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胁

  • 刮灸疗法治疗1例宫颈癌患者肝郁气滞致胸胁胀痛的护理体会
    引起易怒、烦躁、胸胁胀痛、胀满等肝气淤滞症状[4]。临床中,基于中医辨证,采取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外部治疗可以缓解宫颈癌患者肝气淤滞症状症状。刮灸疗是肿瘤绿色调护之一[5],将刮痧和艾灸结合既能发挥刮痧疏通经络的优势,又能借助艾灸的活血化瘀散结的优势,直接作用经络腧穴部位,从而达到疏肝理气、化瘀止痛效果,而且绿色、安全、简便易操作,患者接受度高。本文总结1 例刮灸疗法治疗肝郁气滞致胸胁胀痛的宫颈癌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9岁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11期2024-01-21

  • 中医辨证治结核性胸膜炎
    恋正损,可见淤滞胸胁、阴虚火旺等虚实夹杂或正虚之证。本病病位在少阳胸膜,脏腑可涉及肺、脾、肾,临床需辨证施治。邪郁少阳证主症: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热出不解,干咳,气急胸胁刺痛,或呼吸转侧加重,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治法:和解疏利。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柴胡、黄芩、百部、青天葵各10克,法半夏、青蒿、赤芍、瓜蒌皮各15克,郁金8克,桔梗、炙甘草各5克。加减:气急甚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各15克;热出不解可加佩兰15克,蔻仁10克;胁痛明显者加用

    家庭医药 2023年8期2023-08-15

  • 肝脾不和药茶调和
    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柴胡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慎用或忌用。佛手佛手性温,味辛、苦、酸,入肝、脾、胃、肺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胃气滞所致的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以及咳嗽痰多等病症。玫瑰花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脾经,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胸闷呕恶、饮食减少、腹泻,以及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病症。

    大众健康 2023年4期2023-05-16

  • 《针灸甲乙经》中胸胁满痛的治疗特色探赜
    由于很多文献对于胸胁部的界限记载描述不清、难以明确,故多将两者并称[4],因而本篇中所言“胸胁满痛”又包括“胸满”“胸满痛”“胸中满”“胁痛”“胁下满”“胸胁胀”“胸胁痛”等症。临床上患者描述此处的疼痛亦常牵连颈部、腹部等附近区域,因此本篇中亦不乏对“饮食不下”“不得息”“喘息不得举臂”“脐腹痛”等兼症的相关论述。目前,临床治疗胸胁满痛多将胸痛与胁痛区分开来,单独从胸痛、胸痹或胁下胀满疼痛进行论治,且相关报道多以中药汤剂治疗或中药汤剂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为主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年1期2023-01-12

  • 《伤寒论》第229条、230条阳明病应用小柴胡汤析疑
    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有关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争议颇多。这些观点对认识阳明病小柴胡汤证有一定意义,但仍有不少疑难之处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阳明病是阳明体质之人为病,但其证候仍为小柴胡汤证,具体辨析如下。1 历代学者对《伤寒论》第229、230条阳明病应用小柴胡汤的认识1.1 成无己等医家认为此处“阳明病”实质是少阳病

    环球中医药 2022年7期2023-01-02

  • 结核性胸膜炎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络气不和证和饮停胸胁证的结核性胸膜炎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诊治结核性胸膜炎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21年1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111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111例患者分为络气不和组53例和饮停胸胁组58例。1.2 病例选择标准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5]中的结核性胸膜炎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2022-11-23

  • 解读《神农本草经》(107)
    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文中言“主心腹、肠胃中结气”,提示其有理气和消食的作用。《药性赋》言其主下气消食,《日华子本草》言其治“胸胁气满”,疗“痰满胸胁中痞”,颇与《名医别录》言其治疗“五脏间游气一致”,可见其善治肝气郁结、胃肠有积气、积食。其能除身有寒热,《药性论》言用以治“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足见其为退寒热之良药;“结气”即气结、气郁;“推陈出新”,一指柴胡疏肝理气的功效,二指能治“饮食积聚”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剂量的柴胡煎剂或醇浸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8期2022-09-29

