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社

  • 清代才媛诗人群体的结社与文学交游考述
    代江浙地区的女性结社与文学交游活动贯穿了清一代,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极其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沈善宝的《名媛诗话》对于才媛文学的交游与创作做了较为翔实的记录。作为江南才媛随宦北地,沈善宝既与京师才媛积极交往,也保持着与江南才媛的密切关系,体现出勾连南北两地才媛诗群、交融南北才媛文学的意义,表明道咸年间的才媛诗人群进一步获得了较大活动空间。故而以此书的记载为主要线索,考察这一时期才媛诗人群体的结社与文学交游情况,研究这种文学交游的文化以及结社的活动形式,探讨女性文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2023-12-25

  • 略论近代中国工人秘密结社研究
    要集中在工人秘密结社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工人秘密结社为切入点,以近代中国工人作为考察对象开展近代中国工人史研究,将有裨于工人运动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一工人秘密结社既包括工人中的“青红帮”等组织,也包括按地域、行业、血缘结成的帮口、行会等。所谓行会,是中国早期手工业者为了协调生产、共谋发展而结成的一种行会式组织,“这些行会的公约,都请一个神来保证,例如木匠的神,便是鲁班(行会的神都是道教的)。”所谓帮口,是一种会馆式的组织,是下层社会群体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6期2022-12-31

  • 《红楼梦》结社研究40 年刍议*
    :《红楼梦》女性结社研究已历40 余年。红楼诗社研究初期带有庸俗社会学研究范式余波,侧重反封建主题的思想内涵,但随着学术界思想解放的深入,以及西方文学理论的传入,《红楼梦》诗社研究开始与曹雪芹思想美学相结合,实现了此期思想美学范式的转变。此后走向了社会历史考证范式,乃至教育实用主义范式,实现了红楼诗社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当下可从士人结社的“史实”与“语境”双重历史文化路径考察红楼结社现象:从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实”视角切入,回归清人结社语境重读红楼结

    红楼梦学刊 2022年1期2022-11-04

  • 竞相风雅:晚明文人生活的“高光”七十年
    答案或可从他们的结社、造园、焚香和品茗等审美实践中找寻。晚明之时,阳明心学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打破了程朱理学对文人思想的桎梏。“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推动彼时文人积极追求自我个性的表达。在上述思想背景陶染之下,加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晚明文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集中体现为走向风雅的审美实践。就结社、造园、焚香、品茗四事而言,风雅是贯穿其间的重要底色,并逐渐演化出淡雅、幽雅、馨雅、隽雅的不同特征,成为历史上弥足珍贵的一抹亮光。结社淡雅结社

    中华瑰宝 2022年6期2022-06-08

  • 明代文人琴社稽考
    孟大山“文人结社”是古代文人群体的特殊社会活动方式之一。它成因于近古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结构,肇兴于文会、诗社两种类型,又广泛延展至与文人群体相关的各类意识形态领域中。“文人结社”至明代时发展至顶峰,本文以古琴这一与文人群体密不可分的特殊礼器、乐器为切入口,将“文人结社”现象与古琴艺术并置,通过对明代文人琴社的史料稽考,从明代专业琴社的发展与综合结社中的古琴两个脉络进行探究,力图解析“文人结社”对中国古代古琴艺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古琴艺术在文人自娱、他娱、自况

    音乐探索 2022年4期2022-02-17

  • 明代莆田文人结社研究
    别 茜文人结社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普及于宋代,沿袭于元代,至明代则达到了空前的兴盛。20世纪30年代,谢国桢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考证了明清时期社事129家;40年代,郭绍虞在《明代的文人结社年表》中考订出明代文人社团共176家①;2003年,何宗美在《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一书中提出明代文人结社“总数远超过300家”②,2011年,何宗美又在《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中提出包含元末的明代文人结社数量达68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3期2022-02-02

  • 清代江南诗社研究述论
    的出现,诗歌成为结社唱酬的主要文学形式。社集参与者遍及当权之宦、致仕之臣、野居之叟、寓流之士、闺门之淑等各个社会圈层人士,成为清代江南文坛不可忽视的现象。近年来,诗社研究渐趋为明清诗歌研究的重要学术生长点。本文通过梳理清代江南诗社研究的相关成果,总结利弊得失,以期进一步廓清此后的研究路径。一、代表性成果及其价值概述近十年,清代江南诗社研究的成果逐渐丰富,以下分述之。(一)清代江南诗社专题研究论著清代江南诗社研究的相关学术著作很多,但是选取的视角各有不同,研

