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

  • 1926 年4月16 日,何应钦到黄埔军校接任军校教育长一职
    月16 日,何应钦来到黄埔军校,接任因指责蒋介石“镇压中山舰及缴俄顾问械事,疑近于反革命行动”而遭免职的邓演达军校教育长职务。何应钦是蒋介石的高级军事助手,国民党军、政界核心人物之一,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关于何应钦和黄埔军校的研究,本刊已有披露,不再赘述,现仅从何应钦生平主线中选取较少被人言及的三段事例加以归纳整理,呈现给读者。创立并领导少年贵州会1917 年7 月,在王文华的推荐下,何应钦被任命为贵州讲武学校校长。在讲武学校,何应钦根据自

    黄埔 2022年2期2022-03-22

  • 黄埔一期生袁嘉猷的坎坷人生
    第1期,曾担任何应钦的警卫随从副官,后历任警卫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高参、县长、专员、市长、陆军少将、副司令、中将高参等职。袁嘉猷的父亲袁恩锡与何应钦有过一段渊源。1921年12月10日,何应钦在昆明正义路华丰茶楼遇刺之后,送入法国人开办的医院救治,刚好袁恩锡也在那里住院,由于病房紧张,何应钦准备转院,袁恩锡听说是一个贵州人受了枪伤,便跑出来看,看到病人急需救治,就慷慨地答应两人合住一个病房。如此紧急关头得人相助,何应钦自然非常感激。通过闲聊何应钦

    黄埔 2019年6期2019-12-14

  • 南京受降仪式上何应钦为何弯腰
    受降仪式上的『何应钦弯腰』问题》1945年9月9日,中国对日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方代表何应钦在接受降书时微微弯腰,这个举动广受非议:“何总司令的腰,居然弯得比日本人还厉害!”非议的源头可追溯至文人李敖。李曾撰文称“何应钦的腰有媚骨”,并在电视节目中大加抨击,以致此说流传甚广。其实,为了彰显胜利者的身份,中国政府筹备受降仪式时做了不少特殊安排。比如:仪式前,日本投降代表被要求剃了光头,以示战败输光;仪式上,中方七名代表的帽子都放在桌子上,而对日方仅允许冈村

    文史博览 2019年10期2019-12-04

  •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释,抗战照片,何应钦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51-07每遇八九月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这张与之相关的照片总会刷爆朋友圈(图1)。不少历史教材、专著也采用了这一图片及说明,如2009年版上海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试验本)》①、陈冠任著《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第2部)》②等。揆诸史实,递交投降书的真是冈村宁次吗?何应钦弯腰真的是毫无民族气节吗?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带领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中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9期2019-11-04

  • “养生达人”何应钦
    何应钦,生于1890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曾先后历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陸军上将,可谓是蒋介石身边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他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了实权,何应钦就研究养生,且颇有心得,成为一位“养生达人”。90岁以后,何应钦曾应台湾长寿会的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之道的演讲。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生活、医药。他在演讲中说:我认为长寿

    特别文摘 2019年12期2019-07-19

  • 何应钦家拍照片
    林森的外孙女,何应钦的大女儿等。余小芳同何应钦的大女儿关系最要好,两人是一对小闺蜜,经常在一起玩。余小芳会到何应钦家玩,何应钦的女儿也会到余小芳家玩。何家非常大,有不少客厅和房间,每个客厅与房间各有特色,有的古色古香、有的西式洋气、有的中西结合。余小芳每次到闺蜜家玩,最喜欢在她家靠南的一个大客厅里欣赏花园,从客厅内的大玻璃窗往外看,花园里有假山、凉亭、小河、盆景、大树,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934年初冬的一天,余小芳应邀参加閨蜜的生日宴。余小芳的母亲出

    现代家庭 2019年4期2019-05-17

  • 1945年,国民党联合日伪垄断受降
    时任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发出加急电报,命令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及各战区司令长官“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外任何人投降缴械”,不准他们向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缴械。还命令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动”。与此同时,蒋介石向延安发出3封电报,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其实是“假和谈,真内战”。在暗地里,蒋介石接连发布3道特急电报,命令远在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向沦陷区“积极推进,勿稍松懈”。1945年10月,八路军