  • 郭锦华效方治验 ——解郁宁神汤
    加法半夏、泽泻;胸胁闷胀、喜太息,加香附、川楝子、青皮;心悸易惊,加生龙骨、生牡蛎;少寐易惊,加珍珠母。2 验案举隅徐某,男,36岁。初诊日期:2019年6月3日。主诉:少寐多梦,加剧1年。1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难以入睡,多梦,持续不解,情志郁闷,曾口服艾司唑仑片1个月,无效停用。后至精神科就诊,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又予抗抑郁、抗焦虑西药治疗,自我感觉改善,但自此觉得整日萎靡不振,性功能差,夫妻关系恶化,情绪更差。1个月前因与同事产生矛盾,病况加剧,每晚

    江苏中医药 2022年9期2022-09-06

  • 中医辨证论治结核性胸膜炎
    不解,干咳,气急胸胁刺痛,咳嗽,或呼吸转侧加重,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治宜和解疏利。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柴胡、百部、青天葵、黄芩各10克,法半夏、青蒿、赤芍、瓜蒌皮各15克,郁金8克,桔梗、炙甘草各5克。加减:气急甚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各15克;热出不解可加佩兰15克,蔻仁10克。饮留胸胁证主症:胸胁胀满疼痛,以胁下为主,呼吸、咳唾、转侧时明显,恶寒、发热、咳嗽、胸闷、气紧,不能平卧,舌苔白腻,脉沉弦。治宜宣肺蠲饮。方药:蠲饮汤加减。葶苈子、泽

    家庭医药 2021年13期2021-12-03

  • 中医辨证论治结核性胸膜炎
    不解,干咳,气急胸胁刺痛,咳嗽,或呼吸转侧加重,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治宜和解疏利。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柴胡、百部、青天葵、黄芩各10克,法半夏、青蒿、赤芍、瓜蒌皮各15克,郁金8克,桔梗、炙甘草各5克。加减:气急甚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各15克;热出不解可加佩兰15克,蔻仁10克。饮留胸胁证主症:胸胁胀满疼痛,以胁下为主,呼吸、咳唾、转侧时明显,恶寒、发热、咳嗽、胸闷、气紧,不能平卧,舌苔白膩,脉沉弦。治宜宣肺蠲饮。方药:蠲饮汤加减。葶苈子、泽

    家庭医药 2021年7期2021-07-23

  • 从《伤寒论》方证相应角度谈柴胡类方的临床应用
    占21.88%;胸胁苦满类13项,占20.31%;呕哕类9项,占14.06%;心烦类4项,占6.25%;纳差类3项,占4.69%;腹痛身痛类2项,占3.13%;嗜卧类2项,占3.13%;口渴类2项,占3.13%;汗出类3项,占4.69%;小便类3项,占4.69%;大便类2项,占3.13%;其他类7项,占10.94%。虽然寒热类占比最高,但胸胁苦满类是柴胡类方条文中均有的症状。结果显示,仅从柴胡类方治疗的症状分析,其主治以寒热、胸胁苦满、呕哕为主,或可兼心烦

    环球中医药 2021年6期2021-06-24

  • 《伤寒论》误下致满证治探讨※
    按部位分为胸满、胸胁满、心下满、腹满、少腹满5种病证。胸满为胸部有胀满、堵塞、憋闷感,该病重者为痞硬,更重者有窒息感[2]。胸胁满为胸胁胀满不适,如《伤寒论》有胸胁苦满、胸满胁痛、胸胁满、胸中满、胁下满、胁下满痛、胁下硬满等说法。心下满为胃脘部胀满不适。腹满为腹部自觉胀满不适,重则疼痛[3]。《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2条记载:“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可见腹满有虚实之分。少腹满为少腹部胀满,包括小腹内的肠、膀胱及胞宫等重要脏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2021-03-28

