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 兵家名言
    病。利害之不秘,兵家之大患也。(《翠微北征录·平戎十策·利害》)【释义】不能保守关键性秘密,是兵家的最大祸患。夫兵者,心也;战者,气也。心之不充,则临敌而无定见;气之不足,则遇敌而有畏心。(《翠微北征录·平戎十策·结语》)【释义】用兵打仗,靠的是信心;战场交锋,靠的是勇气。信心不足,面对敌人就会没有主见;勇气不够,见到敌人就会感到恐惧。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美芹十论·观衅》)【释义】自古以来,国家统一或分裂的大势常常与民心向背相关。无所不备则有所

    孙子研究 2023年2期2023-09-09

  • 从曹刿的历史书写看早期齐鲁兵家记忆的形成
    的热点。早期齐鲁兵家思想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识并了解曹刿其人对于我们把握早期齐鲁兵家思想尤其是鲁国兵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曹刿刺客形象书写有关曹刿其人的传世文献记载主要为《左传·庄公十年》[2]《史记·鲁周公世家》《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刺客列传》[3]《管子·大匡第十八》[4]《春秋公羊传》[5]《春秋榖梁传》[6]等。值得注意的是,除《左传》外,其余文献记载均未提及曹刿参与长勺之战的谋策以及庄公二十三年的谏阻;三战败北事件也不全见于上述文献

    滨州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09-08

  • 中国四大传统竞争哲学观
    家、法家、道家和兵家这些学派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竞争观,影响着中国人的竞争行为。其中,力量、道义、耐心、策略四个要素至今还在影响中国人的竞争观。要理解中国人的竞争战略,首先要理解中国人的竞争哲学。中国传统竞争哲学基本上由儒家、法家、道家和兵家这些学派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竞争观,影响着中国人的竞争行为。其中,力量、道义、耐心、策略四个要素至今还在影响中国人的竞争观。儒家:以道义为核心的竞争哲学儒家的核心概念是仁,仁就是

    新传奇 2023年13期2023-05-30

  • 兵家元典关键词研究论说
    阮 忠先秦兵家自春秋末孙武之后,声名甚著。但是,兵家在东汉以前自成一系,未被列入诸子之流。《庄子·天下篇》梳理当时学术,不及孙武;《荀子·非十二子》,亦无孙武;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没有“兵家”。春秋时,老子虽说兵者是“不祥之器”,劝人不要“以兵强天下”,但他讲述战争方略,还是重“兵”的。孔子亦然,他主张德政,主张“远人不服”当“修文德以来之”。他在回答子贡问政时说,治国有三个原则,“足食”“足兵”“民信”,“足兵”为其一。他还说,面临战争时,应当教民以战

    孙子研究 2022年3期2022-11-21

  • 《史记》中先秦兵家的叙写及评价
    思想精华。其中,兵家因巧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在需要即时利益的社会中,成为诸侯国君主们最为器重的谋臣。与此同时,更有通过战争事件和深入思考积累而成的一部部充满智慧的兵书,不断为之后的征伐提供教材。“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曰师。”〔1〕《汉书·艺文志》同样将兵家的活动视为国家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见,兵家发展至东汉时期,已经十分繁盛,且留有众多兵书可供研究、学习、参考,以至于能够独立于诸子之外而别称一家。很显然,向

    孙子研究 2022年2期2022-11-21

  • 诗人的三次痛哭
    殆致灭性。其二: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其三: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很多人以为阮籍之哭,实乃放浪形骸,狷狂耿介,超出世人想象,实乃怪诞无比。其实,阮籍之哭,不是写意,而是写实。虽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阮籍是诗人,这三次大哭,实质是三个意象,背后大有千秋,隐喻和象征的意味极浓。第一是哭母。阮籍是孝子,但是阮母年老而终,高歌《大人先生传》的阮籍,不至于哭得如此之凶。阮籍之哭

    阅读时代 2022年9期2022-10-05

  • 同异互见:对先秦齐鲁哲学思想的思考
    为主,兼有墨学和兵家学说,他们在人性论、义利观、民生观等方面提出了同异互见的思想,展示了先秦齐鲁哲学思想的丰富性,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齐鲁哲学;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兵家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8-0035-03在由地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社会生产制度和伦理规范的作用下,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齐鲁哲学,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本位,以仁义道德为核心,以自觉履行家族伦理规范和主动投

