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气

  • 从“肺-宗气-魄”三位一体功能系统论述“百合病”※
    发,尝试从“肺-宗气-魄”三位一体功能系统对“百合病”展开研究。1 “肺-宗气-魄”三位一体功能系统探析1.1 “魄”之名义1.1.1 “魄”主本能 取字象之义:“魄”集“白”“鬼”于一体,白者明白,鬼者归也(“阴气逆物而归为鬼”),即归于明白,是先天本能,而不需后天学习,在人体则泛指视、听、嗅、言、动之类的本能。黄书婷等[15]以《礼记正义》“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气之神者,谓精

    中医药通报 2023年10期2023-12-29

  • 基于宗气理论辨治吉兰-巴雷综合征
    证论治。笔者试从宗气理论出发,论述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以期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 吉兰-巴雷综合征与痿证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多以对称性弛缓性肌肉无力为特征,常伴有肌肉萎缩,严重者累及呼吸肌群,引起呼吸麻痹[1]。中医并无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历代医家将其归属于“痿证”范畴[11]。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蹙”。《证治准绳·痿证》曰:“痿者手足

    河南中医 2023年2期2023-04-05

  • 基于宗气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
    经济负担[1]。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是心肺之间相互协调的枢纽,总理心肺功能,宗气虚衰贯穿COPD病程的始终,本文基于宗气理论,探讨COPD稳定期的主要治疗原则,以期加强对COPD稳定期的管理与治疗,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对心肺的负荷,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1 宗气源流宗气首见于《黄帝内经》,亦称“大气”。“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3],指出宗气形成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期2023-01-22

  • 王振涛教授益气升陷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6,7]。2 宗气亏虚为根本病机慢性心力衰竭以本虚为发病基础,发病条件是标实。若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脉痹阻,心血亏虚,气血运行不利,可见心动悸,脉结代;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见心悸、水肿、喘促(心力衰竭)。中医学极其重视宗气对人体的作用,宗气作为上焦胸中大气,其功用专在心肺。《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全身血液必须赖胸中宗气的鼓动,温煦化赤,才能流到脉中,环周不休[8]。慢性心衰早期出现动则心悸、气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2023-01-10

  • 宗气理论论治机械通气-困难撤机
    00)中医认为,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聚合而成,又称为“大气”,其理论形成于《黄帝内经》,指出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司职人体嗅、听觉,诊虚里辨其盛衰,宗气流转不畅可致血行不畅,宗气不足可致少气不足以息等病证;发展于喻嘉言的《大气论》,认为胸中大气统摄周身之气,大气不行则百病由生,大气流转则疾病自除;充实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创立大气下陷论,自拟四首升陷汤方应用于临床实践[1]。械通气作为重症患者的重要支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8期2022-12-27

  • 浅析“大气下陷”理论与线粒体在心力衰竭中的关联
    ,其认为大气即是宗气,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正如《灵枢·五色》所言:“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大气下陷”的症状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而气在传统医学中是支撑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物质,故推测线粒体与大气的关系密切。因此,本文探讨大气与线粒体在心脏生理、病理方面的关系,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 现代医学中线粒体与心力衰竭的关联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的半自主性细胞器,是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生成场所,素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心肌细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2期2022-12-26

  • 徐宗佩教授运用宗气理论指导冠心病心绞痛诊疗经验
    ,王岩玲,徐宗佩宗气学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1],历代医家对其进行了阐发、补充和完善。徐宗佩教授临床用宗气理论指导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根据宗气异常将其中医证型分为宗气虚证、宗气实证、宗气虚实并见证三类。宗气虚证主要以“补”法为主,宗气实证主要以“调”法为主,宗气虚实并见证治以调补并重。若宗气虚兼血瘀,则补益宗气兼行气活血并重,常用自拟益宗活血汤来进行治疗;若宗气虚兼痰瘀,则补益宗气兼祛瘀化痰并重,常用自拟理宗活血汤来进行治疗。徐宗佩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期2022-11-27