  • 基于《伤寒论》的康守义腹诊经验探析
    枝剂的应用指征;胸胁苦满属枢实证(半表半里部实证),是柴胡剂的应用指征[22];水泛波属里阴病(里寒证合里虚证),是苓桂剂的应用指征等腹诊内容。经几十年的临床验证,康守义老师总结出的腹诊方法对于临床病证的诊断和施治确有较高使用价值,从腹诊手法到腹诊部位有章可循,操作性强,别人应用重复性好。笔者受教于康守义老师,虽未能完全掌握康守义老师腹诊之精妙,但对康守义老师的腹诊经验略有粗浅认识,今不揣粗陋,将康守义老师的腹诊方法整理成文,以飨同道,若能抛砖引玉,则不胜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9期2021-03-27

  • 腹针治疗胸胁痛(气滞血瘀)案
    ,52岁,主因“胸胁疼痛1月余,加重1周”来诊,自诉1年前因生气后出现胸胁部疼痛,呈烧灼样疼痛,难以忍受,皮肤无破损、无水泡,情志不畅,喜叹息,饮食尚可,眠差,二便调。间断口服中药+西药治疗,亦用针灸及拔罐治疗数次,症状反反复复,痛苦异常,近1周来上述疼痛症状加重,经同学介绍来诊。刻下症见:胸胁部疼痛,呈烧灼样疼痛,喜叹息,情绪焦虑,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质紫暗,苔厚腻,脉涩。既往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无手术、输血及外伤病史,无药物及食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5期2020-12-24

  • 胆经通,头身轻
    头晕头痛、耳鸣、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从上到下,浑身难受……如果告诉你人体有一条經脉可以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你会不会十分惊喜?这条经脉就是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精神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1期2020-02-10

  • 郭会卿教授运用失效逍遥散联合外治法治疗肋软骨炎临证经验
    平圣惠方》称谓“胸胁痛”[4];邓集裘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并提出“风湿胸痹”的病名。郭会卿教授[5]认为本病以肋软骨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痛处主要分布在胸骨旁2~4肋,且临床患者多以胸骨附近疼痛为主,因此提倡该病中医病名为“胸胁痛”。1 病因病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病因可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内经》云:“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提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寒邪;《普济本事方》曰:“悲哀烦恼伤肝气,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3期2020-01-13

  • 佛手配合欢皮治食欲减退
    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症。佛手气味芳香,颇能理气醒脾,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呕恶食少等。合欢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因而得合欢名。本品既能安神解郁,用于七情所致的忧郁忿怒、虚烦不寐等证,又能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二药相伍,气血并调,相得益彰,可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满、食欲减退、忧郁伤神、虚烦不寐等病证。常用量为佛手10~15克,合欢皮15~30克。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36期2019-01-28

  • 佛手配合欢皮治食欲减退
    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症。佛手气味芳香,颇能理气醒脾,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呕恶食少等。合欢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因而得合欢名。本品既能安神解郁,用于七情所致的憂郁忿怒、虚烦不寐等证,又能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二药相伍,气血并调,相得益彰,可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满、食欲减退、忧郁伤神、虚烦不寐等病证。常用量为佛手10~15克,合欢皮15~30克。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12期2019-01-14

  • 胆经通,头身轻
    晕、头痛、耳鸣、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如果告诉你人体有一条经脉可以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你会不会十分惊喜?这条经脉就是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等也与胆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10期2018-10-26

  • 胆经通,头身轻
    晕、头痛、耳鸣、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如果告诉你人体有一条经脉可以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你会不会十分惊喜?这条经脉就是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等也与胆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30期2018-10-26

  • 胆经通,头身轻
    晕、头痛、耳鸣、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如果告诉你人体有一条经脉可以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你会不会十分惊喜?这条经脉就是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等也与胆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28期2018-10-10

  • 胆经通,头身轻
    头晕头痛、耳鸣、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如果告诉你人体有一条经脉可以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你会不会十分惊喜?这条经脉就是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精神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等也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7期2018-07-25

  •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按摩内庭穴可缓解胸胁胀、腹部疼痛、疝气、咽干、腰痛、眩暈、抑郁易怒等症状。穴位三: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太冲穴之上,不少人对这两个穴位位置容易混淆,按摩该穴对于清肝泻热有很好的疗效,特别适合肝火旺盛的人。另外,还能疏肝理气,舒利胸胁,具有泄热解毒的作用。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按摩时,顺着“太冲穴”向“行间穴”的方向按摩,这里要注意的是方向可不能错,因为肝火可不需要补,减少肝的压力就算是补了。肝火旺被大多数人认为并不是病,只要注重饮食,多喝水就可以了,从医学的角

