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向

  • 基于等效源法的单全息面声场分离机理及技术
    面上声压测量值和法向振速测量值与目标声源单独对全息面贡献的声压和法向振速之间的关系,从而直接实现对目标源的声压和法向振速分离,并通过数值仿真证明其可行性。1 理论研究1.1 近场声全息原理对于Z>0的正半空间为自由声场的情况,假设全息面Z=ZH,重建面Z=ZS,则近场声全息的重建公式[21-22]为p(kx,ky,ZS)=p(kx,ky,ZH)exp[-ikz(ZH-ZS)](1)v(kx,ky,ZS)=kzp(kx,ky,ZH)exp[-ikz(ZH-Z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年30期2023-11-23

  • 基于圆锥微凸体的结合面法向接触特性研究
    精度;而结合面的法向接触特性更是保障机械设备接触特性的重要部分。因此,深入研究结合面的法向接触特性对于加强设备整体性能和增强稳定性与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学者对法向接触刚度做了大量研究。杨红平等[1]用分形几何理论表征结合面微凸体参数,建立微凸体由弹性变形向弹塑性变形最终向完全塑性变形转化的各阶段的接触刚度模型;谭文兵等[2]将结合面微凸体等效为椭圆形,建立了依据各向异性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模型;WEI等[3]探讨了接触摩擦对分形表面法向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23年7期2023-08-02

  • 基于法向修正与位置滤波的散乱点云去噪算法*
    边滤波算法实现了法向矢量滤波和位置滤波。散乱点模型去噪的基本原理是噪声点沿法向方向进行微小偏移,由于噪声的干扰使得采样点的法向估计存在较大误差,并且位置滤波时滤波因子不能随采样点局部几何特征自适应变化,使得去噪后的模型特征失真。针对上述两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法向修正与位置滤波两步法的点云保特征去噪算法。首先对采样点的法向进行双边滤波修正;通过对滤波参数进行自适应取值设置,构建滤波参数自适应的高斯核函数;最后将修正后的法向与滤波参数自适应的高斯核函数相结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年2期2023-03-03

  • 机械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三维分形理论模型*
    影响。在结合面的法向刚度研究这一方面,张学良等[2]根据分形理论和微凸体间接触的基础理论,建立了具备尺度独立性的粗糙表面上法向接触刚度模型,温淑花等[3]则是构建了考虑微凸体之间相互作用并且在域扩展因子影响下的接触刚度模型。陈虹旭等[4]构建的刚度模型是根据改进的分形理论,在分析了接触变形问题后对赫兹接触理论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所得到,并且同时讨论了分形维数和法向接触刚度的关系,遗憾的是在刚度计算过程中忽略了塑性和弹塑性变形的影响。兰国生等[5]提出了一种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23年1期2023-02-04

  • 不同沟形七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钢球周向力和法向接触力分析
    对钢球的周向力、法向接触力,并基于ADAMS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七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钢球的周向力、法向接触力均小于六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但其仅研究了一种沟道,沟形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钢球的周向力、法向接触力不同,进而影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的性能,故有必要分析不同沟形七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钢球的周向力、法向接触力。本文推导了不同沟形七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钢球的周向力和法向接触力的计算公式,并与ADAMS仿真结果进行对比。1 七沟道球笼式等速万向节钢球周向

    轴承 2022年11期2022-11-21

  • 法向约束的点云数据泊松表面重建算法
    于其依赖于准确的法向,而且未充分利用点云的结构信息,导致重建得到的表面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偏离。本文在屏蔽泊松重建算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法向信息,针对性约束法向不准确的区域,将法向准确度分别定位到屏蔽泊松方程中的采样点权重分配和多重网格求解的八叉树节点扩展中,最终既能保持模型的显著细节,又提高了重建表面的准确度,同时也减少了内存开销。1 法向约束的屏蔽泊松重建法向约束的泊松重建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图1 算法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Alg

