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

  • 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首选治疗方案是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可以与化疗进行联合使用,完全缓解率以及三年无病生存率都比较高[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与年龄增长有很大关系,并且超过半数的患者发病于50岁以下,平均发病年龄在44岁[2]。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常规药物是维甲酸,用药后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3]。亚砷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适用于维甲酸治疗后效果不理想或者存在复发情况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将其与维甲酸联合应用可

    甘肃科技 2022年21期2023-01-08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在染色体易位与维甲酸受体α 融合基因的特征性细胞遗传学变化。目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以全反式维甲酸展开,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联合其他药物以达到全面控制的效果。三氧化二砷的应用是临床继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的另一个重要发现,在我国中医药发掘出来的治疗理念,已经被临床列为当疾病病情难以缓解或者复发后的首选治疗药物[2]。本研究旨在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将到本院就诊的急性早幼粒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9期2022-07-09

  • 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进行治疗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期患者,共计随机选择80例,利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进行平分,组别名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接受复方黄黛片与维甲酸联合治疗的方式,后者接受亚砷酸与维甲酸联合治疗的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各项临床治疗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复方黄黛片;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婚育与健康 2022年15期2022-05-30

  • 牛初乳冻干粉和复合制剂对维甲酸所致小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抗氧化作用
    )和复合制剂对维甲酸所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抗氧化作用。[方法]以维甲酸灌胃14 d建立小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在造模的同时给予LBC和复合制剂。动物处死后,测定股骨矿物元素含量和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血液和脏器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LBC和复合制剂能明显抑制骨质疏松症小鼠骨Ca、P和Zn的丢失。LBC和复合制剂能显著提高血液SOD活性,降低血液、肝脏、肾脏和睾丸MDA含量。LBC能提高肝脏、脾脏SOD活性;复合制剂能显著提高脾脏、睾丸SOD活性。LBC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2021-06-15

  • 维生素A对动物肺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素,其活性产物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在肺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维生素A及其维甲酸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肺发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肺发育中的机理及提高动物健康生产提供参考。1 肺的形成与发育呼吸系统由前肠腹侧内胚层的一小群细胞发育而来,肺的上皮来自内胚层,间质来源中胚层。前肠腹侧转录因子NKX同源框-1(NK2 homeobox 1,Nkx2-1)的表达可作为呼吸系统发生的标志。Nkx2-1+内胚层细胞向外翻出形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2期2021-03-27

  • 维甲酸对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自噬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变化情况,探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异位子宫内膜病灶中自噬及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100只BALB/c雌性小鼠分为5组:CTRL组,EMs组,LOW组[100 mg/(kg·d)],HIGH组[200 mg/(kg·d)],CQ组;药物灌胃7 d后处死取材,行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定量分析及MVD测定。结果:EMs组、LOW组Beclin 1、VEGF mRNA表达均高于CTR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中国医学创新 2021年36期2021-03-24

  • 维甲酸受体在食管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治的关键环节。维甲酸(retinoic acids,RA)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诱导分化剂,但必须通过维甲酸受体才能发挥生物活性[3]。这些受体有两大类:其一为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s),其二为维甲酸X受体(retinoic X receptors,RXRs),两类受体都有α、β、γ 3个亚型。研究发现,两种受体及其亚型在不同器官、组织的分布可能不同,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表达也不一样[4-6]。那么维甲酸受体在癌前

    食管疾病 2020年4期2021-01-07

  • 维甲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对生殖的影响★
    6001)1 维甲酸简介1.1 维甲酸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维生素A 的活性代谢物是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以视黄酯储存在肝脏,主要循环形式为视黄醇,RA 同种异构体包括全反式维甲酸、9-顺-维甲酸(阿利维A 酸)、13-顺-维甲酸(异维A 酸)[1]。临床常用口服维甲酸类药物包括异维A 酸、阿维A、阿利维A 酸、贝沙罗汀等,外用药包括维甲酸、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等。RA 具有抗炎(通过抑制IL-6、TNF 等)、抗凋亡、抗癌、抗糖尿病、护肝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2020-12-20

