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前

  •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确诊的距腓前韧带损伤,临床上应采用手术治疗[1]。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距腓前韧带的解剖重建和非解剖重建,其中改良Broström手术是最常用的距腓前韧带解剖重建手术。采用开放改良Broström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切口延迟愈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9]。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手术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0-12]。为了探讨

    中医正骨 2022年10期2023-01-29

  • 腓前韧带重建结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外侧中关节面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本研究拟探讨距腓前韧带重建结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外侧中关节面(6区)的大面积OLT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采用距腓前韧带重建结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距骨外侧中关节面大面积OLT患者28例,纳入标准:(1)入院诊断为OLT;(2)术前症状、查体及影像学明确病灶位于距骨外侧中关节面(6区);(3)入院前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4)无其他特殊疾病史;(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1期2023-01-17

  •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前韧带 损伤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分析
    ,总是会造成下胫腓前韧带的损伤[1-2]。下胫腓前韧带是构成下胫腓联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抗外旋能力[3]。但其自我修复的能力较差,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韧带之一[4]。由于以往对下胫腓前韧带损伤的认知不足,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重点往往也只放在骨性结构的处理上,而忽视对下胫腓前韧带损伤的处理。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易引起踝关节疼痛、慢性不稳及退行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3]4845-4850。因此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诊治过程中,对下胫腓前韧带的损伤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2-19

  • 运动医学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带损伤中,只是距腓前韧带损伤占比为66%,一旦出现这类损伤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治疗和处理,那么就会造成病人发生踝关节失稳的情况,最终就会造成二次扭伤以及慢性疼痛的问题发生。就Ⅰ度和Ⅱ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来说,在临床中往往都会采用保守治疗或者是早期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高频超声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所以被人们大范围的运用到了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检查和治疗之中。这篇研究主要是针对康复治疗各个时期对距腓前韧带损伤病人实施运动医学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康复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17期2022-12-06

  • 肌骨超声在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类损伤具体包含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由于距腓前韧带属于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当中最薄弱的部分[1],也成为扭伤后最容易损伤的结构。如果没有给予有效的治疗,有33%左右的踝关节损伤会逐渐转变成慢性踝关节不稳,从而导致长期慢性疼痛,反复扭伤,感觉及功能减退,丧失正常的运动功能,甚至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2]。肌骨超声是一项逐渐成熟的无创检查手段,应用的高频超声探头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显示踝关节的结构及损伤程度,并且超声又有其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12期2022-11-21

  • 腓前韧带损伤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其中80%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撕裂或断裂[1]。若治疗不当,会长期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甚至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导致治疗周期延长,对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关于其临床流行病学情况,国外相对报道较多[2-3],但主要涉及运动员或学校内相关研究,对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知之甚少,病房内资料更少,仅有少许涉及急诊室的报告[4-5]。目前大部分研究重点都局限于对发病率、致病原因及治疗方式的探究,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8期2022-08-25

  • 高频超声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
    外侧副韧带中以距腓前韧带最易受损。距腓前韧带损伤若诊治不及时,可能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并发展至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治意义重大。以往临床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但因缺乏客观依据,易误、漏诊[2]。MRI 是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金标准,但因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超声可以清晰观察韧带变化,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价廉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52 例疑似单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的资料,总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7期2022-08-01

  • 运动医学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最常见的就是距腓前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70%[2],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进而引起患者关节慢性疼痛,反复扭伤,导致退行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3,4],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因此距腓前韧带损伤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对患者以后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应用运动医学超声对不同分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探究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 年12 月~2022 年1 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4期2022-07-30

  •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增强修复技术治疗军事训练伤致距腓前韧带损伤临床效果观察
    0%以上为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1]。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通常采用保守治疗,6~9个月规范保守治疗后仍有持续疼痛和反复扭伤,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时,则需要手术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避免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2]。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方法分为解剖修复术、非解剖重建术、解剖重建术等。开放Broström-Gould术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标准术式,近年来,关节镜下Broström-Gould术已被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恢复较好的踝关节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6期2022-07-08

