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

  • 武王“乱臣十人”及相关问题考论
    语》《左传》皆言武王有“乱臣十人”,关于十人之解说,歧见迭出,进而对诸书“乱臣十人”之“臣”字是否为衍文产生争议。 本文拟对相关问题加以考辨,并尝试探讨异说产生之原因及大致过程。一、旧注对“予有乱臣十人”的解说《论语·泰伯》:“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何晏《集解》:“马曰:‘乱,治也。 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 其一人谓文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8-07

  • 武王克商的“礼”与“文” ——谈《逸周书》中的军礼书写
    记载从周文王、周武王到春秋后期的灵王、景王年间的事情,内容大体分为史书、政书、兵书和礼书四类。《逸周书》中与军礼联系密切的篇目有《克殷解》《世俘解》《商誓解》等,它们在军礼书写方面各有侧重。《克殷解》和《世俘解》主要记载军礼的仪式,《商誓解》则记载军礼中的誓辞。一、纪实有序:《克殷解》中的仪式书写《克殷解》记载周武王牧野誓师,战胜商纣王,建立周王朝时的仪式,以及在战争后为巩固统治秩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

    名作欣赏 2023年6期2023-04-06

  • 玉不琢不成器
    的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块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逃脱不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抱着石头很失望,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地打造一下,打造好后,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尚需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那么人也是如此,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12期2022-12-08

  • “敬德”“保民”关系新论 ——基于周初思想史的考察
    《尚书·周书》对武王思想的记录很少,唯有《牧誓》和《洪范》开头小段,其余均以周公为主,难以引起人们对武王思想的足够重视。实际上,有关武王的文献并不少,只是不受《尚书》整编者所重视,如《逸周书》便保留了多篇可信的有关武王的文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尚书·周书》对武王记录的不足①这是目前除《尚书》外仅有的四篇可信的记录武王的文献。虽然清华简有《厚父》一篇记载了“王”与厚父的对话,但这里的“王”是谁,至今未有定论。从思想内容看,《厚父》出现了大量与周公用语相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2-06

  • 论史浩对《尚书·泰誓》之“泰”的解释
    篇,主要记载了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渡过孟津巡师、大军讨伐商纣王前的三次誓师词。南宋史浩曾对《尚书》每一篇的篇名、书序和内容进行注疏及讲解,撰写成了经筵讲章之本《尚书讲义》。其中,他在对《泰誓》篇名的解释上,基于《尚书》的篇章内容、特点与诸家众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尚书·泰誓》之“泰”为“太公”之“太”关于《泰誓》篇名的解释,在史浩之前及其同时代人中已有各种说法。孔安国说:“大会以誓众。”王肃认为“武王以大道誓众”;顾彪认为“泰者,大之极也。犹如天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2

  • 《世俘》与武王献俘盟誓典礼
    第四十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过程。近代以来,随着经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地位的衰落,《世俘》的史学价值受到学者的重视,顾颉刚、赵光贤、李学勤、罗琨等学者分别从史实、思想、历日、礼制、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达成的共识是:(1)《世俘》是一篇可靠的西周文献。(2)《世俘》所载武王伐纣过程历经4个月,其中夹杂在武王派兵遣将征伐商人属国之间的段落,即从“辛亥,荐俘殷王鼎”到“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是错简,正确位置应当在

    古代文明 2022年3期2022-07-09

  • 国宝鉴览:西周青铜器何尊与“宅兹中国”的由来
    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期2022-04-03

  • 六韬·龙韬·论将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

    领导月读 2022年2期2022-03-18

  • 周公生卒年考
    典籍中对周公之兄武王的享年及其在什么形势下逝世有较多的记载,对与周公紧密关联的成王的情况,记载就更多了。可见,由武王、成王的相关情况,再结合其他有关史料,去探索、推及出周公的生卒年,是突破当前研究困境的可行之策。一、从武王的生卒年推出周公之生年简而言之,我们将古籍中与武王生卒年有关的史料放在殷周之际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并吸收现代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先确定武王的生卒年,然后以之推出周公之生年。为此,我们先从武王以下四点切入。一是武王的享年。《真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2年3期2022-03-17