  • 维甲酸协同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进展
    首选治疗方案是维甲酸(RA)协同砷剂。近5年来,RA协同砷剂治疗APL的机制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方面出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额外基因的改变、非基因的分子机制、联合药物的机制、佐剂和载体等进行阐述,从而为今后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砷剂;机制[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10(c)-0045-04Mechani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0期2020-12-14

  • 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延长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睡眠时间的影响
    细胞白血病通過维甲酸与亚坤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延长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诱导治疗,观察组采用维甲酸和亚坤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比较2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睡眠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较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睡眠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7期2020-09-12

  • 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复发率[2]。维甲酸可有效治疗APL, 促进肿瘤细胞的成熟。复方黄黛片是纯中药制剂,主要由青黛、雄黄、太子参、丹参等组成,具有清热补气、生血解毒之功效。研究[3]发现,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能够有效延长AP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降低复发率。本研究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对APL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APL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2期2020-08-18

  • 口服维甲酸在治疗皮肤病的应用
    510095)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一种维生素A衍生物。由于维甲酸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凋亡;血管生成,改善上皮细胞异常角化和皮脂排泄,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因此维甲酸及其代谢物是科学家们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维甲酸类药物应用于临床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肿瘤等治疗。1 维甲酸的发展1913年,人们首次发现维生素A对促进小鼠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正常发育状态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维生素A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1-10

  • 维甲酸对胎鼠骨骼致畸作用的研究
    两步脱氢氧化为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维甲酸在生物体内异构酶的作用下以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和顺式维甲酸 (cis-retinoic acid, cis-RA)的形式存在[1,2]。研究表明,全反式维甲酸能够诱导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干细胞等细胞的分化以及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骨骼的发育与代谢[3]。当其缺乏时,它会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引起骨质增殖或骨质不吸收,孕妇

    生物技术进展 2019年3期2019-05-28

  •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脂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APL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药物,因多数APL患者具有明显的细胞遗传学异常(15∶17),促使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a融合基因形成[3-4],而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可作用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a融合基因,明显改善APL患者出血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可高达90%左右[5]。但其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头痛、恶心及维甲酸综合征、肝功能异常及颅内压增高等严重不良反应。也有研究显示,经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会导致患者血脂异常[6]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年11期2019-01-15

  • 维甲酸致小鼠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及量效关系探讨
    制的重要依据。维甲酸(Retinoic acid)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不良副作用[5]。研究发现,维甲酸对骨代谢有显著影响[6],利用维甲酸构建的骨质疏松模型在发病症状、骨组织学形态以及对雌激素的骨反应等各个方面,均与人类骨质疏松有着极高的相似性[7]。但多数研究使用了大鼠构建模型,少有人用小鼠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在药物机制探讨过程中,小鼠易于大量饲养且成本较大鼠低。因此,本研究利用维甲酸的特性,构建小鼠骨质疏松模型,

    中国兽医杂志 2018年8期2018-12-05

  • 观察多西紫杉醇和维甲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外体内协同作用*
    对多西紫杉醇及维甲酸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外体内协同作用进行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细胞和培养条件 人前列腺PC-3细胞在10%小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添加链霉素和青霉素。在37 ℃温度下通过5%CO2进行常规培养,使用指数生长期5×106个细胞在24孔板中接种,培养12h之后添加不同浓度的多西紫杉醇及维甲酸,并且实现空白组、阳性组和阴性组三组。1.2试剂和药物 多西紫杉醇与维甲酸均为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噻唑蓝、碘化丙啶均为上海恒远生物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2018-11-15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分析
    号染色体上)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第17号染色体上)融合。目前,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能够诱导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维A酸受体(PML/RAR)α融合蛋白调变/降解,两种药物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强作用。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对象,对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2018-03-23