  • 运动医学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节的韧带当中,距腓前韧带是最容易受伤的部分,其损伤概率可以达到66%[2]。当出现距腓前韧带损伤之后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处理,非常容易影响踝关节的平衡,使患者的股软骨受到损伤,患者更加容易出现反复扭伤,长时间发展后还可能会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以及长期活动受限等,严重的患者最终可能致残。发生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在临床当中大多数会采用保守治疗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方式。运动医学超声是一种通过肌骨进行超声检查的技术,可以在不同动作以及体位下进行检查,随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7期2022-05-06

  • 磁共振T2WI斜轴位扫描在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最容易受损[1],且损伤后的韧带恢复较慢。但目前常规影像学和临床体格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导致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低,进而使其不能得到及时或适当的治疗,最终导致慢性踝关节功能障碍或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4]。因此,早期准确检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对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5],且有助于临床尽早制订治疗方案。据文献报道,踝关节镜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以显著改

    微创医学 2022年1期2022-04-20

  • 缝合锚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24 例
    ,显露并探查下胫腓前韧带,固定外踝骨折块,术中行 hook 试验,若腓骨远端移位 > 3 mm 则提示踝关节不稳,于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处置入骨锚钉,缝合断裂的前韧带,再次行hook 试验以确定踝关节稳定。固定其它骨折后冲洗刀口逐层缝合,刀口内置引流条。三、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术后 48 h 拔除引流条,患肢抬高促进肿胀消退。术后第 2 天即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及足趾的活动,嘱患者轻柔被动活动踝关节,术后 4 周主动进行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根据复查情况术后 6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2年3期2022-03-23

  • 青少年症状性腓下骨合并痛风性踝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ould术修复距腓前韧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科收治青少年症状性腓下骨合并痛风性踝关节炎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4~18岁,平均(15.73±1.0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6~33.7 kg/m2,平均 (25.82 ±4.66) kg/m2;尿酸486~756 μmol/L,平均 (576.07±88.20) μmol/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2年1期2022-02-11

  • 腓骨短肌肌腱动力重建训练伤后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的效果分析
    节外侧不稳发生与腓前韧带、腓韧带撕裂或者断裂有关,这种损伤在训练中发生率较高,在损伤的初期多被诊断为踝关节扭伤,采用简单保守治疗,但是治疗不当则会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情况,导致踝关节反复扭伤或者慢性疼痛,在奔跑、跳跃时存在恐惧心理,对日常活动的影响非常严重,对于这部分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常规手术需要对外侧韧带进行修复和重建,但是该手术创伤较大,而且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因此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则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治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6期2022-01-12

  • 人体踝关节韧带标本最佳MRI扫描断面的研究
    带标本5样,探讨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不同斜断面在MRI上的形态。结果:(1)腓前韧带横断面、20°斜面、30°斜面、45°斜面、冠状面的MRI评分比较后,提示30°斜面显示效果最佳(P<0.05);(2)跟腓韧带横断面、-15°斜面、-25°斜面、-35°斜面、冠状面的MRI评分后,-15°斜面显示效果最佳(P<0.05);(3)距腓后韧带横断面、20°斜面、30°斜面、45°斜面、冠状面的MRI评分后,冠状面显示效果最佳(P<0.05)。结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2期2021-12-17

  • 3.0T MRI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评价意义
    韧带损伤患者;距腓前韧带扭伤时韧带增厚肿胀;均为单侧损伤;病程≤2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踝部手术史;踝关节发育畸形、周围感染;既往有骨软组织疾病;踝关节外侧韧带陈旧性损伤。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1.2 方法(1)3.0T MRI检查。美国GE公司Achieva 3.0T磁共振成像仪,取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踝关节跖屈20°,固定检查位置,重点扫描损伤侧踝关节,取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进行T1WI(TE 10 ms、TR 500 m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1年6期2021-11-23

  • MRI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研究
    种韧带,分别是距腓前韧带、带跟腓韧带与距腓后韧带,其中距腓前韧带较为薄弱,所以当日常生活中或者运动中,一旦踝关节受到严重扭伤,踝关节外侧韧带则会在这时出现一定损伤,尤其是距腓前韧带损伤,其发生率高达70%。由于许多患者踝关节扭伤后前往医院进行拍片检查时,并没有发现骨折,所以没能重视踝外侧副韧带处理,在时间持续推移下,会导致踝关节引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最终给日常生活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诊断与处理。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影像学方式进行诊断,CT检查作为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9期2021-11-12