  • 诗经·大雅·下武
    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即位在镐京。武王即位在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继承祖先法先王。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后辈光明又显耀。后辈光明又显耀,遵循祖先的足迹。基业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基业长达千万年,哪愁没人来辅佐。【简析】《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朝王室祖先的功绩。《下武》这首诗是周康王即位时,诸侯的祝贺

    领导月读 2022年11期2022-03-15

  • 据清华简释《中庸》“武王末受命”〔*〕
    段赞美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文句,其前面的部分为: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这段话总结了周人兴起和夺取天下的历程,对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予以了由衷的称赞,特别是对周武王的成就和地位作了高度的评价,“壹戎衣”即《尚书·康诰》所论的“殪戎殷”,指武王灭掉了大殷。〔1〕全文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学术界 2022年2期2022-03-10

  • 《金縢》周公人物形象的演变
    中一篇自题为《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其内容与传本《金縢》大致相合,整理者将其题为《金縢》。清华简《金縢》是《金縢》的战国写本,说明至迟在战国中期,《金縢》的传本就已经存在了。清华简《金縢》与传本《金縢》相比,除了若干异文,还有三处重要不同:一是武王生病的时间,简本为“武王既克殷三年”,传本为“既克商二年”;二是传本较简本多增周公占卜这一环节,且武王随后康复;三是简本“周公石东三年”,传本作“周公居东二年”。我们认为,这些不同是传本在简本基础上的有

    寻根 2021年6期2021-12-18

  • 试析周初之天人关系
    商末的时俗沦丧为武王翦商带来了先决条件,但周能以一小邦翦商,其一是周人至太王起代代承接翦商之志,不停的发展壮大自身同时又联合外面的部族,战略上的准备是十分充足的;其二是纣在与东一战里国力消耗。据许倬云《西周史》所述,商在东方遭遇不小的麻烦。《左传》昭公四年,“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昭公十一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当指东夷与商之间有战事,纣王明命不是在克东夷之后死亡,此处所谓“陨其身”,当指东夷之叛促成了商的失败及纣的死亡。内外形势的相交,这种种巧合之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2021-11-03

  • 价值连城
    非常伤心。 楚武王即位后,卞和以为武王一定会识得宝物,便又带着璞玉来献给武王。结果,武王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卞和大呼冤屈。 从此,卞和再也不敢去王宫,直到文王继位。 卞和在荆山下抱着璞玉伤心欲绝,哭声震天,达三天之久,惊动了楚文王,楚文王这才派人去调查这件事。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痛哭,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却被认为是石头,白白地埋没了;明明是诚实的人,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这世道太不公正了。” 卞和的话传到文王那里后,文王立即召他入宫

    格言·校园版 2021年30期2021-07-06

  • 武王伐纣
    姓。4.周发:周武王姬发。5.殷汤:商朝开国君主商汤。译文主动把君主禅让给贤人的是尧和舜。安抚百姓,讨伐暴君的是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小故事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昏庸残暴,他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的死活。朝中劝谏他的忠臣都被他杀死了,商朝也越来越弱了。这时候,西部有一个周族部落,部落的首领周文王非常得民心,他的部落渐渐强大了起来。他去世后,武王继位,拜姜太公为军师,准备讨伐残暴无道的纣王。武王仁德贤能,百姓和各地诸侯纷纷加入了讨伐大军。当武王的军队来到商朝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10期2020-11-30

  • 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碰上周武王的部队。原来周文王已死,武王继承了王位。还来不及埋葬父亲,他就用车载着周文王的雕像,往东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拦住周武王的马头苦苦劝谏说:“父亲死后不埋葬,反而兴兵讨伐,说得上孝道嗎?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害君王,说得上仁慈吗?”武王手下的士兵见了,想杀死他俩。姜太公说:“他们是仁义之人。”就叫士兵把他俩扶开。周武王平定殷朝之后,天下都属于周朝。为此,伯夷、叔齐感到耻辱,坚决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采摘蕨(jue)菜度日。不久,伯夷、叔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10期2020-11-30

