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

  • 用情景小剧传承红色基因
    牧池乡常山庄村的红嫂家乡旅游区不断上演《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识字班》等情景小剧,让游客满是喜欢。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以来,沂南县创演了近十个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剧,以当地人演当地事、说当地话,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沂南县给出了答案。沂南县指导界湖街道南村社区红嫂家乡旅游区引进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韩生团队,打造国内首部实景沉浸文献史诗剧《沂蒙四季》,以“普通百姓,国家英雄”沂蒙红嫂为创作主线,融政治

    党课参考 2023年19期2023-11-15

  • 锦绣沂蒙,看红色文创如何“出圈”
    的实用价值。沂蒙红嫂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目前,市场上关于沂蒙红嫂的文创产品并不多。尽管红嫂精神在传承方面具备绝对的优势,其面临的困难也十分显著。传承红嫂精神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文创产品只能对一部分人物进行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将红嫂精神与历史大环境紧密结合。红嫂精神是从革命斗争时期沂蒙女性冲在一线的红色经典故事中提炼出来的。但在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中,设计人员对某些英雄人物事迹的研究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计人员没有在创作过程中完整地讲述历史

    文化产业 2023年26期2023-10-20

  • 沂 蒙 精 神
    ,水乳交融,万千红嫂支前,生死何辞?车轮滚滚丰碑立;看今朝海岱飞歌,党群同德,无数赤心逐梦,胸襟勃发,旗帜飘飘大业兴。——安徽 鲁传霞支援前线,救护伤员,拥军爱党,不怕牺牲,小车滚滚迎红日;开拓创新,激扬亮剑,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大业煌煌炳赤心。——山东 张希功沂水起柔情,水乳交融处,救子弟兵于危难,血肉相连,欣看慈母携红嫂;蒙山多壮志,山崖力战时,诛虎狼寇在家乡,军民并立,久仰丰碑励后昆。——上海 徐玉基倍忆母亲大爱,抚幼护苗,送儿郎上阵,有勇有忠,最可

    人民周刊 2022年23期2023-01-05

  • 沂蒙红嫂题材美术创作研究
    ,她们便是“沂蒙红嫂”。她们作为革命战争的亲历者,有着与战斗在革命前线战士完全不同的特殊贡献。在这群平凡的女人中有“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英勇支前的“沂蒙六姐妹”,不遗余力全心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她们常说“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可以说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了自己的全部。一、“沂蒙红嫂”的文本来源在山东沂蒙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红嫂得以在这里出现的原因为何?红嫂的原型是谁?人们又是根据什么才有了对沂蒙红嫂的具体文本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0期2022-10-08

  • 新世纪沂蒙红色题材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性研究
    以来,围绕着沂蒙红嫂“火线架桥”“地下托儿所”“公鸡拜堂”等英雄事迹,诞生了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柳琴戏《沂蒙情》、民族歌剧《沂蒙山》等一系列红色艺术精品,使得沂蒙红色题材实现了从改编到跨媒介叙事的转变。借助文本间互文性的关联与参照,跨媒介叙事延展了红嫂故事的媒介与叙事,进而达到了故事世界性的延展,从红嫂精神深化为沂蒙精神的演绎,有利于沂蒙红色题材创新与开掘,以及柳琴戏、民族歌剧等多种艺术自身的继承与发展。关键词:红嫂 互文性 跨媒介叙事 故

    粤海风 2022年2期2022-05-09

  • 红嫂精神”的传承人
    品牌名称:红嫂检察官工作室检察院: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讲述人: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韩善宏巍巍蒙山下,汤汤沂水滨。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等一批先进拥军集体和个人的模范事迹曾享誉全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坐落在沂蒙山下的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通过多次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领悟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推动新时代检察事业高质

