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

  • 倪光南院士盛赞工业AR新品ALVA Rainbow
    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发表致辞ALVA Systems CEO 杨卫国详细解读了全新升级的ALVA Rainbow 远程专家指导平台【本刊讯】近日,ALVA Systems(以下简称ALVA)在北京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工业AR升级产品ALVA Rainbow,在专家、媒体及行业合作伙伴的见证下重磅推出。倪光南院士受邀参会并发表致辞。同时,ALVA在发布会现场与神州数码、美嘉林以及迪基透等重要行业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促进工业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会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6期2021-09-10

  • 用数据网络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 文 倪光南7月13日-15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21(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召开,大会主题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互联网引领数字经济新发展”。在大会的“链网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了题为《用数据网络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旨报告。倪光南表示,基于数据网络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希望通过数字网络创新的技术更好地驱动协同创新,推进相关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对大数据发展非常重视,数据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是重要的

    互联网天地 2021年7期2021-08-15

  • 技术、平台双管齐下助力开源强国建设
    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在主旨报告《拥抱开源—构建科技命运共同体》中表达了上述观点。倪光南认为,开源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模式,它已经演化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围绕开源,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技术生态体系。并且越是在新兴领域,开源比例越大。“在一些教育科技、网络安全等领域,开源软件的占比可以达到75%以上。”倪光南透露。但倪光南指出,中国对开源的贡献虽大,却缺乏有重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开源产品。当下,主要的开源产品与开源平台均被少数国外科技巨头所控制,我国信息技术产

    网信军民融合 2021年8期2021-04-17

  • 科技自立自强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倪光南 陆成宽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国际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必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权和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2020年12月28日,在2020网络安全标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呼吁注重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一般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类。我国网信领域的创新大多属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还缺乏原始创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

    科学导报 2021年2期2021-02-22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关系终端产业下一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通過视频连线的方式发表了主旨报告。他表示,5G终端产业要加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的研发,保证在别人卡脖子的时候还有还手之力。中国5G正式商用一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5G套餐用户破亿,全国300多个城市开通了5G网络。更重要的是,5G终端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加快了5G在中国的落地。倪光南认为,尽管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伴随着疫情阻击和防控新常态,市场涌现了丰富的基于终端的抗疫防疫产品、技术和应

    通信产业报 2020年41期2020-11-28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通信产业自主创新自主可控尤为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通过视频致辞方式表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5G蓬勃发展,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信息通信产业而言,2020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通信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倪光南講道,由于美国在科技层面接连不断地打压,特别是针对5G、芯片领域,并扩展到移动应用等方面,不仅

    通信产业报 2020年35期2020-10-26

  • “中国体系”足以缓解芯片困局(独家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一般的数据中心而言,采用先进的“中国体系”,足以缓解甚至基本不受高端芯片被“卡脖子”的影响。5月15日,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美国商务部宣布加强出口管制,要求台积电停止接受华为的新订单。已接受的订单将于9月15日前出货,此后的订单在出口时将需要得到美方许可。8月17日,美国对华为的打压继续升级。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当日晚间宣布全新“升级版”的华为禁令。此次升级后,除非有特殊

    环球时报 2020-09-152020-09-15

  • 若微软“断供”, 我们的“备胎”能顶上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顾炳中和中钢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红,谈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软件国产化替代进展究竟如何?如果“万一”出现,我们的“备胎”能顶上吗?倪光南:美国软件“断供”风险显然存在,要有准备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微软的一次“常规操作”引发忧虑,倪光南院士认为,这在目前的中美局势下并不意外。倪光南分析,微软肯定不希望失去中国市场,但面对禁令,微软能不能扛得住?目前来看,还没有美国公司有过这种先例。“如果美国政府真的下达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16期2020-09-07

  • 创业,不仅成“事”,更在成“人”
    。联想早期员工倪光南倪光南坚信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正是“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让倪光南与柳传志彻底决裂柳传志与倪光南:“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柳传志把1994年定义为自己三十多年创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候。这一年,柳传志和创业伙伴、知己倪光南因为业务分歧,冲突不断升级,最后衍生出联想内部长达数十年的“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之争。刚创业时的联想,没有多少钱、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多少可用人才,相比柳传志等人的名不见经传,年长一些的倪光南当时已经是国内一流的技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2期2020-08-01

