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

  • 新时代新疆互嵌式“无讼”农村社区建设困境的破解
    举措,为互嵌式“无讼”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撑。互嵌式“无讼”农村社区的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讼治理”思想,起源于《论语·颜渊》中的孔子名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提出于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关于对“无讼”手段在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稳定和谐上起到基础性作用的论述。“无讼”社区强调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互动和互利,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机制,促进社区内外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因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2024-01-26

  • 酌古准今:论中华法文化价值的应然内涵与现实意义
    为第一要义,以“无讼息争”、“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目标,以“天理—人情—国法”三位一体为实现路径,中华法文化经过历史实践的磨砺日臻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大内核。酌古准今,革故鼎新,中华法文化的价值精髓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其对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大一统民族国家下的因势制宜的法律政策,以及重视法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土良方”。关键词:中华法文化;德主刑辅;无讼;法治中图分类号:D

    荆楚学刊 2022年2期2022-04-16

  • 论“无讼”思想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影响
    学 刘冲冲1 “无讼”的思想渊源“无讼”一词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孔子在对他最得意的弟子颜渊表达他希望社会可以达到“必也使无讼乎”的理想状态。儒家将“无讼”作为其理想追求,希望统治者接受其“礼治”“明德慎刑”的思想,通过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及统治者为政以德并行,达到“无讼”的理想境界。但对于“无讼”的追求却不是儒家所独享的,道、法两家不仅认同而且还积极提倡这一主张,“无讼”理念的确立也得到了道、法两家提供的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儒家提倡的以德化去刑不同的是,法家

    河北农机 2021年3期2021-12-07

  • “法语”“信行”:我国传统司法治理“无讼”理念之实践意蕴
    中包括了对“天下无讼”的追求(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参见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求是》2021年第5 期,第8 页。。“无讼”乃我国古代国家司法治理的最高理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11-30

  • 无讼”思想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邢家华摘 要:“无讼”思想是我国古代法治思想的重要部分,对我国古代司法实践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今天,这一重要的思想仍然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发挥着作用。因此,对其进行辩证地分析,并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改进,对我国法治进程意义非凡。本文将从“无讼”思想的基本内涵、历史渊源、社会影响、现实评价,以及扬弃选择为主要逻辑架构,全面阐释这一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无讼”思想;和谐;社会观念;法治建设中图分类号:D9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3期2021-10-13

  • 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減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

    新华月报 2021年16期2021-08-16

  • 无讼”的历史根源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分析
    【摘要】 无讼理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自《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该类理念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中。客观来讲,尽管说该类理念有着一定的缺陷,不过其还有积极的一面,能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示。由此,本文将在强调无讼的内涵和产生的历史根源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变化以及影响意义,希望借此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关键词】 无讼;历史根源;当代社会;影响意义【中

    今古文创 2021年8期2021-05-05

  • 矛盾纠纷在线多元调解新探索
    精神,自主研发“无讼淮安”矛盾纠纷在线多元调解平台,推动矛盾纠纷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转变、表面处理向实质化解转变,實现“一网联通千万家、千家万事网上解”。坚持系统谋划,创新社会治理“谋新招”淮安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部署,以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为导向,创新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打造开放式、模块化、多元化、一体化矛盾纠纷在线多元化解平台,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坚持“跳起来摘桃子”,进一步放大改

    群众 2020年17期2020-10-21

  • 大邑法院:一腔痴情付“金花”
    院长)如果说把“无讼社区”比作一朵金花,那这朵金花里寄托了大邑法院人真金烈火、良金美玉的的情怀,而能够成为成都法院系统“金花”之一,这更是饱含了大邑法院人对这份审判事业的热爱和诚挚,这份热爱与诚挚之于当今社会,弥足珍贵。法律,乃公平正义之术。当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怀抱理想,走入法院的大门,他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学习审判实务?如何践行司法为民?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有没有一种审判方式能够既解决问题,又能让百姓欢喜呢?2017年年

