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

  • 王献之《中秋帖》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幼年随父学习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称,与父并称“二王”。《中秋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文曰:“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款署,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皇帝等人的鉴藏印跋。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并称为“三希帖”。此帖字形大小正斜组合,行草相杂,书法古厚,笔墨鲜润,字距布置紧密,运行流利,连断往复。通篇

    老年教育 2023年9期2023-10-14

  • 月光下的《中秋帖》
    宋书法家米芾对王献之《十二月帖》的节临。所谓节临,其实就是摘抄临摹。过程中难免漏去了原作中的一些字,这样剩下的字连在一起就无法读通了。那么,找到原作《十二月帖》不就能把意思补全了吗?然而,现存的《十二月帖》似乎也不完整,这可能是因为在流传过程中母本中的某些字被裁出来单卖了。无论如何,在今天,想要准确理解《中秋帖》所写的内容,已经极其困难了。屹立不倒的“神品”尽管如此,《中秋帖》仍是一件绝佳的书法“神品”。其一,此作对王献之书法艺术特点的把握是十分精准的。点

    艺术启蒙 2023年9期2023-09-27

  • 王献之的凄苦情殇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书圣”王羲之的七公子魏晋时期,坊间流传一种说法: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琅琊王氏与坐拥天下的司马家族势均力敌。几百年间,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涉及各个领域。“书圣”王羲之,就是代表人物。书香门第,家风厚重。王羲之不仅自己在书法上登峰造极,他的子孙也都不乏名士之风。七个儿子当中,若论谁在艺术上最出类拔萃,要数七子王献之。《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有一天,王献之看见父亲的几个门生玩一种名叫樗蒲的游戏(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出于孩童的好奇心

    阅读时代 2023年7期2023-07-23

  • 精绝冠世之《洛神赋十三行》
    生动传神。据传王献之格外偏爱此赋,曾书其小楷数本。王献之(343—386年),字子敬,是王羲之第七子,曾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王献之出生时,王羲之时年42岁,赋闲在家,书名正盛。王献之幼时即对书法兴趣浓厚,其父自当倾力教之。最终,王献之凭其超凡的天资和深厚的家学,不负众望,成就大名,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其草书和行书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神品;其小楷更是使当时楷书的面目为之一变,登上了时代的巅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真迹写在麻笺上,到唐代时已破烂散失。宋代

    共产党员·下 2023年6期2023-07-10

  • 精绝冠世之《洛神赋十三行》
    生动传神。据传王献之格外偏爱此赋,曾书其小楷数本。王献之(343—386 年),字子敬,是王羲之第七子,曾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王献之出生时,王羲之时年42 岁,赋闲在家,书名正盛。王献之幼时即对书法兴趣浓厚,其父自当倾力教之。最终,王献之凭其超凡的天资和深厚的家学,不负众望,成就大名,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其草书和行书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神品;其小楷更是使当时楷书的面目为之一变,登上了时代的巅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真迹写在麻笺上,到唐代时已破烂散失。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12期2023-07-07

  • 王献之:破体雄健 青出于蓝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没有被父亲的光环所掩,而是敢于突破和创新,青出于蓝,以独特的风格与父亲并驾齐驱,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核心人物与学习典范。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因家学渊源,王献之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书法教育,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并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是中国传统书法的核心人物。王献之有“小圣”之称,又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唐

    中华瑰宝 2023年5期2023-05-10

  • 王献之、郗道茂:一对鸳鸯隔两岸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书圣”王羲之的七公子魏晋时期,坊间流传一种说法: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琅琊王氏的实力能够与坐拥天下的司马家族势均力敌。几百年间,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涉及各个领域。“书圣”王羲之,就是代表人物。书香门第,家风厚重。王羲之不仅自己在书法上登峰造极,他的子孙也都不乏名士之风。七个儿子当中,若论谁在艺术上最出类拔萃,要属七子王献之。《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有一天,王献之看见父亲的几个门生玩一种名叫樗蒲的游戏,出于孩童的好奇心,他站在旁边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21期2022-08-04