  • 武王伐纣日期的新推定
    提出了至少44种武王克商之年的假说,跨度从公元前1130年至公元前1018年[1],[2]38-39。《夏商周断代工程》综合利用古文献和西周青铜器铭文(金文)的记载,结合考古测年和天文学,推定武王克商之日是在前1046年1月20日[2]46-49。但是,前1046年方案是正月建亥和戊午在二月[3],与古文献记载不符,这就留下了很大的破绽。此后又陆续出现了对武王伐纣之年的各种不同见解[4-8],至今各种分歧依然存在。因而,似有必要再做检讨,修订或重新复原武王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6-08

  • 认知障碍
    《吕氏春秋》:“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又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这个故事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武王进入殷都,听说有个德高望重的人(殷长者),便去拜见,问他殷商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殷长者说:“您如果想要知道,就请定于明天日中之时。”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

    新民周刊 2020年10期2020-03-27

  • 从“伯夷谏武王”的后世解读看儒家文化的自我完善
    议的事件即伯夷谏武王事件,来看看儒家文化是如何自我完善的。①近些年,关于伯夷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也取得了较多成果。如针对伯夷形象的研究,有葛炜:«春秋战国伯夷形象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王建华:«伯夷叔齐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陕西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针对伯夷事迹的研究有刘家钰:«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辨»«人文杂志»1984年第1期;叶罕云:«伯夷“义不食周粟”原因探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

    珞珈史苑 2019年0期2019-12-17

  • 问鼎
    年,秦惠文王薨,武王即位。一日,武王对群臣说:“听说太庙铸有九鼎,代表天下九州。寡人想亲自前去洛阳太庙观鼎。”群臣纷纷进谏:“不可!洛阳是天子之地,无天子召见不可擅往;太庙是帝王家庙,诸侯不允许入内;九州龙文赤鼎是社稷象征,天子传国之宝,更是不允许诸侯睥睨窥视。否则,天子震怒,诸侯讨伐,秦国大祸临头了!自有社稷以来,还没有哪个诸侯敢产生这样的想法。”武王只得不再提起此事,他一边改革内政,让国家富强;一边征伐小国,扩大力量,秦国的实力逐渐增强。但武王的心里,

    小小说月刊 2019年17期2019-11-13

  • 《西伯戡黎》之“西伯”浅探
    。”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史记·周本纪》:“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司马迁的《史记》也主张“文王戡黎说”,它有关“西伯戡黎”的记述主要沿袭自《尚书·西伯戡黎》。《西伯戡黎》并没有说“西伯”是谁,司马迁的看

    新生代 2019年19期2019-11-13

  • 问鼎
    年,秦惠文王薨,武王即位。一日,武王对群臣说:“听说太庙铸有九鼎,代表天下九州。寡人想亲自前去洛阳太庙观鼎。”群臣纷纷进谏:“不可!洛阳是天子之地,无天子召见不可擅往;太庙是帝王家庙,诸侯不允许入内;九州龙文赤鼎是社稷象征,天子传国之宝,更是不允许诸侯睥睨窺视。否则,天子震怒,诸侯讨伐,秦国大祸临头了!自有社稷以来,还没有哪个诸侯敢产生这样的想法。”武王只得不再提起此事,他一边改革内政,让国家富强;一边征伐小国,扩大力量,秦国的实力逐渐增强。但武王的心里,

    小小说月刊 2019年9期2019-09-24

  • 武王攻击纣尸”的原由探析
    》一文中记载,周武王在纣王及其“二女”自杀身亡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尸体进行了疯狂的攻击,儒士为维护武王形象,认为此种描述与历史不符,否认武王的攻击行为。武王攻击死尸,砍下他们的首级,悬挂在旗帜上,实为西周军礼仪式,后世仍有此种礼俗流传,武王仁者形象与此举不矛盾。关键词:武王;攻击;;军礼周武王作为周朝的开国之君,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他在位仅仅六年,但是他在其父文王建立的克殷基础上,励精图治,不负众望,在牧野之战中取得胜利,推翻昏庸残暴的商纣王朝,开启周王朝的统

    青年生活 2019年6期2019-09-10

  • 《马说》达标训练
    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卞和泣玉》【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22期2019-07-25

