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 王弼哲学思想中“名”与“称”的解析
    250104)王弼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其《老子指略》《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著作,使玄学达到鼎盛。这不仅在于重新挖掘了《周易》《老子》《论语》等经典的内在价值,更重要的是,王弼发现了解释经典内在价值的新方法。由古至今,人们习惯于用语言构成形象,以形象表达思想,也可直接理解为“言”“象”“意”。王弼认为这三者间存在递进关系,即言以构成象,象以表达意。“名”与“称”作为“言”的两种形式,各自具有局限性。所以需要忘言得象,在把握“象”最主要内涵的基础上理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2023-12-25

  • 王弼“以无为本”与虚无主义中“无”的分野
    030027]王弼哲学最为后世称道的部分就是“无”的部分,在注《老子》的过程中,王弼得出了“有形则有分”“无形无名,万物之宗也”的精髓,从而将“以无为本”这一概念提出来。王弼的哲学中因有这一基础命题而具备了一定的体系,从而又有许多学者将之与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比较,认为“魏晋的玄学家迈出了朝向本体论的重要步骤,他们将‘无’界定为万物的本体”①。但在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便是近代以来的虚无主义潮流,这里并非牵强地由“无”字将两者附会起

    名作欣赏 2023年20期2023-09-28

  • 失其真与不具存:王弼《老子注》对有为之治的反省 *
    有为”进行批评。王弼作为《老子》最重要的注释者之一,也因循了这一对举关系,并通过更为细致的注释表达着对“无为”的理解。本文即尝试从“无为”与“有为”的对举着眼,探讨王弼对“有为”之治的反省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对“无为”的认识。一、《老子》给定的为政架构《老子》三十八章作为该书下篇之首,特别在某些出土文献的《老子》版本中,该章更是作为全书之首①参见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出版说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页;北京大学出土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2-08

  • 寻求善治:王弼的法理憧憬
    期的思想天空中,王弼(226—249)就像一颗转瞬即逝的彗星。王弼的自然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他发出的思想光芒却很耀眼,他产生的思想影响也很深远。钱穆认为,“王充只是魏、晋新思想的陈涉、吴广,若论开国元勋,该轮到王弼。”〔1〕如果要把握魏晋时期的中国法理学,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王弼及其法理学。对此,也许有人会心存疑虑:魏晋时期的思想主流是玄学,王弼是颇具代表性的玄学人物,他怎么可能又是魏晋法理王国的奠基人?如果望文生义,只看表面,只看外在形式,玄学与法理学似乎相距

    学术界 2022年3期2022-12-15

  • 从《周易略例》看王弼对儒学思想的会通
    王欣璐王弼是曹魏时期著名的玄学家,去世时年仅24岁,留下了《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著作。王弼的注解扫清汉代以来章句之学的烦琐弊病,打破师说束缚,确立了以义理为主的阐释之路。王弼通过注解古代经书阐明自己的哲学观念,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哲学体系。在哲学思想上,王弼主张“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提出“无”的本体论;在政治思想上,王弼崇尚老子的自然之术,并主张“名教出于自然”,认为《老子》《周易》中所体现的本体是“无”。汤用彤在《魏晋玄

    理论界 2022年7期2022-11-23

  • “援道人儒”还是“以道解儒”?
    邓晓芒关键词王弼 援道入儒 以道解儒 体用 本末 形而上学王弼(226-249)是魏晋玄学的标杆性的代表人物,只活了短短的23岁,却有一大批涉及《老子》《论语》《周易》等方面的著作,对后世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思想家,其中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就是他的主要致思倾向究竟是以儒学为本还是以道家为本,是“援道人儒”还是“以道解儒”。本文立足于后一种观点,但并不主张儒、道截然对立,而是试图分析双方在王弼的玄学思想中是如何结合起来的。一、从荀粲到王

    人文杂志 2022年1期2022-03-24

  • 《老子》版本流传简述
    采用的底本大都以王弼本为基础。【关键词】《老子》  王弼  河上公  版本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02 《老子》作为道家理论的开山之作,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流传甚广。现在研究证明在唐代已经有将《老子》翻译成梵文的情况,并将其传入印度。从明代中晚期开始,《老子》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拉丁文、日文和英文等。在中国境内,今人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对古代传世版本的

