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

  • “不学诗,无以言”
    ,把诗教和“温柔敦厚”联系起来。诗可陶染人的性情,孔子借重《诗》把诗对人的性情的陶染引向“温柔敦厚”。“温柔”,温和、濡忍之意;“敦厚”,笃实、宽厚之谓。“温柔敦厚”当是指发之于人的真性情的一种操存和气质,这操存和气质用孔子的另一句话说即是“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文雅)与“质”(质朴)配称相得。其实,说穿了,“温柔敦厚”或“文质彬彬”的底蕴只在于人的修养着的“仁”的德性:“仁”的端倪养润于人的自然或质朴的性情,而“仁”终究成其为“仁”却不

    小读者 2023年11期2023-09-10

  • “不学诗,无以言”
    ,把诗教和“温柔敦厚”联系起来。诗可陶染人的性情,孔子借重《诗》把诗对人的性情的陶染引向“温柔敦厚”。“温柔”,温和、濡忍之意;“敦厚”,笃实、宽厚之谓。“温柔敦厚”当是指发之于人的真性情的一种操存和气质,这操存和气质用孔子的另一句话说即是“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文雅)与“质”(质朴)配称相得。其实,说穿了,“温柔敦厚”或“文质彬彬”的底蕴只在于人的修养着的“仁”的德性:“仁”的端倪养润于人的自然或质朴的性情,而“仁”终究成其为“仁”却不

    小读者·阅世界 2023年6期2023-07-26

  • 温柔敦厚”与“风雅正变” ——清初遗民对传统诗学的接受与突破*①
    002 )“温柔敦厚”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经解》篇,作为“《诗》教”,系评判一国“教化”与“为人”之标准。自此,“温柔敦厚”不仅进入传统诗学体系,也与传统哲学与美学相呼应。如若着眼于“温柔敦厚”诗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一理念的提出颇具理想色彩,具有鲜明的传统儒学特征。如若对照《诗大序》所谓“治世”“乱世”“亡国”等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1)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一,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4

  • 温柔敦厚及其影视表达
    024)一、温柔敦厚与中国美学的中和追求“温柔敦厚”一语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1368从最早出处及早期阐释来看,温柔敦厚这一概念与儒家诗教观密不可分。《论语·八佾》中称《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之作,因为其能有节制地、适度地抒发感情。因此,作诗无论是出于抒情、言志还是讽谏的目的,都不可过分宣泄情感,在语言表达上需做到含蓄温柔、委

    南都学坛 2021年4期2021-11-26

  • 韩愈“不平则鸣”说的诗学归属论
    与儒家倡导“温柔敦厚”之间的真实区别。其实,韩愈的儒家立场与“不平则鸣”说是统一的。“不平则鸣”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抒情性,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揭示其诗学属性与儒家思想面相,可为后来诗学建设的一份资源。“不平则鸣”与“达济天下”韩愈是儒家之徒,知世事不可为而为之,尊崇的多是愤愤不平之人,如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这些人的不平之鸣来自不能实现理想之道而发生了抒情需要。韩愈主张“不敢独善藏身,必以兼济天下”,把文人对于世事的认知与担当由“达”与“隐”的

    社会观察 2021年4期2021-11-15

  • 浅谈乾嘉“江南名老士”沈德潜的诗歌创作
    倡格调”和“温柔敦厚”诗论,不仅诗歌创作丰硕,而且在诗论方面亦有很高成就。研究其诗歌创作,对了解清代诗坛的风向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沈德潜 归愚诗钞集 温柔敦厚清代乾嘉时期苏州著名诗人、诗论家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谥号文悫。主张“主盛唐,倡格调”和“温柔敦厚”诗论,如王豫在《群雅集》中所论及:“论诗上溯《三百》、屈《骚》、汉晋三唐,下迄明代,以和平敦厚、得性情之正为宗。”深得海内之士的推崇,与乾隆皇帝的诗文交往更是为世人所称道,乾隆帝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论“温柔敦厚”与“隐秀”的诗学融合 ——以《文心雕龙·隐秀》为中心
    经解》提出“温柔敦厚,诗教也”的著名论断①《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大致可以知道是汉代儒生对于“六艺之教”具体内容的描述。,最初的时候,还没有获得诗学意义上的合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4-16

