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菊

  • 保山市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67800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菊科假泽兰属植物,别称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等,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薇甘菊于1919年首次出现在我国香港,于1983年在云南省德宏州首次出现,目前在南亚、东南亚及太平洋岛等多个地区已广泛传播[1]。薇甘菊适宜生长在高温、湿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传播途径较多,并存在很大的危害性[2]。2008 年,薇甘菊首次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龙陵县发生,随后又在

    南方农业 2023年13期2023-09-28

  • 深圳大鹏半岛薇甘菊的空间发生规律
    510520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是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ania草质藤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20世纪80年代经由香港传入深圳(王伯荪等,2003),因其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并且缺乏天敌,90年代至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泛滥成灾(练惠通等,2014),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周先叶等,2005),仅广东省每年因薇甘菊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亿元(钟晓青等,2004)。为遏制薇甘菊在我国的蔓延态势,国内学者针对薇

    生物安全学报 2023年3期2023-09-25

  • 甘菊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541001)薇甘菊属于我国首批有害入侵物种之一,人们将其称之为“植物杀手”,曾经在珠江三角洲大面积生长,对农业等领域构成危害。薇甘菊多生长在海拔不超过1 500 m 的河谷地带,对土壤无较高要求,喜欢光照、水分充足的地区,自身衍生和繁殖能力较强。薇甘菊攀援至乔木、灌木后,短时间内实现大面积覆盖,影响植物接受光照,分泌毒汁液致使其他植物、林木难以正常生长。全部覆盖其他植物、林木后,由于缺少光合作用导致森林植物死亡。为减少此类入侵物种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必要明

    种子科技 2023年3期2023-04-05

  • 甘菊的危害与生物防治措施探讨
    31)0 引言薇甘菊是一种新型农林入侵草,危险性极高,广泛分布于我国香港、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菊科假泽兰属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或木质藤本植物,其茎细、长,常呈现出匍匐、攀附状态。叶对生,呈现三角状至卵形。花为白色,散发香气,总苞片为4 枚。薇甘菊有着一定的向光性,主要生长在光照充足、水肥良好的区域。薇甘菊从花蕾期到开花期需要5d 左右,开花后5d 左右结种子,种子成熟只需5~7

    大科技 2023年12期2023-03-29

  • 不同化学除草剂对薇甘菊的防治效果
    528500)薇甘菊为原产于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迅速,善于攀附生长,可以迅速地将其他植物覆盖[1-2],导致被覆盖植物生长环境光线不足[3]。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遭受了薇甘菊的入侵,对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4-5]。近年来,佛山市高明区每年薇甘菊发生面积在10 000~16 000亩(每亩约667 m2,下同)。为了遏制薇甘菊的快速繁殖与扩散,避免薇甘菊带来的生态威胁等,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薇甘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2期2023-02-17

  • 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001 前言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原产地为中美洲、南美洲。近年来在亚洲诸多地方大面积出现,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我国等数十个国家。其中热带、亚热带地区受灾最为严重[1];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其为世界上危害严重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13年1月9日原国家林业局再次公告确定薇甘菊为唯一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植物[2]。面对危害如此严重的入侵植物,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热带林业 2022年4期2023-01-24

  • 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研究
    526020)薇甘菊是林业中一种典型的有害生物代表,被纳入世界最有害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中,该物种进入我国境内被我国林业局确定为有害生物之一。广东地区林地薇甘菊的存在已经直接威胁该地区农林业的发展,重视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的研究工作,制定符合地区发展且高效的防治措施,以此保障我国农业与林业的正常发展。1 林地薇甘菊介绍1.1 林地薇甘菊的特点薇甘菊是菊科假泽兰属的一种植物,属于多年生草质或者木质藤本。薇甘菊叶茎细长,呈现匍匐或者攀缘状,叶

    园艺与种苗 2022年11期2023-01-21

  • 镇康县薇甘菊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677704)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别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等, 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植物。 性喜高温、湿润及阳光充足的地理环境,原产于中、南美洲,1919年在中国香港发现,1983年在云南德宏州发现,现蔓延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及太平洋群岛。 薇甘菊通过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 成为世界上最具危害的热带亚热带恶性杂草之一。 2008年临沧市首次在镇康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2023-01-04