    南北桥 2021年18期2021-07-13

  • 王弼礼学思想探析
    罗彩摘要:王弼用宇宙生成论层面的“以无为本”重溯礼之本根,将自然风俗人情之“无”视为礼之来源;以宇宙本体论层面的“以无为用”阐发礼之功用,发挥“无”本体——礼质之性的决定性作用,将性、情相符视为礼完全呈现自身价值的理想状态。王弼通过“贵无”以“全有”的“以反求成”思维建构起礼质(无)与礼文(有)相统一的礼学范畴,企图为实现“君主无为、臣民自化”的礼序有等理想政治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王弼;礼学;以无为本;以无为用中图分类号:B235.2    文献标志码:

    江淮论坛 2021年2期2021-04-30

  • 王弼易学是否可称“玄学派易学”
    的义理派。其中,王弼以《周易注》和《周易略例》两本著作中丰富的玄学思想,被后世学者定义为玄学派易学的开创者、代表人物。然而,这种定义是否恰当?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玄学派易学”这一命名本身是否自洽,以及王弼易学思想的来源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王弼的易学是否可以用“玄学派易学”来界定这一问题。一、玄学派易学要判定可否将王弼易学定义为“玄学派易学”,我们必须先剖析“玄学派易学”这一命名本身的内涵及可行性。“玄学”一词,内涵颇为丰富。在古时,有时被用于佛学另称,有时

    理论界 2021年12期2021-04-14

  • Bidirectional highly-efficient quantum routing in a T-bulge-shaped waveguide∗
    ou Wang(王弼陡), and Jin-Song Huang(黄劲松)1Engineering Industrialization Research Center,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uzhou 215011,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angx

    Chinese Physics B 2021年3期2021-03-19

  • “有、无”之间:论王弼音乐美学思想
    的局限与束缚,以王弼为代表有了对音乐自身审美的回归。王弼音乐美学通过玄学的理性思辨,以儒道汇通的思维方式,对“有”与“无”的问题,“体”与“用”关系的问题的提出,进行《老子》《论语》中音乐思想的再度诠释。其音乐美学思想深深的拨开并证明了音乐本身“自然”“情理”的合理性的存在。他的玄学理性思辨在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运用,深远启发,影响了后世文人音乐美学的发展。【关键词】王弼;音乐美学;音乐自身;理性思辨;再度诠释【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期2021-03-03

  •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研究 ——论道家思想对王弼注释周易的影响
    韩盟 延安大学王弼,字辅嗣,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 年),卒于魏齐王嘉平元年(公元249 年),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物之一,年仅24 岁,但成就斐然,特别是对道家思想的发挥,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和《老子指略》,《周易注》和《周易略例》。王弼的主要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远,而且王弼《周易注》也是多取老子的思想来注解《周易》的。因此,多数学者认为王弼“以老解易”,援老庄而注易。笔者将以此出发来研究道家思想对王弼易注的影响。一、对易注思想的影响道家“

    数码世界 2020年5期2020-11-26

  • 从《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看王弼的宇宙论
    【摘 要】 王弼顺应玄学发展的时代风气,结合儒道学说,对老子以“道”为中心的宇宙世界观进行新的阐释,指出了“以‘道为根本、以‘无为始用”兼有广义和狭义旨趣的宇宙观,形成“道-无-有”的纵向思想层次路线,阐述了自己的宇宙论主张。【关键词】 王弼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道 无 宇宙论王弼,字辅嗣,魏晋时期哲学家。生于公元226年,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金乡)人,英年离逝,仅24载。人生虽短,然王弼却如流星般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华彩的一笔,乃是少见的哲学天才人物

    大经贸 2020年2期2020-05-08

  • 汉学向玄学的过渡
    没有走到这一步,王弼完成了最后跳跃。由元气的忽然而自生,转变为万物的独化,只是一个推衍的自然过程,由一点发挥到整个面而已。元气之上没有造物主,推之,每个物之上也不会有造物主。物物之间没有了生成关联,也就没有了其他的关联,每个物都是“独”而“化”,因为物内在的“玄无”成了物自足的根本与源泉,万物就变成各自孤独而自足的存在。“忽然而自生”就自动转变成“独化”。王弼删汰太极元气说,消除万物生成之母,继承了郑玄第二套思路,把“忽然而自生”又推衍到万物上,取消了每一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4-10