  • 刘清泉教授基于“宗气”理论治疗喘脱危证临证经验*
    总结,运用中医“宗气”理论指导治疗喘脱危证,屡获良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宗气与喘脱危证1.1 宗气“走息道而司呼吸”“助肺司呼吸”的功能与喘脱危证 刘师认为“宗气大虚”与“喘脱危证”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其“走息道而司呼吸”“助肺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严重不足是导致喘脱危证的重要病因病机。“宗气”是由谷气和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2]。其生理功能在《黄帝内经》已有阐述,《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9期2022-11-21

  • 调补宗气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
    者临床中采用调补宗气治疗老年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CAP 的临床特点目前普遍将老年CAP 定义为≥65 岁人群发生的肺炎。老年肺炎具有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诸多特征。临床表现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食欲减退、尿失禁、体力下降、精神状态异常等[5],而发热、咳嗽、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等典型肺炎表现不明显[6]。老年人感染后机体对应激反应能力更弱,在临床上表现为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升反降,体温可表现为正常或者下降,咳嗽反射随着年龄增长被抑制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7期2022-11-15

  • 小便时不要说话
    重要。说话有赖于宗气的作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记载:“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灌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上走息道,推动呼吸、语言、声音及肢体运动。宗气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两者结合生成宗气。故宗气属于后天之气的范畴,说话与宗气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排尿时最好不要说话?因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包括宗气,肺在呼气时随之带走的部分津液,也是津液排泄的一个途径。人说话时容易耗气,说多或不合时宜的说会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2期2022-04-03

  • 宗气理论探治硬皮病合并肺间质病变*
    ,以《黄帝内经》宗气理论为指导,灵活运用调补宗气法治疗硬皮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疗效显著,在此试述以飨读者。1 宗气理论的概述1.1 宗气理论渊源宗气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脉宗气也”,功以“贯心脉、司呼吸”,后经历代医家深入研习,到民国时期张锡纯提出“大气学说”,指出胸中大气亦名宗气, 为后天生命之宗主,形成较完整的宗气理论。1.2 宗气的概念和走行宗气源于脾胃和肺,饮食水谷纳入胃,脾升清胃降浊,脾气散精,上输于肺,与呼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2021-12-01

  • 宗气理论指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要 目的:探讨宗气理论指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辩证论治方法,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COPD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探究两者与中医宗气理论的关系,总结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发生机制复杂,低氧血症是连接二者的关键因素。中医理论认为宗气是人体一身之气的动力所在,是维持全身脏腑之气正常循行的根本,而“宗气不足”是COPD与认知功能障碍共同的病因病机,

    中国药房 2021年9期2021-06-15

  • 站桩可以培补元气
    不时站一站可以讓宗气运行通畅,元气充足存内。“站桩”的动作要领如下:首先将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双手抬平放于体前。站桩时,曲肘抬臂,身体慢慢匀速屈膝下蹲,膝关节微屈即可,打开130°~135°,其位置不要超过脚尖,保持自然、均匀呼吸。整套动作要求躯干尽量保持笔直伸展的状态,臀部向身后微微撅起,起身时要尽量缓慢。站桩练习要循序渐进,每次保持的时间要根据个人情况尽可能延长至3~5分钟。刚开始练习时,可以借物蹲,用自己的背部、腰骶部倚靠在墙上,或手握着栏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6期2021-06-07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疲劳之中医论治*
    身脏腑气机,促进宗气生成的作用[12]。然肺胀者,肺气本虚,水液无以布散,郁而为痰,痰气内停,宣肃失常,加之外邪触引伏痰,故而发病。久之累及脾、肾,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血生化乏源,膈肌“能源”不足,疲劳无力,无以鼓动呼吸,故见气短、乏力等症。因此,通过补肺可显著改善疾病进展。张伶[1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肺汤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COPD,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补肺汤可显著改善肺脾

