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

  • 金庸办报的“字条管理法”
    学在香港创办了《明报》,虽然掌管《明报》34年,但金庸的管理始终是“无为而治”。他从不召开员工会议,而是采取独特的“字条管理法”,若发现某位编辑出现题目词不达意、文章中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金氏纸条”就会悄无声息地出现这位编辑的办公桌上,每张字条都是浅显易懂,言简意赅。每当收到金庸的字条时,编辑虽然都格外紧张,但对金庸的“火眼金睛”都钦佩有加,所以平时工作时也特别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自己冷不丁收到这样一张字条。不僅如此,金庸还创造了“五

    知识窗 2023年2期2023-03-05

  • 金庸办报的“字条管理法”
    学在香港创办了《明报》,虽然掌管《明报》34年,但金庸的管理始终是“无为而治”。他从不召开员工会议,而是采取独特的“字条管理法”,若发现某位编辑出现题目词不达意、文章中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金氏纸条”就会悄无声息地出现这位编辑的办公桌上,每张字条都是浅显易懂,言简意赅。每当收到金庸的字条时,编辑虽然都格外紧张,但对金庸的“火眼金睛”都钦佩有加,所以平时工作时也特别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自己冷不丁收到这样一张字条。不僅如此,金庸还创造了“五

    知识窗 2023年2期2023-03-05

  • “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 ——以金庸《明报》社评为中心的考察
    界的作家,香港《明报》的创办人。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余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被誉为“香江第一健笔”。20 世纪70 年代末,金庸开始撰写关于香港问题的系列社评,引起各方关注。1981 年,金庸应邀访问内地,成为邓小平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从此深深介入香港回归的历史进程。1985 年起,金庸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全国人民代表

    开放时代 2021年6期2021-11-22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BIOGRAPHICAL RE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ND RECEPTION AESTHETICS
    1989 年,《明报》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长职务;90 年代,金庸将《明报》集团卖给商人,退出商界;2007 年,金庸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儿女情长今犹在江湖侠骨已无多。”Translation:In 1972,Jin Yong stopped writing.It wa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Ming Baoin 1989,a

    Proceedings of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guistics,Literature and Teaching 2020年0期2020-12-19

  • 我不是“金庸的秘书”
    奋。在此之前于《明报》副刊写了一个每天的专栏外,与查先生大都是在文化聚会上遇见。他是公众人物,我不过是文化界晚辈,大家只是点头之交而已。且说我诚惶诚恐地跑到当年北角旧明报大厦查先生的办公室,查先生与董桥已坐在那里。查先生与我寒暄过后,让我坐下稍候片刻,他则移步到办公桌去伏案写东西。时间像墙上挂钟发出的嘀哒声,一秒一秒地过去,空气静寂得像凝结了。为了打破这闷局,我偶尔与董桥闲聊几句,都是不着边际的话题。大抵过了约半个钟后,查先生从书桌起身向我走来,亲自递了一

    上海采风月刊 2019年4期2019-10-08

  • 金庸考我四道历史题
    拔,得以立足于《明报》及香港新闻界。四道历史题 1979年4月,我获准持护照赴美与父兄相聚。那时中美尚未建交,要获得美国入境签证,必须赴香港向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提出入境申请。经美领馆告知,因为申请入境者太多,必须在家耐心等候一两年才能获得批准入境的通知。于是,我只能在港租屋居住,等待通知。既然必须在港长期等候,接下来,我自然要面对谋生问题。 偶然一次在《明报》上看到该报社在招编辑,我认真写了应聘信和简历,寄给《明报》,孰料石沉大海。三个星期后,我寄出了第二封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6期2019-09-10

  • 查良镛的遗憾(下)
    们喜欢忆起他在《明报》时的往事。“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亲自写一份聘书给我。”潘耀明在还未辞去三联书店职务的情况下就接下这份聘书。查良镛不善言辞,在电梯里遇见人都羞于打招呼,对待下属,他总希望下属可以自己发现问题,来向他反映,而不是由他指出。假设问题实在严重到不行了,他便会递一张纸条:某某兄,这个可否考虑这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浙江大学的博士生无法适应他的“指导方式”。他不喜欢人家写文章用成语,常讲“用你自己的方式,浅白,不要故弄玄虚”。1991年,明报企业有限