    学理论·下 2022年8期2022-05-30

  • 战国兵家社会保障思想探要 ——以《尉缭子》为中心的考察
    样,尉缭也是先秦兵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同《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学派的集大成著作一样,《尉缭子》亦可称得上是先秦兵家学派的集大成著作[2]。《中国古代军事谋略》评价《尉缭子》一书的突出特点是注意从战略、政略的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并从军事哲学的角度对百家争鸣进行了初步综合[3]。故研究战国兵家社会保障思想,集先秦兵家之大成的《尉缭子》一书是一个绝佳研究切入点,也是一个不能绕过略过的兵家思想宝库。春秋以来随着列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如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4

  • 兵家思想”视角下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策略
    书之一,是中国的兵家经典,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之一。以其为代表的古代兵家思想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医学等各领域中。疫情期间,我国一系列科学防疫的举措,成功遏制了COVID-19在中国的蔓延。在“兵家思想”视角下,这些抗击COVID-19疫情的对策均是“兵家思想”的经典体现。本文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代“兵家思想”的视角,分析“兵家思想”在我国科学防疫体系中的具体体现和在COVID-19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并阐述“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1-30

  • 对《六韬》兵学地位的再认识 ——兼论战国末期先秦兵家思想的成熟
    《孙子》之后先秦兵家思想成熟的典型代表,如果说《孙子兵法》的成熟在于兵学思想的理论化、体系化和哲理化,那么《六韬》的成熟则在于其兼采儒道,融汇诸家,使兵家思想体系更加丰富,更具张力,更趋完善。在战国末期学术兼容的大趋势下,它不仅对兵家的权谋思想有着经典化、体系化的总结,而且在吸收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回答了“为谁而战”的终极提问,确立了“仁诈合一”的用兵原则。同时,它又在继承和改造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升了兵家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确立了刚柔并济的用兵风格。这

    军事历史 2021年2期2021-11-27

  • 为何古代兵家都重地理
    形势”论地理,是兵家地理的独特之处。一般的地理学,以人为一方,以地为另一方,研究人地关系。而兵家地理除了以地为一方,人还要分为生死两方。它是两方人利用地来互相夺命,讨论起来几乎没有定式。强可以胜弱,弱也可以胜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了战争的重要和残酷。因此,兵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值得注意的是,历代兵家都重地理,尤其是“势”与“诈”。这是为何?以“形势”论地理,是兵家地理的独特之处在地面战争时代,兵家都重视

    新传奇 2021年37期2021-10-27

  • 南风吹在脸上
    是队里最东头的建兵家。一支由最初的一个人递加至最后十人左右的队伍,朝圣一般,沉默无声地经过每一家门口,蚁群一样不断吸附进来一两个人。男孩女孩都有,年龄集中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丁平还带着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建兵家虽然也在居民线上,却是他爹在水塘边胡乱搭的一个茅棚子,被其他毗邻一线的房子甩在一边,僻静得像一个没爹娘疼的孩子。别人家的菜园在屋后面,他家的菜园却在屋前面。刚才憋了一路的声音,一到小屋,才噗地一下释放出来。小屋里瞬间就像一锅煮沸的水。这是一个属于小孩

    散文诗(青年版) 2021年5期2021-07-11

  • 卷土重来
    》这首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說,如果项羽当时不自杀身亡,而是渡过江去积聚力量再回来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后来,人们用“卷土重来”比喻遭受失败和挫折之后,又重新再来。释义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近义词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12期2021-02-14

  • 战国时期兵儒民本思想的通融
    4)学界普遍认为兵家是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1]433,一个优秀的兵家必有凝聚其思想的兵书战策传于后世。实际上所谓“兵家”是后世的称谓,秦汉时兵学多“以书类人”而非“以人称家”,《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所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和兵技巧即是其证。兵书是兵家之法,是记录兵家军事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重要载体,是其思想传于后世、门下弟子将其军事思想发扬光大的缩影。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从言行的记录记载逐渐成为具有完整、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的“一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2-10

