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构

  • 3.1%Si取向硅钢显微组织和宏观织构演变
    过程中取向硅钢的织构形成是一个逐渐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普通级取向硅钢的生产流程长,工艺环节多,一般需要经过两次冷轧,第一次冷轧由2.63 mm轧制为0.63 mm,第二次冷轧达到成品所需的目标厚度。退火过程主要为3次退火,在脱碳退火环节完成初次再结晶,高温退火环节完成二次再结晶,最后经拉伸平整退火后完成后续过程。在复杂的两次冷轧轧制过程及3阶段不同工艺的退火工序下,取向硅钢的显微组织和宏观结构变化十分明显[2]。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与各阶段显微组织、宏观织构

    金属热处理 2023年9期2023-10-11

  • IF钢冷轧和退火过程的织构演变规律
    生产过程中,冷轧织构和退火再结晶织构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大[4-9],因此对IF钢冷轧和再结晶织构进行研究尤为重要,并且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探究热轧高温卷取IF钢在随后冷轧、冷轧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的规律,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大冷轧变形下退火对IF钢织构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用原始材料为某钢厂生产的超低碳IF钢,其化学成分见表1。IF钢出厂规格为760 ℃热轧+740 ℃高温卷取态板材,板材终轧厚度为5.

    金属热处理 2023年9期2023-10-10

  • 表面织构排布方式对径向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
    的主要内容。表面织构技术通过在摩擦副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和排列的凹坑、凹痕或凸包等图案的点阵,能有效改变润滑表面之间的摩擦学性能,已成为改善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3]。HAMILTON等[4]于1966年最先提出表面织构的概念,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SUH等[5]通过实验发现,在真空及无润滑条件下,沟槽表面和光滑表面相比,摩擦因数低并且稳定;同时还揭示了表面沟槽结构能够捕捉和容纳磨屑,从而防止产生三体磨损的减磨机制。尹明虎等[6]对比分析了

    润滑与密封 2023年9期2023-10-07

  • 活塞环/缸套摩擦副表面织构优化设计方法*
    效途经之一,表面织构已经成为表面工程领域和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表面织构的机制研究以及织构优化设计方法尚未完善。随着织构结构参数及分布参数的不断优化,织构化摩擦副的性能明显提升,逐渐在活塞环-缸套系统、轴承、机械密封、切削刀具及表面织构仿生设计等工业领域得到应用[1]。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应用表面织构可以有效改善摩擦学系统的摩擦学性能,但不同织构的结构参数及分布参数会对摩擦副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设计合适的表面织构才能保证织构化摩擦副具有优异的性能[

    润滑与密封 2023年9期2023-10-07

  • 织构类型对活塞润滑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坏[1]。表面微织构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实现润滑减摩的有效手段[2-3],在内燃机摩擦副之间逐渐被广泛应用[4-5]。表面织构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排列的微观结构的技术,是改善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手段,合理的表面织构设计可以显著改善机械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6-7]。因此,开展不同形状织构对内燃机关键摩擦副润滑减摩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8-9]。Hamilton[10]最早于1966 年发现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1期2023-02-08

  • 电子铝箔在加工过程中的织构及显微组织演变规律
    蚀效果主要受立方织构含量、微量元素分布等因素影响[4-5]。有研究者对电子铝箔加工过程中的织构演变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赵素玲等[6]研究了冷轧工序和退火工序对单一立方织构演变情况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冷轧轧制压下率和中间退火有助于最终铝箔立方织构含量的提高,在中间退火中可形成成品退火时再结晶的晶核。黄丽颖等[7]研究了冷轧工序和退火工序对织构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冷轧中存在的主要织构类型为立方织构、黄铜织构、高斯织构、S织构和铜型织构,退火工序中存在的

    铝加工 2022年6期2023-01-13

  • 织构对PTFE/GCr15轴承钢润滑特性与摩擦性能影响
    研究表明,具有微织构凹槽的不平面也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质[4-5]。Chen等[6]采用激光在304不锈钢表面加工了酒窝形状织构,研究了酒窝织构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织构的存在能有效地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Krupka等[7]讨论了微织构形态对油膜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织构可以明显增加油膜厚度。Rahmani 等[8]使用优化程序找到最佳尺寸参数织构,发现织构的存在增加了非对称织构滑块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润滑剂流量比,同时降低了摩擦系数。Yang等[

