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

  • 基于分布调幅法的钢框架结构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二次地震(以下称余震)[1]。 由于主震发生后,余震到来的时间会非常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主震发生后损伤结构未及时处理,以及人员尚未安全撤离即遭受到余震。 例如,2010 年9 月,新西兰南岛西部发生里氏7.4 级主震,虽然主震中无人员伤亡,但是在随后的余震中却导致181 人遇难。 2011 年3 月,日本发生了里氏9.0 级主震后,紧接着发生了50 多次余震,没有发生倒塌破坏的损伤建筑结构在余震作用下加重损伤,造成结构倒塌破坏。 然而,在结构抗震设计时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3年3期2023-11-02

  • 2016年门源MS 6.4地震序列视应力特征研究
    区应力的强弱和强余震的预测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视应力是一个与震源动力学过程相关的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强弱,近年来在地壳应力场监视和地震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陈学忠等(2003)计算2003年巴楚—伽师MS6.8地震的视应力后判定其为主震—余震型,预测准确;刘红桂等(2006)提取了云南地区MS6.0以上地震序列强余震发震视应力指标:若序列中有超过1 MPa的中小地震发生,则后续有中强余震发生,反之则无中强地震发生;王鹏等(201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3期2023-10-19

  • 考虑多次余震作用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内,经常伴有多次余震出现。然而,主震作用致使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损伤破坏,当短时间内遭遇余震再次作用时,通常由于灾后救援与修复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已受损的结构性能没有得到有效恢复,从而可能导致“小余震、大灾害”的严重损失。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0级强震,后续的一个月内发生5.0级以上余震多达30余次,大量主震后摇摇欲坠的房屋在多次余震中完全倒塌[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主震后的33个小时内便发生了1起7.0

    振动与冲击 2023年17期2023-09-20

  • 余震序列作用下边坡位移响应及地震动参数相关性分析
    生往往伴随有多次余震的发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个月内,触发了20 000多次余震,其中包括数十次震级大于五级的强余震[16]。2013年芦山地震过后的三天内,发生余震高达3000余次,震级大于五级的余震大约有四次[17]。余震是由能量未释放完全的主震断层或者临近断层的破裂产生,因此余震与主震在发震时间和空间位置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主余震的时空分布特性对工程结构的动力响应也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主余震联合作用下的边坡响应进行有效评估。事实

    工程力学 2023年3期2023-03-14

  • 主-余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错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可能会伴随着多次余震发生,余震对结构带来的损伤是不容被忽视的。通常情况下,主震和余震间隔时间较短,余震的震级要比主震震级小。如1999年发生在我国台湾的集集地震[5],在7.6级主震过后,5.8级以上的强余震达5次之多;2008年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地震[6],在8.0级主震过后,便发生5次6.0级以上的强余震。2014 年在智利北部[7]发生8.2级主震,随后发生了7.6 级强余震。国内较早开展主-余震作用下地震动对结构影响的是吴开统[8],阐述了余震

    地震工程学报 2023年1期2023-02-13

  • 基于实测强震记录的主余震向量过程降维模拟
    往往会伴随着多次余震的发生,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在主震后共发生了13 718次余震,且余震最高震级达6.5级。由此可见,余震不仅数量较多,且部分震级较大,成为结构二次破坏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主余震型地震动实测记录数量有限,且需要对实测强震记录进行一定处理才能满足结构抗震分析的需求,因此,采用人工合成方法生成主余震型地震动时程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构造主余震型地震动,近年来学者们开展了对主余震参数关系的研究。欧进萍等[1]根据49 组主余震震级资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2年4期2022-09-22

  • 针对应急救援的强余震特征统计
    )引言大地震后强余震一般较为活跃,当余震震级高时可能对强余震震中附近地区造成比主震更严重的破坏[1]。此外,强余震对于震后救援影响很大,强余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对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都会构成生命威胁。当地震发生后,快速判断最大震级和不同震级余震发生概率对实际震后救援有重大意义。针对余震序列,国内外开展了较多研究,其中包括国外学者LUTZ(1986)[2]和ALEXANDRA 等(2021)[3],国内学者周蕙兰等(1982)[4]、吴开统等(1990)[5]和蒋