  • 温柔的人被温柔以待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酷炫往往是装的,温柔常常是真实的,如同逞强是外在的,温柔是走心的。心甘情愿是一个人最好的温柔。温柔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善良,其实也是一颗对待人生与世界的同理心。一个温柔的人,会把“随便”,换成“听你的”;会把“无所谓”,换成“我喜欢”;会把“听懂了吗”,换成“我说明白了吗”;会把“我不会”,换成“我可以学”;会把“我没空”,换成“您稍等”;会把“我不知道”,换成“我马上了解”;会把“你不行”,换成“你再试一试”;会把“我好烦”,

    小品文选刊 2020年21期2020-11-13

  • 温柔的人被温柔以待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酷炫往往是装的,温柔常常是真实的,如同逞强是外在的,温柔是走心的。心甘情愿是一个人最好的温柔。温柔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善良,其实也是一颗对待人生与世界的同理心。一个温柔的人,会把“随便”,换成“听你的”;会把“无所谓”,换成“我喜欢”;会把“听懂了吗”,换成“我说明白了吗”;会把“我不会”,换成“我可以学”;会把“我没空”,换成“您稍等”;会把“我不知道”,换成“我马上了解”;会把“你不行”,换成“你再试一试”;会把“我好烦”,

    小品文选刊 2020年11期2020-11-13

  • 温柔的人被温柔以待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酷炫往往是装的,温柔常常是真实的,如同逞强是外在的,温柔是走心的。心甘情愿是一个人最好的温柔。温柔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善良,其实也是一颗对待人生与世界的同理心。一个温柔的人,会把“随便”,换成“听你的”;会把“无所谓”,换成“我喜欢”;会把“听懂了吗”,换成“我说明白了吗”;会把“我不会”,换成“我可以学”;会把“我没空”,换成“您稍等”;会把“我不知道”,换成“我马上了解”;会把“你不行”,换成“你再试一试”;会把“我好烦”,

    妇女之友 2020年8期2020-09-17

  • 论叶燮诗学理念对传统正变观的继承与革新
    变论;叶燮;温柔敦厚作者简介:宋帅(1999-),男,汉族,江苏连云港赣榆人,泰州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作为文心雕龙以来第二部全面系统的诗歌理论专著,《原诗》的出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诗歌正变论是叶燮文学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源流本末说共同构建了叶燮的诗歌理论体系。叶燮的诗歌正变论在继承了《诗大序》温柔敦厚的诗歌文化传统的同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论叶燮诗学理念对传统正变观的继承与革新
    变论;叶燮;温柔敦厚作者简介:宋帅(1999-),男,汉族,江苏连云港赣榆人,泰州学院本科在读,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02作为文心雕龙以来第二部全面系统的诗歌理论专著,《原诗》的出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诗歌正变论是叶燮文学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源流本末说共同构建了叶燮的诗歌理论体系。叶燮的诗歌正变论在继承了《诗大序》温柔敦厚的诗歌文化传统的同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浅谈俞樾“温柔敦厚”词作的艺术成就
    。三、力主“温柔敦厚”词风,真情流露不矫饰关于词作的创作风格,俞樾认为:“词之体大率婉媚深窈,虽或言及出处大节,以至君臣朋友遇合之间,亦必以微言托意,借美人香草寄其缠绵悱恻之思。”他在好友顾文彬词集《顾子山眉绿楼词序》中论及:“‘温柔敦厚’,诗教也。词为诗之余,则亦宜以此四字为主。”再总览俞樾的《春在堂词录》三卷,我们不难发现,与怡园顾文彬的词作“以心感物,以手写心,以批示其心绪、胸襟”有相同之处。清初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追法苏轼和辛弃疾,又学周邦彦和