  •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薇甘菊危害现状及防控措施
    530002)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又名小花假泽兰,为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多年生藤本植物,生长期一般为3—10月,7—8月生长最快;花果期为8月— 翌年2月,一般持续50 ~80 天;盛花期为9— 11月,结果期为1— 2月。薇甘菊初期生长缓慢,随苗龄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其茎节出根多且迅速,伸入到土壤中吸取营养,快速繁殖,茎节繁殖比种子繁殖速度快[1];其种子质轻且微小,极易借助风力、水流、动物及人为活动传播。薇甘菊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3期2022-07-08

  • 低光下薇甘菊茎的伸长特征及其生理基础
    李伟华*低光下薇甘菊茎的伸长特征及其生理基础梁浩林1, 郑亚萍1, 姜朝阳1, 岳茂峰2*, 李伟华1*(1.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广东 茂名 525000)为了解薇甘菊()成功入侵森林群落的机制,通过模拟林下低光(30%自然光强),对遮阴下的茎伸长特征、光合特性及其生长调节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光下薇甘菊茎的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5

  • 林业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
    510250)薇甘菊的生存、传播、繁殖能力很强,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原来的植物,控制其生长,直至植物枯萎死亡,号称疯狂的“植物杀手”,导致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结合近些年的防治工作特点来看,薇甘菊防治周期长,生命力极强,具有较大的防治难度。解决上述问题,防治技术人员应立足于实际,综合分析现状,从薇甘菊主要危害入手,采用多样化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薇甘菊防治项目的防治水平。1 薇甘菊的危害性以及主要危害区域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与南美洲,随着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6期2022-02-11

  • 不同除草剂防治桉树林薇甘菊试验
    草剂防治桉树林薇甘菊试验樊林华,李华东,符樱瀚,何普林,黄咏槐(1. 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348;2.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20)为了解不同除草剂对桉树林薇甘菊的除杀效果,本研究选择了硝磺·莠去津50%粉剂、乙羧氟草醚乳油、草甘膦铵盐粉剂、紫薇清水剂、草铵膦水剂、滴酸·草甘膦水剂、甲嘧磺隆粉剂等7种药剂进行了薇甘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铵盐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以常规用药

    桉树科技 2021年4期2021-12-31

  •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薇甘菊分布提取研究——以云南德宏州为例
    机高光谱影像的薇甘菊分布提取研究——以云南德宏州为例刘雪莲1,2, 石雷1*,李宇宸3, 刘梦盈1, 姚俊1, 马云强4, 杨绪兵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昆明 650223;2.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南京 210037;3.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4.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昆明 650223)为有效控制薇甘菊入侵,及时掌握其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通过深度学习(DL)、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1年6期2021-12-14

  • 基于LiDAR和DOM数据的薇甘菊自动识别与分布预测
    -3]。其中,薇甘菊由于攀援能力强,生长速度惊人,破坏力大而被列入世界最具危害的热带和亚热带杂草之一[4],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5],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南部,现已广泛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香港等地区。为有效控制薇甘菊的蔓延和扩散,需要对薇甘菊空间分布进行识别,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控和预测。传统的监控和预测方式为人工实地调查,然而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时效性和精确性也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运用遥感技术手段对薇甘菊的空间

    农业机械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07

  • 甘菊为害与防治
    ,发现县域内有薇甘菊为害。梁河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最适宜薇甘菊的生殖生长及扩散为害。除海拔高于1400 m以上区域还没发现薇甘菊外,低海拔的林地、农田、沟渠、荒山等都发现薇甘菊的严重为害。通过10余年来对薇甘菊实地调查、监测、防控,基本掌握全县薇甘菊的分布区域。海拔1400 m以下低热区域有曩宋、九保、河西、遮岛、芒东、勐养6个乡镇,薇甘菊多发生在大盈江、勐养江、萝卜坝河等江河流域河堤边,小厂乡的勐竜坝子有零星发现。目前,采取“

    云南农业 2021年8期2021-11-30

  • 5种化学除草剂对薇甘菊防治效果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2020239薇甘菊是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 Willd.多年生草质藤本,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等地区,是全球性分布的恶性杂草之一。薇甘菊具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化感作用能力和克隆整合能力强、高光合潜力及强阳性等特性,因此能快速入侵新的生境。为了遏制薇甘菊繁殖与扩散,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些防治薇甘菊的研究,包括人工清除、化学防除、植物替代控制技术及遮阴控制技术等。其中,化学防除具有操作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见效快的优