    世界地震工程 2022年3期2022-08-04

  • 余震序列型地震动下典型村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后往往会发生多次余震。例如,2008 年汶川发生Ms8.0 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从2008 年5 月12 日到同年6 月18 日,该地区共发生4.0 级以上的余震高达215 次,最大一次余震震级达到了6.4 级[3]。余震往往会对结构造成二次损伤,甚至会引起建筑物倒塌破坏。例如,1976 年唐山大地震[4]中,很多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桥梁在主震中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之后在强余震作用下震害加剧以致倒塌,损伤累积效应十分明显,并造成大范围伤亡[5

    自然灾害学报 2022年2期2022-05-10

  • 余震型地震动过程的降维模拟
    往往会伴随着多次余震的发生,且余震对结构造成的二次破坏不容忽视。由于主余震序列地震动记录数量有限以及对具体场地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对结构计算的需求,因此,主余震型地震动的人工模拟备受关注。建立合理的主余震地震动参数之间的关系,是精细模拟主余震型地震动的前提。相对于主余震复杂的震源机制等因素,工程师更关注主余震地震动的幅值、持时与频谱等工程特性的关联。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对主余震之间的峰值加速度、持时等参数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1-3]。近年来,Zhan

    振动与冲击 2021年24期2022-01-05

  • 人工主余震作用下桥墩结构损伤预测评估分析
    会伴随着一系列的余震,余震的存在可能会使结构的地震需求超过主震时期。在每次主余震事件中,不同的主震震级导致后续较高震级的余震发生次数也是不同的,结构位于不同的断层距(RJB)的位置造成损伤也是不同的。在2020年波多黎各西南部发生的地震中,很多结构在主震中只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并未倒塌,然而后续的余震导致了结构的进一步损坏,导致最终结构倒塌。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关于主余震序列新的构造方法和主余震序列对不同因素下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张沛州等[1]提出了

    地震工程学报 2021年6期2021-12-08

  • 余震对重力坝损伤破坏影响研究
    包括前震、主震及余震,据许多地震实测资料记载,强震过后短时间内往往会有大量余震的产生。在抗震研究初期,人们只研究主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但随着对抗震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多数学者开始注意到强余震对结构的损伤破坏有着重要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Mahin最先选取实测主余序列对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进行动力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单主震作用,主余震作用会增加结构的延性需求。Ludovico等[1]通过试验研究了余震对受损钢筋混凝土柱的作用,结果发现钢筋混凝土柱的刚度随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年11期2021-12-04

  • 余 震
    /培如 图/段明余震回到家,刚要脱去湿透的汗衫,突然听到手机响,他看了一下号码,不认得,没接。半小时后,手机又响了,还是那个号码。打电话的人很执着,他只好接了。对方是一位女士,很焦急的样子,上来就问他是不是姓余,名字是不是叫余震余震说:“是呀,我这名字从来没改过,生来就这么叫。”他听女士的声音很陌生,便问:“你找我有事儿?我可不认识你。”女士很激动,说:“你不认识我,我却认识你呢。你看看你的银行卡,里面是不是多了一万块钱,那是我错打到你账户上的,请帮帮忙

    民间故事选刊 2021年21期2021-11-21

  • 余震
    培如余震回到家,刚要脱去湿透的汗衫,突然听到手机响,他看了一下号码,不认得,没接。半小时后,手机又响了,还是那个号码。打电话的人很执着,他只好接了。对方是一位女士,很焦急的样子,上来就问他是不是姓余,名字是不是叫余震余震说:“是呀,我这名字从来没改过,生来就这么叫。”他听女士的声音很陌生,便问:“你找我有事儿?我可不认识你。”女士很激动,说:“你不认识我,我却认识你呢。你看看你的银行卡,里面是不是多了一万块钱,那是我错打到你账户上的,请帮帮忙,还给我好吗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21年11期2021-11-20

