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预测
    0%会发展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该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管的持续梗阻导致胆囊壁继发性血运障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通常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就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此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往往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管损伤、出血、术后腹腔脓肿等,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2-3]。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往往是术中或术后通过病理检查方可诊断,给手术增加了难度,术中、术后也容易引起并发症[3]。因此如能早期通过术前指标预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就可让该类患者更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年7期2023-07-30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1402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的一种严重形式。在外科文献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好发于老年人,发生率为10%~50%。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不易与急性非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区分[1,2]。与急性非坏疽性胆囊炎相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发病快、死亡率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尤为重要。2013版《东京指南》推荐超声作为急性胆囊炎形态学诊断的首选方法,如能依据超声征象第一时间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做出准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将使患者受益。本研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2022-01-19

  • 急性进展迅速型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033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acute gangrene cholecystitis,AGC)多由单纯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进展而来,此类型胆囊炎病情重、预后差,是急性胆囊炎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而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胆囊炎病人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自腹痛发作开始72 h内迅速演变为坏疽性胆囊炎,非手术治疗常无效,需早期及时手术干预。笔者将之定义为急性进展迅速型坏疽性胆囊炎(acute progressive gangrenous cholecys

    腹部外科 2021年2期2021-04-25

  • 肾气性坏疽1例并文献复习
    诊断:①左肾气性坏疽;②左侧腹膜后腔感染。术后因脓毒症病情危急,于2020年10月1日转入重症医学科。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于2020年10月7日转入泌尿外科进一步行专科巩固治疗。术后病理标本检查结果回报:(左肾)大部分肾组织及肾周围脂肪组织坏死伴出血,内见少量肾结构,血管扩张,故明确诊断:左肾坏死。术后给予术区引流并继续美罗培南高级别抗生素抗炎、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2020年10月23日患者一般状态恢复尚可,生命体征已平稳,于泌尿外科无特殊处理,请示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3-26

  • 产气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为以下几类:气性坏疽(gas gangrene)、自发性气性坏疽(spontaneous gas gangrene)、非梭菌性气性坏疽(nonclostridial gas gangrene)、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等。近年来,随着疾病谱发生变化、糖尿病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增多,由开放性损伤引起的梭菌性气性坏疽已少见,由血源感染引起的自发性气性坏疽和非梭菌性气性坏疽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产气性感染的

    上海医学 2021年2期2021-01-09

  • 蒲花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词] 糖尿病足;坏疽;热壅血瘀证;蒲花汤;外敷[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10(c)-0083-05Clinical effect of Puhua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XIAO Yang1   KE Ting1   LI Ting2   QI Haiyan1   WANG Gaolei1   HA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0期2020-12-14

  • 糖尿病足患者坏疽组织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分患者表现为局部坏疽,严重者可发生全足坏疽甚至需要截肢处理[3]。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早期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因此进行药物治疗需要谨慎,严格根据耐药性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为了解糖尿病足患者坏疽组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对148例糖尿病足患者坏疽组织的细菌

    内科 2020年5期2020-12-06

  • 中药泡足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探讨
    目的 以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患者为例,对中药泡足方联合西药治疗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该次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患者一共88例,纳入时间分布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随机的方式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泡足方联合西药方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5.45%与对照组的68.18%对比明显要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8期2020-06-27

  • 中医外治法对糖尿病足干性、混合型坏疽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研究
    病足干性、混合型坏疽患者应用中医外治法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干性、混合型的坏疽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对应治疗,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消毒和清创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糖尿病足;干性;混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6期2020-06-12

  • 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肢端坏疽的护理对策
    最严重的就是肢端坏疽[1]。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2]。为此,本研究对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肢端坏疽的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科收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肢端坏疽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1~65岁,平均(48.7±4.2)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2020-04-10

  • 根部坏疽穿孔型阑尾炎的腹腔镜诊治体会
    金明,程飞永根部坏疽穿孔型阑尾炎,以前均作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禁忌证[1],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技术不断成熟,根部坏疽穿孔型阑尾炎不再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禁忌证[2]。我院与诸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13年6月—2018年6月对收治的102例根部坏疽穿孔型阑尾炎行LA治疗,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共收治102例根部坏疽穿孔型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1-08

  • 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研究
    0)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致残或者致死的一种并发症状,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现象,病变将会涉及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个组织中,甚至出现局部或者全足坏疽,进行截肢治疗[1]。所谓的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神经病变引起患者失去感觉以及由于缺血失去生命活力、合并感染的足。且糖尿病足患者治疗费用比较昂贵,存在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所以老年糖尿病足坏疽需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为了研究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选取从20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0期2019-11-22

