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

  • 吃鱼不“挑刺”?鱼刺都去哪儿了
    ,繁育出完全没有肌间刺的团头鲂(又名“武昌鱼”)苗种,并且正在进一步开展无肌间刺鱼(以下简称“无刺鱼”)遗传的稳定繁育工作。如何让鱼不再长刺?无刺鱼的鱼刺都去哪儿了?无刺鱼的口味与有刺鱼又有何不同?找刺,揭示鱼类肌间刺骨化规律团头鲂是我国主要养殖的大宗淡水鱼之一,肉质鲜美,风味十足。早在2008年,高泽霞所在团队便开展了团头鲂遗传选育工作。那时,团队主要关注生长、抗病和耐低氧等相关性状。2012年开始,团队开始关注肌间刺,并萌发了改变团头鲂肌间刺性状的想法

    科学大众(中学) 2023年2期2023-02-03

  • 创伤性下肢胫腓骨骨折合并肌间血栓的危险因素研究及护理对策
    伤,易出现围术期肌间血栓[3]。肌间血栓是下肢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隶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多发于比目鱼肌与腓肠肌肌间的深静脉丛,多由肢体运动不足引起静脉血液淤滞所导致,疼痛、肿胀是其主要临床症状[4]。当肌间血栓形成后,多数会自行消融或局限在发生部位,但有一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延伸发展成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5]。有研究 表明[6],肌间血栓约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23期2022-12-20

  •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编辑技术创制的无肌间刺鲫新种质进行了现场验收。肌间刺就是那些令人望鲫鱼却步的小细刺,这种无肌间刺鲫鱼让人们吃鱼不再有细刺“卡嗓子”的担忧。经查新,此为世界首例鲤科鱼类无肌间刺基因编辑新种质。早在“十五”期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孙效文研究员就提出了“肌间刺是影响鲤科鱼类品质提升”的问题,并于2009年在农业行业专项中设立鲤科鱼类肌间刺研究课题。自此,鱼类肌间刺的难题攻坚行动正式启动。之后,在孙效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农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2期2022-11-16

  • 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2],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属于深静脉血栓的一个类型,一般发生在人体的腓肠肌静脉丛和比目鱼肌,而该类血栓在临床上通常缺乏特异性表现,存在一定的诊断困难[3-4]。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关注并不高,但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该类血栓也逐步被重视。由于人体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小腿部位的血管管径较小,血流速度相对缓慢,在小腿肌间容易发生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会导致肺栓塞,进而直接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5]。目前,对于小腿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6期2022-08-13

  • 让恼人的鱼刺不再扎人
    樱子鱼刺是肌间骨的通俗说法,虽然鱼刺无毒,但是如果鱼刺卡在喉咙里不及时处理,也会引发严重后果大人们常说:“要多吃鱼,鱼肉的营养价值高!”鱼肉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可就是鱼肉里防不胜防的“暗器”一鱼刺,冷不丁就会冒出来伤人,这个难题如何破?鱼刺的身世不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它们都是有骨头的,只不过有的鱼骨是软骨,有的鱼骨是硬骨。像鲨鱼、鳐鱼、鲟鱼等,它们的骨架是由软骨組成的。而人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鲤鱼、鲫鱼、鳊鱼等,它们的骨骼在进化过程中发生骨化,形成了硬骨

    智慧少年 2022年5期2022-06-23

  • 低位肌间沟麻醉在前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是锁骨上、腋路、肌间沟和锁骨下血管旁等位置。但是在手术中,经常会出现镇痛效果不全、区域麻醉不全等状况,导致手术受到影响。本文将对低位肌间沟麻醉在前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进行深入分析。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从在本院接受前臂手术的患者当中,选取66 例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3 例,年龄24 ~54 岁,平均年龄(37.5±1.3)岁;其中男性患者17 例,占比51.52%,女