  • 中国科技支撑本土经济“内循环”
    著名计算机专家倪光南在其演讲中强调,自主可控是新基建安全的前提。“大家知道,各行各业当前都处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但是这个方向、这个趋势不可阻挡。”倪光南表示,当前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仅仅在“十四五”期间,新基建能够直接、间接带动的投资规模就高达约30万亿元。不过,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能说信息化先做起来,如果有安全问题我们再来解决,这是不对的。从一开始,我们讲新基建的时候,网络安全就必须同时考虑。”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0年48期2020-01-07

  • 倪光南:唐吉诃德式的科学家
    这个技术团队让倪光南眼睛一亮,不谙世事的他以为看到了重启“中国芯”的希望,为李德磊找钱、找政府、找资源、找人,本人则未要一分一文一股。2001 年 4 月,中国第一片自己设计的嵌入式芯片“方舟 1 号”诞生。尽管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但作为第一款可以商品化的 32 位芯片,“方舟 1 号”一出生就备受瞩目。2001 年 7 月,经过高级别的专家技术鉴定会,并由四部委联合召开了盛大的发布会,“方舟 1 号”被推上了技术神坛。此后,国家开始陆续投入资金支持方舟科技

    世纪人物 2019年9期2019-09-11

  • 八旬倪光南,仍为“中国芯”奔走
    时候,有人想起倪光南。这些年他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挂在嘴边,出席活动时说,接受采访时说,写文章时说,多少遍也不厌倦。对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痛定思痛的时候,也有人想起倪光南。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突破“缺芯少魂”的困局,他屡屡尝试、探索、受挫,折戟沉沙、壮志未酬。人们对于倪光南有两种想象。一种是光说不做、缺乏成果的布道者;一种是多年来对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念念不忘,如同一辈子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倪光南听完后对记者笑着摇了摇头,“没那么复雜,也不那么在乎。我

    新华月报 2019年19期2019-09-10

  • 八旬倪光南,仍为“中国芯”奔走
    时候,有人想起倪光南。这些年他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挂在嘴边,出席活动时说,接受采访时说,写文章时说,多少遍也不厌倦。对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痛定思痛的时候,也有人想起倪光南。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突破“缺芯少魂”的困局,他屡屡尝试、探索、受挫,折戟沉沙、壮志未酬。人们对于倪光南有两种想象。一种是光说不做、缺乏成果的布道者;一种是多年来对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念念不忘,如同一辈子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而倪光南说:“没那么复杂,也不那么在乎。我就是一名科技人员,做

    华声 2019年8期2019-09-06

  • 倪光南:技术不受制于人,才能有更多话语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最重要的是关键核心技术《经济》:您之前说过,我们太依赖英特尔的电脑芯片与微软的操作系统,关键时刻会给我们带来麻烦。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发展情况。倪光南: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芯片,在信息领域最重要的是关键核心技术。过去中国在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长期受制于人,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有了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但整体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技术上还

    中国经贸 2019年12期2019-09-01

  • 八旬倪光南仍为中国芯奔走
    倪光南1939年生于浙江宁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主持开发联想式汉字系统和联想系列微型机。近年来致力于推广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突破“缺芯少魂”的困局,他屡屡尝试、探索、受挫,折戟沉沙、壮志未酬。奋斗多半生研究为计算机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60多年,从国防、科研到民用,倪光南都留下了成果和足迹。1961年,刚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倪光南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计算所)。当时计算所与数

    北广人物 2019年32期2019-08-21

  • 5G时代开源芯片将成为新的潮流
    成为新的潮流。倪光南认为,现在开源软件已大幅应用于生活产业中,实现开源芯片的方案,能够促进中国芯片产业的繁荣,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开源芯片在设计、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开源芯片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英特尔、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这对发展中国家更加公平,使大中小企业都能创新,中国的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能够发挥得更好。倪光南

    张江科技评论 2019年3期2019-07-11

  • 补足生态短板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创新全球论坛上,谈及华为事件时所说的。倪光南表示,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要以“国产化替代”,实现“安全可控”。同时,他强调,5G来临,中国可以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市场优势,以及诸多长板,例如电商、移动支付、搜索等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弯道”或“换道”超车。倪光南表示,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暴露出通信业的两大短板,一定要防患于未然,把

