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字

  • 精忠报国
    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 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 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 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 年10 月14 日第24 版)延 伸 阅 读家国情怀是中国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深入每一个优秀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岳母刺字

    红蜻蜓·高年级 2023年5期2023-08-22

  • 莫作“面上起草者”
    前,在犯人面额上刺字并涂上墨汁。他让人在犯人脸上刺上七个大字:“特刺配某州牢城。” “黥”面之后,就要将犯人投放到“牢城”。看到犯人脸上的字,属下议论纷纷:“既然言‘特’,罪不至是,今此人应配矣,又特者,非有司所得行。”说得直白一些,用“特”字,那是朝廷说了算的事,你一个通判哪有这样的权力? 陆东闻听,“大恐”。他怕上司追究下来,说自己“僭越”,会影响自己的前程。于是,急忙下令改“特刺”为“准条”,重新在犯人的脸上刺一回。 魏泰记述这段故事在当时引起

    杂文选刊 2023年1期2023-05-30

  • 莫作“面上起草者”
    前,在犯人面额上刺字并涂上墨汁。他让人在犯人脸上刺上七个大字:“特刺配某州牢城。”“黥”面之后,就要将犯人投放到“牢城”。看到犯人脸上的字,属下议论纷纷:“既然言‘特,罪不至是,今此人应配矣,又特者,非有司所得行。”说得直白一些,用“特”字,那是朝廷说了算的事,你一个通判哪有这样的权力?陆东闻听,“大恐”。他怕上司追究下来,说自己“僭越”,会影响自己的前程。于是,急忙下令改“特刺”为“准条”,重新在犯人的脸上刺一回。魏泰记述这段故事在当时引起的反应,用了五

    检察风云 2022年9期2022-05-19

  • 同一条毛巾
    去吃了火锅。岳母刺字前段时间去杭州旅行,来到“岳母刺字”的雕像前。有个中年男子说:“也就岳母干得出来,亲妈不能干这事!”边上一群游客瞬间安静了。减 肥妈妈让女儿减肥。女儿说:“我感觉身体里面住了四个人。”妈妈疑惑地问:“什么意思?哪四个人?”女儿说:“他们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每一天唐僧都说,我要吃素。猪八戒说,我要吃饭。孙悟空说,我要吃水果。沙和尚说,师父,大师兄、二师兄说得都对啊!”奶牛与黄牛同学:你能分清奶牛和黄牛的叫声吗?我:分不清,你能

    作文·小学低年级 2021年4期2021-11-02

  • 京剧《岳母刺字》的文化内涵与角色把握
    子”,首见“岳母刺字”故事,至此,“岳母刺字”的故事逐渐脍炙人口,成为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典范。以现代人眼光看纹身,都难免有世俗偏见,哪有母亲为儿子纹身的道理?殊不知,两宋风俗以纹身为美,看《水浒传》中,有好汉九纹龙史进,其浑身九龙纹绣便是乃父史太公请高手匠人纹刺;当时与岳飞齐名的大将张俊(实则名不符实,虚名堪比“北乔峰南慕容”),于杭州驻军,遍选高大的英俊少年,从手臂直到足踝全身刺满锦绣花纹,短打出游还纵民围观,时称“花腿军”。所以,岳母刺字于当时情理并

    新世纪剧坛 2021年2期2021-05-21

  • 从秦简看秦人的真实生活
    )被抓回来,脸上刺字,哪怕自己回来自首,也要鞭笞一百;牧马的城旦逃走被抓回,要砍掉左腿,继续当城旦。百姓逃亡,其家人要被判处迁徙,里典、里老不报告也要被罚。除了单独逃亡,秦简还记载了秦人的集体逃亡。据记载,如果让隶臣逃到边关外的蛮夷部落,从提供消息的人到逃亡者,都要被脸上刺字判处为城旦舂劳作。如果是逃到边关内部的蛮夷部族,要将提供消息的人脸上刺字判处为城旦舂。如果是蛮夷部落的人来引诱秦人逃跑,就要被脸上刺字判处为城旦舂,逃亡的秦民14岁以上的判处为隶臣、隶