    方圆 2022年4期2022-04-07

  •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红嫂”形象的重构研究
    来,爱党拥军的“红嫂”在沂蒙革命老区大量涌现。从知侠小说《红嫂》中“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到李存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感人至深的梁大娘”(1)冯牧在《最瑰丽的和最宝贵的——读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页)一文中指出,梁大娘和韩玉秀“这两个农村妇女的形象,是整个作品中描写得最为感人的形象”。,再到赵冬苓长篇小说《沂蒙》中的“于宝珍”等艺术形象都流传甚广,影响巨大。有研究指出,当前红嫂形象塑造存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一定找到你
    织,只是他要寻的红嫂没能找到。后来,父亲又多次回过大青山,每次都是悻悻而返。有一次,看着父亲一脸灰尘、满眼血丝的疲倦样子,郝仁忍不住问父亲,红嫂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淡淡地说,一个好人。沉默半晌,父亲叹口气说,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了,大青山还那么穷,将来有条件了,一定不能忘了那里的乡亲们,人不能忘本。一晃又是若干年过去了,那一年梨花满山的时节,已成年的郝仁开车带着父亲回了趟大青山。父亲步履蹒跚,走在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上,边走边冲郝仁说,你小子铺路这件事做得好啊,不

    莫愁·小作家 2021年10期2021-10-30

  • “沂蒙红嫂”现象及其当代社会价值研究
    拥军支前的“沂蒙红嫂”是广大女性勤劳勇敢、拥军爱党的典型代表,红嫂群体善良仁爱、坚韧无私的优秀品德,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革命信念,是沂蒙革命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好体现,是现代女性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对沂蒙红嫂的红色精神内涵、产生背景、深远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代社会价值观,对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嫂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进行了辩证思考研究。关键字:沂蒙红嫂 现象 当代 社会价值 研究沂蒙山区有着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被称之为“沂蒙红嫂”。在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08

  • 红 嫂
    分子,被人称为“红嫂”。早几天就已经断粮的红嫂望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决定出村走远一点看能不能挖到野菜。在离村子很远的山林里,红嫂突然看到了新鲜的血迹。循着血迹,红嫂找到了躺在山林里生命垂危的排长彭林。在红嫂的呼唤下,苏醒过来的彭林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水……水……”在四处找水又担心暴露的情况下,红嫂毅然决然地解开衣服,挤出自己甘甜的乳汁。一滴滴甘甜的乳汁滴进彭林已经干裂的嘴里,终于让彭林恢复了神志。看到这一切,热泪盈眶的彭林用沙哑的嗓音唤了一声“大嫂”。红嫂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8期2021-08-12

  • 红嫂故里的“红农旅”蝶变
    主题曲,也是沂蒙红嫂祖秀莲救治八路军战士郭伍士事迹的真实写照。当年故事的发生地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沿着红嫂标记的历史坐标,坚守“一位好红嫂、一名好战士、一个好故事”的精神内涵,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绽放新的时代光彩。“红嫂故事是俺们村的魂”10月14日,尽管气温日渐下降,大山深处的桃棵子村却因红色旅游热闹非凡。院东头镇桃棵子村的红嫂祖秀莲,是沂蒙红嫂中的典型代表,也是第一位被写进临沂历史大事记的红嫂。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来到沂水县,

    农业知识 2020年24期2020-12-18

  • 红嫂祖秀莲
    伟大的称呼:沂蒙红嫂。她带着母爱的光芒,带着女性的贤德,带着水的上善、山的巍峨,带着沂蒙女性大爱无疆、舍生忘我的品格,用血泪乳汁,滋养钢铁战士的筋骨,映照着艰苦卓绝中国革命的征程,孕育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仿佛一颗颗耀眼的星辰,明亮闪烁,光照史册。沂蒙红嫂,一个英雄的群体,第一个被称作红嫂的人,像山泉里流出的第一滴水珠,随后是哗啦啦流响的溪流、江河,澎湃汹涌,浪花闪烁。祖秀莲,沂蒙红嫂第一人,中国红嫂第一人,这些年,我们多次到她的家乡体验生活,随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0年6期2020-12-10

  • 档案与红色人物形象塑造—以沂蒙红嫂为例*
    。[1]例如沂蒙红嫂这一红色人物形象,它来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发展至今成为了红色人物与中国妇女中的标志性群体,而这一群体的形象塑造亦是处于变动之中,从战争年代的脱颖而出到如今让世人引以为傲,沂蒙红嫂的形象被不断完善、填充。所以不仅仅是沂蒙红嫂,所有红色人物形象的内涵特征以及影响其塑造的因素都在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以及传媒的延展而不断的发展变化。然而,在红色人物塑造的实践过程中,作为历史记忆重要载体的档案资源却未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深

