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

  • “童年” 再现的叙事难度 ——叶广芩儿童小说的审美特质与叙事特征
    ” 驰名文坛的叶广芩, 古稀之年开始创作儿童小说并卓有成就。 然叶广芩儿童小说的审美特质与叙事特征少见研究与分析。 本文提出, 深入儿童的情感肌理, 深切观照儿童的生命体验, 准确书写儿童本真生命形态, 是叶广芩儿童小说呈现纯正儿童本位的关键所在。 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性特质, 地域人文风貌特色丰厚, 独树一帜的幽默艺术, 浓郁的儿童情趣, 为叶广芩儿童小说重要的叙事特征。童年已然远去, 作家笔尖再现的童年, 其实意味着“在更高阶梯上” 再现童年的真实。 这种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6期2023-09-06

  • 基于叶广芩作品析满族与京剧的历史渊源
    100048)叶广芩1948 年出生于北京,祖姓叶赫那拉,生活在一个贵族封建大家庭。满族贵族后裔们的生活是颇具特色的。满清王朝从统治阶层到民间都对京剧艺术推崇备至,京剧的地位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究其原因,满族人对待戏曲艺术并不像汉族传统文人那样持批判否定态度,正统汉族文人普遍认为戏曲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形式,但清代的满族文人对待戏曲艺术却有着更大的包容性,对戏曲等通俗文学艺术有着更深的喜爱。上层旗人也时常重金邀请专业科班出身的京剧表演艺人登门演出,娱情的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2022-11-12

  • 叶广芩:会讲故事的“格格作家”
    后,同为旗人的叶广芩继家族小说《采桑子》《状元媒》之后,又完成了描摹市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合称“京味小说三部曲”。纯正的京腔京味,末代旗人跌落的命运,以及热闹中的悲凉,都与老舍小说一脉相承。因此,她被称为“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旗手”。同时,叶广芩还被叫做“格格作家”。她本姓叶赫那拉,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名副其实的京城格格。然而,这一身份带给她的,更多的是灾难。从20岁被“抛”出京城,扎根陕西,到48岁成为专业作家,从这时起,北京四合院赋予她的一切,才自然

    阅读时代 2022年9期2022-10-05

  • 言说佛坪
    的动植物资源。叶广芩与白忠德两位作家聚焦于此,笔墨中呈现出对秦岭生态和谐及佛坪山民现实生存的共同关注,表现出深沉的现实情怀。但整体上“外来者”与“土著”远近视点的不同导致二人写作内容上侧重有别,同时在对秦岭生态的关注上也表达着不同的坚守与思考。关键词:叶广芩 白忠德 佛坪 历史文化 生态叶广芩是京籍陕西作家,其创作主要有两个支脉:没落的晚清家族故事和秦岭生态文学写作。白忠德是陕西土著,也是近年文坛成长起来的一位散文家,主要围绕故乡的乡民生存实际、秦岭生态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言说佛坪 ——论叶广芩、白忠德的秦岭散文书写
    710065]叶广芩是京籍陕西作家,其创作主要有两个支脉:没落的晚清家族故事和秦岭生态文学写作。白忠德是陕西土著,也是近年文坛成长起来的一位散文家,主要围绕故乡的乡民生存实际、秦岭生态进行创作。这两位作家虽鲜有人生交集,却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诸多的关联性:叶广芩的散文集《老县城》《秦岭无闲草》《秦岭有生灵》,白忠德的《斯世佛坪》《佛坪等你来》《我的秦岭邻居》,这些作品围绕秦岭南麓佛坪这一地域,对其进行了历史文化及当下现实的积极思考与叩问,更有对秦岭草木、生灵

    名作欣赏 2022年12期2022-04-22

  • 生活的民间状态与文学创作的价值选择 ——论叶广芩陕地乡村文学书写的主导性观念及其实践
    国当代文坛中,叶广芩小说是一道独具魅力的文学风景线。北京城是叶广芩生长的故乡,京腔京韵根植于其文化骨髓之中。文革下放、日本留学、县城挂职使其获得了丰富的生命体验,尤其是在陕西秦岭一带五十多年的生活给予其文学创作以无限的灵感与力量。不同于以往京味儿浓厚的家族题材小说,新世纪以来,叶广芩将自己的身心投放到民风淳朴、文化厚重的陕地秦岭,在陕西民间采风,搜查大量县志县史,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著名的“秦岭系列小说”,而这一过程被称之为“行走中的创作”。在陕西的青山峻岭之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2-19

  • 生命美学视角下叶广芩文学创作思想的演进*
    是自由。”纵观叶广芩的文学创作,可以发现作家正是通过自觉地对自己不同阶段人生经历的审视和情感关照,深入把握、不断超越内在的生命体验,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生出对人类乃至万物生命的关爱,反映出了作家内在深刻、厚重的生命悲悯情怀。作家生命意识的成长过程,通过创作对象的变化得以表现。创作题材的多样化特点,体现了作家对自己创作领域的自觉拓展,反映了作家内在审美精神的不断演进和超越。叶广芩的散文和小说著作,情感真挚,人物形象鲜活。读者可以从作品中多个性情迥异但充满生命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2021-11-02