  •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与王弼本对读札记
    帛书;《老子》;王弼本;对读长久以来,学界对于《老子》研究长盛不衰。1973 年,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一时间震惊世界,其中就发现了《老子》甲、乙两种写本。甲本“不避汉高帝刘邦、高后吕雉讳,字体接近秦篆,可能在高帝时期”,乙本为“隶体,共二百五十行”“避邦字讳,不避汉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抄写年代可能在文帝时期”。[1]帛书《老子》写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老子》最古本子。王弼本《老子道德经注》是传世文本中较为权威的版本,晁说之在序言中指出:“王弼老子道德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3-03

  • 王弼《老子注》首章释义
    字:《老子注》;王弼;道;无;有“《老子》首章最为重要”[1]145,这是熊十力对《老子》首章的评价。如其所言,《老子》首章被公认为整部《老子》五千言的凝练,其余论述不外乎是对首章的敷陈和推演。王弼的《老子注》是研究《老子》的重要著作之一,其视角和诠释方法都别具一格,对后世的《老子》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借由王弼的视角,来详细论述王弼对《老子》首章的诠释及其注释所内蕴的哲思。《老子》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王弼注曰:“可道之道,可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5

  • 浅析王弼言象意哲学与玄学文化
    之德性等。其中,王弼提出言象意等哲学范畴所体现的在认识论上的跨越,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尤其引人注目。一、缘起言意之辨从原始社会起,我们的祖先便将“天”或后来的“道”视为终极意义的存在,而这个终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又在人与“天”或“道”之间别立了一个“意”,并将这个“意”视为我们思维所把握到的那个“天”或“道”。把握这个“意”的方法有如名家“白马非马”[1]等论辩命题试图在语言上对事物的差别进行消解以达到对“意”的把握

    文化学刊 2019年7期2019-12-26

  • 王弼的“崇本举末”思想
    玄学的开创,那么王弼无疑是这一时期玄学思想的代表性人物。王弼的思想是建立在对儒、道两家经典文本尤其是“三易”的解读之上,并融合当时的学说而形成的,可以说王弼哲学思想的建立是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背景的。“崇本举末”是王弼思想的纲领,它体现在王弼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王弼的宇宙发生论、认识论和社会伦理思想中,是把握王弼思想的关键所在。在宇宙发生论上,王弼提出了“有生于无”的宇宙演化理论;在认识层面上,他超越前人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认识论主张;在

    人文天下 2019年14期2019-12-23

  • 王弼哲学溯源
    人的经典诠释中。王弼为玄学之宗,其哲学语词、表述方式及思想指向,既继承又超越了两汉时期的天人相应之学,同时也为东晋时期佛教的讲论与传播提供了格义所需的思想依凭。基于经典诠释的变迁,追溯王弼哲学渊源,可以发现,王弼哲学主要通过汉末荆州学术及其经典诠释方法,同两汉思想传统历史地关联起来。当他秉持“得意忘言”的诠释理念,以“注”“指略”“略例”等释经方法,解读《老》《易》及《论语》时,诠释出的本体之“无”不仅贯通天道与人事,而且也启发了东晋士人对般若“空”义的解

    中州学刊 2019年9期2019-11-15

  •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辨析
    【摘要】王弼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亦是其时最有成就的玄学家。其对《道德经》及《周易》所作的注皆是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王弼从《道德经》中所提出的崇本息末思想对老子以降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具有开拓意义。研究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对理解中国哲学领域的本体论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王弼 崇本息末一、王弼的崇本思想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在其所作《老子指略》中体现最为充分。首句即为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王弼认为万事万物生成

