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

  • 伴EWSR1重排的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分子图谱显示PLAG1基因高频融合,但无EWSR1融合转录
    涎腺肌上皮癌是一类目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涎腺恶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广泛,常与涎腺良恶性肿瘤形态交叉,易被误诊、忽视。肌上皮癌通常具有侵袭性和高复发率,其遗传特征和预后标志尚不明确。作者收集94例具有显著透明细胞的涎腺肌上皮癌,行FISH检测EWSR1重排,EWSR1基因重排阳性者再行NGS检测,NGS阳性者再经RT-PCR或FISH验证。检测结果显示26例(26/94,27.6%)透明细胞肌上皮癌FISH显示EWSR1信号断裂,其中6例( 6/26,23%)E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11-24

  • CBCT 成像在涎腺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缺点,限制了其对涎腺等软组织疾病的诊断应用[4]。本研究对51 例涎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造影后再行CBCT 扫描,以探寻CBCT 成像在涎腺造影诊断涎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碘化油造影剂为复方制剂,组方为植物油与碘结合的有机碘化合物,浓度为37.0%~41.0%;由山东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国药H 37022398)。1.2 设备锥形束CT(CBCT)设备为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自意大利New Tew 公司引进的New Tom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2022-11-15

  • 涎腺杨氏模量值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可靠性研究
    0029近年来,涎腺超声(salivary gland ultrasound,SGUS)已逐步应用到临床,半定量超声评分系统[1]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诊断价值逐步被认可。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F)在SS 诊断中的应用亦有报道[2-3]。在利用SWF测量SS患者涎腺杨氏模量值(salivary gland Young’s modulus,SGY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6-15

  • 常规超声联合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涎腺异常
    器官慢性损害,如涎腺功能障碍及相关口腔疾病等[1]。国内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涎腺病变的超声研究目前多限于其形态学改变,且结果差异较大,而针对涎腺硬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常规超声(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2D-SWE)评价T2DM患者涎腺(腮腺和下颌下腺)异常的价值。图1 2D-SWE测量涎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5期2022-05-25

  • 涎腺导管癌中FAM 83H 的表达及意义
    开封475000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一组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的涎腺肿瘤,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3%,好发于腮腺组织,其次是颌下腺,男女发病率约为2∶1~3∶1,50~60岁男性好发[1-2]。涎腺导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类似于低分化乳腺导管癌,1968年由Kleinsasser等[3]首次报道,在我国由俞光岩等[4]首次报道。该肿瘤侵袭性强、易转移,常转移至颈淋巴结、肺、肝、脑、皮肤和骨等,死亡率高,预后较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2022-05-05

  • 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涎腺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
    术的发展与进步,涎腺肿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涎腺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2%~6.5%,其中恶性涎腺肿瘤占0.3%[1]。因涎腺肿瘤部位特殊,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肿瘤之间的手术方式差异较大(良性病变可通过某种形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保留面神经,而恶性病变通常需要行全腮腺切除术,并有可能切除面神经),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术前鉴别肿瘤良恶性对诊疗计划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2-3]。超声检查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检查手段,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磁

    医学综述 2021年16期2021-09-08

  • CD66b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南宁)0 引言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1%和所有唾液腺肿瘤的10%,具有生长速度缓慢、侵袭性强,术后可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常侵犯周围神经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1-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D66b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病变密切相关[3-6]。本研究采用PV-6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对已确诊的5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标本和3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D66b的表达进行观察,探讨CD66b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2021-07-06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涎腺腺样囊性癌与多形性腺瘤的应用价值
    京 100853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累及腮腺,次为颌下腺,以“羊皮狼”为特征,其生长缓慢,形状和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 adenoma,PA)相似,但浸润性强且血行转移率高[1-3]。超声检查是涎腺肿瘤术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但部分涎腺ACC恶性征象不明显,容易误诊为PA,两种肿瘤的治疗方案及远期预后迥异[4]。因此,术前明确肿瘤的性质对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及预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6-29

  •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与多形性腺瘤的细胞学诊断及鉴别
    a, MEC)是涎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涎腺恶性肿瘤的30%~40%,腮腺恶性肿瘤的50%[1-3]。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PA)是涎腺常见的肿瘤之一,占腮腺肿瘤的75%~80%,颌下腺肿瘤的44%~68%,小唾液腺肿瘤的38%~43%[4-5]。涎腺MEC临床表现与PA相似,患者多以面部或颈部肿块就诊。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涎腺病变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7]。现收集2014年8月~2017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6-17

