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窑

  • 鹤壁窑:中国北方的“民窑之花”
    小河——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位于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曹家村一带,是我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唐代中期,鹤壁集镇已经形成,窑址因地得名,亦称“鹤壁窑”。瓷窑全盛时期面积约有84 万平方米,呈现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烧造盛况。文物考古专家杨宝顺先生1956 年在《文物》发表的《汤阴县鹤壁古瓷窑遗址》一文中写道:“鹤壁窑位于汤阴县城偏西北五十里,南边紧靠一条名为三岔河的溪水,周围群山环绕,正西门里有一座较高的草帽山,西北较近的为染峪山,东北接槐树岭,南

    协商论坛 2023年10期2023-11-02

  • 灵之舞
    :一位仙子沉睡于瓷窑中,有一天瓷窑被世人开启,她醒了,逃出来,流连于世间的美好;斑驳的光影使她驻足,潺潺的溪水,锦鲤跃起,她一转身躲开了四溅的水花,嫣然一笑;天地间只有她,为水星的流泻,她沉醉了。当一支舞被编者赋予了故事,让其有了更深的韵味,可以使观众为之着迷。这样,它就像中国结搭配上流苏更增加了一丝灵性,让一个简单的翻腕都显得与众不同。沉思,琢磨,积累,沉淀,再举一反三。再难的曲也可以拥有属于它的灵魂舞蹈,就像再深奥的文章也总有和韵,再复杂的题也有巧妙之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3年2期2023-04-05

  • 灵之舞
    :一位仙子沉睡于瓷窑中,有一天瓷窑被世人开启,她醒了,逃出来,流连于世间的美好;斑驳的光影使她驻足,潺潺的溪水,锦鲤跃起,她一转身躲开了四溅的水花,嫣然一笑;天地间只有她,为水星的流泻,她沉醉了。当一支舞被编者赋予了故事,让其有了更深的韵味,可以使观众为之着迷。这样,它就像中国结搭配上流苏更增加了一丝灵性,让一个简单的翻腕都显得与众不同。沉思,琢磨,积累,沉淀,再举一反三。再难的曲也可以拥有属于它的灵魂舞蹈,就像再深奥的文章也总有和韵,再复杂的题也有巧妙之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2期2023-03-31

  • 五项考古成果再次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这是西夏的“官窑”苏峪口瓷窑遗址位于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内,为一处西夏时期精细白瓷手工业生产遗址,具有西夏“官窑”的性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柴平平介绍,苏峪口瓷窯遗址是全国瓷窑址作坊遗迹保存最好的窑厂之一。在窑厂周围发现了作为原料的石英矿、瓷土矿,作为燃料的煤矿,还有作为水源的冲沟,揭示了完整的窑业布局。此外,苏峪口瓷窑遗址还揭露了完整的窑厂遗迹,有石英加工区、成型区(瓷土堆放与拉坯成型区)、施釉区、存储区(原料存储、晾坯、仓储)

    科学大观园 2023年5期2023-03-02

  • 我国瓷窑考古发展历程述略
    器为研究对象,而瓷窑考古便是核心内容之一。瓷窑考古属于陶瓷考古范畴,其发展历程与陶瓷考古基本趋同,欲探讨瓷窑考古,不得不先厘清陶瓷考古的产生与发展。关于我国陶瓷考古何时开始的问题,因为学科背景不同,学派师承有别,导致学者人言言殊。综观各家见地,大略而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主张始于陈万里先生“八去龙泉、七访绍兴”的古窑址田野调查[1];与之针锋相对,则认为龙泉窑考古标志着陶瓷考古的正式产生[2]。成此分歧,归根结底还是对陶瓷考古与古陶瓷研究界定不明。时

    陶瓷研究 2022年3期2022-08-19

  • 中陈郝瓷窑瓷玩具刍议
    市薛城区的中陈郝瓷窑,创烧于南北朝,其烧造历史悠久、瓷器品种丰富、烧造技术先进,素有“江北第一窑”之称。本文拟从现存的中陈郝瓷玩具中选取代表性器物,从年代断定、工艺特色、时代特征加以研究分析。关键词:中陈郝瓷窑;瓷玩具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陈郝瓷窑,自南北朝时期就有生产,烧造历史悠久。但正式的考古发掘研究,却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1978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对该遗址进行过数次较全面的调查。此后的1987年9至10月,山东大学