    21世纪 2019年11期2019-12-18

  • 浙江平湖:试水“息事无讼
    “‘无讼并不是没有诉讼,而是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减少普通民诉案件数量。”在行政考核指标的高压下,如何避免基层把“无讼”变“压讼”是道难题。浙江省社科院院长何显明指出,要避免简单地以无讼或者法院收案数作为衡量治理成效的最高尺度。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要强化引领性指标,弱化绩效性目标,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多注意每天可以化解多少矛盾纠纷,而不是规定每天必须要化解的纠纷数量。南方周末记者 杜茂林发自浙江平湖胡付生是浙江平湖市(县级)新埭镇星光村的“

    南方周末 2019-11-142019-11-14

  • 无讼”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的 影响与当代启示
    重要组成部分,“无讼”思想的形成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无讼”思想在建立和谐社会关系、建设社会道德教化、节约司法资源方面对中国古代法制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亦导致中国古代社会法律体系不健全、司法不公、个人权利意识淡薄等消极影响。“无讼”思想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引价值在于,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防止“法律万能主义”、促进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词:“无讼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0-18

  • 律师调解机制的完善路径探析
    律师调解;非讼;无讼中图分类号:D9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8-0041-022017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律师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模式、工作机制等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标志着律师调解制度在我国初步确定。开展律师调解工作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创新举措,有利于有效化解民商事纠纷,充分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丰富律师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8期2019-09-10

  •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律的紧密贴合与有机分离
    文化;礼;刑罚;无讼;现代法治建设一、中国地理环境对传统法律形成的影响“大海障于东南,雪山屏于西,大漠戈壁绝于北”是对中国地理环境的浓缩描写。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环境,生长出了小农文化。这种“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的小农经营的好坏除了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外,主要依靠生产经验和劳动力的投入,这决定了经验占优的家长和体力占优的男性在补给产出、生命存续中的重要性,因而形成了长辈对晚辈、男性对女性的领导和指挥。这种在劳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转移到家庭生活因与家内血缘关系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5期2019-08-18

  • 无讼的新价值
    中国古代广阔的“无讼”图景中一个小小的注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推崇无讼,并不只是对圣人语录的坚定恪守,也不纯粹把它作为一种理想,而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考量。第一,“无讼”并不是否定或者贬低司法。相反,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司法有着崇高的地位,“定纷止争”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孔子本人就担任过鲁国的最高司法官大司寇。不轻易启动司法程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司法的尊重和敬畏。第二,“无讼”是司法资源分配的现实策略。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中国古代“王

    方圆 2019年12期2019-07-26

  • 中题西影:反思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的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
    期以来形成的将“无讼”“厌讼”“贱讼”“耻讼”等视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的“理想类型”概括,近十余年来受到法律社会史领域研究结论的质疑与颠覆。但是,后者所作的学术工作主要只是搜集更多的史料证据加以展示,而并没有针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中常见的思维框架及其概念使用进行反思。即便对于像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这样非常本土化的学术议题,研究者也必须清醒注意到“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等概念所附随的“西学”知识背景对此类议题之讨论的微妙影响,从而在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时对

    现代法学 2019年1期2019-05-13

  • 当代“无讼思想”浅析
    摘 要:“无讼思想”缠绕在法律、风俗、习惯、制度、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网中。现代以来“无讼思想”在这张网上被晃的摇摇欲坠:内涵现代化的儒家和谐观、丧失基础的礼制、崭新意识形态……因此,有必要对当代无讼思想进行法律分析,以满足法治建设的需要。关键词:无讼思想 和谐观礼制一、“无讼思想”的微观梳理——从理想到思想无讼思想最早是一种道德理想,蕴含着耻讼、贱讼、恐讼、息讼的观念。其最早产生于西周,是诸子百家对“礼坏乐崩”局面反思潮中的一种思想。在 “百家争

    都市生活 2019年1期2019-05-04

  • 浅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徐聪摘 要: “无讼”一词源于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审断诉讼我与他人一般无二,但我的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传统的“无讼”理念对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也给现代的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带来许多启示,具有我国特色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制度和司法调解制度都是对于“无讼”理念的积极传承。对于“无讼”一词当下存在诸多理解,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无讼”一词的渊源和发展进行探索,从而分析我国现有的调解制度对于“无讼“理