  • 家畜三种常见外科病的症状和治疗
    疖及疖病、窦道、坏疽家畜常见外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相应的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家畜经常会遇到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软组织损伤等情况,主要表现为患病牲畜部位皮肤破裂、出血、肌肉撕裂或断裂、筋膜损伤等,必须及时予以处置。现对疖及疖病、窦道、坏疽3种家畜常见外科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对应的治疗方法。一、疖及疖病毛囊和皮脂腺及其周围皮肤、皮下蜂窝组织内发生的化脓性炎症过程称为疖。1、病因致病菌通常为金黄色葡萄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7期2019-10-11

  • 总结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CT影像特征
    17000)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胆囊炎疾病,也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1],若是及时发现同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加以治疗,其治愈率相对较高。但是若是临床中没有能够及时发现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无法进行早期诊治,那么患者可能会遭到较严重的不良影响,病死率也相对较高[2]。想要及时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进行诊断鉴别,就需要切实可靠的手段。CT是一种具有高速度和高分辨率的诊断手段,能够进行三维建模和平扫,分辨较细微的组织结构,对于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8期2019-09-16

  •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疗效探析
    。其中,糖尿病足坏疽为血管病变缩引起的下肢缺血感染症状,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及时治疗非常重要[1]。该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8月为研究时段,分析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该院9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男、女占34例和11例。年龄31~75 岁,平均年龄(56.79±2.81)岁。 坏疽 I级 10 例、Ⅱ级31例、Ⅲ级4例;糖尿病足坏疽发病6~56 d,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2019-08-29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王爽【摘要】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发病急、发展快以及病情重的特点,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指标以及过往病史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够面对该病相对复杂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需要临床外科医生仔细研究患者的术前资料,为疾病的诊治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坏疽;危险因素;治疗进展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发病急、发展快以及病情重的特点,并伴有多种内科疾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15%-40%。

    人人健康 2019年6期2019-08-23

  • 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分级为标准,分为坏疽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跨度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9.7±1.2)岁;病程为 2~16 年,平均为(6.7±0.3)年。非坏疽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跨度为44~76岁,平均年龄为(59.6±1.1)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数据具备可比意义。1.2 方法该次入选的两组糖尿病患者均采取彩超检查,彩超检查方法为:选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超声诊断仪,由美国惠普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2019-07-12

  • 胆囊结石患者的病理分析及研究
    例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超声观察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并不典型,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壁并不清晰,比较模糊,但是能观察到胆囊的形态有异常表现;经CT可以确定胆囊炎程度、受感染情况,缺乏特异性表现,但是能观察到腹腔积气,确定积气的来源。病理结果表明,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中有18例是胆囊颈处被结石堵塞,2例由胆囊管被结石堵塞,引起的结石性胆囊炎,同时患者合并坏疽、感染和穿孔等症状。其中15例患者为女性,5例为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7-08

  • 分析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GE16排螺旋CT诊断价值
    讨分析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GE16排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8月收治的85例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给予患者GE16排螺旋CT诊断,分析CT诊断结果和声像图特征。结果:表现特征如下:阑尾变大,壁增厚,腔内积气积液。间接征象包括阑尾盲肠炎,脓肿和穿孔等症状。相比于病理学诊断检查结果,CT扫描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患者GE16排螺旋CT诊断具有显著作用,能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7-08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CT诊断价值
    道予,彭俊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是急性胆囊炎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多由急性单纯性和化脓性胆囊炎发展而来,其具有病情重、发病快等特点,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所以早期诊断尤为必要。影像学检查通常可对急性胆囊炎做出正确诊断,但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却常难以给出明确诊断,容易延误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CT对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表2 两组的CT观察指标比较结果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搜集

    放射学实践 2019年5期2019-05-27

  • “脱疽”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意义
    有消渴症状,继发坏疽的描述:“未发疽之先,烦渴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此患”;《续名医类案》载有“一男,因服药后作渴,左足大趾患疽,色紫不痛,若黑若紫即不治”,说明清代已认识糖尿病可并发下肢坏疽。在病因病机方面,如高锦庭《疡科心得集》曰:“脱疽者,丹石补药、消烁肾水、气竭精枯而成”,“有先渴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渴者,皆肾水亏涸,不能制火也。此证形势虽小,其恶甚大”,指出糖尿病性足病可由肾虚火旺而成;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称“脱骨疽”,并提出用温药治之,为脱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6期2019-02-19