    东方收藏 2022年6期2022-07-08

  • 陶瓷水镇:满村尽带黄金甲
    一——井陉窑的古瓷窑遗址。石头铺路,匣钵垒墙,特色鲜明的陶瓷,再加上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使南横口获得了“陶瓷水镇”的美称。陶瓷水镇,顾名思义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陶瓷,一个是水。来到这里,视线所至,处处都是古陶瓷元素,道路两旁的各式陶瓷景观、一整面的黄金匣钵墙、各种陶瓷工作室及陶瓷体验馆,让人瞬间融入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里。再看村边,人工围堰的甘陶湖(图1)碧水清澈,水上轻舟荡漾,游船环湖绕行,湖中小岛绿柳倒垂,岸边广场上,巨大的陶瓷雕塑诠释出这里的特色。阳光下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5期2022-06-02

  • 晋阳古城宫城区发现隋唐瓷窑遗址系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遗址
    新发现了3座隋唐瓷窑遗址及9处灰坑和大量窑具及瓷片等遗物。专家称,这3座隋唐瓷窑遗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遗址,延长了山西烧瓷历史,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面积20余平方公里。因遗址埋藏厚、保存好,被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为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于2010年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1年3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联

    科学导报 2022年53期2022-05-30

  • 陶瓷水镇:满村尽带黄金甲
    一——井陉窑的古瓷窑遗址。石头铺路,匣钵垒墙,特色鲜明的陶瓷,再加上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使南横口获得了“陶瓷水镇”的美称。图1 甘陶湖陶瓷水镇,顾名思义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陶瓷,一个是水。来到这里,视线所至,处处都是古陶瓷元素,道路两旁的各式陶瓷景观、一整面的黄金匣钵墙、各种陶瓷工作室及陶瓷体验馆,让人瞬间融入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里。再看村边,人工围堰的甘陶湖(图1)碧水清澈,水上轻舟荡漾,游船环湖绕行,湖中小岛绿柳倒垂,岸边广场上,巨大的陶瓷雕塑诠释出这里的

    青春期健康 2022年10期2022-05-29

  • 景德镇瓷窑民间故事动画创作的优化路径与创新研究
    婷摘 要:景德镇瓷窑民间故事,是我国悠久的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问从景德镇瓷窑民间故事的动画剧本改编切入,秉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要与时代相契合的理念,重点研究景德镇瓷窑民间故事动画剧本改编方式方法的创新,实现民间故事与动画媒介的有效融合,研究适合于景德镇瓷窑民间故事动画创作的优化路径和创新方案。关键词:景德镇;瓷窑;民间故事;动画创作引言:2008年,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被正式认证为第二批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和研究价值。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2年2期2022-05-23

  • 宋瓷明珠
    河以北重要的民间瓷窑,位于太行山南麓边沿,坐西北面东南,离焦作市区约有4公里的路程。当年窑场规模宏大,瓷窑林立,连绵不绝,烧窑的烟雾弥漫于山沟之间难以飘散,时时把太阳遮住,便有了“当阳峪”之名。当阳峪现保存北宋崇宁年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记载“时惟当阳工巧,世利磁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当阳峪窑起自晚唐五代,经宋、金至元末历时400余年,创烧了数十余个精美的瓷器品种,当阳峪窑与当阳峪窑群焦作市位于太行山脉南麓的浅山和山前坡地,地势北高南低。在绵

    理财·收藏版 2022年1期2022-03-29

  • 瓷窑陶瓷文旅品牌创新路径的研究探讨*
    54001)将古瓷窑从传承、研究和营销等领域进行规划,解决当前陶瓷品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力求探讨出一条以陶瓷文化服务与社会需求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产业道路,构建与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相关的创新陶瓷文旅品牌的发展路径。1 陶瓷文旅产品的多元开发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陶瓷 2021年5期2021-12-09

  • 宋元时期广东瓷器运输与贸易的考古学观察 ——以窑址以外出土材料为中心
    此基础上,以广东瓷窑产品在华南沿海地区以及外贸路线上的分布为线索,对华南地区瓷窑产品外销路线问题进行细化,讨论了广州港与明州(庆元)港、泉州港在瓷器运输路线上存在着单向或双向的联系,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兴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宋元时期的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广州港在宋元时期外贸活动中的地位及其兴衰历史,多有文献记载,而且历史学界对其研究也较为深入[1]。广州作为外贸大港,宋元时期从广州出发或途经这里的外销产品中,瓷器占据了相当比例,“货多