    保健文汇 2022年2期2022-06-02

  • 鱼身体里的“小刺”
    这种小鱼刺被称作肌间骨,肌间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支撑肌肉。不过,并不是所有鱼都有肌间骨。有研究表明,肌间骨一般只存在于较为低等的鱼类中,随着鱼类的演化,肌间骨从多到少,甚至会消失不见。肌间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用于传导肌肉力量。这些肌间骨是鱼儿们控制身体的“工具”。“鲤鱼跃龙门”就是鲤鱼借助肌间骨来完成的。而不同游动方式的鱼儿,肌间骨的数量形态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游泳速度较快的鱼,在游动时会更多地依赖自身的肌肉,而不是肌间骨。久而久之,它们的肌肉变得紧实,肌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1期2022-04-03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33700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实施上肢手术时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具有对机体影响较小,几乎不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等优点,且术中患者能保留自主呼吸,术后恢复较快[1]。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主要依靠麻醉师的盲探技术和临床经验来确定目标神经的位置,但肌间沟臂丛神经的位置较深,常发生定位不准确、需多次穿刺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还会引起肌间沟臂丛神经不良反应,从而影响麻醉效果[2]。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被临床逐步推广应用。该麻醉方

    医疗装备 2022年2期2022-02-21

  • 鱼儿怎样从溪沟游向大海
    被鱼类学家称作“肌间骨”,它是由结缔组织不经过软骨阶段,直接骨化形成的膜性硬骨,是成骨细胞成为成骨组织的方式之一。肌间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支撑肌肉,就像人类的骨骼一样,另一个作用是用于传导肌肉力量。这些肌间骨是鱼控制身体的“工具”,辅助它们进行各种细微的行动,从而操纵自己的身体在水中灵巧、自如地游动或跃出水面。我们常说的“鲤鱼跃龙门”,就是鲤鱼借助肌间骨来完成的。根据鱼类学家的研究,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肌间骨,即使在有肌间骨的鱼中,不同的鱼的肌间骨的数量也不同

    知识窗 2021年5期2021-08-19

  • 团头鲂scxa基因SNP位点与肌间骨数目的关联性分析
    水养殖鱼类之一,肌间骨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其食用和深加工价值。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s,IBs)仅存在于低等真骨鱼类中,由肌膈间的肌腱骨化而来。对肌间骨的相关研究中,形态学研究较多[1]。近年来,鱼类肌间骨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Yang等[2]、Su等[3]、Zhang等[4]对BMP家族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BMP家族基因与肌间骨发生发育密切相关;Nie等[5-6]、Wan等[7-8]分别对肌间骨相关的组学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26

  • 高频超声对诊断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预防。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征兆,临床未表现出特异性症状,若诊治不及时,血栓会向下肢静脉蔓延,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需行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及时诊治,并行抗凝治疗,以解除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者生命威胁[1]。超声是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常用诊断方式,然常规超声探头频率有限,部分血栓无法得到准确检出,后高频超声得到使用,经探头频率增加后,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可得到准确检出,但此措施仍在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有争议[2]。故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0期2021-07-10

  • 鱼类肌间骨发育分子调控机制及遗传选育研究进展
    430070)肌间骨, 俗称鱼刺, 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 仅存在低等真骨鱼类中。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主要养殖大宗淡水鱼类, 即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和鲂[1], 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肌间骨。肌间骨的存在不仅极大限制了其加工以及出口创汇, 而且也给食用这些鱼类的人们带来麻烦和一定的受伤风险。但因这些大宗淡水鱼类味道鲜美、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及历史文化和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 使得大宗淡水鱼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据《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

    水生生物学报 2021年3期2021-06-02

  • 唇䱻bmp2a基因克隆及其与肌间刺骨化相关性分析
    都具有一定数量的肌间刺[1—3]。肌间刺的存在影响了鱼肉的食用和深加工。为了去除肌间刺,人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肌间刺的研究工作[4]。肌间刺是位于椎骨两侧肌肉中的膜性硬骨,由肌隔结缔组织不经软骨阶段直接骨化而成[5,6]。肌间刺的形成开始于间叶细胞,由间叶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7]。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肌间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形态学方面[3,8],对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的较少。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

    水生生物学报 2021年1期2021-02-04

  • 江西3个地理群体野生鲫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7)【研究意义】肌间骨(intramuscular bone,IB),又名肌间刺或肌间小骨,分布于椎骨两侧肌间隔中,是由肌膈结缔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不经过软骨阶段直接骨化而成的膜性硬骨,是硬骨鱼类特有的结构之一[1-3]。根据其附着位置分为髓弓小骨(epineuria bone)、脉弓小骨(epipleural bone)和椎体小骨(epicentra⁃lia bone)3类[1]。肌间骨是鱼肉肌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鱼类肌间骨的数量、性状和分布特征差异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1-01-27