  • 叶广芩创作的原始主义倾向探析
    有密切的关联。叶广芩在创作中多次书写了质朴民风民俗、具有神话色彩的非理性情节,对原始质朴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都表露了她的原始主义倾向。叶广芩对原始质朴的张扬并不是为了否定现代文明,她关心的始终是人的内心与生存状态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关键词:叶广芩;原始主义;反思现代历史、民族与文化是叶广芩创作内容的三个坐标轴,坐标系的原点是人性。叶广芩在创作中每每调用传统文化元素,信手拈来皆能细致妥帖,成为其作品的主要特色。叶广芩在创作中尤其是

    美与时代·下 2021年8期2021-09-13

  • 叶广芩小说《采桑子》中的家族情结与叙事结构
    陈帆叶广芩是陕西籍满族女作家,祖姓叶赫那拉。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到九十年代以后所发表的家族系列长篇小说引起了读者与学界的关注,其代表作主要有《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全家福》《青木川》等。长篇小说《采桑子》以家族叙事为主,通过描写一个钟鸣鼎食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展现出辛亥革命后的风云变幻,既写出曾经风光繁荣的家族逐渐败落,又隐现了贵族子弟在面对时代的浪潮时复杂的内心与艰难沉重的步伐,成为其家族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一、围绕“家”与“族”的叙事内容叶广芩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1期2021-06-17

  • 一本好书,像一只治愈系的猫咪
    了国家一级作家叶广芩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花猫三丫上房了》。前不久,叶广芩老师来了长沙,在与她的交流中,我深刻感知了一位真正的作家该有的形态及底蕴。我永远会记得那个一口气读完《花猫三丫上房了》的深夜,就像童年最美好的时光——听着小雨打窗,躺在陷进去的鹅绒被上。风来啦,雨来啦,老北京胡同院儿里的丫丫也光着脚丫子跑来啦!我想,一本好书应是这样,回想便是治愈与温暖。此期,我们见证了一场精彩无比的阅读对话。在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美丽的校长妈妈易宇与六个孩子就“阅读

    十几岁 2020年1期2021-01-23

  • 京味文学的“新状元”
    贺绍俊叶广芩的《状元媒》发表在2008年的《北京文学》上,当时就让我眼前一亮。《状元媒》是一出传统的京剧剧目,叶广芩不仅将其拿来作为小说标题,而且还将其用到小说情节之中。初读这篇小说时就觉得这个构思顶有意思的,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叶广芩要以这样的构思写一系列的小说。《状元媒》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就有《大登殿》《三岔口》《逍遥津》《凤还巢》等十余篇在各家文学刊物上登出来,叶广芩又将这些小说汇集成册,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仍叫《状元媒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0年11期2020-11-28

  • 叶广芩小说中的贵族文化
    摘要:本文以叶广芩小说中的贵族人物形象、贵族文化元素为研究起点,确定贵族文化在其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出来加以具体分析。通过这些具体物化的因素、感情饱满的元素,评价叶广芩贵族文化,深刻领悟其蕴含的意义,探讨这种情结在叶广芩小说中的原因。关键词:叶广芩;贵族文化;审视;精神沃土贵族文化,顾名思义,这是与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大众文化相对的一个概念。除了我们所指的出身贵族,从小接触的礼仪道德、办事规矩乃至仪容仪表、吃食讲究外。其由三根重要的支柱组成,一是文化的教养

    银幕内外 2020年4期2020-11-25

  • 论满族作家叶广芩小说创作的京剧意蕴
    曹转莹叶广芩,是晚清隆裕太后的亲侄女,慈禧太后的侄孙女,是当代典型的京味儿满族作家,是“在自己的姓名上就浓浓地渗透其作品之魂灵”(1)阿城:《流年惊风雨 今个叶广芩》,《时代文学》2004年第1期。的作家。自1994年创作家族系列小说以来,叶广芩发表了《本是同根生》《采桑子》《全家福》等作品。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状元媒》,包含11篇以同名京剧曲目命名的系列中篇小说,即《状元媒》《大登殿》《三岔口》《逍遥津》《三击掌》《拾玉镯》《豆汁记》《小放牛》《盗御

    当代作家评论 2020年6期2020-11-18

  • 京味文学的“新状元”
    量,充分展示了叶广芩对于京味文学风格的突破和拓展。该书出版后即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的称号,并获得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的提名。从200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状元媒》,到2012年长篇小说《状元媒》出版,前后经历了4年,可以说这是一位作家不断酝酿、不断耕耘的艺术化过程,因此《状元媒》这本书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文学界的公认。在这一背景下,《北京文学》重新出版12年前首次刊登的中篇小说《状元媒》,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