    健康生活 2018年2期2018-03-31

  • 失眠近半载入寐困难中药验案
    不安,多汗烦躁,胸胁胀痛,纳差便溏,经行量少色暗有块。舌淡边有齿痕,苔薄微黄,脉虚弦。辨证:肝气虚弱,母病及子,心气不足致使失眠易醒,心悸乏力,惊恐不安;肝气不足,疏泄失常,气血失畅则见多汗烦躁,胸胁胀痛,经行量少色暗有块;肝病及脾,脾失健运,生化无源则有纳呆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脉象虚弦亦皆肝气虚损气血不畅之征。本病病位在肝,证属肝气瘀滞,阳气虚损,兼有气滞血瘀。诊断:不寐(肝气虚损)。治法:补益肝气,行气活血。处方:生芪30克,白术20克,柴胡10克,夏

    饮食保健 2018年6期2018-01-27

  • 戴淑青针治少阳证经验简介
    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等,治宜和解少阳,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针灸和汤药虽治疗方法不同,但均基于辨证论治,医理实为相通。笔者的恩师戴淑青老师从事针灸多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失眠、乏力等亚健康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多种杂病。戴老师在临床上以针灸治疗少阳证经常使用的一组配穴是外关配伍丘墟。戴老师将此配穴法广泛用于治疗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胆囊炎、重感冒等疾病,临床疗效颇佳。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丘墟属足少阳胆经,二穴相配,为腧穴的同名经配穴法,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5期2018-01-18

  • 吃得对,心情好
    醒、喜欢长出气、胸胁及腹部胀满疼痛、疼痛不固定。选用木香饮、玫瑰袋泡茶。这两方操作简单,只需开水冲泡,服用方便。肝郁化火证表现为情绪郁闷、急躁易怒、烦躁不宁、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头晕目眩。可选用菊花、决明子代茶饮等。肝郁脾虚证表现为情绪郁闷、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头重头沉,属气滞水停而成湿郁。可选用薏仁粥:薏仁、粳米适量,将二者洗净,共煮为粥。肝肾阴虚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双目干涩、乏力、腰膝酸软等。可选用山药芝麻粥:淮山药、黑芝麻

    家庭医药 2017年10期2017-10-20

  • 姜黄药用功效有新发现
    凡气滞血瘀而致的胸胁脘腹疼痛、肢体串痛、经闭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产后恶露不尽少腹刺痛等,均可应用。以其能辛散横行、长于走四肢而能通利筋脉,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肩臂酸痛尤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风湿痹痛多配羌活、防风、当归、桂枝、秦艽等,方如蠲痹汤;用于血瘀气滞的胸胁疼痛,可配枳壳、苏梗、桔梗、元胡、瓜壳、桂心;用于胃脘痛、腹痛宜配高良姜、香附、砂仁、木香、干姜、元胡等;治疗月经痛宜配当归、白芍、元胡、香附、五灵脂等;用于消除腹中包块则宜与当归、白

    长寿 2017年9期2017-07-20

  •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按摩内庭穴可缓解胸胁胀、腹部疼痛、疝气、咽干、腰痛、眩晕、抑郁易怒等症状。穴位三: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太冲穴之上,不少人对这两个穴位位置容易混淆,按摩该穴对于清肝泻热有很好的疗效,特别适合肝火旺盛的人。另外,还能疏肝理气,舒利胸胁,具有泄热解毒的作用。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按摩时,顺着“太冲穴”向“行间穴”的方向按摩,这里要注意的是方向可不能错,因为肝火可不需要补,减少肝的压力就算是补了。肝火旺被大多数人认为并不是病,只要注重饮食,多喝水就可以了,从医学的角

