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

  • 易象体系的历史流衍及哲学意蕴
    两宋的发展,这套象数体系的形式及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近代以来,易学哲学的一个核心话题便是对“象”的理解和诠释,其中以王树人提出的“象思维”最具代表性,他将象思维视为易学乃至于中国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认为这一思维方式超越了西方概念思维的主客二分之弊端,乃是中国哲学中最具原创性的思维方式。这一论断开启了中国学界对《周易》象思维研究的进程,迄今为止,学界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相关论著中对《周易》象思维的基础——易象体系缺乏系统的研究,有鉴

    社会观察 2023年10期2023-12-10

  • 试析我国古代阴阳、五行、象数的建构关系
    要:阴阳、五行、象数是中华民族“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积淀,在概念层面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逻辑层面上皆依于阴阳消长。以日常概念审视,阴阳、五行、象数概念或高深莫测或打卦算命,人们对此的文化思维处于蒙蔽状态。从阴阳概念入手,解构其间的建构关系,探析阴阳、五行、象数在时空观念、天文历法与数理逻辑中的本源关系。希冀通过对阴阳、五行、象数的溯本求源,厘清三者之间的错综关系,揭示阴阳、五行、象数思维体系的宇宙观和哲学逻辑,消解“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秘性。关

    西部学刊 2023年8期2023-06-15

  • 浅析中医脉学发生同构律*
    化时空单元内事物象数与象类比43为统一的演化模板;以象数演化公式S1=4n演化事物对待现象的数量(象数)、象类演化公式S2=2n+1演化事物对待统一的质变分类(象类)。对待的象数是偶数而对待统一的象类是奇数的“象偶类奇”规律,揭示了宇宙万物对待统一的演化分类本质。“四象三元”揭示了太极在一个时空单元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全过程:太极“一”元,在阴阳“二”元的推动作用下,阴阳两两组合必形成四象即四个排列组合:阳阳+阳阴+阴阳+阴阴。由于“阳阴”与“阴

    中医学报 2023年6期2023-06-08

  • 宇宙图式与经文训释 ——一种对汉末象数易学的反思
    笼统指称的“汉代象数易学”并非铁板一块。对于这个范围内的易学思想,我们可以从年代的不同或思考层面的不同出发,分辨出各种思想的运思旨趣之别。近年来,关注西汉、东汉象数易学差异的研究渐已出现,如丁四新先生在其《汉末易学的象数逻辑与“中”的人文价值理念的象数化》一文中即反思了汉末象数易学之逻辑化特征与西汉易学之“‘经验性’性格”间的距离。沿着这种思考,我们仍能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汉末象数易学在先前基础上的推进到底因何产生?又如:其较之西汉象数易学,是在同一种治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09

  • 剖析国学经典,感悟周易智慧
    提供基础。训诂与象数相结合训释《周易》经文不能不用象数,然而历代象数极为繁杂,若不加选择,则易使训释滑入主观。《〈周易〉卦爻辞校释》中对于象数的运用恰到好处,在使用象数时,体现出了三个特点:一是注意将汉易中的象数内容剔除出去,二是注意有节制地使用,三是注意经文内部的证据。在近年出版的《周易》训释作品中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基本不顾象数,主要依赖文字训诂;另一个则是无原则地利用象数,缺乏系统性和历史眼光。比如有学者认为咸卦当为钦卦,或“咸”当读为“缄”,这是

    全国新书目 2022年7期2022-09-21

  • 超声内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征象与Ki-67指数的相关性
    肿瘤部位、核分裂象数以及肿瘤破裂情况,将所有病例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11]。1.4 统计学分析2 结 果2.1 GIST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EUS征象本文196例GIST病人中,男88例(44.9%),女108例(55.1%),男女之比为1∶1.2;年龄21~83岁,平均(58.8±9.3)岁。肿瘤直径5.0~70.0 mm。188例(96.0%)GIST原发于胃,1例(0.5%)位于食管,7例(3.5%)来源于十二指肠。根据2008年改良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4期2022-09-17

  • 乾元、坤元内涵考 ——兼析象数思想的发展路径
    理的,乾坤二卦是象数之源和义理之本。一、前人释“元、亨、利、贞”的问题对于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文言》中有如下解读:“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有人据此称“元、亨、利、贞”为乾卦四德,并将“元亨利贞”固化为一个词组。还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中国哲学元理”,将其抬至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左传·襄公九年》载:穆姜薨于东宫。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9-05