    北京纪事 2020年11期2020-11-11

  •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叶广芩动物小说
    更广审美视野的叶广芩的动物题材小说。在叶广芩的动物小说中,通过构建神秘的氛围和带有寓言性的故事传达出其生态观念。在文本中,叶广芩的动物小说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持批判的态度,明显地表露出生态平等观。其小说中的动物是有着自觉的生命意识,享有与人类平等的伦理地位,值得人们去尊重且平等地对待它们。关键词:生态平等观;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叶广芩;动物小说在2000年,作家叶广芩由于工作调动,来到了陕西周至县,长时间活动在秦岭山区。她的创作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发表了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2020-03-18

  • 叶广芩动物小说中语言的生态意蕴探析
    罗锋莉摘要:叶广芩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在文学界深受肯定和赞誉。秦岭系列动物小说是作家结合自己在周至老县城蹲点时的经历所写,这些作品语言独特,其中不乏富有乡土气息和地域特征的当地语言和词汇,而对古诗文的引用则更加彰显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作者通过这些特色书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反思以及对大自然的生态关怀。关键词:叶广芩;动物小说;生态意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有的意义都能够用语言充分的体现。作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媒介,语言

    广告大观 2019年6期2019-10-20

  • 中日贵族的同曲异调——《没有日记的罗敷河》与《枕草子》的贵族书写比较
    遥隔千年相望的叶广芩的自传体回忆录散文《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同样值得关注。叶广芩,祖姓叶赫那拉,满族贵族后裔,亦被称格格作家,著名于家族小说系列,其丰富珍贵的贵族纪实散文却鲜人研究。《没有日记的罗敷河》曾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真实记录着叶广芩及其家人随着国家时局的变化,从无忧的贵族后裔生活跌落到艰难岁月的沉浮命运。叶广芩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既是中日贵族纪实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反映两国贵族文化的典范性文本。叶广芩独特的满族贵族后裔出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2019-09-27

  • 从未被忘记的童年
    ,会是什么样?叶广芩是很多成人喜爱的作家,她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囊括了包括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等多个重量级的文学奖项,是中国文坛公认的“老舍之后最重要的京味文学大师”。年过70,她却开始给孩子们创作了起来,继她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耗子大爷起晚了》出版之后,新一本更加充满童趣,也更加温暖、丰满的作品《花猫三丫上房了》又和孩子们如约相见。写童书的“小姑娘”2017年,应北京出版集团之邀,叶广芩到捷克布拉格的“十月作家居住地”居住了一個多月,每天推开窗,都

    父母必读 2019年12期2019-09-10

  • 犹记如痴似醉时
    三丫上房了》,叶广芩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10月丫丫从刘婶那儿带回一只小花猫,给它取名三丫,排行在妹妹二丫之后。从此胡同里热闹欢快的童年生活中,多了三丫的身影。著名作家叶广芩通过这部儿童文学作品,回顾自己的童年经历。作为成年人,给孩子们写故事,即便采用儿童视角,那也是以成年人视角为载体,把童年作为一个起点,传递的是对世界的延伸性的认知。记忆中小时候的房前屋后、家长里短是如此清晰而持久,鋪上一层纸就可以鲜活地描摹下来。妈妈在教丫丫怎样给小花猫喂食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12期2019-02-16

  • 叶广芩首部儿童文学作品《耗子大爷起晚了》面世
    叶广芩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耗子大爷起晚了》日前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叶广芩表示,“这部作品既是我个人对童年的回望,也是对美好童年的致敬,自由自在的纯真应该属于每一个时代的孩子们。””颐和园这个大园子在我生命的记忆力确实是不能磨灭的记忆非常深刻的地方,在这里生活了很长很长时间,颐和园的大气、它的端庄、它沉重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从我的角度里,这里边的善良、这里边的烟火气息、这里边的民俗气息,确实是给这座园林填充了新的文化

    文学教育 2018年12期2018-11-30

  • 自我排解
    叶广芩平时不愿爬坡只愿坐车,遇事不想穷追穷想只想简而化之。不高兴也有,不顺心也有,最多出不了半個小时自己就会给自己排解开。例如,某人云,此次涨工资没有你。没有就没有,每月少去一回菜市,少买两条带鱼,也是给自己涨了工资,更何况我正在减肥。又例如,某人出言不逊,找碴儿吵架,躲是没用的,不如设法给他一个出气的由头,既没让他憋出病来,又显得自己有成人之美。人活着年头极其有限,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跟别人较劲。(王文华摘自西苑出版社《我本是散淡的人》一书)

