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

  • 民俗文化视阈下桐城歌的传承发展研究
    杨 瑾(1.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2.浙江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6)在对桐城歌的民俗文化进行探讨前,我们应该先将目光放在桐城这片土地上,看看是怎样的自然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环境,造就了安徽省桐城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特征,这是“桐城歌”诞生的物质文化基础和精神文化底蕴。桐城历史悠久,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旧石器时代,就有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10-28

  • 为什么是桐城
    在。这个县域就是桐城市,这不免令人深思:为什么是桐城?把握主流,看清航向说起桐城,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熟悉,这是一座安庆市下辖的县级市,西依大别山,东临长江,因桐城派而出名,非常出人才。最负盛名的便是诞生于桐城的“桐城派”。三百多年前,桐城派横空出世,“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雄踞文坛两百余年,为桐城赢得“文都”之美誉。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过去曾走出了“宋画第一”李公麟、“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现当代又走出了5000余名博士和近20位院士。近20位院士,是个

    决策 2023年3期2023-05-30

  • 为什么是桐城
    在。这个县域就是桐城市,这不免令人深思:为什么是桐城?把握主流,看清航向说起桐城,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熟悉,这是一座安庆市下辖的县级市,西依大别山,东临长江,因桐城派而出名,非常出人才。最负盛名的便是诞生于桐城的“桐城派”。三百多年前,桐城派横空出世,“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雄踞文坛两百余年,为桐城赢得“文都”之美誉。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过去曾走出了“宋画第一”李公麟、“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现当代又走出了5000余名博士和近20位院士。近20位院士,是个

    决策 2023年2期2023-05-30

  • 郭麐与桐城
    ”倾向三、郭麐对桐城流风的抵拒及其被边缘化的结局当诸多同门齐心凝练桐城文章及其文章批评的特质,合力宣扬桐城文人尤其是乃师的不世造诣之时,郭麐对这些扬旌树帜之举却不无淡漠,甚至唱起了反调。当然,他也并未倒向对立的骈文阵营。由此,其文章学的成就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双方有意或无意的遮蔽乃至贬抑。但对今人而言,发掘并揭示像郭麐那样散布于门户之外的文人群体及其文章学的意涵,倾听那些在历史时空中沦落已久的低音,进而为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定位,不但是全面梳理桐城文法理论与文章创

    长江学术 2023年1期2023-02-14

  • 桐城歌及其音乐形态探索
    237001)桐城歌是安徽桐城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流传于安徽桐城境内的一种民歌类型。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关于桐城歌的记载,但由于桐城歌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发展和流传,导致大部分歌曲逐渐失传。直到明清时期,部分文人墨客开始搜集和整理桐城歌的作品,并在造纸术与印刷术的支持下流传至今。建国后,在研究者与桐城歌艺人的努力下搜集、整理、挑选出五百余首桐城歌,编纂出《桐城歌谣》和《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两部经典著作,为这一音乐艺术的流传提供宝贵资料。但是,从音乐形态层面对桐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2期2022-11-24

  • 山水文都 ——清代方志图中的安徽桐城
    雨萌 席会东安徽桐城,春秋时称为桐国,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楚灭桐国后其属楚国。桐城地处安徽省西南部,西依大别山,东临长江,纵贯江淮,素有“七省通衢”之称,扼守由北向南的交通要道,为旧时安徽省首府安庆的北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桐城是“桐城派”的起源地、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在清代呈现文人士子“言必称桐城”的盛况,享有文都的美誉。康熙《桐城县图》中的龟形桐城清康熙六十年的《安庆府志》是安庆府志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桐城县图》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画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6期2022-08-06

  • 闻喜桐城:念好“三字诀” 锤炼年轻干部真本领
    开展以来,闻喜县桐城镇高度重视35岁以下干部的教育培养,狠抓年轻公务员和到村工作大學生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坚持严管与厚爱,念好“学”字诀,做好地气“接引者”,念好“干”字诀,做好实干“急先锋”,念好“严”字诀,做好作风“引领者”。今年以来,32名年轻干部共入户走访658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32条,解决民生事实58件。桐城镇将继续念好“三字诀”,不断加强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锻造坚实的骨干力量。3EE07E6