  • 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增量损伤比研究
    往往可以激发多次余震,其中不乏具有较大强度的余震。这些强余震甚至会造成比主震更大的结构损伤和人员伤亡。例如:发生在2010 年的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的7.1 级主震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在2011 年发生的6.3 级强余震却导致了146 人遇难和300 人失踪[1]的严重后果。大量历史地震资料表明,余震往往会给主震损伤结构带来不可忽视的“二次损伤”,本文称之为“余震增量损伤”。然而,国内外现行抗震规范仅考虑一次地震作用,并未充分考虑余震影响,且对余震对结构造成

    工程力学 2021年11期2021-11-17

  • 余震对重力坝抗滑稳定性影响研究
    量震害资料显示,余震的发生会使震害进一步加深,有时甚至是导致结构失稳的决定因素。目前,学者们对主余序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桥梁结构的动态响应行为方面。鲜有学者研究余震对重力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1-3]。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了某重力坝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坝址场地特征并结合余震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合成具有时频非平稳特性的人工主余序列,并对主余震序列进行调幅,研究该重力坝在主余序列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规律,为大坝抗震设计提供参考。1 研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5期2021-10-21

  • 2020年地震活动综述
    级地震震群的持续余震活动,可进一步分析认识四川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1 2020年地震活动概况1.1 全球7级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全球共发生MS≥7.0地震10次,无M≥8.0地震发生。最大地震为2020年7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全球MS≥7.0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仍然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周边未发生MS≥7.0地震(见图1)。1900年以来全球MS≥7.0地震震级和频次显示:2020年全球MS≥7.0地震活动频次(10次

    四川地震 2021年2期2021-07-01

  • 浅谈灾难文学中环境的色彩描写
    我国作家张翎的《余震》作为经典的灾难文学作品,其中环境色彩的描写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塑造了立体化的人物,产生了独特的审美体验,生发出独有的美学意义。关键词:灾难文学;环境色彩;鼠疫;余震;美学意义研究灾难文学对于丰富文学的多样性具有很大的作用,而灾难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免不了对环境的描写。一部灾难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尤其是色彩方面的描写能够丰富作品的思考。除此之外,对于灾难文学文本来说,环境描写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是一种新的审美体验[1]总序2

    美与时代·下 2021年4期2021-05-28

  • 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损伤性能研究现状综述
    震之后会频繁发生余震,大震之后更是会有强余震发生,对受震区的结构再次造成破坏,使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遭受巨大损失[1]。其中,1975年辽宁省海城里氏7.3级大地震之后的三天内发生多次有感地震,其中震级超过5级的余震有3次,之后一段时间,余震强度虽有减弱,但每天仍有1000余次余震发生[2]。2011年新西兰Christchurch市发生的“无人死亡”的地震五个月之后的里氏6.3级余震造成多人遇难失踪,建筑物严重破坏倒塌,道路扭曲的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四川建筑 2021年1期2021-03-31

  • 唐山大地震余震或持续上百年
    生在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区内。根据目前的观测资料和震例分析,专家认为,此次唐山古冶5.1级地震,属于唐山老震区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动,短期内老震区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唐山大地震发生40多年后为何还会出现5级以上余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总工程师蒋海昆解释说,根据初步研究結果,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实际上和地震构造加载速率相关,构造加载速率越快,余震衰减越快。唐山地区地质构造加载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

    新传奇 2020年29期2020-08-19

  • 小说《余震》中的创伤书写与创伤疗愈
    家张翎的代表作《余震》以二十世纪唐山大地震为背景,叙述主人公王小灯因地震后母亲选择救弟弟、放弃她产生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主人公未能得到治愈的创伤造成其成年后混沌的生活和婚姻状态,最终在社会的帮扶即心理医生的疏导下,以及与家人重建联系后才使得创伤治愈。主人公的创伤历程展示了个体受创者的心理创伤与疗愈困境,反映出作家将个体创伤的治愈寄希望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响应当下建设和谐社会中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关键词:《余震》;创伤理论;创