    商情 2019年30期2019-08-21

  • 重提玄思的魅与惑
    的思维方式,魏晋王弼的玄学思想及近现代汤用彤对魏晋玄学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标志性。这种与现代学术中的“哲学”相关的玄学之思(玄思),如置放在中国文化中,尤其是置放在儒家传统思想的脉络中来考量,其曾经发生过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从“魅与惑”,对玄学与玄学研究的作用作双重的断定:“魅”不仅是强调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玄学(尤其是王弼的玄学)和玄学的研究(主要是讨论汤用彤的玄学研究),对中国思想史上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今天仍有魅

    孔学堂 2019年4期2019-05-30

  •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张子荷摘要:王弼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括为“崇本息末”四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为本”“名教本于自然”等重要思想。探究王弼“崇本息末”的思想有利于深入了解王弼思想之中的“本末”观与“有无”观,能够在分析“崇本息末”思想之实质意蕴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无为”和“举本统末”等途径为道德之“全有”与道德之“实”的实现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和启迪。关键词:王弼 崇本息末 本末 有无中图分类号:B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2019-05-05

  • “崇王黜郑”与“以仲尼为宗”:孔颖达《周易正义》对待王弼易学的态度
    《周易正义》,以王弼、韩康伯注为本,在采纳南朝诸家《易》注成果基础上撰成。该书严格遵循“疏不破注”的注疏规则,充分吸收了王弼的“义理”易学主张,将王弼开创的义理易学推向了新的高度。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对待王弼易学的态度前后不一,一方面主张“崇王黜郑”,排斥以郑玄为代表的汉代易学;另一方面又对作为王弼易学流延的南朝易学颇为不满,主张回归到“以仲尼为宗”的儒家立场上来。二、“尊王黜郑”的义理易学取向为了实现“尊王黜郑”的著述目的,孔颖达在对易学传承的叙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2019-04-08

  • 元气与天地
    学说,由此开启了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之路。关键词:河上公《老子章句》;宇宙生成论;本体论;气化宇宙论;王弼;玄学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6-0111-005一汤用彤尝言,玄远之学当上溯至汉代。然谈玄者,东汉之与魏晋,固有根本之不同。汉人由物象之盛衰,明人事之隆污;稽察自然之理,符之于政事法度;其所游心,未超于象数;其所研求,常在乎吉凶。魏晋之玄学则不然,已不复拘拘于宇宙运行之外用,进而论天地

    江淮论坛 2019年6期2019-01-14

  • 王弼对老子思想中"无"的创造性诠释
    辩这一主要命题.王弼就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藉由对《老子》的创造性诠释,王弼表达了他"明自然之性"的观点,并将"无"这一概念提升到形而上的本体论层次,赋予其"无物而不由"的本体论意义.以"无"为核心,王弼建立了他的本无论的哲学体系并推动了魏晋玄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王弼对老子思想中"无"的创造性诠释.一、破旧——王弼本无论对老子道本论的改造王弼对老子思想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他把老子关于宇宙生成之本源的"道"改造成形而上意义上的万物本体"无".《老

    新生代 2018年16期2018-11-13

  • 王弼《周易·贲》卦之“自然”意蕴
    隐微之事,对理解王弼的“自然”观,思考生命的和谐一体性有特殊的意义。关键词: 贲卦 王弼 自然《贲》卦是《周易》的第二十二卦。如何理解其深邃的思想意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对《贲》卦众多的解读中,大多是从文学及美学角度剖析的,对其中蕴涵的“自然”思想提及甚少。对王弼“自然”概念的理解大多从其表面认知,怠于“自然”之词而害其本真之理。从生成论意义上而言,“自然”作为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和人类的自然本性[1],是遵循生命的,具有“自然而然”的意义。这种“自然而

    文教资料 2018年19期2018-11-10

  • 王弼的悖论认知
    读楼宇烈先生的《王弼集校释》,颇有感悟。应该说,这部《王弼集校释》是迄今为止学界公认最好的注本,既通俗明了又提纲挈领。王弼的《周易注》在东晋时期被列入官学,他的《老子注》后来被收入十三经注本中,而其《论语释疑》大都侠失,只有零星片语保存了下来。曹魏年间,名教已不再维系人心,一些清醒的思想家开始在名教之外寻求思维出路,王弼选择了《周易》《老子》和《论语》这三部代表性的经典作注来发挥自己的思想,其意义是深远的。王弼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家,他以老注易,以玄注老,