    文化学刊 2021年5期2021-06-29

  • 清代江浙闺秀诗社之变迁
    答,更与闺外知音结社联吟,将一代闺阁文学推向了繁荣兴盛。关于结社,明清之际风气尤为浓厚,正如谢国祯在《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所言:“结社这一件事,在明末已成风气,文有文社,诗有诗社,普遍了江、浙、福建、广东、江西、山东、河北各省,风行了数百十年。大江南北,结社的风气,犹如春潮怒上,应运勃兴。”[1](P7)江浙闺秀们受此风浸染,纷纷走出闺阁,效仿文士结社吟诗。这当中,尤以“午梦堂”作家群、山阴祁商作家群、蕉园诗社、随园女弟子群、清溪吟社、碧城女弟子群、秋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2021-01-17

  • 古代中日民间结社比较研究
    1)1 中国民间结社简介1.1 何为民间结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一切群体都有对他们所处的世界秩序的一套系统化的理论这被称作“信仰体系”。而民间结社则是基本以民间信仰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是民间信仰不断发展的社会化表现,也是一种异质与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体系。这些民间结社的教义一般都是与主流的宗教文化的教义大相径庭的,有时候甚至是与这些教义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和冲突的,而且这其中不乏很多直接反对当时政权和社会的论点。1.2 中国民间结社的渊源与核心教义中国独代的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4期2020-11-18

  • 明代文人结社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
    分布”,是指文人结社在地域上的分布状况。按照人文地理学的解释,“地域”是“表示一个空间尺度仅次于国家的地方或区域”[1]392,非常强调它的地方色彩。在文学地理学中,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而“文学家”除了文学作者个体以外,当然也包括文学作者群体,即“由文学家所组成的文学家族,以及那些带有地域性质的文学流派、文学社团与文学活动中心”[2]3,文学社团显然属于文学家群体的研究范畴。在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历时两百七十多年的明代被认为是全盛期,与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2020-11-03

  • 清代文人结社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根本原因 ——以江南地区为中心
    末清初以降,文人结社越来越淡化政治性和学术性色彩,而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吴熊和在《〈柳洲词选〉与柳洲词派——明清之际词派研究之一》一文中,考察明清之际词坛演生情况时即已指出:清初词派“在地域上有共同性,主要出于环太湖地区与江南运河两岸的一些相邻州县”[1]。其实不仅清初词派如此,江南地区的文人结社活动总体上都是以地理区域分布为基础的文学性文人集团。而这种比较纯粹的文学性文人集团,相较于发挥政治功能的“朋党”,其出现和发展的时间也更晚。“因为要使知识阶层心甘情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6

  • 明清文人结社的吴江现象
    15200)文人结社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最早结社的是东晋的“白莲社”,其社事活动主要与佛教相关。唐宋以降,文人结社渐成交友集会的主要方式,其负载了政治、文化、文学诸种意义。明清是江南文人结社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地域性的文人结社蔚然成风,文有文社,诗有诗社,遍布江、浙、闽、赣、粤等省的文人社团不可殚数,社盟活动动辄千人,少者数十人,白下、吴中、松陵、淮扬等都是集会之地。结社文人制定社约、聚会创作、编辑刊物、结集出版。而吴江结社之风尤盛,结社之多、参与者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2-25

  • 遗民结社:假我堂诗会及其文学活动
    彭志遗民结社:假我堂诗会及其文学活动彭志(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文化研究所,北京 100029)明清易代之际,遁入清廷的故明士人接续文人结社风潮,相继建立了数量众多的遗民诗社,其中尤以假我堂诗会颇具典型性。假我堂诗会的成员包括朱鹤龄、归庄、侯汸等9位明遗民,以及降清为贰臣后渐生悔意的钱谦益。结合清初严峻的政治情势、入会者的敏感身份及唱和诗的具体内容,可推知假我堂诗会应为一次包孕政治意涵的结社。留存至今的假我堂诗会成员创制的诗歌,蕴涵着深切的对故国旧君的追念,