    东南文化 2021年4期2021-10-29

  • 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
    的手工業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新中国成立后,曾用过瑶里公社、瑶里乡的名称,1994年撤乡置镇,即今日的瑶里镇。瑶里镇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2003年8月,瑶里镇、高岭村分别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05年,瑶里镇一举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品牌。瑶里镇高岭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2期2021-09-13

  • 小川瓷窑遗址之保护策略
    徐甜甜小川瓷窑遗址是一处国家级保护文物。它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是甘肃陶瓷文化不可复制的标本性遗产,是当地民众增强文化自信、认知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在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当地的高度重视并寻求解决办法。小川瓷窑遗址的“身世”小川瓷窑遗址主要是指以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以北4.442公里处的磁窑沟烧窑制瓷遗存。遗址区总面积约79.94公顷,北紧靠靖远县花道子和贺家山,东临秦家湾,距磨子沟三角城5公里。南接小川村,西至石灰厂,距离平川区直线距

    炎黄地理 2021年5期2021-09-10

  • 古窑址技艺传承基础上的陶瓷文旅品牌研究 ——以河北古窑址文化发展现状为例
    一、河北丰富的古瓷窑文化资源中国陶瓷历经5000年的发展,留下诸多经典的技艺文化资源,工匠们吸取陶瓷技艺中的经典进行传承,形成了各窑口独特的技艺文化特征。河北几座古窑坐落于太行山系,地域上相连,文化上呈现一脉相承的艺术特色。古瓷窑产品的种类丰富,自然质朴,展现了河北陶瓷的独特艺术魅力。古窑址陶瓷产品的种类繁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陶器,形成的陶瓷产品种类有青釉瓷、黑瓷、白瓷、白底黑花,红绿彩瓷,而陶器也有三彩、粗陶,精陶等,精细陶瓷的质地坚硬细润,器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15

  • 西域札记(三章)
    森君—宁夏访西夏瓷窑遗址西夏,作为一个王朝,消失了。关于它的消亡,猜测大于实证。眼下的瓷窑遗址,一派荒凉。杂草丛生的沟壑,碎瓷呈于地表的干燥的坡地,与周围发黄的沙漠、旷野连成一片。它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太大了。历史的谜由此形成。事实上,它已经空了。连同它的轮廓,几乎都无迹可寻。考古发掘让我们看到了个别窑口。可是,坍塌的窑址又能说明多少真相。我甚至怀疑,由发掘看到的窑址,未必出自西夏,也可能出自元代、明代、清代,下至民国。据当地老人口述,老人的先人曾留下传言,解

    星星·散文诗 2020年15期2020-12-27

  • 澄城尧头窑
    符慢慢地便取代了瓷窑的“窑”。据传,明清时期尧头镇每天有3000流动人口,可见其市贾繁荣。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的尧头窑已物是人非。但是,百年瓷窑文化还在繁衍传承。2006年5月,尧头窑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9月,尧头窑陶瓷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尧头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4平方公里,整个遗址包括古遗址窑址

    新西部 2020年11期2020-12-23

  • 应用废旧煤矿输送皮带整治基床翻浆冒泥
    包头—神木)铁路瓷窑湾站南岔区和神东站北岔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产生的原因,总结前期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利用废旧煤矿输送皮带对其病害进行整治的具体方案。1 工程概况瓷窑湾站南岔区和神东站北岔区是包神铁路的南线咽喉,为每年近1亿t的运输任务提供良好的运输通道。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岔区无法排水,基床长期翻浆冒泥,导致多种病害发生,如轨道联结零件折断、轨件伤损频发、道岔岔枕失效数量增加、轨道框架无法保持等,是包神铁路最为关键的薄弱地段之一。部分病害现场见图1、图2。

    铁道建筑 2020年10期2020-11-07

  • 西域札记(三章)
    杨森君访西夏瓷窑遗址西夏,作为一个王朝,消失了。关于它的消亡,猜测大于实证。眼下的瓷窑遗址,一派荒凉。杂草丛生的沟壑,碎瓷呈于地表的干燥的坡地,與周围发黄的沙漠、旷野连成一片。它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太大了。历史的谜由此形成。事实上,它已经空了。连同它的轮廓,几乎都无迹可寻。考古发掘让我们看到了个别窑口。可是,坍塌的窑址又能说明多少真相。我甚至怀疑,由发掘看到的窑址,未必出自西夏,也可能出自元代、明代、清代,下至民国。据当地老人口述,老人的先人曾留下传言,解放前