    文史博览 2018年11期2019-01-07

  • 1945年,国民党联合日伪垄断受降
    时任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发出加急电报,命令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及各战区司令长官“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外任何人投降缴械”,不准他们向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缴械。还命令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动”。与此同时,蒋介石向延安发出3封电报,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其实是“假和谈,真内战”。在暗地里,蒋介石接连发布3道特急电报,命令远在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向沦陷区“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让美军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11期2018-11-28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逃兵人数考
    计数据也没有。何应钦在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的军事报告中曾提及:“五年间伤亡病废,迄今二百五十余万人。而征调之壮丁,已及一千一百余万人,补入部队者八百余万,足见征调之兵,用以补充逃亡者为数实已可观。”*《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版,第550页。从中可见国民党军队逃亡人数相当庞大,征兵与逃兵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按何应钦的说法,征调之兵用于补充逃亡之数“可观”,但可观到一个什么程度,尚需从各方面进行考察。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

    安徽史学 2018年4期2018-08-03

  • 韩复榘被杀:西安事变中得罪蒋介石?
    里的主战派代表何应钦和行政院长孔祥熙,表达这一观点;此外,他还派员前往河南开封会晤前日联名发来通电呼吁营救蒋介石的刘峙、商震等各方势力。当然了,这些都是韩复榘的火力侦察之举,作为一个与蒋介石虚与委蛇多年的杂牌地方势力,韩还是要观望一下,以为自己和本利益集团获取最大好处。韩复榘与蒋介石(左)两份电报种下祸根韩复榘本想拖拖看,但南京方面却已经动手了。16日,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杨,当天国民政府的空军就轰炸了渭南、华县等处,由何应钦担任总司令的讨伐军也即日出征,

    文史博览 2018年6期2018-06-28

  • 韩复榘被杀:西安事变中得罪蒋介石?
    里的主战派代表何应钦和行政院长孔祥熙,表达这一观点;此外,他还派员前往河南开封会晤前日联名发来通电呼吁营救蒋介石的刘峙、商震等各方势力。当然了,这些都是韩复榘的火力侦察之举,作为一个与蒋介石虚与委蛇多年的杂牌地方势力,韩还是要观望一下,以为自己和本利益集团获取最大好处。两份电报种下祸根韩复榘本想拖拖看,但南京方面却已经动手了。16日,国民政府下令讨伐张、杨,当天国民政府的空军就轰炸了渭南、华县等处,由何应钦担任总司令的讨伐军也即日出征,先头部队直接开进潼关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6期2018-06-27

  • 死也不倒下
    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 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7年12期2017-12-20

  • 高昌王:挑衅大唐,坑国坑民
    编 辑/子 玉何应钦是个好丈夫何应钦与蒋介石钩心斗角几十年,一生中多次上演“逼宫”大戏。可就是这样一位“硬汉”,在家里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1916年,何应钦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到家乡贵州,辅佐黔军第一师师长兼贵州陆军总司令王文华。王文华觉得何应钦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把自己的胞妹王文湘许配给了他。王文湘虽然出身名门,但十分贤惠,既没有大小姐的娇气,也没有官太太的傲气。早年何应钦曾被仇家刺杀,险些丧命,全靠王文湘精心照顾,才逃离了鬼门关。何应钦坐上高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8期2017-10-18

  • 几张纸吓坏汤恩伯
    犯案。蒋介石、何应钦有意包庇冈村宁次,故意下令把审判移至上海进行。汤恩伯惯于窥测上峰意图行事,马上曲意奉迎,写了一封为冈村宁次开脱、请求判其无罪的密信,送往国防部长何应钦处。何应钦阅后正合心意,当即转呈蒋介石。蒋介石也批示同意。于是,何应钦下令以国防部A字密件(即绝密标号)的形式发给汤恩伯,由汤恩伯将内容向军事法庭负责人当面传达。随后,汤恩伯亲赴南京,从何应钦那里取了A字密件,和副官一起返回上海。到了上海,汤恩伯因另有事情,就带着警卫去了外滩,让副官把公文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2期2017-09-03

  • 何应钦与一九三七年川康整军
    军,由军政部长何应钦负责主持并顺利完成。文章以何应钦与川康整军关系为主线,从何应钦参与整军的原因、在整军中扮演的角色、作用发挥等方面着手,穿插整軍情况,梳理并论述其与此次整军的关系。作为川康整军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应钦几乎参与了整军实施前的全过程:从年初整军计划的构思、历时近4个月的协商调整和整军方案的出台,到7月赴渝主持整军会议。他凭借个人在整军过程中发挥的代表、组织和协调作用,平衡蒋介石与刘湘利益、促使中央与四川在整军问题上达成妥协,为整军的顺利推进做出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2期2017-07-20

  • 1926年1月15日,蒋介石提出辞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职务
    军长职务后,由何应钦接任军长。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师参加北伐,其余部队留驻广东。1926年9月,何应钦率第1军所余各部北伐攻闽,此后又参加了江西、江浙的战斗,在占领南京后,向山东挺进。1927年7月下旬,北洋军反攻,占领徐州,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亲自组织反攻失败,北伐军撤回苏南。徐州战败后,武汉国民政府准备派兵讨伐南京蒋介石的消息传来,而南京方面的李宗仁、白崇禧和蒋介石貌合神离,使蒋介石受到很大打击。而此时掌握第1军兵权的何应钦虽然一