    新传奇 2021年1期2021-01-25

  • “囚”字
    狱中刺字清朝乾隆年间,李秀才流落到了青山镇,以写字卖画为生。衙门里的人见他字写得不错,就让他负责为牢里的犯人施行黥刑──凡是一些罪不至死的,可以从轻发落,在脸颊上刺个“囚”字,便可出狱。这日,衙门里又送来了一批犯人。前几个刺字都很顺利,可刺到最后一个的时候,针才刚刺下去,对方就一阵惊叫。李秀才细细打量才发现,这人生得眉清目秀,不似恶徒,只听对方说道:“今日着实痛得没法子,能否缓一缓?”那人见李秀才沉吟不语,赶紧道:“小的实在是没受过这份苦。唉,若非一时错念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10期2020-10-20

  • 岳飞背上的字
    错,但岳飞背上的刺字,的确是“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宋史·岳飞传》明确记载:“(秦)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那么,为何我们更熟悉“精忠报国”这四个字?第一,因为宋高宗。当时,宋高宗为了表彰岳飞,曾御赐“精忠岳飞”四个字,并做成一面旗帜。《宋史·岳飞传》:“(岳飞)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岳飞之孙岳珂所编的《鄂王行实编年》里,同样有印证:

    阅读时代 2020年4期2020-09-10

  • 文史精粹
    的代名词了。古人刺字为哪般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古人在面部、臂部、背部等身体部位上刺字。那么古人为何要在身上刺字呢?笔者查阅了史料,发现大致有三种情形。一、刺字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汉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

    文史博览 2020年6期2020-08-19

  • 古人刺字为哪般
    背部等身体部位上刺字。那么古人为何要在身上刺字呢?笔者查阅了史料,发现大致有三种情形。一、刺字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汉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二、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宋史·兵志七》:“今若给一色银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6期2020-07-15

  • 岳母刺字的真伪及“精忠报国”的认知意义
    、欧母画荻、岳母刺字……无庸置疑,岳飞是值得歌颂的,岳飞的母亲也是了不起的贤德母亲。只是,岳母刺字真有其事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些探究。一、岳飞背上有无刺字据史料记载,岳飞背上是有刺字的。岳飞背上的刺字,见于《宋史·岳飞列传》,该传云: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岳飞背上有刺字的叙述,又见《宋

    文史杂志 2019年5期2019-12-03

  • 被嘲笑的将军
    ,非要在她们脸上刺字,不刺字就砍头。女眷大哭求情,他心软了,改成在她们胳膊上刺字,每人左臂都刺上“赤心杀契丹”。他对儿孙非常严厉,每人每天都要挨一顿铁鞭,为的是锻炼抗击打能力。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让儿孙站成一排,脱得赤条条的,往他们身上泼凉水,为的是强身健体,磨炼意志。他有个孙子刚满月,被他抱到城墙上,用小棉被裹住,噗地一下扔到城墙下面。围观者大惊,责问他为何如此残忍,他满不在乎地笑道:“俺们呼延家的男孩都摔不死,能摔死的都不配生在俺们呼延家!”与此同时

    妇女之友 2019年10期2019-11-06

  • 听总书记分享他的读书故事
    ”听母亲讲《岳母刺字》,一生追求“精忠报国”“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

    新传奇 2019年21期2019-07-26

  • 『牛』的谜案
    没过几天,一专门刺字的人拿着十千金子,到州长那里自首:某某让我在那新生的白牛肚子上刺字,我们约定,讹到的金子平分,但那人多占了许多,所以我来自首!审问的官员很好奇,要那刺字人详细招来。那人说:用快刀剃去小牛的绒毛,用针墨刺字,毛长出来,字就如娘胎里生下来一样。鲍州长深恶痛绝,将这两个奸人脸上都刺上字,发配千里外的海岛。案中主角,除了刺字者,还有就是牛主人。这牛主人估计自己的牛要生了,又听得那品行不好的人被人满大街地诅咒,于是摸清一切情况,想好一切计策,喊上

