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

  • 论般若思想对唐代禅诗“空性”的影响
    201411)禅诗是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的诞生源于禅宗的兴盛所带来的佛禅思想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唐代禅诗是诗与禅在这种融合中而产生的特殊诗歌形式,融摄了禅宗思想与诗学内涵,因此,它既有诗的特点、美学价值,同时又体现着佛禅思想的体证境界。对于唐代禅诗的研究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的论题,但多数学者偏重从诗学本身的价值去研究,而忽视了佛禅思想本身对于禅诗的影响。般若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以《大般若经》600卷为代表,《心经》短短200多字浓缩了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2期2023-12-11

  • 听骆玉明讲禅诗
    为听众们上了一堂禅诗课。黄梅为中国禅宗发源地,“中国的禅宗无不出自黄梅”,黄梅禅也影响了日本文化,包括禅茶文化,至今日本不少寺院都设有黄梅院,可见黄梅禅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骆玉明教授来禅宗圣地五祖寺讲禅诗,可谓自然、贴切。谈诗与禅的关系,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有一句经典名言:“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这是从诗和禅各自彼此作为对方的工具的角度来阐释的。其实,真正理解“禅诗”,还需以“禅”的方式来进行,破除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分禅客与诗家之别,只有这样才

    博览群书 2023年9期2023-12-02

  • 唐代禅诗英译的生态翻译学研究 ——以华兹生译本为例
    008)一、引言禅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瑰宝,属于古诗中一种独特的题材。唐代文人创作禅诗蔚然成风。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都创作过不少禅诗禅诗表现出来的人生哲理,抒发的情感,营造的生活空间,展现的精神风貌,值得花大力气去研究。禅诗所承载的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与语言思想差异给禅诗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二、研究综述唐代文人禅诗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盛开的奇葩,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晚清时期才始有汉诗零星地译成英语,禅诗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1

  • 道人忘我我忘言 ——解读禅诗中的“我”
    文化的方方面面。禅诗作为诗歌,是文学和宗教学的结合体,自然兼具古典诗歌和宗教文学的特征。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唐时中国古典诗歌已然成熟,并产生了创作高峰。诗体形式成熟完备以前,人称代词“我”是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发声者及代言人,经常出现在集体创作的诗歌里,早期文人诗歌也会以第一人称来突出个人的情感,表达文学主体的精神。而当诗歌创作技法日益成熟并形成特有的审美范式后,尤其是自唐以来的近体诗里格律诗严密的规范要求,加上中国道教哲学文化里关于“坐忘”的浑然境界、文学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1-21

  • 唐宋士大夫的禅悦诗情—基于白居易与苏轼的以禅入诗
    往以及参禅悟道的禅诗佛偈。二、白居易的以禅入诗作为唐代文人奉佛的典型,白居易主要吸收了佛禅“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进而逐渐形成了安闲自适的人生观,这集中体现在其所作的诗句中。如《隐几》:“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我是谁。”白居易的“中隐”观及“三适”(足适、身适、心适)及其身体力行对北宋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有较大影响。白居易入仕之初的仕途并不顺畅,特别是在中年被贬江州后开始主动从佛禅中汲取度脱的智慧,试图借用佛禅排遣自身的烦恼和恐惧。例如,

    名家名作 2022年5期2022-06-20

  • 唐代禅诗研究的可喜成果
    吴言生唐代禅诗是唐诗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华的审美境界、优美的文学表现,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唐代禅诗研究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研究者聚焦的对象大多是文人的禅诗,尤其是名家、名篇个案研究,并且研究方法常着眼于语言文字、艺术技巧、审美境界的纯文学层面的研究,而感悟境界方面即“切玉刀”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涉及。辛鹏宇博士《唐代禅诗研究》正是填补了这个空白的研究成果

    华夏文化 2021年4期2021-08-16

  • 现代禅诗的一种可能
    也。”[2]历代禅诗由此应运而生。但也因为“禅诗”的根本目的在于“禅”而不在于“诗”,所以传统的禅诗有相当一部分是缺乏诗意的,甚至很难称之为诗。比如一首流传甚广的禅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五灯会元》卷2),或许可以说很典型地代表了禅宗的思维方式——一种反逻辑的逻辑,但很难说真的是“诗”。这个问题,有些研究者也提出来过,比如李春华就认为有些禅诗是处于“诗禅未化”的状态,具体又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有诗而未入禅(似禅而非禅

