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 秋天的怀念》中的“秋天”解读
    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与母亲朝夕相处的一些细节,表达对已故母亲的回忆与怀念。可能由于“怀念”的光环过于耀眼,使得标题中的另一个关键词“秋天”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那么,“秋天”这一关键词在文本当中是否存在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谈谈笔者对本文中“秋天”的解读。一、写实的秋天纵观课文当中的描写,可以发现关于秋天的描写或隐或现,由于前面所提到的这篇课文更多的篇幅是在写母亲和“我”,因此相比较而言“秋天”显得有一些淡化,但如果将解读的触角真正

    中学语文 2023年24期2023-10-29

  • 回忆与细节:回忆性散文的独特教学视点
    通过探讨《秋天的怀念》这一经典文本中呈现的“细节悖论”,关注时间流逝形成的回忆视角对作者写作产生的影响。回忆视角下形成的“细节悖论”可作为回忆性散文教学的独特角度。关键词:《秋天的怀念》;回忆性散文;细节悖论;细节描写《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秋天的怀念》《老王》等经典回忆性散文含蓄隽永、意旨遥深,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回忆性散文的品读应基于文体基本特点,体现“回忆”的独特魅力。在回忆性散文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9期2023-10-05

  • 秋天的怀念》中的“秋天”解读
    深入解读《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需要回到文本本身,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秋天”。“秋天”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都有着自身的内涵,对这些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可以让读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完整。读者会看到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在秋天展开,能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在秋天里得到洗礼,能在文字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发生心灵上的共鸣。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  秋天当代作家史铁生在1981年创作了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与母亲朝夕相处的一些细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8期2023-09-27

  • 一叶知秋 一文之情 ——《秋天的怀念》解读
    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他以“怀念”为字眼,将怀念的时间定格在“秋天”,作者为什么要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定格在秋天呢?首先,母亲喜欢的北海的菊花开放时间在秋天。双腿残疾后,面对以后的轮椅生活,作者日渐暴躁,特别是在秋天,这个本来就很悲凉的季节,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猛的摔东西”“突然砸玻璃”这些字眼都可以看出史铁生的暴怒,还能从这些字眼中看到他无法接受自己双腿瘫痪的事实,这对于一个只有21 岁的年轻小伙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母亲央求般要推儿子去北海看

    新课程 2023年11期2023-08-13

  •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四重情感
    容摘要:《秋天的怀念》以第一视角“我”来书写人生故事,将目光聚焦于残疾、母爱、苦难、生死等人生主题,试图通过书写创伤达到治愈创伤的目的,消解苦难衍生出来的痛苦,宛如智者般寻求人生命题的终极答案。这篇散文不仅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悲悯与悔恨内疚,还隐现了“我”对人生苦难的通透释然,对生命救赎的探索拷问。关键词:《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苦难 人生《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意蕴深沉,朴实温情,以第一视角“我”来书写人生故事。着眼文本的细碎处可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2023-08-10

  • “怀念”里包裹着的三重愧悔
    要]解读《秋天的怀念》,就不能忽略作者特殊人生经历所锻造出的自我反思的气质。这一独特的气质渗透在字里行间,形成深层的、潜在的情感。读者明确这一点,并由表及里深入文本,方能越过表层的“怀念”,触碰到作者渗透其中的自责、内疚等复杂情感。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关键词]《秋天的怀念》;解读;怀念;愧悔[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0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4期2023-07-24

  •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秋天的怀念》教学案例,围绕着情境、探究和对话三项要素,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法的具体路径和步骤,为学生搭建感知内容、完成任务和完善认知的平台,让他们以“锚”为中心点和支撑点,找准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锻炼解决问题、深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增强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关键词 阅读教学 “抛锚式”教学法 《秋天的怀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中对初中生的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等,提出了较为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5期2023-07-17

