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

  • 李嗣真《书后品》中“逸品”用法辨正
    代“书品”(或“画品”)著述的诞生,则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于此而论,倘若某语汇作为独立分品目录被艺术史家使用,实则意味着是对某类艺术价值认知的重要提升。初唐李嗣真《书后品》是传世至今涉及到最早使用“逸品”的书品著述。于是,李嗣真被学术界普遍视为是最早使用“逸品”来分品的艺术史家。事实上,《书后品》中“逸品”的用法,在《佩文斋书画谱》(四库本)、《法书要录》(明·津逮秘书本)、《书苑菁华》(清·藏修堂丛书)、《说郛一百二十卷》(明·宛委山堂本)和《历代书法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5期2023-09-26

  • 《古画品录》的“源”与“流”
    南朝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环。谢赫提出的“六法”填补了中国绘画史在绘画创作和绘画评论标准方面的空白,被后来的画家、评论家和鉴赏家所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从“六法”的萌芽、形成、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探讨历代对绘画评论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趣。一、《古画品录》之“源”中国美术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当时,美术只是属于一种技艺,是“百工”之事,不受重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术理论都落后于实践。(一)百家争鸣,诸子论美术春秋战国时

    书画世界 2023年2期2023-04-11

  • 画品如人品 创作即心境
    寻求绘画的乐趣,画品如人品,在老师的教导下一路走来,始终坚信做人为一,做事为二,要画好画首先要立德。在画中能看出作者的画品,显示画家厚重豁达的性格内涵和人格修养。“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我一直遵循圆融、质朴、平淡的生活,乐于与山水为伴。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追求最本真,最初的状态。在山石的塑造中,讲究方中欲圆,圆中欲方,就像一个人的人格、人品一样,要求内敛不张扬,张扬就野了,就像什么样的心境对应什么样的形象,山水的形象是无休无止的,当你是什么样的心境,它就表现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2022-10-19

  • 唐代绘画艺术史学管窥* ——以《后画录》《贞观公私画史》《唐朝名画录》为例
    体系。唐代的画史画品著作较为丰富,其中画品著述中包含着的绘画史料及绘画艺术史观,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挖掘。目前学术界对《历代名画记》做了诸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其他唐代绘画史料也需要进行探讨。唐代绘画史料不少已散佚,李嗣真、张怀瓘、窦蒙等人的画品画史著作,幸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录数条,我们才能窥豹一斑。但另一些著作则没有这样的机会,也许永远不得而见。如宋代郑樵撰《通志·艺文略》载窦蒙另著有《历代画评》八卷,宋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载窦蒙有《齐梁画目录》一卷

    艺术百家 2022年3期2022-08-31

  • 文艺观念的会通与六朝艺论范式的演变
    斌学界研究谢赫《画品》中的绘画观念和思想,多会重视其与顾恺之画论的历史联系,且多倾向于将谢赫的“气韵生动”说纳入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说,认为二者“一脉相承”,“气韵”即是“神”的“精密化”和“分解性说法”。不过,这种研究思路及观点在有所发明的同时,也存在明显偏失。一是在理解概念内涵时重“同”轻“异”,即偏重寻求“气韵”与“神”这两个概念的相同或相近之处,而忽视辨析其特殊性质。从顾恺之生活的东晋到谢赫撰述《画品》的南朝梁这百年左右的时间,朝代数易,世事屡迁,

    文艺研究 2022年4期2022-06-13

  • 走进另类纸本的水墨艺术(五)
    的要求一样视为“画品”的第一要素,特别强调的是为人为艺的品格和个人的修为。黄宾虹也曾讲:“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由道崇。”形容“人品”是学养深厚、见识广泛、阅历丰富、胸襟开阔的人,可见“德性”与“人品”在画家和作品中的突出位置。但是,如何看待“品格与德性”的行为界线和内涵也是说明“德性”和“人品”问题的关键点。过去讲学养深厚,见识广泛的人就有了修为和德性,只要不坑人、不害人就是好的人品,把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生活态度视作是生存