    天中学刊 2020年5期2020-01-07

  • 明代西南地区文人结社现象考述* ——以巴蜀文人结社为考察中心
    00234)文人结社是明代文学的典型特征,明代稍具影响力的文人几乎都曾参与过文人结社[1]。文学社团的成立和发展有利于地域文学的兴起与繁荣,巴蜀地区的文人通过结社集会,赋诗研文、讲习交流,促进了明代四川文学的发展,对巴蜀地区文学的构建及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学界对明代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未曾重视明代巴蜀文人结社对明代四川文学发展的重要性,也未能观照到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对整个四川文学史脉络形成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明代巴蜀地区的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2-19

  • 晚明浙东戏曲家结社
    成、史槃也曾参与结社。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时浙东戏曲家的结社活动非常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东戏曲文化的繁荣。关键词:晚明;浙东;戏曲家;结社中图分类号:J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3-0050-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3.008晚明文人結社成为一时之风尚,郭绍虞先生在其《明代的文人集团》一文中将所列的170余个“集团”以万历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万历以前的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民国旧体诗人文献考论五则
    考得其生卒年月与结社情况。关键词: 郁达夫 《毁家诗纪》 叶玉森 生卒年月 结社一、郁达夫《西京客舍赠玉儿》之“玉儿”为谁?《西京客舍赠玉儿》是郁达夫的旧体诗歌作品,在《郁达夫诗词笺注》(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笺注》)中,笺注者詹亚园先生认为,诗中所写的“玉儿”是京都旅社的一位侍女[1]263。笔者在1930年第3期《墨海潮美术月刊》第21页中检得署名郁达夫的《西京客舍赠玉儿》及《西京客舍又赠玉儿》二诗,因《西京客舍又赠玉儿》一诗在《笺注》目录中未能检得,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2018-08-16

  • 文人结社在文学流派发展中的作用 ——以明代为考察中心
    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甚至就是“由文学社团发展而成”[2](引言,P8)的,这说明文人结社(社团)在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明代的文学流派数量众多,已被多数研究者认可的至少有吴中派、晋安派(闽诗派)、岭南派(粤东派)、台阁派、茶陵派、复古派、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将近10个,尚不包括明末清初的虞山派、娄东派、云间派等,其他如山左、甬上、越中、新安、江右等一些地区虽不可称派,但也都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区域性文人群体。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3

  • 晚明文人结社与园林的关系探究 ——以复社为例
    1 研究背景文人结社源于汉代梁园雅集,魏晋时期兰亭修禊、竹林七贤等对后世影响深远[1]。明代文人结社在洪熙至成化年间初兴,至天启崇祯达到高峰。晚明可考的文人社团多达130例,尤以读书讲学和举业选文类社团为盛[2]。复社是晚明文人社团的典型,源于“拂水山房社”,成型于崇祯二年,南明覆灭后名存实亡,然影响及至清初。复社成员分布主要分布在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最多达3000多人,可分为4类:①东林子弟,如顾宪成之孙顾枢;②世家子弟,多为地方望族,如冒襄;③地方

    现代园艺 2018年6期2018-01-19

  • 明清关中士人的文社活动及其影响
    21065)士人结社与文学关系的问题在当代明清文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它揭橥了自唐以来文化权利下移及士人群体扩大的史实及这一现象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明清文人集会与结社的情况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征,到清代基本延续了这一趋势。受经济与文化地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影响,明清的士人集会与结社同样呈现出地域间的不平衡,集会与结社主要集中在政治中心的京师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江浙一带,关中士人参与集会与结社也主要在这些地区展开。但同时受到士人集会与结社风气的影响

    唐都学刊 2017年2期2017-05-03

  • 清末文人佛寺游文化现象探析
    文人喜游寺庙,在结社聚会时常在寺庙赏景吟诗交流国学。这些文人大多被社会冷落,对时局持悲观态度。他们游览古刹,借此远离政治舞台,在晨钟暮鼓的环境中身心得到放松和慰藉,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空间。清末 文人 雅集 佛寺 游历清末文人常以结社聚会形式在佛寺进行旅游活动,以京城、江南地区最为盛行。庚子年前后,清廷的颓败已不可避免,此时文人士大夫们在新政新潮流中依然固守传统,眼见传统逐渐没落而自身又无法施力于政治,这些仕宦、布衣中部分文人,只能同道相聚于佛寺古刹中,