    北广人物 2019年4期2019-03-27

  • 怀念金庸
    (中国香港)为《明报月刊》做一期“怀念金庸专号”,收到金庸各方友好的稿件,对金庸的认识大大加深了。我经常说,金庸是非常有智慧的人,目光如炬,用人处事,都有过人之地方,令人心服口服。《明报》初创,他大胆聘用只有中学毕业的潘粤生先生做主编。潘先生曾是金庸主编《新晚报》副刊的作者,金庸先生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好,且有幽默感,与他趣味相投,遂成“莫逆之交”(潘粤生语),后来金庸聘请他做副社长兼总编辑(社长是金庸)。结果金庸与潘粤生、沈宝新这铁三角合作无间,造就了一番文

    台港文学选刊 2019年1期2019-03-12

  • 金庸:一个时代结束
    在1959年创立明报,自己出资8万,合伙人出资2万,总计10万,到32年之后的1991年,明报在联交所上市,市值超过8亿。金庸用32年时间,不仅建立起了当时的香港最有权威的报业集团,同时还获得超过8000倍的收益。最厉害的地方是,当年金大侠把明报大多数股权都卖给了于品海,据说套现10亿左右,这在当时是一笔极为巨大的财富,可以说,金大侠几乎是在顶部套现的。此后,由于于品海的经营和个人问题,明报遭联交所停牌退市。不管之后明报易手给张晓卿也好,或者如有人所说金大

    投资与理财 2019年2期2019-02-28

  • 金庸:独立报人笔护公平
    年,他创办香港《明报》,之后再办《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等。自1959年至1993年间,他担任《明报》社长、董事局主席、名誉主席,并为《明报》撰写社评逾30余年,是华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报人。千里挑一 步入报人生涯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

    海外星云 2018年22期2018-11-27

  • 金庸:独立报人 笔护公平
    年,他创办香港《明报》,之后再办《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等。自1959年至1993年间,他担任《明报》社长、董事局主席、名誉主席,并为《明报》撰写社评逾30余年,是华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报人。千里挑一 步入报人生涯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

    海外星云 2018年22期2018-11-20

  • 金庸逝世
    沈宝新等人创立《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在内的系列报刊,并成立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1991年,明报系媒体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993年,金庸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宣布全面退休。在社会活动上,金庸也贡献突出。1985年起,他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

    第一财经 2018年42期2018-11-05

  • 金庸用不抱怨化解代笔危机
    友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明报》创办后,金庸靠着连载武侠小说的名气,再加上《明报》办报重点倾向于大陆民生,没用太长时间,便一跃成为香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大报。《明报》办得红火,让当时《商报》的老板颇不舒服。因为,自从金庸离职后,《商报》失去了金字招牌,很多读者都转向了《明报》。任凭《商报》老板使用怎样的招数,《商报》始终改变不了沦为三流报纸的结局。1961年秋天,金庸的身体出现了异样,到医院一检查才知,他身体内有个肿块。医生建议:必须尽快做手术摘除,否则有癌

    火花 2018年10期2018-11-01

  • 金庸的急智与谦和
    立了自己的报纸《明报》。他尝说《明报》犹如自己的儿女。1992年,金庸开始卖出《明报》的股份。其时,有—位记者问金庸:“您曾经说过《明报》是自己的儿女,可您现在却要把它卖掉,这岂不是说,您要把自己的儿女卖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无论回答是与不是,都显得不太正确。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金庸從容答道:“不是卖儿女,而是女儿长大了,要出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又一次,金庸应邀到北京大学演讲。一开始,他就对同学们说:“我刚从绍兴过来。在绍兴的兰亭,有人让我写字。我

    北广人物 2018年7期2018-09-26

  • 金庸小传
    年5月版金庸的《明报》金庸与沈宝新在1959年的时候创立了《明报》,两人是初中同学,相识多年,当时金庸邀请沈宝新做合伙人时,沈正从事印刷工作,懂得经营管理,而金庸自己也在《大公报》和《新晚报》等报社工作多年,熟悉报纸编辑的运作。金庸前后投资了八万,沈宝新出资两万,一共十万元开创了《明报》。起初还不叫《明报》,而是一份以刊登武侠小说为主的小说周刊《野马》,后来有鉴于《成报》的成功,每日出版,利润可观,于是将同年登记的《野马》小说周刊改为《明报》。《明报》的命