    科学导报 2022年34期2022-06-17

  • 桐城小花包装设计地域文化的缺失对茶叶销售的影响*
    孙青一、桐城小花概述桐城小花属绿茶类,原名“龙岷茶”,产自于安徽省桐城市北部的大别山东麓余脉的龙岷山,其茶园主要分布在桐城市龙岷山周围的黄甲镇、龙岷乡以及唐湾镇等。龙岷山中山峦重叠,海拔为400—1047 米,其主峰大徽尖海拔1047 米,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降水量为1200 毫米,相对湿度大于70%,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因采茶时正值兰花开放季节,茶叶冲泡后茶水会带有兰花的香气,而这时茶叶的形状呈初开的花朵,故名为桐城小花。20世纪40

    艺术品鉴 2021年29期2021-12-03

  • 可变与可法:“钱基博、李详之争”与桐城派批判*
    博展开了一场关于桐城派的论争,将古文阵营内部对桐城派批判的分歧呈现了出来。李详(1858—1931,字审言)年长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近30岁,他本人即是晚清桐城派批判的代表人物。早在晚清国粹运动时期,他就发表《论桐城派》(1908),举起桐城派批判的大旗。如果从这一年算起,李详的桐城派批判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之久。然而,相对年轻的钱基博对桐城派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学习到反思的过程,他调和了桐城派古文义法与“选学派”骈文正宗的观念,以“修辞之通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30

  • 论“桐城歌谣文化带”的形成
    的有《锁南枝》《桐城歌》《银纽丝》《打枣竿》《挂枝儿》等。这其中,《桐城歌》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甚至形成了一条“桐城歌谣文化带”,其余绪一直绵延至当代,是民歌传播史上一个富有内涵的典型案例。“桐城歌谣文化带”的存在是毫无争议的。这一点,桐城本地及更大范围内的民歌研究者皆有共识。但对于它的起源、形成及嬗变,却因为研究动机、定义界定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模糊和争议。2016 年桐城市文化部门编辑出版的《桐城歌研究论集》,全书收录了50篇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1-2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
    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现路径林霁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地方民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有利于保持桐城歌的适应性和先进性。桐城歌的导向价值、保证价值、动力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的理想愿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及个人层面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桐城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社会主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1-29

  • 从《桐城耆旧传》中看明清桐城望族间联姻现象
    ◆摘  要:从《桐城耆旧传》中可以发现明清桐城望族间存在着联姻现象,本文将对书中的联姻情况进行梳理,同时以这一现象为线索,对明清桐城望族间的联姻原因和影响进行浅要的分析。◆关键词:桐城;著姓望族;联姻清代马其昶撰《桐城耆旧传》(以下简称《耆旧传》),是一部专门记载明清桐城乡邑先贤轶事的史学著作,为研究桐城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通过对当中所载望族的梳理,可以清晰发现:明清桐城望族间存在着联姻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对《耆旧传》中望族间明晰的联姻情况进行

    速读·上旬 2021年12期2021-10-12

  • 清末桐城文献的存佚考论
    生了遗响百年的“桐城派”。文化文献互相滋养,使得桐城渐成安徽文士聚集之地,藏书著述盛极一时。但清末时局不稳,兵燹处处,对清末桐城藏书造成了极大的损毁与散佚。战火过后,文献匮乏促使当时的文人积极著述,桐城文献得以复兴。关键词:桐城 清末 文献 战火 藏书于清代出现于中国文坛的“桐城派”,前后迁延两百年,流派意识明确,古文风格强烈,作家群体庞大,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散文流派。文化发达之地必是文献聚集之地,桐城除了以古文流派闻名,明清时期的桐城,其科举

    科技研究 2021年14期2021-09-10

  • 论清代桐城诗歌总集的体派意识与文学权力互动
    230051)桐城夙为诗国,戴名世云:“江淮之间,士之好为诗者莫多于桐。”[1]32桐城诗派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基本已被学界承认,但其构成、风格、演化诸多内容依然存在可论之处。应注意到,近年来明清诗歌总集的整理与研究逐渐得到广泛重视,而清代桐城一地辑纂地方诗歌总集不少,就目前知见,有潘江《龙眠风雅》六十四卷(续编二十八卷),王灼《枞阳诗选》二十卷,文汉光、戴钧衡《古桐乡诗选》十二卷,徐璈《桐旧集》四十二卷等数部(1)除此以外,还有如吴希庸、方林昌《桐山名媛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1-01-04

  • 高校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对策思考
    宁,储德平(1.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桐城 231400; 2.江淮工业学校,安徽 桐城 231400)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1]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它“关乎我们的民族风貌、地域特色、风俗习惯的延续和保持,甚至于行为品行、审美旨趣和生活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12-23