  • 腓骨长肌肌腱前半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该病[5-6],但部分患者因第三腓骨肌缺如而无法进行手术[7]。目前临床上已有报道采用腓骨长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该病,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8-9],但该手术会额外增加手术的难度。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们采用腓骨长肌肌腱前半部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2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在广西骨伤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

    中医正骨 2021年5期2021-08-18

  •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840例韧带损伤类型的超声评估
    ,最常累及的是距腓前韧带,其次是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撕裂较为少见[4]。扭伤发生后,很大一部分受伤者会出现踝关节反复扭伤并合并疼痛、持续肿胀、“打软腿”、关节不稳定等后遗症状,即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AI)[5]。虽然保守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仍有10%~30%的踝不稳患者保守治疗后失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术式的选择依据主要基于韧带的损伤类型、数目及严重程度等。高频超声可以通过与健侧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1年3期2021-07-30

  • 关节镜下治疗11例腓骨下小骨的效果
    的副骨化中心或距腓前韧带撕脱骨折的结果[2-3]。腓骨下小骨通常是无症状,在X线片上偶然发现[4]。踝关节疾患治疗中,对于腓骨下小骨的诊断和处理一直存在争议[5]。本文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诊断为腓骨下小骨的患者,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小复位固定治疗,3例行镜下小骨摘除、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经全关节镜技术治疗并获随访的腓骨下小骨患者11例,其中男4例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3期2021-07-21

  • 运动医学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716000)距腓前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常见,该种患者发生损伤后会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不高。目前,对距腓前韧带损伤主要采用保守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使其恢复快,并且效果优良。但是,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后期治疗效果和采用康复训练有直接关系,为提高康复训练效果,可以在训练过程中使用运动医学超声开展监测工作,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组研究观察该种康复训效果[1],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

    今日健康 2021年3期2021-04-14

  • 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关节扭伤常累及距腓前韧带,导致其损伤甚至断裂,部分患者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LIA),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故采取手术治疗以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是目前治疗关键。改良开放式Brostr m锚钉修复是目前公认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开放式手术切口易增加腓浅神经损伤风险,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2]。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因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等优势逐渐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3期2021-02-02

  • 运动医学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明[1-2],距腓前韧带损伤占踝关节损伤的66%,若没有及时处理,会引起踝关节失稳,进而导致患者关节慢性疼痛、反复扭伤、创伤性的关节炎甚至残疾。本文主要分析运动医学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择取本院6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观察组中有15例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20-60岁间,平均年龄是(35.2±1.2)岁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8期2021-01-09

  • 腓前韧带损伤诊疗新进展
    副韧带损伤中,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占80%,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占20%[2]。 流行病学统计,如果未行有效治疗,30%-40%的踝关节损伤会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定[1],造成患者长期疼痛,反复扭伤,甚至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了解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对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本文就距腓前韧带解剖特点、损伤机制及诊疗进展进行总结,以为临床提供指导。1 距腓前韧带的解剖特点及损伤机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LCL)包括距腓前韧带(ATFL)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2020-12-27

  •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组实施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术,效果更为理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7年1月-12月期间接收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将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3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25-56岁,平均(36.9±11.6)岁;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平均(37.0±11.2)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8-13

  • 观察全镜下“Brostrom-Gould”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
    型不稳定是由于距腓前韧带上束撕裂所致,它是一种关节内结构。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单纯的距腓前韧带占到80%。切开外侧韧带解剖修补、关节囊紧缩,伸肌下支持带加强,即开放“Brostrom-Gould”术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且不牺牲肌腱,是CLAI 治疗的金标准[1]。踝关节镜下“Brostrom-Gould”术能够有效克服开放手术的不足,因其手术微创、稳定性恢复可靠、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 资

    智慧健康 2020年14期2020-06-13

  • 快优康复在距腓前韧带损伤踝关节镜下修复患者中的应用
    韧带的损伤中,距腓前韧带撕裂伤的发生率约为70%[1]。损伤后常伴有踝关节疼痛、易造成反复扭伤,继而会导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踝关节镜下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快优康复护理是康复护理过程中加入快优护理管理及程序,通过科学性、有规划的护理模式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3]。笔者通过将快优康复护理应用于距腓前韧带损伤踝关节镜下修复患者中,研究了距腓前韧带损伤踝关节镜下修复手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4期2020-05-23

