • 伊马替尼在斑马鱼血管和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26001)伊马替尼属于2-苯基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化学名为4-[(4-甲基-1-哌嗪基)甲基]-N-[4-甲基-3-[4-(3-吡啶基)-2-嘧啶基]氨基]苯基]苯甲酰胺,是一种高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1]。 伊马替尼是目前临床首选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治疗药物[2];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 患者10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3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8

  • 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比较
    一定局限性。伊马替尼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慢性期的常用分子靶向药物[1]。本研究比较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旨在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标准:(1)参考临床症状且结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染色体核型检测、融合基因检测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Ph染色体检测阳性;(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0期2020-04-11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的76例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针对其分期类型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不同分期患者在经伊马替尼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 R)率、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结论: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伊马替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中图分类号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2019-10-21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围绕我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展开临床研究,所有患者选用的治疗药物均为伊马替尼,治疗后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7个月(3~12个月),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及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分别为68.0%(34/50)、60.0%(30/50)。且慢性期患者以上指标均高于进展期,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伊马替尼;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10-21

  • 五酯软胶囊和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联合给药后对大鼠体内伊马替尼药动学的影响
    胶囊和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联合给药后对大鼠体内伊马替尼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单次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大鼠分为伊马替尼1组(灌胃空白大豆油+伊马替尼混悬液10 mg/kg),五酯软胶囊低、中、高剂量+伊马替尼组(灌胃五酯软胶囊溶液134、268、536 mg/kg+伊马替尼混悬液10 mg/kg),每组6只,各组大鼠灌胃空白大豆油/五酯软胶囊溶液30 min后再灌胃伊马替尼混悬液。连续给药组大鼠分为伊马替尼2组(灌胃空白大豆油+灌胃伊马替尼混悬

    中国药房 2019年9期2019-09-10

  • 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討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分析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8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药物不同进行分组,治疗Ⅰ组(伊马替尼治疗)22例,治疗Ⅱ组(尼洛替尼治疗)30例,治疗Ⅲ组(达沙替尼治疗)26例。观察三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同时间点完全细胞遗传缓解率(CCyR)、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分子生物学缓解率(MMR)、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C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0期2019-07-11

  • 消癌平对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外代谢的影响
    重视。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期、急变期或加速期慢性髓性白血病和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的一线用药,在体内主要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中的CYP3A4代谢,而CYP1A2、CYP2C9、CYP2D6和CYP2C19等代谢酶对伊马替尼的代谢影响较小[10]。相关文献报道,消癌平注射液能够抑制CYP3A4的活性,但未见其对伊马替尼代谢影响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先建立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及N-去甲基伊马替尼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浙江医学 2019年7期2019-04-25

  • UPLC-MS/MS法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伊马替尼及其代谢物
    引言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为苯氨嘧啶的衍生物,属新型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酪氨酸激酶中的BCR-ABL抑制作用较为突出,IC50值可达207 nmol/L[1]。甲磺酸伊马替尼是最早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药物,目前其不仅是治疗慢性期、急变期或加速期CML和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一线用药,还可以用于治疗费城(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Kit 突变或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年12期2019-01-16

  • 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研究
    掘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两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关于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12年第4季度-2016年第4季度共17个季度的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使用国际医学用语字典对报告中的ADR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并对经两种方法检测同时有信号的ADR进行二次筛选。结果与结论:共得到达沙替尼ADR信号505个,伊马替尼ADR信号929个;经二次筛

    中国药房 2018年20期2018-09-10

  • 不同基因型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间质瘤二线靶向治疗选择*
    (曹丹)尽管伊马替尼的应用使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获益,但是伊马替尼耐药仍是临床面对的棘手问题。约15%的患者一线治疗在6个月内表现出对伊马替尼不敏感,肿瘤发生进展,即原发性耐药。40%~50%的患者初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获益,治疗2年左右也会出现肿瘤进展,即继发性耐药[1]。一线标准剂量伊马替尼耐药后,指南推荐可选择增加伊马替尼剂量或直接换用舒尼替尼治疗。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舒尼替尼与增量伊马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8年2期2018-04-26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方式及心得探析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方式及心得。方法 10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全面组, 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伊马替尼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全面组采用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患者心理、躯体、认知和社会功能。结果 全面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80.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全面组心理、躯体、认知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4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4期2018-01-31