  • 维甲酸对高氧环境下原代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 目的 探討维甲酸(RA)对高氧环境下原代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 分离、纯化孕19 d的胎鼠肺组织,得到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待细胞生长至亚汇合(约占瓶底80%以上时)将细胞分为空气组、高氧组、高氧+RA组,其中高氧+RA组加入含有10-6 mol/L的RA。空气组置于空气中培养;高氧组与高氧+RA组置于37℃、95% O2 - 5%CO2条件下培养24 h,用测氧仪检测培养皿中的氧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36期2018-03-04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8例临床分析
    000)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8例临床分析董中明(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云南 楚雄 675000)目的探讨分析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确诊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但是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

    智慧健康 2017年15期2017-11-08

  • 当羊骨片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影响
    医院当羊骨片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影响尹 鑫 于海龙 张晓峰 杨 丽 王 伟1李青春(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 承德 067000)目的观察当羊骨片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OP)大鼠股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维甲酸模型组、仙灵骨葆组(312 mg/kg)和当羊骨片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 000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0期2017-11-07

  • 让癌细胞改邪归正
    ?王院士想起了维甲酸,这是一种用于皮肤修复的药物。当皮肤发生生理性老化,或受紫外线辐射及创伤伤害时,顺式维甲酸可纠正或预防真皮结缔组织成分及形态结构的异常,刺激皮肤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使受损或衰老的细胞“逆转”。这种物质能否作用于白血病细胞呢?当时中国国内没有顺式维甲酸,只有“反式”。他将全反式维甲酸加到培养白血病细胞的玻璃皿中,出乎意料,24小时后,白血病细胞竟然“改邪归正”,变成正常血细胞了。随后,他在临床上试验了这种物质的疗效。1988年10月,王院

    特别健康 2017年5期2017-07-14

  • 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8100全反式维甲酸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王君丽, 韩 冰, 李小莉, 张丹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呼吸内科,深圳 518100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分别用全反式维甲酸及泼尼松干预治疗15 d(1次/d),同时设立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小鼠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3期2017-07-03

  • 骨碎补醇提物对维甲酸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碎补醇提物对用维甲酸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维甲酸灌胃造成小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同时灌胃低、中、高3种计量的骨碎补醇提物,14 d后测定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活性(TRAP)的活性,以及血清中骨钙素(BG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 维甲酸可引起小鼠骨质疏松,骨碎补醇提物可升高E2的数值,同时降低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结论 骨碎补醇提物对于维甲酸造成的骨质疏松症模型有一定的

    医学信息 2017年4期2017-04-18

  • 维甲酸联合胆汁酸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
    ] 目的 探讨维甲酸联合胆汁酸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影响及初步机制。 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的维甲酸及脱氧胆酸钠,分别或联合作用于人结肠腺癌HT-29细胞,检测细胞的增殖以及抑制凋亡情况。 结果 维甲酸联合胆汁酸可以有效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效果优于单独应用(P[关键词] 维甲酸;胆汁酸;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008-03结肠癌是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期2017-03-31

  • 不同用药方式对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12岁以下小儿APL患者,观察组44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维甲酸口服,每天20 mg/m2,三氧化二砷静脉注射,每天10 mg;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维甲酸治疗,剂量为每天40 mg/m2。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82.6%,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P=0.0148。达到CR时间治疗组为(25.2±3.3)天,对照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9期2016-12-29

  • 维甲酸诱导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的研究*
    10009)维甲酸诱导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的研究*雷印涛1王旭霞2孙 钢3(1.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山东 泰安 271000; 2.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 济南 250012;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浙江 杭州 310009)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10-4M,10-5M,10-6M三种浓度梯度的全反式维甲酸对原代培养的成釉细胞瘤细胞进行48小时,4天,5天,7天四个阶段的体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2016-12-20

  •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王 萍目的 探究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于2011年1月~ 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例。给予甲组患者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给予乙组患者亚砷酸单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完全缓解、死亡患者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8期2016-11-11

  •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孟 遥1,夏 泉1,2,葛金芳1综述,陈飞虎1审校基于良好的抗肿瘤增殖及诱导分化效应,维甲酸及其衍生物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开发与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是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基础设计合成的新型维甲酸衍生物,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阻断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与ATRA比较,ATP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08-09