    健康生活 2017年6期2017-06-30

  • 胆经通,头身轻
    头晕头痛、耳鸣、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从上到下,浑身难受……如果告诉你人体有一条经脉可以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你会不会十分惊喜?这条经脉就是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精神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5期2017-05-04

  • 要穴解析养老 阳谷 少泽 周荣
    患者有时候会感觉胸胁胀满。不管是咳嗽还是胸胁胀满,都可以通过按摩周荣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命名周,遍布、环绕的意思;荣,指草木茂盛。“周荣”的意思是说脾经的地部水湿大量蒸发,并化为天部之气。◆部位这处穴位在人体的胸外侧部,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取穴技巧仰卧或正坐,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伸直并拢,指尖朝左,将食指放在左胸窝上,锁骨外端下,则无名指所在的位置即是。(图④)◆祛病疗疾咳嗽、气逆、胸胁胀满。◆自我按摩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以食

    保健与生活 2017年6期2017-04-14

  • 吃得对,心情好
    醒、喜欢长出气、胸胁及腹部胀满疼痛、疼痛不固定。选用木香饮、玫瑰袋泡茶。这两方操作简单,只需开水冲泡,服用方便。肝郁化火证表现为情绪郁闷、急躁易怒、烦躁不宁、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头晕目眩。可选用菊花、决明子代茶饮等。肝郁脾虚证表现为情绪郁闷、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头重头沉,属气滞水停而成湿郁。可选用薏仁粥:薏仁、粳米适量,将二者洗净,共煮为粥。肝肾阴虚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双目干涩、乏力、腰膝酸软等。可选用山药芝麻粥:淮山药、黑芝麻

    家庭医药 2017年19期2017-03-25

  • 给自己开一剂开胸顺气的药
    一年初春,我左侧胸胁间不知怎的,起初是胀满,有隐隐的痛,渐渐地那痛就凌厉起来,有时,似乎有一把钝刀子在胸腔里恣意切割,痛得我大汗淋漓。行、走、坐、卧,哪个姿势都无法讨得胸胁间那个恶魔的欢心,哪个姿势都会有忽然的刺痛侵入,我只能蜷缩着身体,坐卧不宁。同事猜测说,我可能得了胸膜炎,那是一种传染性慢性消耗的病,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安心静养,并且在饮食上增加补给。我很讨厌“传染”这两个字,在我的印象中,所有会传染的东西都是肮脏的、龌龊的,我一直以身体健康自诩,不相信

    长寿 2017年7期2017-03-17

  • 蒋健教授胸胁痛经验方介绍及验案举隅
    床经验·蒋健教授胸胁痛经验方介绍及验案举隅崔晨 耿琦 李敬伟 李欣 李威 周丹胸胁痛为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采取疏理气机、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等多种方法进行论治,然其辨治与单纯胸痛、胁痛不完全相同,部分胸胁痛痛势剧烈、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者,其治疗亦存在一定的难度。蒋健教授临证采用其经验方治疗胸胁痛,收效较佳。本文即通过介绍蒋健教授胸胁痛经验方及其临证验案数则,总结该方方义、主治适应症特点,并在归纳古今文献对于胸胁痛相关认识的基础上,阐述蒋健教授临证胸胁痛辨治

    环球中医药 2017年11期2017-02-28

  • 《伤寒论》腹诊与协调疗法的临床运用
    治疗观察。结果:胸胁苦满是柴胡类方的运用指征,腹动亢进是桂枝类方的运用指征,胸胁苦满+腹动亢进是柴胡桂枝类方与柴胡桂枝干姜类方的运用指征。结论:临床可以通过“四脉定位,腹诊定性”来分类使用协调疗法诊治各科疾病。中医腹诊;《伤寒论》;协调疗法;刘绍武腹诊作为中医临床重要的诊疗体征之一,是《伤寒论》建立并应用的中医临床特色诊法,也是用好经方的临床基本功,深入探讨张仲景腹诊特征与经方之间内在关系,对进一步传承中医腹诊诊断方法,深入理解经方的应用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01-16