  •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时间为(4.1±1.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5.9±2.2)个月,且持续时间为(16.7±1.9)个月,对照组为(14.4±2.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

    上海医药 2017年24期2018-01-18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组40例接受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羟基尿;伊马替尼;干扰素-α[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b)-0013-03[Abstract] Objective Thi

    中外医疗 2017年26期2017-11-15

  • 新辅助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中的II期研究
    快讯·新辅助伊马替尼在胃肠间质瘤中的II期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手术切除预后差,一半以上的GIST肿瘤患者在手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对于这种高风险肿瘤,尽力用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即使给予辅助治疗GIST患病风险依然较高而且预后较差。 新辅助伊马替尼可能通过收缩大GIST并维持器官功能来提高治愈率。近日,大阪大学医学院胃肠外科研究者对胃GIST≥10 cm的患者进行了亚洲多国II期研究。患者接受新辅助伊马替尼(400 mg /天),治疗6~9个月。 主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4-01

  • 伊马替尼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2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治疗,观察组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关节肌肉疼痛、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伊马替尼;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扰素-α;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551.3 【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6期2016-11-02

  •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工艺改进探索
    00)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工艺改进探索王元元刘刚(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0)目的:探索并改进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工艺。方法:将初始原料进行水相缩合反应,待取得伊马替尼游离碱后,再同甲磺酸成盐,进而合成伊马替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析晶法作为后处理步骤,伊马替尼的纯度会随着胺化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呈上升趋势。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工艺改进,不仅操作简单,还可有效控制杂质生成,降低反应温度,并通过析晶的过滤操作,充分提高反应效率,对

    化工管理 2016年21期2016-09-18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9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其中慢性早期患者69例、慢性晚期患者23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相应剂量的伊马替尼进行治疗, 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12个月后92例患者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为70.7%(65/92)。慢性早期患者CCyR为73.9%(51/69), 慢性晚期患者CCyR为60.9%(14/23)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2016-08-19

  • 伊马替尼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22例临床观察
    43900伊马替尼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22例临床观察冯南平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江西遂川343900【摘要】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治疗,观察组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关节肌肉疼痛、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2期2016-08-03

  • 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与PTEN关系的临床观察
    患者初治时和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PTE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两组患者6个月后PTEN表达水平较初治时升高倍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伊马替尼;PTEN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源于造血多能干细胞的常见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约占成人白血病的15%,好发于45~55岁的中老年患者[

    安徽医药 2016年5期2016-06-27

  • 伊马替尼对尿毒症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0041)伊马替尼对尿毒症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马欣1,王丽2,芶芳芳1,沈宏春3,曹灵1,樊均明1,4△(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2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四川泸州 646000;3.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4.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观察伊马替尼通过调控PDGFRα的表达改善尿毒症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Sh

    重庆医学 2016年3期2016-06-15

  • 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对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依从性和毒副反应的影响
    续护理干预对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依从性和毒副反应的影响高小兰1, 张再重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1. 门诊部; 2. 普通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25)摘要:目的探讨借助手机微信平台和短信群发系统进行多元化延续护理干预对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的依从性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外科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GIST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多元化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并发放本院自制的复诊手册,多元化组在常规组干预措施的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8期2016-05-25

  •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18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下,联合使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18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伊马替尼的联合治疗,设为研究组,并以常规化疗治疗的18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状况,包括病情缓解状况、生存期长短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6%,而研究组为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联合化疗; 临床对比研究中图分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7期2016-05-14

  • 老年胃肠道间质瘤误诊为卵巢肿瘤术中大出血一例
    ;螺旋CT;伊马替尼胃肠道间质瘤为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多表现为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主要发生于胃及小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腹部不适、腹痛、便血、腹部包块等,螺旋CT对于该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术后可应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发现盆腔包块半个月,腹痛加重1 d于2014年11月15日入院。自觉腹部隐痛、腹胀逐渐加重,伴纳差,无恶心、反酸、呕吐,无脓血及黏液便,无里急后重及大便性状改变,近期体质量无明显下降。妇科