    星星·散文诗 2020年5期2020-07-06

  • 河南新安县宋元瓷窑遗址概况
    词:新安县;宋元瓷窑遗址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生产的历史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以至于在英文里“瓷”和“中国”都用“CHINA”表示, 由此可见陶瓷艺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新安地处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脉,境内山峦起伏,川流纵横,盛产瓷土、釉药、原煤、铁和铝钒土矿,为瓷器的烧造提供必须的原料。全国第二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新安境内仅宋元时期的窑址有22处之多[1],现将保存较好的八处窑址介绍如下。新安城关瓷窑遗址,位于新安县老城西南,东西长约900米,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2020-02-14

  • 一粒沙子
    ,掉落一层又一层瓷窑的流水线上走出了一柱黑烟和你的新娘瓦罐不可能常新当我碰到它陈旧的底座时你已乘着马车远去生活的遗迹无非是山风萧萧。瓷窑的坍塌声里我再一次用你曾用过的黏土努力抟也抟不出几百年前那个紧张而欢欣的场面一粒沙子一粒沙子滑到鸣沙山上了。一滴泪水掉进月牙泉里了一批骆驼,它的鼻息上一根缰绳的江湖谁能说清所有的音乐中,在此刻唯有这首才能让你平静所有的沙子唯你鞋壳里的那些才会替你嘘寒问暖一粒沙子。落在洞窟里她就是属于菩萨的一粒沙子,落在月亮上月亮就会热泪盈

    延河 2019年8期2019-08-23

  • 蜜炬千枝烂
    人性的泥胎得推进瓷窑,烧制许久,才能抓住脸的弧形。美德如花?火焰之手对其精心地捏塑。一旦形象稳定,我们却又脆弱,圣杯,隐匿在瓷器立体的线条之中:認同啥,你就将开出怎样音色的喉咙!(选自本刊2019年第一期“诗高原”栏目)苏野品读:这是一首表达言说之难和存在之难的沉郁之诗,又是一首蕴含复杂阐释可能性的棱镜之诗。“忠于自我,与诗无达诂,都近于笑话”,“毕竟文字,当它意欲/称量空中血丝身世,就颇艰难”,哑石这两句写于去年的诗,可与此诗互训互注。前句与“人性的泥胎

    江南诗 2019年2期2019-07-26

  • 从浑源窑镶嵌瓷谈起
    浑源窑是山西重点瓷窑之一,窑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以南约8公里处。地域上从大瓷窑、青瓷窑、界庄到古瓷窑。绵延约5公里。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冯先铭[2]、李知宴[3]等多名专家学者的多次实地调查中,发现浑源窑“创烧于唐,延续至金、元。浑源窑除烧造具有自身特点的黑釉剔花类瓷器外,还受北方其他瓷窑影响,烧仿定窑、钧窑、磁州窑的品种”[4]。收获不可谓不丰,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许多问题毕竟还仅是推测,始终没弄清楚浑源古瓷窑的历史面貌。1997年,山西省考古研

    文物季刊 2018年6期2018-11-29

  • 从龙泉窑的三次辉煌期看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窑经历了发展的四个阶段:开创期(魏晋和五代十国)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处于就地销售断断续续的生产阶段;发展期(北宋至南宋前期)瓷窑发展快,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鼎盛期(南末后期至元代)瓷窑迅速发展,青瓷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衰落期(明代至清代末年)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地倒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二、第一辉煌期——五代到北宋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2017-12-18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江西,中国
    博物馆的关系。古瓷窑原型反复出现在最初的草图中,一方面,瓷窑的原型可以让御窑博物馆根植于景德镇的历史、传统和气候的泥土之中,重塑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另一方面,瓷窑原型的原始、朴素、简单、无柱空间所蕴含的当代性,又为当地人塑造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与传统不同的新经验。草图的快速、含糊、不明确性,恰好可以启发我们手随心动,去捕捉自己心中最有感受的部分,启发我们一步一步明确设计的走向。□Recording an original vague concept i

    世界建筑 2017年9期2017-09-29

  •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北涧疙瘩发掘区河津窑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汾河与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2016年3~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河津古瓷窑址进行区域性调查,并对固镇瓷窑址做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制瓷作坊、窑炉、水井等相关制瓷遗迹,出土数以万计的瓷片和窑具,时代为宋金时期。制瓷作坊多为窑洞式,作坊底面遗存保存较完整,有澄泥池、陶缸、灶址、石杵、石臼等遗迹和遗物,涵盖原料制备、制坯、晾坯等环节;瓷窑炉均为半倒焰式馒头窑,由通风口、扇形单火膛、窑床及双烟室组成。四

