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 射干麻黄汤的现代临床运用和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00 引言射干麻黄汤源自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本方主治寒饮郁肺之证。现代研究显示射干麻黄汤集中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各种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射干麻黄汤具有抗炎,改善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以及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本文将针对射干麻黄汤的现代临床运用及药理学研究做一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支持。1 射干麻黄汤的现代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近些年来,关于此方作用的研究不断地扩展和深化,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表明,射干麻黄汤的研究多与治疗呼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2023-01-20

  • 论厚朴麻黄汤所治为肺胀病外邪夹饮证
    琦 姜元安厚朴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篇,篇中只有一句“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令人难以理解其病证和方义。古今医家虽以不同方法解析本方,但尚未能全面展现张仲景病证方药环环紧扣的辨证论治思想。而该方亦曾载于《备急千金要方》,两书所载本方药物组成及煎服法大致相同,惟条文所载之证候略有不同,《千金要方》为“咳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故本文参考两书所载,并以仲景对疾病的认识为基点,从肺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重新解析厚朴麻黄汤所治病证之

    环球中医药 2022年4期2023-01-02

  • 厚朴麻黄汤为主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疗效的Meta评价
    析系统评价厚朴麻黄汤为主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疗效。方法: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厚朴麻黄汤为主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4月1 日。采用Rev Man5.3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出1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厚朴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R=3.14,95%CI=1.15~1.29,Z=6.70,P【关键词】厚朴麻黄汤;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4期2022-06-01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射干麻黄汤治疗哮喘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3,4]。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之功效[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射干麻黄汤可以通过祛痰、抗炎和气道重塑治疗哮喘[6,7],但中药具有多组分协同发挥作用的特点,基于单一靶点研究作用机制具有很大局限性。网络药理学“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研究思维符合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治疗机制,其研究方法通过蛋白质与化合物相互作用基础上建立,是开发中药活性成分、探索中药作用机制的强有力手段[8,9]。本课题组前期完成了射干麻黄汤制剂研究

    特产研究 2021年6期2021-12-08

  • 麻黄汤冷服治特发性耳聋
    诊治经验,探究麻黄汤冷服治疗特发性耳聋的机制。寒邪客于肺与肤腠之间,令肺气壅滞,宣肃失司,清阳之气不能出上窍以养之,上窍又为浊阴寒邪之气所壅蔽,致九窍不通而发耳聋。治以发散寒邪、宣肺降浊开窍,方用辛温发散之第一方麻黄汤,并采用寒冷之气与阻塞清窍之浊阴寒邪同气相引,既避其格拒,又令药直达病所的冷服法,临床疗效显著。麻黄汤冷服后,若伴有脾虚,用益气聪明汤以聪明耳目;若伴有肾虚,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填精通窍。并附验案二则以佐证。〔关键词〕 麻黄汤;冷服;耳聋;经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9期2021-09-23

  • 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麻黄汤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
    疗哮喘[1]。麻黄汤始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临床上辛温解表的经典方剂。该方由麻黄、桂枝、苦杏仁、炙甘草四味药材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流行性感冒等肺部疾病的治疗[5]。但麻黄汤作为中药复方,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也相对复杂,若仅仅只通过传统的动物实验或细胞实验的方法研究其药理机制则较为困难。而通过网络药理学可对麻黄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筛选,使后续机制研究能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本研究首先运用网络药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年3期2021-03-11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麻黄汤对发热模型大鼠解热作用的初步研究
    150040)麻黄汤为著名的中药传统经典方剂,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1]。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经典复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四味中药的组方配伍对感冒、流涕、哮喘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2]。在中国,虽然麻黄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发热病人的治疗上,但是关于麻黄汤的解热作用机制研究报导却很少。有研究报道,通过GC-MS气质联用技术,麻黄汤中有40种化学成分被鉴定。通过UPLC-Q/TOF-MS的液质联用技术在麻

    中医药学报 2021年2期2021-03-02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致发热的分子机制▲
    制却尚未明确。麻黄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经典名方之一,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8]。在此次疫情中,以麻黄汤为基础方加减组成的方剂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经典的清肺排毒汤即包含了麻黄、桂枝、炙甘草、炒苦杏仁四味药物,在张治国的“药人”学说中,麻黄汤也被推荐作为治疗体格粗壮、皮肤较粗糙且干燥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处方之一[9]。网络药理学是构建药物与疾病之间“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关系,并能将其作用机制进行可视化的一种高效方法,它是一种基于