    青年生活 2020年21期2020-07-06

  • 余震分布确定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
    位的4 035个余震数据,利用小震确定大震断层面方法,得到该地震的断层面参数,以余震稀疏区为界将余震分为南北两段进行分段拟合,最后判定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面走向1513°、倾角840°,该结果可视为发震断层参数的一级近似;南、北两段的走向和倾角分别为1474°和883°,1629°和768°,南、北两段较大的差异可能是余震稀疏区的成因;结合周边地质构造特征,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虎牙断裂NW向延伸的隐伏部分。关键词:九寨沟

    地震研究 2019年3期2019-08-19

  • 匹配滤波方法研究2016年意大利中部MW 6.0地震的余震迁移
    后会产生相当多的余震,随着时间延续,余震的发生率呈现幂次性衰减(Omori,1894;Gutenberg et al,1941;Aki,1965),在空间上,余震由主震破裂区域向外迁移,而余震的时空演化及触发机制对研究地震断裂活动性和评估地震灾害至关重要。地震的触发机制可能有多种,如静态应力的变化(Stein,1999;Meng et al,2013)、慢滑移(Hearn et al,2002;Lohman et al,2007;Peng et al,20

    中国地震 2018年4期2019-01-10

  • 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李盛乐摘要:基于余震识别自动化对地震监测、灾后应急、确定发震构造、分析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和分析了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首先,总结单台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方法及其特征函数,包括单特征方法、互相关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其次,分别总结基于震相走时的常规识别方法和基于特征函数的偏移叠加方法。最后,对余震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认为偏移叠加方法的性能改进将成为未来余震识别的重点发展方向,深度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技术,将在包括震相拾取和余震

    地震研究 2018年1期2018-11-05

  • 被削弱的女性意识
    朱芳锐摘 要:《余震》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小说,全文聚焦于女主人公遭受地震打击后的心路历程并为女性发声。而冯小刚以此为蓝本将该小说改编为热搜电影《唐山大地震》,从情节和服饰的细节改动中削弱了原著所传达的强烈的女性意识,暴露其父权制思想的痕迹。关键词:女性意识;改编;削弱;唐山大地震;余震一、前言《余震》(2006)是由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所创作的中篇小说,故事聚焦在一个经历地震后被遗弃的女孩万灯成长过程中的“心灵余震”上,让女性发声并关注女性自我意识,是一

    青年时代 2018年27期2018-10-13

  •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与1973~1976年松潘强震序列比较研究
    为接近。本文拟从余震空间分布特征、序列M-t图和余震的等待时间三个方面分析九寨沟7.0级地震和历史上4次松潘强震的联系和区别。1 地质构造背景及余震分布特征空心圈:1973~1976年4次松潘强震及余震分布;实心圈: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及余震分布(截至震后2个月)图1 九寨沟7.0级地震序列与松潘强震序列ML≥3.0地震分布比较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来看,九寨沟7.0级地震和1973~1976年的4次松潘强震均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此处青藏高原地壳受到鄂尔

    四川地震 2018年1期2018-04-25

  •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断层破裂尺度初步研究1
    学的观测资料,如余震序列,对九寨沟地震的断层破裂尺度进行初步研究。地震断层的破裂尺度及其与震级的关系一直是工程地震研究的热点内容。Bonilla等(1984)依据58个地震的资料,给出了面波震级与地震破裂长度的统计关系式。陈达生(1984)根据历史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场调查数据,建立了中国西部、东部和台湾的震级与断层地表破裂长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沈建文等(1990)基于中国地震的余震区长度、Ⅷ度区长度等资料,分别建立了中国东部和西部的震级-破裂长度