    测绘地理信息 2022年4期2022-09-06

  • 法向载荷对Ti40Zr10Cu38Pd12块体非晶合金微米划痕和纳米压痕行为的影响
    基非晶合金在不同法向载荷条件下的微米划痕行为和纳米压痕行为,结合变形区域剪切带形貌演变,揭示材料的变形机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钛基非晶合金的磨损机理。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1.1 试样制备试验原料为北京佳铭铂业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的纯度大于99.5%的纯钛、锆、铜、钯。按照Ti40Zr10Cu38Pd12(原子分数/%)的名义成分进行配料,将称得的原料放入真空电弧熔炼炉中,调节熔炼炉真空室的真空度为5×10-4Pa,然后充入氩气;在电弧电流为100~150

    机械工程材料 2022年5期2022-08-03

  • 润滑作用下平面正弦钢球传动机构法向接触刚度研究
    因素的球面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基础研究。以上接触模型并没有考虑润滑作用,实际上,大部分传动机构元件之间的接触面靠润滑介质来降低磨损[10]。因此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在润滑作用下的接触刚度,肖会芳等[11]提出了混合润滑状态下粗糙接触面的法向刚度模型;GASNI等[12]以超声波的方式测量球体与圆盘之间的接触刚度;李玲等[13]等把润滑液刚度与固体表面接触刚度相结合得到新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笔者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平面正弦钢球传动机构中主动圆盘-钢球接触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22年5期2022-07-12

  • 自动钻铆装备的激光测量系统法向误差研究
    拟合出的理论平面法向量与实际制孔部位法向量存在偏差,因此系统的法向精度直接影响孔垂直度,进而影响铆接的质量和寿命。飞机蒙皮、壁板多为曲面,对法向的高精度测量提出了挑战。为了能够准确测量钻孔部位的法向,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法向测量技术[4-6]和结构光视觉测量技术[7-9]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法向测量方法。Tian等[10]采用4 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对钻孔区域进行测量并拟合出平面,以平面法向近似代替钻孔部位曲面的法向,并给出了法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6-30

  • 落石碰撞法向恢复系数的试验研究
    要考虑各种因素对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因此,为合理的设计防护结构,法向恢复系数是必要的参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碰撞恢复系数在防护工程中的重要性已经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MANGWANDI等[1]基于数值仿真技术进行研究,运用杨氏模量、屈服应力和接触力学原理分析材料颗粒对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取得合理的碰撞恢复系数。李逸良[2]等基于有限元软件研究,分析碰撞过程中不同定义下的恢复系数,通过对比碰撞前后能量的差异得到较为精确的碰撞恢复

    价值工程 2022年18期2022-05-20

  • 钢-混凝土交界面法向粘结性能研究
    -混凝土交界面的法向粘结应力达到了其法向粘结强度而导致的交界面破坏失效,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脱粘”。目前,对钢-混凝土交界面粘结性能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其切向性能,得出其切向粘结强度,切向粘结应力-滑移关系等,并考虑混凝土强度、养护条件,钢筒表面质量的影响。Virdi 和Dowling[10]给出了不同长细比,不同径厚比,不同混凝土强度以及不同混凝土浇筑方式下的圆形钢管混凝土切向粘结强度,认为长细比对切向粘结强度影响较大,而混凝土强度、径厚比和混凝土的浇筑

    工程力学 2022年5期2022-05-05

  • 深度图像的法向指导GPU滤波
    刘利刚深度图像的法向指导GPU滤波崇斯杰,王士玮,刘利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深度相机获取深度图像由于硬件精度问题,往往会丢失大量细节信息。因此,对深度图像的滤波,已经成为深度视觉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现阶段大多数滤波的方法对于深度图像中的尖锐特征保留能力不足,往往会出现过光滑现象。针对深度图像滤波中的尖锐特征难以保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度图像的联合双边滤波方法。首先求解深度图像每个像素的法向,以投票的方式对法向

    图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1

  • 变曲率蒙皮数字化制孔法向精度与效率平衡策略
    自动制孔装置依靠法向测量及找正装置保证制孔垂直度,当前应用的法向测量方式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6-8]。其中接触式测量具有对不同工件表面适应性好,法向找正效率高等优势,能在压脚压紧至工件表面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法向找正,避免了压脚回退和重复压紧[9]。但接触式法向调平模块在进行法向找正过程中,压脚端面的触头会在工件表面发生相对位移,导致触头易磨损或划伤工件表面。因此,目前应用的法向测量方式仍以非接触式为主[10]。非接触式法向测量根据传感器采集点位数量不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22年2期2022-03-04