  • 高频超声测量距腓前韧带损伤后健侧与病侧韧带厚度的变化
    副韧带损伤中以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最为多见,其次为ATFL 联合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损伤[1]。足部韧带损伤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造成功能障碍[2],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足踝韧带损伤需要准确、及时作出诊断。本研究探讨Ⅰ型、Ⅱ型及Ⅲ型ATFL 损伤病人韧带厚度发生的变化及是否合并

    安徽医药 2020年5期2020-04-30

  • 弹力绷带外翻位固定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主要构成部分,距腓前韧带作为连接两块骨头的组织,是腿部韧带的重要部分[1-3]。外侧副韧带最薄弱的部分就是距腓前韧带,所以距腓前韧带极易发生损伤,主要表现为外踝关节下方肿胀、压痛[4]。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骨关节炎以及踝关节软骨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极大的损伤。为探究弹力绷带外翻位固定治疗在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随机选取我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66 例,随机分为两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7期2020-03-27

  • MR薄层斜轴位质子加权脂肪抑制成像显示距腓前韧带的价值
    韧带损伤,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多见,若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恰当,往往使病程迁延,出现疼痛,反复肿胀、扭伤及易疲劳等慢性踝关节不稳,继而发生骨性关节炎,影响其功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数字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能很好地显示关节的骨性结构、关节对位情况、关节间隙等,但在显示关节肌腱、韧带方面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为多参数、多平

    海南医学 2020年1期2020-01-17

  • 腓前韧带损伤患者不同时期康复的疗效比较
    为常见[3],距腓前韧带损伤又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为常见的韧带损伤之一。一旦损伤保守休养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对58例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在不同时期进行康复治疗,探讨最佳治疗时间。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58 例,其中男性28 例(左足16 例,右足12例),女性30 例(左足19 例,右足11 例);年龄12~65岁,平均(29.5±4.28)岁。诊断标准:MR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年12期2019-12-25

  • 腓前韧带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文献回顾
    外侧副韧带中,距腓前韧带单独发生断裂占全部踝关节韧带断裂的80%,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联合断裂占20%,距腓后韧带很少受累[1]。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损伤最易损伤的韧带,及时、准确地诊断可为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奠定良好的基础。临床工作中,急性踝关节扭伤以保守治疗为主,若损伤较重或者损伤迁延不愈,可进展为慢性踝关节韧带损伤,表现为踝关节长期疼痛不适或者不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仅通过体格检查常有较高的漏诊率,临床上大多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4期2019-07-23

  •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手术治疗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理性的松弛,如距腓前韧带和(或)跟腓韧带陈旧性撕裂,并常合并有或导致滑膜炎、软骨损伤、骨赘形成等[12];(2)功能性不稳是指由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功能下降引起的关节不稳感觉以及踝关节不稳症状重复发生的临床现象,病人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并没有发现韧带松弛,但患者仍存在踝关节不稳定的症状,其病理机制是包括本体感觉的障碍、神经肌肉控制的变化、肌力障碍以及姿势控制下降等[13,14]。两种类型的发病机制可以单独作用于患者,但学者们发现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6-11

  • 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本连于骨块上的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予以铆钉缝合固定,并将支持带加强缝合。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石膏夹板超踝不超膝轻度外翻中立位固定制动,并抬高患肢促进肿胀消退,术后麻醉复苏即可开始足趾主被动活动及膝关节的活动。术后2周拆线,石膏固定6周后更换为硬性支具固定,采用空心钉固定的患者石膏固定至8周更换为硬性支具,更换为支具后开始行踝关节被动跖屈及背伸功能锻炼,每次30分钟,锻炼后冰敷,并部分负重,3月后完全负重,半年后恢复运动。采用空心钉固定的患者术后每月复查

    医药前沿 2019年9期2019-05-08

  •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用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该院骨科中,选取该组15例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在 19~5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5.6)岁。病史1~6年,平均病史2.1年。其中,7例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都断裂,5例距腓前韧带断裂,3例距腓前韧带完全断裂、跟腓韧带部分断裂。根据踝关节韧带损伤分级,10例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5例Ⅱ度损伤。15例患者均符合以下几点:(1)反复足跖屈内翻扭伤史;(2)前抽屉试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3期2019-04-22