  • 产业扶贫一张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险单”
    毅盛夏时节,倪纯兵家的荷塘一派生机勃勃,层层叠叠的荷叶,一张张,一片片,好似翡翠般的大绿盘。再过一个多月,这片荷塘又将迎来莲藕的丰收。作為潼南区柏梓镇哑河村曾经的贫困户,倪纯兵一家5口曾挤在3问低矮潮湿的小青瓦房里,妻子要治病,儿子要上学,日子过得很艰辛。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村里引进莲藕种植产业后,倪纯兵家一步步脱了贫、致了富、盖了房。“藕大哥”倪纯兵脱贫致富的故事,仅仅是重庆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侧影。自2017年7月以来,重庆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一直把产

    今日重庆 2020年8期2020-09-10

  • 兵家思想中的法治发展养分
    国传统学说而言,兵家思想的摄盖面更为宽广,其战争观和价值追求突出了现实功利与道德理想的统一性,十分契合国民心理,且具有前瞻性,其适用性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更为明显。从兵家思想出发,探究其思想本质,以期为法治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关键词:兵家;法治;道德;实用一、兵家思想概述(一)兵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兵家指的是中国先秦、汉初时期以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为主的学派,其思想崇尚道义和实用,含有深刻的哲学精神,体现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兵家历史源远流长,是先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期2020-05-28

  • 论魏晋南北朝兵家著作的发展
    也因此诞生于世,兵家著作便是军事文学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各个时期的兵家著作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兵家著作有着独特的繁荣状况,笔者试就该时期的兵家著作的发展状况做一概括总结。一、兵书的收录情况兵家著作的收录状况往往记载于中国的史志目录中,而《汉书·艺文志》便是中国目前现存最早记录有关兵家著作的史志目录,其编撰者班固为了显示西汉藏书之盛的荣耀,便根据刘歆的《七略》改编成《汉书·艺文志》,其中便包括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总共有书三十八种

    孙子研究 2020年5期2020-03-16

  • 《汉志》杂家“入兵法”初探
    所有杂家都是可入兵家的。今本《尉缭子》一书内容主要谈的还是军事问题,虽然其中也涉及经济、法律和政治等,但这些本来就与军事有关。因此北宋以后,把《尉缭子》列入兵家,进而列入《武经七书》也是正确的,[6]142唐景海和王仲春等也同意这种看法。[7]8丁文在研究《尉缭子》时发表过见解,认为《汉志》对兵家、杂家的著录原则本来就比较接近,亦声明杂家亦可“入兵法”。以《尉缭子》为例,无论该书在班志时属于杂家还是兵家,都不影响它作为部古代兵书的性质。[8]86熊铁基也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2-26

  • 商鞅、管仲军事思想的法家渊源与异同
    两种法家都有吸收兵家思想转化为自身资源的方面,商、管之法都有其功利主义、强调军事、以军领政、赏罚驭民的一面,但又在战争观、战略战术、对农工商的态度等问题上有所分歧。管法或者说齐法家重视德义,更加重视战略战术的研究,对战争取谨慎保守的态度。通过商、管军事思想的比较可见法家、兵家的同源性,但也看出法家、兵家中因其地域文化差异展现的思想差别性,秦晋法家在吸收兵家的同时将其扩大为社会政治思想,管法则在吸收兵家思想的同时也以其他诸子思想平衡兵家思想的扩展。管仲和商鞅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4期2020-02-11

  • 用古老兵家智慧,重塑战略自信
    早熟的民族,中国兵家智慧也成熟得很早。自有人类以来,战争就绵绵不绝。据说迄今为止,有记载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有上万场。几千年的文明史,人类大概生活在完全没有战争的日子加起来只有一年,其他时候一直处在战争中。战争带来巨大的破坏,但也极大激发了人类的智力,在这方面中国人的智力很早就被开发出来。中国的古老传说中就有炎帝和黄帝的大战,虽然是传说,但是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战争怎么使中华民族从懵懂走向开化。西方也是如此,从《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战争一直到有文字记载的伯罗奔