  • 白晋《易经》象数研究的思路与贡献
    经》外篇思想,即象数研究展开分析,对白晋易学象数研究的思路内在逻辑、主要观点展开研究,同时对他在整个问题上与康熙帝的互动及其学术贡献展开讨论。一、中国传统易学象数研究的历史《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在历史文献上,“象”、“数”对称,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数”连用,大约在汉代。如《易纬·乾坤凿度》:“八卦变策,象数庶物,老天地限以为则。”然而,作为龟象筮

    贵州社会科学 2022年1期2022-03-05

  • 试论《文心雕龙》的象数言说
    大的一是“汉儒言象数”,二是(魏世)王弼“说以老庄”①,也就是后人常说的易学之“象数派”和“义理(或玄理)派”。刘勰“擘肌分理,惟务折衷”②,既同时赓续了易学之 “汉儒象数”和“魏世义理”两派的传统,又同时扬弃了两派的偏颇和弊端:有象数思维和象数言说,却远离占筮之神秘和数术之怪诞,讥斥“技数之士,附以诡术”③;有义理追求和玄学旨趣,却也避免了“柱下之旨归”和“漆园之义疏”④。作为一部文学理论巨著,刘勰当然要大谈义理,这“义理”之中既有老庄玄理,更有孔儒仁理

    江汉论坛 2022年12期2022-02-16

  • 论黄宗羲对象数学的考辨 ——以《易学象数论》为中心
    120)在《易学象数论》中,黄宗羲对象数学的考辨,实质上已经超出了《周易》经传系统——主要指象数易学而言。这是因为,一方面,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为单篇积累逐步汇聚而成。从顺治十八年(1661)到康熙十一年(1672)[1]560,在历经十余年的编纂过程中,黄宗羲对象数学的考辨虽冠以“易学”之名,但外编三卷的数论,实质上已经不属于《周易》经传系统。另一方面,黄宗羲为《易学象数论》所撰的《自序》与其文本不合。《自序》只能涵盖内编三卷的象论,基本不涉及外编三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2-05

  • 论黄宗羲的易学哲学及其学派归属 ——以《易学象数论》为中心
    )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共六卷,分内外两编。内编三卷为象论,以象学为主,又兼及数学,以辨象学之讹;外编三卷为数论,以数学为主,又兼及象学,以订数学之失;象学与数学合称象数学,故称《易学象数论》。拙作《论黄宗羲对象数学的考辨——以〈易学象数论〉为中心》主要论述黄宗羲对象数学的考辨(1)详参李训昌:《论黄宗羲对象数学的考辨——以〈易学象数论〉为中心》,见《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105—110页。,本文则主要讨论其易学哲学。一、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7

  • 二程及其弟子对邵雍先天易学之两极态度辨析
    时,将汉代以来的象数易学模式转向图书易学模式。宋儒由此以发挥儒门“性与天道”的本体论问题,从而为被撼动的儒家名教重新确立基础。在这一背景下,邵雍的先天易学是以先天图式加元会运世的象数模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即以“先天”为本体,以“观物”为功夫的新儒学理论体系。可以说,邵雍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儒学(即理学)、宋代新易学之典型代表。与邵雍几乎同时的二程兄弟,其易学思想则不尽相同。二程延续王弼、孔颖达以来的玄学易模式,强调以象解易,阐发其内在义理,构建起以“天理”为

    现代哲学 2021年3期2021-11-25

  • 莱布尼茨普遍语言思想与《周易》象数思想比较
    ”在我国古代称为象数。从现代逻辑的角度比较莱布尼茨的普遍语言思想与《周易》的象数思想,可以发现,它们都使用数学计算与符号表意相结合的方法,包含原始的数理逻辑思想。关键词:莱布尼茨;普遍语言;《周易》;象数;汉字;数理逻辑莱布尼茨从学生时代开始,终生对汉字和八卦保持强烈的兴趣。他在晚年发表了论文《论单纯使用0与1的二进制算术——兼论二进制用途以及伏羲所使用的古代中国符号的意义》,自认为揭开了伏羲之谜,理解了伏羲思想。莱布尼茨所理解的伏羲思想是指使用二进制方法