    作品 2021年3期2021-04-08

  • 中国现代禅诗二十年(1996-2016)
    053000)禅诗是禅宗美学与诗歌结合的中国文学典范。一般意义上的禅诗多指古体禅诗,笔者所论的现代禅诗则是现代人以现代语言和现代手法书写的自由体禅诗——这里的“现代”在时间意义上等同于当代(特指1949年以来),但更强调诗歌体式上的自由体;“禅诗”,则要达到禅与诗的合二为一。和古体禅诗一样,现代禅诗也有有意而为和无意而为之别。以作者创作的角度而言,有意为之的禅诗作者又有出家人和在家人之别。概言之,出家的诗僧开悟偈多以诗明禅或借诗说禅,而在家的居士文人则反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16

  • 论王维诗歌中的“空” ——从禅学与美学角度来看
    空”视域下的王维禅诗禅学以虚空为真如佛性,进而将世间万物也一律消解为虚空。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极深的王维,亦搬弄这类典故入诗,表现他的人生哲学。唐代释皎然认为:“如何万象自出心,而心澹然无所营。”(《诗式》)当没有任何念想干扰意识时,个人的真正存在就从所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种艺术心胸的根本“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空明的觉心,空纳着万境,万境侵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②(一)禅宗空表现之一——禅景空禅景空指在禅

    山西青年 2020年12期2020-12-08

  • 爱诗的人总会相逢
    的地方色彩来创作禅诗,沉浸于本国古老哲学的神圣知识之中,使其灌注了本土血统。冥想哲学是古老人类经验的表达,在向内探索的心灵之旅中,奎师纳捕捉到来自源头的无意识海洋里产生的初次脉动。他双手捧着盛开的杜鹃花,从静穆的喜马拉雅山麓向世界走来。天空蔚空、雪山纯白,生命的晨曦自清新山丘弥漫开,一切无不遵守造物主的法则而律动,享用命运所赐,显示生命的本然。诗人在精炼的诗句中,充分体验每一朵花、每一个生命、每一片刻的美,以高纯净度的禅意、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思,

    书屋 2020年10期2020-10-21

  • 风吹响空酒瓶
    河赏评] 别致的禅诗,讽刺之诗。首先禅者说禅,一个酒鬼,没事也可以修禅,他的大自在、大欢喜,并不在酒里,而于“空”中。“风把那些空酒瓶/吹得呜呀呜地响”,仿佛人世间的寂寞与繁华,尽在里面,却空空如也,那么多张开的嘴,喊出的却是同一种声音——他重新定义的伟大——修禅,是一种“病态”。那么好,索性“病”下去吧。自行其乐,也似玩世不恭,他用形而下的方式给了世界一个不同的声音。率真、洒脱的力道,似凯鲁亚克垮掉派的风范。

    诗潮 2020年6期2020-06-24

  • “多元共生”下的禅诗意境英译研究 ——以赤松版《寒山诗歌集》为例
    311121)禅诗,作为悟禅参禅的一种文学传播媒介,完美地体现了“明心见性”的禅宗理念和禅宗思想。禅重在顿悟内修,提倡平常心是道;而诗注重主体精神世界的张扬,是人类心灵的声音。从思维方式的视角来看,诗禅是相通的,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所说:“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禅诗寓思想于想象,立禅意于境界,而非字面,很好地阐释了禅宗“不立文字”的特色;作者造象寓意,读者舍象取义,引渡人们去体悟语言之外的心法,真正体现禅宗“不离文字”的特点,客观而真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9期2019-12-26

  • 洛夫的二重交响
    之中;洛夫在他的禅诗、有禅意的短诗与长篇巨著《石室之死亡》《漂木》之中。而这两个极致的声部,以它们的交响,构成了李白与洛夫漫长的一生中波澜壮阔的主体创作。洛夫在他的诗歌全集“自序”中曾言,禅诗是他“诗歌作品中最特殊也最重要的—部分”。洛夫的禅诗及有禅意短诗的创作,不仅数量巨大,贯穿了洛夫创作生涯的始终,而且,与《石室之死亡》《漂木》这些长诗成就极高,却又不可模仿、后无来者的情形相反,洛夫的这些数量巨大的禅诗、有禅意的短诗,却极大地影响了当代汉语诗人的创作。