  • 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上增加一个穿过距腓前韧带或跗骨窦的辅助入路,我们将该辅助入路改为在距腓前韧带上方,并在关节镜下同时修复距腓前韧带和伸肌下支持带,缝合牢固,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2018年4~7月完成24例改良辅助入路的全关节镜下外踝韧带修复手术,现将近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1~56岁,(37.7±9.6)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均为踝关节受伤3个月以上且术前3个月内未再次扭伤,有慢性踝关节不稳症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1期2019-02-23

  • 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组成部分,而下胫腓前韧带是下胫腓联合韧带中抵抗外旋应力最强的韧带,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韧带[2]。临床上多数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扭伤,在距骨的强力外旋下,导致下胫腓前韧带断裂[3]。但目前对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是否需要修复尚存在争议。2010年8月~2018年2月,我们观察了防腐处理下肢标本踝关节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前后生物力学变化,旨在为下胫腓前韧带断裂修复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经10%甲醛固定3个月的成人正常右下肢标本10具,由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

    山东医药 2018年44期2019-01-10

  • 高频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最为常见的就是距腓前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在足部内翻时会受到最大程度的张力,这与跖屈位着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损伤概率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未及时治疗损伤的踝关节是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出现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问题,这是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的根源,最终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与破坏,因此必须保证踝关节损伤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必须从早期准确诊断踝关节损伤着手,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有效避免。本文在探究高频超声应用价值时,主要是针对400例距腓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2019-01-07

  • 关节镜下Broström法结合Gould技术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
    关节不稳是由于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对于这些患者,早期主张患踝制动,支具外固定以及适当的康复功能锻炼,经过积极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主张手术治疗[3,4]。对于部分损伤较重的患者,建议行开放外侧韧带重建,利用自体或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5,6]。对于病程较短,损伤较轻的患者,其韧带连续性仍然存在,现主张韧带解剖缝合修复[7]。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以及深入研究,踝关节镜下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3月~2015年10月,我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7期2018-07-30

  • 踝关节创伤性病变的MRI检查
    含有13例单纯距腓前韧带断裂、10例距腓前韧带和腓韧带同时断裂以及2例单纯的腓韧带断裂患者,下胫腓分离3例,并存在有1例单纯的三角韧带断裂。在应用MRI检测技术对24例局腓前韧带损伤进行诊断时,其诊断正确22例,诊断敏感度为91.67%。在MRI诊断影像中主要表现为距腓前韧带连续性终端、韧带明显增粗以及韧带消失不清等状况,MRI诊断漏诊2例,其中1例为无面新概念一味的距腓前韧带撕脱,另一类患者的陈旧纤维痕迹与正常韧带相似。对13例跟腓韧带断裂患者进行诊断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期2018-04-03

  • 踝关节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案
    含4条韧带:下胫腓前、后韧带,下胫腓横韧带,骨间韧带。期中下胫腓前韧带及骨间横韧带提供最重要的稳定性,其中下胫腓前韧带提供踝关节稳定性的35.0%,下胫腓后韧带提供踝关节稳定性的33.0%,骨间韧带提供稳定性的 22.0%[2]。一般需要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及横韧带。然而由于手术术野暴露不充分和手术切口的设计及术者的原因我们一般修复下仅修复胫腓前韧带,早期手术可以达到解剖复位[3],当下对下胫腓损伤的主流治疗方法是内固定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2018-02-27

  • 改良Broström法结合带线锚钉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骨折,13例仅距腓前韧带断裂,10例距腓前韧带完全断裂和跟腓韧带部分断裂,7例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均完全断裂。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作外踝前缘向后下弧形切口。于外踝前下方分离伸肌下支持带,保护好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显露距腓前韧带及关节囊,在腓骨远端的腓骨长短肌下方探查跟腓韧带。术中若发现韧带松弛,予以中部切断,重叠缝合;韧带止点撕脱断裂者,摘除撕脱的小骨片,用刮匙在韧带止点骨面刮至骨床至渗血,钻孔拧入钛合金带线锚钉于骨内,缝