    读者 2018年10期2018-04-26

  • 文学照亮生活 ——中国作协全民公益大讲堂走进阳泉
    举行。著名作家叶广芩为600多名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做了题为《走进历史的皱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作协主办,省作协协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盂县县委宣传部、盂县文联共同承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瑞平,市文联主席侯讵望,盂县县委副书记李宏革,盂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浩等领导参加了讲座。讲座由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锐锋主持。讲座中,叶广芩从杨贵妃东渡这一历史谜题讲起,结合自己昔年在陕西、湖北等多地考证杨贵妃、唐玄宗、唐中宗等历史人物遗迹的丰富阅历和研究积淀

    娘子关 2017年6期2017-11-14

  • 叶广芩小说中理想人格的当代意义
    薛晓霞论叶广芩小说中理想人格的当代意义薛晓霞通观叶广芩小说作品,有种平静、淡薄中的厚重与力量,相较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作品,她显得孤独而别具特质,是文坛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早在九十年代就有评论家将叶广芩的文学创作称为一种“精神家园的寻找”,一种“安置灵魂的写作”。在之后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叶广芩始终坚定自如、我行我素,以一种孤独的文学方式践行着自己的精神信仰。这里我们便会疑惑,面对社会此起彼伏的更迭,面对文学姿态的包罗万象,作者何以如此笃定与虔诚地坚守自己心中

    小说评论 2017年1期2017-11-13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读叶广芩的《豆汁记》
    云起时 ——读叶广芩的《豆汁记》文/洛风赫尔曼·塞黑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李宗盛也说,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同样的,世上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融入你的气质里。正如我现在读的这本《豆汁记》:“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穷人自有穷人本,有道是我人贫志不贫。”想看剧情的迷弟、迷妹们要失望了,期待宫斗或者向往仙剑的人大概也没心情翻阅,因为她根本就没讲什么。但她好就好在,把很多生命的厚度和广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9期2017-09-18

  • 叶广芩:旧时京味今时景
    多年游历在外,叶广芩对于故乡北京有着真挚的感情,她难以忘怀当年的胡同岁月,也忘不了与街坊四邻一起有滋有味的生活。特殊的生活阅历与家族背景,使得她有着不同于其他作家审视北京、抒写北京的视角。很多只属于北京的元素在叶广芩的小说中绝尘而起,串联成鲜活的片段,将一段封印在历史中的往事带到读者面前。追忆,沉迷,惊叹,或许是读者对她作品最好的反应。我们从中能够品读到旧时的京味泛着沉香醇厚,也能体会到现今生活与其对比中的滋味。家族历史的讲述者叶广芩的爷爷是慈禧的亲弟弟,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6期2017-06-15

  • 少数民族作家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
    性少数民族作家叶广芩为例,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界定、身份认同及其探因以及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方面,剖析了其小说中对满族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叶广芩;身份认同;民族身份作者简介:廖忠扬(1992-),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业文学硕士。[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2一、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史分支包括古代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2期2017-05-18

  • 一曲传统文化的挽歌
    从文化的角度对叶广芩的家族小说进行分析和梳理,重点在于其家族小说中传统文化的呈现及其原因和意义。旨在深入地认识到叶广芩家庭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文化在小说创作活动中的影响。关键词: 叶广芩 家族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邓友梅先生曾经赞扬叶广芩的家族小说“有味儿”,这个味儿说的就是其家族小说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对传统文化极为地道的呈现。叶广芩家族小说中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可以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内容丰富而又庞杂,包含了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2017-04-14

  • 叶广芩小说中的平民意识与人文关怀
    詹未明摘要:叶广芩是一位满族作家,并且由于作家本人满清贵族身份而受到较多关注。她的许多作品都折射出清朝渐进衰亡、皇室贵族的失势没落,一部分小说在内容上彼此相互关联,可看作是家族人事变迁的真实写照。然而带着身份特征对作家作品进行解读,虽然能够有针对性地理解作品内涵,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限制了作品的外延,其中明显的一点就是,这位身份血统特殊的作家和老舍一样,将目光更多的投注于一般的平民身上,字里行间流露出默默温情和人文关怀。关键词:叶广芩;平民意识;人文关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2017-02-10

  • “我是北京的孩子”
    阎晶明题目是叶广芩小说里出现过好几次,在其创作自述中也表达过的一句话。这句话里透着骄傲、含着感情,也带着一种莫名的感伤。从小说层面上理解,“我是北京的孩子”至少包含了以下意指,这里是关于“北京孩子”的小说,是“孩子”成长后与“北京”分离的故事,是历经半个世纪却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四十年后重返北京的找寻,是心中记忆与眼前现实无法对位吻合的难过。北京对叶广芩来说是故乡,是成长的地方,是并非自主选择的离别,也是无法重返的伤痛。我不觉得叶广芩在写所谓的“老北京”,有

    读书 2017年1期2017-01-12

  • 叶广芩:家族记忆与身份认同
    的撕裂状态。而叶广芩却打破了老舍的禁忌,成为找到自己真正身份的作家读叶广芩的小说,很容易让人想到老舍先生。不仅是因为他们都是旗人(叶广芩是出身于满族正黄旗世家的“格格”),而且因为叶广芩小说中那种纯正的京腔京味,人物跌落的命运,以及作者的悲悯情怀,都与老舍小说的精气神有相同之处。老舍写了一辈子小说,但大都还是别人的故事。等他终于觉悟写自己的故事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于是《正红旗下》这部长篇家族小说,老舍只是写了个序幕的篇章,就不敢往下写了。而叶广芩却能够