    黄埔 2017年2期2017-04-11

  • 蒋介石派何应钦扮土匪暗杀冯玉祥
    /许晖蒋介石派何应钦扮土匪暗杀冯玉祥文/许晖1929年冯玉祥入晋后,蒋介石怕阎、冯结盟倒蒋,于是派张群携带巨资入晋拉阎,封阎当海陆空军副司令,想让阎把冯驱出山西,使本来就已互有猜忌的阎冯彻底决裂,但阎总是不为所动。一天蒋忽派何应钦带一营官兵来到太原,何应钦毫不掩饰地向阎锡山幕僚透露来意:“委员长让我和你们老总商量,把冯玉祥就地解决。”次日,何应钦亲自见了阎锡山,阎锡山问他:“你打算怎么办?”何回答:“让我带来的官兵换上便衣,冒充土匪,把他毙掉。”阎锡山连连

    饮食保健 2017年5期2017-03-24

  • 陈布雷自杀竟与这位学者有关
    是刚回国不久的何应钦何应钦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首,长期作为“黄埔系二号人物”辅佐蒋介石。抗战胜利后,陈诚取代何应钦成为“军事二号人物”,何应钦被蒋介石任命为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而长驻美国,后兼新成立的国防战略委员会主任。“行宪国大”召开前,何应钦受蒋之命回国参会。蒋介石提名何应钦、张群为行政院院长人选。在5月21日的立法院投票时,何应钦得票高于张群,但也未达当选标准。这让张群与何应钦都很尴尬。张群看到自己得票不高,更加决意辞任,而何应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期2017-03-01

  • 陈布雷自杀竟与这位学者有关
    是刚回国不久的何应钦何应钦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首,长期作为“黄埔系二号人物”辅佐蒋介石。抗战胜利后,陈诚取代何应钦成为“军事二号人物”,何应钦被蒋介石任命为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而长驻美国,后兼新成立的国防战略委员会主任。“行宪国大”召开前,何应钦受蒋之命回国参会。蒋介石提名何应钦、张群为行政院院长人选。在5月21日的立法院投票时,何应钦得票高于张群,但也未达当选标准。这让张群与何应钦都很尴尬。张群看到自己得票不高,更加决意辞任,而何应

    文史博览 2017年1期2017-02-17

  • 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制造的谣言
    事变发生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极力主张进攻西安,欲趁乱炸死蒋介石或假张、杨之手杀掉蒋介石,以便自己取而代之”之说,就是很典型的一例。何应钦不可能有“杀蒋”“代蒋”的心思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为逼迫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实行联共抗日方针,发动了“兵谏”,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及随行要员扣留。当时的蒋介石既是国民党党魁,又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集党、政、军权于一身。他在西安被扣,

    时代人物 2016年10期2016-11-21

  •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为何主战
    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力主明令讨伐西安,并出任“讨逆军”总司令,迅速组织陆军向西安逼近,空军轰炸西安近郊。“讨伐”的主张最初是得到部分国民党元老支持的,其中尤以戴季陶的支持最为强硬有力。起初戴季陶在召开中央政治会议时,大声疾呼,主张声罪致讨,说到大义凛然之时,大拍桌子,以补声泪俱下之不足。但后来由于宋美龄在中央军校演说时指责主张讨伐者别有用心,他就转变了立场。在孔公馆召开的一次最高级会议上,戴季陶不惜下跪磕头说:“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

    百家讲坛 2016年18期2016-11-01

  • 何应钦:我是养生达人
    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他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研究养生,而且颇有心得,有些方法也确有科学道理。晚年,何应钦应台湾长寿会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之道的演讲,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生活、医药。他说修养至德是首要的,他相信《中庸》上所说的大德必得其寿,讲求道

    百家讲坛 2016年8期2016-07-23

  • 何应钦的养生秘诀
    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享年98岁。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研究养生,而且颇有心得,有些方法也确有科学道理。晚年,何应钦应台湾“长寿会”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之道的演讲,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生活、医药。他说:修养至德,乃是首要。我相信《中庸》上所说