    震灾防御技术 2018年4期2018-03-19

  • 基于Gutenberg-Richter定律快速估算最大余震震级:以2017年九寨沟MS 7.0地震为例
    震震级的地震,即余震。主震发生后为了避免较大余震产生的2次危害,有必要快速准确地预测主震震中周边余震的时空分布以及可能发生的最大余震。对于最大余震的震级,Båth(1965)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之差ΔM是不受主震震级影响的常数(即贝特定律)其中,Mmain为主震震级;MRLA为最大余震震级;且ΔM的平均值约为1.2。研究该定律对于理解地震破裂过程和余震发生规模有着重要意义(Shcherbakov et al,2005;Shearer,2012;Ro

    中国地震 2017年4期2017-08-31

  • 从《余震》中所透露出的人性思考
    ”。①——出自《余震》“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②《活着》里的这句话想必是对《余震》中的小灯30多年来的日子最好的诠释。她活下来只是开始,在漫长的时间轴中,她无时无刻不在迷惘踌躇,一直在跌倒和起来之间挣扎。中篇小说《余震》,将历史和现实相勾连,在隐约朦胧中构建了一个在地震之后所带来的疼痛与梦魔相纠缠的世界和心理创伤。书的开头写小灯去进行治疗,她的心理屏障很深,有一扇接一扇的窗户,直到最后一扇推不开的窗户,也许活着对她来说更是一种折磨。结局中的她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5期2017-06-03

  • 连续梁桥在主震-余震序列波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连续梁桥在主震-余震序列波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袁万城,王征南,庞于涛,钟 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地震通常以地震序列的形式发生,主震后通常会伴随余震。结构在主震中发生损伤后,即使较低震级的余震仍然会造成很强的结构破坏,并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研究余震对于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易损性方法,以一座三跨连续梁为例,利用OpenSees程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并整合75条实测主震-余震序列波,分别在考虑余震及不考虑余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2017-01-17

  • 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应力状态与余震空间分布规律
    9地震应力状态与余震空间分布规律刘博研1, 史保平2, 雷建设1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摘要本文利用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断层面滑动位移分布的运动学反演结果,通过傅里叶变换法得到了主断层面上的两分量应力状态,并研究了余震的空间分布和断层面上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发现滑动位移分布与应力状态分布都相对较为集中,大约70%的余震分布在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而其余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6期2016-07-28

  • 剖析心灵的痛与暖
    作原型中篇小说《余震》,则通过华裔女作家张翎的独特细腻视角,展现出了“余震”所带给人们难以抚平的心灵伤痛。本文通过对小说《余震》的文学手法与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艺术的探究,比较各自主旨的表现异同。【关键词】《余震》;《唐山大地震》;文学手法与电影艺术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21-03一、小说《余震》:时空交错叙事手法下对创伤的刻画小说《余震》从叙事结构的设计来看,是倒叙与插叙结合,回忆与现

    戏剧之家 2016年13期2016-07-07

  • 三次8级以上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分析*
    示,大震后短期内余震密集活动,极易引起重大次生灾害,其中由强余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所占比重较大,有时甚至超过主震。以1990年青海共和7.0级地震为例,主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7亿多元,而震后7次强余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接近3.5亿元 (张启胜等,1999)。因此,大地震后的趋势判定及强余震预测对震后救援部署至关重要。余震序列的活动特征主要包括余震序列的时间演化、空间展布和强度起伏3个方面 (蒋海昆等,2007)。在余震频次方面,1894年日本地震

    地震研究 2015年4期2015-12-25

  • 多塔斜拉桥在主震-余震序列波下地震位移研究
    历经前震、主震与余震等一系列地震波动。余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地震具有丛集的特征。主震发生之后通常伴随着余震,主震震级越高,余震对结构的破坏越大。其次,余震强度的大小与主震发生后的时间并没有关联。在主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震级的余震都有可能发生。再者,余震的数量比较大。如中国汶川大地震,里氏8.0级主震后至今共发生了超过5.0级的余震31次。2010年2月27日在智利中南部地区发生的里氏8.8级地震,发生超过5.0级的余震306次,其中超过6.