    植物保护 2021年4期2021-11-12

  • 广东中山市薇甘菊地理分布及适生区预测
    51052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隶属于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多年生草质藤本。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1—2],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杂草[3],入侵蔓延速度非常快,是世界十大侵害杂草之一,号称“植物杀手”[4],对农业和林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5],给入侵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影响[6—7],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薇甘菊在中国最早发现于香港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年3期2021-09-10

  • 基于中国知网的“薇甘菊”文献计量分析
    州51052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一种危害经济作物和森林植被的害草,属菊科假泽兰属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在广泛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1]。薇甘菊在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有广泛的适生区[2],近年来,它被发现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海南、云南、香港、台湾及澳门等地[3-4]。薇甘菊主要以攀缘缠绕乔灌木植物,重压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光合作用、争夺水分与营养的方式,造成乔灌木植物的死亡,是世界

    热带林业 2021年2期2021-08-11

  • 甘菊化感物质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其化感利己作用
    具有重要意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是我国华南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其化感作用很强,极易形成单优种群,扩张速度极快,素有“一分钟一英里”之称(Dayetal.,2016; Hanetal.,2017, 2018)。目前,有关薇甘菊化感物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用水溶液提取水溶性化感物质,二是用有机溶剂萃取脂溶性化感物质。前人对薇甘菊水提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数研究表明,薇甘菊的水提液可显著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

    生物安全学报 2021年2期2021-06-16

  • 珠三角地区园林苗圃中薇甘菊治理方法研究
    51060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为害性极强的恶性入侵杂草,是破坏物种多样性的元凶之一,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是我国首批16 种外来入侵有害物种之一[1]。薇甘菊的传播、生存、蔓延、繁殖等能力都极强,能够迅速蔓延全部地面形成整株覆盖,不少园林苗圃出现大面积薇甘菊,并且向周围植物迅速蔓延。薇甘菊还能控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从而造成绿化苗木枯萎。根据近年的实践与研究,薇甘菊不仅具有为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2]。1 薇

    现代园艺 2021年8期2021-05-13

  • pH值对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究的目标[6]。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作为一种地被植物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甘菊抗逆性强,耐寒且耐旱,可在一些生态环境不良的地区栽植[7]。前人在甘菊抗逆性[8]、生长发育特性、新品种的开发、生长状态的调节等方面开展过一些工作,以期达到最满意的绿化效果[9-10]。此外,通过查阅前人相关文献得知菊科植物最适pH 值范围为6.0~8.0[11-12],但此范围跨度较大,在甘菊培育过程中造成一定困扰。为进一步缩小界定

    现代园艺 2021年5期2021-03-13

  • 科学家找到薇甘菊速生机制
    多个角度揭示了薇甘菊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和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为防治这一重要外来入侵植物提供了理论依据。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随后入侵到东南亚等地,已被列入世界最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这种植物生长速度快,可攀爬、抑制或杀死其他植物,从而破坏生态系统。薇甘菊在我国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由万方浩、钱万强和樊伟等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构建了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薇甘菊参考基因组,发现薇甘菊可在白天和夜晚分别利用不同的光合途径进行二

    发明与创新 2020年5期2020-12-20

  • 质量分数25%滴酸·氨氯吡水剂对薇甘菊生理生化特征影响及防除效果研究
    518101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多年生草质藤本,原产于热带美洲,是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和对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最有害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张国云,2013)。近年来,薇甘菊已在香港、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地区迅速蔓延(李鸣光等,2012)。在冬季薇甘菊叶片和茎中花青素的积累提高了其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Zhang et al.,2019)。薇甘菊通过在夜间吸收CO2来

    生态环境学报 2020年10期2020-12-16

  • 广西陆川不同树种人工林的薇甘菊入侵程度变化
    7160 前言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中南美洲,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香港和华南地区[1]。在万方浩等[2]的统计中,中国大陆的薇甘菊仅分布于广东省;近年来,薇甘菊迅速传播至云南、贵州、福建、广西[3]。薇甘菊2003年进入广西梧州[4],2008年出现在陆川县铁路沿线[5],2010年在陆川县乌石镇巨尾桉林边被发现[6],至 2018年 1月广西区内薇甘菊危害面积已达 5227 hm2;广西受薇甘