  • 解读《秋天的怀念》浓浓深情的教学实践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把握中心主旨,采用再现文本情景、设置讨论环节、巧设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情”;情感价值观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潜移默化地将情感与思想融为一体进行阅读理解的分析和探索。结合阅读教学篇章,反思自己的人生,得出一些人生启示,引导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纵观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与情感相关的经典美文数不胜数,以史铁生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6期2023-07-06

  • 秋天的怀念》的文体再甄别与教学切入点的确定
    莹摘要:《秋天的怀念》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地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就其文体而言,存在争议,但目前的语文教育界,如备课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几乎都清一色地将其置于回忆性散文的体式框架分析,这样的分析方法实际上在文学形式上会遮蔽《秋天的怀念》的经典阐释与文本解读。因此,对《秋天的怀念》进行文体甄别实为必要,同时教师可以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并以此建构语文学习真实情境下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得以充分参与语文课堂的学习,落实新课标要求。关键词:《秋天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3期2023-06-25

  • 挖掘文本中的独特情感
    ;文本;《秋天的怀念》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和情感导向,教师和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悟其深刻内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加多元,既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应用,还要加强情感熏陶和道德引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纵观部编版语文教材,入选散文皆为经典,每一篇散文都凝结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当学生细细品味之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语文教师要立足学情,积极开发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4期2023-04-23

  • 美育视野下的叙事散文教学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文字质朴、情感浓郁的叙事散文,教学时可以通过感知文章脉络、品读语言特色、 赏析深邃意境、领略母子之情、体悟深刻哲理等方面,引领学生在深刻体会散文魅力的同时,发挥出审美教育的张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整体感悟,领会文体之美形散神聚是散文最突出的文体特征,“形散”是指散文在整体结构和表达方法等方面比较随意,没有定式;“神聚”是指散文会围绕一个中心表达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从散文的文体特点出发,注重整体感悟,让学生掌握学习散文的

    语文天地 2023年1期2023-04-05

  • 读懂你,读懂“好好儿活” ——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秋天的怀念》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文是一篇抒写亲人间真挚情感且带有一种特殊气质的散文。文章蕴含的情感比较复杂:有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有自己的悔恨与愧疚,有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追忆往事,史铁生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读者。作者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是平静、内敛的,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忧伤的。全文情感波澜张弛有度,与作者内心情感状态是和谐一致的。作者回忆的往事发

    初中生世界 2022年40期2022-12-04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重设散文教学目标的研究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想感情。《秋天的怀念》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目标包括语气和节奏的训练。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感情,并在朗读中表现出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学生通过自读感受大致内容:从作者最开始厌烦拒绝的心情到迫不得已准备出去赏景,最后缅怀母亲后悔的心情,划分故事情节,划分感情层次变化。教师要注意给予方法的介绍,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把握。例如第一段中作者和母亲的对话,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表现出作者的语气变化,从人物对话的模式中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作者的感情变化。抓住作者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7期2022-11-24

  • 秋天的怀念》学历案设计与分析
    文笔者以《秋天的怀念》为蓝本进行了学历案的设计,并对此设计进行了分析。一、《秋天的怀念》学历案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要提及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于皮亚杰的个人建构论。他认为儿童在与环境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渐建立起对外部的认识,同时也建构起了儿童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主动建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那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也就是说在个体学习的过程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3期2022-11-22

  •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的内容。“秋天的怀念”是一个偏正式的短语,我们一起为它加个主语。生: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师:怀念什么呢?生:怀念秋天的景、秋天的事和秋天去世的母亲。师: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怀念那个秋天,更是怀念那个秋天去世的母亲。这样一补充标题,我们好像一下子就知道了作者要写的事和要抒发的情;这样一解读,我们也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生:抒情。师:同学们回答的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刚才老师的提问是文章的体裁是什么。那么文章的体裁有哪些呢?(生沉默。)师: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