    健康必读 2016年6期2016-07-13

  • 蒋介石对何应钦亲密背后的嫌隙
    蒋中正,哪有他何应钦”1935年4月,国民政府根据重新制订的军衔等级,给高级将领颁授军衔,何应钦在八名陆军一级上将中排名在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三人之后,位居第四。其后则是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何应钦是当时国民党中央军系统唯一的一级上将,蒋介石对其的器重可见一斑。何应钦遇上蒋介石,是他青云直上的开始。他随着蒋介石的坐大一路攀升,被称为“福将”。何应钦的不寻常之处,就是他在处理与蒋介石的关系中维系“主仆”关系的平衡之术。何应钦是蒋

    领导文萃 2016年11期2016-06-22

  • 泥凼何家大院
    就在我的面前:何应钦故居。泥凼街上的何应钦故居坐落于山腰,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站在大院的门前远眺,云烟深处,便是广西的十万座大山。何应钦出走的年月,除了牛马走出的山道,真正意义上的路是没有的。1945年,他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人投降后,回故乡,才有人在峰峦中凿开一条毛坯路,够一辆小车进来。外公姓何,祖籍在四川绵阳,我坚信他的祖宗与泥凼何家大院何应钦的祖辈没有血缘关系,可是,外公的口头禅是:“我们何家,如何如何……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3期2016-04-15

  • 何应钦自述养生
    ◎陈正言何应钦自述养生◎陈正言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何应钦生于1889年,逝于1987年,享年98岁,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晚年,何应钦应台湾长寿会的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的演讲,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生活、医药。在那次演讲上,他说:“修养至德,乃是首要。我相信《中庸》上所说的‘大德必得其寿’,讲求道德修养,莫过于‘正思虑’,思虑

    爱你 2016年8期2016-04-11

  • 何应钦的养生秘诀
    陈正言何应钦的养生秘诀陈正言晚年何应钦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生于1889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研究养生,而且颇有心得,有些方法也确有科学道理。何应钦赋闲,蒋氏父子并没有忘了他,蒋介石在世时,不时召见何叙旧;蒋介石去

    文史博览 2016年1期2016-03-22

  • 何应钦的养生秘诀
    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生于1889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研究养生,而且颇有心得,有些方法也确有科学道理。何应钦赋闲,蒋氏父子并没有忘了他,蒋介石在世时,不时召见何叙旧;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也关心他,为他90岁祝寿,并亲笔题词:松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1期2016-02-20

  • 何应钦自述养生
    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何应钦生于1889年,逝于1987年,享年98岁,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晚年,何应钦应台湾长寿会的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的演讲,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生活、医药。在那次演讲上,他说:“修养至德,乃是首要。我相信《中庸》上所说的‘大德必得其寿,讲求道德修养,莫过于‘正思虑,思虑不正,最伤害身体。只有祛除不正的思虑,养成恬静

    爱你·健康读本 2016年4期2016-02-11

  • 日军“第一军刀”见证日本侵华与投降
    楷,上款“中国何应钦将军惠存”,下款“日本冈村宁次敬献”。大多数观众明白:这是日本侵华军首领冈村宁次的指挥刀,在日本投降后呈献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特殊纪念品。当今,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不承认、不反省日本侵华的历史。那么,冈村宁次将“指挥刀”敬献给了中国军人,就是日本侵华的铁证。“第一军刀”的来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国际惯例,战败方代表应在受降典礼上向战胜方代表呈交军刀,即收缴副武器仪式。然而,从战后东西方战略新格局考虑

    文史春秋 2015年7期2015-11-30

  • “八路军”番号的秘密
    自在。军政部长何应钦知道蒋有时很迷信,为了向蒋介石讨巧,于是建议在番号上玩个花样,把整编桂系时空着的第八路军的番号授给红军。在东北军被撤销的番号中,随便找了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番号给予红军的三个师。同时,何应钦又建议把红军划归防区为太原以北、大同以东晋察一带的第二战区,因为这里是日本人当时进攻的主要目标,可以假借日本人的枪弹,让红军“为国捐躯”。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曾经是败军番号的师,后来在林彪、贺龙、刘伯承等名帅的指挥下,均成为战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0期2015-10-28

  • 从“芷江洽降”到“南京签降”全纪实
    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洽商一切投降事宜。8月17日下午5点,蒋介石接到冈村宁次复电:“派今井武夫总参谋副长和桥岛、前川二参谋率随员3人,准于本月18日乘飞机至杭州等候尊命……”蒋介石于8月18日下午6点再电冈村宁次,饬令所派代表于8月21日飞赴湖南芷江洽降。1945年8月21日,中国军民涌入芷江机场见证日方降使前来洽降8月19日,蒋介石在接到冈村宁次“遵照办理”的复电后,便正式委派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飞赴芷江与日方降使洽谈日军投降事宜。何应钦领命后