    读书 2018年10期2018-10-13

  • 略论王弼有无论及其展开
    曲艺苑摘 要:王弼的有无论是王弼学说的根本思想,他的一切结论都深刻贯彻着“贵无”、“以无为本”的思想旨趣。本文试从王弼有无之论出发阐述有无之论在本末之论、意象之论、圣人体无论的贯彻与表现,以此加深王弼哲学整体性认知。关键词:以无为本 崇本举末 得意忘象 圣人体无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奠基者之一,研读王弼著作会发现,贯穿王弼哲学思想始终的根本理论观点是其有无之论,本文试从王弼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来探讨有无之论这一根本理论在本末之论、意象之论、圣人体无修养论的展开与贯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2018-09-03

  • 圣人有情无情论新释
    摘 要:汤用彤《王弼圣人有情义释》对何晏王弼二论作了深入探讨,但其內涵和逻辑有所未尽。何晏之论重心在“情之有无”,而王弼的关切却首先在“应物与否”、兼而回应圣人有情将如何能保证不累于物的挑战,二人不构成直接争论。何晏无情论的思路本自庄子,属“不滞于情”之义;而王弼回应挑战而谈到的有情论,依据“任情自然”,实质也属庄学。何王之别只是字面差异而无实质分歧,两人均认可自然情感、而否认心识推动的情感。关键词:圣人有情无情;王弼;不滞;任情;自然作者简介:林凯,北京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6-09

  • 王弼易学思想渊源探究
    国古代哲学史上,王弼是一位天赋极高、成就颇深的哲学家,他在经学、玄学、易学等多方面均有贡献。就王弼个人而言,今人对他的学术研究以玄学最甚,易学、经学次之,这与当今学术界研究热潮的重心偏移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王弼易学思想在当今就无思想价值与研究意义。从易学研究的角度来讲,王弼是易学史上必须要提到的一位人物,他的易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王弼之前,易学家们解易重解的是象数,但他的《周易注》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以哲学的思想来解易,使易学义理派开始盛行。古人云“知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2018-04-01

  • 魏晋时期王弼易学的发展与流延
    50025)前言王弼《周易注》的横空出世,无异于在平淡不惊的两汉象数易学深潭中,掀起了一巨大波澜,其所及之处,无不受其影响,其影响之深广,旷超前代。然汉代象数易学并未因此而趋于消亡,而是仍然牢固地盘旋在当时很多学者的思维之中,甚至以玄学名士著称者,亦未能遽然接受王弼的“扫象”说。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王弼《周易注》的出现,无疑对当时及以后的学者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打破了固有的两汉象数学思维模式,对《周易》的解读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使易学重新获得了生命活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2-25

  • “无”的发显:王弼《周易注》政治哲学探微
    872)“无”是王弼哲学理论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概念,他在对不同经典的注解中都对“无”进行过详细的阐发。然而,相比于《老子注》中更契合于道家主旨的诠释,王弼在对《周易》的注解中则形成了对“无”的全新的创发:不再偏重于传统道家从生成论或生命境界层面对“无”进行解读,而是将“无”从一种“面性”视域中拉出、拔高,并落实于政治现实,对其进行人格本体化的重新塑造。而在此基础上,王弼又对道家的“无为”论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形成了一种充满儒道调和色彩的“无为”思想,从而形成了

    理论月刊 2018年1期2018-02-01

  • 王弼“大衍义”的现象学思考
    吉福+李娅摘要:王弼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除了本身内容的创新之外,在思维方式上也和之前的汉学有比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既表现在具体学理上,也表现在方法论上,但是对方法论上的区别和创新,关注度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读这种区别,尝试以王弼的“大衍义”思想和汉儒解《易经》的区别这一现象入手,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域下,以现象学为一种方法,对王弼易学思想上的方法论创新给予现象学的解读,从而希望搭建起对魏晋玄学研究的一条新的属于现象学的路向。关键