    名作欣赏 2019年2期2019-09-10

  • 《紫柏老人集》禅诗的特色
    子辑录而成。书中禅诗凡534题586首,对研究紫柏大师禅理与诗歌的融合有重要价值。我们从体式多样、交游天下、诗境禅心、引典用譬等四方面进行论述,揭示《紫柏老人集》禅诗的特色。关键词:《紫柏老人集》 禅诗 特色 思想《紫柏老人集》,凡二十九(或作三十)卷,明天启元年(1621)由憨山德清组织紫柏弟子辑录而成。真可(1543-1603),号紫柏、憨憨子、憨憨陀、紫柏老人,世称“紫柏大师”,俗姓沈,世居吴江(今属江苏)。年十七于虎丘慧轮处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后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主持人语
    社会学视角下赤松禅诗译介活动研究》一文探讨了中国禅诗的英译问题。赤松是美国当代重要的中国古诗翻译家、作家,他对中国的禅诗具有格外兴趣,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修禅者。文章借用翻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阐释了赤松翻译禅诗的文化意义,认为赤松的翻译以自己的译者惯习在文学场域中积累了自己的文化资本。从话语的视角来看,赤松的翻译及其修禅行为在美国文化中再次强化了中国的禅宗话语,且与美国诗歌互动,汇成了美国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古诗合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1-13

  • 黄龙宗禅理对江西诗派禅诗创作影响初探
    龙宗;江西诗派;禅诗两宋时期,临济宗黄龙派诞生于江西境内黄庭坚的家乡修水附近的黄龙山,在禅宗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庭坚“少喜学佛”,在成为江西诗派的实际掌门人后,其门下诗人也都广交禅师,甚至不乏本身就是诗僧者。他们与黄龙门下禅僧如黄龙祖心、大慧宗杲、死心悟新、灵源惟清等,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耳濡目染之下,薰染了浓厚的黄龙宗风。一、江西诗派与黄龙宗风作为江西诗派的主要旗手,黄庭坚与黄龙宗高僧的关系十分密切,黄龙祖心就曾借用儒家“吾无隐乎尔”一句,说明无所不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2018-11-19

  • 花开又一枝 ——罗炽先生禅诗赏析
    禅诗,是中华斑驳诗林中又一株嘉木,是中国宗教诗歌之大类。诗道性情,禅诗亦道性情。自汉晋印度佛教传入中土,由于其自身的特质和生存发展之需,亦因中华尚包容的文化土壤,佛教即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隋以后相继出现的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等诸多佛教宗派丛林,都可以视作中国佛教之早期形态。至禅宗影响力在全国范围的确立,可以视为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开始走向格律化,亦有受佛教音韵影响之因素。故隋唐禅诗的成熟与深刻,与格律诗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潮诗词评论 2018年2期2018-11-14

  • 无物亦无心,嫣然于山茶
    摘 要:禅诗融合,自唐宋以来,长盛不衰,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人与文化,即便是经历过西学东渐的洗礼,亦不乏禅诗一体之佳作。当代学者赵仲牧先生(1930-2007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虽为哲人、思想家,然其学养深厚,力求贯通古今中外,不仅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还创作不少意境深远的诗词楹联。其诗语言美妙、意象独特、境界高远,且熔禅于诗,以诗喻禅,禅诗一体。实乃当代禅诗一体的上乘之作。关键词:禅诗;禅宗;赵仲牧作者简介:王海东,男,汉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2018-09-17

  • 漫谈古代禅诗
    佛教从印度传入,禅诗也随之应运而生。许多著名僧人留下了名篇,很多诗人也写了一些具有禅意的诗歌。禅诗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蕴含的哲理启人深思,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它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禅诗,最初是指佛教内部宣扬佛理的诗,比如佛教高僧的示法诗、开悟诗和颂偈诗等等。这些宣扬佛理的诗的特色是富有佛家的思想,有深刻的哲理。1.示法诗示法诗是历代高僧所写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诗。如著名的《六祖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11期2018-01-12

  • 诗是现代禅 ——论沈奇诗歌《天生丽质》的禅趣美
    天生丽质》;现代禅诗;空灵之境;静好之心;自适之趣在普遍物化的喧嚣世界,我们需要诗歌需要诗意;在诗歌的纯净之地,我们读见禅心读到禅趣。写诗的过程,就是诗人修心的过程:一维是无限地向外展开,一维是无限地向内深入。生于婆娑,走在当下,静心写作者,心底常开一朵清净无染的莲。然而,现代汉诗百年来,历经内蕴精神和语言形式的双重失落,今之诗人正尝试着找寻出路。当其时,多年来致力于当代先锋诗歌研究和创作的沈奇,转身淡出,潜沉数年,创作出系列实验诗歌《天生丽质》,一经发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2-23