    工程塑料应用 2022年12期2022-12-29

  • 非规则V形表面织构化机械端面密封性能研究
    )引 言密封端面织构化是一种有效提高机械密封摩擦学性能和密封性能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液膜刚度与承载能力,还能起到减磨、降低泄漏率和温升等的作用。密封端面表面织构的轮廓形状是提升织构性能的重要因素[1]。在织构轮廓形状的早期设计阶段,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于对比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的摩擦学特性和密封性能。Etsion 等[2]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球缺型面微孔织构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分析,但未考虑织构形状的多样性。Siripuram 等[3]对比分析

    化工学报 2022年10期2022-11-13

  • 织构刀具凹坑直径对刀-屑摩擦特性的影响
    尺寸、不同形状的织构可有效改善刀-屑摩擦特性,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Feng Y H等[4]通过试验发现,与非织构刀具相比,采用织构刀具加工显著降低了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凹坑织构刀具比微槽织构刀具的应力接触区域小,但微槽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最好。杨超等[5]采用多组不同凹坑织构尺寸的刀具进行切削试验对比,发现凹坑直径为110μm或200μm、深度为7μm、面积占有率为20%时切削性能最好。Wu Z等[6]研究发现,切削速度增大时,非织构刀具与织构刀具的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03

  • 罩式退火工艺的升温速率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及性能的影响
    却速率是影响退火织构形成的主要因素,罩式退火过程中冷轧板的升温速率将会影响成品的性能[1]。Zhou等[2]通过脉冲电流对无取向硅钢进行加热,期望获得较强的立方织构,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Goss织构的占比逐渐增大。Park等[3]研究了加热速度(20 ℃/s和150 ℃/s)对取向硅钢一次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发现在再结晶过程中,Goss取向的晶粒大小不受加热速度的影响,但是在快速加热过程中,Goss取向晶粒所占的比例较大。夏冬生等[4]研究无取

    金属热处理 2022年10期2022-10-25

  • 织构截面形状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仿真研究
    这种非光滑表面(织构)应用于刀具,以改善刀具的切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织构能够有效降低刀具切削力、降低切削温度、减小摩擦系数和提高刀具抗磨损,对于提升刀具切削性能有明显效果[7-10]。Sun X.等[11]利用飞秒激光在硬质合金刀片前刀面上制备了不同方向的织构,通过钛合金切削试验,研究了不同织构方向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制备的不同方向织构中,平行织构的切削性能最好,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及提高表面加工质量的效果。Kawasegi N.等[

    工具技术 2022年6期2022-10-13

  • 超声振动切削表面织构摩擦性能研究
    征的非光滑表面(织构表面)比光滑表面具有更好的摩擦学性能[2-6]。通过在摩擦表面设置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排列方式的图案阵列特征(如微孔[7]、椭圆槽[8]、韧窝织构[9]和纳米织构[10]等),可以减少摩擦副的接触表面积,降低附着力,并且织构还可以存储摩擦片和润滑油,使摩擦副表面更易形成连续润滑膜,减少表面摩擦[11]。利用微观表面织构改善接触界面摩擦学性能的想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Hamilton D.等[12]提出表面微凸结构有利于产生额外的流体动力

    工具技术 2022年8期2022-10-13

  • 内燃机缸套表面织构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
    4)1 引言表面织构化技术即在材料的表面制备出微米级或者毫米级的具有一定尺寸、形态和分布样式的图案结构,从而达到减轻材料磨损程度,改善摩擦性能等要求[1-4]。比如在速度较低、载荷较重或摩擦表面处于边界润滑的状态下,容纳于织构内的润滑剂会在摩擦表面产生“二次润滑”,减少边界润滑的发生[5];在高速、轻载的工况下,表面织构可起到微流体动压轴承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加大动压效应,明显地增强摩擦副的承载能力[6];表面织构也能够俘获因摩擦产生的磨屑颗粒,避免三体磨粒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2年10期2022-10-12