  • 王献之婚姻
    刘涛王献之(三四四至三八六)四十三岁去世,有两次婚姻。元配是小舅郗昙之女道茂,姑舅老表开亲。这门亲事,王羲之生前已向郗家提出,哪知升平五年(三六一)郗昙、王羲之先后去世,十八岁的王献之要为父亲守丧三年,他與郗道茂成婚当在二十一岁之后。王献之二婚, 在简文帝咸安( 三七一至三七二) 年间, 时年三十七八。因“选尚新安公主”,遂与郗氏离异。新安公主名道福,简文帝第三女, 徐贵人所生。她先与权臣桓温之子桓济成婚(《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二引《中兴书》)。桓温病亡之

    读书 2022年7期2022-07-15

  • 中秋不复
    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那一年,他只有九岁。这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似乎对作诗没有太大兴趣,喝完了罚酒,在众人嬉笑怒骂地聊天时,他只是安静专注地望着父亲,观察父亲写字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甚至表情,以及他在纸上写下的一撇一捺、一点一钩。他练习书法已经五年。起初,在父亲的七个儿子里,年纪最小的他并未得到垂青。相比而言,才华横溢的二哥凝之、潇洒不羁的五哥徽之在书法和性格上更肖“书圣”,王羲之在心里也早已准备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他们。直到有一次,年幼的王献之正在练字,人到

    读者 2022年12期2022-06-08

  • 王献之、郗道茂:一对鸳鸯隔两岸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明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书圣”王羲之的七公子魏晋时期,坊间流传一种说法: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琅琊王氏的实力能够与坐拥天下的司马家族势均力敌。几百年间,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涉及各个领域。“书圣”王羲之,就是代表人物。书香门第,家风厚重。王羲之不仅自己在书法上登峰造极,他的子孙也都不乏名士之风。七个儿子当中,若论谁在艺术上最出类拔萃,要属七子王献之。《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有一天,王献之看见父亲的几个门生玩一种名叫樗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2年7期2022-05-30

  • 王献之、郗道茂:一对鸳鸯隔两岸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明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书圣”王羲之的七公子魏晋时期,坊间流传一种说法: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琅琊王氏的实力能够与坐拥天下的司马家族势均力敌。几百年间,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涉及各个领域。“书圣”王羲之,就是代表人物。书香门第,家风厚重。王羲之不仅自己在书法上登峰造极,他的子孙也都不乏名士之风。七个儿子当中,若论谁在艺术上最出类拔萃,要属七子王献之。《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有一天,王献之看见父亲的几个门生玩一种名叫樗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2年7期2022-05-30

  • “更开一门” ——王献之行草书的“混合”与“化合”
    □ 邓宝剑关于王献之书法的特色、地位,古来多有置评,而且常常是在与其父王羲之书法的对比下进行的。有从艺术风格讨论的,如虞龢认为“二王”有质、妍之别;也有从综合技巧特征与艺术风格而立论的,如袁裒认为“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①。在诸多论述中,唐人张怀瓘的品评较为细致,他分各种字体对“二王”做出了评判,并且阐发了各自的审美特征。张怀瓘特别推重王献之的行草书,他说“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书议》)。如果

    中华书画家 2021年9期2021-10-15

  • 王献之练字
    山浪头小时候,王献之向父亲王羲之请教写字的秘诀,他希望通过父亲走捷径,自己可以少努力,取得父亲那样的成就。王羲之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写完18缸水后,才打下基础。王献之有些失望,父亲并没有传他书法的意思,他不服气,苦苦练了5年。他将写好的字稿给王羲之看。王羲之翻阅后,不置可否,用笔在“大”字下加了一点,将字稿退给王献之王献之写字有天赋,再加上刻苦勤奋,他写的字稿从字面上来看跟王羲之写得差别不大,便自信地将字稿给母亲看。母亲出生书法世家,对书法有很深的鉴赏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0期2021-08-23

  • 王献之
    其兵主要人物:王献之 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任中书令,人称“大令”,王羲之第七子,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剧中41—43岁。桃 叶 王献之之妾,农家女,原为中原人氏,随父母逃难至建康,与父亲一道,闲暇时卖团扇。剧中18—20岁。余姚公主 司马道福,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初封余姚公主,初嫁桓温之次子桓济,374年因桓济遭流放离婚,逼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后改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2021-06-25