    山西档案 2020年3期2020-12-08

  •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建设—以沂蒙红嫂档案为例*
    [2][3]沂蒙红嫂作为承载沂蒙精神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其相关档案资源的深度建设是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突破口。然而沂蒙红嫂档案资源的建设却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与此同时对于如何依托数字人文进行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学界内尚未提出系统明确的措施,因此本文依托项目组搭建的红嫂精神数字人文平台,综合分析红嫂档案建设现状,通过尝试新型建设方式从而对新时期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路径进行探析。1 沂蒙红嫂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沂蒙红嫂档案主要是指有关沂蒙红嫂参与民主政治、生产劳动

    山西档案 2020年2期2020-12-08

  • 以沂蒙“红嫂”为例论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先进群体—沂蒙“红嫂”,她们与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等都是沂蒙山区的伟大女性,是沂蒙山区妇女拥军支前的楷模,也是中国妇女拥军模范的象征,她们用小米养育革命,用乳汁救助伤员,用弱小的身躯在冰冷刺骨的河流中架起人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伟大壮举铸就了可歌可泣的沂蒙“红嫂”精神。一、沂蒙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问题哲学分析(一)沂蒙精神培育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2020-12-08

  • 浅析沂蒙红嫂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
    —她们就是“沂蒙红嫂”。“沂蒙红嫂”她们用质朴之情、血肉之躯注解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八个字的涵义,深刻的诠释了沂蒙人民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倾其所有支持人民军队,党群一心、军民一家。上个世界六十年代初,作家刘知侠来到沂蒙山区深入生活,被当年沂蒙根据地广大妇女倾注深情、舍生忘死救护我军伤员的大量英雄事迹深深打动,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创作出了短篇小说《红嫂》。1964年,《红嫂》被改编为同名革命现代京剧。同年8月12日,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京剧《

    长江丛刊 2020年28期2020-11-22

  • 一家四代红嫂的相聚
    老人是百岁“沂蒙红嫂”张淑贞,是王换于的儿媳。戴眼镜的是于爱梅,是王换于老人的孙女。正在擦拭塑像的是高洁,是这个家庭最小的红嫂。一家四代都是红嫂,都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亲历者、传承者。我们注视王换于一家,不难发现“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正是发源于无数如她们一样的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爱党拥军的实际行动。它在任何时代,都是党军群密切关系的精神坐标。我们凝望王换于一家,发现沂蒙精神代际相承润物细无声的传承方式——老人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长大后身体

    中国火炬 2020年11期2020-11-17

  • 一个顶针见证沂蒙精神
    六姐妹”等著名的红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临沂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动员五老,利用沂蒙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在青少年中讲好沂蒙故事,传承沂蒙精神,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国火炬》记者来到这片红色母亲的土地,聆听红嫂们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故事,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和红嫂力量。沂蒙多红嫂 精神代代传沂蒙红嫂——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

    中国火炬 2020年11期2020-11-17

  • 红嫂》的旧事与薪传
    了红色经典剧目《红嫂》,英嫂的机智、刁鬼的奸滑让老戏迷们旧日重温。1964年,山东省创作现代京剧《红嫂》并进京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反响热烈,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场观看,并接见了演职人员,毛主席亲切评价该剧为“玲珑剔透”。1976年该剧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为亲人细熬鸡在扮演“红嫂”以前,梅派弟子张春秋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传承塑造传统京剧里的角色,成为“红嫂”之后,张春秋的戏剧人生开启了巨大转变。1963年,山东省举办全省现代戏汇演,从中选拔好

    齐鲁周刊 2020年18期2020-09-16

  •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以红嫂精神为例*
    的理想效果。1 红嫂精神传承现状红嫂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里沂蒙老区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党拥军的崇高品格和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重温那段历史,会感受红嫂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红嫂精神在传承中具有政策支持的显著优势,同时所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在红嫂精神的传承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1.1 红嫂精神传承优势明显红嫂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红嫂精神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

    山西档案 2020年2期2020-07-16

  • 致敬“沂蒙红嫂”,做新时代“红孩子”
    作和生活。“沂蒙红嫂”“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他上战场”的大爱,更是家喻户晓、感人至深。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少先队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领巾寻访活动,积极为党培育新时代“红孩子”。学校少先队大队开通了“红领巾讲红色故事”微信公众号,每一位队员都有机会成为“红领巾播音员”,向全校师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红色故事。其中,曾荣获山东省“金牌小小解说员”的队员李想讲述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