  • 『胁痛』 别大意
    这病基本就好了。胸胁为肝胆二经所循行部位,因此,胸胁疼痛与肝胆二经的关系最为紧密。推拿疗法对肋间神经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无论是原发性疼痛还是继发性的,都可以配合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时,常选用的穴位有胸部华佗夹脊穴、行间穴、支沟穴、曲池穴、阳陵泉穴、阿是穴(即肋间神经循行线上的压痛点)。选取夹脊穴及阿是穴是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行间穴为肝经荥穴,善止痛,尤其善止胸胁疼痛;支沟穴为少阳经穴,是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特效穴;阳陵泉穴是少阳胆经的筋会穴,常用作治疗各种胸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6期2016-10-13

  • 结核性胸膜炎中医证候分布与胸水B超相关性分析
    中,有86例饮停胸胁,占54.43%,其超声特点为游离形胸腔积液,占55.81%,只有少部分产生包裹型与分隔型;39例络气不和,占24.68%,其超声特点为游离型与分隔型胸腔积液,占76.92%;21例邪犯胸胁,占14.19%,其超声特点为游离形胸腔积液,占14.19%;12例阴虚内热,占8.11%,其超声特点为包裹型与分隔型胸腔积液,占91.67%。结论中医临床辨证分论治在结核性胸膜炎中,胸水B超检查可为其提供诊断依据。结核性胸膜炎;中医证候;胸水;B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9期2016-09-20

  • 防治胸胁胀痛的顺气穴 ——期门
    文/梁兆松防治胸胁胀痛的顺气穴 ——期门文/梁兆松生活中您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不顺之事而动怒生气。中医认为“怒伤肝”,肝脉布于两胁,当肝气被压抑,得不到舒展的时候,就会出现两胁胀满、疼痛的感觉。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有一次薛姨妈被儿媳妇夏金桂气得两胁腹痛,薛宝钗当即派人买了二两钩藤煎水喝,然后睡一觉,才好了很多。其实,如果薛宝钗懂得经络原理的话,当时给母亲揉揉期门穴,可能比煎中药见效更快。而且也不会受等待买药、煎药这个过程的痛苦了。期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经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2期2016-06-05

  • 段亚亭从阳虚气郁论治眩晕验案
    能站立,渐至出现胸胁胀满、频繁嗳气、矢气,性格急躁易怒,四肢冰凉遇寒凉时加剧,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当地医院查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性激素6项、甲功、抗核抗体谱结果正常。先后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西药无明显疗效。现头晕眼花、甚则视物旋转不能站立,胸胁胀满,频繁嗳气、矢气,烦躁易怒,腰膝酸软,畏寒,四肢冰凉遇寒凉时加剧,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为眩晕(阳虚气郁)。治以益气温阳,解郁安神。药用生晒参20g,白术15g,茯神30g,山药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2016-04-06

  • 夏季刮南风,人容易得心病
    气儿出口在哪?在胸胁。具体的部位就在两个乳头正中间,叫膻中穴,还有腋下的极泉穴。当你过于亢奋、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的时候,怎么办?揉一揉这两个穴位。胳肢有些人的胳肢窝,他会笑,其实可能跟这有关,这是触动人的心气儿了。但为什么别人胳肢就会笑,自己胳肢自己就不笑呢?这是气不一样。南风鼓舞起人的心火以后,会出现一些问题。俞在哪儿(俞指腧穴、穴道、穴位)?俞在胸胁。“胁”比肋骨的“肋”多两点,肋右边是个“力”,胁右边是“办”。胸胁在哪儿?胸是胸口正中、两乳之间,穴位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5年5期2015-05-08

  • 猪的眉刀放血术
    的穴位包括胸肘、胸胁,腹胁、宽腹(如图)。分别位于腹侧大静脉上方小支静脉上,小支静脉和前肢肘关节、后肢膝关节连线相交点,左右共8穴。但在临床上可能会碰到每腹侧有二穴、五穴的,但以三至四穴为多。施针时,令猪横卧保定,前肢向前,后肢向后方向拉紧。如果是黑猪或脉色不明者,可用温水擦洗术部几分钟,使之静脉努张。眉刀持法: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夹紧刀柄,以无名指靠牢刀背,并用无名指控制刺入针深浅。这里,在一般正常的施针情况中,还有补泻二法:取穴位以下,近大静脉处入针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4期2015-02-27

