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政

  •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秦二世暴政,天下黎民饱受摧残,河南阳城有一个农民叫陈胜,自小家境贫穷,年轻时就为人做雇工,给地主种田,生活异常艰难。但陈胜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不甘于过这种平凡和受压迫的生活。一天,陈胜与受雇佣的人一起坐在树荫下休息聊天,聊到兴奋处,他对大家说:“假如我们中间的某个人有一天发达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今天所受的苦,更不要忘了今天在一起的朋友们!”大家听了都笑他:“哈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别痴心妄想了,你只是个为别人帮佣的佃农,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富足的那一天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10期2022-07-06

  • 孟子革命论再研究
    尽管孟子十分同情暴政压迫下的人民,也十分痛恨暴君污吏,但是他并不赞同人民发动革命,使用暴力反抗暴政。其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人民道德素质低下,没有政治智慧,他们无法合理地使用暴力,难以保证革命的正义性,人民革命只会导致以暴易暴。孟子主张只有道德和智慧超越常人的圣人才有资格发动革命。不过,孟子并不主张人民一味地忍受暴政,他认为人民可以采取迁徙等非暴力的方式反抗暴政,使暴君陷入孤立之中。【关键词】孟子;反抗权;暴政;革命【中图分类号】B222           

    今古文创 2022年24期2022-06-20

  • 积极心理学的建设性冲突与视域转换
    究,表现为“积极暴政”侧重于研究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等积极层面,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积极心理学实现了视域转换,本文主要围绕积极心理学建设性冲突的研究取向,展开探讨积极心理学研究视域转换。一、积极心理学建设性冲突的研究取向(一)“积极心理-积极效应”研究该研究取向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其研究进路是以线性思维、逻辑分析思维基础特点,将“积极心理过程有益于积极结果的产生”定为研究核心,主要体现为“积极暴政”,该研究倾向于去生态效度的横断研究方法,虽然这

    海风 2022年2期2022-06-09

  • 推行『暴政』的『秦师黄』
    了。黄老师推行“暴政”两个月之后,效果显著。大家学习效率有效提高,逐步养成了守纪律的好习惯,班级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结束了新学期初始令人头疼的“战国时代”(诸多调皮捣蛋的学生滋生事端),实现了思想和行动的大统一。这次期中考成绩出来,我一下子进步了30 名,堪称奇迹。不得不承认,这要得益于黄老师推行的“暴政”。“凡事须看两面性,有好也有坏,这是历史辩证法。”这是黄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才深有体会,不由得对黄老师心生敬佩。

    作文中学版 2022年1期2022-04-14

  • “张良刺秦”背后的秦始皇暴政因素探析
    、“铁血政策”等暴政,最终失去民心与民力,付出惨痛的代价:二世而亡。这些措施对以后历代王朝统治者皆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当今仍具有深刻的意义。关键词:秦始皇;暴政;张良刺秦博浪沙遗址位于新乡市东南三十公里处的原阳县城,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后裔张良椎击秦始皇的事件就发生于此。公元前218年,深怀国仇家恨的张良埋伏在秦始皇巡游东方的必经之路博浪沙。由于秦始皇乘坐了两辆一模一样的车辇,张良的武器击中的是秦始皇的副辇,并没有成功。张良刺秦的壮举虽未成功,但他那种不畏强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5期2021-09-10

  • 小于一但大于零
    当写作是作为朝向暴政的批判呢?写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布罗茨基看来, “一个孩子对父母控制他感到不满,与一个成年人面对责任时的恐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你不是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你也许是小于‘一’个”;暴政与极权之中的个体是“小于一”的,而写作——尤其是诗人的写作——无疑是对“小于一”的反抗,也许还带着一些伴随先见之明而来的蔑视。当写作是朝向阿赫玛托娃、卡瓦菲斯、沃尔科特、帕斯捷尔纳克这些同类时,它无疑是在表达一种赞许与支援,甚至就像朝向奥登时明确表示的那样