  • 从王维作品看抒情方式在禅诗中的体现
    特别是以禅明情的禅诗十分关注。禅诗作为一种文学,在知性观念、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多方面以禅明情、以情入禅,颇具抒情方式研究的特色性和代表性。文章拟从诗佛王维的作品入手,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在结合抒情文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禅诗这个整体文学在抒情方式上的“情景”“形神”和“感乐”三大特点。关键词:王维 抒情 禅诗抒情是通过作家或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对生活感受的抒写来反映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文学古来一直以抒情文学为正宗,物景与诗人情感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2期2017-01-17

  • “诗僧与禅诗”趣谈
    会副会长“诗僧与禅诗”趣谈李树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佛教是在公元前30年左右传入中国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对中国传统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很多诗人有与名僧交往、郊游,酬唱的经历。不少名僧“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之就”。中国的禅诗别有境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中,较为著名的诗僧有王梵志、寒山、拾得、皎然、贯休、齐己以及佛印等。王梵志生于隋唐之间,有“通玄学士”之称。其诗“或咏歌至道,或嗟叹凡速,或但释义,或唯励行,或尼罗诸教”,多方涉及、包罗

    未来教育家 2016年11期2016-12-20

  • 谈《山居秋暝》中“空山”一词的英译
    章主要探讨王维的禅诗代表作《山居秋暝》中“空山”一词的英译。本文首先追溯了“空”字的美学及禅学涵义,在以往学者对“空山”一词解读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阐释,说明这一词对全诗的统摄作用,然后比较五个译本中对“空山”的翻译,证实大多数译本并未呈现禅诗静中蕴动的特点,最后本文对此提出一种恰当的英译参考,强调为了译出原诗的禅味,禅诗英译者应具备一定的禅学素养。关键词:王维 禅诗 山居秋暝 空山 英译唐朝时期,佛教盛行。王维的母亲崔氏笃信佛教,因佛教典籍《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0期2016-11-21

  • 现代禅诗的话语与意识表现
    思小云现代禅诗的话语与意识表现思小云思小云,1994年10月生,陕西志丹人。写诗,写评论。在《散文诗世界》《岁月》《星星》《天津诗人》《黄河》《台湾好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刊发表诗、散文诗,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散文诗人》等选本,评论见《香港文学报》《美与时代》《高校社科动态》等。现代禅诗以其特有的民族审美特征,和深锲“汉味”精神内核的禅与诗结合的艺术表意魅力,为当下诗写提供了推进契机和格局突围的最大可能。但当下对现代禅诗的界定标准还存

    星星·散文诗 2016年26期2016-10-27

  • 芒鞋行行,远处一声钟
    。关键词:洛夫;禅诗;背向大海作者简介:白璐(1991-),女,满族,黑龙江省双城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1洛夫曾说:“诗与禅都是一种经验,但却可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我对禅的理解是:从生活中体验到空无,又从空无中体验到活泼得生机。诗与禅都在虚虚实实之间。”他的这首长诗《背向大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2016-05-09

  • 谈《山居秋暝》中“空山”一词的英译
    章主要探讨王维的禅诗代表作《山居秋暝》中“空山”一词的英译。本文首先追溯了“空”字的美学及禅学涵义,在以往学者对“空山”一词解读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阐释,说明这一词对全诗的统摄作用,然后比较五个译本中对“空山”的翻译,证实大多数译本并未呈现禅诗静中蕴动的特点,最后本文对此提出一种恰当的英译参考,强调为了译出原诗的禅味,禅诗英译者应具备一定的禅学素养。王维 禅诗 山居秋暝 空山 英译唐朝时期,佛教盛行。王维的母亲崔氏笃信佛教,因佛教典籍《维摩诘所说

    文学教育 2016年29期2016-04-03

  • 从王维作品看抒情方式在禅诗中的体现
    作品看抒情方式在禅诗中的体现○蔡丽平中国文学古来一直以抒情文学为正宗,文学批评家对抒情写意的诗歌,特别是以禅明情的禅诗十分关注。禅诗作为一种文学,在知性观念、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多方面以禅明情、以情入禅,颇具抒情方式研究的特色性和代表性。文章拟从诗佛王维的作品入手,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在结合抒情文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禅诗这个整体文学在抒情方式上的“情景”“形神”和“感乐”三大特点。王维 抒情 禅诗抒情是通过作家或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对生活感受的抒写来反