  • 涎腺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是一种累及泪腺和涎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此病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均可发生。有报道称,干燥综合征在我国居民中的发病率为0.3% ~0.7%,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 ~4%。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眼干、口干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过敏性紫癜样皮疹、乏力、低热、关节疼痛、呼吸不畅、消化不良等症状[2]。此病可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不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干燥综合征。继发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2021-04-06

  • 高频彩超对涎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评估分析
    276000)涎腺又被称为唾液腺,涎腺肿块的发生存在较多原因,例如涎腺良性肿瘤或者恶性肿瘤、涎腺囊肿或者涎石症等。由于涎腺肿瘤一般发生在浅叶,因此超声检查成为了本病的主要检查方式[1-2],同时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提升,高频超声逐渐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并且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为此笔者将其应用于涎腺肿瘤的诊断,并观察其超声影像特点,以更好的对涎腺肿瘤进行诊断,具体研究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现针对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2021-03-30

  • 超声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现状分析
    610072)涎腺肿瘤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3%,以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在内的大涎腺受累多见,其中约80%发生在腮腺[1,2]。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切除[3],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不同,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腮腺肿瘤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囊外剥离,部分、浅表、全部或根治性腮腺切除术等[4],良性肿瘤手术范围及损伤较小,部分良性肿瘤的患者甚至可选择随访[5];恶性肿瘤需要一并切除肿块和腺体,并进行转移淋巴结清扫,部分恶性肿瘤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2期2021-03-20

  • 涎腺混合瘤与Warthin瘤超声造影对比研究
    杜联芳 王栋华涎腺混合瘤与Warthin瘤病理成分复杂多样,导致二维超声特征存在交叉重叠,且彩色多普勒超声仅能显示肿块内较大血管,对于微小血管或流速极低的血流检出困难[1-2]。超声造影可以安全、客观地评估病灶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在涎腺肿瘤诊断方面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总结涎腺混合瘤与Warthin瘤的超声造影表现。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8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涎腺混合瘤患者和Warthin瘤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3-02

  • 蜱类涎液与病原体传播的关系及其在蜱媒病防控中的应用*
    方面来,其中围绕涎腺等关键传播环节的研究最为活跃。在NIH支持下,2005年Francischetti 完成了肩突硬蜱涎腺的转录组学分析(Francischettietal., 2005),接着Ribeiro 等人完成了肩突硬蜱涎腺分泌蛋白的分类与功能注释,发现了可通过调节宿主免疫介导病原传播的Salp蛋白及类似物(Ribeiroetal., 2006);针对美洲花蜱涎腺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Karimetal., 2011; 2015)也为明确蜱类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1年3期2021-02-10

  • 涎腺超声评分联合血清学指标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要] 目的 探讨涎腺超声评分法联合血清学指标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临床可疑PSS患者101例,根据ACR/EULAR分类标准,将101例患者分为PSS组和非PSS组,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比较单独应用超声评分、血清学指标及两者联合應用诊断PSS的敏感度、特异度等。 结果 单独应用超声评分诊断PSS的AUROC为0.799,敏感度为78.85%,特异度为75.00%;单独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31期2021-01-05

  • 64排螺旋CT常规及增强检查在涎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常规及增强检查在涎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涎腺肿瘤患者69例。对所有患者行64排螺旋CT常规及增强检查,对比不同组织的影像学参数。结果:平扫可见涎腺肿瘤病灶均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不同肿瘤间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可见,多形性腺瘤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腺淋巴瘤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基底细胞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显著强化;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4期2020-07-14

  • 超声鉴别诊断涎腺肿瘤良恶性的特征分析
    杜联芳 王栋华涎腺肿瘤少见,其恶性肿瘤更少,临床常无特殊临床症状,仅30%的恶性肿瘤可出现恶性特征,仅根据临床表现术前难以鉴别其良恶性[1]。有研究[2]反映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因取材抽样误差,其可靠性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临床一般不主张术前组织学活检[3]。高频超声具有经济方便、分辨率高、无创无辐射的优势,可作为诊断涎腺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21 例涎腺肿瘤患者的超声资料,旨在探讨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最佳超声特征。资料与方法一、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6-30

  •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CEACAM 5与PCNA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075000)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 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5,CEACAM 5)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和细胞膜上的跨膜糖蛋白。CEACAM 1、CEACAM 6等癌胚抗原家族成员均参与恶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5-07