    军事文摘 2020年1期2020-01-13

  • 卷土重来
    》这首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说,如果项羽当时不自杀身亡,而是渡过江去积聚力量再回来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后来,人们用“卷土重来”比喻遭受失败和挫折之后,又重新再来。释义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近义词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9年12期2019-12-26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动。研学活动选址兵家圣地——孙子文化园。让我们不仅能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放飞自我,还能感受深厚的兵家底蕴,充实心灵,激荡青春。早上我們到校集合后,穿着统一的校服准备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孙子文化园。首先我们先进行的是学习抱拳礼仪,这个礼仪教育我们要有兵家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少年要心系祖国,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礼仪结束后,我们又来到了兵圣宫,看到了历史时期的兵家圣贤。我们看到了很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比如:曹操、诸葛亮、岳飞等。还看到了古

    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 2019年12期2019-09-10

  • 走近孙子文化园
    心地给我们讲解各兵家人物的传奇故事,姜太公钓鱼、左宗棠收復新疆、诸葛亮的火攻计、努尔哈赤建立清王朝等。我们还体验了一场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飞机之旅”(7D电影),布达拉宫、黄河入海口、唐古拉山脉我们一览无余,太壮观了!我们还游览了许多其他地方,比如兵器馆、青少年综合体验馆等。返程时,我恋恋不舍,依然沉浸在那些兵家英雄人物的故事中。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些英雄人物做出了很大贡献,令我们肃然起敬!指导教师   邓永芳

    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 2019年12期2019-09-10

  • 兵家地理的学问
    唐晓峰兵家地理,一个“势”,一个“诈”,与其他地理大不一样。兵家地理是独立的一个体系。关于兵家地理,李零先生在近著《兵以诈立:我读》中有不少深入浅出的讨论,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兵家都重视地理,在地面战争时代,地理战局的布置是克敌制胜的一部分。不懂地理的所谓兵家是不能出门的,出了门也回不来。我国古理地图的部门叫“职方司”,放在兵部,足见军事与地理的密切关系。毛泽东懂军事,当然也懂地理。他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的就是地理。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他就是从地理

    环球人文地理 2018年6期2018-06-26

  • 兵家青州
    州”之首,历来为兵家险隘。晨,登尧王山,揽海岱之气势,怀先贤之韬略。殷商末,姜子牙耕读于寿光,勤身苦志,逐灭商兴周、创建齐国、开齐文化,世称“兵祖”。春秋末,孙子研兵于临淄,著书十三篇,逐奔吴地、斩美姬、伐楚伏越,执兵法之卷,为千古“兵圣”。东汉末,曹操破黄巾军,收青州兵三十万,逐击徐州、败袁绍、袭乌桓,挟天子一统北方。明朝中,戚继光备战倭寇于蓬莱,经文纬武,謀勇双全,练戚家军、造虎蹲炮、创鸳鸯阵,精兵械、用奇正,南征倭寇、北御鞑靼,是为中华干城。抗战后,

    前卫文学 2017年4期2017-08-29

  • 东营兵家文化之我见
    秋战国时代崛起的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极具代表性的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家学派自创世之日起,就以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雄迈心态与责任感,积极地参与到各诸侯国政治势力圈内;同时,还以其独特的理论指归参与战国诸子百家文化的大争鸣,从而使兵家文化理论渗透到诸子文化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诸子学兵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兵家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兵家文化不仅对传统战国五百年战乱的终结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此后二千年历史进程中乱世的平复也起着重要作用。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6期2017-07-29

  • 地图上的线
    个阶梯。中国古代兵家一直讲“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就是说西边和北边高,东边和南边低,从西北打东南是顺势,从东南打西北是逆势,往往逆势不能够获胜,这是兵家讲的概念。这条黑河—腾冲线不仅是中国生态分布线,也是人口分布线。最初胡焕庸先生关注的就是人口分布线。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其实人也是向低处走的,中国约94%的人口都集中在黑河—腾冲线的东南,西北只有約6%的人口,西北地区的面积其实比东南的还大。

    读者 2017年13期2017-06-12

  • 西北东南一条线
    个台阶。中国古代兵家一直讲“右背山林,前左水泽”,就是说西边和北边要高,东边和南边要低,从西北打东南是顺势,从东南打西北是逆势,往往逆势不能够获胜,这是兵家讲的概念。这条瑷珲-腾冲线不仅是中国生态分布线,也是人口分布线,最初胡焕庸先生关注的就是人口分布线,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其实人也是向低处走的,约96%的人口都集中在瑷珲-腾冲线的东南,西北只有约4%的人口,西北部的面积其实比东南还大。(摘自“网易财经” 图/高加索)