    通信产业报 2019年18期2019-07-01

  • 八旬倪光南,仍为“中国芯”奔走
    9年6月6日,倪光南在中科院计算所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中兴被禁、华为被断供的时候,有人想起倪光南。这些年他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挂在嘴边,出席活动时说,接受采访时说,写文章时说,多少遍也不厌倦。对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痛定思痛的时候,也有人想起倪光南。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突破“缺芯少魂”的困局,他屡屡尝试、探索、受挫,折戟沉沙、壮志未酬。人们对于倪光南有两种想象。一种是光说不做、缺乏成果的布道者;一种是多年来对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念

    环球人物 2019年12期2019-06-28

  • 技术不受制于人,才能有更多话语权
    王德民简介: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曾参与研制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在担任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期间,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集团即以联想式汉字系统起家并由此而得名。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

    经济 2019年6期2019-06-05

  • 倪光南:耄耋之年只为“中国芯”
    线图,79岁的倪光南太忙了。最近20年,他几乎只做一件事:推动网信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以国产芯片替代英特尔芯片;以国产操作系统替代垄断市场的Windows、iOS、Android等系统。缺“芯”之痛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公司一纸长达7年的制裁令,让这家依赖从美国进口芯片的老牌中国通讯企业,陷入瘫痪。“禁止美国元器件供应商向中兴通讯出口元器件、软件、设备等技术产品”,这份即时生效的禁售令,彻底扼住了中兴通讯的命门。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芯片?这不是一个新

    决策探索 2018年23期2018-12-17

  • 倪光南:一生逐梦中国良芯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为此奔走呼吁,并且用整整50年时间为中国计算机“缺芯少魂”而努力。倪光南一生热血而悲情,是中国科技史上命运曲折坎坷,却痴心不改的存在。祖国,才是用武之地倪光南的童年是在战乱和四处逃难中度过的。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父母对他说得最多的话是:“你要好好读书,国家富强了才能不受欺负。”战争结束,倪光南开始了求学之路。1950年,11岁的他进入上海复兴中学。6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以全5分的优异成绩,完成

    莫愁 2018年20期2018-11-14

  • 对世界,我不能置身事外
    室,共同见证了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最终输给了柳传志的“贸工技”路线,倪光南被免去总工程师的职务,柳传志掩面而泣。这场影响联想未来发展路线的会议发生时,20岁的梁宁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是联想程控交换机部的一名实习生。一年后,毕业的梁宁正式入职联想,做了部门经理。与枯燥的写程序相比,她更擅长与人打交道。工作两年,23岁的梁宁做了事业部的副总。2000年,梁宁决定离职。她想干一件大事,对整个IT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时间放在每天进货出货计算毛利上。这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10期2018-10-24

  • 对世界,我不能置身事外
    室,共同见证了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最终输给了柳传志的“贸工技”路线,倪光南被免去总工程师的职务,柳传志掩面而泣。这场影响联想未来发展路线的会议发生时,20岁的梁宁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是联想程控交换机部的一名实习生。一年后,毕业的梁宁正式入职联想,做了部门经理。与枯燥的写程序相比,她更擅长与人打交道。工作两年,23岁的梁宁做了事业部的副总。2000年,梁宁决定离职。她想干一件大事,对整个IT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时间放在每天进货出货计算毛利上。这

    莫愁 2018年28期2018-10-22

  • 倪光南:一生逐梦中国良芯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为此奔走呼吁,并且用整整50年时间为中国计算机“缺芯少魂”而努力。倪光南一生热血而悲情,是中国科技史上命运曲折坎坷,却痴心不改的存在。祖国,才是用武之地倪光南的童年是在战乱和四处逃难中度过的。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父母对他说得最多的话是:“你要好好读书,国家富强了才能不受欺负。”战争结束,倪光南开始了求学之路。1950年,11岁的他进入上海复兴中学。6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以全5分的优异成绩,完成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7期2018-09-12

  • 倪光南往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被媒体问道。“没去考虑这些事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去争取。1.0往往不太好用,那没人做就不去做了吗?也得做。1.0是一个过程,没有1.0哪有2.0?”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学家,倪光南大半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中国IT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和操作系统上。全球化的市场浪潮里,他曾被定义为失败的一方,但如今再看陈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1995年6月30日上午,联想集团六层会议室,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坐在第一排的两边。联想