    美术界 2022年5期2022-05-26

  • 走进另类纸本的水墨艺术(五) ——时下中国画的德性
    的要求一样视为“画品”的第一要素,特别强调的是为人为艺的品格和个人的修为。黄宾虹也曾讲:“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由道崇。”形容“人品”是学养深厚、见识广泛、阅历丰富、胸襟开阔的人,可见“德性”与“人品”在画家和作品中的突出位置。但是,如何看待“品格与德性”的行为界线和内涵也是说明“德性”和“人品”问题的关键点。过去讲学养深厚,见识广泛的人就有了修为和德性,只要不坑人、不害人就是好的人品,把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生活态度视作是生存

    美术界 2022年5期2022-05-25

  • 《古画品录》诸本及其源流
    董圣楠谢赫《古画品录》成书于公元六世纪上半叶,1姚最在《续画品录》中称梁元帝为“湘东殿下”,可知《续画品录》成书在梁武帝太清三年(549)以前,则《古画品录》成书当在549年以前。其后,陈姚最《续画品录》、2[陈]姚最,〈续画品并序〉,载《续画品录》,明嘉靖间刻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叶十五正。唐释彦悰《后画录》、3释彦悰,《后画录》,明嘉靖间刻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叶十正。唐李嗣真《续画品录》(散见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4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其中四则言

    新美术 2022年1期2022-03-24

  • 绘画贵在意趣
    人格高。人品低即画品低,有人认为此言不公。须知画是灵魂、生命力、人格之表现,而人品低者却以灵魂献媚,其画品岂能高能?名利心去一点,画品就高一点;名利心增一分,画品就低一分。绘画之“质”,即其艺术性;绘画之“数”,即笔量、墨量,是其技术性。神、情、气是质,形式外壳是数,所现之量即构成形、象。画之纸幅大小也是量。此外,笔之大小、笔痕粗细是笔之量,浓、淡是墨之量,干、湿、燥、润是水之量。这三个量经过组织构成形象,皆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艺术是内,“量”是外,内外融

    老年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2

  • 谢赫《画品》成书及早期版本流传考略①
    究述略现存谢赫《画品》②南朝齐梁谢赫《画品》书名很多,如《画品》《古画品录》《古今画品》《画评》《古画录》等,学者多所考订,以《画品》为优,故本文称之。中各种版本中较重要者为明代及以前者,笔者亲见四种,分别是古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本(下文简称《名画记》本)、《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第二、三、四种(后二者合称“今本”“今存本”“现在流行的本子”等,下文称“今本”)学界讨论较多,如史岩《古画评三种总考》:“盖从上章品目之差违纷错以观,今本实其残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年1期2020-12-25

  • 黄钺《二十四画品》美学特征探究
    其《二十四画品》(以下简称《画品》)以诗论画,用四言韵语将绘画风格、意境转化为意象,寓理论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2],对后世绘画理论研究贡献颇大。《画品》前序:“昔者画缋之事,备于百工,两汉以还,精于学士。谢赫、姚最并有书传,俱称《画品》。于时山水犹未分宗,止及像人肖物。钺涂抹余闲,乃仿司空表圣之例,著《画品》廿有四篇,专言林壑理趣。管蠡之见,曾未得其二三,后有作者,为其前驱可耳。”[3]黄钺仿照唐代司空图《诗品》的体例,对各种风格归类概括,分二十四画品

    国画家 2020年3期2020-12-09

  • 谢赫《画品》的文论来源
    49)在他的《古画品录》中首标“气韵”为第一法,之后谢赫“六法”成为了传统画论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气韵”这一重要概念首先是在中古时期①的文论中提出来的。南梁萧子显(489-537)在约于天监十六年(517 年)之前②所作的《南齐书·文学传》中称: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1]不久,谢赫便进一步将“气韵”作为他成书于梁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③的《古画品录》中品评画家“六法”之中的第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12-06