    初中生世界 2022年28期2022-11-20

  • 解读《秋天的怀念》蕴含的情感元素
    级上册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之后,为了纪念母亲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平实,没有大起大落,只是讲述了作者与母亲朝夕相处的一些细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及其“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文中的细节描写塑造出一个爱子情深而又坚强隐忍的母亲形象。史铁生曾经说过:“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最终,在理解了母亲之后,作者含泪写下了《秋天的怀念》。结合教学实践,拟以执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探讨教学叙事抒情散文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8期2022-10-27

  • 依教材之活,创设计之新 ——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
    比如教授《秋天的怀念》一文时,首先口头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回去标好段落、熟读课文、理解大意等。然而上课时却发现,这样的预习方式收效甚微。而新教材中新添的预习环节,给我以很大的启示。预习提示提醒我可让学生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以此作为学生体会文本的前提,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悟出本文所含的情感。鉴于新教材特别重视生字语积累,预习环节也应该将基础知识的积累包含其中。结合以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书面预习题。分别是:(1)①疑难生字词 ②生动传神的词语。(2)自读课文,

    华夏教师 2022年6期2022-08-26

  • 秋天的怀念》教学解读的切入口
    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是不少公开课堂上教师乐于选择的篇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篇课文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最高文学水平,代表着文字与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最佳结合。对于这篇文章,可以说无论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而且事实也确实表明,只要你愿意去深度解读,总能从课文的那些细节当中,咀嚼出人生的況味。 对于经典的作品,人们的第一选择往往都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去解读,于是也就形成了许多宏大叙事式的解读结果,这使得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6期2022-07-10

  • 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例谈
    命教育 《秋天的怀念》语文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根本特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包含了个体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对生命的敬畏。今天我们提倡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正是对人文素养的回归与升华[1]。纵观统编教材的选文,有不少都富含生命教育意义,例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用诗意的表达方式,传达对生命的认识;又如《未选择的路》,通过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引导学生读懂其中蕴含的有关人生的丰富哲理;又或是《永久的生命》一文,作者以生命本身作为写作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2022-05-30

  • 初中散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基础,以《秋天的怀念》为例探究如何开展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关键词:初中散文 阅读教学 王荣生 《秋天的怀念》“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在泼泼洒洒的菊花中落下帷幕,史铁生笔下的菊花开得浪漫,史铁生散文创作的过程,以及其在散文中寄予的情感更是打动读者。莫言评价史铁生“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朱自清笔下优美欢快的春,冯钟璞笔下热烈美好的紫藤萝瀑布,茅盾笔下坚忍不拔的白杨树……,都具有强烈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的内容。“秋天的怀念”是一个偏正式的短语,我们一起为它加个主语。生: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师:怀念什么呢?生:怀念秋天的景、秋天的事和秋天去世的母亲。师: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怀念那个秋天,更是怀念那个秋天去世的母亲。这样一补充标题,我们好像一下子就知道了作者要写的事和要抒发的情;这样一解读,我们也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生:抒情。师:同学们回答的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刚才老师的提问是文章的体裁是什么。那么文章的体裁有哪些呢?(生沉默。)师: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7期2022-05-30

  • 求几字下落,见满文真情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文本细读,主问题,关键处《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用平静内敛的语气,表达深沉忧伤的怀念。语言洁净洗练,字字含情,是难得的好文。文章以秋天为背景,记叙了发生在母子之间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正是这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让读者读出了画面和情感,感受到平静语言下奔涌的情感激流,感受到一位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对儿子无比深沉的爱和期许,也感受到儿子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情感。文章篇幅

    语文建设·上 2022年1期2022-05-30

  • 例谈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具体分析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应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 课标 教材 学情 《秋天的怀念》 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1]。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非如此,大多数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教学内容模糊,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收获不多。教学目标既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是凭教师主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2022-04-27

