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

  • 开放性作文教学探究
    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是围绕索溪峪的四种“野趣”写作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从不同角度了解索溪峪的“美”与“野”。作者能生动形象地写出索溪峪的“野”,是因为走进了索溪峪,以近距离观察体验的方式,从自然景物中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在开放性写作思维的引领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这样分析,学生能真正明白:想写出佳作,就必须深入现实生活,以体验学习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写作。如,指导学生以“家乡景物的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9期2023-11-15

  • 作文妙招巧积累(八)
    点激活”。如《索溪峪的“野”》一文就很好地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一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了一个字‘野’。”作者扣住“野”字,描写索溪峪的整体特点,这就是“面”;如何圍绕这一特点进行描写呢?作者抓住了四个“点”——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描绘了索溪峪独特的美景。 (2)动静结合,活现景物 景物是静止的,如果我们在描绘时能赋予其动态,就会让读者看到美景“活”起来的一面。如《可爱的草塘》中有这样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8期2022-03-11

  • 基于“阅读循环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索溪峪的“野”》后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索溪峪的“野”呢?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可以发现,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个自然段第一句话都是和这个阅读目标有关的,这些句子恰恰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可以把这些句子标记出来,其他内容则可以一带而过。2.筛选内容。在先前捕捉到的目标基础上,及时筛选,提取真正指向目标的实际内容。筛选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自然段的理解、层次间的关系、句子的意思等角度出发,整体把握、相互结合。比如,学生在阅读《索溪峪的“野”》时,

    教师博览 2021年4期2021-12-15

  • 写景不优美怎么办
    样写。比如要写索溪峪,偏不写先到了哪里,接着到了哪里,最后到了哪里,而是写这个地方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特点。索溪峪的特点就是“野”。那么从哪里看出索溪峪是“野”的呢?是呀,索溪峪是野的。因为它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到了那里也野了。让我们试着抛开按照“地点转换顺序”写景的方法,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用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概括自己去过的景点的特色,整篇文章围绕这个“词”或“字”来写。庐山的“醉”山是醉的,溪流是醉的,天气是醉的,人也是醉的。义乌的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1年9期2021-09-27

  • 利用信息化环境 打造语文生本课堂
    象力。在教学《索溪峪的“野”》这篇美文时,由于文章从四个方面描述了索溪峪的“野”:山、水、物、人。我在講课时,播放了一系列索溪峪美景的图片,学生看了对索溪峪的纯自然,不经雕琢的景观有了直观的感受,更好地理解了作者淋漓尽致的描绘,豪放而又调皮的语言,更深切地感受了作者对索溪峪,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个导游该如何对游客介绍解说索溪峪景点,学生马上热闹起来,四人小组每个人轮流选景点充满感情地讲解。通过这活动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调动了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2021-07-08

  • 以教材为例,揭开联想、想象表达的奥秘
    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它们都展现的是大自然奇妙画卷,但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对象不同,形式不一,其起主导作用的是每篇文章的主题。(一)文章主题决定联想想象的对象作者所面对的大自然是纷繁的,但写作时联想和想象的对象是有选择性的,这一选择的前提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山中访友》作者对山中的每种景物都充满了热爱之情。故从朋友的视角,以游历的方式进入山中,与古桥、树林、溪流、瀑布等朋友一一交流情感,对象便众多。《草虫的村落》作者则是以甲虫的身份,从甲虫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6期2020-09-05

  •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初探
    的进步。执教《索溪峪的“野”》一课,在引导学生交流索溪峪在探讨索溪峪不同的“野”的表现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喜欢索溪峪的山那种随心所欲与不拘一格。你瞧,它直插云天,敢对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它亭亭玉立,脉脉含情。大自然赋予了索溪峪“野”的本性,自然洒脱的品性,我愿做一个‘野’的我。”我说:“你展示了一个善于运用课文语言的‘我’,一个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我’。这样的评价,准确地对学生回答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感悟与理解。2.评价要投入情感,真情

    读与写 2019年34期2019-11-27

  • 恰当的多媒体理想的课堂效果
    兴趣。在教学《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由于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游览过张家界的索溪峪,对索溪峪缺乏感性的认识,对于理解索溪峪的“野”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因此,在一上课时通过播放索溪峪自然风光课件,欣赏索溪峪美丽风光,学生会对索溪峪自然风光有个初步的感知,产生愉悦和向往的情感。特别是在理解山的“野”时,屏幕相机出示“百丈峡”“一线天”“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图片,感悟索溪峪山的美是一种“惊险的、磅礴的、随心所欲的”美,进而理解人在这样的境界里怎能不返璞归真,与

