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束

  • 三分支阻滞心电图1例
    分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2较图1新出现了房室呈2∶1顺传,有两种可能:(1)出现了2∶1房室传导阻滞;(2)出现了隐匿性、间歇性左后分支阻滞。门诊医嘱继续按冠心病服药治疗,患者归家。图1 患者门诊时的心电图图2 患者门诊时的心电图,与图1相隔约1 min一个半月后患者门诊复查心电图(图3),可见QRS波群心电轴104°,Ⅰ、aVL呈rS型,Ⅱ、Ⅲ、aVF呈q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两

    心电与循环 2022年6期2023-01-29

  • 右束支选择性起搏治疗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1例
    ),寻找并标测到右束支电位;起搏时QRS波时限95 ms、阈值0.5 mV,测量PV间期19.4 ms,短于HV间期(35.0~55.0 ms),于该部位0.5 V/0.4 ms起搏后出现右束支损伤图形(图3A、B),QRS波时限90.0 ms,达峰时间37.0 ms(图3C、D),植入美敦力RES01型单腔起搏器。旋转3830电极6~8圈至间隔部,其间密切监测阻抗变化和起搏心电图图形,并采用电生理多道仪(四川锦江公司)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与心内电图,测量Q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6期2022-12-09

  •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时出现右束支阻滞1例
    s后出现房颤伴右束支阻滞,同时伴有预激波消失;停止放电后观察数分钟,预激波复现、右束支阻滞消失(图2-6,图7为三维标测系统下的靶点图)。在此处给予25 W、45°功率模式,再次进行放电消融,8~10 s后出现右束支阻滞,同时伴有预激波消失;停止放电并观察数分钟,预激波复现、右束支阻滞消失。考虑患者体表心电图提示显性B型预激综合征,平素无心动过速发作,此次因为参加高考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为行手术而来就诊。假设患者此次消融后预激波消失,但出现右束支阻滞且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6-24

  • 心房扑动伴左侧旁道致伪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
    顿挫,符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短RR间期的心室率214次/min,与心房频率一致,长RR间期是短RR间期的3倍。心电图诊断:① 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房室传导比例1 ∶1~3 ∶1;② A型预激综合征;③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在随后的电生理检查中,房扑和预激综合征得到了证实:① 右心房经典房扑,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房扑终止;② A型心室预激前传,在左心房二尖瓣环约1点钟方向游离壁标测到旁道,消融术后旁道前传中断,但术后复查心电图(图2)未见完全性右束支阻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04-22

  • 心电图查出“阻滞”要不要紧
    ,她发现有人说“右束支传导阻滞没问题,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脏病的高危因素”。于是,她赶紧去咨询医生,医生表示她没太大问题。王阿姨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传导阻滞到底是怎么回事心电图中出现“传导阻滞”,这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心脏存在电活动,这个电活动的规律与心动周期密切相关。心电图就是通过测量这个电的规律活动,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在心室内传导电活动主要是左束支、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左中隔分支及浦肯野纤维。当电传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2期2021-04-16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0.12 s。右束支传导阻滞:①V1导联QRS波呈rSR型,R>r;V5、V6导联呈qRs型或Rs型,s波宽钝;②Ⅰ导联有终末宽钝S波,aVR导联有终末宽钝的R波;③QRS波群时限≥0.12 s;④继发性ST-T改变: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将入选患者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不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组(NBBB)、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组(LBBB)和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组(RBBB)并进行比较。1.2 观察指标 个人史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既往史包括高血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4-02

  • 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经旁道下传激动心室时掩盖原有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导阻滞;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为查明患者胸痛与心悸的原因,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图2、3)。图2 动态心电图片段-1(12:35:03)窦性心律,预激波消失,再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CRBBB,图中可见房性早搏及房性早搏诱发心动过速,频率153次/分,Ⅱ、Ⅲ、a VF导联P-波倒置,a VR 导联直立,RP-间期100 ms,提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③CRBBB;④房性早搏;⑤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5期2020-10-31