    特别文摘 2017年7期2017-04-21

  • 中国古代兵家忠义观刍议
    中国古代兵家忠义观刍议毕海林兵家忠义观是历代兵家在协调将帅与君主、国家以及军事组织内部关系时推崇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也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与伦理文化相互融通的产物。受中国传统忠义观念影响,兵家形成了以“安国全军”和“唯民是保”为核心的忠义观,也针对传统忠义的异化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兵家 忠义观 异化一、古代忠义观念的流变及其对兵家忠义观的影响“忠”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用以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其尽心尽力、诚实有信和公而忘私的内涵具有明显的社会伦理意义。早

    孙子研究 2017年6期2017-01-28

  • 兵家名言
    兵家名言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三十章》)【释义】用道辅佐国君的人,不靠军事力量逞强于天下。靠军事力量逞强一定会有恶报:军队驻扎过的地方,田园荒芜,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定有灾荒之年出现。兵非益多也,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篇》)【释义】兵力并非越多越好,只要不专靠武力、轻举妄动,而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战胜敌人就可以了。那种既不深思熟

    孙子研究 2017年6期2017-01-28

  • “兵以诈立”与先秦兵家之“信”
    兵以诈立”与先秦兵家之“信”章丽琼先秦兵家所说的“诡”“诈”,是指在作战过程中趁敌方不备采用突袭、设陷阱或用伏兵等非常规形式的战争手段,孙子提出的“诡道十二法”是其理论基础,自春秋至战国,诡诈之术在战争中的运用渐趋频繁;且兵家在强调“诡道”“诈立”的同时,也认可“信”在治军作战中的重要性。虽“诡”“诈”与“信”词意相悖,但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欲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保持立足之地,两者皆是兵家为取得战争胜利所采用的手段。与“是盟也信”“信近于义”的价值追

    孙子研究 2017年1期2017-01-27

  • 兵家名言
    兵家名言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形篇》)【释义】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机会。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义】一旦放跑敌人,会造成几代的后患。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左传·宣公十二年》)【释义】看到机会有利就进攻,发现困难太大就撤退,这才是统兵作战的正确原则。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合众、丰财者也。(《左传·宣公十二年》)【释义】武力,是用

    孙子研究 2017年1期2017-01-27

  • 兵势水形:唐代道兵家发微
    兵势水形:唐代道兵家发微王凤翔(滨州学院 人文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唐代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尤以兵家与道家的互动融合为最大特色,出现了“道家论兵”的现象,并涌现出李筌、王真、赵蕤等道兵家群体。唐代道兵家著述丰富,用道家学说阐释兵学观点,出世隐逸观念浓厚,方术神秘色彩明显。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需要催生了唐代兵、道合流的文化景观。唐代;道兵家;兵学;道家唐代兵学思想基于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汲取道家、儒家、阴阳家等各家智慧,在继承的同时又有所发

    管子学刊 2016年3期2016-11-17

  • 浅谈古代目录书中所载兵家类图书
    古代目录书中所载兵家类图书张 伟 (临沂市博物馆 276000)兵书,一直是中国古代书籍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存佚情况多保存在各代目录书籍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各时代存世目录书中兵家图书的存佚情况,了解兵书着录特点、存亡变化原因及军事思想变化。目录;兵书;存佚;思想一、先秦以及汉代兵家类图书情况至今所知最早的官修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在《七略》的分类当中,《兵书略》被分为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兵权谋包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2016-07-14

  • 揭秘麻将里的传统文化
    以及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等各家的哲学思想。一副正宗的麻将牌是由六类42种图案组成的,其中有序数牌108张、风牌(即东、南、西、北)16张,箭牌(中、发、白)12张,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8张。这种组合来源于中国古代36天罡、72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人朴素的宇宙观。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以五行说为代表,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和方位相配分别为: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已