    中州学刊 2017年11期2017-12-14

  • 曹魏玄学家:时局如刀,以“无”抗争
    天敲门曹魏玄学家王弼生于世家,先辈中有“建安七子”之一,有美男子,还有汉末军阀。王家左手学孔子修身,右手学老子修心,在曹魏时期生活得还算安好。只是,这种安稳不是王弼想要的。早慧的他不仅继承了儒道的家学,对音律和时尚的玄学也颇有研究,十几岁就有令名。在曹魏末年幽暗的天空深处蓦然回首,他看到了自己国家面临的忧患重重。于是,某个春日,他去拜访了当时思想界的一位大咖。和一个十几岁的童子论道,对这位大咖来说还是先例。因此见到王弼,大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在初春温暖的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8期2017-10-20

  • 以象数扫落象数
    刘雅萌摘 要:王弼《周易注》突破了汉儒阴阳五行宇宙观下“占验灾异”与“推象通辞”的“象数”,主张“随义取象”,注重卦时与爻变,以自身玄理下新的象数,代替了汉儒烦琐推衍的旧象数,纠正了汉易“义理出于象数”的颠倒思维。王弼《周易注》对汉易象数突破的核心,不在一卦一象的解释,亦不在所谓不论“互体”“卦变”等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而是在于整个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关键词:王弼;《周易注》;象数;义理;卦时中图分类号:B23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中州学刊 2017年8期2017-09-05

  • 曹魏玄学家:时局如刀,以“无”抗争
    敲门曹魏玄学家王弼生于世家,先辈中有“建安七子”之一,有美男子,还有汉末军阀。王家左手学孔子修身,右手学老子修心,在曹魏时期生活得还算安好。只是,这种安稳不是王弼想要的。早慧的他不仅继承了儒道的家学,对音律和时尚的玄学也颇有研究,十几岁就有令名。在曹魏末年幽暗的天空深处蓦然回首,他看到了自己国家面临的忧患重重。于是,某个春日,他去拜访了当时思想界的一位大咖。和一个十几岁的童子论道,对这位大咖来说还是先例。因此见到王弼,大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在初春温暖的阳

    百家讲坛 2017年15期2017-08-30

  • 简析王弼“得意忘言”
    之辨兴盛的时期。王弼以老庄解易,借助“得意忘言”的方法论一扫汉末以来的经学疲软、象数繁琐的风气,为文人找到了抒发己志的方法。王弼为了解决魏初以来儒学疲软,强调“名教本于自然”,在形而下的层面谈体用一体,其“得意忘言”之法在很大程度促进儒道合流。关键词:王弼;得意忘言;体用[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1汉末魏初时政治动荡,儒家以“仁”、“义”等构建起来的社会体系面临名存实亡的问题,内在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2017-05-18

  • 王弼老子注中的崇本息末思想
    严惠任摘 要:王弼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所提出的“崇本息末”思想对老子学说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哲学角度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思想性的指导,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学说。本文将首先阐述王弼老子注中“本”、“末”的概念,进而分析王弼老子注中“崇本息末”思想的内涵,最后分析“崇本息末”到“宗本举末”对社会治理的理念。关键词:王弼;老子注;崇本息末;社会治理王弼作为一名哲学家,在《老子注》中不仅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更加表达

    卷宗 2017年1期2017-03-17

  • 王弼《周易注》之政治哲学
    100871)论王弼《周易注》之政治哲学张佳珣(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 100871)王弼《周易注》一方面打破了汉代象数易学思维范式,为主义理的新易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从诠释现象世界的变化出发,为现实世界的秩序与活动寻到了终极本体和理论依据。本文认为王弼在“名教出于自然”的思想基础上,结合《周易》卦爻构成变化情况,构建了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整体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君主居于主宰地位,统摄整个社会。同时,又主张君主无为而治,因而形成了一种以君主为体、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6期2017-03-11

  • 王弼“执一统众”的治学方法
    【摘要】王弼的哲学思想通过其对过去经典文本的注释反映出来,本文试图通过王弼对前人经典的解读分析,找寻出王弼本人的治学方法。通过对王弼的《老子指略》、《周易略例》等著作的分析,结合王弼本人的哲学思想,论证“执一统众”的治学思路在王弼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对于我们而言的显现实意义。【关键字】王弼;本末;老子注一、本文的立论依据王弼通过注释《老子》、《易经》等经典表达出了其自己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但是,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按照王晓毅的看法