  • 秋天的怀念》文本细读
    鑫摘要:《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所作经典回忆性散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此文的主旨是回忆母亲细腻、真挚的母爱,和作者对自己漠视母爱的自我救赎。本文基于对散文体式的把握,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方面的要求,从解读文本的角度,分析《秋天的怀念》的丰富内涵。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文本解读;丰富内涵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内涵极为丰富,苦难与坚强,自责与懊悔层层交织;既有博大深沉的母爱,又有对生命意义的反思。文本通篇没有出现一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2022-04-21

  • 秋天的怀念》教学解读的切入口
    ◎苏赞军《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是不少公开课堂上教师乐于选择的篇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篇课文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最高文学水平,代表着文字与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最佳结合。对于这篇文章,可以说无论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而且事实也确实表明,只要你愿意去深度解读,总能从课文的那些细节当中,咀嚼出人生的况味。对于经典的作品,人们的第一选择往往都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去解读,于是也就形成了许多宏大叙事式的解读结果,这使得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同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2022-03-18

  • 透过“文字”破译“密码” ——以回忆性散文《秋天的怀念》为例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就是一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双腿瘫痪之后,已经病入膏肓的母亲为了帮助儿子,隐瞒自己的病情,极尽所能地安慰、鼓励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教学中,老师常常耽于文本的浅层表述,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设为对“母爱”的解读,使散文教学误入小说教学的领地。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平淡的表达,跨越时空的鸿沟,破解作者的情感密码,产生心灵的共鸣,就成了回忆性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察言识斯人回忆性散文的教学要建立“学生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

    语文天地 2022年5期2022-03-17

  • 从“叠词”中体悟深沉而凝重的母爱 ——谈《秋天的怀念》中的叠词运用
    邢 华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感人又力量十足的散文,文章围绕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两次重大打击——双腿瘫痪、母亲去世而展开,文章字字珠玑,词词生情,读来催人泪下,激励人生,行文中叠词的运用不仅增添了文章语言的诗意色彩,还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能让人更好地去体悟文中浓浓的母爱与亲情。文中叠词的运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一是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

    语文天地 2022年5期2022-03-17

  • 立足文本体会独特情感 ——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
    本文将以《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来说明,必须要立足文本,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传递的情感。一、走进文章,体会母爱的深沉本文虽篇幅不长,但在这短短的文字间,却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走进文章,我们最先感受到的便是那伟大而深沉的母爱。母爱是小心翼翼的。文章开始便描述了“我”双腿瘫痪后的暴躁情绪,文中这样写道,“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悄悄地”“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红红地”,这几个

    语文天地 2022年3期2022-03-17

  • 自然之花与生命之花 ——《秋天的怀念》中“看花”的情感解码
    马金月《秋天的怀念》作为回忆性叙事散文名篇,是作家史铁生在美好青春遭遇瘫痪和至亲之人离别两种“大悲”之后思想彻悟的具体展现,作品中利用“看花”这一细节就自然之花与人生之花进行对位思考,通过“过去”与“现在”中两个“我”的视角交织,在“看花”的过程中铸造情感,完成对母亲的怀念与“生和死”的重新审视。因此,“看花”在整篇文章之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读懂了“看花”这一行为,就参透了史铁生隐藏其中的情感密码,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作家余华曾说:“‘活着’这

    语文天地 2022年8期2022-03-17

  • 语短意浓见真淳 淡雅菊花寄哀思 ——《秋天的怀念》中母爱的抒写特色
    味悠长。《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双腿瘫痪,又长年与病魔做斗争的心境下抒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千字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起伏跌宕的叙事,浅近的文字间融入的则是浓浓深情。这份情是对天堂母亲的深挚的怀想,更是对伟大母爱的讴歌。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因为有母亲不辞辛劳的付出和默默陪伴,史铁生才慢慢从痛苦的泥淖中走出来。在冲出沼泽的过程中,有地坛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兽生生不息给自己带来涅槃人生的启示,更有身患重病的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命运不济的现实无法改变