    财经 2016年36期2017-01-04

  • 著名作家叶广芩座客际华3513公司宣讲“我们的秦岭”
    桂兵著名作家叶广芩座客际华3513公司宣讲“我们的秦岭”文陕西/刘宇翔 桂兵图杨宏勋“秦岭是我们的父亲山,渭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有人说我们的大秦岭好似一条龙,我觉得他更像一条摆尾的鱼……”11月3日下午,中国实力派女作家叶广芩应邀到际华3513公司座客交流,以一名作家的视角,从秦岭的植物、动物和人文等三个方面为广大职工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秦岭”,并现场进行了签字授书活动。演讲会由际华3513公司总经理侯增良主持,公司党委副书记张亚军、财务副总经理樊永康及管理

    西部皮革 2016年21期2016-12-24

  • 历史苦难中的生命敬重 ——论叶广芩的中篇小说《树德桥》
    命敬重 ——论叶广芩的中篇小说《树德桥》熊关曼(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女作家叶广芩在2015年第4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树德桥》表达了文学在历史苦难中对生命的敬重,在宽阔的视野、文化和深长的历史意识中,聚焦于描写人生的苦难,抒发时代哀音;最后却哀而不伤,透着一种生命的旷达,体现出作家的一种文学气度。历史;苦难;生命;叶广芩;《树德桥》1 文革记忆的文学书写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是人的活动的舞台。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不可抹去的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2期2016-11-26

  •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互文性戏曲叙事
    亚儒本期关注:叶广芩的家族小说论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互文性戏曲叙事○孙亚儒当代满族作家叶广芩的家族小说从《采桑子》到《状元媒》《大登殿》《三岔口》《逍遥津》《三击掌》《拾玉镯》《豆汁记》《小放牛》《盗御马》《玉堂春》《凤还巢》……无论在题目上还是内容上,这些故事均离不开一个字:“戏”。叶广芩巧妙借用了传统京剧的曲目,独具匠心地将中国传统的戏曲元素纳入到了小说空间格局之中,并将传统京剧中的文本内容、表现形式、京白语言等方面都进行了“仿作、戏拟、强调、深化”,从

    文艺评论 2016年8期2016-09-29

  • 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67000)论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中的民俗文化郭晶晶1,郭秀丽1,吴健蕾2(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省承德双滦实验中学,河北承德067000)叶广芩以一系列满族题材小说回顾历史,书写民俗,展现了她对家族及所属民族的认识与感悟,并立足于现实,揭示了满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没落的现状,于字里行间充斥着眷恋与同情、反思与批判的复杂情感。因此,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展现了文学审美和民俗研究的双重艺术价值。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民俗文化20世

    学周刊 2016年13期2016-07-19

  • 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创作中民族性的理性自觉
    :在满族女作家叶广芩宽泛多样题材的创作中,家族题材小说是其中最为精彩也是最为感人的部分。作为满族女作家,她得天独厚的地方便是是独有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差异性。叶广芩在其家族题材中持之不懈地挖掘,从特有的家族命运中引申出对历史人生、对民族文化及现代文明的深刻思索,开创出文学民族性追寻的新境界。【关键词】:叶广芩;民族性;家族小说;爱新觉罗家族统治并延续了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的基业。族辛亥革命后叶广芩的的爱新觉罗家族改性金。父亲承袭爵位,有着“镇国将军”从一品的头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2016-05-30

  • 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吴健蕾摘 要:叶广芩以一系列满族题材小说回顾历史,书写民俗,展现了她对家族及所属民族的认识与感悟,并立足于现实,揭示了满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没落的现状,于字里行间充斥着眷恋与同情、反思与批判的复杂情感。因此,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展现了文学审美和民俗研究的双重艺术价值。关键词: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30DOI:10.16657/j.cnki.issn1673-

    学周刊 2016年5期2016-03-24

  • 叶广芩小说的生态关照
    00081)叶广芩小说的生态关照李 娜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摘 要:进入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书写方面和话语生长点就是生态叙事。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生态问题日益突显。满族作家叶广芩也将创作指向转向了生态小说,在她的一系列动物小说中表现了一个民族作家独特的生存体验,并着重从文化、人性等层面深刻思考和探讨了生态危机的根源,体现了一个民族作家守护民族文化的特殊创作意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键词:叶广芩;动物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5