  • 《二十四画品》体系结构及理论价值探究*
    画友录》《二十四画品》,尤其是《二十四画品》在清代画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是清代艺术理论完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许多美术理论家都曾经对该书进行撰述或释读,如余绍宋在《书画书录解题》中称其为“措辞典雅清新,斐然可通”[1]328;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称其“以四言韵语曲达画趣,足与《二十四诗品》并传”[2]394;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辑有《中国美学史资料汇编》,整体篇幅并不算太大,但在清代浩瀚的美学艺术文献中全

    艺术百家 2020年3期2020-10-12

  • 浅谈中国画六法论在当代山水画的运用与研究
    关键词:六法论;画品;谢赫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直到今天依然被广泛学习和与运用。气韵生动最早形容人,到后面开始运到其他画科,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熟知。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明确解释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评价标准,解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相关要求。六法里面的六点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古画品录》里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指绘画内容的神气韵味,可以说是一幅画的灵魂,可以表现在描写人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2020-05-26

  • 姚最生卒与《续画品》成书年代考
    考南朝姚最的《续画品》为现存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第二部人物品评著作,继谢赫《古画品录》之后对宋、齐、梁三朝画家进行相关品评。这部著作对研究此时期美术史、绘画发展情况及品评术语等相关问题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续画品》作者姚最的生卒年代,历来著录言之不详。而所处朝代,唐代窦蒙《述书赋注》标明姚最所属朝代、官衔:隋蜀王府司马姚最撰《名书录》。〔1〕郑樵《通志·艺文略》〔2〕记为唐,而《新唐书·艺文志》〔3〕与《宋史·艺文志》〔4〕皆未记录其朝代。焦竑《国史经籍

    中国书画 2020年12期2020-03-10

  • 浅谈当代视角下生知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
    品差异是如何影响画品的,以及创作者应如何通过正确运用人格敏感与不断提高高尚人品,来不断开发自己的“生知”,进而使创作的“气韵”得到提高。关键词:气韵非师;生知;人品;画品依照谢赫“六法”,在中国画品评鉴赏中,气韵是第一位的。但“气韵非师”,上等的作品完全是“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那么对于当代中国画创作者来说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触及气韵层面?“生知”是郭若虚对这一问题给出的答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一、作品气韵的当代探索谢赫“气韵生动”中的“气”指画面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2019-10-12

  • 神、妙、能、逸:四品论画——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评析(上)
    北京 张晶古今画品,论之者多矣。隋梁以前,不可得而言。自国朝以来。惟李嗣真画品录,空录人名,而不论其善恶,无品格高下,俾后之观者,何所考焉。景玄窃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拙目。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何者?前朝陆探微屋木居第一,皆以人物禽兽,移生动质,变态不穷,凝神定照,固为难也。故陆探微画人物极其

    名作欣赏 2019年25期2019-10-11

  • 立万象于胸怀传干祀于毫翰
    长。(姚最:《续画品并序》,载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一姚最的《续画品》,一望即知其与谢赫《古画品录》的继承关系,而事实又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续画品》有意识地发挥“画品”评骘“众画之优劣”的功能,而鲜明地表达出属于作者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美学观念。从理论角度考量,以其序文最有探讨空间,而为窥全豹,本文将品评画家的部分亦悉数列出。《四库全书提要》述《续画品》颇为全面客观,先录于此。“《续画品》-卷。旧本题陈吴兴姚最撰。今考书中称

    名作欣赏 2019年4期2019-09-10

  • 寻常巷陌起高华
    作,有其特色。其画品,讲焦点透视,强调观色变化。不闻于物外肖似,多抒情达义的主观感受。柴来江先生因其画品追求形似神近,苦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感觉。但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有一股强劲的西洋画的那种讲求“以形写形”,掷形予外的“神”的归依。因而柴来江先生画面强调整体感、概括意,所以,其画品有西方画技的“再现”与中国传统画的“表现”力度。本文介绍了其画作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的特点。【关键词】国画;焦墨【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笔者在多次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2019-08-23