    红岩春秋 2015年8期2015-09-07

  • 冈村宁次佩刀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的字样。由此可以判断,该木盒系冈村宁次呈交战刀后由何应钦指令制作的。冈村宁次,侵华日军主要战争罪犯,大将军衔,日本东京人,早年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曾参加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年,冈村宁次从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参谋本部任职;1917年至1927年,先后任驻华武官、陆军参谋本部中国班员、中国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等;1927年任第六联队联队长,次年率部入侵山东,后任参谋本部战史课课长;1932年2月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8期2015-08-18

  • 何家大院(外一篇)
    就在我的面前:何应钦故居。泥凼街上的何应钦故居坐落于山腰,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站在大院的门前远眺,云烟深处,便是广西的十万大山。何应钦离乡背井的年月,除了牛马走出的山道,而真正意义上的路是没有的。1945年,他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人投降后回故乡,才有人在峰峦中凿开一条毛坯路,宽度仅够一辆小车进出。外公姓何,祖籍在四川绵阳,我坚信他的祖宗与泥凼何家大院何应钦的祖辈没有血缘关系,可是,外公的口头禅是我们何家,如何如何

    山花 2015年12期2015-07-21

  • 何家大院(外一篇)
    就在我的面前:何应钦故居。泥凼街上的何应钦故居坐落于山腰,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站在大院的门前远眺,云烟深处,便是广西的十万大山。何应钦离乡背井的年月,除了牛马走出的山道,而真正意义上的路是没有的。1945年,他代表国民政府接受日本人投降后回故乡,才有人在峰峦中凿开一条毛坯路,宽度仅够一辆小车进出。外公姓何,祖籍在四川绵阳,我坚信他的祖宗与泥凼何家大院何应钦的祖辈没有血缘关系,可是,外公的口头禅是我们何家,如何如何

    山花 2015年12期2015-07-21

  • 何应钦与洽降、受降
    文丨熊宗仁何应钦与洽降、受降文丨熊宗仁这是彪炳青史的伟大时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英勇不屈、奋战到底的优良传统,把胜利的旗帜永远高举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1945年8月10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南宁指挥所监听国际广播电台时收听到日本同意接受《波茨担公告》的消息。当时,正在紧张部署反攻雷州半岛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还将信将疑。不一会儿,他就接到蒋介石的密电,证实日本将无条件投降。蒋介石要求他立即制订中国战区日军缴械投降的计划,决不能让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

    当代贵州 2015年35期2015-06-13

  • 蒋介石的碉堡政策的起源
    的一点贡献》呈何应钦,内中特别强调了碉堡政策的重要。戴岳建议:“凡重要的地点,不能不驻兵,而又无多兵可分派,就选择一个良好的地势用石砌成碉堡,使少数兵守之,并督率附近各村组织联村自卫,使良民或反共的民众得到相当的保障,坚决地反共。”“使红军不能击破,并能以少数的部队击溃多数的红军,同时可以阻绝红军的交通和活动,逐渐把苏区缩小。”何应钦正在筹划第二次“围剿”,看完后大加赏识,亲写序言,将戴岳的意见书印成小册子,大量发给“围剿”部队。何应钦在序言中说:“此书乃

    文史月刊 2014年4期2014-09-25

  • 何应钦:黄埔系的保姆
    熊宗仁何应钦辞世已有27年了,无论今人受什么样的立场、观点主导,以什么样的标准对黄埔军校时期的何应钦作出价值评判,都没法将他的功绩抹杀。而且可以肯定地预期,随着时光流逝和两岸关系的实质性推进,对何应钦何以成为“黄埔系的保姆”,会有更深刻而具体的认知。“黄埔系”是指由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担任主官的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时期的武装基干力量,是蒋介石取得和执掌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的嫡系部队。其最初的缘起和发展、壮大,都与一个从贵州山沟里走出去传奇人物——何应钦

    贵阳文史 2014年4期2014-09-18

  • 将军们的黄昏:国民党名将在台湾的日子
    的葬礼。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一块匾额,上写“怆怀耆勋”。何应钦:左右不逢源比起阎锡山和胡宗南,何应钦在去台湾前,就开始“未雨绸缪”了。1949年6月,刚刚卸任“行政院院长”,他就决定去台北了。早在“西安事变”时,何应钦打算以军队讨伐张学良,使得蒋介石的生命受到威胁,于是俩人结下了“梁子”。现在来到台湾,毫无疑问是属于寄人篱下,何应钦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就更加不能不看蒋介石的脸色行事。于是在1952年2月,何应钦公开表示支持蒋介石“复职”,同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4年2期2014-02-25