    语文天地 2022年1期2022-03-17

  • 初中写人记事类文章教学的有效路径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的能力。《秋天的怀念》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作者双腿瘫痪后的平常小事。学生需要从这些平凡的细节中,体会作者史铁生对母爱的感恩,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教学目标,比如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对母爱的赞扬,培养个人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从解析文章的具体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课文阅读。此时,学生能够发现这篇文章围绕母亲和作者的几件小事展开叙述,同时总结出作者和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可

    语文天地 2022年1期2022-03-17

  • 聚焦情境创设 构建“三动”课堂 ——以统编语文七(上)《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
    结合,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请齐读文章标题。(生齐读。将钢琴曲《秋日私语》整节课低声循环播放。)师: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谁来读一下“人物评价”?屏显: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邓晓芒(生读。)【设计理念】循环播放钢琴

    初中生世界 2022年44期2022-03-08

  • 建立文章阅读的一种基本思维框架 ——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
    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为例,来加以实证。阅读《秋天的怀念》,从感性角度看,要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母爱的艰辛与伟大,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感念之情、愧疚之意、报答之心,内心生出久久难以消退的感动。从理性角度看,需要冷静分析,把握行文成文章法,建立阅读的“披文”路径。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四大板块。板块一:阅读文章,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梳理、概括,再整合。(一)文章写了“我”的哪些事读课文,依序从语段语句中发现、提炼、概括:1.双腿瘫痪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7期2022-03-05

  • 举重与若轻 ——《秋天的怀念》课例反思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二、那年秋天:“我”和“母亲”(一)默写词语,整体感知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开始听写四个词语——瘫痪、憔悴、诀别、烂漫。生1:(随机请一男生到黑板前写,只写对前两个。)师:这位同学虽然没完全写正确,但字写得很工整。词语学习要温故知新,一定要重视积累基础知识,就像建造高楼之地基。升级难度:用这四个词语串说课文主要内容。生2:“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励“我”活下去,强忍肝病折磨,请“我”和她一起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我”

    学语文 2022年1期2022-03-02

  • 求几字下落,见满文真情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文本细读,主问题,关键处《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用平静内敛的语气,表达深沉忧伤的怀念。语言洁净洗练,字字含情,是难得的好文。文章以秋天为背景,记叙了发生在母子之间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正是这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让读者读出了画面和情感,感受到平静语言下奔涌的情感激流,感受到一位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对儿子无比深沉的爱和期许,也感受到儿子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情感。文章篇幅

    语文建设 2022年1期2022-02-25

  • 破译《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
    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为例,具体阐释语文教师应如何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发现、破译文本的情感密码。一、《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有人评价《秋天的怀念》,说它是一篇没有经过精心编织与雕琢,却字字如金、句句含情的散文。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同时,根据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初中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对课文情感的领会,并不像教师期待的那样深刻。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中国人表达情感往往比较含蓄和委婉,尤其是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当下的初中生对母亲这一角色的

    教师博览 2021年7期2021-12-16

  • 秋天的怀念》中的生命意识探讨
    文字。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对生命意识写的就如此耐人寻味,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存亡一线的人也许才会对这样的文字有着抓狂、痴迷甚至是不一样的深层次体会,生命如履薄冰、冰寒刺骨却让人意犹未尽,在与生命的绝恋中获得对生命的真知和永恒。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对于生命意识的叙述,其中所讲述的似乎只是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段心路历程,可是在字里行间所透出的生命意识,既是微弱的也是深沉的,既是渺渺人海中的一粒沧粟,也是浩渺天地中一个坚强的影子,在悲伤中所映透出的坚强,在喘息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0期2021-12-08