    新课程·下旬 2019年7期2019-09-17

  • 户外游戏促孩子健康发展
    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中心幼儿园,伴随着欢快有力的音乐节奏,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按不同年龄段分不同区域,从不同起点出发,按照指定路线“爬山坡”“钻山洞”“过小桥”“玩滑梯”“玩射箭”“爬草地”“玩射击”,将走、跑、跳、钻、爬、打、滚、投等基本的运动项目融入其中。该园自今年春季开学以来,每天早上7:20—8:00大力开展游戏体能大循环运动,符合幼儿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让他们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全面健康发展。

    科教新报 2019年12期2019-09-10

  • 挖掘课文内涵,提升审美能力
    文素养。例如《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以生动、 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索溪峪绮丽的自然景观, 蕴含了作者对祖国壮美河山的一片深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文内容,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以下小练笔:读了课文第4 自然段,你觉得这里的动物怎么样?想象一下,这里的其他动物究竟能有多野,把想象到的写下来。课外则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导游——带你游索溪峪”活动,要求学生查阅索溪峪的相关资料,结合课文,更好地熟悉索溪峪, 然后写一篇导游词,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导游竞选活动,导游词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3期2019-09-09

  • 走!到索溪峪
    索溪峪又名索溪,因溪水如绳索而得名,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山奇、水秀、桥险、洞幽”的特点使索溪峪成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一颗明珠。这么优美的旅游胜地,为什么有人说它“野”,又有人说它“不野”呢?索溪峪的“野”曹敬庄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幾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9年20期2019-06-27

  • 小学阅读课文学习方法浅议
    学习。在学习《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利用画“知识树”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很快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1.找“题眼”“野”(是指索溪峪的美,是天然的、野性的美)。2.梳理“文脉”题目中的“野”为什么加引号,围绕题眼“野”,课文是从哪些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概括: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是野的。)3.找“文眼”课文中有一句话明确指出了文章的中心(课文的中心句),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

    新课程·上旬 2019年3期2019-05-10

  • 写景散文评鉴的四个维度
    版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为例,从阅读文本分类教学的角度,探究写景类散文评鉴的维度。一、解读散文的特质,挖掘多元的维度写景类散文多表达作者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与其说作者写的是眼中的景,不如说作者是在写心中的景。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根据写景散文的特质,我们从语言风格、谋篇布局、独特视角、情趣意韵这几个层面展开,触摸写景类散文评鉴的维度。1. 语言风格的评鉴维度。散文的语言,都烙上了作家个性气质的烙印。不同的语言风格,呈现了不同作家对美学艺术的个性追求,语言风

    新教师 2019年2期2019-04-27

  • 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致用。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运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跟着作者一起去索溪峪“走”了一趟,看看索溪峪除了“山野”“水野”“物野”“人野”,还有什么样的“野”,让学生用文字描绘出自己的感受,完成写作练习。为了让学生感同身受,对索溪峪有更直观更形象的了解,我以优美的音乐为背景,随机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拖出索溪峪的各种风景图,让学生在音乐的熏染下,仿佛身临其境,细细地感受着索溪峪的“野”……在电子白板的帮助下,学生不停地感叹索溪峪的美、索溪峪的“野”。是呀,

    成才 2019年7期2019-03-21

  • 我的语文阅读教学“四读法”
    中情景。如读《索溪峪的“野”》时,脑海里会出现“索溪峪山野、水野、人更野”时脑海中会出现索溪峪的山,索溪峪的水,索溪峪的人,让孩子们从文中自己找寻到山水的美,从而使去索溪峪游览的人都被坏境影响“野”了!同时,在品读课文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0期2018-11-29

  • 习作两篇
    上册第13课《索溪峪的野》我学到和想到的:一.把握语文课的基本思路1.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最好采用自由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态。2.二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条理。一般采用默读,边读边勾画课文。3.三读,悟主旨,悟文字。采用多种形式的品读。4.四读,晓情理,知表达。明确表达方式。5.五读,多训练,自习得。抓住训练点才行。一篇课文没有一层不变的模式,可以根据课文需要,每一读穿插进行,把握重难点的突破。二.把握课文目标《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1期2018-11-29