  • 不同训练方式对老年人肌间脂肪影响的研究进展
    这一较大范围中的肌间脂肪组织(intermuscular adipose tissue,IMAT)[13],由于肌细胞内脂肪增多既可见于Ⅱ型糖尿病患者,也见于优秀耐力运动员,因此认为其并非仅对健康产生负面效应[14-15],所以更应重视肌间脂肪的病理意义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国外有研究表明,运动训练能够降低肌间脂肪的含量[16-17],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类型、运动量等训练要素与肌间脂肪含量减少的效果关系,目前尚未达到充分认识;国内虽然已有对肌间脂肪与代谢性疾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1-15

  • 脑肿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与转归
    [1-2]。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作为深静脉血栓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比目鱼肌与腓肠肌静脉丛,临床上常缺乏特异性表现[3-4]。目前,临床上对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其解剖学特点,如血管管径较细、血流缓慢等,小腿肌间静脉容易形成血栓[5]。当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进展为下肢深静脉主干血栓时,血栓脱落可导致患者肺栓塞可能,进而威胁患者生命[6-8]。目前,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抗凝溶栓治疗在临床上存在争议。有学者主张积极抗凝溶栓治疗,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降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5期2020-06-15

  • 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膝关节镜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脉血栓中,以小腿肌间静脉丛的血栓发生率最高[3]。若小腿肌间静脉丛有增宽,此类患者在进行关节镜微创术后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概率更高[4]。但是当前关于下肢肌间静脉增宽与关节镜微创术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尚没有详细的报道,本研究旨在进行其二者的相关性研究,从而肯定超声诊断下肢肌间静脉增宽在关节镜微创术中的积极作用,为手术病人可能出现的血栓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辅助临床医师对病人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术后处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国家体育总局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期2020-03-26

  • 刀鲚肌间骨新类型的发现
    0070)鱼类的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 IB)又名肌间刺或肌间小骨, 是位于脊椎骨两侧肌隔中的硬骨小刺, 由肌隔结缔组织骨化而成的硬骨, 且通过结缔组织连在其他骨骼上[1—4]。目前被认知的鱼类肌间骨类型包括三类, 髓弓小骨、椎体小骨和脉弓小骨[5]。我国大宗淡水鱼类普遍存在肌间骨, 对人类的食用、出口和深加工造成很大困扰, 严重影响了其经济价值[6]。近年来有关鱼类肌间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肌间骨的数目及形态, 如国外Patterso

    水生生物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4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21000)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属于小静脉的血栓,大部分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手术后、长期卧床和外伤、长时间坐位。小腿肌间静脉分支较多,且静脉丛管径纤细,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1]。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症状较为隐匿,只有轻微的疼痛、肿胀,为此在初期难以引起患者重视。虽然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血栓脱落风险较小,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及时控制小血栓,将其消灭在萌芽时期[2]。X线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2020-02-27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
    血栓 (包括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胫前静脉血栓、胫后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及髂静脉血栓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并发症,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 据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机率约为20%-25%, 而且约70%-90%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有血栓形成的下肢静脉,故下肢静脉血栓早期及时超声诊断非常重要[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血管时具备无创、实时、可重复使用,费用较低的特点,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3]。 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

    江西医药 2020年8期2020-02-15

  •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吨[1,2]。但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IB)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草鱼的食用及深加工,使其不能达到国际优质鱼类的品质标准,进而极大的影响了草鱼的市场消费及经济价值[3]。肌间骨(又称肌间刺或肌间小骨)是散布于鱼类肌间隔中的硬骨小刺,直接由间叶细胞骨化形成膜性硬骨[4,5],其发育过程无软骨阶段[6],通俗说法称之为鱼刺,解剖学上称之为种籽骨。呈针刺状,有分杈分枝现象,存在于轴上肌与尾部轴下肌之中,通过结缔组织系着穿过的肌节。依据肌间骨的着

    河南水产 2019年4期2019-12-13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脉血栓包括小腿后肌间静脉血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主要是由小腿肌肉的静脉丛中产生血栓。早期肌间静脉血栓症状轻微,仅表现为小腿肿胀和轻微疼痛,易被患者忽略。相关研究表明,约20%的肌间静脉血栓延至附近深静脉,引发肺静脉栓塞,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是提高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关键[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希望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2019-09-16