  • 王献之依缸习字
    胡伸平王wánɡ献xiàn之zhī是shì东dōnɡ晋jìn大dà书shū法fǎ家jiā王wánɡ羲xī之zhī的de儿ér子zi,在zài他tā三sān四sì岁suì的de时shí候hou,母mǔ亲qīn就jiù教jiāo他tā背bèi诵sònɡ古ɡǔ诗shī,到dào五wǔ六liù岁suì的de时shí候hou,他tā就jiù能nénɡ出chū口kǒu成chénɡ章zhānɡ,而ér且qiě还hái特tè别bié喜xǐ欢huɑn习xí字zì。今jīn天

    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1年2期2021-05-08

  • 这味药我得吐个槽 ——王献之《鸭头丸帖》
    撰文=关月晋 王献之《鸭头丸帖卷》行书 26.1×26.9cm 上海博物馆藏魏晋时期,凡是有点名气的文人、贵族都流行嗑药,就跟现在的某些圈一样,不过他们吃的是“五石散”。王羲之也不能免俗,他也服散。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孩子。王献之从小就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他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都跟吃药治病有关。在《肾气丸帖》中,王献之告诉朋友,肾气丸效果不错,十剂一疗程才会有疗效。在《江州帖》中,王献之提到自己胛痛。在《消息帖》和《疾不退帖》中,王献之说自己头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2021-04-26

  • “子敬之不及逸少” ——《书谱》对“二王”的态度辨析
    在论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和地位时言辞较为强烈,认为“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1]125,指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其父王羲之的书法。孙过庭在给出“子敬之不及逸少”这句结论之前,列举了三处文献资料中的实例来证明王献之书法的不足。第一处是虞龢《论书表》中谢安和王献之的对话。谢安问王献之如何评价自己和其父书法时,他回答道:“故当胜……时人那得知!”[1]124-125孙过庭斥责了王献之的这一回答:“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

    文化学刊 2021年5期2021-03-07

  • 文人的骨气书法的灵魂
    王”(王羲之与王献之)为宗。虽然你看他写的字,根本与“二王”不沾边,要架势没架势,要风韵无风韵,可是他就是硬往那上面靠。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二王”的字写得棒。“二王”父子,书法都极有造诣,但两人却不尽相同,旁观者更是形成决然对立的两派。唐太宗是“拥羲派”的代表,认为王献之和王羲之相比,还差一大截,“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自然也有“拥献派”,认为儿子更胜一筹,“比世皆尚子敬(献之)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钟繇),于逸少(羲之)亦然”。(陶弘景《与梁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0期2020-11-28

  • 文人的骨气 书法的灵魂
    王”(王羲之与王献之)为宗。虽然你看他写的字,根本与“二王”不沾边,要架势没架势,要风韵无风韵,可是他就是硬往那上面靠。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二王”的字写得棒。“二王”父子,书法都极有造诣,但两人却不尽相同,旁观者更是形成决然对立的两派。唐太宗是“拥羲派”的代表,认为王献之和王羲之相比,还差一大截,“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自然也有“拥献派”,认为儿子更胜一筹,“比世皆尚子敬(献之)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钟繇),于逸少(羲之)亦然”。(陶弘景《与梁

    杂文月刊 2020年10期2020-11-24

  • 对《淳化阁帖》第九卷的一些解读
    迹。留存至今的王献之墨摹本寥落晨星,而《淳化阁帖》第九卷保留了大量王献之可靠的刻帖。本文通过梳理王献之书法的基本面貌,按照书体把刻帖分类并解读一部分佳帖,从美学形式和创作心理等方面对《淳化阁帖》第九卷做一些详细的解读。关键词:淳化阁帖; 王献之; 行草书一、梳理王献之书法的基本面貌由于《淳化阁帖》摹刻失真较大,仅仅通过此帖去认识王献之的书法,势必就像脱离王羲之的双钩精摹墨本去认识大王的书法一样是有偏驳的。所以应从现今所存双钩墨迹和其他刻帖中寻找接近王献之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1期2020-09-10