  • 针刺治疗胁痛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骨炎患者56例,胸胁迸伤患者71例,胸壁软组织扭挫伤(有明显外伤史患者均经过摄片排除骨折)患者73例。取患者同侧的尺泽和曲泽作为主要穴位,内关穴为辅助穴位,双侧疼痛取患者的双侧穴位,选择28号2寸毫针进行针刺,经过7天治疗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71例胸胁迸伤患者中,痊愈64例,显效6例,好转1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56例肋软骨炎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9.3%;73例胸壁软组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9期2015-02-09

  • 悬饮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布障碍,以致饮停胸胁,出现咳唾引痛,甚或气急,不能平卧等症的一类病证。本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与西医所称的结核性胸水类似。悬饮为饮停胸胁之病证,以饮邪停聚之一侧或双侧胸胁胀痛为主,疼痛一般持续不解,且于呼吸、咳唾、转侧时加重,并见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症候 [1]。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悬饮患者25例中医治疗方法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悬饮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52岁。均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期2015-01-31

  • 调胃汤的临床运用※
    余无不适,腹诊有胸胁苦满,脉见聚关脉,故予调胃汤原方服5剂诸证均愈而脉仍见聚关脉,因此建议其继续服药,服30余剂调胃汤原方配方颗粒剂后脉恢复正常。临床上只要有聚关脉,就可以用调胃汤,故调胃汤可广泛用于多种疾病。2 分析2.1 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即里部疾病的运用恩师刘绍武先生创立调胃汤用于慢性胃炎、胃黏膜雍塞证、胃痉挛等病见聚关脉[2]者。据本人多年临床观察,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有聚关脉者用之有效,无聚关脉者部分用之也有效,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然有聚关脉,但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5期2015-01-31

  • 悬饮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分析
    故名悬饮。表现为胸胁胀满、咳唾引痛、喘咳息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胸腔积液。而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1]。目前专门针对悬饮证候研究的文献报道不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悬饮证候的相关研究,以期探讨其中医证候的大致分类,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遣方组药提供依据。1 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多种原因导致胸腔内液体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5

  • 手法整复及辅助治疗胸胁屏伤63例临床观察
    法整复及辅助治疗胸胁屏伤63例临床观察罗环键 胡建方△刘向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目的观察63例胸胁屏伤患者手法整复及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3例胸胁屏伤患者,进行传统推拿手法和中药辅助治疗。结果63例患者后期疗效评估,平均有效率为89.19%。结论传统手法整复和辅助治疗对于胸胁屏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胸胁屏伤推拿手法辅助治疗胸胁屏伤是指因姿势不良、用力不当致使胸胁部气机壅滞出现胸胁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为主症的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1期2014-05-05

  • 逍遥散临床应用举隅
    虚、肝郁气滞而至胸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纳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等。我们用道逍遥散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1 不孕症王某,女,26岁,1987年1月6日初诊。婚后5年未孕。21岁结婚,婚后5年未孕,经过多方治疗(观前医所用多为补肾滋肾、补益气血、温经暖宫药),夫妻逐渐感情不和,后夫妇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女方原发性不孕症,同时有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等,经消炎及刮宫治疗无效。形体肥胖,面色白,胸胁少腹胀痛,行经时加剧,胸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9期2013-04-07

  • 浅谈小柴胡汤的少阳病脉证及临床实践
    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再了解一下小柴胡汤方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是“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萎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成四两半,栝萎根四两,若腹中痛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0期2013-02-01

  • 杨氏运气法为主治疗胸胁屏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仁554300)胸胁屏伤是指胸部屏岔气伤,因姿势不良、用力不当致使胸胁部气机壅滞,出现胸胁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为主的一种病症。胸胁部的损伤分为伤气型、伤血型、气血两伤型,伤气型是指间接暴力的扭伤等伤及胸廓部的关节、软组织,但局部无明显压痛,即胸胁屏伤,俗称岔气[1],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杨氏运气法为主治疗该病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均系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患者,均排除胸椎结核肿瘤、骨折及错位等异常,符合全国高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3期2012-11-24