  • 低位肌间沟麻醉在前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临床观察
    , 骨瘤2例, 肌间软组织瘤4例。1.2 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 头偏向对侧, 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先令患者抬头, 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 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 前斜角肌后缘还可摸到一条大小相同的肌肉即中斜角肌, 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即为肌间沟。前中斜角肌间隙内略偏中斜角肌侧, 紧贴肩胛舌骨肌上缘处(其下方为锁骨下动脉)定为穿刺点(约C7水平)[1]。皮肤常规消毒, 神经刺激仪穿刺针垂直于皮肤进针, 进入皮肤后呈45°向下、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8期2019-05-09

  • 急性与慢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声像特征的比较
    重视。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是其最常见的类型,患者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发病隐匿,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1]。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意识的增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引起了临床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是否需要治疗在临床上尚存在一定的争议[2]。急、慢性血栓常是临床医生决定是否治疗或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参考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单、便捷、重复性高的检查手段,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率可达90%以上[3]。笔者通过比较急、慢性小腿肌

    浙江医学 2018年16期2018-09-08

  • 小腿肌间静脉曲张的超声观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的肌群称之为小腿肌间静脉,该部位是极易发生静脉曲张和血栓的部位,并且在该部位发生血栓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向近心端扩展的情况,即近端深静脉血栓,而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出现肺栓塞。同时,致使肺栓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孤立性比目鱼肌的肌间静脉血栓,且在血栓发生过程中,静脉管径大于7 mm时,出现肺栓塞的几率更大,为此,对小腿肌间静脉曲张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采用超声检测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小腿肌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期2018-03-13

  • 不同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研究
    430070)肌间骨(Intermucsular bone, IB)由肌膈中的间充质细胞骨化而来, 是一种膜性硬骨, 根据附着部位可分为髓弓小骨、脉弓小骨、椎体小骨三种类型[1,2]。肌间骨的存在与鱼类的分类地位有极大的关系, 其仅存在低等真骨鱼类中, 系统演化过程表现为数目由少到多, 多到少, 再到无的过程[2—4]。近年来有关鱼类肌间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肌间骨的数目及形态, 如Patterson和Johnson[2]对125属真骨鱼的代表种肌间骨进

    水生生物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4

  • 右下肢肌间包虫1例
    0)图1 右下肢肌间包虫 A.超声检查见肌肉浅层的混合回声; B.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 C.DWI呈高信号; D.病理图(HE,×40)患者女,61岁,主因“发现右大腿渐增性包块1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右大腿根部肿胀,可触及一5.0 cm×10.0 cm大小包块,质中,可活动,无压痛,皮温略高,无静脉曲张,按压包块时下肢远端无麻木感。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无外伤史。超声检查:右大腿内侧肌肉浅层探及范围约9.7 cm×4.2 cm×3.1 cm的混合回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1期2018-01-19

  • 乳癌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
    ,但术后患者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乳腺癌患者750例,其中7例患者在住院术后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现将临床治疗作如下报告。2.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750例,其中7例患者在住院术后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8.2±6.4)岁;体重48.2~78.4Kg,平均体重(52.

    医药前沿 2018年35期2018-01-17

  •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关柠楠1,聂春红1,2,陈宇龙1,2,刘莉芳1,2,高泽霞1,2( 1.华中农业大学 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 2.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对86尾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分布和长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肌间骨数目为100~136,平均数为121。依据肌间骨的数目分四区间,100~109、110~

    水产科学 2017年5期2017-12-18

  • 异育银鲫A+系和F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银鲫A+系和F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李 志 周 莉 王忠卫 李熙银 张晓娟 汪 洋 桂建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研究采用常规测量法和解剖法, 并结合CT透视, 比较分析了异育银鲫主养品种“中科3号”(A+系)和候选新品系F系的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 6月龄和18月龄异育银鲫F系平均总肌间骨数分别为71.8±2.9和83.3±1.4, 均极显著少于相应月龄银鲫A+系总肌间骨数目(78.6±