  • 初探叶广芩动物小说的语言艺术
    5003)初探叶广芩动物小说的语言艺术李名奇(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黄石435003)在中国当代动物小说作家群中,叶广芩可谓独树一帜。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独特的艺术眼光,进行语言的打磨,使她的动物小说语言闪现出不一样的艺术趣味。叶广芩;动物小说;语言;艺术美叶广芩,这位格格作家,这位鲁迅文学奖得主,这位国家一级作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公开发表作品,迄今为止,已发表专著二十余部,有着不同寻常的造诣和贡献,是中国文坛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女作家。在叶广芩卷帙惊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年11期2016-03-15

  • 贵族记忆与满族书写 ——以叶广芩长篇小说《状元媒》为例
    族书写 ——以叶广芩长篇小说《状元媒》为例王俊虎,付玉琪(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从满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透视叶广芩的家族题材小说《状元媒》,可以发现贯穿作品间独特的叙述视角,深入理解作品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发掘作品所根植的满族民间文化沃土。满族作家叶广芩的“家族命运系列”作品流露出浓重的悲悯情怀与哀怨思绪,体现了叶广芩对于自身民族的清醒认知和深刻反思,亦可瞥见作者关于满族没落贵族的历史记忆以及作者重构现代民族文化心理的雄心。满族;叶广芩;《状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5

  • 叶广芩动物小说的叙事技巧分析
    435003)叶广芩动物小说的叙事技巧分析李名奇(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黄石435003)叶广芩的动物小说运用多种叙事艺术手段,从而使小说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作家本人的创作个性和审美趣味,像背景的烘托,古诗词的引入,古代传说的有机改造,还有,新闻笔法与小说笔法的结合,从而使整个小说在结构上散而不乱、杂而有序,产生了逼真的艺术效果。叶广芩;动物小说;叙事技巧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诗歌散文侧重于感情的抒发,“小说无疑侧重于叙事,是一门叙事的艺术。”[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年10期2016-03-15

  • 书荐
    天气旧亭台》/叶广芩叶广芩,国家一级作家。作为“京味文学”代表作家,新作依然是记载北京生活的小说集。与之前的《采桑子》《状元媒》一样,叶广芩的写作有种“不可替代性”,一方面是她的家世经历,很多背景与细节已经从我们的眼前消失,但作者记起了它们,并细腻而传神地记录了它们,放在作者精心编就的一个个故事里,它们也就是活着的了。《我们的中国》/李零这套书由《茫茫禹迹》《周行天下》《大地文章》《思想地图》四册构成,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酝酿已久、积累多年的成果。书中文字有

    时代风采 2016年13期2016-02-17

  • 毁灭中的伦理拯救与拯救中的哲学沉思 ——叶广芩、贾平凹的生态小说比较
    哲学沉思 ——叶广芩、贾平凹的生态小说比较张保凤(西安石油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摘要:陕地作家叶广芩、贾平凹都曾进行过生态小说的创作。在创作中均写到了人类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动物保护和人类利益获得之间的两难处境以及环境破坏带来的困境等问题,但是也存在着较多差异。贾平凹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在从拯救到毁灭的叙事模式中思考人与自然如何相处,陷入了道家无为的哲学沉思。叶广芩则从生态中心主义出发,采用从毁灭到拯救的叙事模式强调人与动物的平等地位,呼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1-06

  • 中西文化语境下没落贵族的命运书写——浅析张爱玲与叶广芩小说创作的相似性
    —浅析张爱玲与叶广芩小说创作的相似性申朝晖1,张晓芸2(1.延安大学文学院;2.延安市科技馆,陕西延安716000)张爱玲、叶广芩是两位跨越不同文学时代与地域文化的女作家,但同样渐趋没落的显赫家世以及渊博的学识素养使得她们的小说创作在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她们都把自己的目光聚焦于书写没落的贵族命运,作品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张爱玲;叶广芩;小说;相似性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在童年时期与其后的生活历史所得的印象”[1]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2-08

  • 繁华落尽见真情 ——论叶广芩的《采桑子》
    见真情 ——论叶广芩的《采桑子》郭晶晶, 张政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叶广芩的家族小说《采桑子》,以真情感动人心,本文从对故人、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向往和对家族衰微、精神堕落的哀叹和反思两个方面,来展示叶广芩作品追忆过往、镜照现实的情之真、意之切。叶广芩;《采桑子》;民族文化叶广芩祖姓叶赫那拉,这曾经是一个“庞大而辉煌的家族,以出皇后而著名,从高皇帝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到景皇帝光绪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中先后有五位姑奶奶入主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7

  • 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双构性叙事策略
    67000)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双构性叙事策略郭晶晶,岳爱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承德 067000)叶广芩的满族题材小说,通过对衣、食、住、行等显在之“技”的表层叙述与刻画,揭示了小说深层的潜在之“道”,即生之文明、活之滋味、居之情调、行之守真。在双构性叙事策略中“技”与“道”相互生发与推进,彰显出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叶广芩;满族题材小说;双构性叙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满族女作家叶广芩以“家族系列”和“京剧系列”等满族题材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3-19