  • 德尔菲法获取气滞血瘀证诊断指标的临床研究
    诊断指标20项:胸胁脘腹胀闷、胸胁脘腹疼痛、胸胁脘腹刺痛、疼痛时轻时重、情绪波动加剧、痞块时聚时散、善太息、嗳气则胀痛得减、肠鸣则胀痛得减、矢气则胀痛得减、舌紫或暗、舌有瘀斑瘀点、脉弦、脉涩、脉弦紧、脉弦涩、情志不畅症状加重、抑郁或郁怒、症状入夜尤甚、痛经。第二轮问卷统计显示,权重系数>平均算术权重系数0.050的指标有胸胁脘腹胀闷、胸胁脘腹疼痛、胸胁脘腹刺痛、舌紫或暗、舌有瘀斑瘀点、脉涩、脉弦涩、情志不畅症状加重,反映专家认为其重要性较高。2.2 临床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2012-11-22

  • 运用《伤寒论》理论治疗急腹症的体会
    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可见胀从望诊可得知。因此,腹胀、腹满的病人,腹部望诊可见膨大充盈,切诊按腹时可感到腹壁的抵抗增强。腹胀满或腹满在仲景书中颇为多见,如腹满,《伤寒论》中有25处,《金匮要略》有18处。1.3 胸胁苦满 胸胁,大致是指腋下、前胸中下部位,亦包括肋缘下;苦,即苦于之意,即这一部位满闷、胀满不适的症状,部分病人切诊可见硬满,或引起病人胀闷、疼痛等。如《伤寒论》231条说:“……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在《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7期2012-01-28

  • 经穴推拿治疗胸胁迸伤 80例临床观察
    071700)胸胁迸伤是指胸胁部岔气迸伤,俗称“岔气”,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多由跌、仆、闪、挫而致胸胁部气机壅塞,胸胁板紧掣痛,胸闷不舒。胸胁迸伤发生无年龄特征,各年龄段皆有可能发生。2002-05—2010-08,笔者采用经穴推拿治疗胸胁迸伤 80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 8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46例,女 34例;年龄 25~ 72岁,平均 40岁;病程 1 d~ 6个月,平均 2个月。1.2 诊断依据1.2.1 诊

    河北中医 2011年4期2011-04-09

  • 针刺四肢穴治疗地震伤员胸胁腰背痛510例
    用针刺四肢穴治疗胸胁腰背痛取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10例胸胁腰背痛患者均为2008年5月14日-6月29日期间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灾民安置点治疗的北川地震灾区伤员,其中女性280例,男性230例;年龄18~70岁;临床表现为胸胁胀痛、腰背疼痛,重者活动受限,并伴有咳嗽或呼吸时牵拉疼痛。1.2 治疗方法 主穴:尺前、承大、丘墟、委中、腰痛穴。配穴:胸闷、胸胁胀痛者加内关;腰痛甚者加灵骨穴;伴肩背痛者加昆仑;背痛甚者加绝骨。操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期2011-02-11

  • 足太阴脾经
    正中线6寸。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配伍配膻中治胸肋胀痛。天溪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胸乡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胸胁胀痛。配膻中治胸肋胀痛。周荣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咳嗽、气逆、胸胁胀满。大包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主治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可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保健要点足太阴脾经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3期2009-04-14

  • 手法治疗胸胁屏伤105例报告
    徐昕晖关键词 胸胁屏伤手法治疗胸胁屏伤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俗称"岔气",是由于在一种不正确的姿势下扭转躯干伤及胸廓的关节、软组织而引起的以胸痛,胸式呼吸受限、胸闷为主要表现的症状,从解剖上看主要与肋椎关节错缝或滑膜嵌顿有关,检查时除在受累关节附近有一小片压痛外无特殊体征,胸部x线片正常,我科自1991年3月至1998年3月在门诊治疗本病患者105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中男76人,女29人;其中20~40岁的83人,40~60岁的22人;病

    按摩与康复医学 1999年5期199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