    辅导员 2020年8期2020-07-02

  • 沂蒙颂
    骨肉送去上战场。红嫂孟良崮战役中,一位年轻战士因腿骨中弹,昏倒在山崖旁。两位沂蒙大嫂用擔架把他抬回家里,一连几日,一勺一勺喂汤水,一遍一遍将伤口洗净,直到战士伤好。后来,她们又用独轮车把战士送回到部队。归队的战士说,是沂蒙山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改革开放以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已经成为将军,八次来到沂蒙,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然而,未能如愿。最后,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说:同志,你不要再找了,像这样的人和事在当年是太多太多了。将军感动、感慨,留下墨宝:蒙山高、沂水长,好

    金山 2020年1期2020-03-23

  • 从劳动解放到妇女解放:新文化史视角下红嫂劳动叙述研究
    用。不过,学界对红嫂的研究多以红嫂精神生成、价值与功能的挖掘、传播等为主,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红嫂作为农村妇女参与革命的性别议题,更对红嫂在拥军支前中广泛参与的社会劳动鲜有涉及(1)除王克霞在其2011年出版的专著《革命与变迁:沂蒙红色区域妇女生活状况研究(1938—1949)》(山东大学出版社)一书中首次尝试用“社会性别”方法对沂蒙妇女作整体研究之外,目前学界对红嫂的研究多集中在红嫂精神功能与价值的发掘、传播上,代表性的文献有:曲筱鸥:《“红嫂精神”的现实价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5

  • 院东头镇:借力“红色文化”助推“精准扶贫”
    镇桃棵子村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红色文化丰富,该镇人大代表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与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業,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据悉,该村现已建成“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红嫂故居”“红云岗宾馆”“红嫂墓”、“知青老屋”等景点,提升32家农家乐、引进市级非物资“沂蒙小棉袄”加工企业一家,引进山东恒源兵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用于开发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将红色资源、古树、石板、特色民居等资源变为资产。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让贫困户加入乡

    齐鲁周刊 2020年1期2020-02-04

  • 红嫂:沂蒙精神的力与美
    “老支前”、沂蒙红嫂后人虚心求教。总导演黄定山、编剧王晓岭、作曲栾凯及主演王丽达、王传亮、杨小勇等人手一个笔记本,将所思所悟认真地记录下来。在采风中,主创团队发现沂蒙老区有个民俗,年三十晚上的第一碗饺子,不是献给灶王爷,而是献给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他们一直想把这个故事编排进歌剧,前后历经半年,终于为海棠安排了一段咏叹调,唱了出来,现场观众深受感动。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需要展现“新沂蒙”的《沂蒙山》。演出现场多处“演员含着泪演,观众含着泪看”的场景,印证了沂

    齐鲁周刊 2019年38期2019-11-11

  • 沂蒙红嫂
    了自己的右手。一红嫂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深深的山坳里,青石板路,石头垒起的院墙,石砌的台阶……沂蒙山最多的,除了纯朴的民风、山上挺立的松树,就是坚硬的石块。沂蒙人家自古喜欢就地取材,傍山而居。抬眼处,王换于故居里的百年老屋,在夏日的艳阳下竟另有一种风骨。门前挂着的一串辣椒、几串玉米似乎是刚挂上不久,房角的纺车似乎前几天刚剛使用过。“老人家,您41岁创办战地托儿所,抚养了41个革命后代,不,是80多个。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才生下来3天。

    散文百家 2019年4期2019-05-05

  • 舍生忘死,感天动地
    月20日,“沂蒙红嫂”张淑贞病逝,享年104岁。据相关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像张淑贞这样的沂蒙红嫂共救护病员6万人,碾米碾面11716万斤,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沂南马牧池乡,是当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在此工作的中共抗日将士的子女无人照看,张淑贞在婆婆王换于的带领下创办了战时托儿所,在那个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年代抚养了40多名革命后代、烈士遗孤。张淑贞家先后有4个孩子夭折,而她们所哺育的革命后代却一个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10期2019-04-28

  • 沂蒙红嫂:刻骨铭心的永恒
    ,104岁的沂蒙红嫂张淑贞,在山东临沂市沂南縣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家中因病逝世。这个令人悲恸的消息,很快热爆网络和微信朋友圈。沂蒙大地天寒地冻,薄雾弥漫,寒风和雪花寄托着绵绵哀思……22日上午,张淑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沂南县殡仪馆举行,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向老党员、老红嫂作最后的告别。“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张淑贞,女,中共党员,1914年9月13日生于沂南县马牧池乡西官庄,后嫁到东辛庄,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妇,沂蒙红嫂精神