  • 涎腺肿瘤、牙源性肿瘤中WT-1的表达
    新全头颈部肿瘤中涎腺肿瘤及牙源性肿瘤占比较大[1],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在多种涎腺肿瘤中增生活跃,导致涎腺肿瘤的复杂多样性[1-2]。牙源性肿瘤可分为3类:上皮来源、间充质/外胚层间充质来源和混合型[1,3]。涎腺肿瘤与牙源性肿瘤种类繁多,形态类似,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寻找特异性免疫组化指标具有重要价值。WT-1首次以抑癌基因从胎儿肾母细胞瘤中分离,是一种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抑制基因[4-5]。近年相关研究显示WT-1具有癌基因的作用[6],恶性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3-05

  • 鼻咽癌放疗早期涎腺DWI变化及其与放疗后口干程度相关性
    野包括部分或全部涎腺,患者放疗后涎腺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口腔干燥、味觉障碍、龋齿、吞咽困难和咳嗽等症状。随后其症状迁延并呈进行性加重而无有效控制方法,致睡眠障碍、心情压抑、烦躁易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放疗所致涎腺功能降低是剂量和体积依从性的。虽然对头颈部肿瘤涎腺的三维放射剂量分布与涎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相继有研究报道,但剂量-体积-功能之间的关系目前仍未十分明确。目前有研究认为26~35 Gy是涎腺受损的临界剂量[4,5]。近年来,随

    放射学实践 2019年6期2019-06-19

  • 颈部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519000)涎腺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疾病,多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腭部、舌下腺等。头颈部涎腺恶性肿瘤不仅分布范围较广,且其病理类型也不尽相同,常见的类型有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细胞癌等[1]。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了头颈部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分布特点,以期为后续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头颈肿瘤科自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5例头颈部涎腺恶性

    医药前沿 2019年7期2019-04-25

  • 3 种辅助检查诊断涎腺肿瘤符合率的比较研究*
    832000)涎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其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2]。因其术前不宜行活检,有发生瘤细胞种植的风险,故术前辅助检查非常重要。目前涎腺肿瘤的诊断途径主要包括病史及临床表现、B 超、CT、肿块切取活检、细针吸取细胞学、术中冷冻切片镜检、石蜡切片镜检。涎腺肿瘤临床症状相似,组织病理学特点复杂且形态各异,其术前确诊仍较为困难。本研究对274 例术后经石蜡切片镜检明确诊断为涎腺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涎腺肿瘤各个术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7期2019-04-25

  • CEUS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病变
    330006)涎腺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3%,肿瘤的组织类型复杂,其中恶性肿瘤约占20%,即使良性肿瘤也有恶变的可能[1]。目前对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恶性肿瘤还需辅助放化疗。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不同,恶性肿瘤切除范围较大,且须将面神经一起切除,可导致患者同侧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对临床术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CEUS对涎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4期2019-04-19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观察
    421000)涎腺肿瘤为口腔颌面部的特有肿瘤,依照其不同类型分为5种,分别是继发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和恶性上皮性肿瘤[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涎腺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痊愈率,而针对涎腺恶性肿瘤则采取手术与放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因涎腺肿瘤的复杂多样化,如手术方式、手术操作不当会导致口角歪斜、眼睛闭合不全等面神经损伤症状[2]。为此,本研究对60例腭部良/恶性涎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和手术联合放化疗法方式治疗,对

    微创医学 2018年5期2018-11-13

  • CT灌注成像在涎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殷宝渊 陈 维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以及散布在口腔粘膜下的许多小涎腺,肿瘤是涎腺组织中最常见的疾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上皮性肿瘤,由于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形态多变,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不相同[1-3]。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仅可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范围,在鉴别涎腺肿瘤良、恶性方面易受到检查者主观性因素的影响,准确率较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CT灌注成像作为1种无创、安全的功能影像学技术正逐渐被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8期2018-08-22

  • 涎腺超声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常用评价涎腺功能的方法包括唾液流率、涎腺核素显像、腮腺造影、唇腺活检等,但对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较低,且大多为侵入性技术[2]。而超声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高频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涎腺的大小、形态、淋巴结以及与周围解剖的关系,并且超声检查简单、安全[3]。笔者通过比较超声检测与其他临床传统常规检测方法的差异,探讨涎腺超声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

    浙江医学 2018年11期2018-07-03

  • CD147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在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约占30%[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47蛋白在粘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意义。1.标本来源收集1991年1月—2011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切除后的涎腺组织存档的石蜡切片标本,共52个,其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32例,正常涎腺组织20例。涎腺恶性肿瘤发生于大涎腺者(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24例,发生于小涎腺者(腭腺、唇腺、颊腺及磨牙后腺)8例;年龄