    河南中医 2021年7期2021-04-17

  • 宗气与生命节律的调控
    的重要特征之一。宗气又称“大气”“胸中阳气”“动气”,其肇始于先天,培养于后天,以元气为根,合天地自然“清轻之气”和饮食水谷“精微之气”而成。《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连接心肺的中心环节,调控心肺功能的发挥和全身气血的运行,在“司呼吸”“贯心行血”的同时,兼具“肺主治节”功能的个性化特征。《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指治理,可引申为平衡之意;“节”指节度、节制之义,“肺主治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2021-03-29

  • 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
    的热点与难点。“宗气”是中医学独特的概念之一,“宗气理论”形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医门法律·大气论》,充实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深入研究于当代[5],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疗。笔者通过深入的理论与文献研究,发现“宗气”的生理功能与阴茎勃起关系密切,同时结合笔者所在研究团队的临证观察,发现临床有部分ED患者存在“宗气不足”的临床表现,基于“宗气”角度治疗ED也是一条可行之策。现就宗气生理功能与阴茎勃起的关系,以及如何具体运用宗气理论治疗ED的思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3-28

  • 基于宗气理论探讨重症镇痛镇静治疗*
    枢·邪客篇》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2]。宗气具有贯心脉以行气血、走息道而司呼吸等作用,而镇痛镇静可抑制宗气妄动,减少脏腑气机耗散,平衡脏腑功能,调节“贯心脉”功能而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反之,大剂量持续应用可出现循环抑制,恶化血流动力学指标而导致低灌注。另一方面,镇痛镇静可抑制宗气“行呼吸”,在呼吸窘迫下发挥肺保护作用,而大剂量弹丸式注射可抑制呼吸甚至出现呼吸暂停,长期应用可导致呼吸耐力下降,影响呼吸储备功能。同时长期镇痛镇静可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0期2021-03-28

  • 通补宗气针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察*
    ,然而却鲜见有从宗气角度论治者。本研究受民国名医张锡纯宗气理论的启发,采用通补宗气针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观察本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8]制定的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制定的关于“胸痹”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版《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2期2021-01-06

  • 宗气郁痹论治胸痹
    济南)1 何为宗气宗气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又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 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简而言之,宗气聚于胸中,对呼吸及血液运行起到推动作用,对维持心肺的生理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所言“大气”,实乃宗气,故而下文言“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此乃宗气虚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期2020-12-28

  • 升陷汤加减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验案两则
    肺、脾、肾等脏。宗气亦称胸气、大气、胸中大气,宗气积于胸中,其生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因此,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和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对宗气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气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因此,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等皆与宗气有关。宗气充盛则脉搏徐缓,节律一致而有力。反之,则脉来躁急,节律不规则,或微弱无力。由于宗气助心脉之血气的运行,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2020-12-25

  • 蜡疗联合通补宗气法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验案
    血瘀。治则:通补宗气。治疗方法:膻中、双天枢、双足三里麦粒灸配合通补宗气针法。操作方法如下。(1)石蜡疗法 将医用石蜡放入恒温蜡疗仪内加热融化,待石蜡完全融化后,用专用蜡盘将石蜡冷却凝固成饼,表面温度45~50℃。蜡饼表面包裹塑料布平铺于治疗床上,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双下肢放置于蜡饼上,外裹棉被以保持温度。隔日1次,每次治疗30 min,共治疗7次。(2)麦粒灸疗法 取穴膻中、双天枢、双足三里,选用5年陈艾,以拇、食二指将约0.5 g艾绒捻转揉搓成麦粒大小(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2020-01-12

  • 小便时不要说话
    重要。说话有赖于宗气的作用。医学著作《灵柩·邪客》中记载:“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灌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上走息道,推动呼吸、语言、声音及肢体运动。宗气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两者结合生成宗气。故宗气属于后天之气的范畴,说话与宗气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排尿时最好不要说话?因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包括宗气,肺在呼气时随之带走的部分津液,也是津液排泄的一个途径。人说话时容易耗气,说多或不合时宜的说会耗伤津液,人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5期2019-12-16