  • 和氏璧
    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拿着玉去见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仍然说是石头,武王便下令砍下卞和的右脚。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文王派人去询问他:“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为什么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并不是为失去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宝玉被当成石头,我这样忠贞的人却被当成骗子,真是可悲呀!”文王命人剖开卞和的玉,发现果然是稀世宝玉。就用卞和的名字命名它为“和氏璧”,并定为国宝。【国学讲堂】許多时候,人们常常只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9年4期2019-04-20

  • 谣言与智者
    ,秦国大将甘茂承武王之请攻打韩国的三川,可他却在去魏国结盟时变卦了。武王纳闷,问甘茂不愿出征的理由。甘茂说:进军三川必须先拿下宜阳,而宜阳是韩国的重镇,破险阻劳师远征的难度太大了。更难的是,我能对付前方的强敌,却无力对付后方的政敌,特别是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人进谗言。到那时,大王将如何应对呢?樗里疾、公孙衍等都是秦国权臣,他们若倚仗同韩国的关系,在攻打宜阳时从中作梗,大王必会听信。那样,大王就欺骗了魏国,我也会招致韩国怨恨。为了说服武王,甘茂引用了

    杂文月刊 2019年4期2019-03-12

  • 谣言与智者
    ,秦国大将甘茂承武王之请攻打韩国的三川,可他却在去魏国结盟时变卦了。武王纳闷,问甘茂不愿出征的理由。甘茂说:进军三川必须先拿下宜阳,而宜阳是韩国的重镇,破险阻劳师远征的难度太大了。更难的是,我能对付前方的强敌,却无力对付后方的政敌,特别是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人进谗言。到那时,大王将如何应对呢?樗里疾、公孙衍等都是秦国权臣,他们若倚仗同韩国的關系,在攻打宜阳时从中作梗,大王必会听信。那样,大王就欺骗了魏国,我也会招致韩国怨恨。为了说服武王,甘茂引用了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2期2019-02-11

  • 郑板桥隶书《揭古碑》
    33字。首行题“武王十四铭,乾隆十一年人日(笔者注:人日即正月初七)郑燮谨录,师徒文膏刻石”。阳面为“武王十四铭”,阴面为“拘幽操”、“猗兰操”。石碑全文并标点如下:武王十四铭 乾隆十一年人日,郑燮谨录,司徒文膏刻石席铭 安乐必敬,无行可悔。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所监不远视尔所代。几铭 皇皇惟敬口,口生垢,口戕口。鉴铭 见尔前,虑尔后。盂磐铭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楹铭 毋日胡残,其祸将长,毋日胡害,其祸将大,毋日胡伤,其祸

    文物天地 2018年9期2018-11-28

  • 休闲驿站
    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旦(周公)、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双方在牧野交兵。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终于大败。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

    中老年保健 2018年9期2018-10-22

  • “不倒翁”的前世今生
    。厉王去世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匠来看,玉匠又说:“是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骗他,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腳。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璞玉,痛哭于楚山之下。楚文王即位后,得知此事,问卞和哭的原因。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这宝玉被当作石头,忠诚的人却被当作骗子。”文王知道原委后,便命玉匠将璞玉剖开。果然,石去玉现,文王高兴不已,命人将其制成玉璧,起名叫“和氏璧”。卞和这种不惜受刑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他称赞说:“卞和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7期2018-09-10

  • 不食周粟
    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位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周武王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他们二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2期2018-02-06

  • 不食周粟
    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位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周武王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他们二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

    青春期健康 2018年2期2018-02-05

  • 清华简《厚父》“王若曰”之“王”考实
    曰”之“王”为周武王。根据文献从三个方面考察得出:第一,文王之后、周公摄政之前,唯一符合“君天下曰天子”,是知“王”为武王;第二,《厚父》中的“王”不只与武王的“天子”身份相应,而且符合武王克商后急于寻求治道的情势;第三,在孟子时代,与厚父对话的“王”其具体身份也应该是人们熟悉的,不然孟子引《厚父》则不足以言“武王之勇”。周武王;《厚父》;清华简初读《厚父》简文,颇觉内容十分重要。然篇中“王若曰”之“王”究为何人?此于有关史实的时代定位甚为关键,而整理者不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8-01-02

  • 古代议论性散文阅读训练
    回答后面的问题。武王使人候①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太公對曰:“谗慝胜良,命曰戮②;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诽怨,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故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则武王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8期2017-07-11