  •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见过张家界的索溪峪,只是阅读文字所描写的内容并不能真正感受到索溪峪的美,也不能理解文中提到的索溪峪“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就连游人也是野的”的深刻含义,也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审美境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张家界索溪峪的山水、动物以及游人的相关视频、图片,让学生在真实的景物欣赏中去理解索溪峪的“野”,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二、推敲欣赏语句,促进学生字句审美感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1期2018-11-28

  •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以《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为例,以往阅读课文时,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整体阅读,即自己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将生字、难词梳理出来,扫除阅读障碍。第二,感性阅读,即默读课文,略知大意,通过阅读可以大概复述课文内容。第三,理性阅读,即精读课文,逐字逐句阅读后,详知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思想。比如《索溪峪的“野”》文中紧扣一个“野”字,从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等多角度突出“野”。老师讲课时可以将有关重点词句着重进行讲解,老师先读写词语,解释词义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6期2018-11-28

  • 巧借结构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黄山奇松》群读类学教学例谈
    (另外两篇为《索溪峪的“野”》和《名人书痴》)。如何让学生学习总—分—总这一类文章的阅读策略呢?王老师抓住结构图,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黄山奇松》,画出结构图,理清文章总起—分述—总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方法读懂另外两篇文章;最后,迁移到读写实践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板块:品析《黄山奇松》,学画结构图,理清文章结构《黄山奇松》一文小巧精致,开合有度。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起段,作者从黄山四绝入手,点明对奇松“情有独钟”,揭示了本文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1期2018-11-15

  • 习作两篇
    上册第13课《索溪峪的野》我学到和想到的:一.把握语文课的基本思路1.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最好采用自由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态。2.二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条理。一般采用默读,边读边勾画课文。3.三读,悟主旨,悟文字。采用多种形式的品读。4.四读,晓情理,知表达。明确表达方式。5.五读,多训练,自习得。抓住训练点才行。一篇课文没有一层不变的模式,可以根据课文需要,每一读穿插进行,把握重难点的突破。二.把握课文目标《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

    文学教育 2018年32期2018-11-01

  • 妙想出神韵
    節选自曹敬庄《索溪峪的“野”》)我先说索溪峪的水是“野”的,它“野”得活泼,“野”得奔放,更“野”得灵动。它似乎有着人的神韵,读来让人颇有轻松愉悦之感。我们为何有如此的独特感受呢?那是因为作者的描述中有着奇异的想象。你看,他把索溪想象成“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再看沿着山路曲折流淌的索溪,到了作者的眼里,却成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作者奇妙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索溪与“山路哥哥”相依相绕,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8年25期2018-10-31

  • 美文美读尽在“野”中
    间仙境就在——索溪峪。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索溪峪。(板书课题:索溪峪)它与众不同的美是什么?(板书:“野”)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紧抓文章的题眼“野”字,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以此为突破口,也为下文抓住“野”字展开教学做好铺垫。初读,感知“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的阅读提示。课件出示:首先,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第二,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索溪峪的“野”?第三,带着阅读提示的问题,默读课文,读后自己试着回答以上的

    天津教育·下 2018年6期2018-10-21

  • 这样的课堂精彩无限
    上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时,她首先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准不准,读后找同学订正。此次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索溪峪的“野”,并用笔画下来。再次让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句子,仔细读读,体会索溪峪的“野”。最后在小组内来分工朗读课文,看看谁最能读出索溪峪的“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与能力。当然为了上好这节课,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有付出就有收获,这是一次难得的全县教育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2018-08-23

  • 让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
    。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索溪峪的山和水,请学生赏析后展开充分想象,畅谈对索溪峪的山和水的感受。我选择这样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互动中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久,很多学生就指着一幅幅充满了“野性”的山水图,兴致勃勃地和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个别学生大胆创新,用了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描述索溪峪的山和水,有诗歌,有绕口令,有歇后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感悟了文本的主题,学习的效率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4期2018-02-26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词语。2.感受索溪峪风景区是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索溪峪风光自然的、野性的美,并用朗读的方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2.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三、课前准备收集索溪峪等有关图片资料,并准备相关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展示材料,揭题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过张家界吗?你知道那里有个举世闻名的索溪峪吗?(出示课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1期2018-01-29