    现代语文 2016年34期2016-03-03

  • 王维和松尾芭蕉禅诗的比较分析
    人松尾芭蕉,他们禅诗内容的相同之处是:对自然风光的感受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内容的不同之处是:王诗描写学佛悟道的自省、抒发对身世遭遇的感慨,而松尾芭蕉则体现了哲学体味与宿命色彩。同时他们的禅诗在艺术特色上有相同之处:风格平淡自然,意境空灵悠远,并且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与移情手法;不同之处:王诗诗情画意,水乳交融,并且近体诗多,注重音乐美,而松尾芭蕉的禅诗语言简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孤寂感。关键词:王维 松尾芭蕉 禅诗 比较在唐代的著名诗人中,王维是盛唐山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8期2015-10-13

  • 王维和松尾芭蕉禅诗的比较分析
    婷王维和松尾芭蕉禅诗的比较分析○邱文婷盛唐时期的王维和江户时代的日本诗人松尾芭蕉,他们禅诗内容的相同之处是:对自然风光的感受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内容的不同之处是:王诗描写学佛悟道的自省、抒发对身世遭遇的感慨,而松尾芭蕉则体现了哲学体味与宿命色彩。同时他们的禅诗在艺术特色上有相同之处:风格平淡自然,意境空灵悠远,并且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与移情手法;不同之处:王诗诗情画意,水乳交融,并且近体诗多,注重音乐美,而松尾芭蕉的禅诗语言简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孤寂

    现代语文 2015年8期2015-08-15

  • 《灵岩志·艺文志三》禅诗考论
    歌巧妙融合,谓之禅诗。长清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唐代始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灵岩寺居四大名刹之首。然朝代更迭,风云数变,时至今日名刹已是香火淡淡,典籍寥寥。幸得清人马大相《灵岩志》一本,其《艺文志三》收录自唐至清康熙灵岩寺相关诗歌二百余首,可窥当日文人骚客竞游灵岩之貌。关键词:《灵岩志·艺文志三》 禅诗严羽《沧浪诗话》云:“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业,已落第二义也;晚唐之诗则声闻、辟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5年7期2015-05-30

  • 论寒山子与白居易“禅诗”的差异
    新的审美风范,“禅诗”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僧人在佛教偈颂之外以诗劝戒,文人在红尘之外深隐山林以禅静心,诗僧寒山子与文人白居易就是其代表。寒山子为唐朝著名的诗僧,早年虽有豪放的自然生活和敢于入世的壮阔情怀,但因科场事宜、世事多变等多种原因远离城嚣、遁迹山林,“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乃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常题诗于松林山石之上,诗句浅显通俗,深蕴禅机,日常生活见真心。白居易乃中唐时期文学巨匠,儒学之外,尤通释典,曾隐居山林,但白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2015-04-02

  • 《灵岩志·艺文志三》禅诗考论
    岩志·艺文志三》禅诗考论⊙曹慧敏[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佛教诗歌魏晋已有之。至禅宗形成,始与诗歌巧妙融合,谓之禅诗。长清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唐代始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灵岩寺居四大名刹之首。然朝代更迭,风云数变,时至今日名刹已是香火淡淡,典籍寥寥。幸得清人马大相《灵岩志》一本,其《艺文志三》收录自唐至清康熙灵岩寺相关诗歌二百余首,可窥当日文人骚客竞游灵岩之貌。《灵岩志·艺文志三》 禅诗严羽《沧浪诗话》云:

    名作欣赏 2015年20期2015-01-28

  • 《现代禅诗探索》诗选
    《现代禅诗探索》诗选主编:南北创刊时间:2009年9月出版周期:年刊出版地点:云南大理代表诗人:碧青、张黎、刘向阳、何兮、古石、石上硫、昌政、苦李子等木鱼〔外一首〕托钵的女子南北老僧睡了。那条张大着嘴巴的木鱼却跳下几案——慈悲呵菩萨,这每天被敲打着的疼痛,以及被香火熏燎的干渴,何时我才能被赦免放生,重归莲池?早课时,老僧呆住——木鱼在地上碎成了木屑庆慧庵听雨夜深了。雨却下起来松鼠们睡了茶马古道睡了连庵门口持杵的韦陀将军也发出一些淅沥的鼾声碧青今生或来世你若