    意林·全彩Color 2018年8期2018-09-01

  • “牛”的谜案
    没过几天,一专门刺字的人拿着十千金子,到州长那里自首:某某让我在那新生的白牛肚子上刺字,我们约定,讹到的金子平分,但那人多占了许多,所以我来自首!审问的官员很好奇,要那刺字人詳细招来。那人说:用快刀剃去小牛的绒毛,用针墨刺字,毛长出来,字就如娘胎里生下来一样。鲍州长深恶痛绝,将这两个奸人脸上都刺上字,发配千里外的海岛。案中主角,除了刺字者,还有就是牛主人。这牛主人估计自己的牛要生了,又听得那品行不好的人被人满大街地诅咒,于是摸清一切情况,想好一切计策,喊上

    意林彩版 2018年8期2018-07-06

  • 幽默笑话5则
    “岳母刺字”新解前几天去杭州游玩,走到“岳母刺字”雕像前,听到一个男子说:“也就岳母舍得刺女婿,亲妈绝不忍心干这事。”边上一圈游客瞬间安静了。醉驾一哥们儿醉酒驾驶,把一家三口刮倒。警察赶到,处理现场,那哥们儿说:“警察……同志,我就喝一瓶酒,没……醉,真……不是……我……的问题。我……就没见过……大半夜的,一家三口在……马路中间……吃火锅的……”警察:你看清楚,你车都开人家院子里了!这是我最想做的今天在酒吧,碰见了一直朝思暮想的女神,她居然对我说只要我陪她

    益寿宝典 2018年4期2018-01-26

  • 辞职也要受酷刑
    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将他谪戍广西南丹。多年后遇到大赦,严德珉才得以回去。那时已经是朱元璋的玄孙朱瞻基当政了。一次,严德珉被牵扯到一桩案子里头,御史将他带到公堂上,给他讲起了法规。没想到,严德珉对这些法规如数家珍,还不时地给御史补补漏,把御史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当御史得知此人就是严德珉后,更是惊呆了,待缓过神后,赶紧上前将严德珉扶上座位,余下什么公事也不说了。两人礼节性地谈了一阵,严德珉就告辞了。回到住处,严德珉越想越不对劲兒,自己怕当官,

    百家讲坛 2017年14期2017-11-08

  • 历史上的文身之谜
    位(胳膊、脖子)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尚书·吕刑》篇亦云:“墨罚之属千。”可见,当时的刑罚是很严厉的,民众稍有小过,就要被黥面。秦国商鞅变法时用法严酷,有一次太子犯法,太子不能受刑,商鞅就把太子的师傅公孙贾黥面,代太子受过,以示惩诫。秦末农民战争中的诸侯之一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因此,人们就叫他“黥布”。这种把文身当成惩罚的惯例一直保留到唐宋时期,也就是说,从春秋到唐代这1000年时间里只有罪犯和少数民族才会刺青

    幸福 2017年29期2017-11-01

  • 河南坠子《岳母刺字》坠琴特点及演奏技能
    后世的唯属“岳母刺字”。赵铮先生设计唱腔的《岳母刺字》更让我感受到了母性的伟大和不寻常。让我在伴奏中感受到了坠琴所特有的音乐性。从聆听到学习,再到实操伴奏,都让我对坠子音乐的载体——坠琴有诉之不完的情愫。现根据本篇作品音乐特性结合坠琴特点加以分析,请同仁批评指正。首先在设计前奏引子音乐的时候,音乐感通过一种标志性的素材加以引导。比如,一提起岳母,就会想起岳飞,一提起岳飞,就会让人想越那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歌曲,按照这个思路,按照坠琴特有的表现性书写了这个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2017-10-21

  • 历史上的文身之谜
    位(胳膊、脖子)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尚书·吕刑》篇亦云:“墨罚之属千。”可见,当时的刑罚是很严厉的,民众稍有小过,就要被黥面。秦国商鞅变法时用法严酷,有一次太子犯法,太子不能受刑,商鞅就把太子的师傅公孙贾黥面,代太子受过,以示惩诫。秦末农民战争中的诸侯之一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因此,人们就叫他“黥布”。这种把文身当成惩罚的惯例一直保留到唐宋时期,也就是说,从春秋到唐代这1000年时间里只有罪犯和少数民族才会刺青

    幸福·悦读 2017年10期2017-10-18

  • 古人怎么应对看脸的世界
    罚,即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被刺过。魏泰《东轩笔录》里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代理知府行事,判了一个罪犯流放,还要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刺完字后,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等于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來就该发配,回头上面该追究了。”陆东一听吓坏了,立刻把犯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2017-10-15