  • “粗茶淡饭”有讲究
    美龄在参谋总长何应钦的陪同下,前往合川县考察宋元古战场钓鱼城。考察结束后,蒋介石一行人又在合川县县长的陪同下去了甘泉洞。中午,县长特地从合川城叫来几位高级厨师,准备为蒋介石一行办一桌像样的宴席。县长的良苦用心不仅未讨得蒋介石的欢心,反而引来一顿责骂:“前方将士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我等岂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从今往后,不管是谁,都不得铺张浪费,大吃大喝,违者革职查办。”蒋介石一发火,吓得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只有站在一旁的何应钦深谙蒋介石的心思,急忙给县长递眼色

    百家讲坛 2014年10期2014-02-11

  • 难忘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
    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率领四名受降官员进入会场。全场起立,在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中,他们步入受降席。何应钦居中,他的左侧是海军上将陈绍宽、空军上校张廷孟,右侧是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陆军参谋长中将萧毅肃。日方投降代表的车到了陆军总司令部门口,在军警林立的人墙中驶入礼堂钟楼前停车,因签字仪式还没开始,他们被引入礼堂左侧的休息室小憩。8点58分,中方代表入场后,日方代表在王俊和王武参谋引导下进入会场。他们行至受降席前,并排立正脱帽向何应钦作45度鞠躬,何应钦点头,伸

    决策与信息 2013年2期2013-12-20

  • 将军们的黄昏:国民党名将在台湾的日子
    的葬礼。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亲临致祭,并送一块匾额,上写“怆怀耆勋”。何应钦:左右不逢源比起阎锡山和胡宗南,何应钦在去台湾前,就开始“未雨绸缪”了。1949年6月,刚刚卸任“行政院院长”,他就决定去台北了。早在“西安事变”时,何应钦打算以军队讨伐张学良,使得蒋介石的生命受到威胁,于是两人结下了“梁子”。现在来到台湾,毫无疑问的属于寄人篱下,何应钦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就更加不能不看蒋介石的脸色行事。于是在1952年2月,何应钦公开表示支持蒋介石“复职”,同

    领导文萃 2013年12期2013-08-23

  • 书院文化对刘显世、王文华、何应钦等人物成长的影响
    显世、王文华、何应钦等一大批军界杰出人物,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接受了书院文化的影响。正是书院文化所独有的教育特色:强调道德教育,注重人格完善;强调学术创新,注重独立精神的培养;强调师关系和谐,注重人际关系的融洽。所以在刘显世、王文华、何应钦等人物身上都不同程度显示出书院文化对他们人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的影响。关键词:书院文化;刘显世、王文华、何应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000-00书院是中国古代的

    学术探索 2013年3期2013-08-02

  • 试论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的思想变迁
    0055)一、何应钦进入黄埔军校的背景据《党国名人传》(1928年版)中记载:“民国十二年,时孙中山先生命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即召氏(作者注:即何应钦)充任该校教务长。”(1)现史学上有以下两种说法:其一:何应钦在上海彷徨失意之际,听闻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即托士官学校同学王柏龄向蒋介石说项。由于蒋介石受命筹备黄埔军校后,亟想罗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蒋也得知何在贵州和云南有办学经验,便电邀何赴粤。(2)两人由于在上海沪军陈英士部下共事,又有故人之交,何应钦由此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6期2012-08-15

  • 蒋介石军中反贪腐受挫内幕
    了。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大声反驳道:“古今中外,军事开支都是消耗的,既要军队打仗,又不想花钱,行得通吗?要不想花钱,那很容易做到:一是立即解散军队,让官兵们解甲归田;二是向共军投降!”说到这里,何应钦想到蒋介石和行政院即将要设监督机构监督军方一事,将话锋一转:“听说行政院要设一监督委员会专门监督军方,以防贪污浪费,这是谁出的主意?有这个必要吗?国防部有谁贪了污?行政院既不相信国防部的主管人员,尽可撤换;有贪污腐化的,可依法严惩,完全没必要设这个机构。其他部委也

    党史文苑 2012年19期2012-08-10

  • 陈修和欲见陈毅,蒋介石连说危险
    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也已到了重庆,他遂准备见何汇报接收经过。一位黄埔五期的同学,闻讯后请陈修和携其同往。到何应钦处,陈修和简述了在越情形,何认为他处理得当,十分满意。随后,陈修和将同学引进内厅,与何应钦见面,自己坐在外屋等候。不料,没过两分钟,何应钦突然从里屋探出半个身子,高声叫道:“陈修和,你快进来。”何应钦的大呼小叫让陈修和摸不着头恼,他应声而入。何应钦见陈修和进来,悄声说:“我听你这位同学说,你是陈毅的哥哥?”陈修和自知瞒不住,只好承认。何应钦遂告诉