    中国诗歌 2014年12期2014-11-15

  • 福建:诗与禅之旅
    帜,在探索“现代禅诗”,自然,他们也把我列入现代禅诗的探索者行列。但老实说,我还是固执地认为,禅诗和禅意诗还是有界限的。我赞同这样的陈述:“禅意诗,应属于禅诗的一类。禅诗,是指宣扬佛理、禅机或具有禅意禅趣的诗。禅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禅理诗,内有一般的佛理诗,还有中国佛教禅宗特有的示法诗、开悟诗等等。这部分禅诗的特色是富于哲理和智慧,以辨证思维见长。另一类则是禅意诗,是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的诗,诸如山居诗、佛寺诗和游方诗等。表现空澄静寂圣洁的禅境

    福建文学 2014年2期2014-04-19

  • 禅宗心性论要旨及其在唐代文人禅诗中的表现
    旨及其在唐代文人禅诗中的表现张锦辉1苑丽丽2(1.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文化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文人禅诗具有宗教(禅)和文学(诗)二重性,是文人在创作中融入禅悟思维,以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基础而形诸诗作,浸透着浓郁、强烈的禅学意蕴,具有一定的禅机、禅趣和禅意,渗透着淳淳禅韵和禅味。通过对禅宗心性论要旨的论析,可以发现:心在文人禅诗中主要体现出禅心、尘心和猿心三种内型,并且与文人形成互动,最终对唐诗创作手法、内容和

    东方论坛 2014年1期2014-03-29

  • 禅诗:20世纪末蓓蕾初绽
    中国诗人研究新禅诗:20世纪末蓓蕾初绽◆碧 青新禅诗出现在中国大陆,给当代诗坛注入一种古老禅文化的智慧,悄然拉开了现代禅诗发展的序幕。新禅宗诗的概念,是南京诗人雷默于1991年提出来的。雷默,本名裴其明,1963年出生于江海平原的南通海安县农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1988年第一次在《星星》发表诗歌,1989年开始使用笔名雷默。代表作品有《松树的秘密》《二毛和我的故事》等。2007年在长征出版社出版诗集《新禅诗:东壁打西壁》。雷默早期的诗歌创作,主要受

    诗潮 2014年9期2014-03-02

  • 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
    这样的泥土里种着禅诗——周梦蝶一样的禅诗:当二月的梅花落满了南山,该不该拾起一片孤黄的香魂?当八月的蟋蟀入你床下,你可曾在静夜里和它攀谈?当十二月的雪落在肥沃的土地上,你能否于雪中寻火,并用心底的雪熄灭欲望的火?好想回到魏晋时期,做一名狂狷的名士,日出时怀风而行,日落时采月而返,在静谧的夜里温一壶酒,就着清风明月沽饮到酣眠。或许可以做一面旗帜吧,在风里醒来,再在风里睡去,不就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了吗?(王斌斌摘自《风流一代》2012年10月上,丰子恺图)

    读者 2013年1期2013-12-25

  • 禅境与禅理 ——王维、苏轼禅诗之简略比较
    ——王维、苏轼禅诗之简略比较吴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化与艺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王维与苏轼是唐宋时期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他们都创作了不少艺术特色鲜明的禅诗。但是由于两人所处时代文化环境的差异、个人经历的不同以及艺术追求的分歧,使得他们创作出了两种风格迥异的禅诗。王维;苏轼;文化差异;禅境;禅理王维与苏轼是唐宋时期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他们都创作了不少艺术特色鲜明的禅诗,这些禅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由于两人所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1

  • 比尔·波特的禅诗英译心路历程
    玉】比尔·波特的禅诗英译心路历程张优(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作为一位被中国禅文化和隐士文化深深吸引的西方读者,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比尔·波特将自己后半生献给了修禅译禅,并通过中国禅诗佛经的翻译逐渐走入中国读者视野之中。与其他译者相比,比尔·波特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禅修不仅直接影响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这种生活经历和信仰取向也同时影响了其翻译之“道”,并最终实现了最佳的结合模式。比尔·波特;禅诗;禅修;《寒山歌诗集》1993年美国当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4-08

  • 唐代文人禅诗禅意论:孤静·空灵·冲淡
    影响。顾名思义,禅诗是禅与诗的有机结合体,具有佛理禅趣的禅宗语言、思维和审美特色嫁接于具有理义诗思的诗歌体制、格调与美学透视之维,再经由诗僧或诗人的加工萃取,由此便催生了中国古典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禅诗。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虽然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它的后面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①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卷三,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78-79 页。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唐一代的诗人们在浓厚的诗歌氛围的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1-21

