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

  • 意见不同为何叫“相左”而不是“相右”
    有关。唐代学者孔颖达曾说过:“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写字干活,还是拿碗使筷,大多是用右手更游刃有余、操纵自如。相比较,左手就显得十分笨拙,除了占极少数的左撇子或者左右手差不多灵活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无法用左手做精巧的动作。显然,右手代表着方便、有利、顺畅,而左手意味着笨拙、不便、迟缓,古人自然习惯用“右”表示有帮助、亲近、相符合,而用“左”表示相违背、相反、不一致。因此,意见不一致、有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2期2023-08-19

  • 孔颖达以“兴必取象”为核心的兴象观 ——“兴象”范畴的前理论形态
    频率而论。唐代孔颖达虽没有直接提出“兴象”一词,但他在注疏经义时,提出了一系列与“兴象”相关的理论命题,并首次将“兴”与“象”关联起来使用,是后世“兴象”范畴形成的另一重要理论来源。近年来,孔颖达兴象论的理论启发意义,已为不少学者关注[2]。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看,与孔颖达兴象论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比兴”观念的阐释和贯通易象与诗兴的诗学价值认定这两方面,尚无专篇论文从审美的角度讨论孔颖达兴象论的具体内涵。因此,本文从孔颖达“兴”“象”概念的审美转化、“

    文艺评论 2023年2期2023-07-31

  • 为什么意见不同叫“相左”,而不是“相右”?
    有关。唐代学者孔颖达曾说过:“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无论写字干活,还是拿碗使筷,都是用右手更游刃有余、操纵自如,哪怕提重物也是右手更顺畅有力。相比较,左手就显得十分笨拙,除了占极少数的左撇子或者左右手差不多灵活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无法用左手做精巧的动作。显然,右手代表着方便、有利、顺畅,而左手意味着笨拙、不便、迟缓,古人自然习惯于用“右”表示有帮助、亲近、相符合,而用“左”表示相违背、

    奥秘 2023年5期2023-07-04

  • 为什么意见不同叫“相左”,而不是“相右”?
    有关。唐代学者孔颖达曾说过:“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无论写字干活,还是拿碗使筷,都是用右手更游刃有余、操纵自如,哪怕提重物也是右手更顺畅有力。相较之下,左手就显得十分笨拙,除了占极少数的左撇子或者左右手差不多灵活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右利手,无法用左手做精巧的动作。显然,右手代表着方便、有利、顺畅,而左手意味着笨拙、不便、迟缓,古人自然习惯于用“右”表示有帮助、亲近、相符合,而用“左”表示相违背

    奥秘(创新大赛) 2023年4期2023-06-01

  • 史料所载两种《〈五经正义〉表》探析
    ,是指初唐鸿儒孔颖达奉唐太宗之命主持编撰之《毛诗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五种集大成式的经学著作。现代学者一般所熟知的是《五经正义》这部著名的儒家经典著作,以及孔颖达本人所撰写的《五经正义》序文,很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外还有《〈五经正义〉表》。事实上,经学史上不仅有《五经正义》表文,而且根据史料所载,可见者竟有两种:其一,署名孔颖达,见载于明郑真《荥阳外史集》[1];其二署名长孙无忌,见载于《全唐文》,又载于清卢文弨《群书拾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4-07

  • “女士”本指女中豪杰
    ,笔者读到唐代孔颖达为“女士”所作的注解,难题才迎刃而解。孔颖达注释:“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说白了,就是虽然生为女儿身,但有一颗豪迈的心,有着男人的气概和气节,這就是女中之“士”。所以,“士”本用来称呼男人,将女与“士”相连,就是形容其为女中的豪杰。可见,古代“女士”实指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并不是所有女子都能这么称呼的。(源自《科教新报》)责编:黄寒(见习)