    商业文化 2018年16期2018-07-13

  • 北斗都能突破,何况芯片
    购买敏感产品。倪光南,这位79岁的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的权威,又一次成为焦点。中兴的遭遇,是偶然还是必然?中兴之后,“中国芯”离我们还有多远?倪光南的昔日助手梁宁在一篇文章里写道:2018年倪院士已经79岁,还在为了中国自主可控的芯片与操作系统奔走呼吁。我们见到的倪光南,刚刚结束在一个论坛的日程,西装、白发,温和谦逊。年轻人陈述业余的提问,他每每带着十分的重视侧耳。助手对他“真正君子”的评价,跃然眼前。倪光南谈中兴事件:信息安全被卡脖子因为一篇网文,倪光

    检察风云 2018年10期2018-05-28

  • 院士倪光南:执守“核心技术”
    午忙碌的工作,倪光南院士未作休息,便和工作伙伴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如果遇到电梯难等,他会直接从八层的办公室步行下楼,“这样比较快”。近日的中兴通讯事件,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工作节奏比往常更加紧张。这位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信息核心技术的长者又一次郑重警示:对中国网信领域核心技术的任何缺失决不能掉以轻心,该补上的课必须要补。必须补的课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出口电信零部件产品,期限为7年。如此重创,在倪光南看来并不意外,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9期2018-05-15

  • “中国芯”有“两座大山”要跨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进行了专访。早晨的咖啡馆里客人不多,年近八旬的倪光南未选择记者建议的靠窗沙发,而是选择了靠背直直的木椅。由于过去这些年的经历,有人称倪光南是“堂吉诃德”,在被记者问到怎么看这个说法时,他喝了口咖啡,笑着用纸巾擦擦嘴说:“其实我做的是咨询、支持工作,是二线的事。”教训——“不要指望别人会卖给你核心技术”环球时报:很多资料显示,中国计算机的起步并不算晚,是这样吗?倪光南: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计算所刚成立时,世界上能做大型计算机的只有美国、苏

    环球时报 2018-05-022018-05-02

  • 热烈祝贺倪光南院士获得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张弥曼、多吉、倪光南、严纯华、邹学校、李贺军、李兴钢、蔚保国、秦川、王杜娟等10位先进典型,他们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用科研成果赢得世界同行尊重;有的扎根基层一线,为扶贫攻坚和人民幸福付出毕生精力;有的投入社会公益,几十年如一日开展科普宣传……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真谛,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发布仪式以“科技中国梦建

    中文信息学报 2018年6期2018-02-08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师红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题为《“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师红利”》的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在发展协作机器人方面已经拥有大市场、低成本、核心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等诸多优势条件。今后,随着协作机器人的普及,将对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构造现代化经济体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协作机器人有望成为机器人中的主流《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积极研发能够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特别是与小批量定制、个性化制造、柔性制造相适应的,可完成动态、复杂作业使命,可以与人类协同作业的新一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1期2018-01-13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自主可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关乎网络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会上表示,智能终端是网络的节点,数量大、分布广,又是大数据的源泉,智能终端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网络安全,因此,在智能终端领域,更要重视安全和发展同步推进。倪光南表示,网信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但CPU和OS作为基础性核心的地位不变,其他核心技术往往建立在它们之上。如果中国没有自主的OS和CPU,就不可能成为信息强国和网络强国,就不可能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因此尽管有

    通信产业报 2017年33期2017-10-17

  • 倪光南:大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近日在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表示,大数据作为新的生产力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倪光南表示,大数据具有大体量、多样性、时效性、准确性、大价值性五大特点。数据资源是大数据价值体系的根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有背景的数据,知识是呈现规律的信息、是洞见的基础,智能是机器通过大量数据获得知识,自动完成任务。倪光南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大数据促进了人工智能的技术,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大数据;另

    决策探索 2017年11期2017-06-23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种做法往往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将引进技术穿上“国产”马甲,做“本地化”“贴牌”等工作,当作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后一种思路的依据则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认为技术受制于人会挨打,因此“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倪光南表示,在信息领域想通过引进仿制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一般领域更难,而且往往是引进了垄断而未真正引进了技术。“这是因为,网络空间大国利益的博弈常常导致对某些信息核心技术的封锁和保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24期2016-07-02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解决“受制于人”,信息产业化就没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16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信息产业领域不能走引进仿制的老路。“与其说技术落后会挨打,不如说技术受制于人会挨打。”倪光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信息产业的重要特点,就是很难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被普遍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显然留有后门,加上凡是牵扯到大国利益的技术,对方都要封锁保密。如果解决不了受制于人的问题,在信息领域强调产业化等其他问题都没意义。”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总规模预计达到15.5万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15期2016-04-22