  • 试析叙事性散文情感探索教学法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谈谈叙事性散文情感探索教学法。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秋天的怀念》的课程任务之一是分析、理解“母亲”这一形象。由于文章叙事事件单一,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比较容易把握叙事事件,但是这样的阅读认识过于浅显,是对已有阅读经验的简单重复,大大降低了叙事性散文的学习价值。文章通过插叙的手法让我们知道,“母亲”当时已经病体支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病重的“母亲”本应该安心养病,不能过于操劳,但是,她出于对“儿子”深切

    初中生世界 2021年28期2021-12-03

  • 基于文本细读的高阶思维培养策略初探 ——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精练的笔墨回忆了母亲与“我”的几个生活片段,语言平易,情深意长。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进行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在初步整体感知文本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散文的最初体验,说说这篇散文的基本情调,体验史铁生抒情散文的基本风格。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散文阅读教学需要利用直观的表象来细读文本,发展形象思维。

    初中生世界 2021年40期2021-12-01

  • 动情地读,深情地品
    摘要基于《秋天的怀念》的独特教学价值,本教学设计将朗读视为重要学法,带领学生“定基调,辨读法”“读片段,品愧疚”,最终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以期引导学生于文本字里行间把握细腻情感。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朗读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内容主题上来看,该单元以“亲情”作为人文主题,所选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秋天的怀念》在感悟母爱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7期2021-11-24

  • 秋天的怀念》:我们到底应该教什么
    教师在对《秋天的怀念》进行文本解读时,都存在情感解读单一和目标设置偏离文本中心的情况。基于《秋天的怀念》教学现状进行文本解读,笔者发现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将贯穿在“三次看花”过程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并围绕这一线索通过独特的语句和细节描写表达了“母亲的爱”“好好儿活”以及“忏悔愧疚”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进而可以提炼出本文的三点核心教学内容:一、梳理文章的叙事脉络,把握文中“我”情感态度变化的叙事线索;二、通过朗读、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11期2021-11-22

  • 秋天的怀念》的言象情志分析法
    面笔者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基于“四字法”,从言、象、情、志四个方面入手,来谈谈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一.《秋天的怀念》之“言”及其分析“言”的意蕴,“包括语言本体自小而大的语言单位或结构,如字词句、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和体裁风格等”。[1]王荣生教授指出:“散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从一篇美文里看出它的语言运用精彩之处,包括词汇运用、句子、语段、标点等”。[2]因此本文从字词句、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体裁风格四方面细读《秋天的怀念》的“言”。(一)字词句及其

    文学教育 2021年10期2021-11-05

  • 解锁“看花”中的情感密码
    摘 要 《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回忆性散文的典型代表。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这两个视角的相互交织,表达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和面对苦难的心路历程。基于对散文体式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看花”这一事件展开,在明确这一明线索的同时,去深入分析“看花”背后的情感暗线,即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转变以及对苦难态度的转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独特情感,学习这种独特情感的表达方式。关键词 《秋天的怀念》;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0期2021-10-31

  • 读懂《秋天的怀念》从有效提问开始
    式。在读《秋天的怀念》时,该文作者为史铁生。通过了解史铁生为何前后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影响了他?对照文本阅读,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去找答案,激发阅读兴趣。语言思维是交流的前提,在阅读中,要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围绕《秋天的怀念》,从阅读中找准情感的主线,“体验母爱”“读懂母爱”“思考母爱”“感恩母爱”。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思维中来品读文本细节,探究这份深沉而真挚的爱,为深刻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1期2021-09-22

  • 《背影》和《秋天的怀念》中的情感错位
    背影》和《秋天的怀念》讲述父子、母子之间的至浓亲情,但父母之爱在传递和被感知的过程中极易错位。《背影》中父亲的爱在接受过程中发生错位,《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爱是儿子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在经历了生离死别后,情感错位发生转折,由此使感情表达更加强烈,完成了情感回归,引发更高的审美价值。【关键词】《背影》;《秋天的怀念》;情感错位;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