  • 立万象于胸怀 传千祀于毫翰 ——姚最《续画品》评析
    长。(姚最:《续画品并序》,载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一姚最的《续画品》,一望即知其与谢赫《古画品录》的继承关系,而事实又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续画品》有意识地发挥“画品”评骘“众画之优劣”的功能,而鲜明地表达出属于作者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美学观念。从理论角度考量,以其序文最有探讨空间,而为窥全豹,本文将品评画家的部分亦悉数列出。《四库全书提要》述《续画品》颇为全面客观,先录于此。“《续画品》一卷。旧本题陈吴兴姚最撰。今考书中称

    名作欣赏 2019年10期2019-07-12

  • 人品与画品两不相干
    这里讲的“画品”,一是指作品的艺术品质,二是指人文格调。人品,有多重含义,一是指作者的道德修养、道德行为,也即人的品格,通常主要指这一点;二是指作者的个体性格、为人处世,也可以扩大到泛指作者的综合素养;三是指作者的审美趣味。画如其人,书如其人,这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道德论观点。中国古代甚至现代,喜欢评价艺术作品时,一切看人品,看为人,而人品与为人的善恶高下,又是由官方定标准,由当时的官方主流说了算。道德规范有其恒定、共性的一面,也有它变动、相对的一面,这是伦理

    中国画画刊 2018年2期2019-01-03

  • 画内功与画外功:画品与人品关系解读
    示出“人品”与“画品”的密切关系。北宋郭若虚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这是“人品决定画品”理论的代表性观点。郭若虚所提的“人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品,而是魏晋所提出的风度人品,偏重于人的修为与修养,因而得到了宋代之后文人画坛的广泛认同,无论是对绘画的品评和自身艺术的修为,文人绘画与批评家们均遵循“人品为先”。太白山图(局部) 元·王蒙历史上对于“人品决定画品”的误区的根本原因是把人品等同于道德层面,诸如在中国书画史上争

    中国画画刊 2018年2期2019-01-03

  • 何香凝:画品铸就人品
    陶出廖承志高尚的画品和人品。何香凝一生为革命所做的一切,以及表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品格,给廖承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母亲崇高情操的浸染下,廖承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方面与敌人周旋,一方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廖承志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顽强的意志和不同凡响的品格。这一切和何香凝在面对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正气与人格品质有着惊人的相似。廖承志不但秉承了母亲的画品和人品,就连母子俩对于蒋介石的态度,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坚决。有一次,廖承志被特务抓捕后,解送到重

    老年世界 2018年3期2018-04-25

  • “不复区别其优劣”考释
    读北宋中后期以前画品,如南朝齐梁谢赫《画品》,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等,多是分品列传,有优劣高下区分的,而南朝陈姚最 《续画品》率先“不复区别其优劣”,即外于这种风气。何以?吾人于此疑问中长期玩索《画品》、《续画品》等,一日再读至《续画品·湘东殿下》时,怵然而惊曰:“得之矣夫!端在梁元帝与姚最之关系也。”一、《续画品》“湘东殿下”序引及其问题南朝陈姚最《续画品》“湘东殿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年4期2018-01-25

  • 画好画的就一定是好人? ——人品画品现象评析
    前因后果“人品画品”的说法和质疑在中国——世界上也只有在中国,大概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唐代张彦远的“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大概是最早的起因。而宋代郭若虚的“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是一锤定音了。这里的逻辑基点是张彦远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到了郭若虚则更严重,如果人品不高“虽曰画,而非画”——不是画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是不是画的

    中国画画刊 2018年2期2018-01-24

  • 卷首语
    〕(人品与书品及画品)仍以儒家文化为主,旨在塑造学子高尚的人品与提升其思想境界,从而有好的书品和画品。本期主要解读《弟子规》。〔美学〕(书画艺术美)本期仍讲授一些美学知识,且以此为前提来解析书画艺术美特点,从而提升学子书画艺术鉴赏能力。本期主要解析自然美的类别特征。〔汉字文化·书法〕仍侧重于汉字文化的授与,且与书法艺术相贯通,使学子们走捷径。本期主要为常写汉字艺术美特征解析。〔诗文意境·画境〕仍侧重于诗文意境知识的授与,且与画境相贯通,使作者画品有画境。本