  • 也谈小学散文的文体特征
    ”。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一文先写张家界的山如何野,从“十里画廊”到“西海峰林”,其头角峥嵘,横空出世的“长相”,充满了野气。这为许多人所认同。然而随后,作者又描写了张家界的水也一样野得让人们的心“怦怦直跳”。最后作者还描写了张家界的“野物”更“野”,多少有点让人意想不到,特别是猴子的肆无忌惮,连在山水间行走的“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就把索溪峪的“野”推到了极致。于是一个“野”字“四处开花”,才把索溪峪的自然风貌刻画得淋漓尽致。四、散文文体的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3期2018-01-25

  • 走进名师课堂 ——形神兼备的景物描写
    年级上册课文《索溪峪的野》《索溪峪的野》节选曹敬庄/文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战。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17年5期2017-10-30

  • 心性·灵性·野性
    上册第1单元《索溪峪的“野”》)评析《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像水一样的品性,是尽善尽美的境界。走近大自然,我们能感受到水的纯净心性,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可索溪峪的水有它的独特之处,它是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绕着山奔跑,撅着屁股鬧,似乎在和游客欢唱它愉悦的心情,这是有着聪明才智的水,这是充满灵性的水。索溪的灵动还带动万物,它与山路哥哥打闹,与石头弟弟嬉戏,时而急,时而缓,时而弯,时而直,随心所欲地流淌着,灵气飞扬,野趣盎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7年30期2017-09-04

  • 云是野的
    神工,創造出了索溪峪那样拥有野性美的景观,不仅山野,水野,连动物也野。而我今天就看到了十分野的云。天上的白云温和时,像一位淑女,而发怒时,则像个野孩子。晴天时,天上的云姿态各异,有的像脱缰的野马,在天空中飞驰;有的像入睡的狮子,在蓝天中一动不动;有的像腾飞的巨龙,在天空中钻来蹿去……这就是晴天的白云,如同一位窈窕淑女,使得多少行人驻足远观,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可当它发怒时,那就不得了了。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阳光四射,转眼间乌云密布,犹如遮住蓝天的巨大灰幕。先是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17年3期2017-03-06

  • 索溪峪的『野』》文本解读魏
    魏小浓《索溪峪的“野”》的作者是著名散文作家曹敬庄。在教材编排中,编者将其定位为略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跟随作者的“心”声一起感受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以便体验作者那种身处大自然的畅快心情。简而言之,可以说作者着实过了一把“野”瘾:山野,水野,物野,人也野。笔者重点扣住“野”,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了解读。一、整体感知课文之“野”题目是课文的核心,更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索溪”,采用比喻手法,形容溪水如同绳索一样。“峪”,则意指山谷。而“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0期2017-02-15

  • 过一把“野”瘾 ——《索溪峪的“野”》文本解读
    石东华《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曹敬庄。在作者眼里,山野、水野、人野……一个“野”展示了全部情感,乃至灵魂。闲来读读,的确是让人过了一把“野”瘾。当然,这里选为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互动阅读中感知文本的“野”和作者的“野”,既而让这“野”发散开来,成为一种心境,一种美。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与作者深度对话的基础上感知其视角、文笔乃至心境。一、走近作者视角,感知“野”对于散文来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5期2017-02-15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我在教学课文《索溪峪的野》时,是这样来处理“读与讲”的关系的: “自求自得”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我出示三个问题:(1)索溪峪在什么地方?(2)索溪峪的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3)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以读代答,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会,又难言传,可以先让学生去咀嚼、体味、感悟,将“心得”用表情朗读读来回答。“以问促读”就是我们采用的主要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2017-01-12

  • 索溪峪不“野”
    一篇课文——《索溪峪的“野”》。由此,我想到暑假去索溪峪旅游的经历,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索溪峪真的“野”吗?那时正值旅游旺季,索溪峪每个景点的缆车、客车都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一大早,我们团就赶到了天门山缆车等待区。看着那黑压压的人群,蜿蜒盘旋的长队,再加上骄阳烈日,大家心里难免有些急。突然,我们后面的旅游团中有两人踩着护栏杆翻杆而过,一下子从队伍最后插进了我们的团队中。他们就如同两枚炸弹,使我们的队伍一下子乱了套,指责声、谩骂声轰天而起。有几个性急的还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6年3期2016-10-20