  •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张波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歌于2008年6月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桐城歌是我国安徽省桐城市的地方民歌,具有独特的地方名族音乐特色和地方风俗文化,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在我国音乐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桐城歌蕴藏的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我国汉代时期就有流传,在明清时代是桐城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至今一直被广泛传唱。一、桐城歌概述(一)桐城歌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桐城市隶属于安徽省,是安徽省的县级市,地处长江北岸,位于安徽省

    黄河之声 2020年10期2020-12-07

  • 文化空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论析 ——以当代桐城歌为例*
    消弭困境?本文以桐城歌为例,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重点探讨上述问题。二、桐城歌概述桐城位居江淮,处吴头楚尾,深受两种文化交汇的影响。当地不仅拥有桐城歌,还孕育了桐城派和黄梅戏等,文化氛围浓郁。桐城歌起源于安徽桐城和枞阳一带的地方民歌,融词、曲和表演于一体。桐城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歌、民谣和小调等,所阐述的内容涉及风土、传说、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和儿歌等。(9)江小角、张媛媛:《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的

    文化遗产 2020年4期2020-12-05

  • 桐城歌》探析
    □ 盛凌宇桐城,自古有铁打的桐城之称。在现存道光七年绘制的桐城县城图中,仍可看出当年古城墙的巍峨之貌。同济陈秉钊教授据史料断言,桐城城墙之高大,城池之坚固,堪称江淮之首。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城墙,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防止日寇再次入侵而拆毁了。城池虽毁于战乱,然而,这里纯朴的民风,悠扬的民间歌谣,却是氤氲熏陶着一代又一代桐城人的成长。自明代始称“桐城时兴歌”的桐城歌,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桐城,“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明代理学家

    黄梅戏艺术 2019年3期2019-12-15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保护与开发
        要]  桐城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对桐城歌的保护和开发仍然不够完善。主要通过调查和研究桐城歌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况,探寻保护和开发桐城歌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关    键   词]  桐城;桐城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  I0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236-02作为非物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9期2019-12-05

  • 设立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思考
    保护有重要意义。桐城作为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自古“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地域代表。近年来,桐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更高规格的保护。关键词:桐城;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政府文化部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桐城文化底蕴深厚,是安徽省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桐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3期2019-10-06

  • 宗族、官绅与地方善举:清代桐城对地方科举的资助
    的研究,探讨清代桐城资助科举试资的善举,以及宗族和官绅在这一善举建立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以期从另一视角探讨桐城地方社会的关系。方氏试资田由直隶总督方观承捐资设立,建立之初交给知县委托县学管理,道光初年收归本族自管。试资田的运营,均是委托士绅担任管事,先是县学委托张鸿棫父子担任管事近半个世纪,后又任命族内管事方墨林父子。试资田的运营过程中,也注意与其他宗族善举,尤其是姚氏试资田的合作与协调。张鸿棫祖父子三代积极参与地方善举,说明自乾隆年间开始,桐城地方

    江汉论坛 2019年11期2019-09-1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桐城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选择
    比较丰富,其中,桐城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如何在新时代全面挖掘桐城文化当代价值和意义,选择适合其传承与创新的科学路径,推进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 传承创新桐城文化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桐城派作为清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流派,在200余年的时间里,影响深远,“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3]近几十年来,学界逐渐重视对桐城派以及桐城文化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3-22

  • 以文化人:桐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意义
    的重要抓手。安徽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是江淮文化的发祥地、聚集地。桐城文化是富有创造力和智慧的桐城人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和。一、桐城文化的多彩与传承(一)多彩而悠久桐城文化丰富多彩,首先表现在孕育桐城文化的自然山水。“桐城之地,有53座山,24条河”[1]。依山傍水的桐城,“犹如一片沃土,培育了清代桐城繁盛的家族文化成就”[1]50,桐城淳朴的民风和人才辈出的学风都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其次表现在人文文化中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学术思想、民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3-15

  • 龙眠春又翠 最忆兰花香 ——桐城小花茶挖掘开发纪实
    ◎文/王更生(桐城市农业委员会)2017年,农业部首批“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项目正式落户桐城桐城小花已经从“深闺”走出大山,从“贡品”走向产品,成为大众喜爱的品牌。该项目安徽省只有桐城、祁门、金寨三县(市)获批,享受连续3年、每年千万元的项目资金扶持。据资料记载,1978年桐城全域茶园面积7300亩,茶叶产量88吨,产值17.7万元。截至2017年底,桐城市茶园面积55000亩,茶叶产量470吨,一产产值2.16亿元,比1978年面积增加7.5倍、