    结构工程师 2015年5期2015-06-28

  • 人工岛余震再液化数值模拟研究①
    6024)人工岛余震再液化数值模拟研究①胡记磊1,2, 唐小微1,2, 张西文1,2(1.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主震结束后,余震引起的再液化会对土工结构物带来进一步的严重灾害。以人工岛为研究对象,基于FE-FD耦合有限元方法,考虑有无余震、不同余震大小和主余震不同时间间隔因素,探讨对人工岛再液化灾害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震结束后,随着超

    地震工程学报 2015年2期2015-06-09

  • “等待时间”强余震预测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以尼泊尔地震为例
    地震。此次地震强余震不断,共发生Mw5 以上余震17 次,且地震破裂由西向东迁移,对我国西藏等地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地震发生后,对后续强余震发生时间的研究是震后趋势判定的工作重点之一。谷继成等[1]对我国1931~1977年28个地震序列进行研究,提出地震序列中相邻余震之间“等待时间”规律,并以此判断地震类型,以及进行大震后强余震发生时间的短临预测。但在实际工作中,该方法更多地被用于地震序列类型的判定[2-4],而较少应用于强余震发生时间的预测[5-8]。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5年4期2015-02-15

  • 云南地震序列最大余震的估算*
    晓东0 前言最大余震震级判断是破坏性地震震后趋势分析的重要内容,对震后灾区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部署意义重大。钱晓东和秦嘉政 (2008),吕晓健等 (2007)研究表明,一次强震或者大震之后,短时间内会相继发生一系列高强度、高密度的余震,如果强余震震级大且发生时间距离主震时间比较长时,可能对震中附近地区造成比主震更严重的破坏。因此,地震趋势判定中最大强余震估算尤为重要。例如,1970年1月5日通海7.8级地震,2月5日发生5.7级最大余震,而在主震后第3个月

    地震研究 2014年1期2014-12-14

  • 考虑NGA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主余震概率损伤分析
    震动衰减关系的主余震概率损伤分析何 政,刘耀龙(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16024辽宁大连)为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失效模式以及整体损伤演化等方面的影响规律,结合主震与强余震统计关系和NGA地震动衰减关系构造了主余震地震动序列,采用改进的截面损伤率计算方法分析了算例结构在强余震引起的附加损伤率,并从概率角度刻画了强余震造成的概率累积损伤.研究表明:强余震引起结构的附加损伤随着其超越概率的减小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结构的主震损伤率与余震附加损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6-15

  • 余震更名为续震或后震
    410013)论余震更名为续震或后震潘传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湖南长沙 410013)根据余震的词义、定义、余震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为余震正名的必要性,提议废弃余震一词,改用续震或者后震来代替。续震,正名,后震,地震,余震引言在同一地区,一次大(主)地震发生之后出现的地震,在我国一般叫作余震。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关于余震,有如下定义:地震序列,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

    中国科技术语 2012年1期2012-12-29

  • 基于微震监测的大爆破后诱发余震特性研究
    测的大爆破后诱发余震特性研究胡静云1,李庶林1,林 峰1,彭府华1,袁节平2,陈际经2(1.长沙矿山研究院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2;2.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郴州市 423037)矿山井下大爆破高强度开采扰动使围岩体中应力重分布剧烈且复杂,因此监测和研究大爆破后在复杂采空区环境下矿柱和围岩体中诱发的余震特性对于掌握应力重分布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先进的36通道全数字型微震监测系统对柿竹园矿一次装药量约为437

    采矿技术 2011年6期2011-11-16

  • 利用余震法快速判定宏观震中的研究1
    00029)利用余震法快速判定宏观震中的研究1王伟锞 李志强 李晓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当前在震后快速响应阶段的盲场快速评估过程中,震中位置普遍采用速报震中,而速报震中与实际宏观震中之间存在客观的不一致性,会给震灾评估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而在震后短时间内可用信息量极少的情况下,判断宏观震中的位置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引入余震法,为震后快速判定宏观震中提出了新的思路。通过对1970年以来近40组破坏性地震的研究,利用余震法可在震后6h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1期20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