    阅读时代 2022年12期2022-12-19

  • 《五经正义》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宗旨 ——再论孔颖达统一经学的思想史意义
    郑 伟唐初大儒孔颖达是经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大人物。由他领衔编撰的《五经正义》开启了经学史上的统一时代。所谓的“统一”,既是指《五经正义》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经学分立、儒门凌乱的学术局面,又是说它提供了后世经学教育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从而也提供了政治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对于前者,孔颖达等人系统整理汉魏晋南北朝训诂义疏之精粹,统一南、北经学并取得了无可置疑的知识学成就;对于后者,《五经正义》凭借官学的地位攫取了思想的权威,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学者们讨论孔颖达经学的两

    天府新论 2022年5期2022-12-08

  • 道光列第 风传阙里
    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继承并发展传统儒学,统一儒家经学不同风格流派,成为一代鸿儒巨匠。孔颖达年少时就心怀复兴儒学之志,饱读儒家经典。入仕后,他心系朝政,以儒治国,为唐朝各项制度的制定倾尽全力,其奉敕修撰的《五经正义》实现了经学的统一。唐太宗在凌烟阁上为他画像,赞其“道光列第,风传阙里”。年少求学 舌战群儒孔颖达(公元574—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冀州衡水人。他出生在一个仕宦世家,祖辈数代都在北朝为官,祖父孔硕官至北魏南台治书侍御史,父亲孔齐曾任北

    学习与研究 2022年10期2022-12-04

  • 孔颖达论诗、乐关系及其诗学史意义*
    这种转变离不开孔颖达的发凡起例之功。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诸说化解了先秦季札观乐与汉儒“义说”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汉代义理诗经学的流行,启发了宋代诗经学的诗乐话题,奠定了后世学者以诗统乐的诗学理路。一、孔颖达的“诗、乐异理同功”之说诗乐问题是孔颖达诗学的突出关切,也是他补足汉代毛诗学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汉代毛诗学无论是《毛诗序》因循先秦乐论的话语,还是郑玄的毛诗《谱》《笺》淡化乐教之诗的背景,实际上都没有正面地触及诗与乐的关系问题。但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如果

    中州学刊 2022年3期2022-11-04

  • 《禹贡》中五服之“甸服”分析
    则解释皆来源于孔颖达“远轻近重”之说。但根据文献内容对“甸服”分析可知,其赋税原则实际上是“近轻远重”。而孔颖达对“甸服”的解释背后所蕴涵着的则是其作为儒士希望统治者行仁政的政治理想,以及唐太宗期望借此实现政治统一和扭转其得位不正、违反礼制的现象。关键词:五服制度;甸服;孔颖达《禹贡》中的五服制度,以“甸服”开头,从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赋税制度。历来学者对其解释皆来源于孔颖达之说,认为其征税原则是“远轻近重”。[1]61近代以来,学者认为这种规定为解决运输

    雨露风 2022年4期2022-06-06

  • 道光列第 风传阙里
    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继承并发展传统儒学,统一儒家经学不同风格流派,成为一代鸿儒巨匠。孔颖达年少时就心怀复兴儒学之志,饱读儒家经典。入仕后,他心系朝政,以儒治国,为唐朝各项制度的制定倾尽全力,其奉敕修撰的《五经正义》实现了经学的统一。唐太宗在凌烟阁上为他画像,赞其“道光列第,风传阙里”。年少求学  舌战群儒孔颖达(公元574―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冀州衡水人。他出生在一个仕宦世家,祖辈数代都在北朝为官,祖父孔硕官至北魏南台治书侍御史,父亲孔齐曾任

    学习与研究 2022年10期2022-05-30

  • 从“情”“志”到“心”“意” ——孔颖达的“本心主意”之说及其诗学史意义
    ”的提法,还是孔颖达“情志一也”的观点,抑或是后世学者联系“诗言志”来论说“诗缘情”,都更倾向于在二者之间作出一种模糊的处理。孔颖达的“情志一也”之论便是如此,实际上他对情、志关系的理解并没有提供多少新意,毋宁说这是出于整理经学情、志知识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敷衍的说法。孔颖达其实表达的是“情志一之于心”的意思,并从“心”的层面上发出了重建诗人社会性身份的明确信号,也敞开了后世言说“诗人之意”的话语空间,这才是我们应当注意的。一、“诗言志”与“诗缘情”关于诗歌