  • 随机风场中系留无人机系统运动响应研究
    对不同位置处系缆法向运动响应进行了分析。1 张紧状态下系留无人机系统运动方程假设系留缆绳满足弹性本构关系,忽略弯曲剪切和扭转刚度。系留无人机系统的简图如图1所示,其中xOy为惯性坐标系,V为风速,Si为静态构型,St为动态构型,e1和e2分别是切向和法向的方向向量,忽略副法向方向的运动,动态位移U可沿e1、e2方向分解为U1、U2。系留缆绳的运动微分方程为[8]:图1 系留无人机运动简图其中:P为静态张力,K为静态曲率,E为系留缆绳的弹性模量,A为系留缆绳

    电子制作 2022年3期2022-02-17

  • 采煤机截齿磨损特性
    机截齿磨损深度、法向与切向累积接触力、法向与切向累积接触能量的影响规律,为采煤机截齿磨损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 离散元数学磨损模型的建立当新截齿截割煤层时,随着截割时间地增加,截齿磨损程度逐渐增加,根据截齿磨损程度大小,将截齿分为6个磨损阶段,分别为:无磨损、轻微磨损、中等磨损、中大磨损、严重磨损、失效.同时判断截齿6个磨损阶段的磨损标准为:当截齿合金头长度分别为新齿的合金头长度的1、1/6、2/6、3/6、4/6、5/6时,此截齿为分别为新齿 、轻微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21

  • 如何零成本实现硬表面细节?
    而凹凸的根源就是法向图,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环境光按法向图的方向来进行反射,从而起到“欺骗”视觉的效果(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在该位置做任何的顶点操作),那么,我们要如何自己动手,做自己想要的法向图呢?第一步:制作法向图需要的3D模型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利用法向图来“欺骗”视觉,但法向本身源自3D模型,所以我们还是得自己做一个3D模型来烘焙法向图,这也正是DIY的意义所在。当然,为了图方便,我们在网上也能找到大量现成的法向图,或透明笔刷,后者可以通过线上工具转换

    电脑报 2021年25期2021-08-27

  • 复杂型面点云的法向特征聚类分级估计方法
    )0 引言点云的法向信息是三维模型不可或缺的属性,法向估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直接影响点云配准[1-2]、精简[3-4]和曲面重建[5-6]等后期处理的准确性。随着点云数据在逆向工程、工业制造及医学可视化等领域的应用,复杂型面采样点云,特别是含棱边特征点云法向估计的精确度问题一直倍受关注[7-8]。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法向估计算法为Hoppe等[9]提出的点云微切平面估计法,其主要思想是用样点的k-邻域计算其最小二乘意义上的局部拟合平面,将拟合平面的法向作为点云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1年5期2021-05-31

  • 固定机械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尺度独立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文献[3]结合修正的W-M函数,建立了考虑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法向刚度改进模型,之后人们对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做了进一步的研究[4-6],然而均未考虑结合面微凸体的弹塑性变形,仅考虑了微凸体的弹性和塑性变形。文献[7]提出了考虑微凸体弹塑性变形阶段影响的结合面刚度模型,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结合面刚度的影响,然而存在的问题是,该模型微凸体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变形机制是以插值法得到,不能准确表达该阶段的真实规律,且与文献[8]得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21年4期2021-05-06

  • 基于邻域漂移的点云法向估计算法研究
    实际应用的焦点,法向是点云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属性.高质量的法向有助于诸多点云处理算法,例如曲面重建、点云分割、点云去噪以及特征描述等.虽然近年来涌现出大量法向估计的算法,但由于噪声和非均匀采样的影响,快速准确地恢复点云的尖锐特征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点云的法向估计算法可分为基于Voronoi/Delaunay算法[1-2]、基于法向修正的算法[3-4]和基于局部邻域拟合法.基于Voronoi/Delaunay算法是利用三角剖分建立数据间的拓扑关系,然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4-02

  • 干气密封滑动密封端面高频微幅摩擦振动研究*
    移的摩擦模型,在法向方向用线性弹簧模拟法向载荷的变化,建立了模拟发动机叶片阻尼器运动的七自由度模型,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李小彭等[21]建立了含有Stribeck摩擦模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质量-弹簧-带摩擦自激振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其分岔特性及其控制进行了研究。之后,李小彭等[22]、潘五九等[23]又对车辆制动盘制动工况进行抽象综合,给出了两自由度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对结合面微观形貌对由摩擦和系统结构双重引起的模态耦合系统不稳