  • 《思考心电图之171答案》
    ,宽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R间期不规则,食管导联可疑看到每个QRS波群后均存在逆行P波(P-波),RP-间期>P-R间期,P-波在aVL直立,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时RP-间期延长,可以明确心动过速性质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该心电图最大的疑点在于RR间期明显不规则,食管导联心电图显示RP-间期相对固定,RR间期不规则是由于P-R间期显著不规则造成,图中P-R间期主要呈两种,考虑存在前传双径路,另可能受到前周期、神经张力、隐匿性传导等因

    心电与循环 2020年5期2020-10-15

  • 伪装性束支传导阻滞
    ”[1],是指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基础上合并左前分支阻滞、重度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前侧壁局限性阻滞(心肌纤维化或心肌梗死)等原因或以上因素共存时,使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在部分导联变得不典型,宛如被化妆[2],因为其心电图表现既不像典型右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像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因此称之为伪装性束支传导阻滞。图1 肢体导联型MBBB(显著窦性心动过缓,胸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肢体导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轴高度左偏)1 MBBB的心电图特点及分型MBBB在右

    心电与循环 2019年5期2019-10-17

  • Brugada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其他?
    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源性晕厥。讨论这是一例年轻起病,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伴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对其基础心脏病变的探究,存在长达十年的纷争。第一诊断是 “Brugada综合征”?由于发病突然,电复律前后的心电图记录不全,并保存不良(图中心电图为修正后的图),对于引起晕厥的心律失常,曾被诊断为“心室颤动”。患者发病前心电图中间歇性右束支阻滞,被认为是Brugada综合征的间歇性心电图改变。因此被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并建议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4期2019-08-31

  • 《思考心电图之162》答案
    心电图常会表现会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并且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可呈现多相QRS波群或碎裂波群。早年房间隔缺损修补基本依赖开胸外科手术,对心脏本身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损伤,造成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不妨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尤其是后半部分QRS波群理解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终末延缓部分,如此一来就简单明了。综上所述,本例动态心电图诊断:(1)心房颤动;(2)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提示同源心室分离);(3)双源室性期前收缩,时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ST段、

    心电与循环 2019年2期2019-04-10

  • 心肌梗死并室内双支阻滞心电图分析
    、后壁心肌梗死。右束支阻滞并后壁心肌梗死 (QV7-V9),可使V1导联QRS波群初始R波增高及增宽[3];左前分支阻滞并侧壁心肌梗死,可引起Ⅰ、aVL导联QRS波群初始出现Q波,本例应该诊断为左室侧、后壁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使右束支阻滞和左前分支阻滞失去典型心电图表现,给诊断带来困惑。2.2 右束支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并左前分支阻滞是最常见的室内双支阻滞,易进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二者并存时相互影响,心电图可出现不同的表现。(1)同时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9-04

  • 右束支不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1例
    一组,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改变,周而复始。第8个激动稍提前出现,其后有代偿间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右束支不完全隐匿性文氏现象。2 讨论图1 患者心电图该例心电图表现特点是窦性PP间期相等,PR间期固定,长V1导联记录每3个QRS波群形态、时间改变为一组,其发生机制是激动经右束支前向传导的时间逐渐延长,直至传导中断,当右束支与左束支传导时间相差大于20 ms,但小于40 ms时即表现为第1个激动呈不完全性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2018-07-18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ms,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1)。胸片、心脏彩超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于入院后第4天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术中发生宽QRS波心动过速(图2A),与心悸时心电图宽QRS波形态一致。心腔内电图示左侧旁道偏心性激动顺序,冠状窦电极1-2极领先,诊断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图2B)。于靶点处放电消融后旁道逆传阻断,心动过速不能诱发,手术成功。12导联体表心电图,心率149次/分(25 mm/s)讨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合并右束支传导阻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2期2018-05-07

  • 《思考心电图之156》答案
    粗钝,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此外,该心电图较具特征性的改变在下壁导联,R波顶峰存在明显切迹,形如钩状,故被称之为“钩形R波”。Joseph曾报道,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钩形R波”的发生率超过73.1%,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时,该发生率增加。并且在2~3个下壁导联出现“钩形R波”或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同时存在时,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97.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钩形R波”常见心电图特点:(1)主要见于下壁导联,往往2~3个导联同时存在;

    心电与循环 2018年2期2018-04-26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合并新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20例,同期收治无右束支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例,比较两组KILLIP分级、病死率和心律失常发病率。结果:对照组KILLIP分级明显低于试验组(P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新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KILLIP分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主要是指心脏冲动信号无法直接传到右束支时,使其呈现出心电图的图形,同时也是心电图的检查中,较为常见的诊断名词。因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9期2018-02-10