    凤凰资讯报 2016年5期2016-05-30

  • 从古代图书编目看兵书的学科归类
    下“九流”。而“兵家”则另立为“诸子”之外的一家。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兵书整理。《史记》载“武帝时,军政杨朴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1]763杨朴所编纂的《兵录》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专科编目,从它编成之日起,兵家书目就已从诸子百家书目里独立出来。由于兵家是兼有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特殊学派,所以为了与其他诸子区别开来,而在编目时独立成为一家。事实上,班固《艺文志》的“兵家”类书目是根据刘向《别录》中的兵家书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5-03

  • 《孙子研究》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2期)王珏《试论兵家智慧的四层境界》(2015年第6期)徐勇欧阳康《论先秦兵家人物的共同特征》(2015年第5期)杨善群《〈孙子兵法〉谋略精要》(2015年第2期)姚振文《“孙子文化”初探》(2015年第3期)周亨祥《谈谈“奇正”》(2015年第3期)韩明林 韩小菲《“有以待”是确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2015年第2期)陈相灵《兵学的境界与兵家的使命》(2015年第1期)毕海林《以儒统兵:〈戊笈谈兵〉与清代前期孙子兵学研究》(2015年第4期)路秀儒《对

    孙子研究 2016年1期2016-04-25

  • “怨”的兵学解诠与文史演绎
    层面的经典言说,兵家在胜败考量和攻守研习之际另辟蹊径,有效拓展了“怨”的认知维度。通观以《武经七书》《孙膑兵法》为代表的兵学元典,可知兵家论“怨”不惟佐证了古文字形“从令从心”解诠的历史语境,还创造性地标举出“兴怨”战术,从而揭橥“怨”所内涵的自然情感与观念建构之双重性。在兵家视域中,“怨”本是左右战局的诸种要素之一,而《史记》《战国策》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史作品的同题演绎,却强化了“怨”在胜败因果及叙事效果中的作用。这种“版本”间的差异亦折射出

    理论月刊 2016年11期2016-03-06

  • 從孫武、孫臏戰争倫理觀之比較看春秋戰國戰争倫理的演進 ——基於現代戰争倫理視閾的考察
    别是春秋和戰國的兵家代表人物,他們的戰争倫理觀既一脈相承,又各有不同。孫臏的戰争倫理觀是春秋戰争倫理向戰國中後期戰争倫理過渡的關鍵環節。在開戰倫理和交戰倫理上,孫武、孫臏均主張重視戰争,並慎重對待戰争,但孫武重利,孫臏重義;在戰後倫理上,孫武主張“掠鄉分衆,廓地分利”,而孫臏認爲“多胜善戰”不是好事;在戰備倫理上,孫武和孫臏都重視謀略的運用,而孫武尤甚;在軍人倫理上,孫武和孫臏都重視人的作用,但是孫武更重人的工具性價值,孫臏更重人的目的性價值。由孫武、孫臏

    诸子学刊 2016年2期2016-02-02

  • 兵家名言
    兵家名言师贞,丈人,吉、无咎(jiù,罪责、过错)。(《周易·师卦》)【释义】用兵打仗合乎正义,又有德高望重富有经验的老成人统率,就会顺利取胜而无祸患。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六十八章》)【释义】善于当士的人不炫耀勇武,善于征战的人不会被敌人激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正面硬打,善于用人的人总是谦恭居下。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作战篇》)【释义】精通用兵之法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

    孙子研究 2016年1期2016-02-02

  • 兵家名言
    兵家名言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吴子·论将》)【释义】文韬武略兼备的人,才能担任统率军队的将领;既具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术的人,才可以指挥军队与敌人作战。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故置将不可不察也。(《六韬·龙韬·论将》)【释义】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但其命运掌握在将帅手中。……所以,任命将帅不可不认真进行考察。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三略·上略》)【释义】英雄

    孙子研究 2016年2期2016-02-02

  • 兵家与西方管理思想融合机制中的“中国元素”发现及价值分析
    201418)兵家与西方管理思想融合机制中的“中国元素”发现及价值分析刘一君 ,侯宽纪 ,于露露(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418)摘要:兵家与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机制中的“中国元素”,是数千年东方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结晶,其思想的影响将会对新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启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所研究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以探明兵家与西方管理思想融合机制中的“中国元素”,并对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6-01-26