    润滑与密封 2021年1期2021-01-20

  • 基于真实表面的结合面法向接触特性研究
    接触模型,研究了法向载荷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磨削45钢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预测模型,可为精密装备设计时机械结构性能预测提供有力支持。1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理论1.1 变分原理两个粗糙表面相互接触,其接触单元边界上的外力虚功[7]为:内力虚功为:上式中,σe为单元内的应力向量;δεe为单元内的虚应变向量。又有:上式中,[Ne]为单元形函数矩阵;[Be]为单元应变矩阵;[D]为弹性矩阵。1.2 虚功原理当接触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外力虚功等于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6-05

  • 基于泛形理论与概率统计理论的结合面接触刚度分析
    )各个接触峰点的法向变形量z>h。由接触力学知识可得实际接触面积A为(3)接触峰点支撑的总载荷量W为(4)一般情况下粗糙接触表面的轮廓曲线高度采用高斯分布来描述。在高斯分布中,靠近m值较大的部分近似,它的具体形式是Ψ(z)=exp(-z/σ)。由此计算可得参与接触凸起个数m表达式m=nσexp(-h/σ)(5)将Ψ(z)的表达式带入(3)式得到真实接触面积的表达式Ar=πnRσ2exp(-h/σ)(6)将Ψ(z)的表达式带入(4)式得到法向载荷的表达式(7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4-09

  • 考虑锯齿状节理的桩岩界面模型试验研究
    的剖面形式进行常法向应力的剪切强度试验,体现了两相介质粗糙度对剪切变形特性以及破坏机制的影响.此外,国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室内模型试验.例如,Kodikara 等[10]采用不同规格的三角形锯齿模拟桩岩界面的粗糙体,分别进行了常法向应力和常法向刚度试验,得到了规则三角状锯齿表现为脆性破坏,而非规则锯齿表现出延性破坏的结论.Gu 等[11]通过对规则三角状锯齿和不同分形维数的不规则桩岩界面进行剪切试验,讨论了初始法向压力、围岩刚度、剪胀角对剪切特性的影响.由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27

  • 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研究
    轮;测绘;端面;法向在车间的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失效的圆柱齿轮进行测绘,再根据测绘的数据经过计算,绘制出图纸进行加工。测绘斜齿圆柱齿轮时,主要的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基本上与直齿圆柱齿轮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斜齿圆柱齿轮的分度圆螺旋角β必须测准,它是测绘斜齿圆柱齿轮的的关键。1、分度圆螺旋角①计算法对于螺旋角β值的确定,一般可根据公式计算,即先测出齿全高h,然后计算出法向模数mn,再测出齿顶圆直径dα,利用公式求出分度圆直径,最后由公式d= ,求出螺旋角β值(Z—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2期2019-10-20

  • 干气密封摩擦界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
    量。国内外学者就法向接触刚度问题已做了许多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大都集中于三个方面:①基于统计接触模型的建模研究[17-20];②基于分形接触理论的建模研究[21-27];③基于有限元接触模型的数值研究[28-32]。在试验方面研究有二个方面:①利用超声波进行接触刚度的测量[33-34];②利用接触力、接触位移进行接触刚度的测量,其中对接触位移的测量有多种方法,有图像法[35]、单点激光测振仪[36]、电涡流位移传感器[37]、压电传感器[38]等。纵观以上研

    振动与冲击 2019年18期2019-10-08

  • 基于分形理论的齿轮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研究
    面的接触刚度包含法向接触刚度和切向接触刚度。本课题组在文献[2]中,已对齿轮结合面的接触刚度进行过分析研究,本文重点对齿轮结合面的法向接触刚度进行研究。以前齿轮结合面的法向接触模型[3-5]相对简单,本文则考虑了域扩展因子Ψ的影响,并引入了微接触截面积a′,研究齿轮的齿面形貌对齿轮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1 齿轮粗糙表面的分形模拟齿轮的接触表面大多数是通过各种机加工的方法来实现的,机加工的表面质量对齿轮结合面的接触行为影响很大。文献[6]给出了45碳钢不同加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年8期2019-09-17