    安徽科技 2018年9期2018-10-24

  • 萧晓阳的眼界与《近代桐城文派研究》
    陈啸 徐莹提到桐城派,可能最先让人们想到的就是“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他们的“义法”说。然而也正是因为“三祖”这独特的文学地位而使大家容易忽视对其他桐城派作家及其文学活动的研究。萧晓阳《近代桐城文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打破这一局面并取得了对近代桐城文派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桐城派研究由来已久,然而近代桐城派作为桐城派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及其在清代文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近几十年里,它才逐渐进入学术视

    博览群书 2018年2期2018-04-11

  • 桐城歌对黄梅戏的孕育价值
    徽民间文学艺术“桐城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文化底蕴丰厚的桐城派故乡——安徽省桐城市。桐城歌与桐城派一起被载入《中国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桐城歌离不开桐城派。桐城派在清代文坛影响甚大,梁启超赞誉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1]桐城派文章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创作特色鲜明,作品丰富,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桐城歌作为安徽民间文学,桐城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桐城派文学与桐城歌相得益彰,桐城文人从民间汲取生产和生活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9期2018-04-03

  • 近代文学研究新境域 ——评萧晓阳《近代桐城文派研究》
    世纪80年代以来桐城派研究悄然兴起。然而大多数研究还是着力于“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个案研究,至于全面系统研究桐城文派,特别是近代桐城文派成果甚少。近现代学术史上已有关注桐城派之文,如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勾勒了桐城派的发展脉络;陈柱《中国散文史》第五编“以八股为文化时代之散文”论明清散文,其第四节“清代桐城派”之散文,虽篇幅不多,桐城派之梗概已具。诸家持论多以为桐城派与清代相始终。姜书阁《桐城文派述评》勾勒出桐城文派的发展概貌,而梁堃《桐城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5期2018-03-31

  • 桐城歌的地域文化考察
    江亚丽摘 要:桐城歌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当地的农桑稼墙、婚姻形式、社会组织、民风民俗、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在桐城歌里都有生动的反映。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的劳作模式,以血缘关系、家庭纽带为基础的宗法经济,长幼有序,亲疏有别的伦常观念,展示了桐城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崇尚读书、重视教育的地域风尚,勤劳自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谐礼让、律己宽人的道德观念,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理想。深入挖掘桐城歌的文化内涵,对于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12-26

  • 桐城歌的当代状态与传承
    马卓周桐城歌的当代状态与传承马卓周桐城歌,起源于安徽桐城,是集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2008年7月,“桐城歌”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对桐城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承现状,本体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深入调查描述桐城歌的当代状态,呈现其传承工作的成功与不足,对桐城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桐城桐城歌;传承人;音乐传承桐城歌,是集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汇集了历代桐城人民的智慧与生活感悟。自2008年7月桐城歌以“民间文学”的名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7-12

  • 明清时期桐城的乡邦文献
    邦文献纂辑活动在桐城民间持续进行着,这成为桐城地域学术文化的重要表征。这些文献编纂活动多掩藏于文学史的研究架构之下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掘和重视。笔者通过各类史料钩稽,现将所得桐城通邑性乡邦文献编撰活动及成就择其要者按时代顺序辑录如下,以见明清桐城地方文献之盛。1. 《桐彝》《迩训》,方学渐撰桐城在明以前人文不显,至明中叶学术大兴,其振兴风教、结社讲学、声名远扬的乡里大师先有何唐,继有方学渐。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世称明善先生,尝主讲东林书院,为

    古典文学知识 2017年3期2017-06-05

  • 明清时期桐城乡邦文献编纂述论
    [摘要]明清时期桐城文献繁盛,其乡邦文献编纂活动自方学渐首开先河,遂代续相承、形成传统,绵延300年不辍。桐城乡邦文献载体形态极为丰富,以诗歌和古文总集为代表的通邑文献,分别对应着桐城深厚的诗学和古文创作传统。众多桐城文人自觉以保存先辈文献为己任,终其一生甚至世代相传致力于乡邦文献整理事业。乡邦文献的接续编纂对于表彰桐城先贤精神、树立乡土意识、建构龙眠诗文传统以及滋养传播桐城文化等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桐城;乡邦文献;总集;编纂[中图分类号]G