    今古文创 2021年6期2021-09-10

  • “互文性阅读”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的应用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谈谈互文性阅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为什么选择互文性阅读方法《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精美散文,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叙述了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难点:1.千字短文意蕴丰富,主题深刻、哲理性强,七年级学生的阅历和心智还难以把握这种深度的文章,对生活生命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文章,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期2021-09-09

  • 破译《秋天的怀念》的情感密码
    本选项。《秋天的怀念》的文字不多,蕴含的情感却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出《秋天的怀念》的关键词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破译文本的情感密码,理解文本内在的脉络,进而感受文本深层的情感。[关键词]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情感密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表现在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也是由认知与情感共同驱动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种基本属性,但是考虑到应试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重心便落在工具性上,冲淡了语文人文性的真正意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7期2021-08-26

  • 在“比较还原”中解读《秋天的怀念
    以此还原《秋天的怀念》中三重秋境:史铁生人生之秋、母亲生命之秋、史铁生重生之秋,引发其“好好活”的思考。一、情感逻辑还原史铁生的人生之秋“望着望着”天上归雁“我”却会“砸碎”玻璃,与正常的逻辑有出入,可借助以下朗读方式进行情感逻辑还原。1.变换人称背景助读。史铁生在《我二十一岁那年》里静静回忆了厄运突降后,由满怀希望到青春幻灭的全过程,甚至提到自己已经不敢羡慕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只要自己能像慢慢踱步的老人一样走路就够了。为帮助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史铁生处于人生之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5期2021-07-29

  • 秋天的怀念》教案
    ,来欣赏《秋天的怀念》。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三、基础知识积累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节奏和语气。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桌交流,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强忍住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无比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3.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4.课文里用了多处细节描写表现母亲细腻的爱,请同学们朗读第一、三段,圈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或句子。5 请同學们在你认为有表现力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写下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2021-06-15

  • 秋天的怀念》中“怀念”的三个层次
    涛摘要:《秋天的怀念》中的“怀念”有三个层次,即铭记母亲的爱、读懂母亲的难、汲取母亲的力量好好活。其中,如履薄冰、反常错位的母爱让“怀念”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母亲的艰难而早逝又为“怀念”增添了悲剧色彩,好好生活的力量感与持久性使怀念达到了最动人的境界。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母爱;母亲《秋天的怀念》是中学语文的经典名篇,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百来字,却字字珠玑、感人肺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聚焦于对母爱的剖析。其实,“怀念”是题目中的关键词,也是本文的“

    学语文 2021年1期2021-05-30

  • 理解《秋天的怀念》的三个向度
    陈傲雪《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发表于1981年。文章用语严谨,情感饱满,意蕴丰厚,跳脱出一般的颂扬母爱的模式,在追忆母亲的时候,也折射出人生的普遍困境,达到了一种崇高又凄美的境界。崇高在于母爱的神圣与伟大,凄美在于秋色的渲染和母子二人在人生进程上的错位。本文将通过对文章题目、母亲的条件反射动作和文章悲剧性的解读,挖掘《秋天的怀念》更多元、更深层的价值。一、题目解读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身患重病的母亲尽心照顾双腿瘫痪的作者,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表达了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3期2021-04-18

  • 秋天的怀念》仿写
    散文中,《秋天的怀念》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请模仿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写作指津我们在对《秋天的怀念》进行仿写时,可以借鉴以下方法。1.选好意象,凝聚情思。《秋天的怀念》三次写看花,两次写菊花。“菊花”既寄托着母亲愿儿子能像菊花那样坚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希望;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还蕴含着母亲要作者和妹妹相扶相持“好好活”的信念。可以说,“菊花”这一意象凝聚着满满的情思。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
    ?生3:《秋天的怀念》首先是写作者瘫痪之后,脾气有些暴躁,后来他母亲逝世,他觉得有些惭愧,还有对母亲的怀念。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3:读懂了这篇文章作者表达的情感。师:哦!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有同学呢?(生1又举手)师:你是第二次举手了,非常好!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的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表达的东西,比如说作者最开始是暴怒无常,然后写母亲想带他去看菊花,后面写母亲逝世,作者对母亲很怀念。师:那你也简单地说一下,你到底读懂了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2期2021-04-07