  • 全反式维甲酸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01)全反式维甲酸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刘霞1马红萍2△(1南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2机能实验室南通226001)【摘要】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5/6肾大部切除 (5/6 nephrectomy,5/6Nx)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 大鼠行5/6Nx后2周分为3组:5/6Nx组 (大豆油1 mL·kg-1·d-1,n=11)、 a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6年1期2016-06-20

  • 全反式维甲酸增加胃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篇论著·全反式维甲酸增加胃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王艳萍1, 赵先群1, 张向东1△, 许 威2, 向晓辉2(1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河南 南阳 473000;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脾疾病诊疗中心, 天津 300162)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胃癌细胞SGC-7901存活率与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年8期2016-06-01

  • 不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性检验项目的周转时间及总消耗时间的比较
    验和首次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治疗的TET(从入院开始计时)。结果APL诊断性检验项目的TAT/TET分别为:外周血形态外周血形态(2.6±2.6)h/(5.8±5.5)h,骨髓形态(初步)(2.4±0.5)h/(20.6±12.3)h,骨髓形态(正式)(26.9±19.9)h/(40. 4±24.9)h,免疫分型(23.5±9.1)h/(62.1±32.2)h,染色体(259.9±82.8)h/(283.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6年2期2016-05-11

  • 恶性肿瘤联合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现状
    诱导分化剂包括维甲酸( RA)类、组蛋白酶抑制剂、甲基化抑制剂、PPAR激动剂、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等。近年来探索性用于诱导多种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其诱导机制是上调NISmRNA的表达,提高肿瘤细胞的碘摄取率。单独利用不同诱导分化剂在基因转录前后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诱导肿瘤的分化或再分化,诱导机制逐渐明确,大多数在体外研究中对培养的各种肿瘤细胞诱导效果较确切,而体内实验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大。目前研究中多用RA类联合其他类型诱导分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5-09

  • 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宝国秀 杨晓燕 黄丽萍 胡学琼 李永志 何玉琴 (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科,云南 大理 671000)复方黄黛片;维甲酸;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出血倾向严重,易并发DIC,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早期病死率高,随着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生物学的特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其联合化疗为主的治疗,使治疗结果和预后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2016-01-30

  • 分析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艳玲分析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晋艳玲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白细胞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2016-01-27

  • 维甲酸对皮肤角阮细胞水孔蛋白通道3表达的影响
    维甲酸对皮肤角阮细胞水孔蛋白通道3表达的影响陈建华(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江西抚州344000)摘要〔〕目的探讨维甲酸类药物对表皮角阮细胞中水孔蛋白通道(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异维A酸、阿维A、阿达帕林处理角朊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HaCaT),采用免疫组化、RT-PCR、Western印迹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000、0.001、0.010、0.060、0.100 mg/ml)、不同作用时间(0、6、12、24、48 h)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9期2016-01-08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维甲酸致老年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疗效
    素基因相关肽对维甲酸致老年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疗效陈光华黄贵芝林颢吴浩俊陈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广东湛江524001)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维甲酸致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2只15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维甲酸组、CGRP组和CGRP8-37(CGRP拮抗剂)组,每组18只;后3组用维甲酸80 mg·kg-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9期2015-12-29

  • 新型维甲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分析
    0000)新型维甲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分析张黎君 黄小莹(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维甲酸类化合物是天然维生素A代谢生成的衍生物,并且涵盖与其结构相似的人工合成物,截至到目前已发现4000余种维甲酸类化合物,并且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中。由于绝大多数的维甲酸类化合的医疗剂量与中度剂量接近,造成医疗隐患,由此新型维甲酸类化合物的研制合成已势在必行。新型;维甲酸;生物活性新型维甲酸类化合物主要将苯甲醚作为原料,经转化反应生成硼酸中间体2,将