    广西医学 2020年22期2020-12-30

  • 急性冷应激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麻黄汤的干预作用
    数量。经典方剂麻黄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桂枝、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现代临床应用表明,麻黄汤可以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9-10];药理学研究发现,麻黄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作用[11-14],能显著提升寒冷应激小鼠的免疫功能[15]。【本研究切入点】麻黄汤对动物冷应激的防治效果及对急性冷应激状态下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未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试验通过动物病理模型,观察了麻黄汤对急

    西南农业学报 2020年7期2020-08-28

  • 厚朴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的优势,其厚朴麻黄汤为例,其具有化痰平喘的效用。本文选取2016年~2017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厚朴麻黄汤治疗进行治疗组与常规西药方法进行治疗组各40例,分别采用厚朴麻黄汤以及常规西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胸片积分、症状积分变化变化进行统计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予以观察,对厚朴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具体效用进行了探究分析,其具体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纳入2016年7月至201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8期2020-07-22

  • 射干麻黄汤对急性呼吸衰竭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3-4]。射干麻黄汤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但是关于其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中建立急性呼吸衰竭大鼠模型,使用射干麻黄汤进行干预,旨在探究射干麻黄汤对急性呼吸衰竭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选取40只SD健康雄性大鼠,由基尔顿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平均月龄(8.9±0.5)月,平均体质量(230.2±10.3)g。在相对湿度30%~35%、温度(23.8±1.5)℃的环境中喂养大鼠1周,光照1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6期2020-07-03

  •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治咳辨析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都是临床治咳的常用方,均出自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此两方从功能主治到药物组成都有类似的地方,皆是用于外寒里饮的方剂,在使用时究竟有何区别?临床上又怎么灵活运用呢?本文旨在从原文解析、病位病机、药物组成、临证运用等几个方面来讨论两方之运用。1 原文解析小青龙汤《伤寒论》原文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原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

    广西中医药 2020年1期2020-03-04

  • 射干麻黄汤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射干麻黄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旨在探究其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襄城县中医院8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射干麻黄汤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1~80岁,平均(70.02±3.64)岁,慢性支气管炎病程2~10 a,平均(6.06±1.73)a。射干麻黄汤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0~79岁,平均(69.55±4.07)岁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5期2020-02-26

  • 麻黄汤证“营阴郁滞”病机溯源与辨析
    )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是伤寒太阳病篇最重要的一条分支。麻黄汤证的病机一直以来被描述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的太阳伤寒表实证”,“营阴郁滞”指津血运行滞塞不通畅的病机状态,现在被简称“寒伤营”,许多医家主张此说。“营阴郁滞”说看似对麻黄汤证的证候解释合理,如伤寒论47条中的“自衄”,字面上确实牵涉到营血,除此之外的症状也大多与卫气相关,但涉及营血不代表“寒伤营”,其发生的前因后果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先就其说法源流作一梳理,以便揭示麻黄汤证的病机内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3

  • 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 王 付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经典方剂,学习应用麻黄汤必须明确知道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并可广泛用于辨治外感疾病、内伤杂病(如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系疾病、肌肉骨节系疾病等[1])、内伤外感夹杂病。学习麻黄汤的理论思维必须条理清晰,应用麻黄汤临床思维必须有条不紊,做到理论联系临床必须环环相扣。对此学用麻黄汤必须重视以下六个问题:一、必须打破原有学习麻黄汤的固定理论框架;二、必须重新学用麻黄汤辨治各科杂病的组方思路;三、必须重新学用麻黄

    中医药通报 2019年1期2019-01-06

  • 麻黄汤治里作用远大于发汗治表作用※
    入更全面地研究麻黄汤治里的作用远大于发汗治表作用?对此就必须对麻黄汤中每一味用药都进行深入地全面地合理地客观地认识、了解与掌握,假如仅是片面地或人云亦云地去认识与理解麻黄汤中用药,必定导致错误的理解,或以偏代全的认识[1]。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2]已在前文作了总结,使人们认清当今诸多《方剂学》教材沿用柯韵伯的提法不仅是不正确的,还误导了运用麻黄汤的原则问题。只有通过深入地全面地剖析麻黄汤中各个药的用药特点,才能认识与理解麻黄汤治里作用远远大于发汗治表作用。