    散文诗 2020年20期2020-12-11

  • 美国上演的才是真正现代版的暴政(社评)
    次抨击中国实施“暴政”。暴政是冷战时期西方指责苏联时常使用的概念,蓬佩奥重拾它并安在中国头上,试图以此动员西方世界投入与中国的新冷战。暴政这个词在西方历史上早已有之,指的是君主不为共同体利益使用权力,贵族僭主并为私利谋政,底层百姓也受到恶意煽动。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对暴政的一段定义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强调统治者不是为了民众谋利益,而是为实现个人利益而使用权力,就是暴政。沿着暴政的这些基本概念来看中美这两个大国,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美国政府搞的那一套

    环球时报 2020-07-272020-07-27

  • 直面人生
    不作的奸商在目睹暴政后唤醒了内心的良知。是辛德勒的苟活,让我们重新思考那习以为常的善与恶,思考道德的边界,思考暴政对良知的冲击。阮籍的不拘礼法,行事随意,亦是一种苟活,不欲与黑暗现实融为一体,发泄着内心对社会的愤懑悲哀而坚强地活着,“无所求,无所失,尽一己之力,叫本分。”(林奕华)尽自己的本分,坚韧地去面对自己,面对明天,面对人生,面对世界。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02-06

  • 批判性思维下历史人物的评价
    帝的政治虽然成为暴政的代名词,然而,开凿大运河等各项政策实际都需要有强力来推动,因而不能简单地因暴君或暴政来对其进行盖棺定论。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所以我们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关键词】 隋炀帝 批判性思维 功绩 暴政【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16-020部编人教版初一下册第一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为了让学生更快进入新学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2019-09-10

  • 王的神明
    们起义,意在推翻暴政,让百姓过上安稳富庶的日子。如今我等危在旦夕,神明若在,必将助我——此为一。神明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肚量之大,非我等所能想象,何来报复之说——此为二。若我等突围出去,待推翻暴政之日,必将为神明重塑金身,望神明莫再怪罪——此为三,亦为誓。王用这些柴火烧水煮饭,填饱他和兄弟们的肚子,决定鱼死网破。黎明时分,王果真奇迹般地率兄弟们杀出重围。然他的三十多位兄弟,剩不足十人。王招兵买马,卧薪尝胆,十年之后,卷土重来。起义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直取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9年6期2019-06-27

  • 革命与暴政的悖论:暴君挑起革命、革命抛弃暴君
    重悖论,即革命与暴政的悖论、革命与独裁的悖论、革命与妥协的悖论,进而得出了关于这场革命同时具有清教革命和宪政革命双重属性的结论。这不仅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英国革命史提供了观察问题的新视角,也为我们揭示了英国在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追求传统与变革之间平衡的政治文化奥秘。革命,本意为革故鼎新,通常指是由下层群众发动的、反抗上层统治者政治压迫的暴力运动。暴政,顾名思义,特指统治阶段的残暴施政。17世纪的英国革命,包括17世纪中叶的革命和1688年的宫廷政变,不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3期2019-04-16

  • 重日常人伦,重社会仁爱
    天下视为非人道的暴政天下。在战国之后,更有暴秦以暴治天下。陶渊明《桃花源记》明言桃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说明了桃花源的出现与秦的暴政有着直接的关联。统治者以暴治天下人,天下人必起而反抗之。在《陈涉世家》中,我们看到,当有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遁入桃花源的时候,陈涉正以一个旷夫、征夫的身份在大泽乡的狂风暴雨中登高一呼,向九百戍卒发出了反秦的冲天呐喊:“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6期2018-12-21

  • 萨托利视域中的有限多数原则
    弊端是为“多数的暴政”埋下了种子。萨托利在《民主新论》提出:西方民主的核心始终是政治权力问题,是人对人的统治;在复杂庞大的现代社会,以公民亲自参与政治决策为基础的直接民主,只能导致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和权威贬值的政治后果。然而涉及到程序上,我们无法判断个别意见是否明智及深刻程度,因此要衡量公众的意愿,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看数量上的多数了。但萨托利提倡“有限多数原则”来避免民主制的弊端。二、多数原则的正确性考量“少数服从多数”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多数人是正确的”。但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2018-09-16