  • 全身之气来自肺
    和调节全身气机。宗气是人体从自然界得到的营养物质,既包括氧气,又包括从食物中吸收的营养。人把自然界的清气吸入肺,又通过胃肠把食物变成水谷精气,通过脾输送到肺,二者在肺内融合,就能变成宗气,用来滋养各个脏腑,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源。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全身静脉循环,具有“发动机”的作用。我们吸气的时候,胁肋上升,横膈下降,造成胸膜腔内负压增大,这样也同时促进四肢、头面部静脉血的回流,改善了静脉血液循环。肺如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8期2019-08-27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宗气不足证现代医案处方用药规律探析*
    100700)宗气又名“大气”,是由肺所吸入自然界之清气结合脾胃所化生之水谷之气聚于胸中而成。其生理功能包括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宗心肺而主燮理,统诸气而安脏腑、布津液,抵御外邪,提携神明、保持神思脑力健旺,职司视、听、声、色、嗅、动,汇元气以全生机[1]。宗气在临床上的虚实变化主要表现为宗气不足[2],其主要症状为气短,动则加重、甚则气喘;伴见症状为面色白或晦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寐、头晕、目眩等;常见并发症状为心肺气血运行不畅之胸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期2019-05-24

  • 应用补益宗气,燮理三焦法治疗慢性心衰60 例
    究发现,应用补益宗气,燮理三焦法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60 例患者均是我院自2017 年5 月至2018 年5月收治的病人,其中观察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在62~84 岁,平均(67.4±2.8)岁,病程在3个月至5 年,平均病程(2.1±0.3)年;对照组30 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59~81岁,平均(68.1±3.3)岁,病程在5 个月至4 年,平均(2.3±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智慧健康 2019年7期2019-04-10

  • 基于分位回归的偏最小二乘算法的应用
    理化指标评估中医宗气的模型研发2.1 数据预处理本文数据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广安门中医院的中医宗气评估课题。该数据由59例老年组受访者和10例青年组受试者通过可穿戴式技术,完成心率、血氧、体温、呼吸的连续自我监测。连续监测时间为2013年12月5日0点0时0分到2013年12月6日23点59分59秒,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为几秒。由于受试者具体参与监测的起始时间不同,因此该数据具有监测次数不相同、监测时间不齐整的特点。为了攻克这两点局限,避

    统计与决策 2019年2期2019-03-05

  • 丁书文教授从宗气理论辨治心系疾病
    病的过程中善于从宗气论治,每获良效。1 宗气乃胸中最重要之气宗气理论源远流长。自《黄帝内经》开始,关于宗气的论述历代各有特色,但对于宗气之来源基本持同一观点,即宗气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和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清气[1],二者相结合,形成居中胸中的精气,即为宗气。《素问·经脉别论》中“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的论述即是对宗气生成的最佳描述。清代医家喻嘉言在《医门法律·大气论》中提到:“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9期2019-02-25

  • 宗气组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颏舌肌动脉血气及肌张力的影响
    结合实验,证明调宗气组方可改善大鼠颏舌肌功能,从而对OSAHS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 实验选取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20~250 g,50只。所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NIH颁布,No.85-23)要求执行。1.2药品与相应试剂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石菖蒲,黄芩,丹参,川芎,地龙,薄荷,郁金等(合计224 g)。1.3气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期2019-02-15

  • 全身之气来自肺
    和调节全身气机。宗气是人体从自然界得到的营养物质,既包括氧气,又包括从食物中吸收的营养。人把自然界的清气吸入肺,又通过胃肠把食物变成水谷精气,通过脾输送到肺,二者在肺内融合,就能变成宗气,用来滋养各个脏腑,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能源。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全身静脉循环,具有“发动机”的作用。我们吸气的时候,胁肋上升,横膈下降,造成胸膜腔内负压增大,这样也同时促进四肢、头面部静脉血的回流,改善了静脉血液循环。肺如

    家庭医药 2019年16期2019-01-15

  • 基于古代医案文献挖掘的调补宗气用药规律
    100029)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灵枢·邪客》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食物在人体内经消化吸收后产生的物质可一分为三,其中宗气是精华部分,其功能及循行在文中也有描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所处的位置是人体的胸中,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司呼吸、行血脉。当宗气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时,其临床上表现主要为气短,动则加重[1],甚则气喘,辨证为宗气不足、大气下陷等证,清代医家张锡纯认为该证