  • 《尉缭子》著录问题探析
    是原《汉志》中的兵家本《尉缭》。2.钟兆华《关于尉缭子某些问题的商榷》认为《尉缭子》原本是两本著作,一部是兵家,一部是杂家。3.张烈《关于尉缭子的著录和成书》认为今本是原《汉志》中所著录的杂家《尉缭》。4.龚留柱《尉缭子考辨》认为今本《尉缭子》是原兵家、杂家两个残本《尉缭》的合编,其中前十二篇属于杂家,后十二篇是兵家。5.徐勇《尉缭子的成书、著录及其相关问题》指出《尉缭子》并非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而是由尉缭及其弟子在不同时期写成的作品合编,散佚之后的剩余部分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8-15

  • 兵学的境界与兵家的使命
    学的至高境界中,兵家的使命重大。孙子把将帅的作用比作车轮上的“辅木”,辅周则国家强,辅隙则国家弱。兵家对国家如此重要,在处理国家安危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呢?孙子认为,兵家要能“文”能武。这里的“文”,主要是指兵不血刃就能退敌的能力。在军事斗争中,这种兼而有之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从人才本身而言,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也正是这种缘故,“纵横家”应运而生。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古代的“纵横家”就如同今天的外交家。但实际上,他们之间还不能画等号。古代的纵横家

    孙子研究 2015年1期2015-02-07

  • 浅谈兵家思想与武术的发展
    争,形成了优美的兵家文化。这种文化发展悠长,在我们中华儿女身上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以‘诡诈’为核心的兵家思想。在斗争中产生的传统武术吸取众多兵法思想精髓而逐步成长起来,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系统。这种思想对武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的深刻影响。1 兵家与武术的产生和发展1.1 兵家的产生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政治势力与社会力量一直处在重组与整合之中。随着社会的变动

    武术研究 2013年1期2013-08-15

  • 别具鉴裁,推陈出新 ——评李桂生《诸子文化与先秦兵家
    《诸子文化与先秦兵家》何诗海(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先秦兵家是由孙武开创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思想学术流派,是百家争鸣中卓然自立的一家。它孕育并形成于春秋末期,高度发展于兼并战争日趋激烈的战国中后期。急剧动荡的变革是先秦兵家产生的社会基础,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是先秦兵家产生的实践基础,士阶层的崛起是先秦兵家产生的阶级基础,发达的周文化和诸子争鸣是先秦兵家产生的思想基础。面对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礼乐崩坏的现实,诸子各思以其道术救天下之溺,形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泛兵论下的中国武术技击
    术的起源、武术与兵家的彼此联系与武术散打在实战中所体现出的兵家思想谋略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泛兵论下的中国武术技击问题。武术技击其实完全可看作是一种“泛兵论”意义上的军事战争。换言之,武术技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军事战争,这种小范围、小规模的争斗远比军事战争要精细得多。武术散打在实战中所体现出的军事谋略思想、因敌制胜和正合而奇胜的兵家思想等无不体现了武术与兵家的密切关系。因此,文章认为将兵家思想运用于中华武术技击,指导武术的技击理论向前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武术研究 2011年11期2011-08-15

  • 战国秦汉时期赵地的兵文化
    蜂起,百家争鸣,兵家即为其一。在时局动荡、干戈扰攘、战争频仍的环境中还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武将群体。《孙子·始计篇》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有的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兵学发展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就出现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不同地域性的兵学流派。[1]赵国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个军事强国,“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2],一度是唯一能与强秦相颃颉的国家,“却秦胜魏,胁齐弱燕”,屡败强敌。特别是赵武灵王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法家与兵家
    摘要:分析法家对兵家的批判继承,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以阐明法家思想中的军事因素,法家迫于战争环境的现实需要,其治国思想表现出很大的战时政策的特征,而兵家的治军理论则直接构成了它的思想渊源,兵家讲上下同欲者胜,法家讲一民于耕战;兵家讲恩威并重,法家讲以法赏罚;兵家讲立信,法家则讲信赏必罚;兵家讲诈敌,法家讲以循名责实驭臣民的诈术;兵家讲势,法家强调恃人不敢为非的制度化建设。法家在继承兵家思想的同时,将其治军措施扩大到了整个国家的领域,并更加系统化和制度化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