    大众考古 2017年2期2017-07-25

  • 釉里红
    ,在开窑前也就是瓷窑点火烧制瓷器前,都要去祭祀一下神灵,祈求神灵的保佑,这样才能烧制出上乘的瓷器。姚本根的烧陶本领,是曾祖父传下来的。他的曾祖父曾是景德镇的一名烧陶师傅,当时从景德镇运往宫廷御用的瓷器,很多就是出自他之手,尤其是他烧制的釉里红,更是一绝。曾祖父在六十岁的时候,告老还乡,回到铜城。铜城也是一个陶瓷生产比较发达的地方。曾祖父回来后,受聘于当地的岭垌瓷窑厂,专门负责烧陶技术指导,使岭垌的陶瓷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岭垌瓷器一时名扬四方。曾祖父把他的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7年7期2017-07-04

  • 中国陶瓷典籍中窑名的分类及英译
    籍中所记述的各种瓷窑名有200余个。这些窑名分属不同类别且内涵复杂,需分门别类地探讨它们的翻译方法。早期瓷窑主要是以属地命名的(以下简称“地名窑”),如浙江越州(今绍兴)的越窑、河北邢州(今邢台)的邢窑等,后逐渐发展出与特定人物相联系的瓷窑(以下简称“人名窑”),如欧窑(明代江苏宜兴陶瓷生产名家欧子明)、唐窑(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等,以及生产特定瓷器品种的功能窑(以下简称“功能窑”),如官窑、青窑等。具体分述如下。地名窑。陶瓷典籍中以属地命名的窑名最多,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13

  • 等待梦醒的千年瓷窑
    奇等待梦醒的千年瓷窑蒙子奇中和窑出土的青釉瓷器。在广西藤县,位于城南约15公里的北流河拐弯处,有一个叫中和村的村子,曾经盛产精美的瓷器,专家推断其大约始于北宋后期,延至宋元之际,盛于南宋时期,制作工艺的水平,足以媲美同期景德镇的陶瓷,这就是中和窑青白瓷。如今,我有幸一睹那一抹厚重的历史遗迹。岁月悠悠,如今,曾经繁华一时的中和村,只剩下满地的陶瓷匣钵碎片,有不少农家小舍的墙角也是用陶瓷匣钵砌成的。这些老房子,最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用于砌房子的瓦片上面,还有

    西江月 2017年3期2017-04-06

  • 瓷窑村的发现看唐代定窑的兴起
    碑》碑阴题记中“瓷窑冶”“石城冶”“恒山冶”“白土冶”“白堡冶”等问题的研究更有热情。2014年4月,在定窑遗址附近的灌城村发现唐乾符四年(877)张少荣墓志后,笔者又撰写了《唐中后期定窑管理的探讨》[6]一文。近年,定窑遗址新出两方唐人墓志,志文中分别提及“瓷窑村”,从发现位置看,均指向今北镇村附近,故我们推测至少在唐代,这里已形成以烧造瓷器为业的聚居区。现将两方墓志录文如下,同时提出对唐代定窑兴起的不成熟认识,还请方家指正。一、墓志录文1.唐李岸墓志

    文物春秋 2017年6期2017-02-01

  • 尧头窑
    。起因只是这里的瓷窑一片连一片,顺着川道一直延伸到洛水之旁。美丽的洛水灌溉滋养了沿岸的人民,也在悠悠的千载风情中,摇曳着瓷窑铿锵的美丽音韵。瓷窑曾辉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此时它已绵延了数百年的岁月。起于明代,穿过清朝、民国的烟云,一代又一代的瓷窑艺人,把这造福子孙后代的技艺接力棒传递了数十代子孙后人。然而止于21世紀之初,这一座座瓷窑在市场经济的选择下,终于寿终正寝了。望着漫天遍野的荒草萋萋的瓷窑,一座座熄灭了火种不再喷吐青烟的瓷窑,一种荒凉的感情爬上了