    北方论丛 2017年2期2017-05-30

  • 试析桐城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差异
    项 波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系,桐城,231400试析桐城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差异项 波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系,桐城,231400安徽桐城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基本对应,又具有自身鲜明特征。通过田野调查、归纳整理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从词源差异、复合词的词素差异、复合词的构词差异、词义差异、独创词语、特殊词语等几个方面,探究桐城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研究发现,桐城方言中部分词汇,或在词源上保留有古汉语词汇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5-12

  • 桐城歌谣之觞 中国文学之幸 ——评《桐城歌研究论文集》
    文/宁 汐桐城歌谣之觞 中国文学之幸 ——评《桐城歌研究论文集》文/宁 汐1 古歌、民谣与聚讼“桐城歌”是流布皖中南部的民间歌谣,其源头可上溯到魏晋时期的“清商”、“吴歌”,它在明清时调受人喜爱的背景下,迅速为当时的文人所追崇。明代的“杂曲集”中收录有25首,明代冯梦龙的《山歌》卷中特以“桐城时兴歌”名之并收录有24首,这种“乡俚传诵,妇孺皆知”的民间口头歌谣的雅俗普适性在受到大家喜爱的同时,也对明清兴起的“桐城派”文学家的喜爱。方苞、姚鼐等人在从歌中汲取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1期2017-04-24

  • 安徽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 ——以桐城歌为例
    课程开发 ——以桐城歌为例潘竞(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安徽地方音乐资源丰富,但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以桐城歌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探讨了安徽农村中小学地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可行性、意义、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期推动安徽音乐校本课程的发展,促进安徽地方音乐的传承。安徽农村;校本课程;地方音乐;桐城歌中国农村的音乐教育和城市相比,受观念、经济、人才、环境等因素影响,长期存在二元对立现象,安徽省也不例外。而解决问题的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4-13

  • 桐城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及价值探究
    黄 莉(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桐城 231403)桐城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及价值探究黄 莉(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桐城 231403)桐城文化以儒家学说为精神支柱,重视道德人伦,倡导忠孝节义,是优秀的地域文化,挖掘和整合丰富的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对强化基础教育改革,形成特色课程、促进个体发展、传承地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桐城文化课程资源价值探究。一、桐城文化地方课程资源桐城历史悠久,建置沿革多变,直到唐朝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8期2017-04-13

  • 文化视野下桐城歌研究
    00)文化视野下桐城歌研究韦凤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桐城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当地人民现实生活。由此形成的独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诸如民俗风情、婚姻爱情、仪式信仰、民间传说等,都深刻的渗透在歌谣里,相依相成,丰富了桐城地方文学。通过对民俗文化下桐城歌的研究,可以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及更好的传承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桐城文化。民俗文化;地域特色;桐城歌;文学性桐城,在明清两代有过一段辉煌的文化时期。“通衢而曲巷,夜伴诵书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29

  • «近代桐城文派研究»:桐城派研究新视域
    路海洋«近代桐城文派研究»:桐城派研究新视域路海洋桐城派研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1985年全国第一届桐城派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相继涌现,其中魏际昌«桐城古文学派小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周中明«桐城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王达敏«姚鼐与乾嘉学派»(学苑出版社,2007年)等,尤为学界所推崇.近年来,桐城派研究“持续升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10

  • 桐城吟诵生态采录与文化传承现状调查及思考
    黄 莉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1403)桐城吟诵生态采录与文化传承现状调查及思考黄 莉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1403)桐城吟诵是集文学、语言、音乐为一体的文读方法,是传播、普及传统文化和启蒙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对桐城吟诵生态采录,文章总结和提炼桐城吟诵的特点,针对桐城吟诵的生存现状以及发展困境,提出了对应策略,旨在促成桐城吟诵这种古老的读书方式实现薪火相传。桐城吟诵;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线上线下的融合研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2017-01-27

  • 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途径研究 ——以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开 健(1.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 安徽 桐城 231400;2.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 安徽 合肥 230601)桐城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途径研究 ——以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开 健1,2 (1.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 安徽 桐城 231400;2.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 安徽 合肥 230601)桐城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如桐城文学、民间文艺、文物胜迹、桐城名士、黄梅戏、桐城教育、民俗文化、土特产等,都可以作为课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4-13