    畅谈 2019年4期2019-03-30

  • 最后一位“沂蒙红嫂”:手握一枚党徽离世
    革命后代的“沂蒙红嫂”张淑贞因病去世,享年104岁。她是最后一位“沂蒙红嫂”,也是她们当中党龄最长、年龄最大的一位。临终时,她仍不忘党员的忠诚,用一生诠释了人民为何跟党走。听党话跟党走,舍生忘死为革命“惊悉抚养我们童年成长的老娘驾鹤西去,我们悲恸欲绝。”张淑贞去世后,她的女儿于爱梅收到了一封由多名将帅子女联名撰写的悼念信——70年来,张淑贞是这些将门之后共同的“娘”。张淑贞,1914年9月出生于沂南,她的婆婆是后来被誉为“沂蒙母亲”的王换于。1938年11

    新传奇 2019年3期2019-02-16

  • 沂蒙红嫂:刻骨铭心的永恒
    104周岁的沂蒙红嫂张淑贞在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家中因病逝世。这个令人悲恸的消息,很快热爆网络和微信朋友圈。沂蒙大地天寒地冻,薄雾弥漫,寒风和雪花寄托着绵绵哀思……22日上午,张淑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沂南县殡仪馆举行,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向老党员、老红嫂作最后的告别。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专程前往沂南县送别,表达对张淑贞同志逝世的悼念,并慰问亲属,要求向张淑贞同志学习,传承发扬好沂蒙精神。“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张淑贞,女,中共党员,1914年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1期2019-01-19

  • 党性坚强 母爱无疆 ——追记“红嫂”王换于
    年代,这里遍布了红嫂的足迹,充溢着抗战的真情。她们,和抗日官兵一起,共同谱写了胜利的篇章。她们,柔弱亦刚强。王换于就是其中的杰出典范。名字的由来:“王”换“于”1888年,王换于出生于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的一户贫苦的王姓家庭,19岁的时候,嫁给了马牧池乡东辛庄的于家,如同旧时代的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当时,大家只唤她作于王氏。王换于为人耿直,善良坚强,办事干练,加上她思想先进、刻苦学习,在抗战爆发后,她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党组织选任为情报联络员,负责搜集情

    山东人大工作 2018年8期2018-11-17

  • 红嫂故里行
    沂蒙颂》中讲述的红嫂故事,就发生在沂水县院东头镇的桃棵子村。一个晴朗的秋日,我怀着深深的敬意走进红嫂祖秀莲故里。祖秀莲(1911—1977),生于沂水县杏墩子村,后嫁到院东头镇桃棵子村,较早就接受革命思想,爱党爱国拥军,积极参加妇女救国会和抗日支前活动。1941年农历九月,日本侵略军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执行侦察任务时,在桃棵子村山下身负重伤,祖秀莲发现后把他救回藏在一个石洞里,喂饭喂药,悉心照料。为了给郭伍士补养

    山东人大工作 2018年11期2018-11-17

  • 永恒的红嫂,世代的“沂蒙精神”
    。她们就是“沂蒙红嫂”。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山区有15.5万余名妇女掩护和救助了9.4万余名军人和抗战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沂蒙红嫂几乎承担了作战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她们共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到了耄耋之年,但她们身上展现的“红嫂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已成为中华民

    旅游世界 2018年8期2018-09-20

  • 毛岱宗油画作品《红嫂》的图像学解读
    创作的美术作品《红嫂》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一、前图像志描述《红嫂》毛岱宗创作完成于1984年的一幅油画作品,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沂蒙山区的普通女性用乳汁救护伤员的感人故事。一般认为故事中红嫂的原型是沂南县马牧池乡的聋哑妇女明德英,早在1961年作家刘知侠就将这一事迹以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发表,当即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此后,又有吕剧、京剧、芭蕾舞剧、电影、油画、连环画等艺术形式的不断对其重释和解读,使得“红嫂”形象广为人知,“红嫂”精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2018-07-12