  • 辞职也要受酷刑
    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将他谪戍广西南丹。多年后遇到大赦,严德珉才得以回去。那时已经是朱元璋的玄孙朱瞻基当政了。一次,严德珉被牵扯到一桩案子里头,御史将他带到公堂上,给他讲起了法规。没想到,严德珉对这些法规如数家珍,还不时地给御史补补漏,把御史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当御史得知此人就是严德珉后,更是惊呆了,待缓过神后,赶紧上前将严德珉扶上座位,余下什么公事也不说了。两人礼节性地谈了一阵,严德珉就告辞了。回到住处,严德珉越想越不对劲儿,自己怕当官,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7期2017-09-15

  • 历史上的文身之谜
    位(胳膊、脖子)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尚书·吕刑》篇亦云:“墨罚之属千。”可见,当时的刑罚是很严厉的,民众稍有小过,就要被黥面。秦国商鞅变法时用法严酷,有一次太子犯法,太子不能受刑,商鞅就把太子的师傅公孙贾黥面,代太子受过,以示惩诫。秦末农民战争中的诸侯之一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因此,人们就叫他“黥布”。这种把文身当成惩罚的惯例一直保留到唐宋时期,也就是说,从春秋到唐代这1000年时间里只有罪犯和少数民族才会刺青

    新天地 2017年7期2017-07-21

  • 岳母何以刺字
    娘激励儿子报国的刺字掌故,则是老少能详的桥段,在大众心目中,似乎并未有过丝毫的含混。然而,历史的有趣正在于,这段不曾含混的掌故,其实倒是有些含混的。说到刺字,追根溯源,原本起自刑罚。最早称为墨,汉代称为黥,五代后晋的石敬瑭改称为刺字,并且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刺配的名头十分响亮,大约要归因于流传广泛的《水浒传》,而刺配的刑罚,后来一直沿用到了清代。刺字有刺臂与刺面之别,刺臂多在腕上肘下,刺面多在鬓下颊上。除了位置,当然还有内容,一般要刺明所犯事由及发遣

    书城 2016年12期2016-12-22

  • 河南坠子《岳母刺字》赏析
    军河南坠子《岳母刺字》是曲艺作家张九来老师创作于1978年的作品。由著名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赵铮老师首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影响遍及全国。后来,著名河南坠子演员王桂荣在全国河南坠子大赛中演唱这个段子,荣获“河南坠子10大明星”之首的荣誉称号。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听过赵铮老师演唱这个作品后,连声赞誉:“真没想到河南坠子还有这么典雅的唱词,这么优美的唱腔!”2010年,我因演唱这个作品,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岳母刺字》成为恩师赵铮晚年的代

    曲艺 2016年4期2016-11-19

  • 古人怎么应对看脸的世界
    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啊,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面该追究了。”陆东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6年6期2016-11-17

  • 古人怎么应对看脸的世界
    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啊,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面该

    幸福·悦读 2016年5期2016-09-08

  • 古人怎么应对看脸的世界
    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啊,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

    喜剧世界 2016年8期2016-08-31

  • 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慈母送儿子上战场之前的不舍之心和悲壮之情,更体现了岳母姚氏舍弃小家而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然而抗金英雄岳飞背上所刺的究竟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 这个绘声绘色的故事源自清人钱彩的历史评书演义《说岳全传》。该书第二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记录了岳母姚氏给岳飞背后刺字精忠报国四字。钱彩描述说,岳飞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

    环球时报 2016-06-212016-06-21

  • 古人怎么应对看脸的世界
    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面该追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12期2016-04-13

  • 岳母刺字
    林涛读史札记岳母刺字○赵林涛自古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后汉书·韦彪传》)。岳飞的忠,千载之下,尽人皆知,而他的孝,却鲜有人谈及。《金佗粹编》卷九《遗事》中记载: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沦失盗区,音问绝隔。先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俄有自母所来者,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乃窃遣人迎之,阻於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后归。先臣欣拜且泣,谢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6年6期2016-04-10

  • 古人怎么应对看脸的世界
    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啊,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