  • 重载铁路钢轨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法向接触特性
    ,钢轨磨耗与轮轨法向接触应力直接相关[1-2].国内外学者对轮轨接触理论展开了深入研究.Kalker[3-5]提出三维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基于此开发的CONTACT程序,可以求解考虑蠕滑的轮轨接触问题;为了适用车辆动力学仿真,Kalker提出简化理论并开发了FASTSIM程序.Li[6-7]对Kalker在CONTACT中采用的弹性半空间影响系数作了修正,提出四分之一空间的影响系数有限元计算方法,同时在计算轮轨接触时不再将蠕滑视作常数,基于此开发的WEAR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6-04

  • 附加法向信息的三维网格预测编码
    三维网格时通常将法向数据连同几何数据(也称为几何网格,由顶点的位置信息和拓扑连接信息组成)同步编码,而作为网格主观渲染的重要因素,法向数据包含了更多网格的纹理细节,数据通常由3个IEEE 32位浮点数组成[4],无论是传输、存储还是实时渲染都会给软硬件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针对附加法向信息的三维网格编码,例如文献[5-8]通常法向数据独立编码,基于相邻顶点、面片或网格单元法向间的预测,大部分通过改进法向数据的量化算法提高编码效率. 由于传统附加法向信息的三维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2-22

  • 海量采样点集法向聚类并行估计及增量统一算法*
    更高的灵活性。而法向量作为点云的重要属性之一,其计算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点云模型处理的有效性。如隐式表面重建算法[2-4],重建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向计算的精确性。目前常用的点云法向估计算法主要有三种:基于局部表面拟合的算法[5],基于 Delaunay/Voronoi[6]的算法与基于鲁棒性统计[7]的算法。李宝等[8]对这三种方法及其改进算法[3,9]的原理与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王醒策等[10]利用改进移动最小二乘曲面实现局部曲面拟合,增加法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8年10期2018-11-01

  • 微凸体相互作用对界面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
    体相互作用对界面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王庆朋1, 2,张力1,唐志刚1,张韬1(1. 重庆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重庆,400044;2. 河南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为了预测粗糙界面上微凸体相互作用对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在确定性接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几何重叠和固体表面能等约束条件,对发生相互作用的微凸体进行等体积合并。通过不同的法向载荷、采样间隔和粗糙度等方案,分析微凸体相互作用对法向接触刚度、阻尼和能量耗散的影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9期2018-10-13

  • 平面方程的几种形式
    面方程;平面束;法向【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50-02参考文献:[1]吕林根,许子道.解析几何(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尹丽,高辉,张立峰.例析平面方程的解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3]廖为鲲,吴申华.探讨平面方程的解法[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史克岗.直线及直线外一点所确定的平面方程[J].高等数学研究,20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6期2018-09-13

  • 单个渐开线圆柱齿轮测绘方法
    齿宽B、齿数z、法向模数mn、法向压力角α、分度圆螺旋角β、齿顶高系数ha*、法向变位系数x。齿数、齿宽、分度圆螺旋角可以直接测量获取,法向模数、法向压力角、齿顶高系数、法向变位系数需通过计算得出。某进口矿用挖掘机用齿轮(旧零件)齿检仪测绘报告如图1所示。1.2 模数与压力角首先应测定齿顶圆直径da,除以齿数即可得到大概模数范围,用来确定公法线测量时的跨齿数k。公法线需要精确测量,应该测量两组值,即WK与WK-1,测量时应靠近齿宽中间部位,通过WK-WK-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7期2018-07-04

  • 运载火箭蒙皮自动钻铆法向测量试验研究
    火箭蒙皮自动钻铆法向测量试验研究雷斯聪1袁定新2朱忠良1钱 晨1赵维刚2(1.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 200245;2.上海航天工艺与装备技术工程中心,上海 200245)针对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法向测量技术,在对复杂曲面孔位进行法向测量时存在原理性误差的问题。为检测该技术对曲面孔位法向的测量精度,设计并实施了一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测量偏差随着理论法向角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同时,当理论孔位法向范围在±6°之内时,该技术所测法向偏差范围在±0.