    资治文摘 2016年7期2016-11-23

  • 王弼的言象意理论看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
    鉴的过程。哲学家王弼的言象意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借助王弼的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接触语言,沉浸文字;再造想象,澄怀味象;由象到意,知意明意;回归语言,积累语言。【关键词】王弼;言象意;文学文本;教学;流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过程”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这是符合阅读规律的。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期2016-09-10

  • 从“道”的本体论走向“无”的本体论 ——《老子道德经注》中的老子与王弼思想探析
    经注》中的老子与王弼思想探析李天昀*(江苏师范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在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老子与王弼的哲学思想可以说是相互交织的。王弼在对于《老子》进行注释时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加诸《老子》原著之上。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魏晋玄学家王弼的核心思想是“无”。老子的核心思想“道”在王弼的注释中也有所体现,王弼的核心思想“无”在《老子》原著中也有所暗示。但是王弼是从“无”的角度理解老子的“道”,老子是从“道”的角度论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4-17

  • 王弼《观》卦释义研究
    100875)王弼《观》卦释义研究蒋丽梅(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 北京 100875)摘要:以王弼对《观》卦的注释为核心,通过对比王弼释义与儒家注释的异同,可以探讨王弼“观”的概念在认知方法、思维创造和政治实践上融合儒道的具体诠释活动。王弼通过“观我生”将“观”的活动从个体认知向天道本体探究扩展,个体以本体为参照,在“观妙”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存在,从“自我观之”走向“以道观之”。因此祭祀内在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为一种德性培育,更是对万物多样性与一致性的体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6

  • 探析王弼“得意忘象”的认识论
    0820)探析王弼“得意忘象”的认识论沈玲玲(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0)摘要:本文探析了王弼“得意忘象”的认识论思想,其中包括“得意忘象”思想的展现,以及“言”、“象”、“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深刻的认识论思想,这对当时及以后的学术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王弼;言;象;意王弼(公元226—249年),生活与活跃于魏明帝正始年间。王弼的著述今存主要有《老子注》、《周易注》。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篇,就是对从

    西部皮革 2016年14期2016-02-24

  • 王弼的“贵无论”思想
    100081)论王弼的“贵无论”思想李大森(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与宗教学院,北京 100081)每一哲学思想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魏晋玄学这个阶段,虽然“本体”这一概念还没有出现,但王弼的玄学思想中己产生了“以无为本”和“以无为体”的本体思想。本文根据王弼所处的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对王弼关于“无”的思想来源的探寻,分别从无作为本体、名教与自然无为的关系、得意而忘象的认识论三个方面来论述王弼的贵无思想。王弼;贵无论;魏晋玄学王弼哲学思想产生于

    殷都学刊 2016年4期2016-02-02

  • 论魏晋玄学的贵无论
    关键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他们都坚信贵无论的本体思想,无作为天地万物存在之根本,与现象界有众多联系。王弼提出如何从认识无的可操行性方法,这在认识论上有重大意义。关键词:魏晋玄学,何晏,王弼,无,现象汤用彤先生认为:“夫玄学者,乃本体之学,为本末有无之辨。”[1]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与它的本体对象与思想的思辨性有密切关系。它第一次用思辨方法将本体对象作为讨论、研究主题,构建本体论的体系。它并不同于西汉和东汉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构成论,后者

    商 2015年51期2015-05-30

  • 浅谈王弼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472000)王弼(公元226年~249年),字辅嗣,山阳人,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他是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何劭《王弼传》称其“幼而察惠,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1]曾发表“圣人体无”以及圣人与老子的关系的精辟见解,使当时的吏部侍郎裴徽为之倾倒,也因此受到何晏的器重。何晏称赞他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1]王弼的主要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正始年间,以王弼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4-10

  • 王弼“贵无论”辩证*
    012)学术界对王弼本体论的思想有一个定位,即“贵无论”。如追溯其来源,可见于《晋书·王衍传》中所记载:“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1]p1236近代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流别略论》一文中也指出:“其形上之学在以无为本。其人生之学以反本为鹄”,“此无对之本体(Substance),号曰无,而非谓有无之无”。[2]p50这样的定义,即是认定王弼哲学思想的本体观念即为“无”。在