    文教资料 2019年3期2019-04-11

  • 浅议我国传统的基层纠纷化解机制
    法活动长期受到“无讼”思想的影响,以人民不相争讼为理想的社会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同时期的政府采取了种类繁多的措施力图把纠纷化解在基层,例如充分利用基层组织进行积极调解、发布带有强制性的行政文件要求邻里发挥调解作用,劝导群众适当进行权力让渡自行和解等。这样的发展轨迹有效地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秩序稳定,但是也造成了我国民间厌讼、耻讼传统氛围。文章将从思想根源探究、各个历史时期的基层纠纷化解机制,机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三个方面讨论我国传统司法制度中的纠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期2019-02-16

  • 源远流长的传统
    维模式的影响、“无讼”观念的深入人心和“礼治”备受国家推崇三个方面。对这些内容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传统民间调解文化的认识。关键词:传统民间调解文化;小农经济;无讼;礼治“源远流长”,意为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近年来该成语被频繁引用去修饰各类文化,可它们大多承担不起这四个字背后的重量。但是,如若用来形容我国传统民间调解文化,可谓当之无愧。它横贯了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因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使其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传统民间调解文化的悠久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2019-02-11

  • 由国人息讼思想引发的思考
    摘 要:当“无讼”仅仅作为理想的时候,它是积极向上的。在相关的文献中,人们探究出来的息讼原因多种多样。但笔者今日将从形成这些原因的成因入手,即找寻表面原因之所以会发生背后的天然逻辑,力图不仅仅局限于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社会状态,而能从“人本身”这一角度出发,引发更深入的思索,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力求改善法律环境这一举措。关键词:依法治国;息讼;厌讼;无讼;权利感情;价值颠倒有关中国人无讼、厌讼和息讼的现象与成因,也已经并且现在仍然为诸多学者拿来讨论。但笔者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9-01

  • 先秦儒墨道法中的无讼思想
    为“争也”,因此无讼即理解为不争、没有争斗。引申为一个社会因为没有纠纷或犯罪而不需要法律或者有法律而搁置不用。1一、儒家的“无讼”传统观念中,无讼思想发源于儒家,其实不然,但是儒家确实是明确提出无讼这两个字和思想的学派。《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翻译为,在审判案件的时候,我和别人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达到无讼。首先,诉讼与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的礼治观念相冲突。诉讼代表着纷争,这违背了“和”的理想,而礼治是儒家提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2018-07-18

  • 浅议无讼思想对传统社会司法的影响
    摘 要:无讼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希望通过统治者施行仁政和教化民众的方式来减少乃至消弭诉讼,这一法律思想对传统社会影响深远,使社会各阶层普遍产生轻讼的观念,国家重视通过道德教化来息讼、止讼,鼓励用民间调处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关键词:无讼;教化;调处中图分类号:D9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14-0125-01作者简介:虞吉(1993-),女,汉族,湖北十堰人,湘潭大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无讼”思想最早是

    法制博览 2018年5期2018-07-12

  • 无讼思想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无讼思想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会直接导致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传统的宗法伦理社会是继承了儒家的无讼思想,强调家国一体,以和为贵,从而强调社会义务,弱化个体权利,重视社会利益,轻视个人利益。封建社会中是以统治阶级所力求的息讼方式来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在调解过程中,始终贯彻的是乡保、族长、官员等人的意志,而非诉讼人的意愿,调解的结果往往符合国家或者宗族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个人的利益甚至会把忽略。从这一角度看,无讼思想扼杀了个人的权利意识,束缚了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2018-05-21

  • 无讼思想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响下形成的,而“无讼”思想是传统法律文化中突出的特点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无讼”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并且对中国法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无讼”思想造成民众权利意识淡薄,不利于法律制度和公民法律信仰的形成;另一方面,“无讼”思想有利于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并因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解机制。因此传统“无讼”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充分认识其局限性的同時挖掘其有益的一面,从而促进

    法制博览 2018年2期2018-04-23

  • 无讼法务:互联网+法务的践行者
    王宇菁无讼法务创始人蒋勇是诉讼律师出身,有超过15年的法律服务经验。在之前的工作生涯中他发现,很多企业在面对法律风险和纠纷时,普遍存在相对被动的情况。于是,他带着多年积淀的专业知识,将人工智能与法务结合起来,成为无讼法务创始人,走上了跨领域探索之路。蒋勇告诉《中国名牌》,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结合前景广阔,要完全替代人是很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空间不大。“人工智能更大的价值在于预判,去预先发现风险。比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企业的股东信息判