    兰州学刊 2022年12期2022-02-28

  • Ritual Gradatio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Era✴
    Yingda 孔颖达,eds.,Rectif ie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Book of Rites [礼记正义],vol.26,in Commentaries and Subcommentaries of the Thirteen Classics [十三经注疏],ed.Ruan Yuan 阮元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80),1456.For diff erent rituals,th

    孔学堂 2021年4期2021-12-31

  • 吴澄对《礼记·玉藻》篇的改编及其意义辨析*
    辑。一 郑玄、孔颖达对《玉藻》篇文句错乱问题的发现和处理《玉藻》篇为小戴《礼记》中的第十三篇,以其开篇“天子玉藻”的词句而得名,即如吴澄所说:“摘首章之首二字以名篇。”东汉郑玄《三礼目录》以为:“名曰《玉藻》者,以其记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紃为之,贯玉为饰。此于《别录》属《通论》。”[1]872吴澄则是将其列在“通礼”一类的篇章归属当中。而就其通篇的内容来说,除了讲到天子的服饰之外,也还有关于诸侯、大夫、士的服饰礼仪,以及作为礼仪规范重要内容的仪容之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12

  • 吴澄对《礼记?玉藻》篇的改编及其意义辨析
    礼记注》和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疏文,以及宋代学者的解说当中的相关发现和提示而加以参照与借鉴的地方,也有吴澄自己切合原文的解读而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创见之处。通过相应的对比考察和解读分析,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吴澄所进行的具体调整和改编的通观性、合理性及合逻辑性。吴澄所做的调整和改编,也堪称是《礼记》章句之学的一个重要文本,对于认识和理解《礼记·玉藻》篇的礼学价值无疑有着独特的经学史意义。[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言; 玉藻篇; 郑玄; 孔颖达[中图分类号]  B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08

  • 孔颖达的《丧服》制度礼文诠释
    经师鸿儒当中,孔颖达因为奉诏主持编纂《五经正义》而享誉当时。唐初统治者为适应国家科举取士和维护全国社会统一的需要,尽快结束南北朝以来儒学内部宗派纷争,解决经学文献典籍散佚、文理乖错、章句杂乱、师说多门的现状,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①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列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644页。,最终完成《五经正义》这一部集大成的经学义疏结集著作。在孔颖达

    东方论坛 2021年1期2021-04-15

  • 万以上数的进位变化
    于众兆民”, 孔颖达疏:“算法,亿之数有大小二法。小数以十为等,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也。大数以万为等,万至万,是万万为亿也。”孔氏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要区分他那个时代计数方法与周朝的不同,指明周朝计算“亿”“兆”,用的是十进位的“小”法,不是后来才有的万进位的“大”法。也就是说,周朝是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也说:“古法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万兆为秭;算家以万万为亿,万万亿为兆,万万兆为垓。今以算家数记之。”沈氏的“今以算家数记之”,显

    文史杂志 2021年1期2021-01-06

  • 澳大利亚首例《中庸》英译本考略
    ,以及郑玄注、孔颖达疏和朱熹注的具体差异。3. 两种英译本在《中庸》专引之后,就是两种《中庸》的英译本,首先是依据郑玄注、孔颖达疏而译出的英译本(以下简称为译本一或T1),然后是依据朱熹注而译出的英译本(以下简称为译本二或T2),两种译本都采纳了中国传统的“双行小注”体(interlinear commentary)而分段进行翻译,并在中间插入所依据的注疏,以及译者本人的评论。具体来说,第一种译本的翻译体例为“原文(选用《礼记》中的版本)+译者按语+郑玄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16

  • 孔颖达《礼记正义》的礼乐观
    姚倩倩【摘要】孔颖达著述颇丰,涵盖文学、史学、经学等多个领域。孔颖达主撰《五经正义》作为经学诠释的经典文本,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并对初唐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经正义》中的《礼记正义》中礼乐文化又对中国的礼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孔颖达;《五经正义》;《礼记正义》;礼乐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18-03基金项目:衡水学院