    生态科学 2020年5期2020-10-31

  • 贵州薇甘菊风险分析
    55010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Kunth ex H.B.K)为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多年生草质藤本[1],是国际上公认的有害杂草,有“植物杀手”之称[2],也是严重危害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3-4]。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04年,被列入全国林业检疫性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3期2020-10-18

  • 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GC指纹图谱
    510006)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能攀附在其它灌木或树木上疯狂生长,茎节可以随地生根并进行营养繁殖,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危害,被认为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1]。作为一种外来物种,薇甘菊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在中国的繁殖能力极强,尤其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疯狂生长[2-3]。韩诗畴等[4]发现薇甘菊很少出现被昆虫啃咬的现象,推测其挥发油可能含有驱避昆虫或使昆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0年2期2020-04-21

  • 科学家摸清植物杀手薇甘菊“行凶”机制(2020.1.20 光明网)
    于重要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的研究成果,多角度揭示了薇甘菊在全球入侵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和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和管控薇甘菊进一步入侵提供了理论依据。薇甘菊又叫“一分钟一英里杂草”,属蔓藤植物,繁殖能力强,既可有性繁殖,又能无性繁殖。生长速度快,可攀爬、抑制或杀死其他植物,被称为“植物杀手”、“生物多样性终极杀手”。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隨后入侵到东南亚、南太平洋的多个国家,已被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

    三农资讯半月报 2020年2期2020-03-09

  • 甘菊替代植物的筛选及其防控效果试验*
    良,付卫东**薇甘菊替代植物的筛选及其防控效果试验*宋 振1,王忠辉1,范志伟2,张瑞海1,张国良1,付卫东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口 571101)薇甘菊()是一种多年生恶性入侵杂草,会严重破坏入侵地生物多样性,目前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采用生物替代的方法控制薇甘菊,既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又可获得生态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根据薇甘菊入侵的主要生境特点,选

    中国农业气象 2020年1期2020-02-28

  • 甘菊叶片水提液对土壤钾素活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nense)为薇甘菊的伴生植物. 火炭母是多年生的廖科廖属的草本植物,具有根状茎,直立或匍匐生长;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区[17]. 因此本研究以薇甘菊的伴生植物火炭母为对照植物,探究薇甘菊叶片水提液对薇甘菊与火炭母根际土壤的解钾菌、土壤速效钾、土壤酶活性和植物钾质量分数的影响,为揭示薇甘菊入侵的地下生物学机制提供实验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植物幼苗培育将薇甘菊与火炭母的种子于1% NaClO中消毒10 min,用超纯水清洗3次,将种子置于育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27

  • 甘菊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530002)微甘菊是菊科假泽兰属植物,是我国首批有害生物之一,其主要特点便是难根除,繁殖快,生长速度惊人。薇甘菊一般生长在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虽然对土壤的要求非常低,但却非常喜欢有阳光且水分充足的地区,是一种繁殖能力快、会攀援的藤本植物。当薇甘菊攀援至乔木和灌木后,便会很快形成覆盖,分泌出毒汁,使其他的植物、林木无法正常生长,当全部覆盖其他的植物、林木后,植物、林木会因为缺少光合作用而死亡。因此,需要尽快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否则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

    江西农业 2020年11期2020-02-12

  • 甘菊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
    665899)薇甘菊属菊科、假泽兰属,为多年生草本,已列入我国第一批有害生物目录,是为害最严重、根除难度最大的一种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薇甘菊适生区域为海拔1500 m以下的中低山河谷地带,对土壤生态环境的要求很低,但喜生长于光照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喜攀缘的藤本植物。其攀上灌木和乔木之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并能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全部覆盖其他植物后,因光合作用受阻而使该植物窒息死亡。孟连县国土面积1893.42 km2