  • 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右束支阻滞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关性[3-4]。右束支阻滞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心电现象,多见于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且与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相关,而在无症状的人群中常被认为是无害的;但有研究表明,在无症状人群中出现右束支阻滞时,也要警惕发生潜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5]。另外,董剑廷等[6-7]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炎患者中,新发房颤伴右束支阻滞患者易出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博、三度房室阻滞等,且预后较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持续性房颤伴右束支阻滞患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3期2018-02-01

  • 浅论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000)浅论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王继伟(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心内科 云南 大理 671000)目的:探讨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与40例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们将40例非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参照组,将40例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期2017-11-30

  • 引起困惑的左右束支交替阻滞的室上速
    图·引起困惑的左右束支交替阻滞的室上速许原患者女,35岁,因反复心悸就诊并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给予60次/min的S1S1刺激,停止刺激后同步记录体表与食管导联心电图(A图),患者出现与平素相同的心悸症状。心电图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率140次/min左右,RR间期不等,QRS波群呈左右束支交替阻滞。食管导联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窦率60次/min,每个窦性P波后跟随2个振幅与形态不同的QRS波群。运用梯形图对该心电图进行分析(B图),图中第1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7年2期2017-10-20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致反复晕厥一例
    飞 陈建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致反复晕厥一例陶逸飞 陈建昌本文报道一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发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其病程长,反复晕厥发作。该类型心律失常临床中较为少见,提示病变范围广泛、预后严重,应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进行鉴别,因其随时有心脏停搏等致命性并发症,应及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起搏器植入术,防止猝死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晕厥患者女,61岁。主因三年内反复晕厥4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0-20

  • 房颤伴右束支蝉联现象1例临床分析
    病例分析·房颤伴右束支蝉联现象1例临床分析赵慧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6医院内一科,辽宁 大连116041)蝉联现象;右束支阻滞;室性心动过速1 病例介绍1.1 病史患者女性,83岁。因反复心慌、胸闷、胸痛5年,加重伴气喘1周入院。患者既往有明确的房颤病史,间断口服“地高辛0.125毫克/日”。1周前于受凉后出现心慌、胸闷加重,且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少尿,遂求治我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10/70 mmHg,脉搏98/分,短绌脉,呼吸22/分,颜面及双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1期2017-08-07

  • 在健康查体中常规心电图对伪性右束支阻滞识别与评估
    常规心电图对伪性右束支阻滞识别与评估叶英姿 陈红彩 刘家寿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伪性右束支阻滞的检出率及附加导联识别作用。方法健康查体采用心电图常规F导联25 318例,旨对伪性右束支阻滞图形4 219例应用附加导联即右胸导联及V1、V2导联提高1肋或2肋导联记录读析。结果本组检出伪性右束支阻滞检出率为4 219例(16.66%)。其典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 125例(26.66%)、非典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955例(22.64%)、室上嵴图形401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8期2017-01-10

  • Brugada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
    综合征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鉴别顾鸿辉(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江苏 南通 226500)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与家族性遗传有关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是近年来才为医学界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心脏疾病类型。从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来看,Brugada波的主要特征在于末部出现J波,伴有ST段尖峰样的抬高,同时存在T波倒置,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类似之处,因此,对二者心电图表现的典型特征的明确认识和鉴别,对于临床准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21期2016-12-30

  • 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伴左侧旁路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
    常伴左侧旁路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徐春芳 杨晓云 王铁锚 黄芬 徐文佳 林凡 邓小艳 刘波例1患者男性,57岁,活动后气促1周,加重1d入院。入院体检:脉搏15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8/79mmHg,体温36.8℃,心率150次/min,心音低顿,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增大,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微量心包积液。CT肺动脉血管成像提示肺栓塞可能,双侧胸腔积液,双下

    心电与循环 2016年6期2016-12-24

  •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1例
    消融(下称消融)右束支成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T),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17岁。因心悸、胸闷、乏力2d入院。心电图检查为持续性VT,经电复律2次可暂时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持续1~2个心动周期后又发作持续性VT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持续性VT,其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形态,时间0.13s,在Ⅰ、Ⅱ、aVF及V5~V6主波向上呈R型,aVR、V1主波朝下呈QS型,aVL呈qr型,Ⅲ呈rs型,V2~V4呈rS型,胸导联移行在V4~V