  • 爱屋及乌
    了,商朝灭了,周武王仍忧心忡忡,问:“进了殷都,对商朝的旧部怎么处置呢?”太公说:“我听说:喜爱一个人,会喜欢他屋上的乌鸦(爱屋及乌);讨厌一个人,会讨厌他家的墙壁篱笆。应该杀尽那些敌对分子。”武王认为不行。召公说:“杀了那些有罪的,放了那些无罪的。”武王认为不好。周公说:“释放所有的人,用仁德来感化他们。”周武王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可以安定了。“愛屋及乌”比喻喜欢一个人,就会喜欢和这个人相关的东西。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17年5期2017-06-08

  • 有文有武
    休息,就连文王、武王也办不到;而只安逸享乐却不努力,文王与武王也是做不到的。能够劳逸结合,有紧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啊!”这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原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知人善任,治国张弛有道,伐殷商,立周朝,是我国古代明君的典范。化”,都需要我们端端正正地书写,清清楚楚地继承,把中国圣人的精髓,一脉相承地传下去。“武”字的由来扛着武器上战场,去攻打敌人,这就是“武”字的最初含义。看它的古代字形:上面是,也就是矛这样的武器。下面是,像一双奔跑的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5期2017-06-05

  • “不倒翁”的由来
    。厉王去世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匠来看,玉匠又说:“是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骗他,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玉璞,痛哭于楚山之下。及至楚文王即位后,得知此事,文王问卞和哭的原因,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这宝玉被当作石头,忠诚的却被当作骗子。”文王知道原委后,便命玉匠将玉璞剖开,果然石去玉现,文王高兴不已,命制成玉璧,起名叫“和氏璧”。卞和这种不惜受刑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動,他称赞说:“卞和真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41期2017-05-31

  • 有文有武
    休息,就連文王、武王也办不到;而只安逸享乐却不努力,文王与武王也是做不到的。能够劳逸结合,有紧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啊!”这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原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他们知人善任,治国张弛有道,伐殷商,立周朝,是我国古代明君的典范。“文”字的由来我们书写汉字时,最注重的是什么?对,一笔一画,有条不紊地书写清楚最重要。甲骨文的“文”字,画的是一个大大的人形,其实它是指我们人身上的纹路──血脉,一个人正是有了血脉,才架起了我们完整的血肉之躯;一个字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5期2017-05-25

  • 流言止于智者
    秦国大将甘茂承秦武王之请攻打韩国的三川,可他却在去魏国结盟时变卦了。他让副使向寿回国向武王转达他的意向,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秦武王纳闷,便到息壤这个地方迎接甘茂。见面后,武王问甘茂不愿出征的理由。甘茂说:“进军三川必须先拿下宜阳,而宜阳是韩国的重镇,破险阻劳师远征的难度太大了。更难的是,我能对付前方的强敌,却无力对付后方的政敌,特别是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人进谗。到那时,大王将如何应对呢?我不过是寄居于秦的客卿,樗里疾、公孙衍等都是秦国权臣,他们若

    农家书屋 2016年11期2016-12-23

  • 巧做发散解读 观点见仁见智
    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石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名曰:“和氏之璧。”(节选自《韩非子·和氏》)某些阅读材料之所以能够发散解读,作文时多角度获得感悟,选取立意,是因为该材料具有开放性

    美文 2016年10期2016-11-08

  • 孟津之誓
    王治业未半离世,武王即位,拜姜子牙为师、周公旦为辅,继承文王的治国理念,经过近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盛。此时商纣王昏庸暴虐,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周武王决意出兵讨伐,结束商纣的暴政。不过,在当时,尽管商朝在政治上已腐朽不堪,然而其军事实力却仍然强大。因此,周武王为了检验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号召力,决定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通过具体的行动以观察各诸侯国是否能效忠自己、征伐商朝。于是,武王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咸阳、西安附近渭水南北岸)文王陵墓祭奠,

    决策与信息 2016年8期2016-09-12

  • 仁则荣 不仁则辱
    在途中,遇见了周武王伐纣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已经死去,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木主奔袭商纣。他们二人大失所望,叩马而谏:“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害他俩,军师姜太公劝解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随后他们就走了。后来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漂杵,由于商纣王阵前的奴隶兵倒戈,周武王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伯夷和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16期2016-05-06