    云南农业 2019年1期2019-12-09

  • 云南省林地薇甘菊防控研究进展
    650224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属菊科Compositae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藤本,为无性或有性生殖,生命力强,生长极其迅速,故有“Mile-a-minute-weed”之称(Waterhouse,1994)。薇甘菊主要通过攀援缠绕绞杀其他植物以争夺阳光或分泌化感物质,阻碍附主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附主死亡,被认为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邵婉婷等,2002)。我国自1884年从香港引种,现已扩散或局部传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以及澳

    生物安全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7

  • 可爱的德国甘菊
    美丽、可爱的德国甘菊小姐!”她生长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每次离着大老远,就看见她使劲地“伸着两只小手”拼命打招呼。要问她的来历呀?大概是下第一场春雨的时候,她神不知鬼不觉钻出地面来的吧。开了花的德国甘菊,十分美丽,就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远些看,她像个戴着一顶黄帽子,穿着白色裙子的小公主。近了看,她长着一张小巧玲珑的“小脸儿”。那“小脸儿”金灿灿的,看着十分精神。再闻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立即扑进我的鼻孔,似乎还有一丝苦味儿。可能,这就是最真实的她吧!她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9年48期2019-02-02

  • 甘菊粉末吸附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的性能研究
    料废水的处理。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 别称小花蔓泽兰、小花假泽兰,属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现成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恶性杂草,生命力极强、生长较快,且能破坏土壤结构,严重影响及威胁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多种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15-18]。薇甘菊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每年发生面积约在58万亩,最为严重的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云南德宏州边境地区[17-1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8年6期2019-01-02

  • 苗圃薇甘菊防控技术措施
    甘菊是菊科假泽兰属植物,全世界约430种。原产中、南美洲,是世界上十大恶性藤本,也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之一,被称为“植物杀手” 。我国最早于19世纪末引种栽培至香港,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广东、海南、台湾及云南部分地区,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已对我国农、林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薇甘菊的形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危害,结合江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的实际发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3期2018-06-25

  • 甘菊替代控制技术研究
    650051)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是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的一种入侵杂草[1]。因其严重影响农林畜牧业的生产,被国家林业局列入21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2]。近年来,人们对其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大量研究[3]。但由于各项技术均有其弊端,在薇甘菊防治方面目前尚未看到较理想的防治方法[4-6]。替代控制技术,是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应性强、生长快、具经济价值、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较高郁闭度的植物,种植在

    西部林业科学 2018年3期2018-06-05

  • 甘菊人工速效郁闭及其遮荫控制技术研究
    650051)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是一种从中、南美洲传播至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入侵杂草,属于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草质藤本植物[1]。200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其为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4],因其对林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013年1月9日,薇甘菊再次被中国国家林业局(2013年第4号)公告确定为唯一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植物[5]。薇甘菊主要通过攀援争夺阳光,绞

    西部林业科学 2018年2期2018-05-16

  • 大湄公河次区域薇甘菊的防控技术
    atumL.和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等恶性入侵杂草种群在中国云南和周边国家跨境扩张,加上复杂多样的入侵地域生态环境条件,使得这些入侵杂草日益成为区域各国确保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共同难题。薇甘菊是一种世界性的农林恶性杂草(Micbaeletal.,2016; Mini & Abraham,2005)。20世纪60年代入侵印尼后,迅速波及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Zhangetal.,2009)。薇甘菊在入侵地广泛生长于林地、农田、果园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4期2018-03-27

  • 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叶片营养物质和防御酶的影响
    518120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原产于中、南美洲,为菊科攀缘草本植物,英文名为Mile-a-minute-weed(1分钟1英里的杂草),素有“植物杀手”之称(Zhangetal.,2010),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Loweetal.,2000; Mini & Abraham,2005)。薇甘菊既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种子进行有性繁殖、扩散,又能够通过极强的无性繁殖能力进行传播(周晓梅和黄炳球,2001)。自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6

  • 广东省南山森林公园薇甘菊监测与防治研究
    7300)1 薇甘菊生物学特性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Kunth)为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藤本植物,茎圆柱状,具棱。叶薄,淡绿色,卵心形或戟形,渐尖茎生叶大多箭形或戟形,具深凹刻,近全缘至粗波状齿。花白色,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复花序聚伞状分枝。薇甘菊果细小,长椭圆形、亮黑色,先端有一圈白色冠毛。在广东省,薇甘菊一般在3月开始生长,6—8月生长最快,花期11—12月,果期1—2月。幼苗初期生长缓慢,随着苗龄的增长,其生长随之加快,其茎节极易出根