    传记文学 2018年8期2018-08-16

  • 金庸为王司马涨稿费
    等人在香港创办《明报》,至70年代,已经成为一份颇有影響力的大报。不过,与同级别的其他报纸相比,从编辑、记者、校对到排字房、机房工人,所有员工都认为《明报》的工资低、福利薄。1965年进入《明报》的漫画家王司马,负责监督该报及所属出版机构的美术工作,为《明报》画了多年漫画,表现出色。金庸很欣赏他的漫画,自己大部分小说的插图都出自王司马的手笔。这些插图常常有点写意色彩,比如《笑傲江湖》的插图与其他小说插图的线描手法不大相同,有水墨画笔法,具有“文人气息”。然

    百年潮 2017年11期2017-11-27

  • 内地企业收购香港《明报周刊》
    亿港元收购香港《明报周刊》等媒体。消息引起香港社会高度关注。香港《信报》网站1日报道称,香港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集团当天宣布,以总代价4.98亿港元向内地国企青岛西海岸控股公司出售旗下万华媒体公司的73.01%权益,万华媒体在香港出版《明报周刊》《TopGear极速志》《明表》杂志等刊物,并持有《100毛》母公司黑纸的少数股权等。根据预期,出售事项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明报周刊》是一本综合性娱乐杂志,和《明报》同属世界华文媒体集团。《100毛》则是一份面

    环球时报 2016-08-022016-08-02

  • 金庸的《明报》:最后一份民国报纸
    早阿里欲收购 《明报》 的传闻大概是2015年底传媒圈最热话题,网友调侃马云是因为爱看金庸小说才萌生此意。在内地读者印象中,提起 《明报》 首先想到金庸,《明报》 为金庸一手创办,他的《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 等名作都是在 《明报》 连载发表,成就了《明报》 巨大的发行量,内地读者也多是因为武侠小说才知道 《明报》 这张报纸。但是,《明报》 不是一张小说报,而是持续了民国文人办报传统的报纸,这与金庸的早年经历密不可分。金庸进

    读书文摘 2016年6期2016-05-14

  • 金庸时代《明报》副刊特色研究
    1)金庸时代《明报》副刊特色研究莫止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1)摘 要:在媒介相对匮乏的年代,报纸副刊作为文艺阵地,是人们消遣娱乐、接受思想熏陶的重要途径。《明报》是香港最具公信力的报纸,在金庸管理的时代,《明报》副刊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拥有了自己的特色。本文旨在对金庸时代的《明报》副刊特色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现代报纸副刊的经营总结一些经验。关键词:《明报》;副刊;特色;金庸一、打造奇幻的武侠世界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与沈宝新于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2016-02-28

  • 传奇
    4部武侠小说和《明报》多年的政论文字,金庸以理性之手和感性之手的写作获得了啧啧称赞。其研究者张圭阳在《金庸与报业》中认为:“要是没有金庸,香港也会有一份知识分子报纸出来,但品位会不一样,因为《明报》体现了金庸的品位。”金庸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因为“行侠仗义”,打抱不平退学。1948年底“身无分文走香江”,金庸开始白手打天下。金庸写武侠纯粹是被逼的,当时为救《新晚报》每日一篇“武侠”的急,1955年,从未写过小说的金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香港《明报》香港“师奶”愈来愈高学历 叹困家中“浅水浸蛟龙”
    目前香港适龄劳动妇女劳动参与率71.6% ,仍逊欧美,且没有工作的全职“师奶”现在愈来愈高学历。在过去25年,香港“专上学历”(中学教育之后的一个教育阶段,即高等教育)女性料理家务者由1.9万人升逾3倍,至近8万人,其比例亦由2.9%升至12.3%,即现时差不多每8名全职料理家务的妇女,便有1人拥有高学历。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分析,近10年专上教育学历膨胀,造就更多妇女拥较高学历,他说,“入大学都是女仔多过男仔”,并且留意到愈来愈多主妇

    小康 2015年5期2015-05-13

  • 中间位置的求索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
    置的求索与香港《明报》的崛起(1960—1970)许永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武汉 430074)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明报》从一份小报崛起为一份知识分子大报,这是香港报业史上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明报》的崛起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香港报界因为战后国共斗争分为左右两派,形成一个中间空隙。主观上,《明报》努力寻找左右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一方面《明报》不断重申自己“非左非右”的立场,表现出四种恒久价值——儒家价值、民族主义、反核反战、