  • 索溪峪的“野”
    庄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战。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锋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6年3期2016-10-20

  •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要意义。教学《索溪峪的“野”》这篇略读课文时,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索溪峪在哪?课题中的“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索溪峪的野?作者是怎样写索溪峪的野?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学生根据提的问题,会在后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很高的兴趣,所提问题也一一解决。二、从词语切入有时候,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关键词,它们能统领全文或一个语段,教学时我们先探究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然后以这个词为支点延伸开来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期2016-05-30

  • 读写结合,感悟人与大自然的深情厚谊
    想象丰富,描绘索溪峪独特美的文章《索溪峪的“野”》;有描绘“山水甲天下”,突出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的文章《桂林山水》等等。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一“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的有关照片、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难:1.“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4期2016-05-14

  • 张家界武陵源 烟雨丹青,神话“悬浮山”
    代战场的回声。索溪峪犹如一幅水墨长卷,那雄奇中透着清秀,幽深中带着恬淡,粗犷中含着娇媚的独特景致,让人心旷神怡,顿生出尘之感。北纬30度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贯穿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串联起无数伟大雄奇的景观。在中国境内,一系列雄奇的人文建筑和自然秘境沿着北纬30度线分布,其中就包含了武陵源——被无数笔墨盛赞的“丹青世界”以及“神话世界里的悬浮山”……武陵源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境内,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主要包含了张家界森林公园、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等各具特色的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3期2016-05-10

  • 索溪峪不“野”
    ◎李浩然索溪峪不“野”◎李浩然今天,我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课文——《索溪峪的“野”》。由此,我想到今年暑假去索溪峪旅游的经历,心中不禁产生疑问:索溪峪真的“野”吗?暑假正值旅游旺季,索溪峪每个景点的缆车、客车都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坐上。一大早我们旅游团就赶到了天门山缆车等候区,看着那黑压压的人群、蜿蜒盘旋的长队,大家心里难免有些急。突然,队伍末尾有俩人踩着护栏,翻栏而过,一下子插进了队伍前头。他俩如两枚炸弹,队伍一下子炸开了,指责声、谩骂声轰天而起。有几个性

    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6年3期2016-04-11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平台探索
    指导学生学习《索溪峪的野》一文时,教师可打破传统的逐段读文理解词句的教学方法,设计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给《索溪峪的山》的风光片配音,然后以索溪水的语气做自我介绍,告诉游人"我"是什么样。在学生体会索溪峪的山水之美,猴子可爱,游人返朴归真后,再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模拟二审法庭:原告:人类被告:索溪峪的山状告理由:索溪峪的山太"野"了,让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半边悬空的石头在山风中摇摇晃晃……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法庭宣判:把悬空的石头用水泥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2016-04-06

  • 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更好发展
    。如,同样以《索溪峪的“野”》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搜集有关索溪峪的大量图片,并在展开具体教学时辅助展开使用。学习到“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时,就为学生点击播放反映此情景的索溪峪实际图片,学习到“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时,就改为向学生播放反映该情景的索溪峪实物图片,学习到“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时,则改为向学生播放反映两组山峰比肩而立的真实图片……这样一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就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索溪峪山“野”、水

    新课程(下) 2016年7期2016-03-03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30000)《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龚 慧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中心小学 江西南昌 330000)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赋、淑、撅、叟、涤”等生字,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表达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如何在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野”这个特点;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课文中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是如何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情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2015-09-09

  • 多媒体教学在朗读中的运用
    其境,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多媒体投放索溪峪风光图片,生观赏,师简介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共有200多个景点,它以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著称于世。其西面有西海景区、天然植物园景区、十里画廊景区、南有百丈峡景区、宝峰湖景区、别有洞天景区;东有地下溶洞景区、一线天景区、白虎堂景区。学生边听解说边看图,尽情地欣赏索溪峪的美景。此时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情趣,在读的过程中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五、形式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9期2015-03-19