    文史月刊 2012年9期2012-02-11

  • 电告何应钦,警惕法国重返越南的阴谋
    自己的分析电告何应钦,何完全赞同陈修和的观点,同时他也不愿让法国势力再向越南扩张。于是,何应钦命令昆明空军司令宴玉琮,扣留所有在云南机场的法国飞机,绝不能让一架法国飞机潜飞越南。紧接着,他又严令在云南境内的法国军队在原地待命,不得在中国军队接收日军投降之前进入越南地域。法国的飞机被扣后,驾驶飞机的空军军官找到陈修和,询问被扣原因。陈修和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军官们认为亚历山德利无权指挥法国空军,他这种不适当的活动使别人无辜受累,并请求允许他们驾机返回法国,

    文史月刊 2012年9期2012-02-11

  • 一级上将何应钦(连载21)
    何应钦,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国民党一级上将,担任过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军政部长等要职,是黄埔系里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本文作者熊宗仁,著名历史学家。本刊从2010年一期起,连载熊氏所著长篇《一级上将何应钦》,以飨读者。二十一 “华北自治”声中进退维谷一二九运动时狼狈不堪(一)1935年6月,何应钦因“河北事件”与日本侵略者正进行何梅交涉时,日本侵略者又制造了“张北事件”。6月5日,日军驻多伦特务机关士兵4人,身着便服,乘汽车赴张家口。是日下午5

    文史天地 2011年9期2011-09-27

  • 马一浮拒写祝寿文字
    、军委参谋总长何应钦50寿辰和行政院长孔祥熙60寿辰的文章。马一浮很不高兴,予以严词拒绝。在给要求为何应钦写祝寿文字的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姚、贺二主任的信中说:“方今强寇未除,抗战未毕,正上下忧勤惕厉之时,似未暇从容歌颂”,“古之贤哲尽瘁国事有大勋劳于天下者,其上下相勉,多存警诫之词……未有以称颂功德为事者,唯衰世始有之”。要求给孔祥熙写祝寿文字的是复性书院董事会董事长屈映光。他认为复性书院刚办起来,孔是书院创议人之一,他派车迎马入川,拨开办费和经常补助费,还

    世纪 2010年6期2010-12-26

  • 何应钦与黄埔军校
    ■陈予欢何应钦与黄埔军校■陈予欢民国时期盛名一时的军政强人何应钦将军,曾在黄埔军校史留下了功名显赫的事迹。他的军事生涯盛名之路,起源于黄埔军校;他在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黄埔系”中,地位与影响仅次于蒋介石,称誉为黄埔军校“慈母”、“黄埔系”首领;他辅助蒋介石渡过开创黄埔建校初期的艰难时期,与蒋有过不同寻常的“学缘”、“盟友”、“同事”关系;他奉蒋为至尊,又时而游离于蒋;其军政生涯始终没离“黄埔系”,成为跨越海峡两岸国民党高层顶级权势人物。综其毕生功名荣辱,都

    黄埔 2010年6期2010-03-03

  • 1949年 宋美龄要蒋介石逃亡瑞士
    。意外地碰到了何应钦的老婆王文湘。何应钦与其他许多国民党高官一样,人虽已到台,因担心台湾不保,不敢将老婆接到台湾。王文湘对陈继恩突然到香港十分关切,想从他那里打探到一些消息,以便为她和何应钦寻找最佳避祸方案。在王文湘的一再追问下,陈继恩把到香港和即将赴台的任务透露给了王文湘。王文湘听了,心里一惊。心想:蒋介石是国民党总裁,他在美国的夫人都认为台湾不保,想往瑞士跑,那国民党还有什么希望?王文湘立即将此事电告了何应钦,让他做好外逃准备。何应钦得到消息,十分震惊

    老来乐 2009年9期2009-09-27

  • “朱毛”之外有“蒋何”
    与蒋介石并列的何应钦,生于贵州兴义县泥荡村。1906年贵州开办陆军小学,规定每县保送一人,何应钦当时16岁,以兴义县第一名成绩保送。陆小毕业再保送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09年秋,陆军部从三个陆军中学考选20名学生赴日深造,何应考入选,入东京振武学校。何应钦是以优异成绩开路的,却不知道振武学校有一个高他两年级叫蒋志清的同学也是如此。1906年,蒋志清报考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即后来的保定军校)。当时浙江省报名者千余人,仅招收60人,其中还有46名由武备学堂