    江淮论坛 2021年4期2021-09-23

  • 《周易》的象数图式及其伦理意蕴
    415000)象数图式(如不特别注明,下文简称图式),是指由易学卦爻符号构成的体系,但其首先并非指有一个像太极图那样的图形。当然,宋代的很多易学图形都可以从《系辞》、《说卦》、京房易例和有关虞翻卦变以及《周易参同契》中找到线索。本文的图式类同于在虞翻易学的卦爻符号变化中可以领会到的参悟本体的形式。它们有的可以通过卦爻结构认识,有的可以经由图象来理解,有的仅能凭借文字契入。简单地说,图式是易学向世人展示其对宇宙人生问题看法的形式符号体系。它的基本构件是阴爻

    武陵学刊 2021年3期2021-03-07

  • 司马迁易学思想初探
    方面,同时也兼顾象数方面。一、司马迁的易学渊源(一)家学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他的父亲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2](p3993)杨何是汉初的易学大师,《汉书·艺文志》记载杨何有易学著作《杨氏》两篇,王先谦《汉书补注》说:“武帝立五经博士,《易》惟杨何。”可见杨何在当时易学领域的影响力。另外,据《汉书》记载,孔子传《易》于商瞿,商瞿之后五传至田何,田何传于王同等人,王同传于杨何,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家学易学传自孔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27

  • 刍议易学思想对《傅青主女科》的影响
    》中阴阳、五行、象数易理等方面探讨了易学思想对该书的影响,也对傅氏的一些观点作了解释和说明,希望能为读者研习该书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易学思想;傅青主女科;阴阳;五行;象数〔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0.01.011〔Abstract〕 FU Qingzhu'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s a gynecolo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10-14

  • 对荀爽升降象数逻辑的一种解读 ——基于今古文学派易学融合中乾坤体用哲学的新视域
    便是他的核心升降象数体例,是否把六十四卦用升降法则编织成了有机体系,至今人们仍争论不休,更遑论重建其升降象数逻辑。周立升先生在文章《荀爽易学通论》中率先提出了荀氏《易》注有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思想。受此启发,笔者在博士论文《荀爽易学研究》及相关文章中触及了体用论对荀爽象数体系建构的作用。尔后学界对荀爽的体用思想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近年来中国知网发表的荀爽升降易学最新研究成果可知一斑。王新春教授《荀爽易学所构设的宇宙易场》一文,虽是结合了《说卦》来

    武陵学刊 2020年3期2020-06-08

  • 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思想尤其是象数思想所涉及和影响下的具体学科门类的论述略显不足。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探讨其与《周易》中所含的卦辞意象、卦数结构、阴阳、通变等象数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文化底蕴、理论内涵及艺术之美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周易;阴阳;道;象数;书法;美一、《周易》的象与数《易》的来源,有《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说,出自《周礼·大卜》的记载,且分别出现于夏、商、周三代。据传,《连山易》与《归藏易》皆已失传,

    美与时代·下 2020年2期2020-05-28

  • 试述汉末荀爽对今古文学派变易理论的融汇与创新
    学派融合和贯通,象数易学涌现出与官方占筮派相对的注经一派,代表着象数易学的新发展。荀爽(公元128-190年)与郑玄(公元127-200年)是这一时期注经派的著名人物。二人都是古文费氏易学学派的重要传人,又都开创了注经派象数易学。郑玄思想极为复杂,注释经传,兼注纬书。郑氏的《易纬》注,知名于易学史。郑玄受《易纬》不变思想的影响,易象上不谈爻变、卦变,是郑氏易学的一大特点。相比起来,荀爽融汇今古文学派变易理论,超越《易纬》的不易说,对于注经派学术理论上能够胜

    理论界 2020年1期2020-03-01

  • 略论二程思想中理一元论的异同
    用“义理”诠释“象数”,这是程颐易学观的显著特点。程颐在其所著《易传序》中即言明:“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将理作为体,象作为用,不仅与孔颖达象作为体、理作为用的观点相反,并且以“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命题创新性地将理和象融合在一起。从义理与象数的内涵和关系来看,首先,义理与象数是有先后性的,先有理后有象再有数。所以,理是第一性,象是第二性。其次,义理与象数是有互释性的,由象知数则可以明理,得理之义又能理解象数在其中,通过象数可以理解义理,理解义理就能明