  • 围绕发展性评价的语文教学课堂设计与应用策例
    小学语文课文《索溪峪的“野”》为例,主要写索溪峪的山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它们天然去雕饰,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赋予给这美丽的山川,正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来描写,读罢此文,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畅游其间,领略到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之美。如果按传统教学法讲授,可能会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犹如催眠一般昏昏欲睡的局面。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向技能培养,可将这节课设计成“问题探究式”,如①作者在描写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3-18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趣切入点探微
    欲望。以教学《索溪峪的“野”》为例。课前,我从网络上精心挑选了12张从不同角度表现湖南张家界索溪峪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图片,并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之制作成配有背景音乐的PPT幻灯片。上课伊始,我并不急于板书课题,也不急于要求学生翻开书本自读课文,而是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课前精心制作的PPT幻灯片播放给学生欣赏。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PPT营造的美丽意境时,我及时将学生引入对课文《索溪峪的“野”》的阅读与鉴赏中来。由于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已经对课文描写的索溪峪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2期2014-12-03

  • 阅读,要问个不休
    效。比如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可以针对题眼“野”提问:索溪峪到底“野”在哪些地方,美在哪里?一个“野”概括了索溪峪景观的特点,野性之美即天然、自然的美。梳理联系发问 梳理内容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以加深理解。比如《老人与海鸥》一课写了“老人与海鸥相伴”、“海鸥为老人吊唁”两个故事,它们有怎样的联系?前者讲老人喂食海鸥、呼唤海鸥、跟它亲切说话等,再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后者写老人死后,海鸥在遗像前盘旋翻飞、肃立守灵、扑翅鸣叫等情景,展示了海鸥对老人

    读写算·高年级 2014年3期2014-06-10

  • 如何写好自然美景
    境之感。在读《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描述水的“野”,“索溪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着大山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它特别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把水比做一个“野孩子”,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我们感到水不仅仅是水了,而是充满灵气的孩子。语言生动形象,也更容易感染读者。三、感情要自然真挚写景时,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感情、心绪,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4年18期2014-06-04

  • 板书,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如人教版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的板书。教师在设计这一板书前,设计了这样的导读思路:“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根据学生的体会完成板书,让学生体会到索溪峪所有的美都回归到一个字——“野”。而在“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动物和游人的“野”的?在研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2期2014-02-24

  • 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美的光彩
    的效果。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写:“索溪峪的山是一种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在这里,索溪峪的山究竟有多美,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如果仅仅凭借课文的描述,还不足于体会它的美。于是教学中,我便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放飞,纷纷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标准去琢磨、体会,勾勒出一幅幅充满个性美的画面,索溪峪野性的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12期2013-07-13

  • 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
    效果。比如,《索溪峪的野》就要善于抓住一个“野”字,这个“野”字也就是文章的题眼,同时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沿着这条主线,老师就可以提问: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找到主体印象——“野”,相机提问:索溪峪的“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就可以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理解,“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提问:索溪峪的山怎么“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山的“野”;之后的几个问题就可以以此类推,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索溪峪水的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2013-05-28

  • 语文合作与探究学习
    。例如: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我紧紧围绕“野”这一支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学习。①导游组:假如你是一名出色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迷人的索溪峪,并将索溪峪迷人的风景介绍得令游客心向神往?②游客组:喜欢做游客的同学结伴而行。请你们做好旅游的准备,带上相机,去游览风光秀丽的索溪峪。当你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中时,你一定会按动相机,留下你的身影。把你拍摄到的照片取上名字,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送给你的好朋友学生分组学文后组织全班交流,谈谈自己做导游或做游客后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2期2012-08-15

  • 借力示范创建 打造“安全索溪峪
    建 打造“安全索溪峪”文/李祥永 金 伟索溪峪镇是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属城乡结合部,人口众多。全镇面积166.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1个村(居)、7家安全监管区(垂)直单位、73家生产经营单位、9个村级卫生室、721辆机动车辆、1个加油站、5所小学、1所幼儿园。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黄龙洞、白虎堂、一线天、观音洞等多处知名景点,每年来此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逾百万。▲索溪峪镇创建动员大会近年来,索溪峪镇把打造“安全索溪峪”摆在镇党委、政府中心工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1年2期2011-09-25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探究
    。例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时,作者对索溪峪的“山”的野,进行细致的介绍,尽管文章言语丰富、形象,但这些介绍仅局限在文字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索溪峪的资料,然后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自己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从网上下载幻灯片模板,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一幅幅画面精心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会对各种描写山势的词语有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不但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级第十册课文《索溪峪的野》时,是这样来处理“读与讲”的关系的:“自求自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笔者出示三个问题(1)索溪峪在什么地方?(2)索溪峪的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3)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以读代答,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可以先让学生去咀嚼、体味、感悟,将“心得”用表情朗读回答。品读课文,细细体味,笔者在导学这一教学过程时描写索溪峪山的那部分,出示了“几十丈高地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2011年4期2011-05-17