    中国名牌 2018年3期2018-04-09

  • 无讼法务:互联网+法务的践行者
    王宇菁无讼法务创始人蒋勇是诉讼律师出身,有超过15年的法律服务经验。在之前的工作生涯中他发现,很多企业在面对法律风险和纠纷时,普遍存在相对被动的情况。于是,他带着多年积淀的专业知识,将人工智能与法务结合起来,成为无讼法务创始人,走上了跨领域探索之路。蒋勇告诉《中国名牌》,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结合前景广阔,要完全替代人是很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空间不大。“人工智能更大的价值在于预判,去预先发现风险。比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企业的股东信息判

    中国名牌 2018年2期2018-02-28

  • 浅析“无讼”思想的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 ——读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无讼》有感
    疑的。这其中,“无讼”思想即是一个重要的例证。儒、法、道三家学说都积极追求着“无讼”的理想境界,也都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理论支持和实现方式。“无讼”思想的形成受作用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一方面,“无讼”思想注重以道德教化为主,以法律调整为辅,着重营造一个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的礼治秩序,百姓是君主的子民,官僚是百姓的“父母官”。另一方面,受“无讼”思想影响形成了乡土纠纷评理方式,即在“无讼”的观念下,为促进纠纷的解决,由乡绅或族中长辈对纠纷双方进行

    山西青年 2018年22期2018-01-24

  • 中国传统“无讼”思想浅析
    一个重要特征,“无讼”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道家、儒家以及法家的思想都与“无讼”有一定的联系,“无讼”思想的产生有其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思想根源,这一思想有诸多的不足,但其积极的方面对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无讼”思想;和谐;道德教化;和谐社会一、概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无讼”的观念由来已久,不过真正提出“无讼”这一概念的是孔子。《论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8期2017-06-19

  • 浅析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
    文化以和谐精神与无讼理想为中心,在这种总原则指引下,又产生维护秩序与贯彻伦理纲常的具体原则,这种价值取向对中国的诉讼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并且影响到古代传统法制的方方面面。关键词:诉讼文化;无讼;秩序;伦理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和谐”精神与“无讼”理想为总原则,在其总原则之下,又有两个具体的价值取向:一是维护“秩序”,二是贯彻伦理纲常。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观点虽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却高度一致,那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融洽、安宁无争。为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6期2017-05-24

  • 简析“无讼”、“息讼”诉讼观念对当代的影响
    摘 要:通过对“无讼”,“息讼” “厌讼”三者的关系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传统法制观念的优劣与得失,进而联系当代“调解”“和解”“仲裁”等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分析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涵,讨论现代诉讼与非诉制度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与趋势,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情况与挑战关键词:无讼;息讼;调解;仲裁;诉讼法律观念“无讼、息讼”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法律观念不仅仅是诉讼法律文化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也是贯穿在整个传统法律文化当中,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3期2017-05-23

  • 打一场智能官司
    从古老走向智能?无讼给出的答案是,以整体性思维看问题,着眼全局找办法。普通人在打官司时,最容易陷入焦虑与无助。焦虑来自信息不对称——业内律师良莠不齐,一个不合格的律师往往会带来败诉的结果。而在万物互联的今天,法律服务行业却保持着古老的面貌——神秘、昂贵、高度知识密集型、重度線下、难以标准化。资深律师蒋勇深知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普通人与律师之间,也存在于律师与案件之间,律师与律师之间。比如,个体律师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无法分享客户资源;律师、法官

    商界 2017年3期2017-03-14

  • 帮小律师找活干
    她经朋友介绍在“无讼合作”注册了一个账号,由于注册地是盐城,所以每当外地律师有在盐城调档的需求时,系统都会自动向她推送信息。户籍档、婚姻档等等,一个月接上五六单,也能给她多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以往,为了完成异地调档,一个律师可能需要花费上千元的成本,现在只要在“无讼合作”上发布一个500元左右的单子,该地区的律师就会收到提醒,双方建立连接后即可完成合作。“感觉无讼就像一个媒介,介绍不同地区的律师相互认识,节省双方时间和金钱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这些二三