    文化学刊 2019年9期2019-12-27

  • 杨力:孤独者住在大世界
    领域,她所开创的象数科学,为人类研究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青岛一定要成为“长寿都市”杨力来的那天,在火车站与我们碰面之后,她问,“我们能不能去栈桥看看?”顺着栈桥一边往海的方向走,杨力一边给我们讲她自己5年前在栈桥边被偷了手表的故事,即使有过不怎么愉快的经历,她还是格外喜欢青岛的这片蓝。背对回澜阁,面朝大海,杨力大口地呼吸着海边的新鲜空气,张开双臂,想要被大海拥抱的样子。“青岛太好了,一定要打造成‘长寿都市。”杨力脱口而出。长期生活在青岛的人,难免对亲海生活

    商周刊 2019年14期2019-09-16

  • 象数科学者的“诺奖梦”
    塔的塔尖则是东方象数科学理论。家学渊源和家风熏陶,从小立下鸿鹄之志杨力教授是云南大理白族段氏后人,段氏族人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修养。其父亲段纬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道路工程专家,以“北有詹天佑,南有段纬”闻名。20世纪初,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先后在普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里昂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深造学习,和老一辈学人一样,存有满腔爱国热诚,立志以所学报效国家,于是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返滇,受聘为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

    商周刊 2019年14期2019-09-16

  • 中医名言拾粹
    已矣。朱子曰: 象数未形理已具。又曰: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先儒曰: 天下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故理不可以离气,气不可以外理,理在气亦在,气行理亦行。夫既有此气,则不能无清浊而两仪以判; 既有清浊,则不能无老少而四象以分。孔子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邵子曰: 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工夫。由是观之,则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极动静而阴阳分。故天地只此动静,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此外更无余事。———

    光明中医 2019年11期2019-03-18

  • 辩正《四库全书总目》所录徽人籍贯两则
    所属,以及《易学象数举隅》的作者是汪敬抑或汪思敬的问题,对此两事予以辨析正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1 章佐圣的籍贯辩正章佐圣,明季徽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周易时义注》一书,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四库总目》载:“《周易时义注》(无卷数),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歙县人。”[1]133因《四库总目》的权威地位,后世研究者论述该书时多以《四库总目》所言为据,致使以讹传讹。如嵇璜《续文献通考》、杨家骆《四库全书大辞典》、黄开国《经学辞典》、徐芹庭《中国易

    图书馆研究 2019年4期2019-01-20

  • 中医象数思维在健康状态辨识中的运用❋
    状态辨识理论,从象数思维角度分析其机理。1 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延续稳定的生命状态。受自然、社会等因素变化的刺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会呈现出不同的健康状态。健康状态辨识是对特定阶段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人体具有动态、稳定的生命状态,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医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其中“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其中“象”与人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9

  • 周易文化之十一学习义理与象数知识,诠释随卦与蛊卦 ——如何营造政通人和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如何治理积弊保持活力
    古人常常通过卦之象数来诠释哲理,又通过哲理来理解象数,使易学显得神秘有趣。易学流派很多,但归于两大学派,即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维看问题和事物,重在进德修业,先人将其称为“大用”。相对而言,运用象数占卜类的作用为“小用”。我们在诠释二卦之前,先来学习一下义理和象数的知识。何谓义理?义理是指文章言辞等内容的意义或道理。《周易》中的义理是指《易经》《易传》中具有弥纶人事意义的道义和哲理,是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相对于占筮功能之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8年12期2018-12-27

  • 王弼易学思想渊源探究
    家们解易重解的是象数,但他的《周易注》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以哲学的思想来解易,使易学义理派开始盛行。古人云“知人论世”,探索一个人物的思想或作品,要先了解这个人物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本文所要研究的,正与此相关:王弼易学思想产生与形成的源头来自于何处?一、自身的学术天赋中国古代史上向来不缺乏少年天才的故事,在这些神童里,少年成名,成年后依旧才华横溢的并不占大多数,王弼就是非大多数者之一。王弼早亡,年仅二十四岁,但却留下了《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2018-04-01

  • 浅议《周易·师》的“武德”思想
    德的第一要义。从象数来看,为出兵之始,其象取《坤》卦初爻:“履霜,坚冰至”,表达了阴气初起,有增盛之势,暗示需要引导。《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10]也就是说要按照其中的规律,“驯致其道”,才可以达到目的。坤卦的初六表明了《师》卦初六应有的态度,可见这里的态度就是“慎始”和“驯其道”。此爻阴爻在阳,不当位,故必须慎于初始,且印合其道。对于出师而言,必不得已而为之,故“师出以律”。朱熹在《周易本义》所述:“在卦之初,为师之始。出