    中医药学报 2018年5期2018-10-23

  • 护好“四根”,延年益寿
    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老年人养护好身上的“四根”,有助延年益寿。在冬季,老年人该怎样护好“四根”呢?护苗窍,防流感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当自然界的清气从鼻吸入肺部,并与人体内的正气相结合,可形成宗气。因此,鼻为苗窍之根,人体的宗气充足与否,与鼻的畅通情况有很大关系。近段时间,气温不断下降,空气质量不理想,患有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应积极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按时作息,及时增

    益寿宝典 2018年5期2018-10-22

  • 毛以林教授辨治心系疾病经验与特色
    要包括:重视升补宗气、强调宗气-中气-肾气的协同作用、调补阴阳须谨守病机、重视经络辨证、利湿须重视气机。另外,亦强调中西医应各发挥所长,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现代研究成果,临床上做到审证求因,知常达变。〔关键词〕 心系疾病;宗气;阴阳;经络辨证;气机;毛以林〔中圖分类号〕R25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8.12.016毛以林教授是湖南省著名中医,14岁问道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2018-09-10

  • 从“脾胃”论治“心衰”
    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在西学东渐以后,中医学者才提出心脏搏动之说。这一客观事实提示,《内经》所述的胃之大络搏动可能就是指心脏的搏动。《内经》虽对胃之大络的循行走向、生理功能等进行了描述,却未曾述及其内部结构。然而,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所遵循之“辨物、正名”的一贯理念,可按照循名责实的路径,通过分析该大络的名称,即“虚里”的含义,以探讨其内部结构。古文中“虚”字通“墟”,“虚里”即“墟里”,墟里指村落,提示有房屋及里巷,暗示了胃之大络的内部结构。曾有中医学者

    中老年保健 2018年2期2018-05-30

  • 护好“四根”,延年益寿
    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老年人养护好身上的“四根”,有助延年益寿。防流感护苗窍 鼻为苗窍之根。患有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这类人应积极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按时作息,及时增减衣物,尽量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勤扩胸护宗气 宗气在人体内形成后,主要储藏于胸中。若宗气不足,老人可出现气短、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无力等症。针对这种情况,可每天坚持做扩胸运动10~20分钟,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宗气不足。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12期2018-05-14

  • 基于宗气理论治疗心衰病的探析
    ,基于历代医家对宗气的生理、病理的阐述,根据“宗心肺而主燮理[6]、贯心脉而行气血”等理论,认为宗气理论对心衰病的治疗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1 宗气的生理功能《灵枢·五味》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可知宗气是由后天脾胃化生之气与呼吸之气相合而成。“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7],“宗气走息道而行呼吸”,故宗气充足则语声响亮,嗅觉灵敏,呼吸正常。“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5期2018-01-22

  •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 1 中医宗气理论概述1.1 宗气的概念与别称 《中医基础理论》明确宗气的概念为:“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1]。追溯宗气源流,宗气概念为后世医家解释《内经》原文而得出的,最早明代医家张景岳就已经基本上解释了宗气的概念,他说:“人身之气有二∶曰清气,曰浊气。浊气者,谷气也,故曰受谷者浊;清气者,天气也,故曰受气者清。二者总称真气”[2],认为人体真气由谷气和清气组成;又说:“诸气者皆属于肺,是为真气,亦曰宗气”[2],认为真气就是宗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3期2018-01-20

  • 高永祥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心力衰竭,应针对宗气不足这一核心病机,以升宗气、利水饮为治疗大法,协调心肺功能,恢复脏腑功能。1 治病求因,强调宗气不足是核心病机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的“心悸”“喘证”“水肿”范畴。高永祥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关键是本虚,即宗气不足。宗阳失展,致使心气鼓动无力,肺之治节失司,渐至气血阴阳不足,日久产生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痰瘀互结,缠绵难愈。宗气推动心气鼓动气血运行和推动肺气宣发肃降治节的作用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灵枢·邪客》:“五谷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7期2018-01-17