    第一财经 2017年3期2017-03-09

  • 中国传统“无讼”思想浅析
    苏州)中国传统“无讼”思想浅析杨丽霞(215000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江苏 苏州)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一个重要特征,“无讼”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道家、儒家以及法家的思想都与“无讼”有一定的联系,“无讼”思想的产生有其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思想根源,这一思想有诸多的不足,但其积极的方面对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无讼”思想;和谐;道德教化;和谐社会一、概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1]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6期2016-11-12

  • 无讼”是个什么东东?
    《秘密行动:代号无讼》的文章,100位法律人报名加入,推开新媒体的大门,体验前所未有的法律人专业阅读方式。自此,中国最大的法律人垂直社区“无讼阅读”Apple式诞生,蒋勇带领他全新的互联网创业团队“无讼”,第一次站在时代面前,开始探索“互联网+法律”的奥秘。“无讼阅读”上线后,陆续推出“整点儿干货”“无讼有礼”“无讼话题”等栏目,法律人感兴趣的热点、干货、话题被集合起来打包给阅读者,点燃了专业人群的阅读兴致,其中一篇名为《今日重磅|最高法院发布民间借贷案件

    民主与法制 2016年27期2016-10-28

  • 蒋勇和他的“无讼”互联网法律试验田
    彭飞蒋勇和他的“无讼”互联网法律试验田文 《法人》见习记者 彭飞“如果没有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再多的物质都很难让人们感到真正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讼的愿景就是法治的愿景。”6月23日上午,科技媒体36氪主办的互联网主题闭门会议上,除了“满头银发”的蒋勇已届不惑之年,全桌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早上出门前,蒋勇对妻子说:“我今天就不穿西装了,穿休闲装,今天是互联网人。”发言时,一身“牛仔裤、运动鞋”的蒋勇,和满屋的互联网人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对局

    法人 2016年7期2016-09-20

  • 中西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的比较
    一与和谐,这是“无讼”的价值取向;西方法律文化倾向于追求正义与权利,这是“正义”的价值取向。关键词: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无讼;正义中图分类号:D9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11-03很长时间以来,中外法学家纷纷在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价值取向问题之所以被如此重视,是因为在法治进程的过程中,它是本质性问题。如何对法律文化资源进行重组、再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哪种法律文化价值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30

  • 海瑞无讼思想刍论
    集》中的海瑞的“无讼”思想入手,分析海瑞的“无讼”思想、对比海瑞的“无讼”思想与孔子的“无讼”思想,在更加深刻地了解“无讼”思想的深刻内涵后,为现在的法制建设提出一点建议,即对“无讼”思想批判性继承,发挥其促谐的长处。关键词:无讼、海瑞;孔子;调解制度1 海瑞的“无讼”思想(一)海瑞无讼思想之解读《海瑞集》记载了一代名臣海瑞的思想与主要活动,在书中他的法律思想表现得比较有代表性。从书中不难看出海瑞的法律思想颇具特色,一方面他在司法上身体力行,是古代公正严明

    卷宗 2016年3期2016-05-10

  • “工具用心”和“专业主义”
    法律阅读类APP无讼阅读进行了一次服务器迁移。这意味着有6个小时她的所有文章不能打开。从2014年12月4日发布到这个时候,这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无讼阅读上提前发了一条消息:“无讼阅读想在周五晚上请个假,请批准哦。”文中顺口提到她很快就要满周岁了。晚些时候我打开查看,发现评论里一半批准了我们的假条,另一半则在感慨这一年时光飞逝,回忆起和无讼阅读的点滴。其中一条评论写道:“这就一年啦……当初作为荣组儿的事情仿佛就在眼前。”如果说这一年有一件事是做得最漂亮的,那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1期2016-04-16

  • 孔子“无讼”政治理想与依法治国探析
    100)孔子“无讼”政治理想与依法治国探析庄思李清宇(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7康巴士新区第二小学内蒙古鄂尔多斯017100)孔子“无讼”政治思想是对三代以来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突破,“无讼”政治思想能影响社会与儒家倡导的“义利观”密不可分,“无讼”是孔子思想政治活动的最终目标,实现在于调解与教化,根本在于“富而后教”,剖析“无讼”政治理想的合理之处,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所裨益。孔子;无讼;政治理想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孔子对华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4-12