    水生生物学报 2017年4期2017-08-16

  • 大鱼际肌肌间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
    例报道·大鱼际肌肌间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罗艳红 陈 怡 马红英Ultrasonic manifestations of intermuscular lipoma in the thenar muscle:a case report患者女,46岁,右手掌包块渐增大1年余,现包块影响手掌活动,偶有疼痛不适。体格检查:右手大鱼际肌处可见3.0 cm× 1.0 cm的包块,质韧,活动度差,轻度压痛,拇指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末梢血运正常,局部皮肤颜色正常。超声检查: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7期2017-08-10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95)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李征(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麻醉科 广州 511495)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解剖定位组采取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3期2017-06-24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000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闫 宏 钱 刚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 475000目的 探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124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与对照组(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比2组麻醉成功率、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神经阻滞完成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9期2017-06-07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应用价值
    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应用价值张宇a,王红霞b,赵君a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a.超声科;b. 神经内科,北京100190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6例(53条)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53条)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超声诊断正确41例(47)条,误诊5例(6条),诊断准确率89%。所有患者临床均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治疗后2周、1月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5期2017-06-05

  • 合方鲫肌间骨骨化过程及形态学观察
    0081)合方鲫肌间骨骨化过程及形态学观察王 静†,张 俏†,赵 琼,赵飞跃,韩 慧,林雅楠,罗凯坤,刘少军(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 长沙 410081)利用整体骨骼染色和形态学解剖方法,对合方鲫仔稚鱼肌间骨出现时期、形态发育以及成鱼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合方鲫肌间骨是在主体骨骼完全形成后开始出现,随着生长肌间骨形态逐渐复杂化;肌间骨从尾部往躯体前端逐渐出现,形态由简单到复杂,尾部末端骨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4-26

  • 鱼刺卡喉怎么办?寻医问药是关键
    曦鱼刺的学名,叫肌间骨,它是分布于鱼类椎骨两侧肌隔中的小骨,主要生长在低等真骨鱼的体内。古生物学家们发现,随着鱼类的逐渐演化,肌间骨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最后消失的过程。可以说,鱼刺的多少,部分程度体现了鱼类的进化史。鱼,作为一种“小孩吃了聪明,男人吃了强壮,女人吃了漂亮,老人吃了长寿”的肉类,广受营养学家和喵星人的欢迎。爱吃鱼的人一定知道,吃鲫鱼、草鱼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的刺又小又密,一不小心就会发生鱼鲠在喉的惨剧。而吃鲶鱼、乌鱼的时候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期2017-03-20

  • 超声引导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吕建瑞超声引导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王宁 张珍妮 袁浩铮 吕建瑞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临床实习医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麻醉科实习医师10名,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教学,观察教学效果。结果 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为100%,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超声引导在麻醉科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4期2017-01-28

  • 鲌鲂F1、F2及其亲本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1、F2及其亲本肌间骨的比较分析蒋文枰1贾永义1刘士力1李 倩1李 停2顾志敏1(1.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 2. 中国水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141)为研究新型鲌鲂杂交鱼的肌间骨, 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 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

    水生生物学报 2016年2期2016-11-24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
    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杨春燕广东东莞市东坑医院 ( 东莞, 523451)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手臂或者手部手术患者62例, 随机分肌间组(32例)和喙突组(30例), 肌间组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喙突组采取锁骨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 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喙突组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起效时间短于肌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超声引导; 锁骨下喙突旁; 肌间沟臂丛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6年2期2016-10-28

  • 高频超声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
    超声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张征海 黄敬垣 何飞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对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的超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高度怀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26例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依据不同的血栓形成部位,将高频超声诊断正确的92例患者分为腓肠肌间静脉组(A组,43例),比目鱼肌间静脉组(B组,49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以及高频超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的静脉宽度明显宽于A组,差异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4期2016-09-13

  •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翟春丽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翟春丽目的探讨分析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给予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7期2016-01-26

  •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李斌 张蓉华 628000广元市中心医院麻醉科目的:观察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前臂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Ⅲ级行前臂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组(C组)和肌间沟组(I组),每组40例。臂丛麻醉用药均为1%的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C组采用肌间沟注射药物15 mL,腋路注射药物15 mL;I组在肌间沟注射药物30 mL。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6期2015-12-23

  • 36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463)36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石 磊(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医院,广东 中山 528463)目的讨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7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60例,回顾性分析这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60例患者中麻醉效果较差,而改用其他麻醉方式的患者有13例,占3.61%;有3例出现了并发症,占0.83%,其中1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期2015-12-23

  • 彩超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及其临床意义
    2)彩超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及其临床意义张玉静,康素玲,王倩(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焦作454002)目的:探讨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59例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合并症,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超声可以明确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曲张、血栓及合并的深静脉血栓、大隐静脉曲张及血栓等。结论:超声是诊断小腿肌间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及时发现小腿肌间静脉曲张,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影像技术 2015年5期2015-12-08