  • 写作给我带来了快乐
    包括你的家庭。叶广芩:我的经历也没多特殊。小学在北京念,中学在北京念。北京女一中,那是一个很有名的学校。当年排名,师大女附中后面就是女一中。我后来又上721卫生学校,也全是女生。这种全是女生的教育,对于我来说很受益。因为全是女生,所以就要去承担一些本应该是男人去干的事情,没有依靠感。自立精神很强,这种精神一直陪伴我到今天。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要去靠谁,没有靠,自小也没有靠。五岁多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是个家庭妇女,没有工作,没有文化,大字不识,我父

    江南 2014年6期2014-11-15

  • 《采桑子》:复调视域下的家族小说
    何占涛 史佳跃叶广芩的《采桑子》主要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由辉煌到衰败的过程,本身就是满清贵族的叶广芩对这一过程深有体会,她曾经是满清贵族之一,也曾经脱离这个身份成为平民老百姓,也曾经前往西方接受新式教育,她就是以自己这样的多重身份,用多种视角来扮演小说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小说来反映当时社会时期北京人民的生活,并通过北京生活来映射当时的整个民族。除了《采桑子》之外,叶广芩还创作了其它许多部家族小说,评论界对她的家族小说主要讨论出了三个方面:一、以文化角度来探讨叶广

    小说评论 2014年4期2014-11-14

  • 情智共生的雅致写作:叶广芩小说论
    制优雅的写作。叶广芩的写作就是这种,她有一种特别的讲述能力,能深入故事的内部获得一种超然的体验。细腻,而不煽情;雅致,而不做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也许这种能使我们沉入静默之中的作品更为难能可贵。一、经验与想象:真诚而灵动的写作在新时期文学语境中,代群投靠和类型写作无疑是追求速效和高效收益的捷径。为了进入期刊策划和批评言说的视野之内,诸多写作者在叙述技巧和题材选择上趋同舍异,跻身文学潮流之中,结果却是潮起潮落,很多人被吞没于“合唱”之中。相比这些藏在作品背

    当代作家评论 2014年1期2014-11-14

  • 《状元媒》:年代负轭者的间性书写
    出身的陕西作家叶广芩,在其近作《状元媒》中深情讲述了身边满清贵族后裔的生活故事,相较于《采桑子》、《全家福》等前期作品,《状元媒》镇定悠长之气不减,墨淡而味酽,更添谐趣。1.死亡之影与生者之舞就《状元媒》的阅读直观而言,讨论核心逃不开京味、戏曲、旗人这些关键词。全书章节是通过京剧的经典剧目编缀起来的:“状元媒”、“大登殿”、“逍遥津”再到“盗御马”、“玉堂春”、“凤还巢”,结构井然韵味十足,基本是每一章节对应一人。在《大京报》的采访当中,作者就透露这些剧目

    小说评论 2014年4期2014-11-14

  • 叶广芩:9年隐居深山的“格格作家”
    王新同叶广芩满族人,祖姓叶赫那拉。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亲侄女。其父自老祖宗入关后,即被清廷安置在北京东城居住,世代为官,直至清亡。辛亥革命后,这个显赫家族才简姓“叶”。叶广芩出生于1948年,对这位出身于八旗世家的格格来说,曾经显赫的家族,带给后人更多的却是悲凉和苦难。196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流席卷全国,因为出身的原因,民警的一个蓝印章把20岁的叶广芩从北京户籍上抹掉,19岁的她被迫离开北京,到陕西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

    分忧 2014年5期2014-09-10

  • 隐居深山九年的“格格作家”
    到中年开始写作叶广芩满族人,祖姓叶赫那拉。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亲侄女。其父自老祖宗入关后,即被清廷安置在北京东城居住,世代为官,直至清亡。辛亥革命后,这个显赫家族才简姓“叶”。叶广芩出生于1948年,对这位出身于八旗世家的格格来说,曾经显赫的家族,带给她更多的却是悲凉和苦难。叶广芩6岁丧父,哥哥姐姐有的出去工作,有的出去上学,家里只剩下她、母亲和妹妹,母亲不识字,也没有工作,她们完全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卖东西维持生计。“我母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4期2014-07-16

  • 谁 翻 乐 府 凄 凉 曲 ——叶广芩和她的《月亮门》
    凉 曲 ——叶广芩和她的《月亮门》任淑媛(宁夏大学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2)叶广芩的《月亮门》,是一部京城里的人生乐章,其视角依然是女童视角,叙述灵动、清新、俊逸,语言明快,京腔京韵浓郁,从一个女人的精细、缜密、细腻的视角出发,写出内心丰富、复杂、难以名状的情怀,写出两个女孩的情谊和两个家庭的变故,道出人间真情,阐明“真善美”的真正内涵,主题意蕴深沉隽永,读来荡气回肠。叶广芩 少数民族文学 京味 《月亮门》一、叶广芩的写作风格2014

