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

  • 唐代敦煌官方祭祀新探
    了敦煌当地官方祭社稷、释奠、风伯、雨师等祝文及具体祭品。学界普遍认为其祝文内容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颁行的《大唐开元礼》的差异不大,验证了后者在敦煌地区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实施。然而,比对《大唐开元礼》与S.1725V等文献所载祭品,可发现敦煌写卷中的实际祭品不完全符合前者祝文之规定。实际上,S.1725V、P.3896V中祭品的改变与皇帝的诏敕息息相关。同时,敦煌当地官府亦是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对祭品作了相应的调整。而若将S.1725V中的风伯、雨师祭祀,

    敦煌研究 2023年1期2023-05-30

  • 晏婴的为官之道
    忠于百姓,坚持做社稷之臣,而不是君主的私臣。《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中有一条齐景公与晏婴对话的记载。齐景公问:“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晏婴回答:“婴社稷之臣也。”齐景公不解,问何谓“社稷之臣”。晏婴回答:“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在晏婴的心中,对君主的忠诚并不意味着百依百顺,而是辅佐君主以使其不凌驾于百姓之上;同样的道理,设置百官也不是为了享受俸禄,而是服务于社稷,以使社稷长久。晏婴认为社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5期2023-01-08

  • “牛人”是何人
    第五》说:“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牢”指关养牛羊的栏圈。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只有天子大祀社稷时才能用牛牲,并且要求毛色纯正光泽,不得有病,不得逆毛,不得磕碰破皮,等等。明代有的地方还称佃户为“牛人”。在李自成围攻开封时,曾参与守城的李光壂后来著有《守汴日志》,其中说:“齐承差家牛人王才,醉后向火,延烧草屋三间。”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续钞·牛人牛兵》中解释说:“汴人谓佃户为牛人。”(摘自《

    华声文萃 2022年11期2022-06-10

  • “牛人”是何人
    第五》说:“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牢”指关养牛羊的栏圈。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只有天子大祀社稷時才能用牛牲,并且要求毛色纯正光泽,不得有病,不得逆毛,不得磕碰破皮,等等。明代有的地方还称佃户为“牛人”。在李自成围攻开封时,曾参与守城的李光壂后来著有《守汴日志》,其中说:“齐承差家牛人王才,醉后向火,延烧草屋三间。”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续钞·牛人牛兵》中解释说:“汴人谓佃户为牛人。”(摘自《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3期2022-05-30

  • 为何国家又称“社稷
    指五谷之神。故“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因此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和安危。稿费最初叫“润笔”,起源于隋朝。一次,隋文帝手下的一个官员起草诏书,另一位官员在一旁调侃道:“笔干了。”这位官员随口说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从这以后,文人们就把文章卖给别人而得到的报酬称为“润笔”。有的文人还标明

    百科知识 2022年24期2022-02-09

  • 古“社稷臣”引发的遐想 ——读《史记·汲黯列传》
    大臣——被称为“社稷臣”的汲黯的形象。《史记》在诸多人物传记中,特别给“社稷臣”作传。何为“社稷臣”?权威字典、词典如《辞源》,说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2]2264;《汉语大词典》说是:“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注中并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曰:“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也”[3]835。可见其不同寻常。“社稷臣”究竟是什么样子,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气质呢?《史记》写汲黯,开篇刻画他的形象和写他所干的两件事就有点特别。这人一亮相,是做“太子洗马”,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 2021年5期2021-12-31

  • “牛人”是什么人
    第五》说:“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牢”指关养牛羊的栏圈。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作“大牢”(太牢),只用羊﹑豖二牲叫“少牢”。只有天子大祀社稷时才能用牛牲,并且要求毛色纯正有光泽,不得有病、不得逆毛、不得磕碰破皮,等等。周朝养牛的用途非常广泛,分类也非常细致,一旦朝廷下令用牛,“牛人”必须依据不同的用途快速提供所需之牛,如在祭祀的时候要提供“享牛”;做宫中膳食或招待宾客要提供“膳牛”;犒劳出征将士要提供“犒牛”;丧事奠祭死者要提供“奠牛”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8期2021-10-18