    心电与循环 2016年1期2016-12-21

  • 《思考心电图之144》答案
    S型,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R2、R6、R8、R14、R16、R20QRS时间150ms,在MaVF呈R型,R4、R10、R18QRS形态处于前两者之间,后两者以室性期前收缩或逸搏形式出现,偶联间期不等,各搏动之间存在最大公约数(2 100ms),为室性并行心律。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型的搏动可见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1次P波后QRS波群脱落,其中以R3~R5、R9~R12及R17~R193组搏动最为典型,诊断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

    心电与循环 2016年2期2016-12-21

  • 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中意义的探讨
    歌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中意义的探讨李晓东项静静罗晖潘医歌目的 探讨心电图附加导联在诊断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450例正常人心电图V1'、V1''、V1'''及V3R导联QRS波形态及演变规律。结果 V1'→V1''→V1'''QRS波演变趋势:r波振幅逐渐降低,出现r'波的概率及r'波振幅逐渐增高,即出现r'>r波概率越来越高。V3R导联无1例出现r'波。 V1'、V1''、V1'''及V3R导联出现RBBB图形分别是18例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8期2016-10-25

  •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
    性心律;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③陈旧性下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④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解析与讨论本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以肯定,但右束支阻滞不论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均不影响QRS初始向量方向,可是图中Ⅱ、Ⅲ、aVF及V1-5导联均可见病理性O波,此图为下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致QRS环初始向量向上、向后异常移位的结果,所以本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诊断是可以成立的。此外,STⅡ、Ⅲ、aVF导联降低,STV1-4导联抬高,虽然移动幅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7期2016-05-14

  • 怎样认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怎样认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8岁,最近做的心电图显示我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请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什么疾病,对心脏功能有何影响,应怎样治疗?黎川县谭××谭××同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系统障碍的一种,属于心室内传导阻滞。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右束支又细又长,故易于发生传导阻滞。其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炎)、肺心病或先心病(右心肥大)以及老年心传导系统硬化症等;某些健康人有时也可发生,尤其是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老友 2016年9期2016-02-08

  • 体外反搏逆转新发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一例
    搏逆转新发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一例赵佳佳 杨展 张利娟 张海涛 张辉 李黎冠状动脉疾病;体外反搏;心肌缺血;右束支传导阻滞Coronary artery disease;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Myocardial ischemia;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75岁,主因“间断心前区不适10年,加重1月”于2014年9月15日入院。10年前劳累时出现心前区不适,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年6期2015-09-15

  • 食管心脏电生理测定心脏传导系统不应期(二)
    些患者可以仅显露右束支不应期,而不能显露左束支3.5 右束支有效不应期的检测与判断 右束支进入有效不应期后,室上性冲动不能通过右束支传导,心电图表现右束支阻滞。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应用S1S2刺激和RS2刺激进行负扫描测定右束支不应期。随S1S2刺激或RS2刺激联律间期的缩短,S2刺激后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时,提示S2刺激引起的心房冲动通过房室结下传心室的途中,进入了右束支不应期。测量方法: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第1个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S1S2间期或PS2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5年2期2015-03-18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结果分析
    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的研究在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性分析方面较多,其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8 610位受检者的心电图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阻滞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统计我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108 6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心电图资料。采用北京市麦迪克斯科贸公司MEC9-2000多功能心电图分析系统。1.2 诊断标准[1]1.2.1 右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11-08

  • 不同类型的QRS波增宽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支组 47 例、右束支组 50 例 , 非慢性心力衰竭且 QRS 波时限正常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 NT-proBNP 水平及 LVEF。结果 左束支组 QRS 波时限长于右束支组 ;左束支组、右束支组 NT-proBN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LVEF 低于对照组 ;左束支组 NT-proBNP 高于右束支组 , LVEF 低于右束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束支型 QRS 波时限延长与血浆 NT-proBNP 水平呈正相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2014-07-18