    航天制造技术 2018年2期2018-05-17

  • 径向滑动轴承中轴承孔与轴颈的法向接触刚度建模
    中轴承孔与轴颈的法向接触刚度建模田红亮, 董元发, 余 媛, 陈甜敏(三峡大学 机械与动力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将分形理论与结合部虚拟材料相结合,构建径向滑动轴承中轴承孔与轴颈的法向接触刚度模型。修正Weierstrass函数在任一点处处不可求导的条件。严格论证分形维数的限定范围是1≤D外接触的侧面接触系数。随着轴颈半径、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的减小,轴承接触的侧面接触系数增加。内接触的真实接触面积大于外接触的真实接触面积。随着轴

    振动与冲击 2017年23期2017-12-27

  • 考虑法向载荷变化的Iwan模型及其特性分析
    10072)考虑法向载荷变化的Iwan模型及其特性分析李东武,徐 超(西北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西安 710072)为了完整、准确地复现摩擦接触界面间的力学行为和描述其能量耗散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法向载荷变化的Iwan模型.在连接界面的法向上,该模型采用一个非线性弹簧来描述界面法向载荷变化和间歇性分离的行为,在其切向上则采用原始Iwan模型来描述界面间的微滑和宏滑行为;推导了切法向耦合作用下模型的恢复力和位移关系的表达式,给出了模型运动状态转换点的判据;并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2017-11-08

  •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法向过载传感器补偿方法研究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法向过载传感器补偿方法研究肖成方,陈林,李玉飞,涂慧玲,巩立艳(航空工业洪都,江西 南昌 330024)现代战机普遍采用数字电传飞行控制系统进行增稳和控制。法向过载是飞控系统的重要反馈。受重力影响,法向过载传感器的测量值会随飞机姿态变化,给飞机的配平和操纵带来困难。本文以某型电传飞机为例,利用飞机姿态信息对法向过载传感器测量值进行补偿,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效果。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法向过载传感器;姿态;补偿0 引言现代高性能战机普遍采用数字电传飞

    教练机 2017年2期2017-08-12

  • 考虑法向载荷变化的微滑摩擦系统振动分析
    21000)考虑法向载荷变化的微滑摩擦系统振动分析徐 超1, 李东武1, 陈学前2, 王 东2(1.西北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西安 710072; 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000)工程结构中,常采用干摩擦阻尼器来降低系统的动力响应幅值。振动环境中,连接界面间存在着复杂的接触和摩擦行为,这些行为具有跨尺度、迟滞非线性和切法向耦合等特点。建立了一种能同时考虑法向载荷变化和切向微滑摩擦行为的接触力学模型,推导了模型恢复力和相对位移

    振动与冲击 2017年13期2017-07-18

  • 圆周运动综合测量仪研制和市场前景分析
    动产生的切向力和法向力,通过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输送到显示屏,再通过标准串行RS232/485双向接口,输送到计算机。本测量仪可数字化切向加速度(包括正负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可以在计算机上显示切向加速度(包括正负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测量仪一、前言研究质点的曲线运动时,需要用切向加速度at和法向加速度an共同来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变化,这是因为作曲线运动的质点,除了速度大小变化以外,还有方向的变化,切向加速度描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5期2017-06-01

  • 石墨烯的摩擦力和刚度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不同层数石墨烯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的摩擦系数,确立了摩擦力随层数的变化关系;通过针尖吸附薄片所受的范德华力和石墨烯法向变形能与摩擦力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法向变形能和界面褶皱势是导致摩擦产生的直接原因,定量分析了界面势垒高度与法向刚度对摩擦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不同载荷作用下,3层石墨烯的摩擦系数比1层的摩擦系数高36%、比2层的摩擦系数高40%,1~3层石墨烯的摩擦力均大于范德华力,且随着层数的增加摩擦力与范德华力差值增大;石墨烯层间以刚度串联方式连接,当法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1

  • 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与阻尼特性研究
    44)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与阻尼特性研究王庆朋, 张 力, 唐志刚, 罗求顺(重庆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为了能够预测粗糙结合面法向接触的能量耗散和阻尼的变化规律,在Hertz和Abbott-Firestone经典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载-卸载混合弹塑性接触模型。首先,研究单个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和塑性接触状态下的受力特性,推导出混合弹塑性状态下接触面积和力的数学表达式,进而研究能量变化规律和接触阻尼特性。然后,通过文献中的实验