  •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美学的对比研读
    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创造的“二王”书风,堪称少有的书法史上经典,乃至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巅峰。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技巧娴熟,集前人书法风格于一体并融会貫通,形成风格多样的“二王”书风。在魏晋书体演变的关键时期对其书法的改革与创新起到重要作用,以至于深刻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和理论发展。关键词: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美学对比研读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21-01一、书法概况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4-17

  • 我也要做汉字“魔法师”
    家,像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修……他们就如同魔法师一样,中国的汉字在他们的笔下,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顿时摇曳生姿,气象万千了。一个念头在我的心中萌芽:我也要做汉字魔法师。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给我讲了一个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小时为了练习书法,用了18缸水。听完这个故事,我被王獻之刻苦学习书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妈妈问我:“你可以做到吗?”我信心满满地说:“做得到。”于是,妈妈便给我购买了“文房四宝”,我的练字之旅正式开启。我首先练的是“人”字,因为妈

    孩子·小学版 2020年3期2020-01-25

  • 王献之完善了“二王”书法体系
    思义是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所共同构建的完备的书法体系,被后世奉为学习书法的圭臬。“二王”书法体系是一个互为充实的整体,拥有中国书法史上最强大的气场,同时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法逾越的高峰。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质疑反对“二王”的还是崇拜敬畏“二王”的,后世书家几乎都是临着“二王”书法开启学书之路的,可见“二王”对中国书法影响至深。王献之自幼随父苦练书法,七八岁时,王羲之悄悄地从他背后猛掣他手中的笔,竟没将它抽掉,王羲之因此感慨地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献之

    中国篆刻 2019年12期2019-12-11

  • 凄惨爱情成就王献之《思恋帖》
    斋《思恋帖》是王献之生前因思念原配郗道茂,写给她的一封信,内容是:“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很想念你,你现在过得好不好,想到你我内心仿佛在滴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你相见,希望你能珍重,如果可以,你给我回个信,我想知道你的近况。这幅名帖之所以会流传后世,和王献之凄惨的爱情有关。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书法成就了得,与其父合称“二王”。他的妻子郗道茂从小也受到良

    百家讲坛 2019年5期2019-11-28

  • 王献之书札中的情感悲歌
    田熹晶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父子并称“二王”。王献之于当世以“风流”著称,于后世以书法垂范。以其高迈不羁的性格与迥异其父的书风,流芳千古。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由于史料缺乏,不为后人所详知。尤其是他的婚姻生活,波澜起伏,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与第一个妻子郗道茂感情甚笃,却遭离散,悔恨终生;选尚新安公主,不惜烧残双脚以抗争,却不得不屈就;其间邂逅歌女桃叶,往来唱和,恩爱有加,却无疾而终。如许经历,汇成一曲哀婉的悲歌,伴随他的笔

    新阅读 2019年2期2019-09-10

  • 王献之卒年
    绝,月余亦卒。王献之的卒年、得年,唐人编撰的《晋书》未记,其他文籍却有记载。《世说新语》伤逝篇第十六刘孝标注曰:“献之以太元十三年(三八八)卒,年四十五。”唐朝张怀瓘《书断 ·中·王献之传》也有记载,却不同:“子敬为中书令,太康(按,太康是晋武帝年号,应是 “太元 ”)十一年(三八六)卒于官,年四十三。族弟珉代居之,至十三年而卒,年三十八。”两种记载,相差两年,王献之到底卒于哪一年?程炎震(一八八六至一九三八)《世说新语笺证》说:《晋书 ·王导传》亦记王珉

    读书 2019年7期2019-07-19

  • 王献之《廿九日帖》
    》中第6帖,是王献之致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写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候对方身体状况。此帖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除《洛神赋十三行》外,王献之流传的书法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中有些字极近楷书,尤为难能可贵。《廿九日帖》共3行,30字,唐人摹本。《淳化阁帖》卷九、《绛帖》卷八、《宝贤堂帖》卷六、《真赏斋帖》下卷均有收刻。此帖双勾技术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充分展现了王献之的“破体书”风格。世传王氏