  • 糖尿病足坏疽血管介入后创面清创治疗
    2]。足部缺血性坏疽是糖尿病足的常见临床表现,临床通常合并感染进展、缺血性疼痛、代谢紊乱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情况。在无法重建肢体血运的情况下,坏疽进展快,伴随的感染会向近端迅速蔓延,此时需要通过截肢手术以祛除病灶、控制感染,才能挽救生命。1 足缺血性坏疽评估1.1 坏疽评估足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肢体缺血到一定程度产生而导致的肢端坏死,若继发感染则加重病情,临床上最容易发生坏疽的部位为足趾端,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进一步向近端及周边蔓延,可累及踝关节、甚至小腿。临床上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5期2019-01-05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患者1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截肢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糖、脂代谢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坏疽;下肢神经病变【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

    健康大视野 2018年9期2018-10-24

  •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任医师将糖尿病足坏疽辨为湿热蕴结及热盛伤阴两种证型,采用药物外敷法及针灸治疗有明显效果。【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医案;路艺【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2-0070-02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以及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999 WHO)[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15%~25%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9-18

  • 肺癌合并坏疽的文献分析
    器及系统,但并发坏疽病例较为罕见。笔者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肺癌合并坏疽相关文献报道,分析肺癌并坏疽的发病规律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1检索方法和文献来源 以“肺癌”“坏疽”为关键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载的肺癌合并坏疽相关个案报道。检索时间为1987年9月-2017年6月。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详细阅读相关个案报道,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3-31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患者198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截肢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糖、脂代谢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坏疽;下肢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通常难以治愈。中医认为,本病为消渴日久,肝肾阴亏、气血两虚,而湿聚化热、筋损化腐成疽,故清热祛湿、补气养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0期2018-02-28

  • 治疗糖尿病足,只需要治脚吗
    性、湿性和混合性坏疽三类。湿性坏疽临床上最多见,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等。局部常有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不适甚至败血症等。可见虽然糖尿病足最直观的伤口在足部,但会影响到全身,因此治疗不仅仅只是针对创面的消毒清创,还需要针对足病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展开综合治疗。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发病率相对较低。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糖尿病足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19%将面临截肢,这些截肢患者中一半以上在截肢前没有尝试过血运重建。针对下肢缺血

    益寿宝典 2018年2期2018-01-27

  • 120例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总结糖尿病足坏疽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防治糖尿病足坏疽极为重要,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中选取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为28~79岁,平均年龄(62.8±7.5)岁;糖尿病病程为1~10年,平均(5.8±2.4)年。根据糖尿病足Wanger分级标准将其分为坏疽组(1~3级)50例和非坏疽组(4~5级)70例。1.2 方法回顾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9期2018-01-16

  • 化腐生肌散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效果分析
    肌散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效果分析张明顺(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山东 泰安 271500)目的:探讨用化腐生肌散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在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32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比组(16例)。为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治疗组患者应用化腐生肌散进行治疗,为对比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与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2017-11-30

  •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毒力测定王 立,惠娜娜,李继平*(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坏疽病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入选杀菌剂对坏疽病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供试杀菌剂中有6种能有效抑制坏疽病病菌,但这6种杀菌剂毒力差异较大。EC50值由小到大依次为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

    中国马铃薯 2017年5期2017-11-04

  • 预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论著·预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倪航航 梁志宏 刘书强 华伟 韩月锋目的 比较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各项生化指标,分析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危险预测因素。方法 阑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291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217例(单纯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74例(坏疽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运用多因素分析得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再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8期2017-09-09

  • 超声造影在诊断坏疽性胆囊炎中的价值
    洁超声造影在诊断坏疽性胆囊炎中的价值胡国梁 蔡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坏疽性胆囊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坏疽性胆囊炎超声造影检查声像学表现。结果胆囊壁造影剂表现为回声强度减弱(14例)、胆囊壁连续性中断(12例)、胆囊壁不均匀增强(8例)、胆囊增大(10例)、胆囊腔内渗出物(12例)、胆囊周围积液(16例)。结论超声造影表现回声强度减弱、胆囊壁连续性中断等征象在坏疽性胆囊炎声像学表现中具有一定特征性。坏疽性胆囊炎 超声 造影坏疽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4期2017-01-11

  • MSCT后处理技术对坏疽性胆囊炎的影像特征分析
    CT后处理技术对坏疽性胆囊炎的影像特征分析李洪, 张海兵, 明兵, 周柱玉, 李汝辉目的: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探讨坏疽性胆囊炎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坏疽性胆囊炎(A组)及20例单纯性胆囊炎(B组)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64层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MPR及MIP后处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MSCT影像特征。结果:A组胆囊最大横径(4.43±0.88)