    河南科技 2015年24期2015-10-19

  • 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检测
    影响及对全反式维甲酸预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并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诱导分化前后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内径为(267.0±13.8)μm,孔隙率为90.0%。神经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下形态向神经元样细胞改变,并初步表现出神经元间突触连接的结构,且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初步具备神经元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明胶—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素3神经支架材料,其与神经干细胞之间的生物相容性良好。

    山东医药 2015年7期2015-04-04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的护理评价
    041)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症的护理评价张洪玲(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目的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所引发的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APL患者,给予所有患者ATRA+蒽环类药物化疗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出现并发症,其中11例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例为粒细胞缺乏,3例为维甲酸综合征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2015-01-25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观察
    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观察王瑾 贾鹏目的观察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及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 诱导缓解后应用化疗进行巩固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时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以及2年生存率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2015-01-23

  • 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7例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
    313000)维甲酸作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药物,近年来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是目前理想的首选药物[1],但用药后仍会出现许多药品不良反应。笔者比较了护理干预与普通护理对维甲酸几种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效果,并总结了维甲酸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9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97例。对照组中,男 41例

    中国药业 2014年9期2014-11-08

  • 服用维甲酸的年轻人要避孕
    的患者开口服的维甲酸,也有年轻人会去药店购买非处方药维甲酸乳膏局部涂抹,效果也不错。但专家提醒患者,使用该药期间应避免怀孕。药理研究显示,维甲酸是传统的致畸原,有很强的致畸作用。皮肤局部外用的维甲酸对处于胚胎敏感期的小鼠、大鼠、地鼠、兔母体有明确的胚胎毒性作用及致畸性,并可引起母体系统毒性。孕妇服用后可能引起胎儿畸形。维甲酸是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又叫维A酸,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促进上皮细胞的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代谢作用,可治疗痤疮、银屑病、鱼鳞病等

    家庭医学 2014年8期2014-09-12

  •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仲小敏 徐开林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10 mg/次,口服;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先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口服治疗,再于此基础上加用高三尖杉酯碱静脉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45.71%(16/35)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2期2014-08-08

  •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李方枚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西德兴 334200目的 探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例。联合组给予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亚砷酸组给予亚砷酸治疗,维甲酸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化疗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 结果联合组、亚砷酸组的所有患者(100%)完全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4期2014-05-05

  • 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田秋生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田秋生目的分析探讨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 观察组给予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 对照组采取亚砷酸联合化疗治疗, 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白细胞血症的持续时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1期2014-02-17

  • 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化 ——治疗肥胖的新策略
    的AF-2区和维甲酸X受体α(RXRα)形成异源二聚体也密切相关[11]。目前研究发现,单独使用Wy-14,643并不能促使“棕色化”的发生,除非联合使用维甲酸[16];有研究认为PPARα能促使“棕色化”的发生,但前提是需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7]。3.3 维甲酸参与脂代谢及“棕色化”的机制研究 类维生素A是一种化合物,控制着机体脂肪及能量的代谢,有治疗包括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病的潜能[18]。维甲酸在细胞内主要由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5期2014-01-30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氢醌脂质体含量和包封率*
    皮肤色素沉着和维甲酸能消除皮肤细小的皱纹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黄褐斑、雀斑及炎症后色素沉着斑等[1]。然而,氢醌作为光感性物质,性质极不稳定,易氧化变色而失效,维甲酸则刺激性比较大[2-3]。笔者制备了复方氢醌脂质体,旨在对提高氢醌抗氧化能力和降低维甲酸的刺激性,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可用于复方氢醌脂质体体外分析的方法[4-6]。本研究拟建立其体外药物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 CP224电子天平(上海奥豪斯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12期2013-02-06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我院近年来使用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30岁。2009-7-15因皮肤瘀点瘀斑5 d入院。查体:无黄疸,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未异,肝脾未触及。血WBC6.3×109/L HB105 g/L PLT2×109/L。骨髓像考虑 ITP,肝功能 ALT23 u/L TBIL20 umol/L IBIL14 umol/L肾功能正常ds-DNA(-)ANA(-),血小板抗体(+)凝血四项正常。排除SLE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2013-02-02