  • 彝族乡村无讼社会形成之原因探微* ——以云南中部哀牢山罗鲁彝区为例的讨论
    00)彝族乡村无讼社会形成之原因探微* ——以云南中部哀牢山罗鲁彝区为例的讨论苏斐然 (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云南 楚雄 675000)摘要:罗鲁彝族村落内部注重调解的纠纷解决文化源远流长,人们遇到纠纷时,不习惯用诉讼的方式解决,大部分纠纷都能用调解的方式化解。形成这一无讼秩序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调解的法文化传统;自然经济特征鲜明的经济模式;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怕羞的民族心理等,其中,经济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罗鲁彝族等少数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8

  • 浅析中国法律传统中的“无讼”观
    国法律传统中的“无讼”观郭泽正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无讼”观,即发生纠纷后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端,寄托于调解过后息事宁人的一种心理倾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国人身上的法律文化心理,“无讼”观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司法实践。关于无讼文化的成因、影响、评价等,国内已著述颇丰。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无讼文化的成因做更为精简的总结,着重从社会心理层面探讨“无讼”观的影响,并最终提出正确看待“无讼”观的方法。无讼;文化心理;法律传统;调解一、引言著名

    法制博览 2016年36期2016-02-02

  • 简析“无讼”、“息讼”诉讼观念对当代的影响
    宁 沈阳)简析“无讼”、“息讼”诉讼观念对当代的影响肖利剑(110036 辽宁大学法学院 辽宁 沈阳)通过对“无讼”,“息讼” “厌讼”三者的关系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传统法制观念的优劣与得失,进而联系当代“调解”“和解”“仲裁”等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分析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涵,讨论现代诉讼与非诉制度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与趋势,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情况与挑战无讼;息讼;调解;仲裁;诉讼法律观念“无讼、息讼”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6期2016-01-31

  • 《被告山杠爷》:乡土社会程序正义实现的困境及成因
    本形态仍然保留,无讼的法律文化传统依旧存在,诉讼程序本身存在的高成本缺陷,使得现代意义上的程序正义难以渗入。关键词:程序正义;乡土社会;无讼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0018003影片将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四川一个偏僻但是模范的村庄——堆堆坪,主角山杠爷是一位有效服众但却使用非法的方法治理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影片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山杠爷所做的五件事情,其中虐待婆婆的强英被山杠爷放电影,被捆游行,最终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11-02

  • 论“无讼”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100081)“无讼”作为一种法制文化,在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1 无讼思想的释义“无讼”理念最早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他曾这样说到,“听讼,然吾犹人也,必也使之无讼乎。”历代的国学大师们对这句话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其一是以钱穆先生为代表,认为这句话译成白话文应当是:先生说:“若论听讼,我也和别人差不多啊!必然要能使人不兴讼才为好吧!”;其二是以南怀瑾先生为代表,认为这句话应当译成:不要在听讼时带有自己的主观偏见,听了原告的话,就觉得原告有理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8-15

  • 古代“厌讼”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厌讼;无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图分类号:D9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0-0135-01作者简介:孙浩钧(1990-),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李建军(1989-),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一、厌讼心理形成原因之一:对“无讼”理想的追求(一)儒家思想文化是无讼理念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长期的占据着中国古代人民思想道德追求的最高境

    法制博览 2015年7期2015-08-05

  • 带上一个随身的法律顾问无讼阅读
    个随身的法律顾问无讼阅读在当下这个法治社会,想要游刃有余的生存下去,法律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良好的法律素养不仅能帮我们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可是,在面对数量庞大的法律条文时,我们通常都会涌起阵阵无力感。那么,要怎么才能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方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小编观点其实《无讼阅读》为业内人士带来的方便无需多言,小编反而觉得它对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的用处更大。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法律人士,但可以通过APP上深入浅出的文章和新闻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5年19期2015-07-18

  • 道与中国“无讼”法律传统
    ,进而逐渐形成“无讼”的法律实践传统,以维系良好的人际氛围,并展现“不争善胜”的人生智慧。在法律万能主义受到挑战的今天,“无讼”的精神价值对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有所裨益。关键词:道;节欲自律;谦和;争;无讼中图分类号:DF08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1-2397.2015.01.02有论者指出,法律不过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文化对其影响至深。美国法人类学者霍贝尔认为:“从人类学的观点看,法律仅仅是文化的一个方面。”(参见