    今古文创 2020年45期2020-09-10

  • 孔颖达论为政之道中的道德因素
    张 兴孔颖达的《大学正义》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诚意之道”与“为政之道”。从“德”的角度来看,孔颖达将“大学之道”中的“明明德”“止于至善”两个方面放在了“诚意之道”中进行疏解。从“政”的角度来看,孔颖达认为“为政之道”是“大学之道”中“亲民”的关键所在,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包含在“为政”里面。孔颖达疏解《大学》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为政之道”,并尤其重视其中的道德因素,即絜矩之道、政教配天、使民诚意。一、絜矩之道孔颖达将絜矩之道作为人君

    人文天下 2019年23期2019-12-22

  • 《尚书正义》的诠释思想
    张扬摘 要: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作为《五经正义》之一,在经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尚书正义》不仅注重文字的训诂、名物典制的训释、经文大义的阐发,而且还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思想注入到义疏中,极大地丰富了《尚书》的诠释内容,但此前学界对《尚书正义》的诠释思想关注不够,迄今未见有专文研究者。《尧典》作为《尚书》的首篇,《正义》中渗透了鲜明的思想。其中阐述的顺天意,重人事;推圣德,崇明贤;明等级,施教化;鉴古今,经世用等思想具有典型意义。关键词:孔颖达;《尧典》

    山东青年 2019年9期2019-11-22

  • 自然美妙的《孔颖达碑座刻字》
    碑海遗珠”的《孔颖达碑座刻字》。这一奇特的工匠随意刻字作品,原来却在碑身掩盖之处,一直未能被人发现,后来因碑身和碑座分离才得公之于众,但它一经露面,就立即引起了金石书法家们的注意。这一碑座刻字是1974 年才发现的,发现碑座铆口两侧刻有字迹,右侧22 字,左侧18 字,其中楷书28字,其余为行草书。这些字迹楷书类似欧(阳询)、虞(世南),行书和草书含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笔致,是一批名不见经传却艺精才高的民间书法刻字家所为。他们不曾书丹,任刀为之,一种自然

    江苏教育 2019年61期2019-09-25

  • 硕师鸿儒孔颖达传略
    王文书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今衡水市桃城区前马庄),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现将孔颖达一生之经历编撰成文,让世人了解一代大儒辉煌的一生。一.孔子圣裔,儒学世家,少小求学,志向高远东汉时期,孔子第二十代裔孙孔郁,出任冀州刺史,其子孔扬被封下博亭侯,从此其后代世居下博县,孔颖达为孔郁第十一世裔孙,其曾祖孔灵龟,为北魏国子博士;祖父孔硕,为北魏治书侍御史,父亲孔安,为北齐青州法曹参军。孔颖达从小生活在一个诗书传家的世

    时代人物 2019年4期2019-06-14

  • “崇王黜郑”与“以仲尼为宗”:孔颖达《周易正义》对待王弼易学的态度
    25)一、引言孔颖达(574-648年)主持撰修的《周易正义》,以王弼、韩康伯注为本,在采纳南朝诸家《易》注成果基础上撰成。该书严格遵循“疏不破注”的注疏规则,充分吸收了王弼的“义理”易学主张,将王弼开创的义理易学推向了新的高度。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对待王弼易学的态度前后不一,一方面主张“崇王黜郑”,排斥以郑玄为代表的汉代易学;另一方面又对作为王弼易学流延的南朝易学颇为不满,主张回归到“以仲尼为宗”的儒家立场上来。二、“尊王黜郑”的义理易学取向为了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2019-04-08

  • 孔颖达疏解《大学》的特色
    明贵摘 要: 孔颖达对《大学》的疏解,注重经注兼释,疏解虽宗主郑注,但也有所补充和超越;其详于训诂,重视考订字词章句、疏通字义及辨析古今名物;注重掘发义理,阐发大一统思想和为政之道。孔颖达疏解《大学》代表了当时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关键词: 孔颖达;疏解;大学;礼记正义孔颖达(574—648),字冲远(又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唐代著名的经史学家。他“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