    中医药通报 2019年2期2019-01-06

  •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用于麻黄汤的质量评价
    分定量结合用于麻黄汤主要成分的定量和质量。方法:采用线性范围试验和加样回收率实验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严谨性,由2个厂家各提供6个不同批次麻黄汤药材,共12批次,以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桂皮醛对照品、苦杏仁苷对照品、甘草酸对照品,多指标成分定量HPLC测定,分别计算各批次麻黄汤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同时进行指纹图谱HPLC分析评价麻黄汤的质量。结果:麻黄汤中的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桂皮醛、苦杏仁苷、甘草酸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且

    世界中医药 2018年5期2018-09-10

  •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
    要 目的:评价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制备苦杏仁苷对照品溶液和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溶液和不同配伍方式的麻黃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正交设计8中不同配伍的麻黄汤组方,苦杏仁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H进行标识;甘草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1-H1对8中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标实。最终结果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苦杏仁和甘草色谱条件能够分别将苦杏仁苷和甘草酸清

    世界中医药 2018年3期2018-09-10

  •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定义的伤寒,“麻黄汤证”指《伤寒论》中描述的麻黄汤主治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即原文中“麻黄汤主之”所涵盖的症状和体征)。本文除白虎加桂枝汤及其条文来自《金匮要略》,其它均来自《伤寒论》。1.与本研究有关的《伤寒论》条文和方剂1.1 与本研究有关的《伤寒论》条文1.1.1 伤寒条文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1.1.2 麻黄汤证条文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医药前沿 2018年24期2018-08-24

  • 麻黄汤合苍耳子散治疗过敏性鼻炎
    根治。笔者采用麻黄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组方:麻黄汤为辛温解表方,它的药物组成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苍耳子散有两种版本,一是由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四药组成;一是由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川芎、黄芩、川贝母、淡豆豉、菊花、甘草组成,都有疏风止痛、通利鼻窍的功效。加减:在临床上还可以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加减,比如出现流大量的脓鼻涕,则可以加银花、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黄芪等。特别提醒,此方主要適应成年人过敏

    农村百事通 2018年4期2018-05-25

  • 运用麻黄汤自疗体会
    ,即赴中药房配麻黄汤1剂,处方:麻黄9 g,桂枝6 g,苦杏仁6 g,甘草片6 g,葛根12 g,煎药室煎煮。10∶00取回服用200 mL,服后数分钟周身汗出,覆被睡至12∶00,热退身凉,诸痛皆减。14∶00自测体温37.3℃,诸症全消,步行至单位上班。本案为自疗案例,效果明显。笔者于此前亦遇麻黄汤证两次,兹录如下。患者(本文笔者),男,51岁。2015年11月11日因夜晚被薄感寒,上午全身酸痛,乏力,下午自觉恶寒,加衣不减。晚间接待客人,不欲食,回家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6期2018-01-21

  • 麻黄汤合方辨治内伤杂病※
    ●王 付*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太阳伤寒证的重要代表方。笔者深入研究麻黄汤中用药及用量之间的关系,体悟到麻黄汤中麻黄辨治病变并不局限于太阳,桂枝辨治病变不局限于太阳,杏仁、甘草不是针对太阳病变之必用药而是辨治里证之要药,进而得出麻黄汤是辨治各科杂病的重要基础用方。若病变比较重、病情比较复杂,仅仅用麻黄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只有选择麻黄汤合方[1],才能用活麻黄汤合方辨治临床各科疑难杂病。1 麻黄汤合方辨治全心衰竭案许某,男,65岁,2015年3月6日初

    中医药通报 2018年6期2018-01-18

  • 中药麻黄汤的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Δ
    028000)麻黄汤是《伤寒论》中治疗伤寒证的经典方药,由麻黄、桂枝、甘草和杏仁4味中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1-2]。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麻黄汤的药理学作用包括解热作用、促进汗腺分泌作用、抗炎作用、镇咳作用、扩张支气管和平喘作用等[3-7]。麻黄汤的应用历史已长达千年,关于其药理学作用也已有较多研究,但尽管已知其中含有数百个化合物[8],但其分子药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中医理论认为,中药药效组分