    医药前沿 2018年7期2018-03-13

  • 涎腺超声联合血清BAFF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颖 黄海燕 陈勇涎腺超声联合血清BAFF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耿保庆 黄娴倩 干敏芝 彭勇 朱梦雅 应颖 黄海燕 陈勇目的 探讨涎腺超声联合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pSS患者80例(pSS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60例(RA组),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TNF-ɑ、IL-1β及IL-6水平;通过二

    浙江医学 2017年21期2017-12-04

  • 舌小涎腺肌上皮癌1例
    50052)舌小涎腺肌上皮癌1例张春艳,程敬亮,张 勇,薛康康,陈 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河南 郑州 450052)图1 舌小涎腺肌上皮癌 A.MR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 B.MR轴位DWI,b=800 s/mm2; C.轴位增强MRI; D.病理图(HE,×40)患者男,63岁,主因“发现右侧颈部肿块2个月,伴持续性隐痛”入院。查体:右侧颈部可触及5 cm×3 cm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有压痛,无放射痛。MRI:舌体右侧形态失常,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年1期2017-02-15

  • SBP1基因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SBP1基因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李 伟1,王银龙1,朱友明1,陆婧雅1,朱 丽2,许旭东1,汪 聪1目的 研究硒结合蛋白1(SBP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15组涎腺肿瘤及其瘤旁组织,提取组织内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中SBP1的表达。设计及合成SBP1的shRNA序列,慢病毒转染scc-3细胞,应用MTT、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结果 SBP1在涎腺肿瘤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2016-11-25

  • NF-BP65和BCL-2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其预后关系的研究
    BCL-2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NF-BP65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以多形性腺瘤、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和正常涎腺组织中NF-BP65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3.3%和10.0%,BCL-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3%、26.7%和10.0%,两者表达在肿瘤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NF-BP65与BCL-2表达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3期2016-11-15

  • 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
    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陈俊1李姬梅2李伟1胡红梅3 1.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吉安 343000;2.江西省吉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吉水 331600 3.井冈山大学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吉安 343000[摘要]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K)、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SACC组织及2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K、MVD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2期2016-07-08

  • 润燥灵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脾脏干预初探
    润燥灵;T细胞;涎腺;动物模型;脾脏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3.002Study on the Effect of Runzao Ling(润燥灵)on the Spleen of Mouse with Sj?gren's SyndromeZENG Ping,HOU Lei,HE Xiu-li,WANG Ying,MA Wu-kai【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3期2016-05-30

  • HER-2在涎腺肿瘤中的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
    晓菊HER-2在涎腺肿瘤中的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及临床意义李峰 孙晓菊目的探讨涎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中HER-2基因扩增、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3例涎腺恶性肿瘤及10例良性肿瘤中HER-2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结果HER-2蛋白表达于涎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9%、10.00%,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HER-2基因扩增在涎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中的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期2016-03-04

  • 超声在涎腺肿物中的诊断研究
    2000)超声在涎腺肿物中的诊断研究林艳慧(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朝阳 122000)目的 探讨超声对于涎腺肿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朝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7例涎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显示良性肿块多边界清,形态规则、活动度好,多无明显血流或可见少量血流;恶性肿块多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包膜缺失、活动度差,可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检查准确率81.44%,误诊率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4期2016-01-29

  • 干细胞修复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进展
    质量[1]。由于涎腺组织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组织,且对放射线高度敏感,头颈部常规剂量的放疗即可导致腺体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2]。目前对放射性口干症的患者主要采用人工唾液替代疗法[3]。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涎腺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4],本文就干细胞治疗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涎腺组织来源细胞放射性口干症主要是因为腺体组织受到放射性照射后腺泡细胞萎缩、腺泡死亡、唾液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因此在研究的初期,学者们首先考虑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12-08

  • IGF-1蛋白联合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临床评估①
    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临床评估①温鹏涛,丁元欣(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以及病理分级、分型与IGF-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IGF-1蛋白联合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及病理组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IGF-1蛋白的检测。分析涎腺肿瘤的某些彩色多普勒特征性图与IGF-1蛋白表达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2期2015-06-27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涎腺良、恶性多形腺瘤中的表达
    448000)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多形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肿瘤疾病,患者占比可以超过50%,在医学界将该类疾病归入良、恶性之间的肿瘤当中,一旦病患患上此类疾病非常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等情况。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超过90%的良性多形性腺瘤癌会恶化为恶性多形性腺瘤,此类疾病病患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人数占比超过15%。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是通过肿瘤细