    湖湘论坛 2015年3期2015-03-28

  • 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
    116622)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郝 虹1,陈梦雪2(1.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人文学部,辽宁 大连 116622)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理念,提出了使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发挥其正常及最大效用的方法;王弼在准确把握老子思想的精髓之后,重新理解了儒家经典《周易》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2

  • 试论王弼玄学之新方法
    0320)试论王弼玄学之新方法刘季冬(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王弼会通儒道构建新的玄学思想体系是通过注《老子》实现的。王弼注《老子》使用了直觉思维、辩名析理等多种方法,其中“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导方法。这一方法在王弼注《周易》、《论语》中也有体现。以“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多种方法并用的思想方式为王弼玄学之新方法。王弼;玄学新方法;执一统众、以简御繁哲学思想方法之重要,为学界所公认。汤用彤认为:“新学术之兴起,虽因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7

  • 錢鍾書《〈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注》評議
    錢鍾書《〈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注》評議陸永品《〈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注》歷來稱善,本文通過摘録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對二注的評議,展示了錢先生融貫古今中外的學術視野與深湛的修辭學造詣。錢先生的評議廓清了《老》《列》研究中許多懸而未決的疑點,為今天的《老》《列》研究者指出了一條光明的新路。關鍵詞 老子 列子 王弼 張湛 錢鍾書 評議中圖分類號 B2錢鍾書先生學貫中西,學識淵博,享有世界盛譽。錢先生的《管錐編》對《〈老子〉王弼注》《〈列子〉張

    诸子学刊 2015年2期2015-02-07

  • 王弼其人其学
    261061)王弼其人其学任怀国(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王弼是魏晋玄学阵营中卓然超群的人物,是中国哲学史上超一流的哲学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述颇丰。从王弼的思想体系建构过程看,他找到了一条综合儒道关系的途径和方法,突破了汉代的学术传统,构筑了一个自具系统的经典解释方法论体系。他通过重新解释《老子》和《周易》,从本体论的高层次解决了有与无、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完成了融合儒道思想、从中阐发出新的本体论哲学并使之发挥应有作用的艰巨任务。正始玄学;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遗忘的踪迹 ——王弼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文论史地位
    遗忘的踪迹 ——王弼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文论史地位王成(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14)王弼以哲学家的致思在经书注解中建构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这种隐匿在哲学玄学本体论下的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思维指向的功效。然而,王弼的文论史地位几乎是缺失的,其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于被遗忘。因此,对王弼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研究在当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弼;文学;批评理论范式;文论史王弼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近三十年中国大陆王弼易学研究述评
    近三十年中国大陆王弼易学研究述评程 旺 张 淼(曲阜师范大学 哲学系,山东 日照 276826)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王弼易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学界探讨的重点集中于王弼易学的解经体例、与老学的关系、纵向比较、玄学观政治观及影响几个方面。但总体来看,王弼易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王弼;易学;玄学;述评王弼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闪放着异彩光芒的哲学家,他不仅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老学史和中国易学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方论坛 2010年3期2010-04-05

  • 神明易道略论
    变易的神明状态。王弼的《周易略例》就并没有呈现出理性化的规律形态,而是充分赋予易道以承载人事复杂乃至乖戾变易的神明功用。关键词:易道;神明;王弼;《周易略例》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2-0063-06On the divine Dao of Yi:A case study of WANG Bis Zhouyi Lüe liZENG Hai-jun(Department of Philosophy,Si

    周易研究 2008年2期2008-03-16

  •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
    与“崇本举末”是王弼玄学最基本的命题,王弼的全部社会思想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在这两个命题里:“崇本息末”是“崇本举末”的前提。只有“息末”才能“举末”,“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举”,“举”的先决条件就是“息”。无为而后有为,先“息”而后“举”,这实为正始玄学最基本的要旨。遗憾的是不少学者对此并不理解,他们或者认为所谓“末”的东西就是指“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现象,正常的应该取得和掌握,不正常的应该取消和止息,所以有的要‘举,有的要‘息”,或者认为“‘崇本

    船山学刊 2004年3期200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