    放射学实践 2016年7期2016-10-18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肢体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前患肢褥疮和拇趾坏疽久治不愈,疼痛剧烈,褥疮破溃出现窦道,表面及周围见脓性分泌物,面临截肢。行hUC-MSCs移植治疗3次后,窦道表面闭合,结痂,脓性分泌物消失,创口干燥。治疗后6个月,窦道内部完全闭合,坏死组织脱落,创面完全愈合,患者避免截肢,临床痊愈。结论ASO合并CLI拟截肢患者可通过行hUC-MSCs移植治疗改善下肢缺血状态,实现病情逆转,hUC-MSCs有望成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脐血干细胞治疗ASO的替代品,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17期2016-07-20

  • 糖尿病手部坏疽的综合治疗 11 例报告
    柴益民糖尿病手部坏疽的综合治疗 11 例报告陈华 徐佳 汪涛 柴益民【摘要】目的 评估糖尿病手部坏疽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收治糖尿病手部坏疽患者 11 例,自发现病变至诊治时间平均为 6.2周,术前 MHQ 评分为 61.3±7.5(55~71)分。均接受综合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抗炎、清创截肢和术后处理等。结果 本组 11 例随访 12~18 个月,平均 13.2个月。患肢创面均完全愈合,除病变手指外,余指活动正常。术后 MHQ 评分为 84.2±8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6年4期2016-06-17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合并坏疽一例并文献复习
    肿性多血管炎合并坏疽一例并文献复习莫颖倩林建子李红郑东辉戴冽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莫颖倩,林建子,郑东辉,戴冽),呼吸科(李红)【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合并坏疽的诊治要点。方法报道1例EGPA合并指端坏疽患者,以“EGPA”或“Churg-Strauss综合征”或“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以及“坏疽”或“缺血”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美国国家

    新医学 2016年4期2016-05-24

  • 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合并腹腔残余感染原因治疗及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坏疽性阑尾炎术后腹腔感染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6月~2011年1月收治化脓坏疽性阑尾炎病人236例,术后腹腔残余脓肿9例给予抗感染及中药保留灌肠,并根据脓肿的部位、量而采用不同的引流方式治疗。结果:9例中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7例经穿刺引流痊愈,平均住院12天。结论:阑尾术后腹腔感染根据症状及B超等可早期诊断,正确定位,并根据脓肿部位采取保守治疗结合穿刺引流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并提醒重视阑尾切除术,充分引流,防止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2015-10-21

  •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皮肤生长的临床疗效
    中糖尿病肾病和足坏疽是糖尿病常见严重并发症[1]。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截肢治疗,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保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抗感染、控制血糖等[2]。但是保守治疗可导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创伤面愈合速度缓慢,甚至出现不能愈合的情况。表皮生长因子是人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生长因子[3],其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皮肤的生长。有研究表明[4],对糖尿病足坏疽小鼠实施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24期2015-04-17

  • 手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钦手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刘 钦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86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8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均治愈出院。术后无切口感染、无腹腔脓肿及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切除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预防阑尾炎切口感染,术后能有效减缓患者疼痛,并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处理技巧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居各种急腹

    当代医学 2015年19期2015-03-24

  • 探析糖尿病足坏疽愈合的影响原因及护理对策
    06探析糖尿病足坏疽愈合的影响原因及护理对策宋秀杰黑龙江省鹤岗市岭北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6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足坏疽愈合的影响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5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观察患者糖尿病足坏疽愈合情况,分析影响糖尿病足坏疽愈合的因素,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影响糖尿病足坏疽愈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血压、年龄、病程、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等,在了解患者糖尿病足坏疽愈合的影响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5期2015-02-12

  • 探析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探析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邱海英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目的观察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到该院进行治疗的20例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总结其效果。结果20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中,其中18例(90%)完全康复出院,1例(5%)手术后患者截肢断端发生感染;1例(5%)由于严重感染死亡。结论给高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进行围手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4期2015-02-11

  •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足;肢端坏疽;综合疗法;疗效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1]。中国每年有45%~80%的糖尿病足截肢,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身心问题和经济负担[2]。本研究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2011年在江西省都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肢端坏疽50例,其中男22例

    当代医学 2014年29期2014-03-26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
    37147)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郁命河(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固镇卫生院,安徽 六安 237147)目的 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方法 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对30例患者进行为期20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1例患者术后出现迷走胆管漏,4例合并胰腺炎,给予对症治疗均治愈,其他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临床恢复效果良好。结论 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期2014-01-26