    丹青少年 2018年6期2018-01-24

  • 卷首语
    〕(人品与书品及画品)仍以儒家文化为主,旨在塑造学子高尚的人品与提升其思想境界,从而有好的书品和画品。本期主要解析孟子核心思想:孟子“性善论”、孟子提出的强势人格与“达则兼济天下”的仁爱思想境界、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美学〕(书画艺术美)本期仍讲授一些美学知识,且以此为前提来解析书画艺术美特点,从而提升学子书画艺术鉴赏能力。本期主要解析审美差异:推出《东西方审美差异》与《董其昌书法艺术美欣赏》篇目。〔汉字文化·书法〕仍侧重于汉字文化的授与,且与书法艺术

    丹青少年 2018年3期2018-01-24

  • 卷首语
    〕(人品与书品及画品)仍以儒家文化为主,旨在塑造学子高尚的人品与提升其思想境界,从而有好的书品和画品。本期主要解析儒家人性思想: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杨雄“性善恶混论”及告子“性无善恶论”。〔美学〕(书画艺术美)本期仍讲授一些美学知识,且以此为前提来解析书画艺术美特点,从而提升学子书画艺术鉴赏能力。本期主要解析审美标准与审美理想及当代现实中人的审美理想类别。〔汉字文化·书法〕仍侧重于汉字文化的授与,且与书法艺术相贯通,使学子们走捷径。本期主要解析

    丹青少年 2018年2期2018-01-24

  •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能欢聚一堂吗? ——中国画的雅俗共赏现象评析
    书如其人”“人品画品”。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事可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是说“人”,也是说“艺”。“雅”,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分享的人数量少;而“俗”,正相反。所谓“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下里巴人和之者众”。比如诺贝尔文学奖,是崇尚“雅”的,一个“畅销”就是不给奖的理由。所谓后现代文化说,这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也就是“俗”文化的狂欢时代。但,这也是“俗”文化想颠覆原本的“雅”文化标准,让自己以占据“雅”文化主流的策略,也正是“雅俗”向来——并始终是有

    中国画画刊 2018年6期2018-01-24

  • 卷首语
    〕(人品与书品及画品)仍以儒家文化为主,旨在塑造学子高尚的人品与提升其思想境界,从而有好的书品和画品。〔美学〕(书画艺术美)本期仍讲授一些美学知识,且以此为前提来解析书画艺术美的特点,从而提升学子书画艺术鉴赏能力。〔汉字文化·书法〕仍侧重于汉字文化的授与,且与书法艺术相贯通,使学子们走捷径。〔诗文意境·画境〕仍侧重于诗文意境知识的授与,且与画境相贯通,使作者画品有画境。〔书画课堂〕本期仍授与书画专业知识,以有益于学子课堂学习。我们主编本刊,有感而言,在此,

    丹青少年 2018年1期2018-01-23

  • 卷首语
    〕﹙人品与书品及画品﹚仍以儒家文化为主,旨在塑造学子高尚的人品与提升其思想境界,从而有好的书品和画品。本期主要解读《朱子家训》。〔美学〕﹙书画艺术美﹚本期仍讲授一些美学知识,且以此为前提来解析书画艺术美特点,从而提升学子书画艺术鉴赏能力。本期主要解析自然美的类别特征。〔汉字文化·书法〕仍侧重于汉字文化的授与,且与书法艺术相贯通,使学子们走捷径。本期主要为常写汉字艺术美特征解析。〔诗文意境·画境〕仍侧重于诗文意境知识的授与,且与画境相贯通,使作者画品有画境。

    丹青少年 2018年5期2018-01-23

  • 悟画随笔
    说话的东西。三是画品。这个品包含两层意思,人品和画品,人品是画品的前提和要件,画品又是人品的必然反映。因此,要想画品好,首先要人品高。文化、人格、道义修为是锻铸高洁人品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作为一名中国画画者,不但要热爱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更要不断地用中华文化丰富滋养自己的创作过程,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的创作源泉。具备了文化修为,还要有一颗爱国之心,爱人民之心,爱社会、爱大自然之心,有了这种大爱之心,创作才有胸襟,视野才会开阔,创作的热情才能被激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5期2018-01-15