  • 让诚实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由,他连忙说这是武王给咬的。这时正好张老师从外面进来了,为了照顾整个班的孩子,张老师把二宝和武王叫到了隔壁的房间,张老师蹲下轻声地问武王,“这是你咬的吗?”武王摇摇头,这时候我说:“是你咬的也没关系,老师不说你,但是这种咬人的行为是不对的。”面对我的质问,武王还是说不是他咬的。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二宝说话了,“老师这是椅子不小心给夹的”。这时候我再看伤口,才恍然大悟,连忙向武王道歉,于是和二宝进行沟通,告诉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事情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教育家 2016年30期2016-04-13

  • 不食周粟
    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听说有两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周武王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他们二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6

  • 武王使人候殷
    武王使人候殷a,反报曰b:“殷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匿胜忠良c。”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百姓不敢诽怨矣d。”武王遽告太公e,太公曰:“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f。”(《吕氏春秋·慎大览》)注释:a 候:侦察。b 反:返回。c 谗匿:奸佞之臣。d 诽怨:指责怨恨。e 遽(jù):赶快,疾速。  太公:吕望,又名姜尚,字子牙,人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助武王伐纣有大功。f 驾

    月读 2015年11期2015-11-04

  • 《诗经·周颂·执竞》主旨再探讨
    文迻录如下: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①关于此诗主旨,主要有两种看法:(1)《执竞》是祭祀武王之诗,如《诗序》:“《执竞》,祀武王也”;孔《疏》:“《执竞》诗者,祀武王之乐歌也。”(2)《执竞》是祭祀武王、成王、康王之诗,如朱熹《诗集传》:“此祭武王、成王、康王之诗。”[1]227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诗中“不显成康”“自彼成康”句中“

    天中学刊 2015年1期2015-08-15

  • 天亡簋
    流传于西周初年的武王、成王时期。商周时,龙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多种多样,有爬行、卷体、双体等,当时的书籍对龙的记载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青铜器纹饰的鉴定上,凡是蜿蜒形躯体的动物一般都可归之于龙纹。因此,天亡簋器身上的独特龙形纹饰,就成了今天青铜器鉴定专家对西周青铜器进行断代的一个标准。和其他有着重要考古价值的青铜器一样,天亡簋的器身也有铭文,这为天亡簋的价值又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亡簋的铭文在器腹内部,刻有8行,共78个字。铭文讲的是在乙亥这天,周武王举行了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7期2015-07-29

  • 试论《武王践祚》的文本流变
    昌 李大鸣简本《武王践祚》以第十一简为界,内容前后重出,已有学者指出其实际为两个战国本子的合编,将前十简称为甲本,后五简则称为乙本。1参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武王践祚〉校读》,载“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6.2008年12月30日。刘秋瑞:《再论〈武王践祚〉是两个版本》,载“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

    古代文明 2015年2期2015-03-20

  • 由清华简《金縢》谈武王在位四年说
    清华简《金縢》谈武王在位四年说李 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古代关于武王克殷后在位时间有种种异说,今传本《尚书·金縢》有“既克商二年”,但并未具体说武王的崩年。近人多根据武王“既克商二年”而崩之说讨论周初纪年,几成定论,然而也存在一些疑问。李学勤先生根据郑玄注等文献提出武王在位四年说,但未算克殷之年。清华大学藏《金縢》简中有“武王既克殷三年”而后崩之说,算上克殷之年,武王在位四年。此说可能比今传本《金縢》的记载更可信,也有传世文献可为佐

    学术交流 2015年7期2015-01-12

  • 《群书治要》选读
    昔者纣默默而亡,武王愕愕而昌。今自周舍之死,吾未尝闻吾过也,吾亡無日矣,是以寡人泣也。”(选自《群书治要·韩诗外传》)赵简子有位大臣叫周舍,曾在赵简子门口站了三天三夜。赵简子派人出去问周舍,说:“先生想见我有什么事吗?”周舍回答:“我希望做一个直言敢谏的臣子,带着笔墨简牍,跟在你的后面,凡是你有错的地方我就把它记下来,每天有记录,一个月就有效果了,一年以后就有收益了。”从此以后,赵简子生活在哪,周舍就与他生活在哪;赵简子出行,周舍也与他一起出去。然而,没过