  • 我国芯片产能缺口居高不下自主创新刻不容缓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一直存在着“自主研发”还是“引进消化”之争,其中后者因更容易上手而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主要采取的方式。如今,面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以倪光南为代表的诸位专家认为已到了直面挑战、走自主研发创新之路的时候。三个“第一”回顾2016年,虽然PC市场持续下滑、物联网等应用增长不及预期,但是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落地实施,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式运作,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稳步增长

    通信世界 2016年9期2016-03-30

  • 倪光南:国家操作系统的机遇期来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作《国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生态环境及应用开发》的主题演讲1939年出生的倪光南,已年近80岁。早在1994年,倪光南就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家之一。从那时起,他就极力呼吁中国要发展自己的IT核心技术,特别是国产CPU和操作系统。2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在CPU领域,基本上是Intel、AMD等外资公司的天下;而在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操作系统更是占据着中国95%以上PC机的市场份额。这让倪光南很焦急。接受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6期2016-03-14

  • 国产手机应放弃内斗,支持自主手机操作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了《移动互联与终端创新》的主题报告,他着重谈了日益严峻的手机网络安全问题。今天,中国手机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华为、小米、联想、vivo、OPPO、中兴、酷派、TCL、魅族等,都是全球排名靠前的手机企业,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与庞大的出货量相比,与工艺的不断进步相比,国产手机最致命的地方是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微软2008年发生的电脑“黑屏”事件,以及2013年XP系统停止服务事件,无不表明操作系统厂商可以控制终端,获取用户信息。人无远虑

    IT时代周刊 2015年12期2015-12-24

  • 联想控股:不得不说的往事
    企业,柳传志和倪光南都是联想基业的缔造者。30年的发展,联想控股早已成为中国标志性的企业之一。但联想取得这般成就绝非一帆风顺,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段著名的公案:倪柳之争。倪光南代表了传统技术派的思维,而柳传志代表了更成熟的企业家的思维。柳传志曾宣称,“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光南干才能出成绩。”当然柳传志也是这么做的。后来,联想退出倪光南主导的汉卡市场,柳传志否认了倪光南的大笔研发经费,倪光南在联想的主要

    中国商人 2015年3期2015-09-10

  • 倪光南 国产操作系统2年内或替代Windows XP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基于应用商店的国产操作系统将有望在2014年10月份推出,这款国产的操作系统很有可能在1~2年内替代在中国用户高达57.8%的Windows XP系统。倪光南称,现在的环境给了国产操作系统一个非常好的机遇。2014年4月8日,微软停止对XP系统提供补丁和安全更新,85%的XP系统用户不愿意对XP操作系统进行升级。据悉,目前做桌面操作系统有15家企业,做移动操作系统至少也有十多家。倪光南认为这在策略上制约了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各个企

    创新科技 2014年19期2014-12-26

  • 倪光南:与微软的抗争
    秋,头发花白的倪光南坐在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接受《瞭望东方周刊》的专访。这位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界的元老之一,如今重回公众视野。这一次他现身于因“棱镜门”事件而受到公众关注的信息安全领域,并且成为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的积极推动者。当他在1999年离开联想回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文简称“中科院计算所”)后,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中,主张建立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至今15年,他一直呼吁要打破微软对PC操作系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47期2014-12-17

  • “中国桌面”挑战西方垄断
    系统产业联盟,倪光南担任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路透社评论说,自从中美两国围绕网络安全展开一系列争执以来,电脑技术“成为双边关系紧张的一个领域”。中国现在正试图帮助本国企业在技术水平上“追赶”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移动操作系统。倪光南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的确,我们发展国产桌面首先是为了信息安全。操作系统是最基础的软件。如果操作系统是不可控的,就会被人监控。我国很多重要部门目前面临很大困难,比如开会手机不能用,电脑上很多病毒,还会造成邮件丢失