    幸福 2016年29期2016-02-04

  • 刺字的人
    张佳玮他是个刺字的工匠,本应在闾巷默默挣钱,糊口,老死,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他的运气好,有一乘马车来迎接了他。那位宣召他的官儿,拍着他的肩膀,带着满口酒气:“你运气不错!”衙门里的大人话不絮烦,简洁扼要。原来新朝开国,寻思前朝法度太宽忍,才会让乱民作祟,如今要拣起五大刑来,才能杀鸡儆猴。凌迟、斩首、割鼻、挖膝,这些刑法都有熟练工种,不劳多问。但制定黥刑时,刺字这一环,却遇到了问题。原来前朝天子,生怕百姓识字读史书,知道了古之兴亡,于是焚了书,培养了一整国的文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5年8期2015-08-06

  • 岳飞刺字,“精忠”还是“尽忠”
    人们常会想到岳母刺字,但《宋史》及岳飞之孙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都不曾提到这一故事,也没有比较有力的证据显示,出身农家、1136年(绍兴六年)病逝于鄂州的岳母姚氏通晓文义,因此这桩佳话有可能只是后人的虚构。岳飞的背上自然有刺字,但可能并非其母所刺。两宋军人,一向有刺字明志的传统。据《宋史》,宋初的呼延赞,以“赤心杀贼”遍文其身,呼延诸子耳后,也各刺“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十二字。南宋初年,名将王彦率领的八字军,为表抗金决心,多于面部刺“赤心报国,誓杀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5期2015-06-08

  • 幽默
    黑车司机”。岳母刺字前段时间去杭州旅行,来到“岳母刺字”的雕像前。有个中年男子说:“也就岳母干得出来,亲妈不能干这事!”边上一圈游客瞬间安静了。专心躺寝室床上看小说的时候,突然想起,明天考高数,没有复习,衣服没洗,电也没充。想到这儿,我立马甩了自己一耳光:“看个小说都不专心!”正能量今天下大雪,刚才出门见一位老大爷摔倒了,我过去问道:“大爷,我一月工资不到3500块,能扶您起来吗?”大爷:“小伙子,你走吧,我再等一会儿。”我:“好嘞,谢谢大爷!”天气虽冷,

    公务员文萃 2015年4期2015-04-10

  • 可悲的气球
    很难救你了。小兵刺字 在古代,有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就是在新兵的脸上刺字。而今天,我们换了一种方法,是在气球上“刺字”,我们在美丽的气球上东画画,西写写,创意十足,好不容易才结束了今天对气球的刑罚。 气球啊气球,别怪我们无情无义,只因你们太美了。谁叫你们是人类制造出来,用来娱乐的呢!【指导教师:梦山】点评 习作的构思与众不同,原本应该是写一场“气球大战”,但小作者将视角锁定在气球的感受上。小标题的运用让习作每一部分的叙述都清晰明了,每个小标题都十分新颖有趣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4年48期2015-03-17

  • 古人怎么应对看脸的世界
    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尤其是在宋朝,运用得比较普遍,《水浒传》里的宋江、林冲等人,都刺过。魏泰《东轩笔录》讲了个脸上刺字的段子:有个叫陆东的,通判苏州,并且代理知府行事。他判了一个罪犯,需要流放,就在人家脸上刺了几个字:“特刺配某州牢城”。字刺完了,手下人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啊,不对啊。这个‘特’字,意思是本不该这么干,但因为某种原因,破例这么干。你这不是说,他罪不至此,但迫于朝廷规矩只好发配吗?这不是事实啊。这人本来就该发配,又来个‘特’,讲不通,回头上

    视野 2015年24期2015-02-03

  • 歌曲《岳母刺字》唱后感
    当拿到歌曲《岳母刺字》的歌谱,简单哼唱了一下,第一感觉这是一首偏戏曲味的流行歌曲。其实我们对带有戏曲味的流行歌曲是有一些了解的。从80年代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到信乐团的《北京一夜》直至当下比较流行的王力宏的《在梅边》、《花田错》以及周杰伦的《东风破》、《发如雪》等,这些歌曲都深受老百姓欢迎并广为流传。在这些歌曲里面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戏曲风格的元素,使得中国风这一名词在歌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对于一名流行歌手来说,想唱好带有戏曲味的流行