    老年教育 2019年1期2019-02-15

  • 王献之的艺术气质
    锺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称之为“古典三家”。锺繇的成就主要集中在真书,王羲之则是行书和草书,王献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开创出行草书。当然,这三家并不是完全隔开的,而是某种意义上三位一体的。就三人的时间先后而言,可以说王献之的创新难度最大,有两位那样的巨匠前辈,非有超绝的才智,想往前走一点的压力可想而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王献之真是这样的大英雄,而其书,用唐人张怀瓘的话说,就是“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

    艺术品 2018年12期2019-01-25

  • 从《大观帖》第十卷再议王献之书法
    12)关键字:王献之;书法;大观帖一、王献之与《大观帖》第十卷王献之,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第七子,生于建元二年甲辰(公元344年)1,王羲之家族乃两晋名门大族,称“琅琊王氏”。王献之为王羲之第七子,得到了其父的衣钵,王献之“得起源”,其他几位兄长只是得到了其父王羲之“韵”、“势”等。纵观王献之的书法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对其父书法的完美继承;二是表现在自身的书法实践对前人技法的总结与创新;三是把个人感性情感的发挥,提升一个高度,对后世影响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2019-01-24

  • 王献之练字
    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王羲之有“书圣”的美誉,王献之则有“小圣”之称。由于受父亲的影响,王献之从小就爱书法,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大书法家。他练字非常刻苦,常常整天手不离笔,八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已小有名气。但与大书法家——他父亲王羲之比,还差得很远。他父亲的字,苍劲有力,有龙飞凤舞之姿,有入木三分之势。相比之下,王献之的字就松垮不挺,苍白无力。王献之用了两年时间,先练习横、竖、点、撇、捺,接着又练习写各种钩,最后练完整的字。经过几年时间的练习,他的字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2期2019-01-12

  • 羊欣 ——买王得羊
    这里的“王”指王献之,“羊”指羊欣,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在书法上得到了王献之的妙传。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如果实在买不到王献之的真迹,买一幅羊欣的字,也不会使你失望。这句话中包含着对羊欣书法的极大肯定和赞扬。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他的外甥羊欣才十二岁。当时,羊欣随父亲住在乌程。有一次,王献之去乌程,见小外甥十分可爱,又酷爱书法,欣喜之余就教他写字。羊欣虽然年纪很小,但少有大志,加之勤奋好学,因此学书长进很快。传说有一次,羊欣穿着一件新白裙睡午觉,王献之见了非常高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8年4期2018-06-27

  • 管中窥豹
    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成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享誉一时。王献之虽然自幼聪颖,还写的一手好字,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只看了一会儿,就在一旁指手画脚:“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子,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王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怒,甩开袖子就走。受到这样的评论,让王献之深以为耻,可他

    阅读(高年级) 2018年12期2018-05-14

  • 有舟可渡
    出众的就是七子王献之。出生在这个家庭的孩子,打一落地就多了几道光环。这不全是幸事,一生的艰难也会应在这光环之上,就算再努力也冲不出这耀目的笼罩,任何成功都要加上家族的前缀。王献之在书法上的造诣,让他的刻苦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足以辉煌耀世、流传不息。此外,他还是朝廷官员,从秘书郎到太守,直至中书令。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王献之并不喜欢官场,他一手行草能写无形风云,怎会愿意受官场约束?但因有家族名望在,他的差事早就被定下了。王献之的妻子郗道茂是他舅父

    恋恋中国风 2017年9期2017-11-30

  • 有舟可渡
    出众的就是七子王献之。出生在这个家庭的孩子,打一落地就多了几道光环。这不全是幸事,一生的艰难也会应在这光环之上,就算再努力也冲不出这耀目的笼罩,任何成功都要加上家族的前缀。王献之在书法上的造诣,让他的刻苦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足以辉煌耀世、流传不息。此外,他还是朝廷官员,从秘书郎到太守,直至中书令。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王献之并不喜欢官场,他一手行草能写无形风云,怎会愿意受官场约束?但因有家族名望在,他的差事早就被定下了。王献之的妻子郗道茂是他舅父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7年9期2017-11-24