    文化学刊 2018年11期2018-03-07

  • 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545000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谢胜1,侯秋科2,周晓玲3,朱良初3,赵正孝3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0目的:观察周易象数切脉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脾、胃经五输穴皮温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行周易象数切脉疗法治疗,

    新中医 2018年1期2018-01-04

  • 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
    探讨】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张福利,姚 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清5吴鞠通作为温病四大家之一精通易学象数学,并创立了著名的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体系。故试从易学象数学应用角度入手,分析吴鞠通“含三为一”的三才观、“八卦”“六十四卦”等易学象数学思维模式,并进一步阐述吴鞠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妙用象数,将医易相结合的特色象数思维模式用于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使学者真正认识到医者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后可以言医的医易内涵,以期对学习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2017-11-17

  • 基于易经象数逻辑探究其哲学思想本源
    [1]。二、易经象数逻辑中的哲学思想现代社会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深远,而实际上,看似客观存在的近现代科学,与西方基督教存在着深刻联系,这是由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的。以“笛卡尔派”为例,在其相关理念中指出,世界是由一些基本材料与构造工艺组成,假定材料齐备,工艺完善,人们同样能够创造世界,也就是所谓的还原论。还原论在西方科学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推动了世界的变革。但是,人类在获取改变自然的伟大力量时,并没有发展处足以匹配能力的道德与觉悟,无论是

    长江丛刊 2017年33期2017-11-15

  • 象数扫落象数
    “推象通辞”的“象数”,主张“随义取象”,注重卦时与爻变,以自身玄理下新的象数,代替了汉儒烦琐推衍的旧象数,纠正了汉易“义理出于象数”的颠倒思维。王弼《周易注》对汉易象数突破的核心,不在一卦一象的解释,亦不在所谓不论“互体”“卦变”等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而是在于整个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关键词:王弼;《周易注》;象数;义理;卦时中图分类号:B23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8-0114-06《易》在诸经中是一个较为特

    中州学刊 2017年8期2017-09-05

  • 10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肿瘤原发部位、术后服用伊马替尼、Ki67指数与GIST复发转移有关(P胃肠道间质瘤;复发转移;伊马替尼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从食管到直肠及腹膜的任何地方均可发生[1],一般将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肿瘤原发部位作为可靠的预后指标[2]。手术治疗是GIST的首选方式[3],伊马替尼分子靶向治疗使GIST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6-05

  • 邵雍先天易学溯源*
    汉儒治《易》,以象数证经,并附会灾异,日渐烦琐;宋儒治《易》则注重阐发,或诠释经中大义,或假象数另作创发,但目的基本都是围绕着宋儒的“天道性命”之学展开。进而,经学变古体现在易学史上,则是出现了以图书易学为代表的宋代易学,通过阐发《易》之数与理,构建新儒学以心性与天道为主体的形上本体论,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易学风格。这种易学风格之新,在于其不但融会吸收汉代象数易学与晋唐义理易学,并结合道教易学开出图书易学,表现为一种新的象数易学形式,清儒亦称之为“图书易学”

    思想与文化 2017年2期2017-04-12

  • 论钱澄之以《易》理为旨归的易学观
    省,钱澄之摆脱了象数之学与义理之学的束缚,主张站在《易》理的高度来审视象数和义理的关系。从阐述《易》理的角度出发,他高度评价易象的地位和作用,并扩大了易象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钱澄之以阴阳为《易》理的核心,认为处理二者关系的最好做法是,在承认阴存在的前提下扶阳抑阴。[关键词]《易》理;象数;义理;阴阳自四库馆臣将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归纳为“两派六宗”以来,人们大致都以此为标准来划分易学家的学派归属。就对易学史粗线条、宏观的梳理和分析角度来看,这一看法的提出有其

    社会科学研究 2016年3期2016-11-04

  •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图为视角,从河图象数中的左旋之理、中五为枢、阴阳相济三方面阐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关键词】气机升降;河图;象数在中医学中,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而升降为气机的主要形式之一。气机升降理论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对中医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主要从河图的角度对人体气机升降理论进行浅述。1人体气机升降理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首述中医学气机升降思想的医书,为后代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8期2016-06-23