    名作欣赏 2020年32期2020-07-13

  • 朱熹对“温柔敦厚”的哲学阐释
    上,朱熹把“温柔敦厚”与“圣贤气象”“仁”关联起来,而在实践层面上,他又将作为“圣贤气象”重要表现的“温柔敦厚”从“气度”“性情”“言辞”多个角度进行重释。这样的阐释与汉唐以来将“温柔敦厚”局限于人的品性、待人接物层面的伦理化阐释路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汉唐政治伦理阐释路径的弊端,但他又将“温柔敦厚”与“美刺”相对立,基本阻断了先秦以来儒家文化中以诗刺上的传统。元明清时期对于“温柔敦厚”的接受和运用未能发挥朱熹哲学阐释的丰富内蕴,使之在言辞表现、待人接

    中州学刊 2020年2期2020-04-10

  • 老树挺千秋,清冽味殊优
    。创作风格“温柔敦厚”,创作手法自然工妙,讲究练词琢句,同时对各种诗歌体裁运用灵活自如。关键词: 巩建丰的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温柔敦厚”巩建丰,字文在,号渭川,别号介亭,又号朱圉山人。生于清朝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卒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元),是清初陇上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巩建丰祖籍江南金坛县,十三代祖巩軏 “以府司马官河西”,遂定居伏羌县(今甘肃甘谷)。巩建丰一生经历了入学、出仕、致仕三个时期。少及壮,“研经”“观史”

    文教资料 2020年35期2020-03-28

  • 浅谈俞樾“温柔敦厚”词作的艺术成就
    在堂词录 “温柔敦厚” 词风晚清巨儒俞樾(1821—1906)“精研朴学,旁及艺文”a,经学研究成果丰硕,有《春在堂全书》五百余卷。坚持“忧时感事”的论诗主张,坚守现实主义精神和儒家诗教传统。其诗歌语言晓畅,直抒胸臆,真挚感人又观照历史、关注民生,《春在堂诗集》存录一千六百余首,堪称晚清江南诗坛之巨擘。尽管俞樾始终致力于学术研究,诗文创作高产,但其“词之道尊”的词论和词作不乏特色,有《春在堂词录》三卷存世。尽管有学者认为俞樾词作的艺术性不高,但纵观其经世治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必 要(外一首)
    残缺有必要将温柔敦厚留给晚年,赔上性命斧头不再打磨,钢笔空置汁胆灵魂里只养一种山水,无我而存在[平 静]从一首诗中抽出多余的句子,或者剥掉那些修饰的部分,是平静的积雨云相互靠近不断加压的过程,是平静的村落空掉,蚁巢空掉河水经过绷紧的河岸甚至一棵树站立、弯曲它们有相对的平静长久的平静创造秘密有时是刍狗,有时却是我景象里暗合时间深渊看不见的沉默我在坊间读书、写诗我的身体是平静的不平静出现在诗的内部外面的夜是平静的我将这一句抄录下来“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

    草堂 2019年9期2019-11-13

  • 始信峰下 ——写意人物画的创作问题
    传统所提倡的温柔敦厚的君子风度。也因此风度,黄山之盛名能够独独超卓于五岳之上。“温柔敦厚”最早是用于文学品评的。在孔子看来,温柔敦厚,就是说艺术所包含的情感应是一种有节制、有规范限度的情感。这样的情感要符合“礼”的规范,才是审美的情感;另一方面,温柔敦厚作为人格审美,所主张的是君子修身要心胸坦荡、厚德载物。因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即使情之所至,也只是发出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样的感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教导人们的也正是不应因外物的好坏

    艺术评论 2019年4期2019-05-24

  • 清初文论对“温柔敦厚”的拓展性阐释
    儒家学者对“温柔敦厚”进行了重新阐释。他们认为,按照传统诗教的要求,诗歌的表达形式可以“温厚和平”“委婉含蓄”,但在内容上则不必如此拘谨,激昂慷慨、哀痛怨怒的情感都可以表达,愤而不失其正无违于“温柔敦厚”。拓展性阐释的发生与明末清初儒学的反思思潮以及清初士人的个体经历、元明两个时期以来“温柔敦厚”的保守性阐释状况密切相关。拓展性阐释不仅丰富了“温柔敦厚”的内涵,而且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传统儒家士人与天地同其大的人格理想,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温柔敦厚”阐释源