  • 中山公园:北京第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
    是明清两朝皇家的社稷坛,100多年前成为北京第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这里不但有很多精美古建、珍贵文物和奇花异草,还留下了不少名人的足迹。社稷坛中“五色土”从中山公园南大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保卫和平”牌坊。走过牌坊,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高大铜像,底座上镌刻着邓小平的题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一直向北走,东侧是中山音乐堂,西侧是神厨神库,正中间则是社稷祭坛,北京人习惯把它叫作“五色土”。时光回溯到600年前,明成祖朱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8期2021-08-20

  • 传承红色精神 我们定义可能
    下的基座上‘江山社稷四个烫金大字那样显眼,其背面刻有‘祖国 真理 责任。此时,一股没来由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不过,又感觉其中像是孕育了什么我还没摸透的东西。”这篇随笔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四年前,初入职的我也曾在江山社稷广场久久驻足,畅想在这所和新中国一起走来的红色学校开启最有意义的生活。后来,我有幸走上学校团委书记的工作岗位,谨记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强大的红色基因所赋予我们的培育“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坚持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努力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期2021-03-31

  • “牛人”是什么人
    第五》说:“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牢”指关养牛羊的栏圈。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作“大牢”(太牢),只用羊、豖二牲叫“少牢”。只有天子大祀社稷时才能用牛牲。明代有的地方还称佃户为“牛人”。在李自成围攻开封时,曾参与守城的李光壂后来著有《守汴日志》,其中说:“齐承差家牛人王才,醉后向火,延烧草屋三间。”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续钞·牛人牛兵》中解释说:“汴人谓佃户为牛人。”同一个字或词,古今意思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反,但大多数是根据古义发展而

    科教新报 2021年49期2021-01-18

  • 语有赘疣例谈
    保卫国家、民族、社稷的利益而死。社稷,古代君主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也用作国家的代称。所以上句中的“国家”和“社稷”,只用其一便可。2.一个卫的驻军大概有5千人左右,一个所的驻军大概有1千人左右。大约不下两三千人。“左右”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两三千”表约数,所以三个副词(两个“大概”、一个“大约”)就是多余的。3.明朝政局的這番变革,给后金努尔哈赤进攻沈阳、辽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千载难逢”的意思是一千年也难得遇到,形容机会难得。由此可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10期2021-01-16

  • 汉代居延农业祭祀考
    农业祭祀问题是与社稷祭祀相关的问题,祭祀的是土神和谷神。与此相关的文章有:谢桂华先生《西北汉简所见祠社稷考补》,[2]论证了汉代西北边地的社稷,论证详尽。汪桂海先生《汉简所见社与社祭》,[3]对汉代屯戍组织中社的设立、社祭时间、社祭仪式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考证。同时,汪先生《出土简牍所见汉代的腊节》[4]一文指出,汉代百姓在腊日的这一天祭祀社神、祖先神以及门神、灶神和井神等,并举家宴饮;即使是戍边的刑徒也可以享受到官府所发的肉、米、钱等物品。本文试从汉代居延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08

  • 坦荡忠社稷,智勇兴家邦
    来概括——坦荡忠社稷,智勇兴家邦!坦荡忠社稷,是管仲无悔的选择。公子纠落败,管仲的同僚召乎选择“死之”,以表达自己的忠诚;而管仲则选择“请囚”,以保全性命于乱世。管仲深知,忠于一人一主只能算是小忠,忠于苍生社稷才是大忠。他不能死,他要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只要能造福天下,他甘愿背负所谓道德的污点,也甘愿忍受世俗背后的冷眼。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无悔亦无怨,你既许我卿相,我便壮你山河。坦荡忠社稷,方是世间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期2021-01-02

  • 明代宁州凤山、山泉二书院小考* ——兼论地方志书院史料问题
    书院在州治北一里社稷坛之西南,嘉靖甲午知州蒋芝建。”[4]据此,山泉书院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为时任知州蒋芝集众创建,是方志所见明代宁州最早新建的书院。该志又称:“小学在州治东北凤山,嘉靖十二年(1533),知州蒋芝奉制立,有明经、论治、习礼、听乐四堂,东西号房二十四间。”据嘉靖志明代宁州知州蒋芝于嘉靖十二年、十三年先后创建了宁州小学和山泉书院两处学所,且小学在先,山泉书院在后,小学与山泉书院为两处独立的建筑。蒋芝撰《小学成序》称:“宰臣建白,明诏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29