    吉林医学 2015年14期2015-05-15

  • 64排螺旋CT成像对涎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排螺旋CT成像对涎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程 建(商洛市中心医院口腔科,陕西商洛726000)涎腺肿瘤属于临床比较多见的颌面部肿瘤,其内部结构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其正确率仍有待提高[1]。本研究将29例考虑为涎腺肿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29例于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涎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9期2015-05-08

  • 涎腺干细胞在放射性口干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易 炜 牛道立涎腺干细胞在放射性口干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李志华 易 炜 牛道立*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引起放射性口干症的可能。目前放射性口干症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涎腺干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涎腺较大的排泄管上,其可对放射后损伤的涎腺结构和功能起到修复作用,若能在放疗中有效保护涎腺干细胞,则有可能减轻口干症状。另外,应用涎腺干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受损的涎腺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若能将涎腺干细胞科学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则有望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3-20

  • 彩色多普勒影像在涎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①
    彩色多普勒影像在涎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①温鹏涛,丁元欣(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目的: 研究涎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影像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及病理组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涎腺肿瘤的某些彩色多普勒特征性图像。结果:依靠二维超声的特征性表现判断涎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涎腺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性表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4期2015-02-18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可检测到HBV,涎腺组织也易感染HBV[6]。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virus X gene,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涎腺组织也易感染HBV,推测HBX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可能存在表达,且对ACC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临床手术中保留的ACC新鲜组织标本,探讨HBX在A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和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10-13

  • 高频超声诊断弥漫性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1例
    改变(考虑弥漫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②双侧腮腺内及腮腺旁淋巴结肿大(考虑反应性增生)。患者住院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①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②腮腺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 讨论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lymphoepithelial lesions)也称Mikulicz病,由 Mikulicz首次报道[1],以涎腺腺体被淋巴细胞侵润、破坏甚至替代为主要特征。本病较少见,患者多为50岁以上女性,主要发生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与舌下腺,很少发生于小涎腺[1],是一种自身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1期2014-09-26

  • 原发左颌下腺内滤泡性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
    部位多见,发生在涎腺的少见,常不能手术前明确诊断。且涎腺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不同于较常见的涎腺上皮性肿瘤,和其他部位的淋巴瘤的诊治也有一定的区别。临床容易误诊误治,因此需引起重视。图1 占位回声欠均呈“网格状”图2 占位内血流信号丰富原发于颌下腺区域的淋巴瘤少见,是由于正常涎腺组织中不含淋巴细胞,只是在发生涎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其涎腺导管周围出现淋巴组织的基础上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肿瘤。涎腺的良性肿瘤多为多形性腺瘤,患者多发生在40岁左右。超声检查一般表现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4年3期2014-06-05

  •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2)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王 青(贵阳市口腔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目的检测多形性腺瘤基因1即PLAG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1,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及病变组织的基因表达是否异同。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涎腺病变组织标本15例。其中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8例,涎腺炎症4例,手术中切取的病变涎腺组织10 mm以外的腺体组织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3期2014-05-25

  • 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44000)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胡 斌(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目的 分析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涎腺恶性肿瘤患者10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口腔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 男女比例为1.3∶1,平均年龄为45.3岁,腮腺、腭部、舌下腺发病率最高,病理类型多见腺样囊性癌以及黏液表皮样癌。结论 口腔涎腺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腮腺、倾下腺以及腭腺是高发部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2014-05-05

  • 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价值
    000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价值李大海,栗建辉,邸桂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河北 保定 071000[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高频超声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5%(18/24),误诊6例。结论高频彩超对早期发现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关键词]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超声检查;病理学;腮腺;淋巴结0 前言黏液表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3期2014-05-03

  • 不同分型的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核转录因子p50的表达及意义
    000不同分型的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核转录因子p50的表达及意义张强 刘江 陈晖 毕磊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河北唐山063000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转录因子(NF.κB)p50在不同分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总医院2007年3月~2012年6月5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法检测5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基质丰富型25例为A组、细胞丰富型2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4期2014-03-17

  • 人β—防御素—2在涎腺肿瘤及涎腺炎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要] 目的 研究涎腺良性肿瘤组织、恶性肿瘤组织和涎腺炎症中人β-防御素-2(HBD-2)mRNA和蛋白的表达特征。方法 对不同涎腺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HBD-2的表达,并分析HBD-2 mRNA和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组织、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涎腺正常组织比较,良性肿瘤组HBD-2 mRNA表达量为其6.468倍,显著高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关键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5期2013-11-11