  • 红嫂大爱洒人间
    ,我们先后参观了红嫂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在踏寻革命足迹的过程中,接受了一次难得与难忘的党性教育洗礼。伴随清晨和煦的阳光,我们乘车向蒙阴常山庄村的红嫂革命纪念馆出发。一拐入常山的山村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潺潺流淌的溪水,满山苍翠的植被,呈现出一片祥和、静谧、清新的山村气象。广场南边横卧一巨型石头,上刻“沂蒙红嫂纪念馆”七个红色大字,鲜艳醒目。穿过一座小桥,便是红嫂们的“家”,石砌的围墙和房屋,茅草做成的屋顶,掩映在绿树之间,石屋错落有致,古朴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12期2018-01-22

  • 红嫂
    有红军的妻子才叫红嫂并不是扛着衣物运到前线才是红嫂在建党建国的“长征”路上所有女人都是红嫂为了被围剿的河山为了河山边缘打仗的千千万没有给我枪,我一样可以打仗把鞋纳得厚实一点把粮食凑得够数一些把家里的老人孩子照顾好把要流出的眼泪咽回去把院子打扫得干净一些等着男人回来,等着敌人溃逃这就是中国的红嫂戰火里哺育大地,灰烬中红了山河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7年10期2017-12-20

  • 老鹿的梦
    名沂蒙老兵共同在红嫂祖秀莲的故乡——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打造的“十里壮观悬崖火车行”旅游项目,已正式开工启动。这个项目的诞生,源于埋藏在老鹿心中一个40多年前的“梦”和承诺。1971年1月15日,是农历的春节,从这天开始,鹿成增所在的临沂军分区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11.24”批示,走出营房,在沂蒙山区的崇山峻岭中,练“走、打、吃、住、藏”,直到3月3日结束,就是这一次,老鹿与一位沂蒙老人结缘,她就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红嫂”的名字最早出自作家刘知侠的书《沂

    中华魂 2017年9期2017-11-23

  • 致敬,沂蒙山和沂蒙山的母亲们
    了自己的右手。一红嫂纪念馆位于沂蒙山的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深深的山坳里,青石板路、石头垒起的院墙,石砌的台阶……沂蒙山最多的,除了纯朴的民风、山上挺立的松树,就是坚硬的石块。沂蒙人家自古喜欢就地取材,傍山而居。抬眼处,王换于故居里的百年老屋,在夏日的艳阳下竟另有一种风骨。门前挂着的一串辣椒、几串玉米似乎是刚挂上不久,房角的纺车,似乎前几天刚刚使用过。“老人家,您41岁创办战地托儿所,抚养了41个革命后代,不,是80多个。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才生

    前卫文学 2017年5期2017-11-09

  • 沂蒙“红嫂
    的战争年代,以“红嫂”为代表的沂蒙人民,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用小推车推动历史,唱响一首抵御外侮和全国解放的悲壮之歌。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战争。而在中国战场,全面抗战已进行了4年。在挡阳柱山上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发现,子弹从他嘴部射入,从脖后钻出,凶残的敌人又用刺刀在他身上连捅数下。九死一生的郭伍士苏醒后,爬到了约一公里外祖秀莲家门前,被她奇迹般救活。70多年过去,祖秀莲生前居住的老屋仍在,屋内

    老年世界 2017年10期2017-10-31

  • 首届中国老区红嫂论坛暨“老区脱贫 巾帼建功”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首届中国老区红嫂论坛暨“老区脱贫 巾帼建功”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6月9日,首届中国老区红嫂论坛暨“老区脱贫 巾帼建功”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授予26个妇女组织“老区脱贫 巾帼建功”先进妇女组织奖,188位个人“老区脱贫 巾帼标兵”先进个人奖。其中福建省老促会推选的朱南香(福建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清艳(屏南县章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丽蓉(德化县夏里巴人黑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红土地 2017年7期2017-09-12

  • 沂蒙母亲三代红嫂
    照,更是一曲沂蒙红嫂的赞歌。在沂南这一片红色热土上,“沂蒙母亲”王换于一家用生命和热血支援革命、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宛如清清沂河水,奔流不息。“沂蒙母亲”王换于是红嫂家风光荣传统的开创者。王换于(1888-1989),娘家在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出身贫苦的她19岁就嫁到马牧池乡东辛庄于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曾任我党情报联络员等,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腊月,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被选为村妇救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王换于之所以被称为“沂蒙母亲”,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04