    现代法学 2015年1期2015-03-31

  • 当前西部乡土社会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
    “青天”情结、“无讼”思想在当今西部乡土社会仍然得到传承和信仰。与此同时,人们对司法解决纠纷并不信任,法律仅仅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或者谈判的砝码。关键词 乡土社会 “青天”情结 “无讼”思想 纠纷解决作者简介:李伟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级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31-03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笔者有幸在甘肃省D市Z县挂职锻炼,并担任该县信访局副局长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4期2014-10-21

  • 社会转型时期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 ——以厦门市无讼社区的实践为基础
    厦门大学法学院“无讼社区”课题组社会转型时期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 ——以厦门市无讼社区的实践为基础厦门大学法学院“无讼社区”课题组*一、选题背景(一)“半生不熟”的社会关系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引发了社会利益的剧烈冲突,社会结构空前复杂,社会关系处于急剧转型阶段:由依靠亲缘、地缘、血缘等联结关系所维系的“熟人社会”,向倚赖法律、规则等制度形态所调整的“陌生人社会”过渡。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关系的演进尚未完成,处于一种“半生不

    司法改革论评 2014年1期2014-04-21

  • 无讼”法律传统的法治回应
    510320)“无讼”法律传统的法治回应陆伟志(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320)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法律文化的支持,“无讼”作为我国有代表性的法律文化之一,其在当今社会仍有广泛的存在基础。然而,“无讼”有其天然的法治缺陷。因此,需充分考虑“无讼”的法治缺陷,进而在法治推行过程中对其作出正确的回应。无讼;法治;法律传统在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法律文化以其同质性发挥着西方法律难以比拟的作用。因此,学术界对各种法律文化传统的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4-10

  • 传统无讼法律观的历史功能和当代价值
    50027)传统无讼法律观的历史功能和当代价值荆晓梅,陈 昌(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27)传统无讼法律观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社会中,这种法律观念在维护经济秩序、缓和社会矛盾、降低诉讼成本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所包含的主张礼法并用、强调道德教化、注重纠纷调解等合理因素,对摒弃“法律万能主义”倾向、预防犯罪、节约司法成本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应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2010-08-15

  • 从情理和无讼中追求和谐
    纷的最佳方式。“无讼”的诉讼理念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与“天理、国法、人情”相互交错,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世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讼”和传统诉讼中的情理因素的实质都是古人追求“和谐”理想在法律领域的反映。关键词传统诉讼文化情理无讼和谐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028-02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中说过:“如果没有一种对于过去的重新整合,既不能回溯我们过去的足迹,也不能找到未来的指导路线。”同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期2009-07-05

  • 中国古代诉讼理念中的“和谐观”透视
    们形成了以追求“无讼”为特征的和谐诉讼理念。通过调解、息讼使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从而加强民众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家国同构的紧密性,使社会达到长治久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诉讼理念中体现出的和谐因素。关键词:天人合一;“无讼”;和谐观中图分类号:D9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32-02在传统司法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与现代的司法运作不尽相同的理念、特征。传统司法有自身的特色,这种特色深深地根植于传统中国的社会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7期2009-07-02

  • 浅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价值取向上以和谐无讼为目标。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关键词法律文化 礼法 无讼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特质1.1 礼治主义,礼法结合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礼”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中国古代法律的源头有两个:一是产生于部落战争中的号令与刑罚;二是产生于部落的风俗习惯,以神权为后盾的礼。中国法律从其起源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2009-05-12

  • 法治本土资源的局限性
    义;“人治”、“无讼”、“宗法”思想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丰厚的传统文化存量,传统法律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已经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选择、接纳和共享,并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净化,得以绵延、传承至今,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大众认同性。正如苏力教授所深刻指出的:“传统从来就是一种现实的力量,它既记录在历代的典籍之中,也活在人们的观念、习俗与行为方式之中,并直接影响着各项制度的实际运作过程,不管这些制度是用什么样的现代名称。”①由此,传统文化对法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