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研究
——论道家思想对王弼注释周易的影响

2020-11-26 04:12韩盟延安大学
数码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弼养正周易

韩盟 延安大学

王弼,字辅嗣,生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 年),卒于魏齐王嘉平元年(公元249 年),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物之一,年仅24 岁,但成就斐然,特别是对道家思想的发挥,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和《老子指略》,《周易注》和《周易略例》。王弼的主要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远,而且王弼《周易注》也是多取老子的思想来注解《周易》的。因此,多数学者认为王弼“以老解易”,援老庄而注易。笔者将以此出发来研究道家思想对王弼易注的影响。

一、对易注思想的影响

道家“无为而治”对王注影响较大。王弼引用的无为思想多体现在五爻君位上,君主就是要“居于尊位,付与于能,而不自役”(未济卦六五注释);“付物以能,不劳聪明”、“委物以能,不先不为”(蒙卦六五注释);“能不用察,不代下任”(晋卦六五注释);“不为而成,不行而至”(临卦六五注释)。还有的体现在初爻和上爻,初爻是指事物的起始阶段,万事开头难,初始时期一定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不可以操之过急,这在屯卦中体现最多,屯卦就是“物之始生也”,切记“勿用有攸往”,所以,屯卦彖辞说到:特意提到“大亨贞”,就是要与时休息的意思。上爻处在一卦之极,是事物处在了终结阶段,只需无为守成便可,更不可节外生枝,正如王弼解释革卦上六爻所说的:“改命创制,变道已成,功成则事损,事损则无为。故居则得正而吉,征则躁扰而凶也。”从自然表面看来,万物皆有为,然而老子认为“无为”才是最大的“为”才符合自然规律,才合道。因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实际上,无为而治就是一种顺其自然,无有人为的干扰,与天合一,顺道而行。王弼的《周易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注易体系和体例,写成了《周易略例》,而这里的思想深受《易传》和道家思想的影响。

二、对诠释方法的影响

王弼注蒙卦彖辞“蒙以养正,圣功也”说到:“蒙之所利,乃利正也。夫明莫若圣,昧莫若蒙。蒙以养正乃圣功也。然则养正以明,失其道矣。”王弼前面讲的蒙,是指幼稚而言,对于幼稚的教育,要利于正,方为圣功,不正则乱,这是就教育的目的而言的。可是从教育的方法来说的话,要学会蒙昧,难得糊涂。宋人张根同此说法,他用“守之以愚”对“蒙以养正”作了解释。孔颖达对王弼作了阐发:“然则养正以明,失其道者,言人虽怀圣德,若隐默不言,人则莫测其浅深,不知其大小,所以圣德弥远而难测矣。若彰显其德,苟自发明,即人知其所为,识其浅深。故《明夷》注云‘明夷莅众,显明于外,巧所避’是也。”因此,王弼这段注释可以从两层意思来解释,第一层意思正如孔颖达的解释,为了养正,结果过了头了,太精明了,不懂得道家内敛功夫,就本末倒置了。第二层意思是养正用明,用明来养正,那个“以”字是“用”的意思,王弼发现了“养正以明”的弊端,这正符合道家“曲则全”“明道若昧,进道若退”的思想,这就回归到教育方法本身了,王弼认为要用蒙昧来教育,把人们引导到本分老实的状态,这正是老子所讲的“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第三章),在这一点上,清人傅以渐在《易经通注》中注解需卦彖辞时说到:“人心最初,崇 无上,一落知识,坑堑百端,然坎 险,艮 止,是虽有险而未雕未琢,可教正在此,故曰蒙。”傅以渐的解释站在人生的角度,略显更加全面。王弼关于此类的注解还有坎卦彖辞、明夷卦大象辞和困卦初六爻。

三、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王弼易注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进行的研究,但是仅是皮毛,需要挖掘的思想还有很多,而且问题也没有剖析清楚,内容浅薄,论证不足,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大量的佐证和写作。王弼易学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当然历代学者各执己见,笔者经过一些《易经》古籍研究以及占卜实践总结中,始终感觉王弼《周易注》的重要。后期还需要探索的问题有王弼易学中的道家思想,王弼“以老解易”体例分析,王弼“以老解易”对注易的启示,王弼“以老解易”对学易的意义。

猜你喜欢
王弼养正周易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辨析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王弼对老子思想中"无"的创造性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