  • “五谷”起源考之一:黍和稷
    五谷之神”,以“社稷”为国家的代名词。这种抬高稷的地位的“神圣”传说,始见于《诗经》,历史很悠久。例如:“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汉班固《白虎通·社稷》中说:“稷,五谷之长也,故立稷而祭之也。”对于我国来说,稷是最早养育人民的开天粮食。因此,传说中的“稷” 在商周时期已经“神圣人格化”,成为周族人的祖先。稷原名“弃”,他是《诗经》中所举示的“姜嫄”的儿子。由于“弃”善于播种五谷,所以被“尧帝” 任命为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员“田正”。后来,“弃”被封官于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1期2020-12-23

  • 从“宗庙先君之主”到“神之主” ——试论春秋时期“主”观念的发展
    庙先君之主”与“社稷之主”“主”,《说文》:“灯中火主也。”段注曰:“《释器》:瓦豆谓之登。郭曰:即膏灯也。膏灯,《说文》金部之镫、锭二字也。其形如豆。今之灯盏是也。上为盌盛膏而燃火是为主。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引伸假借为臣主、宾主之主。”[4]李宗侗先生亦认为:“盖我国极古亦曾有‘祀火’的制度,用火以代表祖先,与希腊、罗马、印度等处相同,因为是火焰,故名为主。后不知在何时,有人制木主以代火……不论如何,从文字上观察,我国在木主以前,曾祀火则确切也。”[5]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20

  • 漫谈晏婴之“勇”与儒家道德准则
    事君历程中,皆以社稷、百姓作为施政重心,恪守“以民为本”“社稷是主”“以礼治国”等施政理念,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方面,都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既堂堂正正,又挥洒自如,很好地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纵观晏婴漫长的政治生涯,“勇”是其人生中动人的一抹亮色。(一)晏嬰之“勇”是仁之“勇”“仁者爱人”,在儒家看来,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的人。晏婴就是一位充满仁爱之心的勇者。有一次,齐景公因爱马病死,欲“令人操刀解养马者”。在“左右持刀而进”的危急时刻,晏婴先是搬出古时

    人文天下 2020年19期2020-12-01

  • 木兰秋狝(外一首)
    地焚烧着。丰饶的社稷在臣民的烟榻上,一寸一寸地坍圮他披沙沥金地寻找着,试图把手中的号令祈祷成一种拯救围场外的蒙古包,大漠的疾风把甲胄里的王公吹出了汗水又冷成了冰。谈判,巡营,检阅,宴饮连成梦魇,塞罕坝上的草草木木惊惶不已。唯有箭壶里那一支支嗜血的铁簇嘎嘎作响被弓手们控制着,欲发未发山庄置酒暮色粘稠极了,好像御厨子那勺浇在西湖醋鱼上的酱汁。湖里的风光湖上的山色,招徕不了从围场上归来的猎人。唯有那迷人的酒孕育一缸一缸强烈的诱惑,虚席以待万壑松风殿外。白日的围猎

    天津诗人 2020年3期2020-11-18

  • 裘曰修:苛己宽人
    官发现该卷内有“社稷镇公子”一语。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这是该考生自己杜撰出来讥讽朝廷的,不但不能录取,还要追究他的责任。对于这句话,裘曰修感觉有些熟悉,虽然知道有出处,但又一时想不出到底出自哪一本书。他深知举子们十年寒窗苦十分不容易,轻易下结论就会毁了一个举子的一生,于是他便劝各位考官暂时不要声张,待他回家查阅资料,弄清情况以后再说。回家之后,裘曰修顾不上休息,立即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因为没有目标,翻了几本书之后,还是没能找到那句话。正巧,任翰林院编修的儿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37期2020-11-06

  • “社-稷”之于乡土中国的人类学阐释
    意涵,由此衍生的社稷祭祀及一系列文化行为,影响和渗透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蕴含着多元的、深远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地方性知识,承载着“礼”“智”“信”“恭”等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了人们对天地、宇宙、自然一脉相承的尊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整体宇宙观,体现了人们对生命来源、生命依托以及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认知,同时通过土地、姓氏、村庙、祠堂等一系列公共象征符号及围绕符号展开的祭祀、庆典等仪式

    武陵学刊 2019年6期2019-12-24

  • “五谷”都包括什么?
    神)合起来,叫做社稷。后来,社稷发展成为国家的代称。黍——黍就是黍子,又叫黄米。黍味道较好,在上古时代,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麦——麦分為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种植比较广的是大麦、小麦。古代小麦叫来,大麦叫牟。菽——菽就是豆。上古时代只叫做菽,汉代以后,才开始叫做豆。麻——麻指大麻子。麻在古代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但也供食用。古人常丝麻、桑麻并用,这里的麻,指的是大麻的纤维,不是指麻子。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2期2019-12-16