  •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1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斯154007)涎腺肿瘤是是口腔颌面部多发性肿瘤之一,小涎腺肿瘤的发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15%,而腭部是小涎腺肿瘤的高发部位。本研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5[1]年涎腺肿瘤病理学分类标准对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74~2012年间手术切除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复查核实,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期对其发病性别、年龄分布、组织学类型及构成比有一较全面地认识,从而有助于对该类肿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年5期2013-10-09

  • 涎腺黏液腺癌1例
    腺等部位,发生于涎腺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涎腺的黏液腺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关键词] 黏液腺癌; 涎腺肿瘤; 涎腺[中图分类号] R 780.2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7518/hxkq.2013.02.023黏液腺癌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1],发生于涎腺者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涎腺的黏液腺癌,以提高对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3岁,2011年11月因腭部包块1年余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就诊。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2期2013-05-10

  • 高频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声检查是目前诊断涎腺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在性价比与普及率方面皆优于CT或MRI及其他影像诊断技术,而涎腺疾病又是临床常见病,其超声图像存在“一像多病”或“一病多像”现象。本文就我院超声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5例颌面部疾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高频超声在涎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体会,探讨高频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系颌面部疾病295例,其中男151例,女144例,年龄

    海南医学 2012年8期2012-10-08

  • 93例涎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473132)涎腺组织的分布很广,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涎腺肿瘤是颌面部发病率比较高的肿瘤。由于肿瘤的组织类型及生物学行为不同,临床表现复杂,故其治疗和预后也不相同。本文收集2000年至2011年间93例各类涎腺肿瘤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与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3例涎腺肿瘤病人中,男性45例,女性48例。发病年龄18~72岁,其中30~60岁60例,占64.5%。1.2 涎腺肿瘤分布及分类(表1)1.3 症状首发症状多为涎腺区缓

    中外医疗 2012年4期2012-06-20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涎腺多型性腺瘤的临床价值
    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涎腺多型性腺瘤的临床价值刘红梅(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超声科,陕西 铜川 727000)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涎瘤多形性腺瘤形态尚规则,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包膜完整或间断,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可有囊性变区或钙化。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12-08

  • 涎腺恶性淋巴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部位多见,来源于涎腺的少见,常不能在手术前明确诊断;且涎腺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不同于较常见的涎腺上皮性肿瘤,和其他部位淋巴瘤的诊治方法也有一定区别,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因此须引起重视。本文对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7例涎腺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涎腺恶性淋巴瘤共7例,男3例,女4例,中位年龄47(36~76)岁;其中,原发灶位于腮腺的5例(腮腺实质内2例,腮腺下极2例,副腮腺1例),颊部小涎腺1例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4期2011-08-15

  • 涎腺放射性损伤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治疗方法之一,但涎腺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相对位置及其对放射线的高度敏感性,使恶性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邻近涎腺组织也受到损伤,引起放射性涎腺炎的发生,涎液分泌减少,导致病人口腔黏膜及牙齿等组织器官发生系列并发症,影响咀嚼、吞咽和语言等各项功能,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对涎腺放射损伤的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1 涎腺放射损伤的临床及功能改变涎腺是人体对放射线极其敏感的器官之一,同一涎腺因其细胞结构不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浆液性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4-01

  • MMP-9和 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54002)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发病机制受多因素影响,而肿瘤的浸润、转移和复发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即(明胶酶 B/92kUⅣ型胶)一组钙锌依赖性蛋白酶,其功能能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且具有广泛的底物特性,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浸润甚至远处转移,同时促进肿瘤中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4期2010-06-22

  • 500例老年人涎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占很大比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及各类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中的分布却少见报道。本文收集我科近十年来老年涎腺肿瘤住院患者 500例临床资料,针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种与良、恶性肿瘤间的构成比进行分析,旨在提示目前老年人涎腺肿瘤的现状,为老年人常见涎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就我院 1999至 2009年经组织学确诊的500例涎腺肿瘤进行分析,发病年龄 60~82〔平均(71±10.2)〕岁。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11期2010-05-31

  • 5-LOX和 VEGF在涎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天祥 柳宏志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及细胞的增殖活性密切相关。近期研究结果表明,5-脂氧合酶(5-LOX)可能通过多个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许多肿瘤组织尤其是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然而迄今为止,有关 5-LOX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报道不多。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检测 5-LOX和 VEGF在涎腺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5期201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