    文教资料 2014年28期2014-03-20

  • 叶广芩动物小说的生态伦理思想
    进入新世纪后,叶广芩创作了一系列生态意识鲜明的动物小说。她从生态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重审人类理性,通过对野生动物悲剧命运的抒写,警醒人类,呼唤生态人格建构。[关键词]动物小说;叶广芩;生态伦理思想一、生命的悸颤:动物的“高贵与庄严”叶广芩动物小说是一种绿色的,并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敬畏生命”这一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学。她的创作告别了人类中心主义,把对人以外生命存在的关注从俯视变为平视。《老虎大福》小说集摒弃了动物工具论和资源论的传统思维模式,完全从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2期2013-02-01

  • 追忆与还原——《青木川》的叙事艺术探析
    方向:文艺学。叶广芩是北京作家,然而1968年作为下乡知青来到陕西,在那里生活了四十一年。特殊的身份和生活经历使她对陕西偏远角落村镇的历史文化充满了独特的情感。1997年发表的《青木川》不仅在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且使青木川镇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成为旅游热点,带动了青木川乃至宁强县经济和旅游文化的发展,也使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这部小说中,叶广芩以她优雅、从容甚至带有散文化的笔调展示了青木川平民化、本土化的历史文化,也刻画出众多人物形象。但笔者认为

    名作欣赏 2012年17期2012-08-15

  • 我遇见了一本好书
    的一个雨天,和叶广芩一起去老县城。老县城藏在崇山峻岭中,是一个有些神秘气息的地方。民国十四年,由于新旧两任县长被土匪绑架杀害,继任县官抱着大印流窜他乡,老百姓也跟着父母官一同搬迁,曾有3万人之多的繁华市井人走屋空。集市散了,草荒了,路废了,渐渐地,这里的曾经也被植物和泥土覆盖了。2004年,因为叶广芩《老县城》的出版,这个被遗忘了的世外桃源又渐渐热闹起来。雨淅沥不绝,山路在清净的黑河旁穿梭盘旋,不时看到被雨水浸透的石头从山上滚下,体验着进老县城的艰难惊险。

    江南 2011年5期2011-11-19

  • 解析太监张文顺 ——读叶广芩小说《小放牛》
    张文顺 ——读叶广芩小说《小放牛》⊙唐金霞[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南京 211135]叶广芩中篇小说《小放牛》讲述了太监张文顺伤痛的一生。张文顺是个充满旧时代色彩的典型人物,美德与奴性浑然一体。他也是个特殊的人物,一个时代摧毁了他健全的身体,但又把他抛出了那个时代,而时代的变迁也并未能将这个小人物扭曲的人生再扭曲回来。京剧《小放牛》是张文顺的梦,作者巧妙运用《小放牛》唱段,通过张文顺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展现了张文顺悲惨的命运。但作者并未完全地把张文顺塑

    名作欣赏 2011年9期2011-08-15

  • 论《豆汁记》中豆汁的文化意蕴
    谈到陕西女作家叶广芩小说创作时,往往将其描写北京的部分小说列为“京味小说”。叶广芩的“京味小说”和其他“京味小说”不同的是,叶广芩有一部分作品是以北京为叙事的地域背景,但是这些作品所着力凸现的并不是广大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而是居住在北京的满清贵族后裔的生活境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文化烙印,叶广芩的近作《豆汁记》就是这样的小说。一、小说中的豆汁意蕴: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豆汁记》是以满清末世贵族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有着鲜明的“京味”意识。王一

    名作欣赏 2010年9期2010-08-15

  • 人生与文学的二重奏 ——叶梅、叶广芩创作观念与文学风格比较
    奏 ——叶梅、叶广芩创作观念与文学风格比较朱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同为少数民族女作家,叶梅和叶广芩有着截然不同的文风。她们又有着许多契合之处,如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坚持和对地域之美的成功描写。两人都善于把人情伦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两人最大的共同处还在于相似的创作经历与对人的命运的积极探讨。她们的小说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广受好评的杰作,主要是因为对文学使命的秉承,自身多元文化与复杂经历融合的背景,不屈的文学个性;另一方面,独到的艺术风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10

  • 两代人两代情
    舒婷、赵长天、叶广芩、潘军、肖复兴、董宏猷、方方、梅子涵等。其中,舒婷和儿子的《Hi,十七岁——和儿子一起逃学》可称得上是合格母亲与优秀儿子联手演出的二重奏。从母亲那里奏出的是幼时的欢乐和痛苦,是对希望与迷茫的追忆;这曲调生动地重现了一个聪明、有个性、有才华的女孩的心理成长过程。从儿子那里传出的是对充满爱的生活的赞叹,对纯情友谊的欢呼,对繁重学习压力无奈的音律。尤其是当母亲迷恋武侠小说和流行大片,倦于写作,在心理上和儿子一起逃学时,那种机智、乐观、调皮的家

    全国新书目 2001年3期200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