    船山学刊 2018年5期2018-12-20

  • 北朝熊安生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意义(下)
    礼学”并鸣。唐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对熊安生《礼记义疏》的文句有相当程度的选取和保留,并有所评判。熊安生对《礼记》的解说和诠释,既显现出对郑玄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又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色,而且很多内容成为孔颖达《礼记正义》不能不加以引述和必要的参考依据。那么,诸如沿袭郑注而有所引申、提出不同于郑义的解说、称引纬书及其郑玄注以为己说、称引其他经书与典籍以解义等方面,就成为熊安生礼记学的突出特点。另外从孔颖达《礼记正义》当中大量的评议以及后世学者的关注和评价,也可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10-24

  • 《礼记正义》和《四书章句集注》对《大学》“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
    有缺文。郑玄和孔颖达就字训义,虽有语焉不详之感,但合疏家之旨;朱熹按照自己的理解阐释发挥并补阙文,有自己的创新和深见,但对于儒家经典而言,有无法维持其原貌的弊端。关键词: 格物致知 朱熹 郑玄 孔颖达《礼记正义》是由东汉郑玄作注、唐代孔颖达作疏的古代典籍,到宋代朱熹时,把其中的两篇《大学》和《中庸》与《论语》、《孟子》放在一起成为四书,并为四书做注,是为《四书章句集注》。到元皇庆二年(1313年)作为科考依据书,使朱注成为至圣经典。由于疏注者的学识和禀赋等

    文教资料 2018年15期2018-10-19

  • “三不朽”的关联及其属性探究
    并无高下之分;孔颖达在注疏《左传》时明显地认为立德高于立功、立言又可能在立功之下;钱穆等则认为立德较高,其余二者不分轩轾;倘若从儒家重德的立场来看,立德当属最高,立德、立言皆应受德的制约,且二者只要遵循德的制约,性质难以区分高下。“三不朽”需要一个人在生前完成,是重在现实社会与社会群体,属性是入世的;“三不朽”所谓不朽,仍有时空的限制,与所立之德、功、言的影响有关,属性是重质量的;不朽还存在一些恶的形象,“三不朽”意在鼓励积极向上的正面意义,属性是正面的。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年3期2017-07-29

  • “疏不破注”与“别开生机” ——论孔颖达对毛诗学理论的创新阐释
    生机” ——论孔颖达对毛诗学理论的创新阐释郑 伟(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当汉代毛诗学进入唐代语境,必然面临着时代的选择与重构。孔颖达等人从时代的理解需要出发,适时调整了毛诗学的理论视角,补足其学理上的疏漏与局限,并自觉地融入儒家的道义传统。从而使得汉代毛诗学以“通变”的姿态介入当下,保证了它在新语境下的合法性与阐释力。孔颖达等人以《毛诗郑笺》为底本著成《毛诗正义》,学者们也多以“疏不破注”来评价《正义》的保守性。实际上,《毛诗正义》乃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3

  • 衡水历史名人孔颖达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
    马云燕摘要:孔颖达一生主要从事经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中国教育史上鲜有的教育实践家。因此,学习和了解孔颖达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从教育的目的、教与学、道德教育三个层面来分析他的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孔颖达;教育思想;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孔颖达,字冲远,唐代冀州衡水县人,孔子三十二代孙,著名儒学大师、教育家、经学家,以精通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0期2017-03-08

  • 孔颖达独选《左传》释《春秋》的原因
    61000)论孔颖达独选《左传》释《春秋》的原因王晓敏(许昌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唐代初期,孔颖达奉唐太宗之命编撰《五经正义》,在编撰《春秋正义》时独选《左传》释《春秋》,对《左传》极为推重。表面看和学术发展有关系,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为迎合唐太宗的治国需要和个人需要。其中个人需要和“玄武门之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孔颖达;独选;《左传》;原因孔颖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尤其精通《左传》《礼记》等儒家经典。隋朝时,曾以博学名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2017-02-24

  • 《四书》本《大学》与《礼记·大学》:两种文本的比较
    句做法;郑玄与孔颖达关注的是“从戴德到戴圣”的编者问题,从《汉书·艺文志》、郑玄《六艺论》、《三礼目录》到《隋书·经籍志》可以作为一种书目线索。近现代学人讨论《四书》本《大学》或《礼记·大学》的作者与成书/成篇年代,包括使用郭店儒简文献时,都已受到朱熹的影响而不自知。朱熹提出的三纲领,在孔颖达那里只称为“三在”;朱熹提出的八条目,在郑玄那里是不成立的概念,而在孔颖达视域中的《大学》本文结构,确然并无后世所谓的“八条目”。郑玄认为在“太学”中所学的是一种“博