    江西社会科学 2019年6期2019-03-05

  • 老猫(节选)
    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我举一个小例子。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它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像一溜烟似的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9年44期2019-01-07

  • 儒家“温柔敦厚”美学思想研究
    中和之美”“温柔敦厚”的思想。儒家作为影响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诗歌审美规范、标准上,以“温柔敦厚”为诗教传统中心,消除强烈的“个人中心主义”,力求实现儒家“中和之美”的艺术审美要求。一.“温柔敦厚”的核心内涵先秦典籍《礼记·经解》中,“温柔敦厚”一词最早完整见出,“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2]。从背景看,孔子从解释“六艺”角度出发,阐释了其对于诗歌教育内容的规定,即诗歌美育给人

    文学教育 2018年21期2018-11-29

  • 古代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考述(下)
    反映朝鲜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在理学视域下论诗的文学思想,而朝鲜王朝后期拈出“天机”与质、真的诗学范畴,有重提文学艺术标准的倾向。关键词:朝鲜汉诗 选本 朱熹 温柔敦厚 性情古代朝鲜是域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全面、最深刻的国家。中国诗学,作为朝鲜汉诗的源头,从诗学观念、师法典范、艺术形式等方面深刻影响、全面塑造了朝鲜汉诗的创作与批评。通过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可以反映出朝鲜诗人的文学思想。一、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念,要求诗歌应遵从道德伦理规范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6期2018-10-20

  • 温柔敦厚”与袁枚的诗学批评
    摘 要] “温柔敦厚”源于《礼记·经解》,作为儒家的诗教主张,它对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之后,其影响波及到文学、艺术、美学等多个领域。就文学领域而言,其在诗学理论中的体现尤为显著。以袁枚的诗学批评为例,通过对“兴观群怨”与“温柔敦厚”、“关系”与“温柔敦厚”的阐释,探究“温柔敦厚”与袁枚诗学理论的关系。[关键词] 温柔敦厚;兴观群怨;“关系”;袁枚;诗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9-10

  • 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便形成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温柔敦厚”都是从诗人流注于诗中的感情来说的。“诗人将其温柔敦厚的感情,发而为温柔敦厚的语言及语言的韵律,这便形成诗的温柔敦厚的性格。”孔子提倡以“温柔敦厚”为核心的中和美的诗风,我们知道,他更加注重的是个体内在情感的体悟与表达,而從根本上与西方所提倡的有所不同,西方更注重于模拟与真实。但孔子也要求,个体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必须与理相结合,即如《毛诗序》所言:“发乎情,止乎礼义。”不可感情太过激烈,不能等到感情冷却再作诗,而是

    知识文库 2018年12期2018-09-06

  • 儒家“温柔敦厚”美学思想研究
    心理诉求。“温柔敦厚”作为这一诉求的突破口贯穿着中国美学的始终。关键词:儒家 温柔敦厚 美学思想马克思论述到:“成为人自己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1]。人在现实世界中为现实本能的自我,无时不刻的改变自己、改變自然、改变他人,在影响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将此过程称之为“人类中心主义”。随着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导致了人类思想、文化上的大危机,中国美学家以独有的智慧提出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08-13

  • 温柔敦厚之“文心”
    都散发出一股温柔敦厚的况味。“为文贵乎其用心”,温柔敦厚的文心正是这部书得以辉映千春的一个重大原因。关键词:论语;孔子;温柔敦厚;文心作者简介:陆玉,女,汉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本科。[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首先就艺术技巧来看,《论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我国古代议论文章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具有民族性特色的思维表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5期2018-07-28

  • 论孔子《诗》教中的“温柔敦厚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在此,“诗教”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同时,孔子还提出了“诗教”的最佳效果,即“温柔敦厚而不愚”,这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贯穿于孔子的诗教理论中。那么关于“温柔敦厚”,其表层和深层次的意义是什么?其对后世又有何影响?一、“温柔敦厚”及其审美性内涵何为温柔敦厚?根据儒家文献,“温柔敦厚”大体上应有这些品格:1.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上,以理节情,情理相偕。这一点,《毛诗序》云:“