  • 重日常人伦,重社会仁爱 ——浅谈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天下视为非人道的暴政天下。在战国之后,更有暴秦以暴治天下。陶渊明《桃花源记》明言桃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说明了桃花源的出现与秦的暴政有着直接的关联。统治者以暴治天下人,天下人必起而反抗之。在《陈涉世家》中,我们看到,当有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遁入桃花源的时候,陈涉正以一个旷夫、征夫的身份在大泽乡的狂风暴雨中登高一呼,向九百戍卒发出了反秦的冲天呐喊:“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2018-02-22

  • 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环节
    命”的原因: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这是一种目标呈现。“研学”环节是“帮学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本节课的“研学”环节有三:“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研学”的难点在于:让同学们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明白“天灾人祸”中的“人祸”是根本,而这个“人”就是秦朝的统治者。在“研学”环节中,我特别强调同学们的自主研学,也重视同学们的合作研学,并且注重有教师参与的探究性研学,应当重在引导同学们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首先让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12期2018-02-13

  • 从《史记》看秦始皇的“暴君”和“暴政
    实行了一系列的“暴政”举措,奴役数以百万计的老百姓修建长城,为了个人私欲到处巡游,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出现了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历史事件,同时,还在各地大兴土木,花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键词】《史记》;秦始皇;暴君;暴政秦始皇可谓千古一帝,建成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对整个中国历史可以说居功甚伟,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在完成天下的统一后,秦始皇的暴虐从各个层面上开始显现出来,例如,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听信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期2018-01-15

  • 明清易代之际士人的心态
    键词:明末士人 暴政 王学末流一、“三百年来养士朝,如何文武尽皆逃”提及明末士人的心态,文学界和史学界比较盛行的是明末两次“集体性思想瓦解”之说。 第一次是在崇祯十三四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李自成吸取知识分子的意见,实施“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政治上实施深得人心的“免粮”、“安民”、“平买平卖”政策,并大力开展瓦解敌人的宣传工作,形成“民皆附贼而不附兵”的局面,崇祯十四年始,李自成义军所向披靡,大同、宣化、居庸、

    祖国 2017年22期2018-01-02

  • 托克维尔的舆论思想探析
    舆论推动多数人的暴政多数派制造的舆论拥有强大的威力,“一切力量中最难驾驭的是舆论的力量,因为无法准确获知它的界限,而且界限以内的危险,通常不亚于界限以外的危险。”⑥所谓界限以外的危险就是少数派被大众孤立的危险,而所谓界限以内的危险则是指多数派制造的舆论能推动“多数暴政”。“多数暴政”所带来的后果,在托克维尔看来甚至比专制更加恶劣。(一)“多数暴政”影响政治在美国,多数派拥有对政府的绝对统治权。无论是总统还是议员,总处于多数派制造的舆论的指导之下,舆论实际上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2017-11-25

  • 浅谈不同作品中的“普罗米修斯”形象
    罗米修斯;宙斯;暴政;英雄人物作者简介:王华月(1995-),女,海南三亚人,本科在读,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2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古老神族的后裔,他聪明而富有智慧还很英明,知道土壤里面有天神藏着的种子,然后他就将泥土和河水混合起来,按照众神的样子,捏成了人形。为了让他们充满生气,普罗米修斯在动物的魂魄里提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0期2017-11-24

  • 浅析秦始皇暴君之名的实质
    】秦始皇 暴君 暴政 历史话语权一、暴君之名的由来(一)构成秦始皇“暴虐”之名的因素。1、历史因素守旧势力对改革者的习惯性攻击。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与东方六国不同的法治之路,成为礼治时代的异类。赢政不但继承先人之法,而且继续深化改革,终统一六国,创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彻底废除了分封制。这一举动为因循守旧的六国后人仇视及后世儒家攻讦,秦始皇的革新举措也成为他“暴虐”的依据。2、客观因素秦始皇所处的时代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局限。在当时奴隶社会残余未完全革