  • 问: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及预后如何?
    答:小腿肌间静脉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通常起病隐匿,病变范围小,尤其是年轻患者常常临床症状较轻,有时仅表现为小腿局部疼痛,可能因为临床未发现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血栓严重者可向大腿主干深静脉扩展或引起致命性肺栓塞。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并发症,致死率较高,而致死性肺栓塞在死亡前得到明确诊断的比例很低,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抢救,约10%的致死性肺栓塞在发病后短时间内死亡。鉴于肺栓塞的严重后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越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4期2015-01-22

  • 团头鲂肌间骨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8800)鱼类的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是由肌膈结缔组织连续同源骨化而来的膜骨, 通过结缔组织连在其他骨骼上, 起着加强肌节间联系的作用[1]。我国淡水主要养殖鱼类, 如鲫鱼(Carassius carassi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等鲤科鱼类普遍存在复杂的肌间骨, 对鱼肉的食用带来极大不便[2]。鱼类的肌间骨根据附着的部位可以分为三类

    水生生物学报 2014年6期2014-11-05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扩张及血栓形成
    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扩张及血栓形成孙柏馨1,崔宇杰2,谭光群3,高晓军1,曲虹1,贾莉1,娜仁图戈1(1.辽宁大连市友谊医院超声科,116001;2.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3.西藏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小腿肌间静脉检查,在发现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肌间静脉扩张及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对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肌间静脉均扩张的82名患者128支下肢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最宽内径及有无血栓形成或形成倾向。结果发现肌间静脉血栓8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年3期2014-06-05

  •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早期超声诊断的重要性
    张瑞娟 张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早期超声诊断的重要性张慧 张瑞娟 张艳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是作为下肢水肿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常规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范围包括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 但是经常忽略小腿肌肉内静脉检查, 血栓好发于小腿的肌间静脉, 若未经及时处理可向腘静脉及其近端静脉扩展, 引发严重的并发症[1]。研究认为13%的致命性肺栓塞与局限性小腿深静脉血栓相关[2],因此, 超声检查患者小腿深静脉血栓, 为临床早期诊断、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2013-02-01

  • 彩超诊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对骨科手术诊疗的应用价值
    景琴 封彦凤小腿肌间静脉丛由腓肠肌静脉丛和比目鱼肌静脉丛构成,它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其中又以比目鱼肌静脉丛血栓最为常见[1]。多由创伤、术后制动、血液粘稠等因素造成。该处血栓范围较小,对血液回流及激发炎症反应的程度均较轻,因此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2],大约有20%患者其血栓可向近侧扩展至主干静脉构成全肢型病变[3],严重时还可引发肺栓塞。本研究通过分析骨科术前、术后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彩超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旨在为临床避免肺栓

    河北医药 2012年21期2012-10-09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年轻患者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年轻患者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姜 微1,刘美含1,陈恩琪1,林 昱1,张冬梅2,石卫东1*(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超声科,吉林 长春 130033;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电诊科)*通讯作者小腿肌间静脉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1],通常起病隐匿,病变范围小,尤其是年轻患者常常临床症状较轻,有时仅表现为小腿局部疼痛,可能因为临床未发现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血栓严重者可向大腿主干深静脉扩展或引起致命性肺栓塞[2]。彩色多普勒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2期2012-01-23

  • 肌间沟两点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常用阻滞方法有:肌间沟径路阻滞法、锁骨上径路阻滞法和腋径路阻滞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本文选取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60例上臂、前臂、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肌间沟两点臂丛阻滞,对照组为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旨在探讨肌间沟两点臂丛阻滞法在上臂、前臂、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上臂、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7~54岁,体重44~810kg,身高1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2期2011-02-12

  • 小儿肌间沟臂丛定深度多层次注射法的可行性研究
    现介绍一种全新的肌间沟阻滞方法——肌间沟定深度多层次注射法,并通过与传统肌间沟臂丛进行疗效比较,发现其有优越性,现报道供广大同仁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年龄2~6岁,ASAⅠ~Ⅱ级,体质量在标准体质量±2kg,均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或择期进行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阻滞法(A组,n=40);采用定深度多层次肌间沟注射法(B组,n=40)。麻醉前所有病例均已禁饮禁食6h以上,排除感冒或扁桃腺炎等上感的可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6期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