    中国药房 2017年36期2018-01-18

  • 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比较研究
    胡耶芳,颜 剑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比较研究胡耶芳,颜 剑目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比较麻黄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小鼠的祛痰、止咳、发汗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止咳效果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组和传统汤剂组均可引起小鼠腋窝空泡发生率增加,空泡汗腺增加,表明麻黄汤发汗作用明显,但两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年12期2018-01-03

  • 使用射干麻黄汤对5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药·使用射干麻黄汤对5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周兴碧(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重庆 401334)目的:探讨使用射干麻黄汤对5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西医组和射干麻黄汤组。对常规西医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为射干麻黄汤组患者使用射干麻黄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射干麻黄汤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7期2017-11-30

  • 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要】目的 分析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比较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常规加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常规加中药麻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情况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麻黄汤;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效果【中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1期2017-11-20

  •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就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行麻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 急性喘息型支气管

    中外医疗 2017年21期2017-09-25

  • 基于指纹图谱评价麻黄汤中药物的成分分析研究
    于指纹图谱评价麻黄汤中药物的成分分析研究余新华1周 虹2邵永生3韩春生1胡永固1姚连清1王 俊1杨 杰1(1 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信阳,4640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4医院,信阳,464000; 3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信阳,464000)目的:基于指纹图谱评价麻黄汤中药物的成分分析,阐释中药复方合理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制备混合对照品溶液和麻黄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

    世界中医药 2017年7期2017-07-31

  • 基于数据挖掘对敦煌及古代医籍中麻黄汤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煌及古代医籍中麻黄汤用药配伍规律研究李廷保,杨鹏斐,张花治(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 )搜集整理清代以前敦煌古医方及古代医籍,仅西汉、南北朝、南朝、唐、宋、元、明、清8代共46部,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涉及有关麻黄汤133首。其中35部出现正名麻黄汤112首,17部出现异名麻黄汤22首。整理组方不同麻黄汤112首涉及中药119味,药物分为19类,单味用药总次数937次。分析研究历代麻黄汤组成可知:《伤寒论》麻黄汤由历代麻黄汤组成核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6-21

  • 射干麻黄汤加味辅治难治性哮喘的效果
    1400)射干麻黄汤加味辅治难治性哮喘的效果吴少丽(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州 511400)目的 分析射干麻黄汤加味辅治难治性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难治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射干麻黄汤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解痉平喘、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等常规综合治疗;射干麻黄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加味。对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评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2期2017-06-05

  • 微透析法研究麻黄汤对大鼠脑海马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微透析法研究麻黄汤对大鼠脑海马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唐映红,王一奇,周惠芬,金 湛,何 昱(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目的 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中医经典方剂——麻黄汤对大鼠脑海马区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释放的影响,并与麻黄药材、麻黄生物碱的作用相对比。方法 SD大鼠分为6组:麻黄汤高剂量组(以麻黄生药计4 g·kg-1)、中剂量组(以麻黄生药计2 g·kg-1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7年3期2017-03-17

  • 谁言麻黄但解表,提壶揭盖第一方
    揭盖第一方陈明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世人多以风寒表实证扣之,但以余所见,仲景举麻黄汤治疗太阳伤寒证,仅例证而已,旨在说明麻黄汤能够发散营卫、开通肺气之理。但临床上麻黄汤不仅可以用于治疗伤寒外感,更多的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其作用根基乃在于“提壶揭盖”一法,适用于多种窍机不利所致病证,临床疗效确切。伤寒论; 麻黄汤; 提壶揭盖麻黄汤,乃张仲景为太阳伤寒证而设,《伤寒论》最具代表性的麻黄汤证条文是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