    名作欣赏 2018年36期2018-07-13

  • 孔子诗教观探索
    统,本文从“温柔敦厚”的诗歌品格和“兴、观、群、怨”的诗歌社会功能两方面出发,对孔子儒家诗教进行了诠释。关键词:孔子 诗教 温柔敦厚 兴 观 群 怨《诗经》作为一部民歌总集,在封建时代备受推崇,甚至成为“五经”(后扩充为六经)之一,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治国之经典,这主要是由于孔子论《诗》,发表了一些关于诗歌的重要言论,为其打上了教化的印签,奠定了儒家诗教”的传统。本文从“温柔敦厚”的诗歌品格和“兴、观、群、怨”的诗歌审美功能两方面出发,简要阐释了孔子“诗教”观

    文学教育 2018年4期2018-05-24

  • 诗美与诗教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六艺之教而以诗教为首。叶嘉莹认为,“诗教”,若依其广义而言,是指由诗歌的兴发感动之本质,对读者所产生的一种兴发感动之作用,是使诗歌作者“情动于中”的关怀之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延续。西方古典主义文论家贺拉斯也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诗艺》)儒家的诗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10期2018-01-05

  • 论毛先舒《诗辩坻》对杜诗的评价
    时,他又以“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理论去对老杜作品的语句之露与风格之陋大加指摘。杜甫诗作价值正是在此过程中得到更为辩证、深入的认识。关键词:毛先舒;《诗辩坻》;“文缘世降,稽古日新”;“温柔敦厚,含蓄蕴藉”;杜诗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0-0106-04清初,浙江這一文化区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诗论家,毛先舒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一生好学不倦、著述宏富。《诗辩坻》是其诸多撰作当中一部诗学理论专著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0期2018-01-04

  • 温柔敦厚”宋代阐释的两个转向
    秀摘 要:“温柔敦厚”在宋代的接受与阐释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由伦理学领域逐渐向诗学领域过渡,二是与“温厚和平”交替使用。这两大转变意味着“温柔敦厚”的性质和内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温柔敦厚”从此由一个偏重政教功用的伦理学原则逐渐过渡为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典范。而在内涵方面,“温厚和平”更侧重于“向内转”,更侧重于个体心性修养的一面。如此以来,“温柔敦厚”中蕴含的原始儒家“外求以大济天下”的理想精神相应就淡化了,逐渐转化为对一种文学风格类型的追求。关键词:“温

    中州学刊 2017年9期2017-10-17

  • 试论杜甫《哀江头》温柔敦厚的艺术品格
    甫《哀江头》温柔敦厚的艺术品格⊙徐赞芳[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本文从杜甫的《哀江头》入手,探究其与传统诗教观“温柔敦厚”之间的密切关系。诗作的创作背景及其中蕴含的讽谏主旨都体现了温柔敦厚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杜甫的“忠恕”之心和对唐杨二人的深深同情,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作为一代儒士对温柔敦厚的形象表达。杜甫 《哀江头》 温柔敦厚《哀江头》写于杜甫被困长安的第二年,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因安史之乱而民不聊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悲痛不已的心情

    名作欣赏 2017年17期2017-06-19

  • 论张恨水的旧体诗词创作
    统较多,讲究温柔敦厚。在创作上颇为关心国事、时事,做到以诗存史。同时,尚有部分悼亡诗词,情真意切。在艺术特征方面,受其学佛影响,张恨水旧体诗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悲凉意识。另外,张恨水诗词善于讽谕,语言通俗,浅显易懂。对张恨水旧体诗词的梳理,不仅可以从另一角度窥探张恨水的精神世界,也能丰富学界对张恨水的研究。关键词:张恨水;旧体诗词;报刊媒体;温柔敦厚中圖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11-0092-05张恨水乃中