    新医学 2016年2期2016-03-24

  • 伊马替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
    伊马替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司福国,崔佳,程军,王兆斌[关键词]伊马替尼;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52 kg。因“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1031132)0.4 g/qd治疗。于2015年2月28日在我院门诊查血外周血小板15×109/L,考虑为伊马替尼诱发的的重度血小板减少,立即停用伊马替尼,给予输血小板1人份,第3天在患者血小

    淮海医药 2016年2期2016-03-09

  • 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
    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张明晖作者单位: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摘要】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0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0例未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等指标,观察比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期间,无患者失访、漏访,因疾病进展死亡者观察组1例,对照组9例。近期疗效中,观察组复发率(20.0%)、转移率(7.1%)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10期2015-12-28

  • 硫利达嗪增强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硫利达嗪增强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牛伶1,夏雷鸣1,刘柳1,李坦1,李斌1,鲍扬漪1,刘欣2摘要目的观察硫利达嗪(THZ)、伊马替尼(IM)单药及联合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K562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THZ、IM单药及联合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两药协同指数(CI)。检测THZ、IM单药及联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leaved-Bid、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2015-07-20

  • 结直肠间质瘤诊治进展
    ;外科治疗;伊马替尼通讯作者:熊斌DOI:10.3969/j.issn.1001-5930.2015.01.045中图分类号:R735文章编号:1001-5930(2015)10-1575-03收稿日期(2014-12-09修回日期 2015-04-08)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它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细胞(intestinal cell o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10期2015-04-04

  •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郑佳#俞清翔王莉王邦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300052)Drug Therapy, Combination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研究发现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致酪氨酸激酶异常激活是GISTs发病的关键因素,针对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胃肠病学 2015年6期2015-03-18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慢性期(CML-CP)患者IM中位剂量为400 mg/d,加速期(CML-AP)患者中位剂量为600 mg/d,对于急变期(CML-BP)患者采用IM+HAG联合治疗方案即IM 600 mg/d联合高三尖杉酯碱2 mg/d,阿糖胞苷25 mg,1次/12 h,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 μg/m2。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常规和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治疗初期每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2014-09-25

  • 伊马替尼致周围神经病变1例并文献复习
    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所致常见不良反应如血液学毒性、水肿、肝毒性、胃肠道反应等及处理原则已得到广泛认识[1]。而作为可能的罕见不良反应,伊马替尼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却仅有1例报道[2],现报道疑似伊马替尼致周围神经病变1例,为这一潜在不良反应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提供临床资料。1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左下腹坠胀不适4余月,加重伴发热10余天”入院。患者自入院前4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坠胀不适,伴反复低热,头痛、食欲下降,结合血常规、骨髓涂片、流式细胞学及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2014-04-01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发生[1]。伊马替尼是治疗CML的一线药物,但随着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耐药现象逐渐显现。1 CML发病机制95%以上的CML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异常的Ph染色体,它是由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的长臂相互易位构成[t(9;22)(q34;q11)]。这种易位使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原癌基因abl和位于22号染色体长臂(22q11)上的bcr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形成融合基因时,abl基因的断裂点较固定,而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6期2014-01-22

  •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01)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能够有效地阻止Bcr-abl、C-kit、PDGF等蛋白与底物磷酸化,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现广泛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性肿瘤的治疗。其引起肺部不良反应如胸腔积液、肺水肿等较少见,而间质性肺疾病则更为罕见。我院于2012年9月收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出现间质性肺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发热3d,气短10余天”于2012年9月入院。患者5个月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9期2013-12-03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00)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商品名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第一个以蛋白激酶抑制作用模式发挥信号传感抑制剂作用的上市药物。2001年5月10日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α-干扰素(Interfereon-alfa)治疗无效的胚细胞危象病期、加速病期或慢性病期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1],并以高效、低毒、针对性强的抗癌靶向性,取得了显著疗效,开启了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2]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年9期2013-08-14

  • 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一线治疗的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何时换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s)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的出现改变了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患者的治疗模式,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大部分慢性期CML患者在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后能够获得良好疗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未获得满意疗效。目前,对于这部分患者,第二代TKIs如尼洛替尼(nilotinib)是主要的推荐治疗药物。那么,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如未获得满意疗效,转换治疗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如何使患