  •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图为视角,从河图象数中的左旋之理、中五为枢、阴阳相济三方面阐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关键词】气机升降;河图;象数【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38-01在中医学中,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而升降为气机的主要形式之一。气机升降理论为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对中医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主要从河图的角度对人体气机升降理论进行浅述。1人体气机升降理论《黄帝内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4期2016-05-24

  • 邵雍易学思想新探
    ;现象学;周易;象数邵雍,北宋理学代表。字尧夫,因其曾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故后人称之为“百源先生”。其易学研究在北宋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邵雍少年时自雄其才,于书无所不读,为学坚苦刻厉,在易学研究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其创立的先天易学对后世易学研究影响甚大。邵雍的主要易学著作是《皇极经世》,含《观物内篇》与《观物外篇》,此外还有《伊川击壤集》诗作问世。邵雍易学据传源自北海李之才。《宋史》卷四二七曰:“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2期2016-03-14

  • 宋衷略考(二上)
    孟氏易学,本人于象数易学极尽能事,远过前人,其自视甚高,正在情理之中。他评述汉易四家,最许荀爽,贬抑郑宋。撇开褒贬不论,宋衷得与三位经学大家相提并论。又入魏后王肃入其门下,学习《太玄》,《太玄》既为拟易之作,宋注《太玄》,必定来自其易学。许都众贤云集,王朗本人位望甚高,又兼自注《周易》,其学有自,仍引宋衷为西席。即此两点,可以证明当时宋衷堪称易学大家。本节所引宋衷易注,来自《周易集解纂疏》和《经典释文汇校》,聊以窥豹一斑。直书卦名,不书“周易”,以为简省。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12-01

  • 《黄帝内经》的象数思维析要
    科学方法中使用了象数与义理融合的思维方式,其典型表现就是处于中医基础理论核心地位的藏象、经络和运气理论[1]。1.1 科学方法的思想根源从现有的文献来看,阴阳和五行作为中医学的主要科学方法,各自有着不同思想根源。阴阳受《易》的影响较多,而《尚书·洪范》最早系统提到五行。而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则明显看到阴阳、五行二者的合流、融会和内部贯通。在中国科技史的考察中,不难发现中医作为应用科学是建立在一般科学基础之上,也就是易学理论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故而根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4期2015-10-22

  • 当代易学的发展现状与表现形式
    :“易理易学”“象数易学”“团正易学”“数理易学”“纳音易学”等几大类。“易理易学”是对于《易经》本体的深入研究,其观点在于阴阳消长,互补转化。对于《周易》与《易传》的研究与社会发展,人文自然的思考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与思考,并上升到了哲学的辩证角度。在当代,对于易理的研究,人们做出了诸多的专著与研究结果。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曾于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台的《百家讲坛》中,进行了《易经的奥秘》专题系列节目,对于“易理”从人文生活,环境自然,辩证思考等诸多

    卷宗 2015年3期2015-05-13

  • 宋衷略考(二下)
    绩重占验,则必重象数,今存陆注亦多为讲解义理,可能经过宋人取舍,不过与宋注相比,仍有明显区别。陆绩著有《京氏易传注》,其易学亦以京氏易学为主,兼取诸家,总体上虽未超过两汉象数易学,亦堪称象数易学名家[9]9-23。虞翻认为“宋氏解玄颇有缪错,更为立法,并著明杨、释宋以理其滞。”[2]《虞翻传》注引《翻别传》则不知所指了。(一)训诂方面《勤》。次六:测曰:勤有成功,天所来辅也。(“来”,宋陆本作“夹”)宋注:夹,近也。近之所以福也。陆曰:夹者,洽也。“来”,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27

  • 华夏易道元圣 中华人文始祖
    本质的总括。这个象数逻辑系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其象数的背后隐存着深刻的义、理、法则和原则,将宇宙哲理系统地隐示给后人,可以认为是一部具有严密象数逻辑的哲学专著,伏羲也不愧为是华夏易道元圣、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八卦;符号系统;象数逻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弥久。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论述及文物考古来看,已经完全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的伏羲时期,至今有八千年左右。由于伏羲创造了符号哲学,可以认为伏羲为华夏易道元圣、中华人文始祖。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1-12