  • 河山与江山的纠葛
    佳玮江山=天下=社稷=国土,似乎可以成立。但是,岳飞著名的口号“还我河山”,没提江山。《史记》中说“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还是河山。“祖国大好河山”,依然不是江山。河山与江山,差别在哪儿?众所周知,古文里“河”往往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汉代时特指汉水,各有所指。回看历史,可发现说河山者,大多偏古:《史记》里清一色山河、河山,来回倒腾。因为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的核心在华夏。西不过长安、关中,东便是洛阳了。长江以南,要么是断发文身的吴越,要么是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8期2019-09-23

  • 敬天法祖 农桑为本
    祭祀天地、宗庙、社稷,颁诏天下,清王朝由此定鼎北京,一统天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即祭祀与军事并列为国家的头等大事),祭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古人相信可以通过祭祀与神灵沟通,获得庇佑,国家级的祭祀更是一国之根本。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祭祀建筑的营建,尤其是明清时期,北京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集大成之地。那么,在如今的北京中轴线上,还有哪些主要的古代祭祀建筑?它们承担着怎样的功能?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故事呢?自然崇拜—天地日月坛明正

    中华瑰宝 2019年10期2019-09-10

  • 河山与江山
    !”江山=天下=社稷=国土,似乎顺理成章嘛。但是,等一下。岳飞著名的口号“还我河山”,不提江山。《史记·赵世家》说“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还是河山。祖国大好河山,依然不是江山。河山与江山,差别在哪儿?众所周知,古文里河往往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汉特指汉水,各有所指。回看历史,可发现说河山者,大多偏古:《史记》里清一色山河、河山,来回捣腾。因为从上古到中古,中国核心在华夏。西不过长安、关中,东便是洛阳了。长江以南,要么是断发文身的吴越,要么是自称

    领导文萃 2019年8期2019-04-19

  • 生活典故
    您没有防备,可对社稷极为不利呀!”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后人从中引出“海内赤子”这个词。“海外赤子”就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现在常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也成为人们对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为什么国家称“社稷社稷,是一个特指名词。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稷,古指五谷之神。故“社稷”从字来看是说土谷之神。

    农家参谋 2019年12期2019-01-15

  • 河山与江山
    !”江山=天下=社稷=国土,似乎顺理成章嘛。但是,等一下。岳飞著名的口号“还我河山”,不提江山。《史记·赵世家》说“燕秦谋王之河山,间三百里而通矣”,还是河山。祖国大好河山,依然不是江山。河山与江山,差别在哪儿?众所周知,古文里“河”往往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汉代时特指汉水,各有所指。回看历史,可发现说河山者,大多偏古:《史记》里清一色山河、河山,来回倒腾。因为从上古到中古,中国核心在华夏。西不过长安、关中,东便是洛阳了。长江以南,要么是断发文身的吴越

    特别文摘 2018年12期2018-12-27

  • 河山与江山
    。”江山=天下=社稷=国土,似乎顺理成章嘛。但是,等一下。岳飞著名的口号“还我河山”,不提江山。《史记·赵世家》说“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还是河山。祖国大好河山,依然不是江山。河山與江山,差别在哪儿?众所周知,古文里河往往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汉特指汉水,各有所指。回看历史,可发现说河山者,大多偏古:《史记》里清一色山河、河山,来回捣腾。因为从上古到中古,中国核心在华夏。西不过长安、关中,东便是洛阳了。长江以南,要么是断发文身的吴越,要么是自称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12期2018-12-19

  • 观俊鹿之小体 察文化之大形
    面,另一个是大的社稷面,展现“鹿”的意象在当时社会所代表的象征作用,并且进一步去体现王权和道德等文化因素。关键词 《诗经》 鹿 生活 社稷 文化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67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ollections of poetry in China. Throughout the b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2018-11-09

  • 中山公园里的社稷千秋
    源和联系的。”从社稷坛到中山公园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天安门城楼西侧、中南海东侧,与故宫仅一墙之隔,原是明清时期皇家社稷坛。“北京城有九坛八庙。实际上只有社稷坛和太庙位于皇城的核心。”盖建中说。社稷坛是明代迁都北京后。按照《周礼》“左祖右社”所建第一坛。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社稷坛即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在社稷祭坛上,铺设有五色坛土,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顺次摆放,俗称“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会对社稷坛非常重视,每年春秋两季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39期2018-10-17