  • 王献之,“大”变“太”只有一点像羲之
    峰【走近名人】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王羲之学书法。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二王”。但王献之留存于世上的作品很少。【名人故事】東晋书法家王献之从小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写字,练习书法。练了十年,他觉得自己写得也可以了,但当他写了篇字拿给父

    快乐作文·中年级 2017年8期2017-09-14

  • 有舟可渡
    上家族的前缀。王献之在书法上的造诣,让他的刻苦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足以辉煌耀世、流传不息。此外,他还是朝廷官员,从秘书郎到太守,直至中书令。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王献之并不喜欢官场,他一手行草能写无形风云,怎会愿意受官场约束?但因有家族名望在,他的差事早就被定下了。王献之的妻子郗道茂是他舅父家的表姐,他们有青梅竹马的年少时光,长大后更觉性情相合,彼此知心。到了婚嫁年龄,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了亲。这时的王献之正是春风得意,他有情怀有寄托,更有一个温馨的

    传奇故事(上旬) 2017年9期2017-09-14

  • 王献之的拒绝
    ●文/清风慕竹王献之的拒绝●文/清风慕竹孝武帝司马曜修了一座建康宫,主殿匾上要书写“太极殿”三个字,宰相谢安便把这件事交给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了。照理说,这可是一个无上光荣的政治任务,足可流芳百世。可王献之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不耐烦地一摆手,对来人说:“你把它拿走,不然我就扔到门外去!”来人只好把匾原封不动地给谢安抱回来了。过了两天,王献之跟着谢安一起进宫办事,路过太极殿时,谢安忽然想起什么。他转过身,瞧瞧王献之说:“子敬啊,你顺着梯子爬上去,把字题了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4期2017-08-29

  • 王献之的拒绝
    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了。照理说,这可是一个无上光荣的政治任务,足可流芳百世。可王献之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不耐烦地一摆手,对来人说:“你把它拿走,不然我就扔到门外去!”来人只好把匾原封不动地给谢安抱回来了。过了两天,王献之跟着谢安一起进宫办事,路过太极殿时,谢安忽然想起什么。他转过身,瞧瞧王献之说:“子敬啊,你顺着梯子爬上去,把字题了吧。从前魏朝的韦诞他们,可就是这么干的。”王献之不高兴了,回答说:“你知道为什么魏国那么快就亡了吗?就是因为这个!”说完,一甩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8期2017-08-22

  • 只有一点像羲之
    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特别喜欢书法。他废寝忘食地向父亲学习书法,用了成堆的纸、成缸的墨。有一天,他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字,拿给父亲看。父亲端详了一会儿,提起笔在“大”字底下加了一个点,变成了一个“太”字,王献之把“太”字拿给母亲看。母亲也擅长写字,她揣摩了很长时间,对儿子说:“你的功夫还不够啊,整个‘太’字只有底下的一个点像你父亲写的。”说完,母亲在“太”字的旁边题了两句诗:“学书用了三缸墨,只有一点像羲之。”(源自历史典故)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17年3期2017-02-16

  • 今天我“当差”
    要讲的课文是《王献之练字》。首先,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一直坚持做的事有哪些,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玩电脑,有的说看课外书……见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回答,我便和同学们卖了个关子:“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每天也坚持着做一件事,那就是练字,那么他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11课《王献之练字》来一起了解一下吧!”五分钟后,我们又开始了第二轮的讨论。“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对王献之有了怎样的了解?”“我知道!王献之是个书法家。”“他是一个写字很好的人……”下面又是七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6年10期2017-01-05

  • 王献之练字
    韵致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潭绍兴),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在七八岁时开始跟父亲学书法。十来岁时,王献之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他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摇着头说:“远着呢!”献之又问:“那五年呢?”母亲仍旧摇着头。献之急着追问父亲:“大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有什么秘诀?”王羲之看看儿子,心想这书法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怎么可能入人法眼呢?于是他走到窗前,指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2016年7期2016-12-07