  • 高亨先生易学研究述评
    研究路数摆脱了“象数”、“义理”的拘束,开辟了易学研究的新路径。“《古经今注》和《大传今注》之所以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就在于书中确立的治易原则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治易观念,并且有可贵的方法论意义。”[5](二)广罗古籍,以朴释玄高亨的学术,“其基本入手的工夫就是文献学、文字学和音韵学”[6]。通读高亨的著作,可以发现,高亨站在一定的高度统揽全局、系统解说。期间,凡是遇到疑难的地方,绝不一家独断,必广罗古籍、旁征博引、甄采众家,力求甚解。单就校勘而言,高亨或借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9期2014-03-27

  • “阴阳象数图”之源流探析
    4000)“阴阳象数图”之源流探析孙广才(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数书九章》中有一张“阴阳象数图”,它是秦九韶占筮方法的理论根据.关于该图的来历和出处,目前尚无定论.文章通过对宋代“先天易”学理论的考究与分析,结合今人对秦九韶生平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阴阳象数图”是秦九韶自创的,而其理论根据则直接来源于“先天易”中的“阴阳象数”学说.数书九章;阴阳象数图;先天易0 引言秦九韶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数学家,他的数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09-07

  • 中医象数思维特点与表征模式
    南250355)象数思维是《周易》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卦象、爻象为思维出发点和先验模式,以取象、运数为思维方法,以具有转换性能的“象数”、“义理”两种信息系统为思维的形式和内涵,对指谓对象及其发展趋势作动态整体把握和综合多值判断[1]。它主要通过事物之间“象”和“数”的联系来解释客观世界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2]。作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内经》,大量运用《周易》的象数思维,采用阴阳五行理论,创立中医藏象理论,建构中医理论体系,使中医学具有了强大的生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7期2012-04-07

  • 象数”与“义理”体用关系辨析
    “易学”主要由“象数”和“义理”两大要素构成,而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的涵义及其关系剖析较为清晰的文章却为少见,因此辨析“象数”与“义理”的涵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象数与义理的含义较为复杂,均是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其含义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探析象数与义理的体用关系,则必然先要分析清楚“象数”、“义理”、“体用”各自确切的涵义。一、“象数”涵义简析象数的初始涵义,主要指“龟象”与“筮数”,二者均是用于占卜。在《易经》经文中,象数主要指卦爻象和爻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7期2011-08-15

  • 易学中的“象数”涵义源流探析及其关系考辨
    00)易学中的“象数”涵义源流探析及其关系考辨颜文强(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福建 漳州 363000)“象数”是易学中的两大构成要素之一。笔者考证了“象数”涵义的源流演变过程,归纳指出“象数”主要有两层涵义:“符号象数”和“事物象数”。分析了“象”与“数”之间的关系,考辨了两宋易学基于对哲学本体论意义的探讨,致使“象数”分化成“象本论”与“数本论”的内涵,认为“象”“数”本为一体,显微无间。易学;象数;源流;探析;关系;考辨《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2

  • 从意象到仿像:象数思维视域下艺术表意范式变革探析
    世界、表述世界的象数符号系统。易象的传受是“意会”的。意会过程中的主观情感和主观体验与客观物象交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艺术表意范式,中国古代文论用“意象”来指代这种在艺术审美过程中,主体不断凝结印象材料以构造对象、认知世界和构成世界的精神活动中的产物。“意象”(Image)一词在西方艺术理论中晚出,西方艺术一向以摹本、再现为表意范式。以狄尔泰的生命美学为发端,西方美学从模仿美学转向体验美学,美学研究的注意力从审美对象转移到审美主体,移情说、直觉说、距离说、内

    文艺评论 2010年5期2010-08-15

  • 晚明陈士元易学思想探绎
    分梳晚明的易学,象数易无疑是主流。而象数易在晚明的勃兴,又是与其时的易学和哲学思潮紧密关联的。在明代,朱子易学影响深远,始终占据着易学的正统地位,是官方易学之典范。朱子易学注重象数和义理的统合,④所以在晚明师心尚虚的滚滚哲学思潮中,象数易一直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理据,仍然主导着其时易学界的研究风向。而另一方面,与明代中晚期心学大行其道的潮流相应,其时的易学界亦刮起一股否弃象数、径以狂禅释易的治易之风。这种研易路向,无疑会引起那些尊奉朱子易学为圭臬的主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4-08