    振动与冲击 2017年2期2017-02-15

  • 直线运动滚动导轨副的法向接触力学模型
    运动滚动导轨副的法向接触力学模型田红亮,郑金华,陈甜敏,余媛,张屹(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443002,湖北宜昌)借助赫兹点接触形成椭圆接触区域的计算机制,考虑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和法向预紧力,构建了直线运动滚动导轨副的运动结合部法向接触力学模型;采用第一类与第二类完全椭圆积分解算了椭圆离心率。给出一个滚珠斜向下压缩力与外加法向工作总载荷的隐函数方程,并重点推出了单个滚珠法向压缩量、滚珠法向接触刚度、滑块总压缩量、滑块整体法向接触刚度的解析解。数值仿真结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12-24

  • 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预估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819)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分形预估模型及其仿真研究李小彭,郭 强,李加胜,闻邦椿(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从微观角度出发,基于结合面的“固-隙-固”接触模型、摩擦学理论和分形接触理论建立了考虑域扩展因子影响的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分形预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结合面动力学参数的分型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法向载荷、分形维数、尺度参数以及单个微凸体接触刚度和材料参数对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结合面法向刚度系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6年4期2016-12-12

  • 尖锐特征曲面散乱点云法向估计
    特征曲面散乱点云法向估计袁小翠1*,吴禄慎2,陈华伟2(1.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省精密驱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99;2.南昌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针对现有算法对尖锐特征曲面点云法矢估计不准确,点云处理时容易丢失曲面细节特征等问题,提出一 种尖锐特征曲面散乱点云法向估计法。该方法用主成分分析法粗估计点云法向;然后,根据各邻域点的空间欧氏距离和法向距离对各邻域法向加权,用加权邻域法向之和来更新当前点的法向;最后,测试估计

    光学精密工程 2016年10期2016-11-15

  • 新的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方程
    新的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方程田红亮1,赵美云2,郑金华1,赵春华1,赵新泽1,方子帆1,朱大林1(1.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443002,湖北宜昌;2.三峡大学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43002,湖北宜昌)以修正分形几何学理论和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方程。假设峰元顶端的曲率半径为变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单峰元与平面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数值模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12-26

  • 浅析渐开线型圆柱齿轮增速器齿轮副侧隙的计算方法及测量
    情况,简单计算了法向侧隙和径向侧隙,为今后遇到类似设备,需要提供检修标准时积累经验。由于齿轮副径向侧隙主要有齿轮副中心距保证,故以下将重点讨论法向侧隙的计算及测量。1 齿轮副法向侧隙的定义及计算1.1 法向侧隙的定义按照ISO/TR10064—2:1996和GB/Z18620.2—2002,法向侧隙的定义是:当两个齿轮的工作齿面互相接触时,其非工作齿面间的最短距离。图1.斜齿轮的法向侧隙图1是平行轴斜齿轮的端面视图;下面的小图是非工作齿面侧两基圆柱的内公切

    化工管理 2015年30期2015-11-15

  • 机床支撑地脚结合部法向粗糙接触建模
    出了接触粗糙表面法向接触参数的解析近似解.Chang等[5]考虑微接触点的2种变形方式,纯弹性和塑性,根据两半球体微接触点在塑性变形时球台体积守恒建立接触粗糙表面实际接触面积和法向接触负载的分析解,但该模型只考虑了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变形与完全塑性变形机制,没计及两者之间的弹塑性过渡变形机制,因此在临界屈服点处导致法向接触载荷不连续.Tian等[6-9]联合分形理论和等效虚拟材料的有限元建模思路分析了螺栓结合部的接触特性.尤晋闽等[10]基于对粗糙表面形貌统计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年11期2015-07-11

  • 双轮辙激励下多轴重型车辆动载特性仿真分析
    时各轴两侧车轮的法向动载系数大小和变化规律,为今后研究多轴车辆随机动载荷作用下的路面动态响应提供参考依据。1 双轮辙激励的空间域随机路面模拟路面不平度具有随机、平稳和各态历经的特性,可以用功率谱密度函数表示路面不平度能量在空间频域的分布。有理函数的路面位移单边功率谱密度为式中:b0、b1、b2、a0、a1、a2、a3为路面谱拟合多项式的系数;n为空间频率,m-1。描述路面随机激励的方法主要有谐波叠加法、白噪声法、基于离散时间序列的AR/ARMA法和基于PS