    美文 2016年22期2016-12-17

  • 釉里红
    神,在开窑也就是瓷窑点火烧制瓷器前,都要去祭祀一下神灵,祈求神灵的保佑,这样才能烧制出上乘的瓷器。姚本根的烧陶本领,是曾祖父传下来的。他的曾祖父曾是景德镇的一名烧陶师傅,当时从景德镇运往宫廷御用的瓷器,很多就是出自他之手,尤其是他烧制的釉里红,更是一绝。曾祖父在六十岁的时候,告老还乡,回到铜城。铜城也是一个陶瓷生产比较发达的地方。曾祖父回来后,受聘于当地的岭垌瓷窑厂,专门负责烧陶技术指导,使岭垌的陶瓷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岭垌瓷器一时名扬四方。曾祖父把他的

    小小说月刊 2016年11期2016-11-09

  • 宋代广西瓷业繁荣之原因探析
    调查发现广西宋代瓷窑遗址多达60余处,遍布广西32个县市。无论是从窑口数量、瓷器种类和制瓷工艺,广西宋代瓷业都到达了一个历史高峰期。分析认为,宋代广西瓷业繁荣的原因主要是本地制瓷原料的丰富、瓷器外销的需求、制瓷技术的传入以及文化融合和交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代;广西;瓷业繁荣宋代广西地区瓷业较为繁荣,这与本地制瓷原料的丰富、瓷器外销的需求、制瓷技术的传入以及文化融合和交流等因素共同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据考古调查发现,广西宋代瓷窑遗址多达60余处,遍布广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山西陶瓷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思考
    0年代开始,山西瓷窑的调查发掘工作陆续展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然而山西陶瓷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开展还比较薄弱,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是山西陶瓷文化保护的主要不足之处。此外,保护中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山西陶瓷 文化遗产 现状 建议陶瓷,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陶瓷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持久的关注和更多的重视,使得我国的陶瓷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为古代

    文物季刊 2016年6期2016-02-02

  • “瓷中君子”绞胎瓷的尴尬
    ,厂房紧邻当阳峪瓷窑遗址。如今,这座规模不大的北宋古窑遗址,被罩在玻璃房里保护起来。透过玻璃,依稀可见遗址上有当年烟熏火燎的黑褐色印迹。站在村口的仿古牌坊前,可以看到上边挂着的四个牌子,这是当阳峪村的四个“国字号”称号内容:当阳峪瓷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阳峪绞胎瓷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里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绞胎瓷之都”。2014年12月3日,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球仅存珍品几十件这是一个寻

    侨园 2015年4期2015-12-27

  • 瓷窑系列展:述说瓷国千年荣光
    馆专业人员对古陶瓷窑址进行了全面学习、考察。同时,针对全国古陶瓷窑址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窑址资料无比浩繁的现状,从2009年起,确立了“中国古瓷窑大系”项目,包括展览、学术研究与图书出版等。古瓷窑系列展,作为项目内容之一,启动于2010年,是在耿宝昌、叶喆民、王莉英等专家的指导下和北京艺术博物馆领导带领的专业团队的努力下,策划实施的陶瓷专题系列展,甄选了中国四十个有代表性的古代瓷窑,每年有计划地进京展出,旨在有针对性地、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瓷窑的发展

    文物天地 2015年6期2015-09-24

  • 邢窑器物上的文化密码
    归口问题。“进奉瓷窑院”设置地点应在窑址附近。《通典》卷六“食货”载:“天下诸郡,每年常贡……诸郡贡献,皆取当土所生。”《唐六典》记载:“河北道贡……邢州瓷器”。因此,邢州贡瓷应有一个负责瓷器订烧、监督、验收、进奉的机构去完成。2010年在内丘出土一方《唐故赵府君夫人墓志》,该墓志记载:“季子公素,食粮进奉瓷窑院。”此句意思是说赵夫人的三儿子在进奉瓷窑院供职。“进奉瓷窑院”应是掌管瓷器进奉的机构。墨书“退”字款白瓷平足碗和白瓷“勘同”印章的相继出土,对解释

    当代人 2015年6期2015-05-30

  • 浅谈陶瓷工艺的发展和影响
    式使之附釉。2、瓷窑烧造制瓷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烧造,瓷器釉层的颜色、光泽、表面形态等都与烧造的温度和氛围密切相关,这是制瓷过程最终化腐朽为神奇的一步,技术含量很高。因烧造过程在各种瓷窑中完成,因此,中国古代瓷窑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总体水平。最早的瓷窑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由早期竖穴式陶窑发展而来。这种窑平面呈圆形,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呈一线排开,因外表状如馒头而称为“馒头窑”。馒头窑窑室较小,各部分受热相对均匀,