    武警医学 2017年11期2017-12-20

  • 踝关节镜探查并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镜探查并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章万吉(吉林省白城市中心医院骨外科,吉林 白城 137000)目的 探究踝关节镜探查并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者70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此均实行踝关节镜探查并距腓前韧带重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此患者AOFAS评分术后大于术前,优良率为95.71%,远高于术前的5.71%,无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结论 踝关节镜探查并距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2017-11-29

  • 缝合锚钉技术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纵向切口显露下胫腓前韧带,于韧带止点撕脱处拧入1枚ø 2.4 mm带线锚钉,点式复位钳复位下胫腓联合后,将锚钉尾部2根缝线采用褥式缝合并收紧。踝关节骨折固定和下胫腓前韧带锚钉修复后,如踝关节内侧间隙的增宽和关节仍然不稳,则进行三角韧带的探查和修补。术毕放置切口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关闭切口。1.3术后处理患肢抬高位,使用支具将踝关节固定于足背伸90°位置,预防足下垂畸形及保护韧带修复。术后24 h拔除负压引流。术后6周开始行踝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12周扶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11-15

  • 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郭继录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价值郭继录目的通过分析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情况,对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长春市人民医院2015-01至2016-12收治的97例手术诊断结果(手术组)确认为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MRI(MRI组)、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CT组)表现情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9期2017-10-12

  • 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130052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李敏长春市中医院影像科,吉林长春 130052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院医学电诊科实习68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学生应用距腓前韧带损伤的MRI诊断思路进行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的学习积极性、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试理论成绩;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1期2017-06-05

  • 改良斜轴位磁共振成像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共振成像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庄志雄,许新明,曹欣荔,欧忠耿,马光俊(广州市正骨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045)目的评估改良斜轴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从该院预行踝关节镜检查的住院患者中招募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踝关节常规轴位及改良斜轴位MRI检查,利用MRI图像评估距腓前韧带损伤,对比上述检查对韧带全长的显示效果,利用ICC指数评估观察者间一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8期2017-05-25

  •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
    中72例为单独距腓前韧带损伤,1例为单独跟腓韧带损伤,30例为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还有3例同时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损伤。其韧带损伤本文分为:Ⅰ度,挫伤;轻Ⅱ度,部分撕裂(撕裂小于1/2);重Ⅱ度,部分撕裂(撕裂大于1/2);Ⅲ度,完全撕裂,见表1。表1 韧带损伤程度分析手术治疗证实的74例,其MRI诊断准确率,见表2。表2 手术治疗证实的74例,其MRI诊断准确率外侧副韧带损伤在MRI上特点为:Ⅰ度,韧带肿胀,松弛呈波浪状改变,T2W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1期2017-01-10

  •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
    例经超声诊断为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中,17例为Ⅰ型损伤,20例为Ⅱ型损伤,9例为Ⅲ型损伤;合并跟腓韧带Ⅰ型损伤7例,Ⅱ型损伤5例;合并撕脱性或微小骨折12例,其中10例X线检查结果为阳性,2例为阴性。超声与X线对骨折的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对于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所致的软组织损伤和可能合并的撕脱性或微小骨折,高频超声是一种分辨力高、操作简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高频超声;X线检查;踝内翻;韧带损伤;撕脱性骨折踝内翻扭伤是关节韧带受到暴力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6期2017-01-06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进展及探讨
    合体主要包括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骨间韧带、胫腓横韧带和骨间膜的远端部分,腓骨在腓骨切迹中的正确解剖位置主要依赖于骨间韧带和下胫腓前后韧带的固定[2]。引起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运动主要包括运动伤、低能量创伤等,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时,踝关节通常处于外旋和过度背屈[3],其中外旋应力是引起损伤的最主要作用力,当外旋扭转力作用于踝关节时,腓骨远端发生外旋、后移,下胫腓前韧带张力并逐渐增加直至断裂,但下胫腓后韧带保存完整并作为铰链胫腓骨远端,使胫腓骨远端维持最小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29期2016-12-22