    商情 2017年32期2017-11-10

  • 自由的伟大
    4世纪初的英格兰暴政时期的一部幸酸勇敢追求自由的血泪史。这是一件真实的英勇事迹,是以电影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他是有内涵的,影片不仅是叙述事迹,更是在让人们透过历史去感悟生命的庄严和信仰的伟大以及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在此,对影片《勇敢的心》的色彩运用表达刍议。影片《勇敢的心》这部电影包含的艺术成分很多。如影片中对色彩光影的使用,以及选景和人物造型化妆,服装,影片中的音乐配音,摄影等等。就色彩而言在整部影片中所营造的意境汇集了导演想要通过色彩所营造的意境来表达色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2017-08-22

  • 窦娥之咒
    横行,客观上成了暴政和恶行的帮凶。所以,窦娥遭冤,他们袖手旁观,也不是没有责任的,让他们遭受三年亢旱的惩戒,难道不应当吗?这不但不是关汉卿的败笔,恰恰是他的深刻之处。由此,我想到,过去我总把日本对于我国的侵略罪行,完全归咎于小部分军国主义者,总想把广大日本人民同他们严格区别开来。其实,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当时的日本是举国支持了那场战争的,他们不是没有责任的。说它是整个民族的犯罪,恐怕并不过分。应当谢罪的不只是那些战犯,全民都应当反省。最近,我看了法国杰出的

    中外文摘 2017年15期2017-07-31

  • 三论秦始皇
    波摘 要 文章从暴政、仁政、统一等三个角度来谈秦始皇,从中悟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及其他一些从政的道理。关键词 秦始皇 暴政 仁政 统一中图分类号:K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65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ree angles, such as the unity, benevolent and tyranny, to talk to the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2017-06-09

  • 浅谈托克维尔关于“多数暴政”的观点
    史,虽然发生多数暴政的次数远低于少数引发的暴政,但政治学家们并没有忽略这一社会事实。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期间也注意到多数的无限权力所产生的暴政,针对这一民主社会的弊端,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表达了对无限权威的否定态度,为各国民主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托克维尔多数暴政无限权威中图分类号:D0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41-02一、关于“多数暴政”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对政体进行分类时,就表现出对“多数”

    现代交际 2017年2期2017-04-13

  • 托克维尔的人道主义及其马克思哲学审视
    潜在弊病即“多数暴政”。为了克服“多数暴政”使民主制度得以长存,托克维尔寄希望于博爱式人道主义。博爱式人道主义并非解决“多数暴政”弊病的“良药”,而只是资产阶级妄图调和矛盾的“麻醉剂”。要想克服民主的弊端以实现真正民主,必须回到马克思哲学中汲取智慧。托克维尔 “多数暴政” 博爱式人道主义 马克思哲学19世纪法国政治哲学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预言者、分析者。出生并成长于法国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2-27

  • 抵抗还是顺从:《理查二世》中的君权观念之争
    个争论焦点:面对暴政,臣民是否有权抵抗乃至废黜君主。此问题关乎对君权的合法性的起源的认识。该剧通过理查与波林勃洛克之间的权力斗争,揭示出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国教与天主教及清教等宗教派别之间的君权观念之争,即专制主义的君权神授教义、绝对服从教义与立宪主义的契约论、抵抗理论之间的争论。此外,该剧也反映出置身于伊丽莎白时代晚期政治思想背景中的英国民众对暴政所持有的矛盾态度。《理查二世》;君权;专制主义;立宪主义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二世》描述了一位合法君主因治国无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3