  • 大山的乳汁
    色鲜明的女性——红嫂,卓然闪耀于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一个国家群体文化记忆的珍贵底片。今天,当人们向红嫂故乡蒙山沂水投去深情一瞥时,你会惊异地发现,时隔半个多世纪,红嫂精神作为沂蒙精神的核心,正在继往开来中成风化人,升华为哺养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瑰宝。从感人至深的文学形象,到再造沂蒙的红色文化,红嫂的诞生和蝶变,经历了怎样鲜为人知的过程?国际列车漾起红色涟漪晴秋8月,苏联远东地区茂林蓊郁,绿满天涯。这是1960年初秋的一个傍晚,一列从莫斯科开往北京

    前卫文学 2017年2期2017-06-19

  • 祖孙三代谱写沂蒙红嫂传奇
    张淑贞是百岁沂蒙红嫂,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也是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抗日战争时期,她和婆婆王换于一起创办“战时托儿所”,担任两个村的妇救会长,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发动组织群众支援前线。在张淑贞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张特殊的照片,是老人与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等人的合影。“他们幼年时期曾经在我奶奶和妈妈创办的‘战时托儿所生活过,以前他们回来看望奶奶,都叫她‘妈妈。”于爱梅说。据于爱梅回忆,奶奶王换于是他们家第一个“坚定跟党走”的人。

    幸福家庭 2017年3期2017-05-11

  • 走在沂蒙大地上(外一首)
    膛,昂起头颅沂蒙红嫂我一直被感动着一直在思考着是什么让红嫂们敢冒日本鬼子的枪林弹雨去救一位不相识的战士还要冒全家人被杀的危险冒性命随时被葬送的恐惧掩护,深藏,治疗,送饭自己吃糠咽菜,却用劳作纺线的钱换成米面,杀掉老母鸡给伤员增加营养。擦拭血迹,清洗伤口直到送亲人康复,重返前线是一种母性吗是一种大爱吗是一种信仰吗是一种精神吗是一种亲情吗是一种悲悯吗是,都是。而唯有的是沂蒙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独生独长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博大恩慈,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与中国共产党血脉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6年6期2017-03-31

  • 满目红霞话春秋
    ,张春秋因创演《红嫂》被调到省《红嫂》剧组,进京汇报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了《红嫂》,毛泽东主席称赞:“《红嫂》的唱腔玲珑剔透……”毛主席亲切接见了演创人员。《红嫂》后更名为《红云岗》拍成电影,我家墙上至今还挂着当年她与毛泽东主席握手的24寸黑白照片。张春秋是一位尊师敬业受人爱戴的京剧艺术家,是个对艺术一丝不苟、十分严谨的人。梅葆玖先生曾经说过:“张春秋善于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再创造,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2

    老同志之友 2016年8期2016-11-14

  • 玉乳
    。这个戏原来叫《红嫂》,后来几经改编,改成现在的名字,名列八个样板戏之中。美玉在戏中饰演红嫂,是女主角。现在说说美玉和她的红嫂。美玉是个漂亮的女人,脸面、皮肤、身材,都出类拔萃。最重要的是,她身上有一种朴实大方的美丽,美得沉静、和婉、不动声色。搭眼一看,一种亲切感便会紧紧包裹住你,再矜持的男人,也禁不住想多看几眼,似乎多看一眼就能多幸福一回。因此,美玉饰演从沂蒙山走出来的红嫂,红衣绿裤,姿容曼妙,不仅有花红叶绿的鲜明,更有一种朴素明媚的气质。所以,剧团演出

    椰城 2016年6期2016-07-07

  • 浓浓亲情 暖暖家风
    陈丽丽)承续沂蒙红嫂家风好传统我们家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红嫂之家,有着一家三代传承红嫂家风、弘扬光荣传统的故事。奶奶是光荣传统的开创者。她叫王换于,被称为“沂蒙母亲”。1938年,50岁的奶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她带领全家创办了“战时托儿所”,3年时间里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其中包括罗荣桓的儿子和女儿、徐向前的女儿等等。奶奶还救治了许多革命战士。1941年,原大众日报社干部白铁华不幸被捕,遭到严刑拷打,全身被烙铁严重烫伤。敌人误认为他