    学术交流 2015年7期2015-02-25

  • 香港《明报》任命执行总编
    香港《明报》10日发布公告,宣布马来西亚人钟天祥将出任首席执行总编辑一职,3月1日到任,同时编务总监张健波仍会兼任总编辑一职。张健波表示,现在的安排与集团原本打算委任钟天祥任总编辑的安排,“最大分别是为大家提供时间及空间,让钟天祥与同事互相了解”。他还说,钟天祥到任是当其副手,向他报告。 台湾联合新闻网10日称,钟天祥为马来西亚传媒人,曾任《南洋商报》的总编辑,现居新加坡,曾在《联合早报》任国际新闻组副主任。而《明报》前任总编辑刘进图之前拟调任他职,

    环球时报 2014-02-112014-02-11

  • 明报》总编换人引猜测
    香港《明报》6日晚发表声明称,“总编辑刘进图将会肩负重任,出任新的要职”。换人一事在香港引发诸多猜测。星岛日报网7日称,特首梁振英认为这属于个别新闻媒体的人事安排,是媒体主权的事。明报员工正联署声明,要求管理层解释。香港记协7日的声明称,相信事件并非一般正常调动,若空降一名不熟悉香港民情的人当总编辑,未必合乎读者的最大利益。负责香港新闻界公信力调查的中文大学教授苏钥机称,“正常会有酝酿时间、合理的原因去换,但今次无声无息,又不是要退休,这样换人,会令人觉得

    环球时报 2014-01-082014-01-08

  • 金庸也曾“失马”
    后来他又创办了《明报》《明报月刊》《明报晚报》《明报周刊》等明报系列,从这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大企业家,靠写作和办文化产业成为亿万富翁,在华人界他恐怕是唯一的。倘若金庸当年能顺利进入外交部工作,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正常的话,他可以成为一位外交官,或被派往国外,当一名驻外使节。这虽然也可以为国家民族的外交工作作出贡献,但这怎么可以与今天金庸的成就相比。甚至,他可能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灾难甚至是致命的打击。金庸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所受的又是国民党的教育,以金庸

    意林 2010年19期2010-10-22

  • 金庸鲜为人知的赚钱招数
    己的报纸,是谓《明报》,时在1959年。《明报》是金庸继武侠小说之后创造的又一奇招,但长期为他的“大侠”之名所掩。《明报》创办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金庸出8万,另两万为他的中学同学沈实新所出。《明报》初创时,以连载金庸自己的小说《神雕侠侣》为号召。此外,金庸还亲任社论主笔,成为吸引读者的另一块黄金招牌。几十年来,《明报》的社论一直对社会具有较大影响,不仅备受港英当局关注,甚至也受到内地和台湾的重视。而金庸,也成为海峡两岸都想争取的诤友。1962年,受“大

    意林 2010年14期2010-05-14

  • 故国想象与文化记忆:曹禺访美的《明报》叙事
    该年6月刊出的《明报》月刊上,专设了一个“曹禺特辑”。这个“特辑”共有4篇文章:夏志清的《曹禺访哥大纪实兼评〈北京人〉》,刘绍铭的《君自故乡来——曹禺会见记》、水晶的《长夜漫漫欲曙天:四看曹禺一笔账》和金恒炜的《“不乐观怎么活得下去?”》。[2]曹禺和英若诚的此次出访,在美国方面主要是由学术机构主持,即由“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美中艺术交换中心”出面邀请,并由哥伦比亚大学艺术院副院长兼音乐教授(同时也是“中心”负责人)周文中先生策划和安排的。[3]而《明

    粤海风 2009年2期2009-04-17

  • 书橱
    明报月刊》文丛香港《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多年以来,历经查良镛、胡菊人、董桥等八位主编,终保持着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传统,其作者涵盖各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师,在文化界、知识界、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套“《明报月刊》文丛”,分类集合了《明报月刊》多年来各栏目的精华内容,先期推出的三本各有特色。《明报·大家大讲堂》甄选了《明报月刊》对文、史、哲、音乐、电影等领域的大家的访谈文章,对象包括钱穆、胡适、金庸、张恨水、余光中、林海音、白先勇、杨振宁、高行健、余英时等等,

    资治文摘 2008年11期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