    兰台世界 2017年10期2017-03-12

  • 《红楼梦》及其续书中的女性结社*
    及其续书中的女性结社*·阳 达 胡瑞瑞·明清之际文人结社风气十分盛行,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反映,《红楼梦》及其续书中就多次写到结社。诗社成员主要是大观园中的女性,诗歌内容多以咏物为主。作为一个诗歌组织,诗社也形成了评比等一系列的规则,成为她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方式。《红楼梦》及其续书中女性结社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当时社会环境和结社风气的影响,也反映出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女性结社 《红楼梦》 《红楼梦》续书女性结社是《红楼梦》中

    明清小说研究 2017年1期2017-02-10

  • 诗人结社与党派分流 ——以民国武进“兰社”成员为考察中心
    王愈诗人结社与党派分流 ——以民国武进“兰社”成员为考察中心王愈诗人结社时,其成员之间通常在创作风格、文学主张、政治倾向等原则性较强的方面总是基本一致,这些方面完全不同的文人一般难以归属于同一个诗社。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与结社的发展,结社活动发展到民国时期,加入不同党派、持有不同政见的文人终能共处同一文学社团,互相交游、唱和,这于民国时期位于江苏武进的文学团体——“兰社”之中便能窥见一斑。本文以民国武进“兰社”成员为中心,通过分析他们的党派与相关作品,考

    文学教育 2016年26期2016-04-03

  • 论清代诗社的基本内涵
    代社名,一般取自结社地点、书斋名称、前人成句或前人社名等,当然也可能包含多层现实和历史因素,但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结社主体的某种共同思想与审美。社引、社序,不同于社规,是诗社的文学性说明,有助于了解结社宗旨。而诗社的渊源,一般受到地域传统、家族传统、师友风气等影响。诗社与集会,既有一般概念的区别,又存在具体活动的重叠。诗社;清代;基本内涵;集会清代诗社,仍存在若干概念性问题需解决。这些概念的确定,为诗社的定义和内涵划分界线,是进行诗社研究的必要前提。在清代,诗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3

  • “禅净合流”与晚明文人结社
    合流”与晚明文人结社杨化强(西北大学宗教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127)“禅净合流”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典型的宗教现象,在晚明尤为成熟,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文人社团显露出这种特征,以此也可反观出其影响下的晚明文人心态,对于进一步了解晚明思想、文学创作具有一定意义。禅净合流;晚明;文人;结社佛教传入中土,自唐以后步入宗派化的鼎盛阶段,禅宗和净土宗作为佛教中国化最为突出的代表,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逐步合流,形成了典型的“禅净合流”现象,至明代佛教已成颓势,但“禅净合流

    殷都学刊 2016年2期2016-02-02

  • 三个德国人,必有一社团”
    谓德国人特别喜爱结社。无论是德国人自己,还是外国人,都认为德国人特别热衷于结社及过社团生活。有鉴于此,德语中才产生了用以形容这种现象的名词,即“结社癖”(Vereinsmeierei),而特别热衷于结社及社团事物的人,也被称为“结社狂”(Vereinsmeier)。据“德国协会及联合会全国联盟”的统计,目前在全德国范围内,德国的注册社团共有五十九万四千多个。半数以上的德国人都参加社团,而且各种社团的数量在过去十五年里翻了一番。不过这句谚语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

    读书 2015年10期2015-09-10

  • 结社活动看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蕃汉民众的交流
    切的交流与联系。结社是汉人传统的社会活动形式,敦煌文书中也有很多非汉人参与结社的记载,例如粟特人、吐蕃人等。我们试图以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结社文书为主要材料,探讨这一时期敦煌各族民众间的交流与融合。一、反映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结社的相关文书吐蕃统治敦煌后,废除了唐朝基层社会的乡里制度,代之以部落制,这对敦煌的人口组成和居住空间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历史条件下,敦煌民众根据自身生活的需求结成社邑组织。我们检索宁可、郝春文先生的《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等相关材料,反映吐蕃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8-15

  • 联友钟社
    书联歌友善;敲钟结社唱和谐。安徽 赵天胜联韵高歌邻友睦;钟声盛赞社民和。安徽 田 生撰对书联交挚友;敲钟结社荟芸编。妙对佳联文友赞;黄钟大吕社员夸。安徽 金长渊诗联会友情长在;钟鼓交声社永存。湖北 刘文汉以对联文朋友广;凭钟结社水平高。黑龙江 徐英琏诗擂联谜惇友善;钟题社火乐陶然。山西 曹小平联韵颂国才友赋;诗钟赞社贵宾吟。辽宁 阎景祥联会友朋歌盛世;情钟诗社谱华章。湖北 徐新霞求联邀友寻师去;学艺鸣钟入社来。广东 肖国华厅中联墨友人赏;苑里诗钟我社藏。广