  • “互联网+”助力桐城塑料包装厂“展翅高飞”
    “互联网+”助力桐城塑料包装厂“展翅高飞”安徽省桐城拥有“塑料之乡”之称,桐城是塑料包装行业是全国著名的塑料包装集群产业带之一,其生产的产品面向全国各地。现阶段国家在大力提倡“互联网+”,桐城塑料包装厂家也趁机“展翅高飞”。据悉,桐城塑料包装企业优势在于自产自销,没有中间商;可来样定制,也可以现货批发;产品主要用于超市商场、医院、餐饮、宾馆、等所有能用到塑料袋的场合。 拥有了20多年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整体质量良好,供货及时。拥有技术精堪、经验丰富的技术队伍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年16期2016-02-24

  • 桐城文脉”的过去与现在
    李国春(桐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徽桐城231400)·故纸沧桑·“桐城文脉”的过去与现在李国春(桐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徽桐城231400)看一个地方文化繁荣发展,主要视其地域人文有多少积淀、文教风气有无形成。一邑文化能传承光大,表现在人的方面,须代有才俊,呈现在世风上,则无外乎倡导教化。而自古至今,一地文化赓续不断、人文血脉绵长不竭,唯有书籍方可承此重任。桐城之人文活动有史籍可以稽考的不会早于晚周。但是直到唐代至德年间桐城称县,文明始倡,此乃桐地文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2015-04-10

  • 方以智家族之家学传承与望族之生成
    )摘要: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乃江南望族,数代家传之易学、理学等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最为显著,构成方氏家学的重要内容。方学渐开创方氏易学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理学思想表现为阐扬心学,倡导性善说,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冀图补救时弊。方氏子孙方大镇、方孔炤皆自觉承传家学且有所发扬,至方以智则成为集大成之大学者。桂林方氏家族家学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家族文化,不但成为家族世代坚守的精神品性和门庭兴盛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其望族生成的最为根本之要素。关键词:桐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20

  • 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
    陶家韵“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陶家韵桐城歌是起源于“桐城派”的故乡——安徽桐城市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组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而深远。无论从文学的角度或音乐的角度来审视,都极具珍贵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2007年桐城歌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名录。作为桐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歌融入了桐城的人文、历史、经济、地理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4期2015-03-11

  •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一季稻产量预报模式研制——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
    江胜国,张斗胜(桐城市气象局,安徽桐城 231410)基于气候适宜度的一季稻产量预报模式研制 ——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孔令帅,江胜国,张斗胜(桐城市气象局,安徽桐城 231410)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发育期时段建立一季稻产量趋势及定量预报方程。[方法]依据1981~2010年桐城市一季稻实产数据及全生育期对应时段的基本气象资料,利用直线滑动均值和调和权重法分离处理气象产量,引入气候适宜度模式,采用相关系数分析分时段筛选出桐城一季稻产量的气象影响因子,结合逐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6期2015-02-22

  • 桐城歌的服饰和饮食民俗文化阐释
    程爱兰(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系,安徽 桐城 231402)地处皖西南的桐城,是安徽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她,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方文化,闻名遐迩的桐城文派便诞生于此。周中明眼中这个“既开放又封闭的区位” ,[1]既保留了古风古韵,又促进了文化交流。农业、渔业、商业在桐城人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雅俗并举,共同构成了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成了用桐城的方言,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桐城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桐城歌。桐城歌作为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期2014-04-01

  • 桐城小花与大别山兰花茶差异化的思考
    更生(1.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农业站,桐城231400;2.安徽省桐城市农业委员会,桐城231400)桐城小花茶是明清朝代贡品,由于质优量少,桐城市外难以寻觅正品芳踪,正如一位小花茶友文章中说“桐城是个人文城市,安徽一隅,名士风流,朋友说这茶的产量不大,我不禁想或许是桐城那帮风流雅士采制出的清心之品,无意付之商贾,只求在同道之中流传吧”。近年来安徽大别山茶区兰花类名茶大都采用类似的机械加工设备,茶形相似,外观上难以分辨,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是相对同质化而言

    茶业通报 2012年4期2012-04-02

  • 桐城跃动
    王运宝写在前面桐城是一部书,历史文化是封面,民营企业是封底。思想解放激荡下的经济发展历程,则是书的正文。站在“阅读者”的角度观察,由本土内生性企业家“无中生有”创造出的产业板块,与工业化、城镇化交相辉映,共同演绎了一场县域经济的精彩大戏。而一个县域背后的财富故事,蕴含了更多引人入胜的细节。在产业集群裂变效应的带动下,桐城正在全力打好产业牌、文化牌与融入牌,蓄势待发,为实现整体经济提升积淀力量。如果深入剖析桐城的经济机理,就会发现,桐城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又好又

    决策 2009年10期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