  • 斜横轴位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时外侧关节囊和距腓前韧带最先受到损伤,因此外侧韧带的损伤在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中最为常见[1]。MRI 在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因距腓前韧带呈斜行走向,常规的MRI 对距腓前韧带的显示率低,未能满足临床要求。通过近年来的解剖学研究,有学者提出可沿着韧带解剖走行,采用斜冠状位和斜横轴位的MRI 扫描来提高韧带的完整显示率[2-4]。本研究通过对踝关节扭伤病例进行常规及斜横轴位扫描,探讨提高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显示率和损伤诊断准确性的方法。1 资料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4-10

  • 高频超声对距腓前韧带撕裂伤的诊断价值
    0)高频超声对距腓前韧带撕裂伤的诊断价值傅仲带,卢 苇(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广东佛山528300)目的:通过分析距腓前韧带撕裂伤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评价此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日立二郎神5~13MHz线阵探头,对48例外踝损伤患者进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通过分析距腓前韧带损伤高频超声图像发现,完全撕裂为Ⅲ类损伤;部分撕裂为Ⅱ类损伤;挫伤为I类损伤。在48例患者中,Ⅲ类损伤患者有13例,Ⅱ类损伤患者有18例,I类损伤患者有12例,无损

    医疗装备 2015年4期2015-02-10

  • MRI对踝关节外侧不稳诊断价值研究探讨
    韧带损伤,尤以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最易损伤。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常常会引起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长期的踝关节不稳导致关节反复疼痛肿胀、后足功能障碍和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这些将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影响。1 早期、正确的诊断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目前临床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X线或CT检查,但这些检查手段不能直观、及时、准确的反映关节外侧韧带的损伤情况,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随着MRI诊断技术的发展

    医疗装备 2014年4期2014-03-08

  • 腓骨短肌腱重建训练伤后踝关节不稳定10例
    踝关节扭伤导致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断裂引起的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例踝关节不稳男性军人患者,均由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断裂引起,采取腓骨短肌腱结合带线锚钉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以恢复踝关节稳定。结果 按照1979年Mazur等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进行功能评分,结果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腓骨短肌腱结合带线锚钉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断裂引起的踝关节不稳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9期2014-03-04

  • 129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分析
    依靠的结构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几乎所有外侧韧带损伤都集于二者。踝关节不稳可导致关节软骨变性等系列继发病。当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确诊后,应早期进行手术。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1]。现将我院所从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手术的129 例病例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的患者共129 例,男86 例,女43 例;踝关节明确外伤史129 例,病

    当代医学 2013年16期2013-05-30

  • 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MRI评价
    带损伤患者中,距腓前韧带损伤41例,跟腓韧带损伤19例,距腓后韧带损伤2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表现为韧带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不同程度的韧带增厚、内部信号不均、韧带边缘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以及关节腔内积液。13例距腓前韧带及5例跟腓韧带完全断裂,MRI显示为韧带连续性中断,表现为韧带高信号裂隙,韧带边缘不清,周围软组织内显示出血、水肿征象。22例为1度韧带损伤患者中伴有骨挫伤5例,伴有腓骨长短肌腱鞘积液7例,腓骨长短肌腱损伤2例,未见软骨损伤。17例2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7期2013-01-23

  •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肌腱腱鞘,显露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判并断稳其定性,开放切取同侧半腱肌腱直径5~7mm,长10~15cm,于外踝上2cm处用4.5mm钻一前后方向隧道,缝合肌腱两端由腓骨隧道穿出,在距骨颈外侧距腓前韧带止点和跟骨外侧壁跟腓韧带止点钻孔,用2枚界面钉于踝关节中立轻度外翻位保持肌腱张力下固定(图1),腓骨长短肌腱位于重建韧带下面,防止肌腱滑脱,修复前关节囊。1.3 术后处理术后外翻背伸位短腿石膏固定,复查X片(图2),2周拆线,6周拆除石膏,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2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5期2010-09-19

  •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伤为多见,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列为常见。1. 损伤机制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碰撞或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旋后),超出了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引起外侧韧带发生过度牵扯或造成部分断裂与完全断裂。若距腓前及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多有踝关节的暂时性脱位或并脱位。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韧带损伤。当足处于中间位过度内翻时,外力首先引起距下关节运动,跟腓韧带受力作用最大,因此多先伤及之,若外力较大,距腓前韧带也同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11期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