  • 窃秦
    的,还属秦始皇的暴政。在我看来,它实际上是前几点的概括,暴政出苦徭,暴政出严刑,暴政出小人。始皇的暴政并非无根无凭,这要从嬴政的性格说起。嬴政最先史称赵政,年少与母在异国为质,受人欺凌羞辱以至多年积愤。坎坷的遭遇与后来残酷的征伐战争使他少恩寡义,残暴无情。焚书坑儒自不必说,是一次野蛮的摧残与文化浩劫;善用肉刑,挖眼、削鼻、剁脚,还有严苛的徭役组成了秦皇致命的暴政。《过秦论》中贾谊讲:“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堂堂大秦最后成为被窃空的壳,在刘邦项羽的合力

    美文 2016年20期2016-11-25

  • 《史记》“闾左”发覆
    左”更可彰显秦之暴政,故不加深究而致误。后代注释家望文生义,不足为据。《史记》;闾左;闾五;士五;身份笔者以为,“闾左”乃“闾五”之讹。闾即里、闾里④“闾”,似不应拘泥作里门解。王念孙《读书杂志》卷八之二“荀子·穷阎漏屋”条,即作辨析,称“闾亦巷也”(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金陵书局本,第663页)。,泛指地方基层组织或居住之地;闾五,指闾或里之士伍。睡虎地出土秦简有封诊式,共廿五节,除治狱、讯狱外,其他廿三节均为案件的调查、审核、讯问等程序的文书程

    文史哲 2016年6期2016-04-02

  • 从英雄到昏君
    喜在于,秦王朝的暴政终于在一片民怨沸腾之下土崩瓦解了;可悲的是,一种暴政虽然覆灭,但紧随其后的是另一种暴政的迅速崛起。而终其陈涉一生,于历史长河流传下来的“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却是无声的讽刺。 农民起义之初,他是末世之中的英雄,是民众拥戴的领袖。他有服众之才,先是诈称扶苏、项燕,以德召人,再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以鬼信人;他有集人之智,他以卓越的统帅才能纵观统筹,将所有人对暴政的愤懑和死亡的恐惧凝聚成本能的抗争。他不仅有“鸿鹄之志”,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21期2015-12-10

  • 失意者暴政
    转移到了领导纳粹暴政。霍弗认为,他们的文艺梦在内心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政治野心只是其次,文艺梦碎,是永远无法抚慰的失意。成功的商人无法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者,他们的务实的优点对群众没有吸引力。“在当前的条件下,按照事物的规律认真做事”,这话令群众觉得索然无味,他们喜欢失意者出身的领袖给他们的许诺:“我将带你们去应许之地,我将让你们实现梦想。”“逃离当下,逃离自身”才是失意群众的心理诉求。群众运动最具吸引力之处在于,它暗示参与者可以迅速改变命运。这契合“偷懒”这

    读者 2015年1期2014-12-31

  • 采英拾贝
    约束,就可能变成暴政;一个君主如果不受宪法的约束,就会变成僭主;一个贵族统治如果不受宪法的约束,就可能变成寡头政治;一个平民政治,也就是民主政治,如果不受宪法的约束,就可能变成多数人的暴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张维迎我真的对中国知识界极其悲观,他们都已经形成本能了。你就做一个实验,来开一个什么什么人文社会科学大会,来一个领导,你去看一看他们的脸上,有几个人不露出谄媚的笑。——历史学家、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由于缺少制约,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

    领导文萃 2014年17期2014-09-22

  • 爱祖国是他们的伟大人格
    益的,也都是反对暴政的。中国秦朝的暴政,如秦国与赵国交战,秦将白起曾活埋人民四十万,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虐,并不亚于今日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与日本帝国主义者。屈原先生以天地之心为心,爱祖国、爱人类,成就了他的伟大人格。所谓文学艺术是什么?简单说来,它就是人格的表现。有伟大的人格,才会产生伟大的理想与伟大的文学作品。屈原先生的艺术是成功了,这构成了屈原先生的历史悲剧。但悲剧的深刻意义,还不仅限于他本人,而且还是当时楚国的悲剧。当时七雄并立,但由于楚国疆土辽阔,国力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4年28期2014-08-27