    领导文萃 2009年15期2009-09-24

  • 日阻挠台代表参加南京受降大典
    命令,同时电令何应钦着手准备接受日军投降。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定于9月9日上午在南京举行。这个受降仪式的参加者除了中日两国军队的高级将领外,还有美、苏、英、法、荷、澳及加拿大的代表47人,中外来宾307人,中外记者88人。这时,蒋介石身边的幕僚建议,南京受降仪式不能缺了台湾代表。蒋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当即指示下属拟出几位有代表性的代表名单供他审核。包括林献堂、蔡培火在内的6人名单很快送到蒋介石手中。蒋看过名单后,认为可以,又指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

    环球时报 2009-06-192009-06-19

  • 倒霉受骗两将军
    章提到先父“与何应钦不和”,意较接近事实,作为吕氏后人,应补叙其实。1917年黎元洪执政时期成立了将军府,授各省军揆以及拥有军事实力者以“将军”称号。传记中叙述先父吕公望被授予“怀威将军”(曾任浙江都督兼省长)称号。几年之后(1923年)白宝山被授予“郁威将军”。当时政局混沌,军情紊乱,白宝山任海州护军使兼五省联军第五师师长,驻守长江岸北,拥兵自重。南方革命军政府知先父与白有旧,遂任命先父为“江北宣抚使”,意在说服白宝山同意国民革命军借道东进。先父欣然受命

    世纪 2009年3期2009-05-27

  • 宋美龄劝蒋介石逃亡瑞士
    却意外地碰到了何应钦的夫人王文湘。何应钦与其他许多国民党高官一样,人虽已到台,因担心台湾不保,不敢将夫人接到台湾。王文湘对陈继恩突然到香港十分关切,想从他那里打探到一些机密的消息,以便为她和何应钦寻找最佳避祸方案。在王文湘的一再追问下,陈继恩把到香港和即将赴台的任务透露给了王文湘。王文湘听了,心里一惊。心想:蒋介石是国民党总裁,在美国的夫人都认为台湾不保,想往瑞士跑,那国民党还有什么希望?王文湘立即将此事电告了何应钦,让他做好外逃准备。何应钦得到消息,十分

    文史月刊 2009年4期2009-04-24

  • 蒋介石亲斩程泽润的真实内幕
    说起。蒋介石对何应钦心存疑虑俗话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蒋介石亲斩程泽润的起因和动机非常复杂。程泽润是国民党亲日派头目何应钦的亲信,也是何在军政部内的四员大将之一。何应钦在抗战时期,身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及军政部长两个要职。权势的膨胀引起了心胸狭窄多疑的蒋介石及其嫡系的不满。美国舆论对何应钦这个实际上破坏抗战的腐败军阀评价也不佳,甚至暗示如果何应钦这类人不撤换,将影响到美国对华援助。1944年初夏的一天,蒋介石特地来到何应钦府上,故意问他公务忙不忙,何说:

    钟山风雨 2009年6期2009-01-08

  • 何应钦曾带兵住傅公祠
    宏有遗文显示,何应钦曾带一个营的兵力,在傅公祠住过月余。笔者为了充实《西园史溯》一文,对此事进行了认真查考,证实无疑。现就其人其事考述如下。何应钦得常人之所未得何应钦,字敬之,1890年4月2日(清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三日)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函村。他6岁人家塾为大哥、二哥伴读,8岁正式人家塾发蒙,16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堂,18岁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19岁毕业后保送人武昌陆军第三中学,20岁应陆军部考选留日学生试以第一名应选,21岁即留学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并

    文史月刊 2006年7期2006-07-18

  • “火镖律师”吴迈
    返回上海。智斗何应钦1929年,何应钦主持“南昌行营”军务期间,住在东湖。其所属的部分校尉军官,就近占有“甲才医院”二楼。自此,该院女护士备受这些武夫的调戏和凌辱,院长李甲才见状,既不敢怒也不敢言。一天,吴迈为收回“治外法权”来到南昌。因偶患感冒,前往甲才医院求诊,正碰上一个军官口中含水,朝女护士脸上喷去,嬉笑取乐。一向爱打抱不平的吴迈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他正想上前干涉,不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吴迈病也不看,急忙离开甲才医院,径往东湖“南昌行营”去见何应钦

    知识窗 1999年4期1999-03-24

  • 秘密炸汪坟
    军于10月初奉何应钦的命令,由湘西藏江空运到南京,1946年1月15日夜,我接到陆军总部参谋长肖毅肃的电话,说他奉何应钦的指示,要我立刻去总部参加一项重要会议。等我赶到黄埔路陆军总部会议厅时,南京市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南京宪兵司令张镇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肖毅肃都在那里等候。何应钦亲自出席主持会议,他首先发言说:“请你们来商量一件事,希望绝对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漏。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汪精卫这个大汉好的坟墓,居然葬在梅花山(明孝陵南面一个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9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