    文史哲 2016年4期2016-08-08

  • 孔颖达与唐太宗的论学
    64000)孔颖达与唐太宗的论学陶广学(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据史料可知,唐太宗与孔颖达既是君臣关系,又亦师亦友:他们围绕着儒家经典与礼仪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孔颖达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敢于直言进谏与维护儒学正统思想,体现出刚直不阿的品格;唐太宗对儒学的尊崇与唐初良好的学术氛围,为他们的论学提供了契机。孔颖达;唐太宗;儒学有唐一代,堪称最重要的学术活动当属《五经正义》的修撰:唐太宗“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4-13

  • 孔颖达“比兴”之释义与唐诗比兴生态世界审美
    12003)孔颖达“比兴”之释义与唐诗比兴生态世界审美李金坤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要:唐代大儒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对唐诗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率先提出“三体三用”说,在“比、兴”释义上虽承旧说,却又有一己之新见,即:“美、刺俱有比、兴”。其“比、兴”相融的萌芽思想,促使了唐代“比兴”融合理论的成熟。在“比兴”融合理论的影响下,在唐代诗人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的影响下,在政治事件迫害士人的情况下,唐代诗人以其广纳博采、兼容并包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古典文献研究
    《礼记疏义》为孔颖达《礼记正义》的主要参考本子,《礼记子本疏义》残卷除去郑灼按语部分,其余可视为皇侃《礼记疏义》之原本。因此,通过其与《礼记正义》的对比,可以见出孔颖达《礼记正义》对皇《疏》增删取舍之迹,而这些增删取舍对于深入研究《礼记正义》及孔颖达的经学思想具有极高的价值。何荣誉在民国期刊《学衡》中发现了王闿运的未刊书信一通。通过考证,作者认为该书信当为咸丰九年十一月至咸丰十年八月间寄与其友龙汝霖之弟龙湛霖的书信之一。该书信未收入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

    武陵学术 2016年2期2016-03-16

  • 孔颖达文学思想略论——以《五经正义序》为中心
    430079)孔颖达身历隋、唐两朝,是著名的经学鸿儒。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过人的才能,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他“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1](P816)后来“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时广集天下儒士于东都洛阳论难,孔颖达虽然年龄最小,却“舌战群儒”,以突出的表现补太学助教,正式跻身于国家的教育机构。由隋入唐后,他又被秦王李世民引入文学馆,位列著名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唐初,为适应大一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4-14

  • 《五经正义》成书考
    经正义》虽称“孔颖达疏”,但非孔颖达一人所能疏定[1]48[2]245。如果缺乏对《五经正义》具体成书过程、作者群学术渊源的认识,那么,就很难理解《五经正义》的撰作特点及其内在矛盾。从这一角度讲,全面理清《五经正义》的成书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五经正义》的著述旨趣。一、《五经正义》成书过程略考《五经正义》的成书过程,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稿形成时期。贞观七年(633)之后,《五经正义》开始修撰,其初稿约于贞观十二年(638)左右完成。第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文化变革中的《诗》学理念——兼论孔颖达《诗》学的范式意义
    景象。初唐大儒孔颖达意图挽救士人道义传统,而在新的形势下,唐代社会文化变革既已凸显“民”的能动主体地位,复又给予“士”反省自我话语立场与致用路径的绝佳契机,故而,从旧学之中抽绎出具有时代特征和明确指向性的若干法则,便成为孔颖达诗学继承汉代《毛诗》学精神的必然要求。一 救世·时政·民本孔颖达以“救世之针药”喻指诗歌的功用。《诗大序正义》云:诗体不同,或陈古政治,或指世淫荒。虽复属意不同,俱怀匡救之意。……诗人所陈者,皆乱状淫形,时政之疾病也;所言者,皆忠规切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8-15