  • 维甲酸在内耳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音神经性耳聋。维甲酸(RA)作为维生素A的活性衍生物,在许多器官的发育中必不可少。同样,RA在胚胎期内耳发育和出生后内耳功能维持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维甲酸合成酶、维甲酸分解酶,维甲酸受体在内耳中的特异性表达及维甲酸在内耳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综述。一、维甲酸的代谢及维甲酸合成酶和分解酶在内耳的分布1.维甲酸的代谢:在细胞内,维生素A与维生素A结合蛋白(CRBP)紧密结合后,首先,在酒精脱氢酶家族(ADH家族)的作用下,维生素A氧化成视黄醛;接着,视黄醛在视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12期2012-12-08

  • 维甲酸联合低浓度化疗药物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特别是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具有的强大诱导分化能力,不仅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2],而且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抗癌防癌药物[3,4]。诱导分化剂与低浓度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希望显著减少药物的剂量,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增强疗效。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低于临床用药浓度不同剂量的化疗药物吉西他滨、顺铂等及2者联合处理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2012-09-07

  • 胶质瘤细胞维甲酸代谢调控机制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疗的关键所在。维甲酸是目前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诱导分化剂之一,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已经成功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并且取得显著的疗效[2],但是ATRA在实体肿瘤和其它类型白血病应用不多。维甲酸作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能否诱导其分化,维甲酸在胶质瘤中合成过程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醛脱氢酶1家族成员A1(alde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2年1期2012-07-31

  • 维甲酸药物对皮肤病的治疗探讨
    王沪凯维甲酸类药物是天然或合成的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视黄醇衍生物,目前一般将维甲酸类药物分为三代,第一代有 13顺维甲酸,临床上又称异维 A酸、9顺维甲酸;第二代有阿维A酯和阿维A;第三代有芳维甲酸乙酯。研究表明维甲酸类药物在上皮细胞分化与生长、维持上皮组织正常角化过程、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粉刺形成、减少皮脂腺导管部位角化过度、促进腺管组织结构正常化、清除皮肤表面与痤疮有关的致病菌、减少病变部位的炎症反应以及抗肿瘤等方面有很好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维甲酸类可用于治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3期2012-01-28

  • 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扰
    李晶晶全反式维甲酸[1,2]是维生素A相关药物,在临床上已成功用于治疗白血病,具有抑制细胞增生及诱导分化作用。最近其对肾脏病的治疗尤其是抑制炎细胞浸润及肌成纤维细胞增生方面,开始受到重视。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肾小球滤过率成负相关,且比肾小球病变更能预测预后[3,4],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共同途径。本文旨在探讨维甲酸对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及分组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6期2011-09-14

  • 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柔红霉素方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观察
    本文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柔红霉素方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桂林市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触诊患者32例,以上患者均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而确诊,患者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所选患者均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没有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6~69岁,平均年龄为(36.5±1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3期2011-06-08

  • 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体表达的动态变化
    116011)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体表达的动态变化沈璐1丛蔚1王如2肖晶1(1.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基础教研室,大连 116044;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科,大连 116011)目的 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分子,观察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制作基因芯片并筛选wnt和FG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根据芯片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1期2011-03-07

  • 13-顺维甲酸体外诱导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
    和鉴定13-顺维甲酸对NB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为临床应用13-顺维甲酸治疗NB微小残留病灶提供了实验依据。1 方法1.1 材料 DMEM /F12培养基、B27和0.25%胰酶购于GIBCO公司;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购自Invitrogen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购于Promega公司;Ex-TaqPCR试剂盒购于TaKaRa公司;Poly-D-Lysine和13-顺维甲酸购于Sigma公司;鼠抗人nestin 单克隆抗体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0年5期2010-01-23

  • 倒膜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效果分析
    ]痤疮;倒膜;维甲酸[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9)03-0353-03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al liniment pourmask combining with isotretinoin in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acneQIN Xiao-lei,YANG Fan,CHEN Zhi-ying(Department of

    中国美容医学 2009年3期200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