    环球中医药 2017年5期2017-02-28

  • 麻黄汤的解表机制探析
    ·理论探讨·麻黄汤的解表机制探析洪泽山 赵鸣芳麻黄汤在《伤寒论》中涉及条文众多,为后世医家极力推崇,于经方研究中有着一定地位,目前对其治疗机制的理论阐释浩如烟海。本文试图结合中医经典著作、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深入研究其思想精髓,进一步探析麻黄汤解表实质,提出太阳病伤寒表实证是一种应激状态,麻黄汤则能强化应激、缩短病程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为中西医的理论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麻黄汤; 伤寒表实证; 出汗; 应激汗法是中医辨证论治八法之首,但发汗不是其最

    环球中医药 2017年6期2017-02-27

  • 射干麻黄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4000)射干麻黄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姚 贇(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呼吸内科17楼,江西 上饶 334000)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射干麻黄汤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采用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97.92%、对照组83.3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1期2016-12-19

  • 麻黄汤类方证治规律浅析
    根据古代文献中麻黄汤类方的运用情况,总结其运用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麻黄汤类方的运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历代文献中麻黄汤类方的运用范围由外感风寒表实证扩展至肺系相关疾病、水湿病、四肢痿痹病及其他类型病证的治疗,但均与肺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均通过宣降肺气,调畅气血,达到祛邪外出的目的。结论麻黄汤类方以宣肺为中心,可用于多种类型病证的治疗。关键词:麻黄汤;类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4期2016-11-19

  • 解析射干麻黄汤适应症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
    平解析射干麻黄汤适应症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黄俊华1程 平2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的适应证、用药特点及变异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采取射干麻黄汤治疗的422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其证型不同分组,风寒咳嗽组122例、风热咳嗽组60例、燥火咳嗽组80例、痰湿咳嗽组82例、体虚咳嗽组78例,对比治疗效果,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射干麻黄汤的适应症、用药特点、变异应用。结果 体虚咳嗽组、风寒咳嗽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临床疗效

    光明中医 2016年19期2016-11-11

  • 辛温发散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法)进行,采用麻黄汤进行治疗,并给予精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辛温发散法;麻黄汤;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护理及疗效银屑病是皮肤科较为常见且易复发的一种皮肤病,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红斑、鳞屑等[1]。该病病程长,病因复杂,虽有许多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甚理想。目前研发发现,中医理念的治疗方式对于该病的诊治具有良好的效果[2]。本文选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5期2016-10-21

  • 《伤寒论》里的那些经典退热方
    南受寒邪初期喝麻黄汤人们常把感冒称为染了“风寒”,这一类型的感冒就是着凉后引发的,在中医看来,是人体感受寒邪而病发在太阳经脉之中,这样,病还在表证感冒阶段,叫作太阳伤寒,也就是《伤寒论》中典型的麻黄汤证。麻黄汤里虽仅有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却是受了寒邪、辛温解表的经典方子。据介绍,伤寒邪的人以疼为主,接着恶寒、怕冷、寒战,从舌象上看,没有腻苔(即没有热象),干烧没有汗。“其实中药治疗发热很迅速,关键是对症,”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说,“现在,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9期2016-05-14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40例临床观察
    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80例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病情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麻黄汤;中西医结合急性喘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3期2016-04-06

  • 麻黄汤临床应用举隅
    刘要武麻黄汤临床应用举隅刘要武麻黄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是医圣张仲景为太阳伤寒表实证而设。在临床上使用麻黄汤,主要依据方证相应,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由风寒外束肌表所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证,不论现代医学何种病名,只要符合太阳伤寒表实证之病机,均应用麻黄汤或其类方治疗,以扩大其应用范围。麻黄汤;方证相应;鼻衄;腰痛;张仲景麻黄汤出自于《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等4味药物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是医圣张仲景治疗

    光明中医 2016年13期2016-03-12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40例临床观察
    气管炎患者采用麻黄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80例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病情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麻黄汤;中西医结合【中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2期2016-03-01

  • 射干麻黄汤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分析
    6430)射干麻黄汤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分析刘从安(四川省平昌县西兴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内科,平昌636430)目的研究中药射干麻黄汤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进入本院接受变应性咳嗽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两组,患者仅仅使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使用中药射干麻黄汤治疗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咳嗽程度(采用VAS进行评分),同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一两周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5期2015-11-26