    乡村科技 2018年35期2018-02-13

  • 林地薇甘菊防治研究
    1006)林地薇甘菊防治研究梁晨1,刘涛1,彭家昆1,李步斌1,罗基同2,韦春强3(1.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博白林场,广西 博白 537617;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广西 南宁 530028; 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作者选择不同经营目的和立地条件的林地在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不同生长时期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薇甘菊营养期(6—9月),采用人工清理与紫薇清

    中国森林病虫 2017年5期2017-12-14

  • 德宏州薇甘菊分布规律与防控策略研究
    400)德宏州薇甘菊分布规律与防控策略研究贺东北1,柯善新1,周平阳2,谢国来1,陈振雄1,陈申姣3,陈碧章3(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林业局,云南芒市 678400;3.平江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 平江 410400)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同时用ArcGIS将地理因素叠加进行分析,探讨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分布特点,分析其扩散蔓延规律与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经营者管护责任防治与专业除治相结合、路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4期2016-12-29

  • 入侵藤本薇甘菊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
    048入侵藤本薇甘菊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胡亮1,2,邓太阳3,4,张庆生3,李鸣光2*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3. 深圳市宝安区绿化委员会,广东 深圳 518101;4. 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广东 深圳 518048有害藤本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原产中南美洲,现已对我国华南地区的植被和生态造成了严重危害。了解薇甘

    生态环境学报 2016年9期2016-12-19

  • 永德县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09)永德县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控措施陈凌云1,黄金萍2,董新义3,庞丽4(1.永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云南 永德 677600;2.景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 景洪 666100;3.永德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 永德 677600;4.勐混镇农业综合服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9)薇甘菊在永德县共有3个乡镇被发现,涉及8个行政村,发现薇甘菊危害点15个,总面积达38.11hm2(571.66亩)。永德县薇甘菊主要分布于东经99°22′34″~99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5期2016-10-11

  • 5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
    5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谷 芸1,罗洪跃2,郭芯瑜1(1.云南省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德宏 678400;2.盈江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盈江679300)[目的]筛选薇甘菊的有效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5种除草剂对非耕地薇甘菊的防除效果。[结果]药后45 d,5种除草剂防除非耕地薇甘菊效果均在92%以上,70%草甘·三氯吡、24%滴酸·二氯吡的防除效果达96.00%,同品种除草剂不同施药处理防除效果差异小,不同品种除草剂防除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7期2016-08-11

  • 一种小甘菊舒润手霜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甘菊舒润手霜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10%~15%水、40%~50%甘油、5%~10%尿素、2%~6%环聚二甲基硅氧烷、1%~3%鲸蜡硬脂醇、3%~9%圆叶当归、2%~5%小甘菊提取物、3%~7%橄榄提取物、1%~3%山梨坦硬脂酸脂、1%~3%三乙醇胺、1%~3%甲基异噻唑啉酮、1%~3%牛油果树果脂油、3%~9%香精。该发明蕴含小甘菊菁萃,搭配橄榄提取物,舒缓、修护双手肌肤,抵御外界对双手的侵袭,令双手每寸肌肤细化柔嫩,散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7期2016-05-14

  • 甘菊对鬼针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影响
    410128)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 Willd)攀缘藤本植物[1],原产于中南美洲,是世界10大恶性杂草之一[2]。薇甘菊能攀爬到周围植物的树冠上,稠密的遮蓬使得生长于其下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致死,因而被冠以“植物杀手”的称号[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薇甘菊传入中国广东沿海,现已蔓延至广东、海南和云南3省[4],对当地的森林、农田和果园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本地植物群落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7-13

  • 入侵植物薇甘菊入侵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风险评估
    4)入侵植物薇甘菊入侵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风险评估韦春强1,潘玉梅1,唐赛春1,林春华1,2,周超群1,2(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6;2.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恶性杂草之一,目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已发现薇甘菊的分布,并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根据薇甘菊生物学特性、潜在风险性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评估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播、定

    杂草学报 2015年1期2015-05-03

  •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
    516001)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又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为菊科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植物。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薇甘菊大约在1919年入侵我国的香港地区,1984年入侵深圳,200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6期2014-09-07