  • 也谈人品与画品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如果既创作出好作品,又是一个有品位的人,那么他就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就会让我们不时地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有位画家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6期2017-07-10

  • 也谈人品与画品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1期2017-07-10

  • 悟画
    首。人们常说,“画品如人品”,人品的高下直接影响着画作的品格。“人无品,则画无品;人不正,则画必邪。”这是古人品评画家的标准。具备精神的文化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道德修养,积极诚恳,健康向上,心胸宽广,这是一个高尚的人的优秀品质。作画也一样,如果眼盯孔方兄,满嘴铜臭气,绘出的画将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要想在藝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各方面的素质,开阔眼界,丰富经历,这样才能加深内涵,创作的作品也才会有深意,才会打动人心,引起观者共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6期2017-07-10

  • 《历代名画记》补遗* ——浅谈谢赫对顾恺之的矛盾评价问题
    其事,记载于《古画品录》中,但《建康实录》叙述的内容却未见于谢赫的书中。若《建康实录》并非直接引用《古画品录》,那其中内容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二是谢赫本人陷入品评的悖论。如同张彦远对顾恺之与卫协的比较品评上陷入悖论之中*《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对顾恺之的品评是“上品上”、卫协的品评是“上品下”。但是,“卫协”一条中出现 “彦远以卫协品第在顾生之上.初恐未安.及览顾生集.有论画一篇.叹服卫画北风、烈女图.自以为不及.则不妨顾在卫之下”。如果说“不妨顾在卫之下”的

    文化艺术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6

  • 墨太白
    青宁研究成功。自画品问世后,受到青宁百万人民以及各地民众喜爱与好评,同时,也得到了中国各大艺术机构和高等学府认可,肯定和赞赏,以及国内外众多知名拍賣公司看好, 2014年9月受到《西海都市报》和《西宁晚报》两大媒体采访报道。2014年10月,画品因独特新颖破例参赛青宁大展,在二百余位画家中脱颖而出,赞露头角。2014年11月,画品被《西部兰亭书画院》收藏4幅。2014年12月,画品被《深圳大收藏》收藏6幅,2015年5月,画品被北京贞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收藏

    市场观察 2016年12期2017-03-22

  • 画品”的内涵以及龚贤的创新
    的批评理论中,“画品”是一个核心命题,很多有意义的思想值得我们思考讨论。随着魏晋时期品藻之风的兴起,有关文学艺术的评价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画品”一词应运而生。在之后的发展中,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中晚唐时期朱景玄的“四格”说,即“神、妙、能、逸”。从此,“格法”成为中国美术批评理论中又一重要术语,后世的很多品评标准都明显地吸收了这一方法。在朱景玄的“四格”中,“逸品”虽居第四,但与前三者无优劣之别,而是指其别具特色。“四格”说的是前人重气韵和神采的一种变化,

    中国美术馆 2017年3期2017-03-06

  • 映现与超越 ——陈洪绶的人品和画品
    —陈洪绶的人品和画品朱志刚我国传统画论认为“画为心印”“画如其人”,认为画家的人品和画品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绘画如同一面镜子,是画家胸襟气度、个性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等“品格”的综合反映和体现。然而画品和人品的相互关系似乎并非如此简单。一般而言,至少在中国传统文人画领域,当画家技艺达于臻熟且确立了自身风格之后,其精神的内在境界会通过绘画的外在品格映现出来。但是,当画家的精神世界极其复杂,出现隐藏的理想人格和显露的现实人格相矛盾甚至分裂的情况时,其绘画