    上海医药 2013年3期2013-04-11

  •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
    用名为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商品名为格列卫(Gleevec),用于治疗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CML患者。2002年2月,美国FDA又加速批准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或)转移的成人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患者[11]。2003年3月,美国FDA批准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CML的一线治疗[12];2003年5月,美国FDA又批准甲磺

    上海医药 2013年3期2013-04-11

  • FDA批准扩大伊马替尼在罕见胃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证性实验表明伊马替尼具有显著的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药品应给予定期审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今天允许定期审批伊马替尼在成人患者CD117阳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手术切除后的使用。今天的行为也凸显了,当药物服用为36个月而不是标准的12个月治疗时,患者整体的生存期延长了。伊马替尼最初是在2002年被加速批准用来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08年,伊马替尼随后得到加速批准用来为有潜在胃肠道间质瘤根治性切除希望的患者作为辅助治疗,但是增加了这

    药品评价 2012年8期2012-12-08

  • 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细胞的影响研究
    00)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临床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一线抗癌药,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激酶而有效地治疗CML。而免疫细胞激活和分化需要ABL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伊马替尼可能通过阻断该信号途径抑制免疫功能。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的PMI-1640培养液购自上海丽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胎牛血清购自Sigma公司,尼龙毛柱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8期2012-11-05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血病的发生。伊马替尼主要通过抑制ABL酪氨酸激酶的活性,特异性地抑制BCR-ABL细胞的增殖,实现分子靶向治疗的目标。2005年12月—2010年10月,我科应用伊马替尼治疗CML病人5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CML病人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3~70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慢性期(CP)46例,加速期(AP)3例,急变期(BP)2例。确诊至服用伊马替尼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0~60个月)。其中36例病人伊马替尼治疗前用

    精准医学杂志 2012年1期2012-04-18

  •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验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对PV患者自发性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15例PV患者(PV组),其中14例采集外周血2ml,1例采集骨髓2ml,另选10例无血液病的健康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2ml,所有样本均以EDTA-K2抗凝。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对照组和PV组外周血和骨髓的单个核细胞(PBMCs),将PBMCs浓度调整为1×105个/ml,分别在有甲磺酸伊马替尼(10μM)的半固体培养基和无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半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经形态学分析和台盼蓝染色分析细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4期2012-03-19

  • 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15)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药,靶向抑制费城染色体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产生的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异常蛋白Bcr-abl。2001年5月10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用于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以及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治疗,实现分子靶向治疗的目标[1]。其后FDA又批准增加该药新的适应证:用于治疗无法切除的或转移性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2]。2002年4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医药导报 2011年7期2011-12-08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疗效观察
    阶段的患者,伊马替尼都有一定程度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药物[1]。本研究,2009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9例,应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患者9例,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范围为21.2~53.1岁。患者均依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学诊断标准》[2],结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2011-08-30

  •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断工具。3 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DFSP分子发生机制的进展,使我们认识到通过抑制PDGFR而达到靶向治疗DFSP的目的。伊马替尼是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物,常规用于抑制酪氨酸激酶BCR-ABL,同时也抑制ABL相关激酶,KIT,PDGFRA和PDGFRB,用于晚期GIST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9]。伊马替尼在这些肿瘤中的突出疗效使其成为治疗实体瘤的一个典范。目前已证实伊马替尼在DFSP患者全身治疗中有效。伊马替尼同ATP竞争,阻止酪氨酸激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1年5期2011-02-09

  • 六味地黄丸改善伊马替尼治疗中药物性水肿的疗效观察
    味地黄丸改善伊马替尼治疗引起的药物性水肿的疗效。方法:2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2组,六味地黄丸治疗2个月后观察药物性水肿及临床疗效,并检测伊马替尼的药物浓度。结果:六味地黄丸治疗可明显改善伊马替尼导致的药物性水肿症状;对血象、骨髓象、肝肾功能、临床疗效及伊马替尼的药物浓度无明显影响。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伊马替尼治疗引起的药物性水肿。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2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