    陶瓷研究 2015年12期2015-02-12

  • 中陈郝瓷窑的兴起与衰亡探微
    7100)中陈郝瓷窑的兴起与衰亡探微汪腾(枣庄市博物馆,山东枣庄277100)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境内的中陈郝瓷窑始建于南北朝,其面积之大,年代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北方是不多见的,号称“中国北方第一窑”。本文介绍中陈郝瓷窑在北方的兴盛和衰落。原料燃料和便利的交通等原因使其历经1400多年经久不衰,而技术落后、战乱、市场需求以及原料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其至近代的衰落。中陈郝;瓷窑;兴衰原因;民窑1987年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在枣庄市薛城区东北部邹坞镇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1-31

  • 中国陶瓷工艺的溯本求源之作 ——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陶瓷(续)》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瓷窑场,将其各自的工艺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在追溯源头和总结经验中梳理陶瓷工艺的创造规律,讨论陶瓷技艺的精华之处和成功所在,还原陶瓷工艺的技术性、合理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揭示陶瓷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璀璨的代表在当今的意义,以求这门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该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化对陶瓷工艺的认识,在论述中兼具直观的工艺形态和活泼的艺术表现力。书中详细介绍了龙泉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德化窑、建水紫陶、醴陵釉下五彩等著名的瓷窑体系

    中国出版 2015年24期2015-01-31

  • 古窑记 千年瓷都景德镇
    镇窑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由于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所以也叫“柴窑”;又由于这种类型的窑是明末清初景德镇的首创,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景德镇窑”,简称“镇窑”。02.镇窑窑场占地约800平方米,房长40余米,宽19米,分上下二层,窑体呈鸭蛋形,俗称鸭蛋窑。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水平。03/04.大师烧制的瓷壶轻薄如纸,花纹细腻,光亮剔透,令人惊叹。05/06.在古窑,有十

    旅游纵览 2014年1期2014-09-10

  • 对神华包神铁路提高南线运输效率的思考
    段。其中巴图塔至瓷窑湾区段为双线,瓷窑湾至神东、瓷窑湾经乌兰木伦至神东为单线。包神南线煤源主要为神东公司所属煤矿的自产煤和神东公司在该地区向其它煤矿购买的外购煤组成。煤种主要分为神混 1、神混 2、神混 3、神混 4、块煤、精煤等。车型主要为神华集团货车公司所属的C80型、C70型、C64型(又分为大号车与小号车)和部分C62车型,以及由神朔铁路大新口接入太原局的C80型、C70型及部分混编车型。包神南线目前的装车点有巴图塔六合专用线、九道煤台、小柳塔煤台

    经济师 2014年6期2014-07-30

  • 游走瑶里 不辨光年
    古称“窑里”,因瓷窑出名而得名,是景德镇瓷器的先父,直到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不过,我对瑶里的解读,就是瑶池仙境里的地方,梦幻里的天地。古时,人们生活在层峦叠嶂的大山之中,只有一条小河与外界相连,想要出去比较困难;那时的小河中央,舟楫相连,热闹非凡,沿途码头尽是经营瓷器的生意人。现在的瑶里看不到那些忙于摆渡的船夫,不见讨价还价的陶瓷商人,也没有那古老的瓷器。瑶里多年的演变,使她就像一位隐世的道人,深藏山中无人识。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又一次让世人

    青年时代 2014年2期2014-05-10

  • 安徽古代烧瓷窑炉结构分析 ——以寿州馒头窑和繁昌龙窑为例
    26)安徽古代烧瓷窑炉结构分析 ——以寿州馒头窑和繁昌龙窑为例崔名芳1,2,朱建华1(1.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 马鞍山 24300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安徽 合肥 230026)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安徽地区陶瓷窑业已进入有窑烧造的时期,是我国升焰窑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安徽地区处于我国古代两大瓷窑体系的“分水岭”,以淮河为分界线,其烧瓷窑炉结构及装烧技术分别受南北方陶瓷窑业影响。本文选取有代表

    陶瓷学报 2014年5期2014-04-24

  • 中陈郝瓷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172)中陈郝瓷窑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该遗址是枣庄市文物管理站1987 年调查时发现,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枣庄市博物馆于1987 年9月至10 月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通过实际发掘面积和出土文物证实,随着历史上各个时期瓷器烧制业的发展和繁荣,瓷窑已遍布中陈郝村庄四周。该遗址具备了生产陶瓷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优质的陶土,二是高能的燃料,三是必要的水源,四是专业的技术,五是便利的交通。天时地利人和。故有“河上桥梁横卧,桥下舟船竞游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2-05