    党建 2016年6期2016-06-23

  • 沂蒙写意
    模人物,和以沂蒙红嫂为代表的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红嫂纪念馆向每一位来访者真实再现了当年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我深受教育和触动。在一个低矮的用石块砌成的锥顶茅草屋前,我和其他作家们猜测这个建筑当年的用处。我的身高一米六,茅草屋门的高度低于我的肩部,大约在胸部左右。所谓门,只是石墙上按了一个简易的草栅栏,其高度仅有门洞的三分之二,只要你弯腰低头顺着上方的缺口向屋内看,里面的一切就会尽收眼底。窗在门的一边,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0期2016-01-06

  • 嫂子,借你一双小手……
    访蒙山沂水上的“红嫂”。红嫂—沂蒙山,沂蒙山—红嫂。沂蒙山是红嫂的故乡,可是红嫂式的人物在中国大地上却不仅沂蒙有。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两支歌的旋律,一支是电影《沂蒙颂》主题曲《我为亲人熬鸡汤》,一支是电视剧《赵尚志》主题曲《嫂子颂》。从蒙山沂水,到东北黑土地,浴血奋战的铁血男儿身后都站着“嫂子”形象。嫂子意味着什么?借助红嫂,借助故乡的山山水水,我似乎真实地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那座精神长城。“红嫂”红遍中国“红嫂”这一称谓起源于作家刘知侠的同名小说。人物原型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0期2016-01-06

  • 沂蒙红嫂纪念馆
    沂蒙红嫂纪念馆2011年初,山东省委组织部决定,深入挖掘沂蒙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在临沂市建设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由临沂市委、市委组织部具体承办,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主题,以“党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爱党奉献——革命建设取得胜利”为培训主线,重点打造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和刘少奇在沂蒙纪念馆等教学现场。教育基地运行以来,承接各类培训班次2300多个,培训干部12.5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1期2015-12-21

  • “红色”之外的红嫂:土地、女人与战争
    吴永强红嫂,是抗战中一个响当当的群体,那些普通的农村妇女,释放出的能量,足以彪炳历史。当我们抛开既定的认知,进入到她们的内心深处,看到的则是土地、女人和战争的无限纠葛。“通腿儿”的两个“寡妇”赵德发有个小说,《通腿儿》,不足一万字,讲述了沂蒙山区的女性悲歌。狗屎和榔头从小交好,做了邻居。狗屎家的动员丈夫参军,二十天后丈夫死于战场。受身体欲望驱使,改嫁的念头几经出现,最终作罢,守节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另一个女人榔头家的,丈夫同样参军,在南下干部离婚大潮中将其抛

    齐鲁周刊 2015年27期2015-07-21

  • 沂蒙山的呼唤
    出代表就是“沂蒙红嫂”,遍布了沂蒙山老区的村村户户。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谱写了一曲曲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没有多少知识文化,也不懂得多少大道理。但他们从共产党领导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中翻身做人,从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在这个庞大的先进女性群体中,有被誉为“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她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著名作家刘知侠以她的事迹为背景,创作了短片小说《红嫂》,从而使“红嫂

    党建 2015年2期2015-02-05

  • 看《红嫂》有幸见到毛主席
    出的京剧现代戏《红嫂》。戏票上的开演时间是晚上7时,我提前入场找到座位。这时,在北戴河休息的一些中央领导同志也陆续入场,我能认出的有朱德、乌兰夫、杨尚昆、薄一波等。时针慢慢指向7点整,场内工作人员忙忙碌碌,观众席倒很安静,人们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我正觉得奇怪的时候,剧场侧面的一扇门打开了,走进一位身材魁梧的首长。我定睛一看,差一点叫出声来,啊!原来是毛主席。今晚能和主席在一起看戏,真是太幸福了!整个剧场异常安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大家屏住呼吸,

    支部建设 2013年34期2013-11-27

  • 《年·万象更新》散记
    沂蒙山区,一个因红嫂而为人所知的地方。其实,对于沂蒙山区的认识,就像所有人对家乡的认识一样,那不是地理概念,因此,我永远也无法讲得比较确切。每一次我看到别人对沂蒙山的介绍,都感到挺新鲜的。对红嫂其人其事我也跟认识沂蒙山一样,从教科书和别的宣传材料中得知更多。我毕竟是生于斯长于斯,对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有着切身的体会。我认定他们都有着红嫂一样的性格:淳朴善良,心有大义而肯于为了土地付出一切。所以说红嫂在我的认识里,那已经不是一个故事,而是许许多多具体事情

    中国艺术 2011年2期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