  • 禅诗的审美艺术
    710062)禅诗的审美艺术孟双双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0062)禅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禅者生命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禅诗的语言除了运用诗意浓郁的典雅语言外,还引入白话语、俗语和佛教常用语,形成了风格别致的语言特色。它意象丰富,既有“常态意象”,也有“非常态意象”,意境富有禅意,是禅者对生命“大美”的诗意表达。禅诗;禅悟;审美艺术禅是一种生命艺术,是禅者对生命之美的深刻体验,它觉悟生命之真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2011-08-15

  • 非禅而禅 ——谈王维诗的“禅化”
    ]林明昌王维诗是禅诗吗?王维诗风淡远闲静,于唐代即甚为知名,(唐)殷璠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卷上)但是当时并无人将王维诗解读为禅诗。司空图说:“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敻,若清风之出岫,大历十数公,抑又其次焉。”(《与王评诗书》,《全唐文》卷807)所谓“趣味澄敻,若清风之出岫”,说明王维与韦应物十分相近,而且无关乎禅。然而

    名作欣赏 2011年4期2011-08-15

  • 接受与再接受的向度偏移 ——从寒山到史奈德再到“新禅诗
    到史奈德再到“新禅诗”⊙魏鸿雁[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史奈德的禅诗是寒山诗与西方艺术的结合,而“新禅诗”既有对古典禅诗的接受,又移植了欧美现代诗歌元素,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他们的接受表现出明显的向度偏移。“新禅诗”接受向度偏移任何文学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出现都是和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紧密关联的,呐喊与彷徨、喧嚣与死寂都是芸芸众生在历史的河流呈现出的不同的生命形态。在当代诗坛,我们的脚步先后走过了激情、狂热、迷茫、喧嚣、怪诞、颓废,时至今

    名作欣赏 2011年17期2011-08-15

  • 论禅与古典诗歌的融合
    之狭隘。我国古代禅诗的典型代表王梵志、王维等人的作品中,这种深远的禅意,像浮雕式的,独具匠心。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禅融于诗始于唐代。在当时诗人中产生广泛影响,也涌出现了很多擅长以禅入诗、在诗中表现禅理禅趣的诗人。王梵志(约590—660)、王维等是有名的代表人物,其中,王梵志成就最高。他的诗见于敦煌残卷,传世的已非原貌,数量也不多,但影响甚大,被称为梵志体。其诗,有五言,也有四言,多半类于佛家的“

    名作欣赏 2010年29期2010-08-15

  • 国祚如藤络,南天理太平
    教势力影响巨大,禅诗盛行三百余年。关键词:越南汉诗;禅诗;政教合一中图分类号:I1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49-05越南人自称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其儿童启蒙读本《四字经》云:“系出神农,首肇封疆。” 越南北部古称交趾。《尚书大传》:“尧南抚交趾。”《史记•五帝本纪》:“舜命禹定九 州岛……南抚交趾。”交趾的雒越人,是中国南方百越族的一支。自秦至清两千余年中,越 南有约一千二百年作为中国郡县,约九百年作为中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12-30

  • 禅诗的“归家”之思
    ,“归家”便成了禅诗的核心主题。大量的禅诗皆围绕“归家”主题而展开。“归家”的过程即由迷而悟的过程,体现了禅宗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深沉思考,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探索。禅僧们把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表现在诗歌中,形成了禅诗独特的审美特质。本文拟从迷失——呼唤——思乡——寻路——回家这一条“归家”之路,对禅诗如何展现存在之思作一粗略的探索。[关键词]归家;审美特质;禅宗;禅诗[中图分类号],B9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

    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5期2009-12-02

  • 诗禅互动的审美效应
    春摘要:从洛夫的禅诗中不仅读到了许多妙悟和顿悟的诗语,更能读出他对现实和人生的强烈关注。丰盈的意象和独到的神思,与禅的意境融为一体,形成“诗禅互动”的审美效应,扩充了读者的审美视野,丰富了当下现代诗歌创作。关键词:禅诗;洛夫;审美;诗禅互动Abstract:Luo Fus Zen poems impress the readers not only with their epiphanic lines, but also with the poets in

    华文文学 2009年5期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