    对联 2015年14期2015-06-11

  • 明代“文人结社”刍议
    200234)“结社”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式,名目繁多,历史悠久。“文人结社”则是近古以来在特殊的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定人群的特殊社会活动形式。“文人结社”发端于诗社、文会,亦以诗社、文会最为大宗,当然首先与文学有关,但随着“文人结社”的发展,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影响文学发展的活动,更成为一种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有密切关联的社会文化现象,成为我们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明代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鼎盛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1

  • 宋代文人结社研究综述
    872)宋代文人结社研究综述庞明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宋代文人结社目前也可算得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非常丰硕,产生了大量的论文,并早已有专著出版。宋代文人结社研究可分为总论类、诗社类、词社类、怡老会类四个方面。文章按照不同类别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从中找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宋代;文人结社;综述;问题文人结社在唐代萌芽,在宋代大盛,数量众多、活动频繁,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目前就宋代文人结社所作的研究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18

  • 长沙南湖路69号:宝庆四友南湖结社
    吾中国古代,文人结社,蔚为壮观。无论脍炙人口的竹林七贤,还是名震天下的兰亭集会,抑或文坛不朽的西园雅集,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结社经典。还有西子湖畔,虎丘山上,陶然亭中,早就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以文会友,更是结社明志。李岸,大山,得一,肖奔四友,青年时代从湘中宝庆出走,辗转二十有年,如今结社于这湘楚文化之都的长沙,是宿命,是天意,还是另一种人生的启示?这二十余年来,他们或弄潮于商场,或坚持在艺道,或游学于天下,练得了一身本领,也尝尽了人间五味。成就了,也成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2期2015-02-26

  • 明代“后七子”结社问题考论
    明代“后七子”结社问题考论顾国华(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摘要]“后七子”是明代文学复古社团的称谓,其成员构成前后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起初结社时,诸子只是以“五子”、“六子”相称,“七子”的称呼最早是吴国伦在1552年提出的。“后七子”结社的特点比较明显,它正好处于文学复古的大背景之下,与“前七子”后先相继,若出一轨。明代复古派文人结社持续时间最长,约为一个世纪,掀起了明代文人结社的第一次浪潮,对明代文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

    学术交流 2015年11期2015-02-25

  • 清代诗人结社丛考——以杭州地区为中心
    028)清代诗人结社丛考——以杭州地区为中心朱则杰(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杭州 310028)摘要:清代浙江省会杭州,诗人结社活动非常兴盛,各种社团层出不穷。其中“蕉园诗社”“南屏诗社”“古欢吟会”“潜园吟社”“东轩吟社”“铁花吟社”等有些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诗社,学术界已见研究。而其他还有不少社团,则目前缺乏探讨。文章就魏成宪“苔岑兰会”、邹绅“古藤书屋诗社”、汪曾唯“千龄会”三个社团做考察,或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关键词:清诗;结社;杭州;苔岑兰会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1-21

  • 华人文学团体在中加文学交流上的民间角色:以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为例①
    要:海外华人素有结社的传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忍受了两次隔离的加拿大华人,他们的文化活动例如粤剧、白话剧、阅书报社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非常活跃。中加之间的交流受冷战影响分隔多年,建交后,官方举办的中加文学交流不多,边缘的民间文学团体,反而能扮演更灵活更活跃的桥梁角色。本文以1987年成立的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为例,从其沙龙性质的组织、九次国际性会议、文学讲座、互访出版等方面的记录,说明侨民与原籍国之间,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上所能扮演的角色。关键词:横的移植

    华文文学 2014年5期2014-11-05

  • 明代文人结社研究的新高度 ——评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考》
    严明明代文人结社研究的新高度 ——评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考》严明(上海师范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234)文人结社与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明代文人结社风气达到鼎盛。《明代文人结社考》是李玉栓副教授在优秀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的,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录全面,文献翔实;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态度审慎,考订细致;守旧出新,稳中求进。文人结社 《明代文人结社考》 成就表现文人结社风气兴于隋唐,与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至明一代,文人结社风气达到鼎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2014-08-26