  • 由陶到瓷过程中窑炉结构变化的分析
    座晚唐至五代的烧瓷窑炉,方向北偏东15度,其操作坑已破坏,仅留一条由操作坑通向窑室的火道,深0.6-1.1米,低于窑床平面,通过窑门到达火膛,火膛为一椭圆形深坑,南北直径1.1米,东西直径2.8米,火膛底面远远低于窑床平面,距窑床平面落差1.1米。窑床南北长1.7、东西宽3.8米,平面略有坡度,近火膛处高于背火膛处。排烟系统在后壁处,和窑室一起挖成,在用砖垒砌后壁底部时留了三个烟道,烟囱紧接窑室后壁,由小砖垒砌。两边的烟囱较小,中间的较大,平面呈椭圆形,烟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期2013-08-15

  • 千古流韵酱釉瓷
    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时期有所发展。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酱釉瓷器一枝独秀。根据考古材料,酱色釉早在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上就偶有出现,东汉时期比较盛行,尤其是东汉中晚期,在南方青瓷产区有较多生产。这一时期的酱釉瓷器发现很多,在窑址和墓葬中多有出土。如1978年浙江余姚石堰翁家山(今属慈溪市)出土的一件东汉酱釉

    收藏 2013年1期2013-04-27

  • 论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瓷器贸易对瓷业的影响
    廷实行海禁制度,瓷窑在战争中亦受到破坏,从而使中国瓷器外销陷入低谷。而清康熙中期,东南反清势力基本被肃清,于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清廷允许东南沿海各省重新出海贸易。清代中国瓷器遍销世界各地,而东南亚仍然是清代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据1820年刊刻的《印度群岛史》记载:“印度群岛……由中国供给日常需要普通筵席用之全套白地青花粗瓷,早已大宗销卖于此间,其各种精美之细瓷,虽亦有输入,但需要不多。中国瓷器,比我们的陶器尤价廉而物美。”清代销往东南亚的瓷器主要来自于景

    中国陶瓷工业 2012年2期2012-01-27

  • 三晋名窑 ——孟家井
    文/王 鼎孟家井瓷窑遗存和国家权威机构所收藏展览的孟家井窑瓷器,使我们有幸领略到孟家井窑陶瓷制品的风采,孟家井窑昔日的兴盛和繁荣景象仿佛在眼前重现。中国古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孟家井瓷窑,在今太原市东郊孟家井村。旧时孟家井村归榆次县属,榆次县归太原府辖,故文献中将孟家井窑称为榆次窑。据考,孟家井窑创烧于宋代,元、明为其鼎盛期,规模较大,至清代产量减少,民国仍在烧制,有三晋大地上的“瓷都”之美称。孟家井窑历史悠久《永乐大典》中有这样的记载:“瓷窑在榆次北六十

    检察风云 2011年18期2011-07-18

  • “五代柴窑在新密”初探
    的规模宏大的月台瓷窑遗址,从考古发现与文物遗存、文献记载、地名与历史传说、柴姓渊源等方面考察,可能就是中国陶瓷界苦苦寻觅多年的五代柴窑遗址。五代柴窑;月台瓷窑遗址;考古五代后周显德年间 (公元 954-959年),世宗柴荣在郑州一带建立御窑,后世称做“柴窑”。据明代洪武时曹昭所著《格古要论·古窑器论》记载:“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柴氏所烧,故谓之柴窑。其器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黄土粗足,近世少见。”清梁同书《古窑器考》记载:“柴窑:青如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4-07

  • 宋代淄博窑瓷祖探秘
    博/魏传来淄博古瓷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迄今发现的诸多淄博古瓷窑遗址中,淄博市博山城大街南头一带,因旧城改造发现宋金时期大片瓷窑遗址,出土器物丰富,釉色、纹饰精美,令人瞩目。在品种繁多的宋代古瓷器中,发现有三彩和单色釉瓷祖(即男性生殖器模型)。现将作者收藏的瓷祖实物介绍于后,并就瓷祖的相关问题做些探讨。1.三彩釉龙含瓷祖(图1)全长16.5厘米,中间直径4厘米。中空,胎厚1厘米。龟头有尿孔,后部为一龙头,张口露齿,口含瓷祖。整条瓷祖既像是

    收藏 2000年11期200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