    月读 2014年10期2014-09-18

  • 《中庸》“壹戎衣”释疑
    ?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汉郑玄注曰:“缵,继也。绪,业也。”[1]言武王继承大王、王季、文王的事业,“壹戎衣”而有天下。武王何以“壹戎衣”就有了天下?此处之“壹戎衣”当作何解?前人就此,看法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壹戎衣”与《尚书·康诰》之“殪戎殷”相似,二者或为同一词;其二是“戎”字字义较多,究作何解,较难断定。本文欲以前贤之研究为基础,从“壹戎衣”与“殪戎殷”之关系及“戎”字之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8-15

  • 论司马迁对伯夷和叔齐的评价❋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这一段对伯夷叔齐兄弟的描述,至少显示出三个矛盾之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从新出文献看西周初期的铭文文学观
    3002)简本《武王践阼》等的出土进一步证明西周时期存在大量铭文,而这些铭文实际也构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铭文的记录、叙事、美颂等功能以及警戒、诰勉、不朽等内容都深刻影响了《尚书》《诗经》等传世文献所奠定的先秦文学。当然铭文也反映了西周巫术文化、祭祀文化和礼乐政治文明混杂的文化样态。《武王践阼》 铭文近年,随着先秦简帛和青铜器的大量出土,学界日益重视结合运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来研究先秦文学。遗憾的是,人们对青铜铭文依然重视不够,只是把青铜铭文作为证明

    华中学术 2013年2期2013-04-12

  • 武王克商之年与夏商周断代年限之考证
    是哪一年。至于周武王灭商之年,《今本纪年》曰帝辛“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又云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连克商之年的干支都不确定,更不知克商之年是哪一年了。事实上夏元年壬子,商元年癸亥,都是正确的历史记载,只因后来的历史有失记的,有记错的,而使正确的记载也无法推算了。下面试对此进行考证。一、我国古代史官的纪年方法据《世本》说,黄帝始立史官,史官的职责就是记载当代的重大事件,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线索,编写成历史。一般来说,历史是后

    史志学刊 2013年1期2013-04-10

  • 武王与智者
    武王占领殷国都城之后,听说当地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智谋超群。武王就向他请教商朝灭亡的原因。老人抬头望了望眼前这位威武的人,轻声地说:“大王果真想知道什么原因吗?我明天早上一定来告诉您。”但到了第二天早上,周武王左等右盼,不见老人踪影。已近中午,周武王终于暴跳如雷,要立即把那个老人抓来,先打后杀,方解心头之恨。一旁陪同的周公见状,忙上前对武王说:“大王,臣懂了,这位老人是个君子。出于道义,他不愿直接批评君主,但其实他已经用行动间接地告诉了大王:像他这样,不

    文苑 2011年7期2011-05-10

  • 《史记·周本纪》“不显亦不宾灭”考*
    的重要文献,其中武王在克商以后活动的部分,是目前西周史研究中建立对武王认识的一个主要依据。当中有一段,记载武王在克殷、分封已成,大局已定之后,仍忧心忡忡难以入睡,周公前去探望,武王讲述殷商失政的情况,解释了忧虑难眠的原因。这段话可以看做是武王对殷商失政原因的重要总结。能否正确理解这段话,关乎是否明白周人立国之初认为什么是政治上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武王克商以后可能有过什么样的想法和措施。但是,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一句“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2-10

  • 玄机在“口”
    史称“文王演易,武王铭机”。“易”即《周易》。所谓机,是指事物发生的枢纽即成败的关节,又称玄机。武王指出:人生的玄机正是这个口。“口”之所以成为人生玄机,武王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入”之口,口是进食的,须防“病从口入”;二是“出”之口,口又是发言的,须防“祸从口出”。无论进食与发言,都务必“惶惶惟敬”,故曰:谨食慎言。养生之道,我以为要掌握玄机,把“口”先管住,这是基本的前提。先说“谨食”。古语曰:“饮食之人,人皆贱之。”好吃贪食之人是应当鄙弃的,“爽口物多

    食品与生活 2009年10期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