  • 王献之的文艺范儿
    耳东耳右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书法成就上他和老爸并称“二圣”。从东晋《世说新语》里那几十条关于他的典故可以看出,王献之性格超然洒脱,有着渗入骨子里的文艺范儿。在王羲之的儿子中,王徽之与王献之较为出挑,王徽之以“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行为艺术一举成名,而王献之比他更有文艺范儿。有一回,这哥俩坐在同一间屋子里唠嗑,忽然屋子着火了。王徽之慌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往外就蹿。再看王献之,依旧气定神闲,镇定地叫来随从搀扶自己,蹬着高高的木屐,迈着优雅的“猫步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10期2016-11-09

  • 帘外春意暖,共许白首约
    跚学步的时候,王献之第一次见到了郗道茂。那日,母亲携了他的手,指着身边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让他唤“阿姊”。他不做声,只是冲着她笑,笑得纯真而甜蜜。春日里的建康城,风中夹杂着些许桃花香气。那样清新的气味无端让人生出几许温柔的感觉来。自懂事以来,王献之就知道,他这一生的温柔必定要全给予那个驻足花间,独吟一阕“荣华若桃李”的姑娘。郗道茂比王献之年长一岁,是舅父郗昙的女儿。年少时光总如一曲轻拢慢捻的清歌,唱尽了多少情不自禁却欲说还休的美好情愫。那时的他们常常一块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5期2016-06-02

  • 图说书法(七十)
    王献之《鹅群帖》《奉对贴》王献之《鹅群帖》,宋代《淳化阁帖》刻录,有宋代米芾临本。历代书法家多有临摹。《鹅群帖》行、草相参,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无拘无束,极富个性和想象力,從中可以看出王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大王笔法内擫,小王笔法外拓,分别是两种风格的高峰。而小王笔势连绵的外拓笔法对后世狂草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登峰造极,在生活上却是个悲剧人物。由于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痴情追求,东晋简文帝下诏让献之休妻娶新安公主

    视野 2016年8期2016-05-14

  • 晋代·王献之行草书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故人称王大令。幼从其父学书法,后学张芝草书,是不拘泥于古法的革新派人物,并劝其父改体,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建议“大人宜改体”。王羲之采纳了儿子的意见,父子俩使书体变古为今,书法史上将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王献之名声一度超过其父。张怀瓘说:“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米芾说:“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到唐朝时因唐太宗李世民“扬大王,抑小王”,对后世影响很大,王羲之书圣地

    视野 2016年6期2016-05-14

  • 帘外春意暖,共许白首约
    跚学步的时候,王献之第一次见到了郗道茂。那日,母亲携了他的手,指着身边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让他唤“阿姊”。他不做声,只是冲着她笑,笑得纯真而甜蜜。春日里的建康城,风中夹杂着些许桃花香气。那样清新的气味无端让人生出几许温柔的感觉来。自懂事以来,王献之就知道,他这一生的温柔必定要全给予那个驻足花间,独吟一阕“荣华若桃李”的姑娘。郗道茂比王献之年长一岁,是舅父郗昙的女儿。年少时光总如一曲轻拢慢捻的清歌,唱尽了多少情不自禁却欲说还休的美好情愫。那时的他们常常一块

    传奇故事(上旬) 2016年5期2016-05-12

  • 执笔写字 ——“书”字的故事
    写字,《晋书·王献之传》有一则记载: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字,便悄悄走到他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夸赞他:“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后来王献之经过不懈的努力,博采众家之长,赢得了与父亲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父子合称“二王”。传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被酷爱书法的乾隆皇帝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周鼎文(颂鼎)小篆(峄山刻石)隶书(衡方碑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2期2016-01-27

  • 管中窥豹
    关寒文王献之,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他老爸就是书圣王羲之,所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虽然生在书法世家,但他很勤奋,十分刻苦,并不是只知道模仿父亲的书法,而是超越创新。他创造了“一笔书”,变“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能写出好多个字,由于他的书法气势恢宏,所以很受世人的喜爱。王羲之家是东晋屈指可数的豪门士族,按现在的话说,王献之在当时是个名副其实的“高富帅”,虽“少负盛名”,但性格“放达不羁”,终日在家只是