  • 异质环境下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
    环境下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为世界上最具有入侵性和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其控制与管理已成为长期以来世界性难题。了解入侵植物薇甘菊在异质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繁殖特性对安全有效预警、监测和防治该入侵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薇甘菊盛花期,根据薇甘菊入侵生境的光照条件、群落结构和生长方式差异,在薇甘菊常见的

    生态环境学报 2014年8期2014-02-09

  • 外来植物薇甘菊的开发利用前景
    00)外来植物薇甘菊的开发利用前景王志远, 莫 南, 田先娇(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芒市 678400)薇甘菊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植物,近年来薇甘菊防控技术与途径的研究成为薇甘菊研究的热点,但薇甘菊作为一种生物资源也一直受到关注。从薇甘菊在害虫防治、病原微生物防治、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其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薇甘菊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探讨与展望,以开拓薇甘菊防治的新思路。外来植物;薇甘菊;开发利用;病虫害防治薇甘菊(Mikaniamicrant

    杂草学报 2013年3期2013-01-23

  • 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云南德宏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00)外来杂草薇甘菊在云南德宏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李正洪1, 谷 芸2, 郭芯瑜2, 何正航2(1.云南省盈江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盈江 679300; 2.德宏州农业环境监测站,云南德宏 678400)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扩展蔓延,给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4年来,通过开展调查与防治,系统地掌握了薇甘菊在德宏州的发生与危害规律。据此,应加强防治技术研究,筛选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除草剂,确定防治方法;广泛宣传培训,提高群众认识和防治技能,结

    杂草学报 2013年1期2013-01-23

  • 西盟县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控现状及对策
    类作物生长,是薇甘菊易发区。本文介绍了西盟佤山开展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包括专项调查、监测点建立、薇甘菊防治等,为西盟县开展薇甘菊防控提供依据。1 薇甘菊特征特性1.1 形态特征薇甘菊属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本,又名小花假泽兰,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最严重、根除难度最大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薇甘菊叶为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基部心形,偶近戟形,两面无毛,茎细长,多分枝,幼时绿色 ,老茎淡褐色。1.2 生长特性薇甘菊的茎节和节间都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2012-12-08

  • 临沧市薇甘菊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患。1 临沧市薇甘菊分布与防控情况1.1 分布情况1.1.1 分布据调查,临沧市自2008年11月8日在镇康县勐堆乡首次发现薇甘菊以来,相继在镇康县勐堆乡、勐捧镇、凤尾镇、南伞镇和耿马县孟定镇、沧源县班老乡共16个点发现薇甘菊危害,总面积396.27 hm2(镇康县12个点 281.34 hm2、耿马县 3个点114.74 hm2、沧源县1个点0.14 hm2),其中耕地发生面积92.94 hm2,林地发生面积189.94 hm2,其它生境发生面积113.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2012-12-08

  • 盈江薇甘菊消长规律调查
    张子万 杨煜卿薇甘菊学名Mikania micrantha,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属菊科,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植物,生长迅速,不耐荫,茎细长,匍匐或攀援,多分枝,短柔毛或近无毛,幼时绿色,圆柱形,老茎淡褐色,具多条肋纹。原产于中美洲,在其适生地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也是盈江县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外来有害植物之一。1 调查地点的设置1.1 调查地选择

    云南农业 2012年3期2012-11-14

  • 甘菊种子萌发特性及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1)
    在园林中的作用。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Fisch.ex Trautv.)Makino]又名岩香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3~1.5m,有地下匍匐茎。秋季黄花繁密,耐粗放管理,已渐渐被引入到园林绿化中[7]。甘菊是菊花起源的重要亲本之一,其为二倍体,遗传背景比较简单,开花期与菊花一致,为典型的短日照成花植物,是菊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8-12]。目前已有很多关于菊科植物栽培和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报道[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9-18

  • 长寿美容菊花脑
    花脑。菊花脑,即甘菊的嫩头。我国先人在上古时代即已知菊花的食用功能,《神农本草经》云:“鞠华,味苦平,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菊花还叫日精,又名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阴成、白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皆可食用。晋代葛洪《抱朴子》记了这样一则故事: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昧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十五岁,下者不失

    祝您健康 1995年4期199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