  • 仿生硅藻结构圆周位置和间距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求越来越高。表面织构因其能够有效提高承载力,减小摩擦副表面的摩擦和磨损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摩擦领域。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已经对织构化表面的摩擦学特性开展研究,但现阶段大部分的织构研究主要是以单层织构为主,这是因为单层织构易于加工,润滑摩擦效果较好等特点。其中常见的织构形状多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但由于这类单层织构仅能发生一次动压效应,在润滑摩擦方面的性能仍不够突出。随着仿生机械学的快速发展,很多学者基于某些生物[1-2]的表面形状,如鲨

    润滑与密封 2022年9期2022-09-21

  • 热轧卷取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和磁性能影响
    量和分布以及组织织构等因素也对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冶炼、热轧、冷轧和退火几个过程。再结晶退火后能否得到具有有利织构取向的粗大晶粒是无取向硅钢生产的关键[1-4]。行业内对此研究比较多,但热轧卷取温度作为影响无取向硅钢最终电磁性能的另一重要参数,却研究得相对较少。以某钢厂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50 W800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的热轧卷取温度下无取向硅钢的组织、织构,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工业生产中进一步提升产品电磁性能

    电工材料 2022年4期2022-08-18

  • 含Nb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全工艺流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变
    加工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的研究。无取向硅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织和织构,为了了解含Nb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组织和织构的演变规律,本文以含Nb高强度无取向硅钢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含Nb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全工艺流程(热轧、常化、冷轧、退火)的组织和织构变化,为后续相关研究和现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1 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材料是利用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在某工厂进行后续热处理。材料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表1 试验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大型铸锻件 2022年4期2022-08-16

  • 冷轧压下率对3104铝合金织构演变的影响
    ,有效控制材料的织构可以显著改善制耳问题[2]。有研究表明,对于3104铝合金,较强的立方织构可以平衡形变织构,从而使材料的织构组成得到控制[3-5],这是减小材料制耳率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铝合金的织构分析手段主要是X射线衍射技术,此方法着眼于较大面积的宏观尺度织构分析,具有制样简易、结果具有统计意义等优点,但无法观察微观尺度的晶粒取向分布。而EBSD技术则可以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较全面的观察,能够分析以晶粒取向为单位的微观织构情况。将XRD与EBSD两

    宝钢技术 2022年3期2022-07-12

  • 组合型微织构化铝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近年来,表面织构作为一种改善接触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技术在摩擦学领域已得到广泛研究[7-15]。SCARAGGI等[16]比较了在油润滑条件下,凹坑织构和凹槽织构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凹坑微织构的摩擦性能明显优于凹槽型微织构。QIN等[17]利用激光技术在铬合金表面加工了方形凹坑、三角形凹坑和圆形凹坑织构,研究表明圆形凹坑织构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性能。何阳等人[18]利用3D打印技术在轴承上制备出不同参数的网状织构,研究表明在水润滑条件下,合适的网状织构能够有

    润滑与密封 2022年4期2022-05-19

  • 非对称表面织构表征及动压润滑效应分析
    常永祥非对称表面织构表征及动压润滑效应分析朱春霞,王德全,杨晓楠,常永祥(沈阳建筑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沈阳 110168)建立具有非对称表面织构的粗糙平面的表征方程,并分析方程参数对其形貌的影响,依托表征方程重建的织构平面研究非对称表面织构在动压润滑条件下的润滑特性。根据非对称织构平面的加工过程,基于W-M函数重构粗糙表面,再叠加非对称织构形貌特征方程,实现不同尺寸非对称表面织构的数学表征,利用Matlab软件对方程中表面织构参数和粗糙表面参数对织构平面形

    表面技术 2022年3期2022-03-31

  • 退火温度及冷轧压下量对低碳铝镇静钢退火织构的影响①
    碳冲压用钢退火后织构的演变规律,为现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1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1.1 实验材料酒钢CSP 工艺生产的热轧卷经四辊轧机冷轧,冷轧压下量分别为65%、70%、75%、80%。 实验钢材化学成分见表1。表1 试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1.2 研究方法将不同冷轧压下量下生产的冷轧料经剪板机剪制成250 mm×150 mm 的矩形板,对所取试样在SRJX⁃4⁃9箱式电阻炉中进行再结晶退火。 以升温速率180 ℃/h将试样加热到540 ℃,再