  • 董波运用开宣膻中法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经验总结
    海,在膺胸之内,宗气之所聚也。”[5]认为膻中即气海(胸中),宗气所积之处。同样在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注云:“膻中在上焦,亦名上气海,为宗气所积之处,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气化,故为臣使之官[6]。”2 董波教授对膻中的认识董波教授通过对《内经》经文理解,再结合后世医家对膻中的解读,对膻中有以下几方面认识。概念:董波教授认为膻中应包含心包络和胸中(气海)这两方面。其结构的两个部分一为心包络,一为胸中(气海),二者在位置上相毗邻,在功能上相联系,共同构成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6期2018-01-16

  • 张万义教授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张万义教授根据宗气的生理功能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过程是“宗气虚—宗气下陷”的过程,确立了“升补宗气”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文分析张万义教授的临床治疗经验。1 宗气虚—宗气下陷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病机宗气理论形成于《黄帝内经》,是指积于胸中之气,又名大气。《灵枢》指出“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津液,故宗气积于喉咙,以冠心脉呼吸焉”[3]。后世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宗气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31期2018-01-12

  • 护好身上“4根”,延年益寿
    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老年人养护好身上的“4根”,有助延年益寿。在冬季来临之际,老年人该怎样护好“4根”呢?護苗窍,防流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孙志佳表示,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当自然界的清气从鼻吸入肺部,并与人体内的正气相结合,可形成宗气。因此,鼻为苗窍之根,人体的宗气充足与否,与鼻的畅通情况有很大关系。近段时间,气温不断下降,空气质量不理想,患有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人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12期2017-12-18

  •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的物质基础,其中宗气是气的一种。为了加强学生对宗气的理解,故整合现代医学及临床应用等知识,进行教学尝试,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提高对中医的学习兴趣。[关 键 词] 宗气;整合;教学[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223-01“气”的理论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气沟通人体上下内外、脏腑经络,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气”包括宗气、元气、营气、卫气等。这其中之“宗气”,在各气当中居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2017-07-09

  •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胡格颖1,路 波2(指导老师)(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宗气的重要性在米氏内科流派的传承中经久未衰,后由流派主要代表人米烈汉教授以“宗气为本”之名提出,流派认为宗气的功能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生理功能,更主张“宗气为本”的学术思想,注重后天培养宗气,在流派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顾护宗气”等系列治法。长安米氏内科流派十分重视“宗气为本”理论,并且广泛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1期2017-04-01

  • 护好身上“4根”,延年益寿
    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老年人养护好身上的“4根”,有助延年益寿。在冬季来临之际,老年人该怎样护好“4根”呢?护苗窍,防流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孙志佳表示,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当自然界的清气从鼻吸入肺部,并与人体内的正气相结合,可形成宗气。因此,鼻为苗窍之根,人体的宗气充足与否,与鼻的畅通情况有很大关系。近段时间,气温不断下降,空气质量不理想,患有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病的老年人

    家庭医药 2017年24期2017-03-27

  • 针刺从宗气论治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0012)针刺从宗气论治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李永春1郭 丽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目的 观察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及硝酸甘油减停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对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及硝酸甘油减停率方面的疗效均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2期2017-03-16

  • 略论气为生命之本
    类繁多,有元气、宗气、营卫之气、大气、水谷之气等正气,也有浊气为代表的病态之气。其中,元气、宗气、营卫之气等四气在化生和维持机体生命中的作用最重要。笔者基于四气的概念、本质和功能进一步阐释:气为生命之本,气的盛衰有无决定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气;元气;宗气;营卫之气;生命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只有气的存在才能表达出生命现象,一旦人体气的活动停止,生命活动也就终结。不管五脏六腑形态如何正常,不论组织结构、基因、蛋白质等形态如何正常,一旦离开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2-23