  • 马融易学探微
    《易》时十分重视象数学中的卦气说,此外还重视取象和五行说。马融解《易》皆由象数为切入点,而最终归本于人事。马融易学在汉晋易学嬗变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关键词:易学;“十翼”;象数;义理中国分类号:B23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4-0034-05两汉和魏晋在中国易学史上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期间易学人物众多,易学观点亦层出不穷。当今学人在研究汉晋易学时,关注点往往是西汉的孟喜、京房,东汉的郑玄、苟爽,以及三国的虞翻、魏

    周易研究 2010年4期2010-01-17

  • 论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
    《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关键词:易学;象数;文化解释功能;扩张中图分类号:B221;B23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

    周易研究 2010年4期2010-01-17

  • 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
    象,事为真数”的象数观,将抽象的象数符号还原为气与人事。并要求以“实证”的方法“核其真”,反对将象数神秘化。他并非执着子感性的象数层面。在将“几”的内涵改造成隐晦的、待征乃显的“物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征天地之几”、“因事见理以征几”的易几观,从而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博物之学。中晚年,他将“太极”的内涵引申为心与仁,并藉“太极不杂乎阴阳,不离乎阴阳”的太极观,建构了体用圆融的道德形上学体系。关键词:易学;象数;几;太极;仁中图分类号:B248.93文献标识码:

    周易研究 2010年5期2010-01-17

  • 圣人与乾坤:易学史上的象数与义理分途初探
    摘要:易学史上象数与义理的分途,其实质是其所表达的义理究竟是圣人的义理,还是乾坤或者说卦爻象数的义理。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与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分别代表着圣人神明与乾坤大旨两种不同的易学旨趣,后者意味着象数的神明,象数繁芜却义理平实而易于把握;前者则彰显出圣人之意幽微难测,其旨玄奥高远而切己受用,这就是不同的易学旨趣所导致的象数与义理的分途。关键词:象数;义理;圣人;乾坤;易学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4—0

    中州学刊 2008年4期2008-08-23

  • 从六十四卦排序看不同的易学思想
    在传统上被划分为象数与义理两类。通过对三种卦序及其相关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易学研究所呈现的实际上是以象数与义理的两分法为经,以《周易》经传文、五行原理与图数的三分法为纬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学术形态。所谓学术流派之分只是治学特色的区别,学者唯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充分认识易道。关键词:卦序;阴阳;五行;图数;象数;义理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1-0030-07Different thoughts refl

    周易研究 2008年1期2008-03-28

  • 易学诠释学模式下的北宋理学
    关键词:诠释学;象数;义理;本体;复;性命;诚中图分类号:B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1-0037-06The Northern Song neo-Confucianism under the vision of hermeneutics of the Yi-ologyGU Ji-ming(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Shandong University,Ji

    周易研究 2008年1期2008-03-28

  • 论《易传》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与天人合一的理论架构
    所阐发的义理乃以象数为基础。象数蕴含着义理,义理脱胎于象数,二者如水乳之交融而不可分。而《易传》象数与义理合一的模式是以“三才之道”为其理论架构的。开天道以立人道,法天文以立人文,成为《易传》立论的理论支撑。关键词:《易传》;象数;义理;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2-0042-10Unity of Image-numerology and Moral Principle,Integrity of

    周易研究 2008年2期2008-03-16

  • 吕祖谦的易学思想
    以经传相分、通过象数阐发义理为特征,对朱熹易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治《易》中他提出“天下惟有一理”的思想,以义理解《易》,以象数阐发义理。与程颐易学具有相同相异之处,而在宋代易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关键词:吕祖谦;易学;象数;义理中图分类号:B24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2-0052-04On Lü Zu-qians thought of Yi-ologyCAI Fang-lu(School of Politi

    周易研究 2008年2期2008-03-16

  • 浅析“灵龟八法”象数来源
    干支方位等用易学象数的模式纳入一个体系,而“灵龟八法”象数的来源与它们密切相关。1 “灵龟八法”中八穴的代表数源于“洛书”“洛书”由20个黑点和25个白点排列组成,共45数。阳数一白、三碧、九紫、七赤居四正之位,合后天坎、震、离、兑四卦;阴数二黑、四绿、八白、六白在四隅之位,合后天乾、艮、巽、坤四卦。依此而作的九宫图,如比拟为人,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央为五”。九宫图中,不仅表明阴阳的关系,而数字错综复杂相加相乘都有着一种统一

    中国针灸 2000年5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