    江汉论坛 2016年11期2017-02-23

  • 向明近作七首
    体内使我不再温柔敦厚把臭氧濯进脑际便可让我为所欲为从此山不会软,只会远从此河不会留,只会流从此我不会雅,只会哑任 谁任谁的背后都布有一道隐形密网无论男女老少粗细都会捆在其中遇难独留旁立观望的一堆青冢淡定地伴守空茫隐 者其实,究其实他哪里也没有去不就是一枚未爆弹般静候在某角落处只要不去惹他会隐忍在那狭小空间懒得去搭理不会火爆的鸟事问 路偶然碰到一株走下山去的树在向路边挺立的灯柱问这儿通向何处路灯瞪着雪亮的大眼狠狠地回答这方寸之地已够瞧了哪知晓,不关己的别处就

    诗潮 2016年11期2016-12-23

  • 沈德潜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和审美原则“温柔敦厚”而展开,他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上溯诗歌之源,从儒家经典《诗经》中汲取写诗的规范,坚持含蓄委婉之道,立意要正,重言外之意。沈德潜既重视诗的教化作用,但是也重视诗歌的艺术价值。“仰溯风雅,诗道始尊”,沈德潜认为理想的文学是像《诗经》一样,既具有“善”的内涵,又具有“美”的表达。沈德潜借用对诗的评论,来诠释《诗经》的美学风格。关键词:沈德潜;格调说;温柔敦厚;《诗经》正式对沈德潜的诗论有较为深入探讨的是郭绍虞,在197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2016-06-30

  • 智慧语丝
    了,懦弱自称温柔敦厚,懦弱者彼此以温柔敦厚相许相推举,结果,又归于那个性质,卑劣。——《即兴判断》必须活泼乐观,不厌其烦地生活:牙齿坏了即刻补上,定时打理头发,添置新衣物,记得度假、运动,自得其乐,培养爱好。——亦 舒学问要靠仙缘。还有一个时字,纵然用功,学问却像花朵的要踏正了时辰才忽然的开放。——胡兰成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尼 采人的本能是追逐从他身边飞走的东西,却逃避追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5期2016-05-14

  • 古代儒家“诗教”思想之大众化传播
    ;赋诗言志;温柔敦厚所谓“诗教”,是指儒家从《诗经》中阐发出的“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伦理原则对世人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即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之间的联系[2]。“诗教”之说最早始于西汉《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3]。”“诗教”思想可以说是孔子儒家文学思想的核心,故人们常称之为儒家“诗教”或孔门“诗教”。先秦时候,孔子意欲重建以“仁”为核心的“礼”的道德规范,要求世人以“礼”作为人格修养的准则,以德修身,认为唯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12-17

  • 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 ——《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前言(附目录)
    ●文心雕龙“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 ——《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前言(附目录)刘文忠《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一书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就是不把“温柔敦厚”视为诗教的全部,而是把诗教视为一个类似“多媒体”的系列工程,着眼于诗教与《诗大序》的融合。“温柔敦厚”的诗教与《诗大序》的融合过程,正是诗教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渐完成的。历代的诗论家可以说为诗教不断地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注入物就像“添加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诗论家在诗教论上为诗教添加了什么,通过共时

    中国文论 2015年0期2015-11-14

  • 论《牡丹亭》所蕴涵的文化传统
    的抒愤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以幻为真的创作传统。关键词:《牡丹亭》 不平则鸣 温柔敦厚 以幻为真在明清文人传奇作家中,汤显祖是风格极为独特的一位。他一生共创作了五部戏剧,除去《紫箫记》是一部早年的未竟之作之外,其余四部皆以写梦境为题材,他的剧作也因此而命名为“临川四梦”。而在“四梦”中汤显祖说自己“得意处惟在《牡丹》”。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部作品的问世,就明清文人传奇发展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2015-06-11

  • 温柔敦厚”诗教观新论
    边家珍“温柔敦厚”诗教观新论边家珍“温柔敦厚”诗教观,与周代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周代的贵族教育着力培养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此一诗教观念既是周代社会礼乐文明的客观反映,也与周人的诵谏传统有内在联系,而并非汉人有意改造的结果。《礼记·经解》所说的“《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是“温柔敦厚”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贤对此重视不够,而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可不明辨之。《诗经》; “温柔敦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09