    剧影月报 2014年1期2014-11-21

  • 刺青:从图腾刑罚到叛逆时尚
    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此记载说明宋代募兵制是要刺字为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狄青脸上的字就是当初入伍时被刺上的。刺字所用材料,一般用“松烟墨”入管针画字于身,直刺肌肤,涂以药酒即成。也有不刺字于面的,如范仲淹任“环庆路拒西夏招讨使”主陕边务,所招募的兵勇只刺字于手背或手臂上。所刺文字最初是军队编号,后亦刺吉语、警策语。宋朝罪犯被发配时也必须刺字,《水浒传》中对这方面有很详细的描写,宋江、林冲和武松等人被发配时脸都被刺过字。荣膺军功的将士,手臂

    文史春秋 2014年6期2014-08-27

  • 刺字
    佚名古代的刺字本来是一种刑罚,是由上古时期的墨刑演变而来的。所谓刺字,就是用刀、针等利器在犯人的脸颊或额头上刺刻文字,作为特殊的记号。刺字一般都是刺在脸颊上,刺字以后,必须要烧炙涂药,染以黑色,因此,刺字也被称为刺面、黥面、墨面。对犯人施以刺字这种刑罚,最早的史书记载说是始于五代的后晋。五代时期,曾任卢龙节度使的大军阀刘仁恭强迫其管辖区域内的男子不论贫富贵贱,一律要在脸上刺“定霸州”三个字,文人则是在手臂上刺“一心事主”这四个字。辽太宗耶律德光攻灭后晋之后

    文史月刊 2014年1期2014-07-03

  • 岳飞背上刺的并非“精忠报国”
    人们常会想到岳母刺字,但《宋史》及岳飞之孙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都不曾提到这一故事,也没有比较有力的证据显示出身农家、1136年(绍兴六年)病逝于鄂州的岳母姚氏的确通晓文义,因此这桩佳话有可能只是后人的虚构。岳飞的背上自然有刺字,但可能并非其母所刺。两宋军人,一向有刺字明志的传统。据《宋史》,宋初的呼延赞,以“赤心杀贼”遍文其身,呼延诸子耳后,也各刺“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十二字。南宋初年,名将王彦领导的八字军,为表抗金决心,多于面部刺“赤心报国,誓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12期2012-02-11

  • 万名志愿军战俘“拒返大陆”真相
    ”。接下来是发起刺字,就是在我们身体上刺上各种反共标语。我们起初都不愿意刺字,“管理干部”就威胁我们:“在这里,我们要干掉谁就干掉谁,神不知鬼不觉。我们可以把尸首扔进茅厕粪坑里。”在威逼恐吓之下,绝大多数人被迫接受刺字。刺完字以后,“管理干部”对我们说:“刺了这些字,你们回去吧!你们敢回去吗?”刺完字不久,一次集合晚点名的时候,“管理干部”上台宣布:“明天联军就要开始审查啦!你们愿意回大陆的人举手!”好多战俘纷纷举手。晚上趁大家上床睡觉以后,举手表示要回大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15期2010-09-20

  • 歌仙刘三姐确有其人 等六则
    蔺相如归国。岳母刺字是段伪历史◎王曾瑜清初钱彩的《说岳全传》,讲到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和墨涂上,便永远不褪色。岳母刺字这个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便流传开来。但是,这个故事所讲的岳母刺字及所刺“精忠报国”却并非真实历史。首先,在岳飞孙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实编年》中就根本没有记述此事。《鄂国金佗粹编》卷九《遗事》记载,岳母虽是位普通农妇,却是深明

    百家讲坛 2009年24期2009-12-31

  • “精忠报国”少一“点”
    人沿袭当年“岳母刺字”有意留下的。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京城开封失陷,徽、钦二帝被俘。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立志要恢复中原。岳母看到国家沦亡,心里十分悲愤,为教儿不忘靖康之耻,特在岳飞的背上用绣花针剌上“精忠报国”4个字。岳飞透过铜镜看到背上“精忠报国”的“国”字少了一点,就问道:“娘亲,您刺的‘精忠报国4个字,孩儿终生不忘。可不知‘国字少了一点是何道理?”岳母拭泪答日:“这少一点,乃指国家没有皇帝呀!我儿一定要救国救君,报仇雪耻呀!”岳飞带着母亲的重托,率领