  • 秋天的怀念》意旨微探
    张丽辉《秋天的怀念》一文中那句朴素至极却令人心头震颤的话语——“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女无尽的牵念和叮嘱,意蕴绵长地刻进作者史铁生的灵魂,也滋养着每一位读者的生命。“好好儿活”,之于人生常态的我们,特别是生活优越的少年派,内心激不起半点涟漪。每日平淡的好好活着,许是没人在乎,可经历过变故动荡,重新回归的好好儿活,意义非凡,弥足珍贵。“好好儿活”是母亲历经生活沉重的苦难,体悟到生命本真,凝炼的慧语箴言。母亲说“好好儿活”,但依常理看他们活得都不好,甚至都不能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期2021-03-11

  • 秋天的怀念》备教手记
    并首先从《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和《〈世说新语〉两则》中删除了《散文诗两首》——因为若干年前,我曾在学校面向全省的开放日活动中上过《金色花》且广受好评。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使命。“不能吃老本,要与时俱进啊!”我如是提醒自己,“教学还是得常教常新,因循守旧的做法虽然能省时省力,却无法契合自己与学生每天都在更新的状态。新的尝试即使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面对困境,扑火的飞蛾是比只会在原地转圈的苍蝇值得敬重的”。这样想着,我选定了尚未公开执教过的史铁生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期2021-03-11

  • 母爱题材选文的多样化追求 ——以“部编本”教材中《秋天的怀念》和《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忆性散文《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以及《金色花》《荷叶母亲》两篇散文诗均以母爱为题材,分布在七年级上册以亲情为中心的第二单元中。八年级上册以时代生活回忆为主题的第二单元收入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除了上述通篇以母亲为中心人物加以塑造的文章外,教材中还包含着一些涉及母亲形象塑造和母爱题材内涵的文章,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社戏》和《灯笼》、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鲁迅的《故乡》。当然也有着许多别样的“母亲”形象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7

  • 新课改以来《秋天的怀念》教学的进展与问题
    刘汉波《秋天的怀念》(以下简称《秋》)是多个版本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差异不大,但是不同的教师在执教时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出不同的处理,最后教学效果的呈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新课改以来《秋》教学在初中进展如何呢?又存在着哪些问题?笔者收集了10则具有代表性的课例(包括6篇教学设计、4篇课堂实录)[1]~[10],从教材编排、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選择和教学方法运用四个方面对《秋》的教学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再针对存在的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1年9期2021-01-22

  • 秋天的怀念》课例比较分析
    育名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实录为例,对该课例展开比较研究,归纳二人在教学上的异同,阐明其教学风格。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 课例分析 于永正 窦桂梅 《秋天的怀念》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所学的第一篇回忆性散文,情感上真挚细腻,使人回味无穷;内容上朴实无华,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内涵上饱满丰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通过研究名师课例,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的把握《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要点,利用更加独到深入的眼光解读文本,同时也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名师的教学风格,学

    文学教育 2021年12期2021-01-03

  • 窦桂梅主题教学对散文教学的启示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老师讲授《秋天的怀念》时用“好好儿活”贯穿整个课堂,导入时对《合欢树》、课题及史铁生进行解读,对文章主题进行解释,点明史铁生对于母亲的怀念。接着对“好好儿活”分析,通过怀念母亲和自身改变来引导学生,由开始明白母亲希望自己好好儿活,再到自己和母亲两个人都需要好好儿活,最后在母亲去世后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期盼,逐步递进。由一句话切入,不断链接文中不同的描写,整合文章中的各种资源,最后汇集至“好好儿活”。通过主题加上各个分支的方式将文章进行一个整合,合理处理教学问题

    课外语文 2021年25期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