  • 河山与江山
    !”江山=天下=社稷=国土,似乎顺理成章嘛。但是,等一下。岳飞著名的口号“还我河山”,不提江山。《史记·赵世家》说“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还是河山。祖国大好河山,依然不是江山。河山与江山,差别在哪儿?众所周知,古文里河往往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汉特指汉水,各有所指。回看历史,可发现说河山者,大多偏古:《史记》里清一色山河、河山,来回捣腾。因为从上古到中古,中国核心在华夏。西不过长安、关中,东便是洛阳了。长江以南,要么是断发文身的吴越,要么是自称

    看天下 2018年24期2018-09-05

  • 河山与江山
    ”。江山=天下=社稷=国土,似乎顺理成章嘛。但是,岳飞著名的口号却是“还我河山”,不提江山。《史记·赵世家》说“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还是河山。祖国大好“河”山,依然不是“江”山。河山与江山,差别在哪儿?众所周知,古文里“河”往往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各有所指。回看历史,可发现说河山者,大多偏古:《史记》里清一色山河、河山,来回倒腾。从上古到中古,中国核心在华夏。西不过长安、关中,东便是洛阳了。长江以南,要么是断发文身的吴越,要么是自称蛮夷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4期2018-01-15

  • 从“社”、“稷”两词透视中国古代祭祀文化
    组成部分,先民对社稷之神的信仰,直接反映了处于农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土地的高度依赖。社神和稷神作为古代祭祀体系中最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祭祀对象之一,人们对其信仰的变化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祭祀;社稷;信仰1 祭祀行为的产生自然界当中,死亡是一个随处可见、随时可见的现象,生命的诞生意味着死亡的如影随形。当原始人开始有意识地埋葬死去的同伴,甚至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去纪念他们时,文明的进步已经使人类的头脑产生了对“死亡”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在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三级擂台
    ;对句:腐气绝时社稷长。一等奖辽宁 张树桓正步迈开道路宽。广西 廖文焕惠政施时社稷昌。湖北 朱景恢湖南 何祚曙正气兴时日月新。湖南 周 争欲壑填时品节污。四川 文诗诠清雨飞时海岳明。湖北 陈泄锦国梦圆时天地新。广西 包家贵正气扬时社稷兴。广西 易文达河北 宋丙寅湖北 刘明成广西 刘凤有正气满时天地新。山西 赵广业正气扬时岁月安。总的来看,黛玉始终没有就字句这些细节上对香菱进行指导,也没有对香菱的作品进行过分的修改,她始终在积极鼓励香菱自己思考,对香菱大方向

    对联 2017年10期2017-11-14

  • 徜徉社稷
    文/李逸徜徉社稷坛文/李逸北京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里有个社稷坛,那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的祭坛。这里原是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依据周礼“左祖右社”的规定,将社稷坛置于皇宫之右(西)。帝王在天坛祭天,是祈求苍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社稷坛祭地,是祈求土地肥沃,五谷丰登。社稷坛是北京的九坛之一,其主体建筑有拜殿、戟门、神库、宰牲亭等。社稷坛是在广场中央由汉白玉石砌成的3层方台,上层边长15米,第二层

    上海房地 2017年5期2017-06-05

  • 古今协奏的中山公园
    方。中山公园内,社稷坛的古建在游人眼里和太庙的古建一样不被看重,但它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进来玩,适合年轻夫妇、恋爱情侣们进来玩,更适合带着孩子们进来玩。花坛布置得漂亮,牡丹园、芍药园按季开花,唐花坞暖房里四季姹紫嫣红;东南角,水池假山廊榭别有情趣;西侧,有坛内墙,其墙内翠竹幽篁紫藤花架。社稷坛东面,大金鱼缸一片,还有金鱼方池,提供渔竿鱼饵,是看鱼还是钓鱼孩子们可着心地选。护城河在公园北篱栅墙外,各种游船,电动的,脚踏的,手划的,船外壳动物造型的,木篷的,别说孩