  • 王昶的诗论及其诗歌创作论略
    ,他从沈氏“温柔敦厚”诗学观中衍生出对经典须融会贯通的观点,并指出作诗须将“古”意融贯于胸中,而刻意地仿古、复古不可取。王昶的诗歌创作正是他诗学观的实践成果,王昶善用典、用经、为诗作注,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关键词:王昶;诗论;温柔敦厚;《春融堂集》中图分类号:I206.2;I222.7文献标识码:A王昶,号述庵、兰泉,青浦人。乾隆年间进士,后历任内阁中书、刑部郎中等。他中年辞官回乡,并主讲于江苏娄东书院和浙江敷文书院,于诗词、金石、经史均有所得,著作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7-09

  • 它一定很想我
    里学来的这份温柔敦厚,不说自己想狗,却担心狗想自己。“等别家的小朋友把它买去了,它一定很伤心。”“为什么?”“因为它就再也看不到我了。”“是的。”我神态庄重地看着她,经历某些伤心,对小孩子来说几乎是必要的,“可是,说不定,它长大了,它的主人带它出来散步的时候,它还会认得你,记得你给它吃过干酪,它会跑过来闻闻你……”“当然啦,它当然会记得我的味道。”红砖铺就的人行道上,我们牵着手慢慢地走。天地是如此大,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失去,还是在拥有……

    读者·校园版 2014年8期2014-05-14

  • 古人并不纯厚
    ,是有名的“温柔敦厚”的,而有的竟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你看够多么恶毒?更奇怪的是孔子“校阅”之后,竟没有删,还说什么“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哩,好像圣人也并不以为可恶。近来偶尔看见一部石印的《平斋文集》,作者,宋人也,不可谓之不古,但其诗就不可为训。如咏《狐鼠》云:“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又咏《荆公》云:“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钟阜向人青。”那指斥当路的口气,就为今人所看不惯。“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是不能算作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年2期2014-02-19

  • 它一定很想我
    哪里学来这份温柔敦厚,不说自己想狗,却担心狗想自己。“等别家小朋友把它买去了,它一定很伤心。”“为什么?”“因为它就再也看不到我了。”“是的,”我很庄严地看着她,经历某些伤心,对小孩子来说几乎是必要的,“可是,说不定,它长大了,它的主人带它出来散步的时候,它还会认得你,记得你给它吃过干酪,它会跑过来闻闻你……”“当然啦,它当然会记得我的味道。”红砖的人行道上,我们牵着手慢慢地走。天地是如此大,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在失去,还是在拥有……(冯少旭长江文艺出版社《张

    视野 2014年3期2014-01-24

  • 浅论“温柔敦厚
    大学西山校“温柔敦厚”对于人来说指的就是温和柔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待人处事何尝不是“温柔敦厚”、和而不同。其实“温柔敦厚”自从产生以来,并不仅仅指人的性情,它也作为一种诗教,广泛影响着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观,并且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个命题。本文将对其作为诗教的产生、广泛应用以及局限作简要的说明。一、“温柔敦厚”的产生与发展“温柔敦厚”产生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①它指出了诗的教化作

    名作欣赏 2013年23期2013-08-15

  • 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种诗教观,“温柔敦厚”首先强调的是《诗经》的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功能。关于什么是温柔敦厚,历来言人人殊。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先秦时期,温柔敦厚主要是指阅读者可以借助《诗经》中的人物、环境、情感、言行等的描写,领会其中的礼仪规范和要求,以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几乎所有先秦时期的文艺批评中都有这样的政治、道德取向。于是,作为诗教结果而出现的温柔敦厚,最终成为处理群体关系、社会关系等等的伦理原则,用以解决“如何生”这一儒家实用理性最关心的“知生”问题,并为后世继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4-12

  • 温柔敦厚”艺术内涵的现代阐释
    术领域中,“温柔敦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处理人生日常事务、人际关系的伦理原则出现,很快被引申、转化为艺术原则和美学原则,影响着中国艺术创作和批评。但奇怪的是,对于“温柔敦厚”的集中阐释并不多。综观文学和艺术史,无论是对其伦理内涵还是艺术内涵都少有集中阐释,但是“温柔敦厚”的概念却被频繁运用,于是就导致了下列问题:一是在概念内涵上各是其是;二是在艺术批评中存在混乱现象,有时用其伦理含义,有时用其艺术含义,时而评人,时而又转论诗文。此种混乱与“温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11期2013-04-07