  • “多数暴政”并非民主之必然 ——论达尔对托克维尔的反驳
    治学研究·“多数暴政”并非民主之必然 ——论达尔对托克维尔的反驳蒋政1,刘俊祥2(1.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614004;2.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多数暴政”是民主发展初期的一个普遍担忧,托克维尔可为其代表。达尔从多元主义民主的基本理论出发,加以他对平等的偏爱和对社会转型方向的认识,从逻辑上、经验上和方法论上对托克维尔的“多数暴政”论进行了反驳。达尔的反驳提醒我们,多数暴政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结果,而是民主政治不成熟的表现。过分夸大“多数暴政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07

  • 1949—1979被妖魔化的红色巨人
    关键词则是饥荒、暴政、极权。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后一种印象开始逐渐占据上风,更何况,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民主专政,一贯公开反帝、反侵略、反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与压迫。因此共产党政权长期以来都被顽执“冷战思维”的西方视为敌手或对手也就在所必然。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联社的报道(1954年4月28日)写到:“在日内瓦会议上的美国代表团不理睬中国共产党人。国务卿杜勒斯显然正在做出榜样。虽然他在会议桌旁距离周恩来只有4个座位远,但他没有与周

    看世界 2014年5期2014-03-11

  • 多数人暴政的内在逻辑及成因分析
    )一、引言多数人暴政的要意是指在民主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多数人借助民主制度工具性的一面,以集体的强大力量去压制少数人的、正当的利益,从而造成了民主与公平、自由的对立。历史上,社会中多数暴政的现象确实存在。例如,雅典公民对因未运回阵亡将士尸体的“十将军委员会”成员的审判,法国雅各宾派利用民主对社会的暴虐,纳粹主义者在德意两国借民主之旗而行专制之实等。从理论上说,无论是一个人专政、少数人专政还是多数人专政都是不合法的,因为有人专政就意味着有人被专政,从而违背了人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10

  • 试论民主中的多数暴政
    试论民主中的多数暴政黄彦欣通过理解托克维尔的多数无限权威观和科恩的多数裁定原则来探讨多数暴政的根源,讨论民主中的多数暴政的危害,并试图找出制约和防止多数暴政的途径和方法。民主;多数暴政;多数权威观;多数裁定原则大多数学者认为多数统治是实现民主的有力手段,因为绝对的民主这种全体一致原则的民主不现实,民主制度也就采取多数裁决的方式。但多数人意志的理性也是有限的,多数人也易滥用权力,其无限权威也可能导致专制,使多数统治退化为多数暴政。本文从托克维尔的多数权威观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8-15

  • 浅谈预防多数人暴政的底线设置
    究浅谈预防多数人暴政的底线设置秦耘(河北经贸大学 法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纵观历史,任何政治制度都无法完全防止恶行的发生,多数人统治如果缺乏制约,也极易导致多数人暴政的出现,因此,制约多数人、保护少数人的尝试从未间断。虽然对此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局限性仍很明显。以抑制“多数人暴政”的历史成就及局限为出发点,对“多数人暴政”的产生条件与现代社会出现的“多数人暴政”新型方式进行研究,可寻求出一种抑制“多数人暴政”的底线,给予多数人的权利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3期2011-08-15

  • 谨防网络暴政
    忧思——谨防网络暴政□本刊记者 ■特邀嘉宾 熊光清【背景资料】在2003年以来的不少重大公共事件中,如“孙志刚事件”、“厦门PX项目事件”、“华南虎事件”、“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等等,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局面,网络舆论对公共决策和政治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从而有效推动了一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这让公众看到了网络舆论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也使公众对网络民主推动中国民主进程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然而,随着公众网络参与的不断深入,网络多数暴政现象开始