  • 清末湖湘诗僧八指头陀结社考论*
    湖湘诗僧八指头陀结社考论*何 湘(湖南科技大学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湘潭 411201)清末湖湘诗僧八指头陀早年游历江南,与当地文人、莲社关系密切;中年回归湖南,入碧湖诗社、湘社;晚期再历江南,除继续与前期湖湘社友雅集、唱和外,交游圈不断扩大直至海外。其结社特点为:一、结社对象呈阶段性变化;二、社集交往循序渐进式开展。八指头陀结社创作数量丰富,题材多样,怀显地域情结,于地方文学史与文人结社史,他都是一位颇具影响、富有特色、值得关注的人物。八指头陀;四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3-26

  • 宋代文人结社研究综述
    ·文化]宋代文人结社研究综述庞明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海淀 100872)宋代;文人结社;研究成果宋代文人结社研究可分为总论类、诗社类、词社类、怡老会类4个方面,目前,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但是,在研究中也出现了诸如会、社、盟、集会的概念界定不清;诗社、词社、怡老会概念混淆;文人结社中产生的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阐释不够;对怡老会及其文学创作方面的研究明显落后于诗社等问题。同时,这也是研究者在今后的宋代文人结社研究中需要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2014-03-11

  • 由士大夫的讲学活动看明代士风
    代士大夫的讲学和结社活动,特别容易看出明代有别于之前和之后朝代的独有的士大夫精神面貌。明代士风意气昂扬,讲学结社活动盛况空前、后无所及,是明代的一个突出特点,以此可以更好地展开关于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士风的讨论。关键词:明代士风 讲学 结社 士大夫中国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0-18我原来是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我的专业是中国现代文学。从九十年代初转向明清之际的研究,当时是从零做起,在一无所有的情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1期2014-03-04

  • 龙膺参与晚明结社活动考论
    表。而在考论晚明结社活动的论著或论文中,对龙膺参与结社活动的情况语焉不详甚至出现错讹。其原因在于研究者往往专注于论主的材料,而没能旁索其他相关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龙膺参与晚明结社活动进行专门深入的探讨。笔者在认真研读龙膺诗文,全面爬梳与龙膺参与结社活动相关的其他作家作品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龙膺参与的结社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一、谼中结社:为宰白榆社谼中,地名,在今安徽歙县,属古徽州。龙膺在徽州参与的结社活动就是为宰白榆社。梁颂成教授认为“万历八年

    中国文学研究 2013年1期2013-11-14

  • 我国女性结社行为的制度约束系统分析
    116024)结社,作为人类追求自由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基本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的“社团革命”发生以来,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突显。我国虽自古就有结社的传统,但大多数的结社行动是男性发起并以男性成员为主的。相比而言,女性结社不发达,绝大多数女性并没有把形成或加入一种妇女组织作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惯常手段,这种现象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我国以服务女性为宗旨的专门性的妇女组织发展缓慢。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东部(上海市)、中部(湖南省)、西部(陕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龙膺参与谼中结社活动考辨
    关于龙膺参与谼中结社之事,清代陈田的说法对学界有很大影响。陈田 《明诗纪事》云:“君御官徽州时,入汪司马谼中社。由司马以交王元美。元美赠诗云:‘不嫌诗社累,仍傍酒人过。’”[1]王永宽据此认为 “龙膺在徽州时,和罢官家居的汪道昆过从甚密,曾加入汪道昆发起成立的 ‘谼中诗社’”[2]。梁颂成教授也认为: “万历八年(1580)进士及第后,龙膺初任徽州府推官,一到任就结识了文学巨匠汪道昆,并加人了他领导的谼中社。不久,又与汪道昆、屠纬真、李本宁、俞羡长诸名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15

  • 结社自由宪政价值的研究
    宁530006)结社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彰显了宪法的民主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结社自由公民基本权利属性的正确认识,了解结社自由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宪政价值,对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结社自由的内涵结社自由是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由“结社”与“自由”两个词合成的集合概念。在总结结社自由的内涵时,一定要充分考量“结社”和“自由”这两个概念。结社是人类一种本能的社会行为。结社是指人们为了某种共同的目的而组成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当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4-11

  • 明代岭南的诗社研究
    文化繁荣,为文人结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岭南的诗社十分活跃,诗社成员经常在一起谈诗讲学,相互交流,促进了岭南诗歌水平的繁荣兴盛。岭南的诗社持续了数百年,不仅是文人之间的酬唱活动,更是岭南文化精神的象征。明代;岭南;诗社明以前,岭南经济发展缓慢,文学艺术水平相对其他地区而言还比较落后。随着岭南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岭南的诗社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地发展起来。明代岭南的诗社十分活跃,数量众多,影响深远。目前,很多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岭南的南园诗社,如高建旺《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2012-09-02