    国画家 2016年4期2016-04-08

  • 小议中国画创作中的气韵蓄养
    养人品人品影响着画品画品体现着人品,它们是互为表里,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是隐蔽含蓄、曲曲折折的,不是直接的,但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人品不高,处处小气拘束,自然笔墨也就无法自由抒发,其作品必然拘谨生硬,为此只有光明磊落,才能获得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才能有“御飞龙,乘云气”的豪迈。这就是人品对画品的作用。也说明了人品的重要性,人品靠养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通常的方法就是多读书,积累学养,多走路,开阔眼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美术界 2016年10期2016-04-08

  • 刍议人品与画品之间的关系
    发展历史,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这个问题是有很大意义的。虽然在西方美术史上关于这个问题的没有过多的探讨与研究,可能与西方人更讲究科学与严谨的态度有关。首先,画家人品的好坏会影响到画中的思想境界,人格品味修养越高,人品的境界就愈高,就会在绘画作品中折射出的对人生探求境界更高追求,这是人的精神影射在画的精神中的表现。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主张“诗画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了沙漠中的狼烟和落日。直字和圆字描述了烟和落日的状态。正所谓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2期2016-03-25

  • 唐宋书画典籍中“逸品”的品鉴位置归宿考辨
    初唐,随后它与书画品鉴中的“九品”及“三品”的分品体系都曾组合使用过,并围绕着这两大主干分品体系上下波动,内外摆动。李嗣真作为弱冠明经的通儒之仕,他认为凡事“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在《书后品》中用“逸品”来品鉴书法史中开宗立派之人,将“逸品”位列“九品”之上。朱景玄视自己为绘画正史的作者,在《唐朝名画录》中,他秉持“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的态度,用“逸品”来概括格外有不拘常法的绘画者,使“逸品”游离在“新九品”之外。黄休复作为鬻丹养亲之士,记录品鉴蜀地僧舍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3期2016-03-09

  • 画品拍卖与艺术市场繁荣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画品,于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国际拍卖公司的春拍中,以72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功拍出。其拍卖信息在多家网站上发布,同时配发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与该画的合影照,以及徐伯阳亲笔写在该画背面的“此幅油画(人体)确系先父徐悲鸿的真迹,先父早期作品,为母亲保留之遗作。徐伯阳2007年9月29日”,以证明拍品确系真迹无疑。事过一年又三个月,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研修班(1982年至1984年)的部分同学联名发表公开信,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了这幅拍了天价的徐

    群众 2015年4期2015-08-26

  • 浅议画品与人品
    传统观念中,阐释画品与人品的关系。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15-01中国传统观念中,人品与画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往往讲究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杨雄《法言》中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向穆《书法雅言》:“人心不同,诚如其面,有中发外,书亦云然”,刘熙载也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总之,传统观念中,人品决定画品,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

    人间 2015年11期2015-08-06

  • 继承 借鉴 创新
    来的,人品高能使画品高,画品高也能促进人品提高。两者都是以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为标准的。当然,天资有高有低,成才的时间有长有短。我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志杰同学定会成功,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Shao Zhijie was born in Laix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in 1957 and graduated from Qufu Normal University in 1987. Now he is a member of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9期2015-05-30

  • 李苦禅画品教子 等
    幅幅精品,而他以画品教子的故事更为人称道。李苦禅的儿子李燕受父亲熏陶,也迷上了绘画。上了中学,李燕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气,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是“小画家”。李燕听多了好话,就开始骄傲起来。李苦禅发现后,把李燕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一起拿到街上去卖,看谁的价格能卖得更高!”李燕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连连摆手说:“那怎么成?我哪能跟您相提并论?”李苦禅说:“我虽然被人称为画家,但事实上我与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画家比起来,还需要不断努力,既然你连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4年12期2015-02-04

  • 中古“画品”与“三家”思想积累修养的关系性
    脉迹,其中相关绘画品第过程与“三家”思想的关系性,同样在中古绘画史学中有着重要的特殊价值。如从“魏晋” 品第理念的形成,到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中古绘画审美中的定势标准和品评理念。虽然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作品表现形式和话语表述不同,但相关的思想积累修养却是相同的。不仅如此,在伴随着历史前行于“惯性”、“定势”审美心理的规律演进中,逐步形成了民族性的绘画审美所特有的史脉于史学。关键词:品第理念 品第修养 品第史学探研中古绘画于品第中所表现的思想理念的历史脉迹