  • 唐初杰出的史学家——孔颖达
    7002)一、孔颖达的“史学”才干孔颖达字冲远(公元574——648)冀州衡水人,(今河北衡水市人),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安,齐青州法曹参军。”P2601史载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3]孔颖达有着良好的家庭出身及其自身聪慧的资质。在其青年时期,又受到同郡儒学大师刘焯的指导,使其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特别是在刘焯处的学习中,孔颖达是受益匪浅。史载: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以儒学知名,为州博士。…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兼参议律历。…与左仆射杨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9期2012-08-15

  • 《豳风·七月》结构与孔疏“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
    却是最复杂的。孔颖达《毛诗正义》在解析诗旨时,提出一种“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可以看成是对此诗结构的一个比较具体细致的解说。一、孔疏“衣食所分,男女正助”说的提出孔颖达在总论《七月》全篇时提出了“衣食所分”说:民之大命,在温与饱,八章所陈,皆论衣服饮食。首章为其总要,余章广而成之。首章上六句言寒当须衣,故二章、三章说养蚕缉绩衣服之事以充之。首章下五句言耕稼饮食之始,故七章说治场纳谷稼穑终事以充之。[1]此说视全篇为“皆论衣服饮食”,将诗篇首章分为衣、食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孔颖达《诗经》学的北学性质论
    471003)孔颖达《诗经》学的北学性质论韩 宏 韬(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魏晋以来学术重南轻北。至隋代,随着全国政治统一,南北学术开始合流,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而初唐的文化整合却理性得多,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方针。从《五经正义》所选用的传注来看,与东晋以来的南学取向一脉相承。但从其所据义疏来看,诸儒在整合中表现了平衡南北的努力。与其他几部《正义》多取南学不同,惟《毛诗正义》更多明显的北学倾向,这不仅纠正了魏晋以来

    东方论坛 2011年2期2011-03-11

  • 《毛诗正义》训诂研究综述
    义》五部书,是孔颖达奉唐太宗李世民的诏令主持修撰的由众多学者合作而成的一部义疏学鸿篇巨制。其中《毛诗正义》是《五经正义》中最有价值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因为诗经本身的题材特殊,词义和用法极其复杂灵活,又有毛、郑两大家的注为基础:成书于汉代的《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在中国经典解释学上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笺的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解经的原则和方法,一直为历代注疏家所遵从,在训诂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毛诗正义》前人积累的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道器之辨中的三种范式及其转换
    式;范式转换;孔颖达;朱熹;王夫之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6-0014-07道器以一对范畴的形式出现首见于《易传·系辞上》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此句密切相关的是《系辞》中另两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和“形乃谓之器”。单从字面上,这三句中至少涉及道与器、形而上与形而下、形与道器、阴阳与道一系列范畴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关于道器之辨的争论,正是围绕着上述范畴而进一步展开的。张立文

    周易研究 2010年6期2010-03-22

  • “情缘物动,物感情迁”:孔颖达“情志”诗论
    关键词:孔颖达 毛诗正义 情志一也摘 要:“情志一也”是孔颖达诗学、美学思想的核心,其在前人诗学思想基础上作了审美超越,把诗歌本质到底是“言志”还是“缘情”的问题做了全面的总结,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对诗歌本质、诗歌起源、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阐发,在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纵观中国文学理论史、美学史时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许多诗学命题、美学范畴都是对“经典”的阐释或接受过程当中形成的。因此,对“经典”的阐释也就成了当今的学术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8期2009-10-12

  • 先有“李世民”后有“魏征”
    就故意问一个叫孔颖达的官员:“《论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这是什么意思?”孔颖达解释了原意以后说:“不仅仅一般人要向才能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求教,即使是你,也应当虚怀若谷。”李世民也不是轻易就得到魏征的。他为了鼓励官员勇于进言,也想表示自己听取批评的诚意,对第一个进言的元律师给予了超出人们想像的重奖,奖品是兰陵公主的花园。有人认为这个奖赏太重了,李世民坦言:“我即位以来,还没有勇于进言的谏者,因此要以重赏鼓励官员们大胆地提出

    党员文摘 2009年1期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