    旅游 2016年12期2017-05-09

  • 《资治通鉴》选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

    月读 2017年1期2017-02-07

  • 【“漫话土地”之六】祀天祭地祈社稷
    之六】祀天祭地祈社稷◎ 景志刚北京社稷坛五色土祭祀,鸿蒙时代的人文盛典,华夏文明的重要篇章,也是儒家礼制的经典内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推崇。“天地至尊,次则宗庙,又次则社稷。”尊天地、敬鬼神、拜祖先,构成了中华祭祀文化的主体脉络。依照古制,天神称祀,地祇称祭。祀天祭地,无疑是所有祭祀活动的源头。天地之祭与社稷之祭“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天与地,是人类社会起源最早、历时最

    资源导刊 2016年10期2016-11-12

  • 古代帝王多崇金
    争之目的。“江山社稷土为重”。防反倭寇侵占和疆土管理,不仅是历代君国之要务,亦是历代君王以“君权神授”、“奉天承运”治国之依据。唐朝开始,皇帝穿金黄色龙袍并将此颜色禁止民用。明朝以后,皇帝更把金黄色扩大至瓷器。从此,历代帝王均把金黄色及拥有黄釉彩瓷作为神圣与至尊的象征。从农耕时期西周帝王根据五行学说崇土开始,经过三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变,人们把那种“土里透金、金融于土、似土似金”,唯皇家专用的所谓金黄色,称之为“帝王金”。 皇帝的龙袍,皇宫的琉璃瓦,皇族用的餐

    读书文摘·经典 2016年9期2016-10-15

  • 唐宋时期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纠葛探析
    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其祭祀衰落,进入地方祭祀体制中的城隍神未能真正取代社稷的地位,而是被收编置于社稷位次之下。由唐至宋,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的纠葛,不仅反映了国家祭祀体制在地方社会中的推行和影响,更透视出唐宋国家对地方社会日趋强化的统治和掌控。关键词:唐宋时期;国家祭祀;地方社稷;城隍神作者简介:王美

    求是学刊 2016年3期2016-06-27

  • 子产忠德观的内在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系。即他把“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作为忠德的核心基点,坚持“视民如子、与人谋忠”等价值取向。当今,要继承发扬子产的忠德观,主要应立足于其爱国利民、忠于职守、真诚对待他者等“忠德”为政为人之精髓。子产;忠德;内在价值;当代意义作为道德范畴的“忠”最早出现在春秋文献中。《左传》中出现了70处“忠”字,其中至少有5处都与郑国执政者子产有关。这其中既有子产对忠德的自觉践履,也有时人对子产“与人谋忠”的充分肯定。子产的忠不仅影响了同时代人,而且受到了后人的普遍颂扬。深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13

  • 从朱元璋的自卑说起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教坏”了天下读书人。这似乎有些奇怪,当初他投奔义军,后荡平天下,推翻暴君的统治,不就是打着解救天下苍生的旗号吗?怎么一上台,就变了脸,对“民为贵”如此反感?其实也不奇怪,地位变了嘛。“一阔脸就变”,历史上多少台下的人一旦登上台来,都是这种嘴脸。前不久,有文章说“拼命否定的恰恰是梦寐以求的”,并不正确。但要说在台下“拼命否定的”,恰是他们日后在台上“拼命坚持的”,却可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朱皇帝登上皇位,主要想的是他的

    幸福·悦读 2016年7期2016-02-11

  • 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
    述司马昭时期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的关系,通过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了解到司马昭立社稷的政治时机。进而通过史料推演出立晋社稷的政治意义,以及禅让前曹魏官员晋官化,军队的晋军化的问题。[关键词]社稷;魏晋嬗代;政治一、立晋社稷的政治意义景元四年十月,魏元帝下诏授司马昭晋公,任相国,封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平阳、弘农,雍州之冯翊凡十郡为晋公之实土,诏书曰:“锡兹玄土,苴以白茅,建尔国家,以永魏室。”天子有太社,以五色土坛之,五色土各以方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2015-11-07

  • 男人·战争
    侯王国、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国家民族……而现今,男人的战争在哪里?没有了金戈铁马亦没有了烽火硝烟,战场转移到了商界、竞技场、网络……其实,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应该是男人与自己的较量;不断超越自己,才是一场既经典又永恒的战役。战争是什么?顾炎武有诗云:“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而在现在我们说来,战争是“乱世出英雄”,战争是“成王败寇”……大体上,战争是属于