    浙江人大 2011年6期2011-08-15

  • 陈有膑的诗
    有膑的诗最温柔的暴政——致L或独白爱情是最温柔的暴政雪花专制掠夺发间的乌黑我们的爱情,像雪花尽情地坠落坠落柔软而激烈一夜之间,便青春耗尽垂暮之年我们已白发苍苍头颅成为两棵紧靠的松树而夕阳这只温顺的小鸟神色庄严静静地站立苍苍的松树枝头上聆听一只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清晨的草地上弹跳篱笆边上缠绕着的青蔓,伸出淡红色的小耳朵聆听。阳光从窗沿上轻轻飘落我聆听到梦境醒来的声音在乡下必须承认,我们对命运所知甚少我们所有对命运的认知都是从花草的嘴里得知的在倾斜的山坡,繁花

    诗林 2011年2期2011-08-15

  • “民主的专制”与“多数的暴政
    专制”与“多数的暴政”□邵建四川两民工因感冒被一车人表决下车,我用“民主的专制”这个概念加以剖析。文章发出后,陆续看到了一些批评。批评者坚持认为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互不相容的,怎么会有“民主的专制”呢?当然,也有网友问我,“民主的专制”是否就是“多数的暴政”,答案是肯定的。梁启超的“民主的专制”与托克维尔的“多数的暴政”堪称异曲同工。鉴于对我的批评中有对梁任公的不信任,以下我不妨用“多数的暴政”解释“民主的专制”。民主作为政治概念,指的是国家权力在人民手里

    领导文萃 2010年11期2010-09-08

  • 论民主的实现
    [关键词]仁政 暴政 君主政治 教权 人民作者简介:李春凯(1989-),男,山东潍坊人,现就读于江南大学,主要从事社会理论研究;陈媛媛(1990-),女,江苏南通人,现就读于江南大学,主要从事社会政策研究;聂万厉(1989-),女,辽宁营口人,现就读于江南大学,主要从事社会思想研究。托马斯·阿奎那生活在13世纪的欧洲,是欧洲最重要的经验哲学家、神学家。是《神学政治论》的主要完成者。在当时,十字军的东征不仅给欧洲带回了大量财富,也带回了希腊文明。同时,在欧

    消费导刊 2009年23期2009-06-29

  • 劣胜优汰的政治逻辑
    张 鸣權力或者暴政的压迫,虽然人人痛恨,但其本身是有毒害性的。反抗暴政的人,不知不觉会有暴政的人格,反抗权力压迫者,也没准会喜欢以同样的方式压迫另外的人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进化的道理是优胜劣汰,但在政坛上,人们通常认为的优秀人才却往往难免被淘汰。尤其是从威权时代奋争起家的政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时候,越是强调道德至上,最终这个党的领袖人物,偏偏最没道德。陈水扁终于被关押了,这让所有知道他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戏剧性的是,特检组提请声押之后,到了法院的陈水扁,居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43期2008-09-06

  • 慎言“多数人暴政
    会是否存在多数人暴政这一民主之缺陷时,我们应该考虑更有价值的话题——如何来完善保障民主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石去年下学期,郁建兴教授和我一起给本科二年级的同学开设了一门课程——《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我们要求同学阅读指定的如《政府论》、《论美国的民主》、《联邦党人文集》等八本著作,然后在课程上进行讨论,同学们发表他们的阅读感言。在学期末,我们设定的考查形式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自由文章,撰写一篇运用所学习到的经典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的论文。在同学们交给我的三十

    董事会 2007年6期2007-07-03

  • 关于希特勒的传记名作
    洛克的《希特勒:暴政研究》(中译本易名为《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于五十年代问世后,曾被视为研究希特勒的权威性著作。艾伦·布洛克一九一四年出生于英国,曾在牛津大学任教,并任牛津大学副校长,圣凯瑟琳学院的第一任院长。由于布洛克对历史学、教育学造诣颇深,著述甚丰,一九七二年他被授予爵士称号。布洛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便开始进行这部书的写作工作。作者根据二次大战后缴获的纳粹德国的大量档案文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讯记录,以及纳粹战犯们的日记、回忆录

    读书 1987年11期198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