  • 浅析社会资本与结社的关系
    )浅析社会资本与结社的关系杨华军(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430063)社会资本具体而言包涵信任、互惠规范以及公民网络等内容,它以结社为载体,并通过结社表现出来。社会资本的发展促进了结社的进步,而结社的发展又推动新一轮社会资本的巩固与发展。因之,培养并巩固社会资本,尤其是信任的培养,是结社的路径选择。社会资本;结社;信任一、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法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明代开封文人结社考论
    3)明代开封文人结社考论扈耕田(洛阳理工学院河洛文学与方言研究中心,河南洛阳471023)明代开封文社兴盛,其原因与开封的政治地位、经济繁荣、文化鼎盛等密切相关。其特点则表现在文学性强、持续时间长、阶段性明显等方面。开封堪称明代文人结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整个明代社团史、文学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明代;开封;文社;原因;特点文人结社至明代而臻于极盛。“综观明代文学史、思想史乃至政治史,可谓无不受到文人结社风气的深刻影响。”[1](P17)因此明代文人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考评式结社与清代小说
    昌330013)结社赋诗酬唱、探讨举业是宋明文人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明末的复社、几社,更是将文人结社的风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清代延续了明人结社之习,并且呈现出与前代不一样的特色,如考评式结社的兴盛及其在小说中的体现。1 民间考评式结社概说考评式结社源于元初,“元至元间,浦江吴清翁渭有月泉吟社。预于丙戌(1286年)小春月望命题,至正月望收卷。用好纸楷书誊副,聘谢翱为考官。三月三日揭晓。收二千七百三十五卷,选中二百八十名。首名罗公福,吟社中人。诗限五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04-07

  • 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的特点、成因和作用
    0)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的特点、成因和作用李玉栓,王 昊(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明代安徽地区的文人结社共有32家,位居全国第三,社事呈现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分布不均、规模有限等特点。全国文人结社的大背景和周边地区的结社活动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较为发达,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文化发展的大势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区域分布不均,各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安徽的文人结社过多集中于徽州地区,而明代社会发展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12-22

  • 社会性别结社中的白族传统体育 ——以大理茈碧地区为例
    500)社会性别结社中的白族传统体育 ——以大理茈碧地区为例罗红(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广州 510500)大理茈碧各村的白族有着按年龄层次不同的社会性别结社;打歌、赛龙舟、游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构成社会性别结社的主要活动之一;白族传统体育活动增强了族群团结和族群认同,也进一步丰富了社会性别结社的内容、促进了社会性别结社的健康发展。白族传统体育活动与社会性别结社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建设稳定、和谐的白族农村社区,是加快社会整合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可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2011-03-31

  • 论公民结社自由的民主政治功能
    0012)论公民结社自由的民主政治功能王国锋(吉林大学 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12)结社自由是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结社自由是民主政治秩序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发达的公民结社自由能够为代议制的政党政治提供结构性支撑,促进政治决策民主化制度的建立,培育民众的民主习惯与技巧,进而提高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结社自由;代议制民主;民主政治在社会政治领域,公民结社是维持社会存续的纽带和把人们带入公共生活的桥梁。人们组成社会在一起生活是一次庞大的集体行动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现状与突围:农民结社自由权的立法保护
    现状与突围:农民结社自由权的立法保护杨金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公共法律系,河南郑州450002)结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农民来讲,结社自由权不仅是实现农民第二次参与政治的一种途径,而且还是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手段。但是,有关结社法律规范的滞后性导致了现实中大量的农民社团处于非法的困境中。当前,应当结合第三部门理论对农民社团进行立法保护。农民结社自由权;第三部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结社自由是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湖南读者杨检芳同志问:为什么对判处死刑的罪犯还要剥夺政治权
    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有些政治权利,例如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随着人们的死亡也就自然而然的不存在了。有些权利,例如出版权以及原来取得的某些荣誉称号、勋章、奖章等,并不因人的死亡而自然消失。在对犯罪分子判死刑并交付执行后,如果不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家属或其他人则可能利用其尚存的政治权利招摇撞骗,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某些犯罪分

    中国青年 1984年2期198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