    艺术研究 2014年3期2014-08-29

  • 做人忘我?作画有我
    节。孙会长还说,画品即人品,非高风亮节的君子,很难画出如此清白高尚之花。听了孙会长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从内心对方老师油然而生敬意。我认真拜读方老师新出版的《方鄂秦彩墨》画集,从中对方老师的人品画品有了更理性的了解。方老师一生如一日,潜心研究国画、壁画、工艺美术及陶瓷画。他的画作,笔墨精妙、神韵高雅,既吸收了国画传统精髓,又能善用西方绘画特点,他的作品个性鲜明,独具风格,独成一家。他在《方鄂秦彩墨》题记中写到:“能尝东西食品,能品南北大菜者,是美食家。偏食的

    西部大开发 2014年6期2014-07-31

  • 小议“人品即画品”艺术观念之合理性 ——兼论儒家审美理念对此艺术观的潜在影响
    0)小议“人品即画品”艺术观念之合理性 ——兼论儒家审美理念对此艺术观的潜在影响于洋(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用人品优劣来评判绘画艺术之格调高低是中国文人艺术理论中较为独特的现象。早在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就涉及到人品关乎画境塑造的问题,因为他的理论落脚点是气韵,所以后世理论家大多在此引申。偏重形而下的人品对绘画艺术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展开系统论述。真正对绘画艺术中人品问题展开论述是明中业以后,当时的思想家全面提出并充分论证人品中才、学、识、胆、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9

  • 谢赫《画品》的历史价值及若干问题辨析
    要:南齐谢赫的《画品》在绘画史上开品画之先河,在后人抄录过程中,又称《古画品录》。此著对中国绘画史学及画论和画品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继顾恺之的《论画》和孙畅之《述画》后的更为完整的一篇绘画史学与绘画品评著述。谢赫《画品》对绘画史学的贡献,第一是提出绘画“六法”论,作为品评绘画史上画家及作品的六条标准,“六法”且对其后绘画艺术创作亦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是品评了二十七(八)位画家,并分为六品,记录了自三国至齐梁间的画家及其绘画艺术的主要成就和特征,为画史提供

    艺术百家 2009年2期2009-05-26

  • 浅析元代人品和画品的特殊性
    ,所以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讲:“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并没有涉及画外的其他因素。后来,特别是到逸品美学观建立,评价艺术创作开始更多地强调作者本人的才情、气质、风韵和格调,把画家内在的修养推到了至高的位置。绘画也不再是单纯的再现客观物象,而趋向于主观情感的流露,成为了抒情言志的载体。如刘墨在《中国艺术美学》中所说的:“艺术不独在一件艺术品中存在,更在人生中存在。”随着文人画理论诞生并逐渐成熟,元代对画的品评更在其中注入了大量的伦理性内容,并使品评逐渐呈

    书画艺术 2009年5期2009-03-24

  •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人品的思想渊源
    [关键词]人品;画品;审美趣味;理想人格;自由精神[摘要]推崇绘画中的人品是文人画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在儒、道思想影响下,在绘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人画家所强调的“人品”糅合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和道家的自由精神,融汇了历史上文人雅士的精神品格,渗透于绘画艺术的品评鉴赏中。它和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关,也和文人士大夫这一特定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个人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6期2004-12-06

  • 我国第一部“画”史
    第一部书叫做《古画品》。《古画品》的作者是南齐时代的谢赫。他本人是一个出色的画家。《画品》记述了以前的二十七名画家,并把他们分成六品。六品的划分基础是根据画家对绘画的六种方法掌握的优劣论定的。历史上很多画家曾为这二十七名画家的品列鸣过不平。由此足见此书有过很广泛的社会影响。作者书中提到的六种艺术手法,到现在还是绘画的基本手法。《古画品》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画史,也是鉴赏我们民族绘画艺术的基石。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5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