  • 麻黄汤治愈汗出不止一例报告
    表实证无疑,用麻黄汤治疗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今给予报告。【关键词】汗出不止一月余,脉浮盛有力,麻黄汤。【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04-01李XX,男,52岁,某村农民,2005年5月26日初诊。患者一月前挖田至暮,因大汗未干,随即下河拦坝灌田。第二天开始逐步出现汗出,最初几日以夜间出汗明显,白天较少,但在村卫生室治疗后,夜间、白天汗液均时时渗出。随即去多个诊所、医院就诊,初起似乎有效,但接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2015-10-21

  • 麻黄汤不同煎煮方法生物效应对比研究
    张 琨 刘 健麻黄汤不同煎煮方法生物效应对比研究张艳梅 冯春玲 付 彪 张 琨 刘 健目的 通过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定量实验, 验证高压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方法煎煮麻黄汤的差异。方法 将7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传统高、中、低组、煎药机高、中、低组, 每组10只,进行麻黄汤促进排汗的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结果 实性实验: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煎煮麻黄汤中、高组均优于煎药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低组与煎药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2015-05-06

  • 麻黄汤治疗流感97例分析
    郑州市卫生学校麻黄汤治疗流感97例分析吕 静郑州市卫生学校目的探讨麻黄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方法针对2009.1---2012.10之间收治的流感病例9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5例一、二剂痊愈,无不良并发症;一例就诊时合并急性气管炎7日后痊愈,一例无效。总有效率98.9%。结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为秋冬季节的高发病。麻黄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疗效肯定,效果确切,只要症候适合,往往一、二剂奏效。麻黄汤;流感;外感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4期2015-03-11

  • 射干麻黄汤治疗难治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禹 李梅霞射干麻黄汤治疗难治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吴娜娜 张禹 李梅霞目的研究哮喘治疗中射干麻黄汤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哮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用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以此为基础加以射干麻黄汤。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2期2015-01-31

  •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王 一1,周春祥1,2△(1.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明基教学医院,南京 210036)通过文献考证及对相关临床资料的搜集,探讨张仲景运用麻黄汤的方法、麻黄汤的适用范围及其对现今临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麻黄汤的运用已远超表证范畴,在多种内外科杂病中也取得了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通过把握腠理闭塞的程度调整用量,从而实现发汗程度的不同,最终起到改善不同程度风寒郁闭的作用。麻黄汤;伤寒;妙用;张仲景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9期2015-01-24

  • “三元一线”教学法引进方剂学教改的体会
    践 三元一线 麻黄汤 桂枝汤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61-0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治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基础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人才至关重要。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做好教学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从专业角度开启学生的心智是课程教学中面临的课题之一。笔者所在学校在方剂教学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2期2014-11-10

  • 射干麻黄汤加味对哮喘小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实验研究射干麻黄汤加味对哮喘小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张 丽 赵 辉 季 辉 孙义田(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河北 沧州 061001)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味对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射干麻黄汤组及射干麻黄汤加味组,每组各10只。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后,各药物组分别予相应药物干预,正常对照组及

    河北中医 2014年6期2014-08-31

  • 射干麻黄汤治疗喘证50例疗效分析
    施崇喜射干麻黄汤治疗喘证50例疗效分析施崇喜目的分析射干麻黄汤对喘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我所接受治疗的喘证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头孢氨苄50mg/(kg·d),4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射干麻黄汤进行治疗,水煎服,每日一剂,随症进行加减,一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差别不大,但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2014-07-05

  • 《伤寒论》麻黄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霖《伤寒论》麻黄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张广政 高 霖麻黄汤 临床经验麻黄汤为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表实证的基础方,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近10年运用麻黄汤治疗患者逾百例,现结合医案试将麻黄汤的药量、君臣配比、用药注意事项及禁忌等用方体会浅谈于次。1 验案举隅案1 李某某,男,52岁。2006年8月3日初诊。患者一周前由福建到哈尔滨出差,在观赏冰雕期间身上感到一丝的凉意,第二天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的症状,于途中自服“扑感敏”后头痛症状稍改善。辰下:恶寒发热、头痛、全