  • 论虚里郁闭学说及宣上畅中、宽胸利膈法治疗胸痹※
    结而非阳微不运。宗气的传输和敷布是影响心血运行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虚里络脉郁闭学说:肺胃气机的郁结、膈膜的塞滞、胸次的狭隘是胸痹发病的始动因素;虚里脉络闭塞、宗气传输敷布失常是导致心脉痹阻的病理结果。以宣肺和胃、宽胸利膈法治疗胸痹,缓解和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胸痹;宗气;虚里郁闭;宣肺和胃;宽胸利膈;宣上畅中汤胸痹的发病部位主要在心脏,但其发病机制与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有关[1],往往是多因素、多脏器相互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1期2017-01-27

  •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床经验·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陈吉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宗气郁滞与宗气亏虚是胸痹发生根本原因,胸痹治疗当以调补宗气为法则。“调”即调节,调节即要排除宗气运行之障碍,如内舍于脏腑经络的瘀血、痰饮及其他外邪;“补”即补益宗气,依宗气生成来源,其方法有补益肺气、补益脾气、补益元气等。补与调相得益彰,补有益调,调有助于补。所谓调补宗气治疗胸痹,即是通过调节和补益宗气,使宗气得补,邪气得除,胸膺气血周流,宗气助心行功能正常发挥,

    中医研究 2017年4期2017-01-14

  • 试述“宗气”与“肺痹”
    10053试述“宗气”与“肺痹”张娜 汪官玉 王真#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宗气 大气 肺痹 间质性肺疾病肺痹一词最早源自《内经》,《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指出该病多由外感邪气侵袭人体不去,痹阻皮肤,内舍于肺形成。除了皮肤麻木、四肢软弱,肢体肿痛等皮痹表现外,可见喘满烦呕,咳逆上气,喘息气促,胸闷气短,甚至气奔喘满以致昏塞;伴寒热,胸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7期2017-01-14

  • 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CRP、TNF-α的影响*
    12)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CRP、TNF-α的影响*李永春1,郭 丽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目的:观察针刺通补宗气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CRP、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针刺通补宗气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穴位针刺。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1期2016-12-16

  • 人之“四根”命之根本
    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护好这四根,有助延年益寿,身体康健。鼻为苗窍之根,反映脏腑功能苗窍,即表露苗头和迹象的孔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晓君解释道,鼻子位于面部正中,对应脾脏;鼻根能反映心功能的强弱;鼻柱能看出肝脏功能的好坏;鼻翼能反映肠胃功能是否失调等;此外,鼻子还掌管着呼吸。李晓君表示,鼻子作为气体出入的通道,将肺部与外界相连通。要增强它对外界的适应力,建议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藕、银耳、萝卜、甘蔗、百合、蜂

    饮食保健 2016年17期2016-10-22

  • 调补宗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相关痿证的机制
    0032)调补宗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相关痿证的机制崔俊一1,乔文军2*(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慢病科,沈阳 110032)摘要:调补宗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相关痿证的机制,主要与肺有关,调补宗气法的使用主要是以肺病导致痿证为理论依据的,宗气失常与痿证发病密切相关。痿证的病位主要在五脏,与肝,脾胃,肺密切相关,而与肺关系最为密切。而调补宗气法的使用恰恰是从肺入手来治疗痿证,为临床上治疗痿证从肺入手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5

  • 方家选从宗气亏虚论治哮喘病经验*
    061)方家选从宗气亏虚论治哮喘病经验*陈吉全,唐年亚,方家选(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方家选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生与患者宗气亏虚关系密切,治疗哮喘应在辨清发作期与缓解期、虚实寒热的基础上,补益宗气与祛邪利气并举。发作期治疗当以祛邪利气为主,兼补宗气;缓解期治疗当以补益宗气为主,兼以化痰平喘。在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将哮喘病急性发作期分为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外寒内热及肾不纳气4个基本证型,缓解期分为宗气亏虚、元气亏虚2个基本证型进行治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2期2016-01-31