    振动与冲击 2015年13期2015-06-04

  • 三角网格特征边识别的一种有效方法
    利用网格边的二面法向夹角(2个网格三角形平面的法向夹角)和边角(两条相邻的边的外转角)之间关系的一种算法来识别特征边。此后文献[7]又改进了这种算法,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识别C2不连续网格边的算法。文献[8]以张量投票(tensor voting)为工具对网格顶点进行分类,然后用区域扩张合并的递归算法对网格进行分块。假设其中n是顶点p的1-ring的三角形ii的法向,分别是矩阵A的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所谓张量投票是指用分别逼近曲面法向(e1)和主曲率(e

    图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8

  • 沿船体纵向布置齿轮副齿间侧隙的深化研究*
    会导致齿轮副齿间法向侧隙的缩减[1]。本文将船体中垂及中拱纵向弯曲变形的影响直接计入齿间法向侧隙的计算,从而导出可合理控制其齿侧间隙的简单计算式。图1 静水中沿船体纵向布置齿轮副正常侧隙2 纵向弯曲对纵向布置齿轮副机架支座两铰链中心距的影响在船舶上,若沿船体纵向布置齿轮副的机架与船体纵向结构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则在船体发生纵向弯曲变形时,齿轮副机架会随同船体纵向桁材一起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2],如图2,3所示。离船体底面XOY距离为z的齿轮副机架支

    舰船电子工程 2013年8期2013-08-10

  • 计及塑性接触层的法向接触刚度等效方法
    的接触界面等效为法向、切向均质弹簧[12-13],避免对含接触界面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时造成困难。而准确性与简便性是这类接触界面等效方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典型的粗糙体-刚性面接触模型,针对弹、弹塑性两种材料假设,对比分析接触界面法向刚度等效方法的准确性,发现现有方法处理弹塑性材料接触时存在较大误差及诱发原因。通过对接触界面法向刚度定义的修正,实现处理弹塑性接触时与原系统的准确动力等效,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工程中大量含接触界面系统动力学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13年7期2013-02-13

  • 岩石节理在固定法向压力刚度条件下的剪切理论研究
    程中,存在一固定法向刚度Kn,所施加的法向压应力随着法向剪胀位移的变化而变化。Goodman通过试验及图解方式说明了岩块在滑落过程中,若通过不断施加法向压力限制其剪胀为0,节理在剪切过程中就会需要更大的剪力[1]。这一节理剪切状态通常出现在地下巷道围岩中松散岩体的下滑过程。此时若要使岩石滑落首先要使石块在滑落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剪胀空间,否则因为周围岩块的法向位移限制,而使节理摩擦阻力增大,岩石要想滑落,所需下滑主动力也相应增大。目前对节理在 CNS条件下的剪

    岩土力学 2012年3期2012-11-02

  • 基于相位共轭方法识别结构表面法向振速
    方法识别结构表面法向振速刘 松1,2黎 胜1,2赵德有21大连理工大学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4 2大连理工大学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船舶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024基于相位共轭方法对平板和水下圆柱壳辐射声场的识别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得到结构表面声压分布后,通过两种方法识别结构的法向振速:一种方法给出结构在声场中的位置和尺寸,基于声压梯度计算法向振速;另一种方法根据结构表面阻抗关系计算法向振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声压梯

    中国舰船研究 2011年4期2011-04-10

  • 拔桩时夹桩机构的静力分析
    口与预制桩之间的法向作用力的影响,各参数预设值见表1。表1 参数的预设值当各参数如表1的预设值时,利用式(9);α为变量,取值13°~15°;拔桩时上钳口与预制桩之间的法向作用力随锥形楔块升角α的变化如图3a所示。当各参数如表1的预设值时,利用式(9);f为变量,取值0.1~0.15;拔桩时上钳口与预制桩之间的法向作用力随静摩擦系数f的变化如图3b所示。当各参数如表1的预设值时,利用式(10);α为变量,取值13°~15°;拔桩时下钳口与预制桩之间的法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