  • 论 《养一斋诗话》对诗歌艺术风格的要求
    者。”②三、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 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的 《礼记◦经解》:“孔子曰: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由此可知,“温柔敦厚”最初谈的并不是诗歌本身的美学,而是在德育层面上论述诗歌的教育作用与教育效果,但在 《诗》的教习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诗学思想。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指出:“温柔敦厚,诗教之本也。有温柔敦厚之性情,乃有温柔敦厚之诗。”③伦理层面上的 “温柔敦厚”逐渐发展成诗学或曰美学的基本原则。“温柔敦厚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2-18

  • 清初诗史观念与身份认同
    而且重构了“温柔敦厚”诗教的理解模式,极为深刻地折射出士人阶层对于明室覆亡的自我问责以及对新朝官史将要遮蔽本民族精神命脉的忧患意识。诗史;经世致用;温柔敦厚郑 伟,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文学博士。(山西太原 030006)在明清之际的诗学史上,“诗史”观念的大规模复兴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遗民文人处在“天崩地解”的鼎革之中,他们深感本阶层的空谈、逍遥之于明室覆亡的罪责,又忧虑于新朝官史对民族记忆的遮蔽,所以要极力肃清理学境界论和审美主义对诗心的消解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10期2013-02-18

  • 明清之际“诗史”观念论*
    的规范,将“温柔敦厚”之说转换为一种救亡天下的实践精神,表现为“哀愤过情”、“怨刺相寻”的审美风格。诗史经世致用温柔敦厚在明清之际的诗学史上,“诗史”观念的大规模复兴无疑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学界多是移用宋人分析杜诗的叙事学特征与伦理内涵而来的“诗史”观念,体认清初遗民诗歌的现实主义品格、褒贬讽喻的史家笔法以及忠君忧国的情愫等。或者受到清初杜诗学“诗史互证”观念的影响,探赜遗民诗歌所从出的本事,赋予其存亡继绝的文献功能。这样两条理解路

    华中学术 2012年1期2012-04-12

  • 沈德潜对“温柔敦厚”诗教的再阐释
    传统诗教中“温柔敦厚”的观点进行了重新阐释。过去一些研究者对沈德潜“温柔敦厚”的诗论多持批判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是有失偏颇的。假若对沈氏的诗论进行整体把握,就会发现其并不完全拘泥于儒家传统诗教观点,他多次引用“情至”和“至情”等概念来品评诗歌,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一、“温柔敦厚”诗教的艺术原则所谓“诗教”,最初见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教者也。”不过,《礼记。经解》并未对“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诗言志”“诗缘情”与“温柔敦厚”诗教观关系之探讨
    志”。二、“温柔敦厚”的内涵“温柔敦厚”最早见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④“温柔敦厚”实质上是对做人原则的要求,有着宽容温厚、兼容并包的气度。这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⑤孔子讲究中正平和,认为过犹不及,是推崇思想上的纯正与态度上的自然,孟子的“浩然之气”应该与其更为接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2011-03-20

  •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的三个层次
    3)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的三个层次王玉媛(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并加以具体化。“温柔敦厚”说涉及人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方式三个层次:主张人格为先,这是“温柔敦厚”说的前提与基础;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道人心;在诗歌表现方式上,主张含蓄蕴籍、渊涵婉曲。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说,是清初以来诗坛重倡诗教、重整儒家诗学传统的必然结果。此种学说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局限。沈德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7期2010-04-04

  • 诗歌的表达方式上的“温柔敦厚”观简论
    重要传统,“温柔敦厚”说是孔门诗教的标准之一。“温柔敦厚”最早当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1】《礼记》是汉人的作品,其所引孔子之语,未必一定是孔子的原话,但是“温柔敦厚”受孔子影响,是对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概括和提炼则是可以肯定的。熟参先人之论述,可知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思想内容方面;其二是表达形式方面。于思想内容方面,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思无邪”可谓其最得当

    飞天 2009年22期200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