    BOSS臻品 2015年8期2015-08-18

  • 西汉名臣汲黯为何“被”后来居上
    誉为可以和古代的社稷之臣相媲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社稷之臣”,在多年以后却仍然官居九卿。当年的下属,大多已成为他的同列,有的还成为他的上司,更让他心里难以平衡的是公孙弘和张汤,似乎转眼之间就由一个小吏一跃而成为丞相和御史大夫,可谓“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面对自己的遭遇,汲黯心里大为不满,甚至当着汉武帝的面抱怨:“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也是一时默然,没说什么。但当汲黯离开后,汉武帝恨恨地对其他人说,汲黯的言论也太过分了。汲黯这

    百家讲坛 2012年16期2012-02-11

  • 从晏子拒侍谈“公仆”本色
    ?”对曰:“婴,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谓社稷之臣?”对曰:“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十三》)对于君王齐景公要求“进暖食”、“进服裘”,作为臣子的晏子两次不从命,理由很简单也很充足,他认为自己虽然在齐景公驾下为臣,但做的不是“奉馈(侍奉用膳)之臣”、“茵席(起居铺席)之臣”。这类侍奉君王生活的私事不属于丞相的职责与本分,完全有权拒绝不做

    湖北教育 2011年6期2011-08-15

  • 中国古代社稷之臣的人格:忠国不忠君 ——兼说当今COE忠于老板还是忠于企业
    □王兆贵中国古代社稷之臣的人格:忠国不忠君 ——兼说当今COE忠于老板还是忠于企业□王兆贵齐国的国君问晏子,忠臣是怎样侍奉其君王的?晏子的回答很简单:有难时不陪他死,逃亡时不跟他走。齐君不悦地说,君王把富庶的土地和尊贵的爵位封给他,危难时刻反而这样对待,能算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说,臣子的进言若被采用,臣子的策谋若能听从,国家不可能有难,君王也不至于流亡,用得着臣子去殉难和护送吗?反之,因为昏聩不明而导致国家危难、君王逃亡,随同殉难等于白白送死,随同逃亡则是违

    剑南文学 2010年11期2010-11-09

  • 韩非的国家本位论
    忠于国君、自觉为社稷出力,也不相信国君能达到儒家所谓的圣人标准,所以治理国家不能指望人们有为社稷出力的自觉性,也不要期待会有圣人出现。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一套根据人性制定的制度,使人们在其约束下为社稷出力而不敢为非作歹,这样国家就能大治,有远见的国君不求以德治国而致力于以法治国。[1]1097-1098国君的主观判断会出现偏差,但客观的制度却是严密的,建立了这套制度就可以使国家大治成为一种常态;人治则会使国家大治成为偶然出现的情况,变乱倒是经常发生,因为国君有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8-15

  • 社稷”是指国家
    功于国家、民族和社稷”,“为保卫国家、民族、社稷的利益而死”。其实,这里的“社稷”和“国家”是同义词。在古汉语中,“国家”是“国”与“家”的合称,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在现代汉语中,“国家”不再分开解释,就指某一领土上政府与人民的共同体。“社稷”原本是指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土和谷都是人们生存离不开的,所以要祭祀。古代封建王朝建立时必先立祭祀的场所,灭了别的国家时,也要把那祭祀社稷的场所毁掉,所以社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9年12期2009-01-25

  • 国家为何叫“社稷
    有了国家,所以"社稷"就成为国家的象征。封建帝王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祭祀土神和谷神的活动。北京著名的中山公园,就是由明代皇帝修建的社稷坛改建的。这个坛是三层方台,台上划分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并分别铺着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叫"五色土",台中央还立着一个方形石柱,叫"江山石"。煿德新 (叶新年荐)选自《青年知识报》2000年8月2日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8期2001-08-28

  • 北京九坛
    岁、先农、先蚕和社稷坛,是明、清的帝、后进行各种祭祀的地方。最早的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皇帝在皇城内午门西边北侧建起此坛,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第一个戊日,到这里祭祀社神和稷神。明永乐中,又建起大祀殿,配有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四从坛,是天地日月等一起祭祀的。到了嘉靖九年才在大祀殿南建起圜丘坛(天坛),于冬至日祭天;在安定门外建起方泽坛(地坛),于夏至日祭地;在朝阳门外建起朝日坛,于春分日祭日;在阜成门外建起夕月坛,于秋分日祭月;把大祀殿改名大享殿,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5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