    中医药通报 2014年5期2014-01-24

  • 桂枝汤、麻黄汤适应证再探
    寒论》桂枝汤和麻黄汤的适应证,再探如下。1 桂枝汤桂枝汤的适应证概括起来是头痛、恶风、发汗、汗出、脉浮缓[1]。病机为太阳表虚证,但这个表虚证也只是相对麻黄汤的太阳表实证,而并非桂枝汤证是虚证[2]。但对比了《伤寒论》条文发现,桂枝汤的适应证可以扩大。《伤寒论》第13条提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这一条并没有提到脉象。对比《伤寒论》第43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这一条却没有汗出一症。两条对比之后可以看出,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4-25

  • 麻黄汤、桂枝汤的应用探讨《伤寒论》顾护正气的思想
    目的。本文拟对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应用来分析《伤寒论》顾护正气的思想,为临床上外感病的治疗提供借鉴。1 分清寒邪闭郁程度的轻重麻黄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组成,在《伤寒论》中用于寒邪闭郁的重症。如原文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全身疼痛的症状体现其寒邪闭郁,营卫气血运行不畅的特点,无汗为寒邪闭郁肌表,毛窍闭塞所致,因此要用发汗峻剂才可以令病人汗出热退。《医宗金鉴》[1]:“名曰麻黄汤者,君以麻黄也。麻黄性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4-06

  • 谈对麻黄汤发汗问题的认识
    714000)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太阳伤寒证,因其发汗力强,故被称为发汗峻剂。而发汗太过容易耗伤阴津,故临床中一些人放弃麻黄汤而选用他方,造成病情缠绵难愈甚至延误病情。实际上,凡事皆有利弊,麻黄汤虽是发汗峻剂,但自有其独到之处,是否造成过汗,关键看辨证是否准确。如能辨证无误,自可药到病除。兹就麻黄汤的应用辨析如下。1 麻黄汤的发汗力量与相关方剂的比较麻黄汤被称为发汗峻剂,是与桂枝汤的发汗作用相比较而言的。桂枝汤发汗力弱,故需“啜热粥一升余,以助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2012-04-01

  • 《伤寒论》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
    》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 柴瑞震*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桂枝汤三禁”、“麻黄汤九禁”的应用禁忌分析,说明了桂枝汤、麻黄汤二方用之不当所产生的严重危害,并由此而提出了,凡《伤寒论》中之方剂,个个皆有其一定的适应证,亦个个皆有其必不可用之禁忌范围,提示了《伤寒论》一书所体现的“辨证论治”的精神精髓。张仲景 《伤寒论》 桂枝汤 三禁 麻黄汤 九禁 应用禁忌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剂共一百一十三首,其对方剂应用并提出应用禁忌专门论述的只有两首,即桂枝汤、

    中医药通报 2011年1期2011-02-10

  • 中药治疗新型流感国外见奇效
    ,11人用中药麻黄汤治疗。用达菲治疗的高烧患者降到36.9度以下平均所花时间为25.38小时,而用麻黄汤治疗的平均为14.09小时。他还给我们介绍了两例具体用麻黄汤治愈的病例。1.患者为5岁小女孩,生病次日接诊,体温测量为高烧38.5度,并伴有发冷、咳嗽等症状,诊断为A型流感,服用麻黄汤后当日下午大量排尿,次日清晨便退烧了。2.患者为10岁男孩,发高烧后的次日接诊,检测显示A型流感呈阳性,服用麻黄汤后当晚就大量出汗,次日清晨退烧。治疗的关键在于麻黄汤的服用

    海外文摘 2009年8期2009-12-02

  • 麻黄汤临床新用
    主方。临床新用麻黄汤加羌活12g,白芷10g,葱白2寸,生姜10昏用治风寒感冒,形证俱实者。方中麻黄麻黄汤加细辛5g,干姜8g,苏子12g,五味子8g,地龙15g,治疗风寒闭肺之支气管哮喘。麻黄汤加半夏12g,葶苈子10g,白芥子9g,苏子12g,治疗痰饮弥肺之咳喘,效佳。麻黄汤加制附子10g,辽细辛4g,制草乌9g,川芎10g,温经驱邪,治疗风寒痹痛,畏风恶寒,肢体掣动,拘挛不利,脉象沉紧者。麻黄汤加独活12g,桑寄生18g,怀牛膝12g,地风10g,秦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6期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