  • 索溪峪的“野”》的教学建议
    的张家界有一个索溪峪,因溪水状如绳索而得名。《索溪峪的“野”》(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情。这篇散文,通过作者活泼、灵动而又不失旷达的语言,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原始”的、另类的天窗,展示了索溪峪带来的神奇、迷人和惊喜。题目的眼睛,乃至全文的眼睛是一个字——“野”。“野”的意思是“野性的”,与“家养的”“人工培育的”这类意思相对。读完全文,你会感叹索溪峪的确充满了十足的“野”昧,给人以净化的、返璞归真的自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1年10期2011-02-08

  • 语文课上的“旅行家”
    的“旅行家”《索溪峪的“野”》——上课了,只见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悬崖峭壁。那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我虽没有真正地站在这山的脚下,但仍使我望而生畏。接着,老师指着大屏幕一一给我们介绍,它的名字叫“一线天”,它的名字叫“百丈峡”。哎,听着名字就叫人心惊胆战。接着,一幅幅索溪峪的山的图片出现在我们眼前,山是那么的美: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使我身临其境。随后,老师又给我们播放索溪峪的水的片子。那清澈见底的溪水正如课文中所写的那般活泼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09年7期2009-11-25

  • 索溪峪的美景
    索溪峪,是土家语的音译;这三个字按其意为:“so”——雾,“t”——大,“jeu”——山庄,连起来就是“雾大的山庄”。索溪峪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东北部,总面积25400公顷。索溪峪的水,别有一番风韵。神堂湾潜流飞瀑,一泻千里,轰如惊雷,翠若碧玉;素有“人间瑶池”美称的高峡平湖——宝峰湖,湖光潋滟、波平如镜;湖崖峰峦高耸,湖内群山倒映;还有无数汩汩小溪,一年四季长流不息,淅沥叮咚之声,不绝于耳,信步漫游,悠然自得,情趣盎然。险桥,是索溪峪的独特景观。索溪峪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09年36期2009-08-27

  • 毛金初:发现“国宝”黄龙洞的人
    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土家族乡河口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69年11月,他高中毕业后,光荣入伍。1975年退伍返乡后,他担起了三溪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营长的重任。1981年,慈利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自然资源管理局,1982年,决定开发喻家嘴公社索溪峪、宝峰湖和观音洞景区,并从双星大队修建一条长4公里的简易公路。同时,将喻家嘴公社的军地坪、高云、沙坪、文风等7个行政村列入索溪峪县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消息传开后,河口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营长毛金初坐不住了,他

    湘潮 2009年4期2009-06-11

  • 初探神堂湾
    由驻地出发,向索溪峪风景区的深处走去。此行的目的地,是被称作“迷宫”的神堂湾。悲壮的传说索溪峪风景区位于湖南西部的慈利县境内,与大庸县的张家界毗邻。索溪峪比之张家界,除了景色同样雄奇以外,更多了几分神秘,因此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 关于索溪峪,有许多传说,其中最富于神奇色彩的莫过于神堂湾了。据说在南宋时期,有一家姓向的土家族兄弟揭竿而起,举起了反抗南宋王朝的义旗。朝廷派官军镇压,由于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向家弟兄逃进了神堂湾。官军追到湾前,只见浓雾弥漫,寒气袭

    丝绸之路 2009年3期2009-02-26

  • 读写结合三“入手”
    轻易放过。如《索溪峪的“野”》,基本段落都是总分结构,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写山,开始的一句话整体概括“山是野的”,再突出索溪峪的山具有纯天然、具有野性美的特点。然后,围绕这一主要特点,描写山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的美”。在充分体验这种结构之后,我们可以设计练笔:请模仿《索溪峪的“野”》中的总分结构,仔细观察大自然中一景或一物,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表达独特感受。总分段式的练笔虽然从三年级起学生就有所接触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2期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