  • 房间隔缺损:多导联R波切迹1例
    图1):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下壁Ⅱ、Ⅲ、aVF导联及V2~V4胸导联R波中部可见切迹。心电图诊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导联R波切迹。入院后3天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可见房缺大小约10×20 mm大小。术后第11 d心电图记录示(图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术前心电图比较,下壁及胸导联R波中部切迹消失,胸导联V2~V6导联T波倒置(考虑可能与手术损伤有关)。2 讨论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自1996年Heller首先描述Cro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4年4期2014-07-11

  • 平板运动试验致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掩盖ST段阳性改变1例
    验致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掩盖ST段阳性改变1例王惠歆 王尹曼 景怀根 林靖宇临床上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多为运动诱发或频率依赖性。然而在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交替出现,并且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明显下移,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未见明显下移的病例较为罕见。表明右束支阻滞可掩盖平板运动试验致左胸导联(V5、V6)或下壁导联(Ⅱ、aVF)的缺血特征性ST段的改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间歇性;右束支阻滞间歇性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6-05

  • 新发房颤合并右束支阻滞患者的临床观察
    冯力新发房颤合并右束支阻滞患者的临床观察董剑廷 孙艳香 李飞 袁勇 冯力12例新发心房颤动同时伴有右束支阻滞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出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停搏或三度房室阻滞等恶性心律失常。虽然经积极治疗有8例存活,但仍有4例死亡。存活者考虑与及时评估病情、尽早给予体外膜肺氧合和呼吸机等生命辅助支持有关。心房颤动;右束支阻滞;心脏骤停自2002年4月以来,我们在住院患者中发现新发心房颤动并伴有右束支阻滞的患者常常发生不可预见的恶性心律失常,预后极差,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5-25

  • 《思考心电图之132》答案
    波群呈典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时间0.13s),其前均有低小心室起搏脉冲出现,P-R(V)间期固定为0.16s,且不以P-P间期的长短而改变,呈现“窦性P波-心室起搏脉冲-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强烈提示该起搏器为双腔起搏器(心室为双极起搏),心房电极感知窦性P波后通过设置的P(A)-V间期触发心室发放脉冲,呈现VAT起搏模式。形成这种QRS波群有以下3种可能:(1)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伪室性融合波群:即该QRS波群由窦性P波

    心电与循环 2014年2期2014-05-16

  •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并发混合性心律失常1例
    min),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AVL、V1~6ST 段斜形压低 0.1~0.4 mv。急查血肌钙蛋白 T 0.3 μg/L; 羟丁酸脱氢酶 221 U/L, 肌酸激酶 52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13.4 U/L,乳酸脱氢酶 234 U/L,CRP 23.06 mg/L,NT-proBNP 9313 pg/ml。临床诊断: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快速房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killip分级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8期2014-04-05

  •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七) ——室内阻滞(一)
    位可分为左束支、右束支、左束支分支、浦氏纤维及心室肌阻滞,其中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二、三度阻滞;根据阻滞支数可分为单支、双支、三支阻滞。心脏左、右束支解剖结构见图1。1 右束支阻滞1.1 病因 右束支阻滞常见于右心负荷过重的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急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亦可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遗传性Lenegre-Lev病、右心室肥大及高钾血症等。心脏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7期2014-02-08

  • Brugada波与特发性J波的鉴别分析
    抬高的ST段和“右束支阻滞”共同组成,特发性J波心电图特点为QRS波群有明显的J波,多数伴有ST段的缩短和抬高,两者均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中显现,其波在J点、ST段均有抬高,同时发生右束支阻滞,与患者猝死、晕厥以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识别Brugada波和特发性J波,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 Brugada波临床上Brugada波早在1992年就有发生,且被提出一个新的临床病征。1992年一对西班牙兄弟发现了Brugada波,其在一群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1期2014-02-04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滞的患者。与合并右束支阻滞相比,因左束支较右束支粗且多支供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较低 (约8%)[2],但左束支阻滞从根本上 (初始向量开始)改变了心室除极顺序,当二者并存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可被掩盖,给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带来困难。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左束支阻滞时,不但心电图诊断困难,而且由于多支病变,梗死范围更大、预后更差。1.1 LBBB对心室除极的影响 左束支阻滞时激动只能沿右束支下传心室,改变了心室初始除极向量 (室间隔除极从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09-15