  •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胡孝永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一旦确诊应立即实施手术治疗,但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由于腹腔污染严重,盲肠部水肿明显,且阑尾残端处理难度较大等,给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1]。现将我院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持

    当代医学 2013年32期2013-08-15

  • 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疗分析
    者合并发生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临床工作和大量的研究资料发现,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诸多的并发症,例如胆囊穿孔、中毒性休克以及弥漫性腹膜炎症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发病进展迅速,并且就诊时病情常较为严重,故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并发症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2-4]。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对该病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和致死率,在治疗方面腹腔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3

  • 成功保留肢体治疗气性坏疽1例
    30006)气性坏疽,现称梭菌性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猛、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性疾病,其病死率可达7.1%~20.0%[1],截肢率高达 25.0%~88.0%[2-5]。 2011 年 7月,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成功保留肢体治愈气性坏疽患者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江西吉安人,农民,于2011年6月28日入本科住院治疗。患者因2011年6月25日骑摩托车时左下肢撞上农田耙,导致疼痛出血而入当地医院治疗,诊断股骨、胫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行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0期2012-08-15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40例临床分析
    伟,王永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未得到及时治疗而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据统计,在急性胆囊炎中有20% ~30%的病例伴不同程度的胆囊坏疽[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4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以及诊治经验等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6~87岁,平均76.4岁。入院至手术时间2 h~3 d。临床表现均有不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年5期2012-04-18

  • 试论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足;护理;坏疽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很大。一度是古今中外医学领域的一大顽疾,截肢残疾,死亡率很高。1 病因及发病机制糖尿病足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已有记载,隋朝巢元方《诸病原候论》记载,消渴病有八候,其中包括“痈疽”。唐朝王焘《外台秘要》记载,消渴病多发“痈疽”。宋朝诸瑞章《卫生宝鉴》记载“消渴者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现代医学于1965年首先使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并认为此病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周围神经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8期2012-01-29

  • 半暴露干-湿疗法治疗肢端坏疽的循证护理
    形态改变称为肢端坏疽。临床所见肢端坏疽主要发生于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及雷诺氏病患者,多见于下肢。此类患者因原发疾病导致肢体神经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异常,肢端组织缺血而坏死。组织缺血、局部抵抗力下降所致的感染往往成为影响病灶愈合的主要不利因素。若处理不当,肢端坏疽将不断向肢体近端扩大,最终为防治严重的全身性感染而不得不提高截肢平面,截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截肢作为一种残、高致命的危险事件应尽量避免[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11期2011-08-15

  • 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的护理体会
    13)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的护理体会袁建辉(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 100013)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可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糖尿病;肢端坏疽;护理1 临床资料2002年至2006年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共收治糖尿病坏疽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40~78岁;其中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26例;坏疽Ⅱ级8例,Ⅲ级11例,Ⅳ级9例;经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26例,2例在治疗显效后因合并心脏骤停死亡。2 分 期祖国医学将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4期2011-02-10

  • 五级糖尿病肢端坏疽2例处理分析
    00)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多发生于足部,故又称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部疾病是造成患者住院、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临床治疗、诊断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糖尿病湿性坏疽 患者,女,22岁,多饮多食多尿4年,空腹血糖为21.1mmol/L(380 mg/dl),反复出现酮症酸中毒,每日正规胰岛素48 U,皮下注射,双下肢怕冷,发凉。于1986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6期2010-08-15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坏疽 82例
    1000)缺血性坏疽是由于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后肢体缺血所致的坏疽,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糖尿病等所引起的坏疽[1]。2005-02—2009-04,笔者采用破栓复脉汤配合西医对症治疗缺血性坏疽 82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及分级参照《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确定[2]。1.2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均为本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患者,男 77例,女 5例;年龄 23~72岁,平均(45.21±6.23

    河北中医 2010年3期2010-04-08

  • 破栓复脉方治疗肢端动脉缺血性坏疽
    疗肢端动脉缺血性坏疽孔庆瑞破栓复脉方;缺血性坏疽;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TAO)、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tic obliterans, ASO)均可导致肢体远端急性或慢性闭塞,引发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1]。2005年2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肢端动脉缺血性坏疽82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82例,男77例,女5例;年龄23岁~72岁,平均(45.21±6.23)岁。病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年4期2010-02-09

  • 糖尿病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可出现足部坏疽和坏死。体征①肢端肌肉萎缩,肌张力差,易出现韧带损伤,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②可出现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等足部畸形。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charcot)关节病等。③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双足皮色青紫,有时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④足部感染的征象包括红肿、疼痛和触痛,脓性分泌物渗出、捻发音,或深部窦道等。临床类型湿性坏疽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15期20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