  • 论痿证与宗气的联系
    军综 述论痿证与宗气的联系刘志海1乔文军2作者单位:1.110032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肌无力治疗中心宗气是由肺吸入自然之清气与脾胃化生水谷之精气在胸中相结合而成,可谓是“后天之气”,它可以濡养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而痿证的发生是由于五脏虚损,筋脉肌肉失去后天气血津液的濡养而发病;因此,宗气的盛衰与痿证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肺脾肾虚损是导致宗气虚衰与痿证发生的共同基础,也是连接宗气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8期2016-01-30

  • 方家选运用中医宗气理论治疗获得性皮肤松弛症经验*
    )方家选运用中医宗气理论治疗获得性皮肤松弛症经验*陈吉全,张方毅,方家选(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方家选教授认为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属于中医“皮痿”范畴,病机多属宗气亏虚、风湿热外邪入侵所致,治疗以补益宗气,同时驱风清热祛湿,故在使用消风散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黄芪施治。其中大剂量黄芪峻补宗气宗气得补,在里可托举脏器,在外可固摄皮毛,此外宗气得补不但可使消风散中驱风清热祛湿之品驱邪有力,且使其久用而不伤正气,如此施治邪去正安,宗气固摄有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0期2016-01-30

  • 颜乾麟教授从调补宗气法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验*
    颜乾麟教授从调补宗气法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验*刘 珺1王 博2颜琼枝1韩天雄1夏 韵1△指导颜乾麟1(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2.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 200090)颜乾麟教授为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行医数十载,理验俱丰。颜教授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指出“宗气不足”是肺动脉高血压的基本病机,善用调补宗气法治疗肺动脉高压。颜乾麟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宗气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0期2016-01-30

  • 方家选教授运用调补宗气法治疗心悸经验*
    家选教授运用调补宗气法治疗心悸经验*陈吉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目的:介绍方家选教授应用调补宗气法治疗心悸经验。方法:在综述中医宗气理论与心悸关系的基础上,分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分型论治与用药特色几个方面介绍方家选调补宗气理论指导治疗心悸经验。结果:宗气功能之一是贯心脉以行血气,心悸为宗气功能失常所致。方师认为心悸病因病机可分为宗气亏虚与宗气郁滞两端,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补宗气治法,“调”即调节,即要排除宗气运行之障碍,如内舍于心的六

    中医研究 2015年10期2015-01-24

  • 去瘀生新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1 祛瘀血 生宗气关于 “祛瘀生新”的思想来源,最早见于 《素问·离合真邪论》,即 “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此后 《神农本草经》、 《金匮要略》、 《医学发明》、《傅青主女科》及 《医学衷中参西录》等都对 “祛瘀生新”有论述。而王海燕等[4]在探讨 “祛瘀生新”的内涵及机理时,认为 “祛瘀生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祛瘀血,生新血;祛瘀血,生新络;祛瘀血,生新物。并且王氏认为 “祛瘀血,生新物”的 “新物”应该是指除了血 (气)、 (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8期2014-08-15

  • 论温养宗气法治疗心衰病的意义
    发病如何,均存在宗气功能失调,气不行血,“血不利则为水”的格局,温养宗气应成为治疗心衰病的主要思路之一,根据多年临床体会并结合学习《内经》、《金匮要略》以及《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学著作的认识,就这一思路作初步探讨。1 宗气的生理与心肺功能宗气为人身诸气之一,《内经》提出宗气的概念,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宗气以元气为根本,同时又由脏腑功能活动而合成,其形成如《灵枢·五味》曰:“谷始入于胃,

    中医药通报 2012年6期2012-01-24

  • 宗气、原气、营气、卫气的自然原型初探
    内的四大主气——宗气、原气、营气、卫气,更是首当其冲。《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本文欲从四大主气的原创思维入手,探讨其各自在自然中的初创原型,以此化解人们心中的疑云。四气出处与相互关系宗气、营气、卫气出自《内经》,原气则出自《难经》,宗气、营气、卫气因为同出《内经》,有关三气的关系在《内经》已有明示,历代医家虽有阐发,但不出《内经》左右,故不赘述。由于《内经》既无原气之名亦无元气之名(在古籍中,元气之名虽早于原气,但被引入到中医领域则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8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