  •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误诊为室速1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误诊为室速1例陈凤娥患者女61岁, 因阵发性心慌、胸闷2年加重2 d, 休息后减轻来院就诊, 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示(图A),未发现P波, R-R间期绝对均匀, 心室率为162次/min,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为0.14ms, Ⅱ、Ⅲ、avF呈RS型, avR呈QR型, V1、V2呈rsR′型, V3~V6呈Rs型, 心脏彩超示:左室及双房增大(心肌病), 左室壁心肌收缩活动明显减弱, 中度二尖瓣返流, 重度三尖瓣返流, 心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8期2013-09-11

  • 心电向量的临床应用系列讲座讲义(5):束支与分支阻滞诊断
    的鉴别诊断。1 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诊断右束支阻滞时,激动通过右束支时传导受阻,右室除极延迟;而左心室的除极则经左束支以正常方式进行,室间隔与左室壁的除极顺序与正常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激动开始后0.04 s 以内的向量正常,初始向量及环体部的离心支走向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而回心支则向前移位[1]。故右束支阻滞时除极过程的主要改变在终末向量。可根据束支阻滞程度的不同,将右束支阻滞心电向量图诊断分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两种。其中,完全性右束支阻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3年6期2013-07-29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50例分析
    菁 施亚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50例分析钱菁菁 施亚娟目的 分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 病例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特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3年5月~2013年9月在本院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的50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指标。结果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是引起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6期2013-02-02

  • 826例职工体检的心电图结果分析
    2.7%(主要是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期前收缩占1.9%,窦性心动过速占1.7%,窦性心律不齐占0.9%;其他类型的异常占7.9%,依次为电轴左偏、右偏、左室高电压、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各年龄组男女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1~40岁、41~60岁、61~87岁分别为17.4%、22.4%、48.9%。男性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女性,见表1。表1 826例体检人员心电图异常情况n(%)3 讨论本组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比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1期2012-11-09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束支阻滞及室性并行心律1例
    行心律;④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⑤ 左前分支阻滞;⑥前侧壁QRS低电压;⑦T波改变。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90%阻塞。图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束支阻滞及室性并行心律心电图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为3.0% ~ 15.4%[1-2],左前分支阻滞的发生率为15.4%[2]。急性心肌梗死时新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以前认为其病死率低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阻滞,新近有研究认为新出现完全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1期2012-11-08

  • 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②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非频率依赖性)。结合本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考虑与心肌缺血有关,予以药物治疗后,随访半年,此心电图现象未再发生。图1 患者12导联心电图讨论 黄宛教授根据心电图表现将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①心率不变时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又称心率无关型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是束支的绝对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发生间歇性延长,使下一个QRS波遭遇病理性延长的绝对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所致[2];② 心率增速型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3期2012-07-25

  • ·作者对读者来信的回复·
    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是2: 1房室传导。虽然肢体导联和加压导联有肌电干扰, 但胸前导联仍然很清楚。图1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A: 文章原图; B: 勘误图最后, 对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深表谢意!这些意见不仅有助于促进我们对心电图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使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得到提高; 同时, 也有助于培养我们严谨的工作、学习和科研作风。(编辑: 王雪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1期2012-04-25

  •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障碍的一种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多见,它可以发生在病理情况下,但也可出现在少数健康人群中[1]。笔者对12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RBBB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从疗养员和外来查体人员中随机抽取CRBBB心电图124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6例;年龄44~84岁,平均(56±12.7)岁。所有病人均符合CRBBB心电图诊断标准[2]。1.2 方法 124例CR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7期2012-01-21

  • A型、B型心室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各1例
    B型心室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各1例曾德芳,王力英,陈红梅(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四川成都 611130)预激综合征;右束支阻滞;心电图例1,女性,53岁。因反复心悸5年,复发并加重1 h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2型糖尿病病史1年。入院心电图(图1A)检查示QRS时间0.12 s,RR间期整齐,频率176次/min,V1呈rsR'型,各导联QRS波群终末部分粗钝,部分导联可见每个QRS波群之后有Pˉ波,于Ⅰ、aVL倒置,aVR上直立。R-Pˉ间期0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1-04