    国学 2009年7期2009-09-10

  • 脸上被刺字的狄青
    每个人都要在脸上刺字,这样一来,即使逃跑也容易被人认出来。狄青脸上的字就是当初入伍时被刺上的。狄青做了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后,脸上仍保留着北宋士兵低贱的刺字标记。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觉得,狄青已经是国家的高层官员了,脸上还带着当小兵时被刺的字,很不体面,就劝狄青弄点药把脸上刺的字抹去。狄青听了正气凛然地回答:“我本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只是因为努力杀敌,为国出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且,陛下您是因为我的功劳才提拔我的,看的不是我家的门第。我愿意留着脸上的这些字来

    文苑·感悟 2009年12期2009-01-29

  • “招刺”:古代士兵如此表身份
    也就是在士兵脸上刺字涂墨,以表明士兵的身份。“涅”的本义是一种黑色染料,后引申为以墨涂物。《尚书·吕刑》中有“墨辟疑赦”一句,汉代学者孔安国作注说:“刻其颖而涅之日墨。”可见,古代的墨刑方法就是在犯人的额头上刺刻记号并涂上墨。这本是一种残酷的刑罚,从五代以后,却被施用到了军队当中。后梁朱温时期,由于军中实行所谓“拔队斩”,即将校有战殁者,所部兵众逃回的悉予斩首,所以,士兵失主将的,就只有逃亡。加之战乱连年,士兵厌战情绪很强,军队中逃亡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为了

    军事文摘 2009年12期2009-01-05

  • 中国古代耻辱刑与传统耻感文化
    画面以代替在脸上刺字。草缨,用草作帽以代替割鼻的刑罚。共,割去衣服的下摆代替宫刑。对履,穿麻鞋代替菲刑。赭衣,以穿赭衣来代替死刑。墨刑。《说文解字》中说:“黥,墨刑,在面也。”墨刑亦称黥刑,刺刻犯人的面部并以墨窒之,留下烙印,使人一见便知,难与良民为伍,也便于官方的监督和控制。髡刑。髡刑源于周,王族中犯宫刑者,以髡代宫,即断长发为短发。至秦时,失去了这一性质,成为一种剃除受刑者须发的刑罚。蓄发留须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正常状态,此类刑罚采取的是将罪犯的发须强行剃

    法治 2007年2期2007-06-08

  • 宋朝士兵刺字制度
    身体其他明显部位刺字,作为其从军的标志。这项残酷、不道德的制度源起于唐末藩镇时期,当时刺字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以方便逃跑后的追捕。但它最盛行的时代还是在宋王朝。宋朝的常备军总数常保持在60~70万人,也就是说,在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很容易看到脸上刺字的军人们在走动。这样的规模应该是惊人的。在我国,最早招募士兵采取的是“兵农合一”制,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义务兵役制。那时由于有家庭和户籍的约束,士兵们的逃跑现象并不很严重。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实行

    知识窗 2001年8期2001-03-26

  • 宋朝士兵刺字制度
    身体其他明显部位刺字,作为其从军的标志。这项残酷、不道德的制度源起于唐末藩镇时期,当时刺字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士兵逃跑,以方便逃跑后的追捕。但它最盛行的时代还是在宋王朝。宋朝的常备军总数常保持在60~70万人,也就是说,在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很容易看到脸上刺字的军人们在走动。这样的规模应该是惊人的。在我国,最早招募士兵采取的是“兵农合一”制,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义务兵役制。那时由于有家庭和户籍的约束,士兵们的逃跑现象并不很严重。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实行

    知识窗 2001年8期2001-03-26

  • 士兵刺字
    的制度,士兵都要刺字。士兵刺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正好反映了宋代的士兵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低贱阶层。刺额涂墨,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称为墨刑或鲸刑。汉文帝把它废除了。但此后各代仍间有采用的。唐时捕回逃走的奴婢,常在脸上刺上“逃走奴”之类的字样,叫做“私鲸”。到宋太宗时才明令禁止。中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有文身的习惯。唐和五代许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下层居民中文身的风气盛极一时。这种风习当时称作“雕青”。士兵刺字,就是从鲸刑和“雕青”的风尚演变而来,经过唐末五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6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