    民间文学 2015年10期2015-12-01

  • 米芾“集古字”与“二王”摹本的关系及意义
    古字;王羲之;王献之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1]米芾自言“集古字”,表明其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这是其独步书坛的基础。并且,他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史称“二王”)作品的喜爱和深入研究的方法与结果,也深深影响了其后书法史的发展,试述之。一、米芾“集古字”的本质细观米芾的学书过程,可以寻绎其转益多师的依据:“余初学颜,七八岁也……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7

  • 王献之的率性
    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字子敬)了。照理说,这可是一个无上光荣的政治任务,足可流芳百世。可王献之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不耐烦地一摆手,对来人说:“你把它拿走,不然我就扔到门外去!”来人只好把匾原封不动地给谢安抱回来了。过了两天,王献之跟着谢安一起进宫办事,路过太极殿时,谢安忽然想起什么。他转过身,瞧瞧王献之说:“子敬啊,你顺着梯子爬上去,把字题了吧。从前魏朝的韦诞他们,可就是这么干的。”王献之不高兴了,回答说:“你知道为什么魏国那么快就亡了吗?就是因为这个!”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9期2014-09-22

  • 王献之练字
    韵致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在七八岁时开始跟父亲学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夸赞他:“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十来岁时,王献之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他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摇着头说:“远着呢!”献之又问:“那五年呢?”母亲的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2014年6期2014-09-18

  • 王献之后悔休妻
    ◎ 李 娜王献之后悔休妻◎ 李 娜提到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对书法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不陌生。他有一个很牛的爸爸,名叫王羲之。东晋时盛行门当户对的门阀观念,到了成婚的年龄,王献之就娶了与自己家世背景相当的表姐郗道茂。郗道茂比王献之年长一岁,所以王献之就称她为“姊”,也就是姐姐。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婚后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他们婚后的第七个年头,却摊上大事儿了:不是“七年之痒”,而是“棒打鸳鸯”。《晋书》上说王献之“风流为一时之冠”,他吸引了新安公主的眼

    爱你 2014年21期2014-08-09

  • 王献之的自负
    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了。照理说,这可是一个无上光荣的政治任务,足可流芳百世。可王献之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不耐烦地一摆手,对来人说:“你把它拿走,不然我就扔到门外去!”来人只好把匾原封不动地给谢安抱回来了。过了两天,王献之跟着谢安一起进宫办事,路过太极殿时,谢安忽然想起什么。他转过身,瞧瞧王献之说:“子敬啊,你顺着梯子爬上去,把字题了吧。从前魏朝的韦诞他们,可就是这么干的。”王献之不高兴了,回答说:“你知道为什么魏国那么快就亡了吗?就是因为这个!”说完,一甩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1期2014-01-24

  • 但恨无过王右军
    可以理解,贬低王献之,就不太好理解。他写字学王羲之,自然要抬高老师,而对王献之的字,讽为“枯树”、“饿隶”,后人虽谓太过,却无法知道李世民的心思。宋人米芾,曾猜测李世民书学王羲之,却学不好,“故上攀右军,大骂子敬耳”。怕也未必,因为李世民的字,去王羲之何止一万八千里,他便是骂倒献之,要想从祀书圣,千百人后,也轮不到他。羲之、献之父子,有许多地方都很像。举最不关题的方面说,两个人都有脚肿的病,又牙齿都不好,常患牙痛。王羲之一生多病,龋齿只是其中之一,他在《迁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40期2009-11-09

  • 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
    七个儿子,只有王献之和他并称“二王”,在书法上成就齐名。为什么呢?在王献之七八岁时,他爸爸早就知道这儿子有出息。王献之曾问父亲:“怎样才能写好字?”爸爸指着院子里的十八个水缸说:“如果你能够把水缸里的水写完,字写不好也难。”从此,王献之每天都从水缸里打水出来磨墨写字。几年后,水缸里的水用完了,王献之书法已不同凡响。再好的教练也只能担负启蒙工作,只有懂得自我训练,才会越来越出色。成功从来不是从被迫吃苦耐劳而来,而是从自我训练而来。前者压力太大,后者成就感与自

    知识窗 2008年10期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