  • 右位心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酷似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13)右位心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酷似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郭惠玲,谌亮(湖南省肿瘤医院心电图室,湖南长沙 410013)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患者,男,63岁,直肠癌入院。患者入院经CT检查发现心脏及其他脏器的位置恰似正常位置在镜中的映像,即心脏为右位心又称镜像右位心伴内脏倒置。入院检查心电图,按常规导联连接所做心电图见图1,再将左右手电极反接后所做的6个肢体导联和V2、V1、V3R、V4R、V5R、V6R导联的心电图见图2。图1 常规导联连接所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1-04

  • 右束支阻滞韦金斯基现象1例
    张娟娟 孙文豹右束支阻滞韦金斯基现象1例米英红 张娟娟 孙文豹右束友阻滞;韦金斯基现象患者,男,31岁。因持续性胸闷、胸痛含硝酸甘油4 h不能缓解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呼吸快,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35次/min,心律不齐,生化检查CK/CK-MB测量值高于正常上限2倍。入院即刻心电图表现为典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图形,ST抬高≥0.4 mV。频发性室性早搏。心电图资料:采用美国PI公司生产同步十二

    河北医药 2011年9期2011-03-06

  • 196例老人心电图分析
    例占50.0%;右束支传导阻滞 15例(7.65%),室上性心率失常 13例(6.63%)。3 讨论3.1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达68.2%。在异常心电图中最常见的是S-T、T改变,引起S-T、T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年龄在60岁以后冠状动脉的最大流量仅等于青年的65%。心肌收缩功能的恢复时间延长,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脏利用率降低。休息时左心工作量降低,心排血量逐年减少1%。虽然临床上无心绞痛发生,但心电图中可表现为S-T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20期2010-08-15

  • 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传导 1例
    的 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和正常图形交替出现。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性传导。图1 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性传导讨论 房性早搏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差异传导又称为交替性右束支蝉联现象,多发生在左右束支主干之间。通常情况下右束支较左束支不应期略长,当过早的房性激动下传时右束支尚处于不应期,激动只能通过左束支下传,QRS波群则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激动在通过左束支下传的同时,又通过室间隔逆传,缓慢隐匿性激动右束支,致右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3期2010-07-25

  • 心室率偏高兼右束支传导阻滞怎样调治
    心房纤颤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还有坏胆固醇增高。请问:我应怎样进行治疗,要服哪些药? 玉山县?刘×× 刘××同志: 你患高血压病,经服卡托普利等药,血压已趋向稳定(<140/80mmHg),但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房纤颤(房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心室率波动,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现就你所提出的问题分别答复如下:①房颤和心室率(心跳次数/分)的关系本身就不是恒定不变的,每分钟多几次少几次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但如果心跳過快或过慢则对房颤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老友 2010年3期2010-03-25

  •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
    5次/分,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住院期间自行回家,劳累后出现胸闷、心悸而夜间返院。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节律规则,心率80次/分,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与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基本以2:2交替出现,有时以3:2或1:2交替出现。拟诊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考虑与患者劳累所致心肌缺血有关,即给予极化液加硝酸甘油5 mg缓慢静滴,6小时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至今无复发。例2患者,男,76岁,因冠心病于2002年lO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3期2009-02-26

  • 右束支阻滞合并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李社荣心电图上右束支阻滞(CRBBB)常见且易诊断。当合并前壁心肌梗死时常使心电图(ECG)复杂化,国内此类报道尚不多。现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例RBBB并前壁AMI的心电图(ECG)表现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2007年以来,我院住院治疗的前壁AMI同时合并RBBB者作为心肌梗死组。患者均有临床症状,血清酶增高,ECG有RBBB并前壁AMI图形改变共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4~77岁,平均61.2岁,入院第1天每2~4 h描记1次ECG,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2期2009-02-18

  • 右心室传导阻滞怎样治疗
    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室舒张力减低。现有症状是走路乏力、头晕,有时感到心慌、胸闷。请问:这应怎样治疗? 于都县·郭×× 郭××同志: 你心电图结论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前者是正常人的心律,后者乃指在心脏房室结以下的右侧心室内一支传导束支发生了传导障碍。它多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但也可见于某些健康人。它本身無需什么特殊治疗,但如果检查到它引起的心脏病的病因,则应针对病因治疗。你的心电图既然多年有此项改变,看来应属于持久型右束支传导阻

    老友 2008年3期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