    党建文汇·下 2014年10期2014-10-27

  • 中国软件业如何自强
    件业方可自立。倪光南院士选择以自己最原始的身份重新回归公众视野。远离商业纷争后,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开始潜心致力于在中国推进开放源代码Linux操作系统和国产软件业的发展,其间对微软垄断的“声讨”和对于中国政府软件采购的奔走呼吁让人记忆犹新。在他参与的演讲和号召中,“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总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首次跨过3万亿元大关,2013年实现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但我国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仅占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3期2014-08-01

  • 中国政府采购拒绝Win8
    品评估工作。”倪光南称Win8“不可控”程度高前述企业高管告诉新京报记者,Win8被封杀,是因为政府采纳了中科院院士倪光南的建议,认为Win8“不安全”。棱镜门事件后,倪光南曾以Win8采用了不安全技术架构为由,呼吁中国政府以及重要行业不宜采购微软Win8。倪光南近日表示,新一轮政府采购禁用Win8在情理之中。早在2006年微软发布Vista版本时,专家评估确认其架构会使用户电脑被微软高度掌控,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其结果是“Vista”未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计算机与网络 2014年10期2014-04-15

  • 第三届首都创新论坛开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启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了《云计算推进可靠、低成本信息化》主题演讲。“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是北京经济开发区首次成立,有三家企业被授“院士专家工作站”:北京云计算基地,进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倪光南;国家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进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刘韵洁;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进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殷瑞钰。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科学中国人 2011年19期2011-06-12

  • 倪光南:社区是开源发展的动力
    倪光南:社区是开源发展的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开源使每一个技术人员获得了创新的平台,使他们可以在前人取得的成果上进行再创新。同时,开源的推广应用打破了垄断,使技术人员的创新有可能进入市场,为人所用,也就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开源使每一个技术人员获得了创新的平台,使他们可以在前人取得的成果上进行再创新。同时,开源的推广应用打破了垄断,使技术人员的创新有可能进入市场,为人所用,也就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开源社区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拥抱开源,超越梦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10期2011-01-16

  • 倪光南:IT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中国IT和互联网业在过去10内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业经历了从萌芽到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未来十年,中国的IT业和互联网业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是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IT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倪光南表示,这些年来,中国IT业和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是很快,但与其他行业一样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总的情况比传统制造业好些,但

    创新科技 2010年3期2010-07-25

  • 海量信息时代呼唤“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云计算可以满足海量数据高速处理的需求,缓解当前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的压力;适应业务需求和业务量的快速变化及软件服务化S a a S的趋势;大大提高I T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满足绿色节能的需求;有利于集中管理,便于运营维护,最终也将增强信息安全。”倪光南在会上如是说。11月25日~26日,为期两天的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网络》杂志承办的“2010教育云服务暨优质数字资源整合大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会议总结了我国

    中国教育网络 2010年12期2010-01-29

  • IT“老兵”等
    国政协副主席。倪光南生于1939年,浙江镇海人。1961年,倪光南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曾参与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1984年~1999年,倪光南担任中科院计算所公司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研发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离开联想后,倪光南潜心于在国内推进Linux操作系统和非Wintel架构的网络计算机,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学者,倪光南在1994年

    现代计算机 2009年9期2009-12-02

  • 联想汉卡:破解电脑汉字难题
    时技术带头人的倪光南带领一干人马开始琢磨如何在微机上安装汉卡。汉卡是一种将汉字输入方法及其驱动程序固化为一个只读存储器的扩展卡。一种汉卡是为一种汉字系统专门设计的。早期的计算机使用中,因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有限,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减少在汉字输入过程中对存储器的频繁访问,研制了汉卡。使用汉卡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的速度,尽可能的少占用计算机的内存空间。但汉卡存在与其它硬件冲突的问题。作为中国最权威的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科院计算所,也有很多科技人员在研究汉字处

    中关村 2009年10期2009-02-05

  • HR败笔,横看成岭侧成峰
    联想庆幸,认为倪光南的离开为柳传志的经营战略扫清了障碍,以短痛的方式解决了元老难题,当时联想股票走高与此不无关系;有人则认为柳传志的留下是技术专家挤走了市场专家,是HR管理上的一大败笔。我们无法假设如果倪光南留下来联想现在会是怎样,也无意评价联想的市场营销战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元老的倪光南曾为联想做出过巨大贡献,他的离开是联想的损失。倪柳冲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也不得而知,联想的解决方案很难简单地用败笔或妙笔来评价。倪光南离开不到一年,联想一分为

    人力资源 2006年3期200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