    矿冶工程 2022年1期2022-03-19

  • 大规格TC18钛合金棒材多火次锻造中β相织构演变规律
    造过程中,组织和织构的遗传会对最终锻件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文献[9]报道,组织为片状初生α相的TC18钛合金,其抗拉强度比球状初生α相的高30 MPa左右。Ti-55531合金经自由锻后,因产生β相织构而出现亮带区,该区域的抗拉强度约为1114 MPa,明显小于正常区的抗拉强度(1383 MPa)[10];而对于组织为片状α相的TC18钛合金,其方向抗拉强度为998 MPa,方向为1050 MPa,方向为1250 MPa,不同方向强度最大差值为252

    钛工业进展 2021年6期2022-01-19

  • 铝电解电容器用阴极光箔的加工工艺研究
    的铝箔会有不同的织构,进而造成不同晶体学指数的表面铝箔,各晶面腐蚀发孔的难易程度不同,会对腐蚀发孔的密度倾向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阴极箔的比容。而Alphen[8]等认为织构对阴极箔比电容影响不大。以上都是对硬态的阴极箔的研究,而对软态阴极箔的研究非常少。鉴于此,本文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加工工艺,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软态阴极光箔织构的影响以及不同织构对阴极光箔腐蚀后的比容的影响。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选用某公司生产的铸轧高纯度阴极光箔坯料,坯料

    铝加工 2021年6期2022-01-15

  • 具有复合型织构的水润滑轴承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广泛的关注。表面织构作为一种能有效改善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方法,也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机械摩擦领域。1966 年,Hamilton 等[1]发现,表面微造型能够提升流体压力,改善表面承载力。而在1996 年,Etsion等[2-3]才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机械密封领域中。因单层织构易于加工生产且润滑摩擦效果良好,所以,目前对织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层织构上。然而,单层织构的结构单一且仅能发生一次动压效应,使得织构所产生的润滑摩擦性能不够突出。近几年来,仿生机械学发展迅速

    表面技术 2021年11期2021-12-09

  • 沟槽形织构密度对45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在45钢表面进行织构加工,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3,4]。表面织构技术是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在材料表面加工出具有一定几何形貌与尺寸,且排列规律的图案,是提高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的一种新的表面改性技术。激光表面织构技术因其具有高效率、环保性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5]。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具有一定非光滑形貌的表面具有更优异的减摩耐磨性能。激光表面织构技术已应用各种材料表面,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摩擦学性能[6]。表面织构图案参数有很多种,如织构

    科技视界 2021年23期2021-09-15

  • 基于CFD的新型表面织构仿真分析
    n等提出了“表面织构化”概念的雏形[1],他们用微小不规则体(surface microirregularities)来定义物体表面的微凸体,并将单个微凸体视作1个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微小动压润滑轴承。通过实验发现,微凸体发散区域存在空化现象。近年来,针对表面织构摩擦学设计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机械密封结构[2]、机械加工刀具[3]、齿轮传动系统[4]、滑动轴承[5-6]以及滚动轴承[7]等,研究方向逐渐从表面织构参数设计发展到表面织构参数优化[8

    工程设计学报 2021年4期2021-09-13

  • 织构对三油楔滑动轴承动静特性的影响*
    摩擦学性能。表面织构技术作为表面改性方法之一,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因此,提出在三油楔滑动轴承上加工出具有一定尺寸和排列方式的球冠状微凹坑织构以提升三油楔滑动轴承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稳定性。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织构几何参数和分布位置对三油楔滑动轴承动静特性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优化三油楔滑动轴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1 含球冠状织构三油楔动压滑动轴承的数学模型1.1 三油楔滑动轴承结构针对含球冠状织构的三油楔动压滑动轴承,3个对称的油楔是加工在轴承内表面的油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1年2期2021-03-01

  • 深冲紫铜各向异性及织构相关性分析
    要研究深冲板材的织构类型、产生途径及其与塑性应变比之间的关系,对消除深冲制耳等缺陷提出了建议。1 实验过程采用半连续铸造制备尺寸为630mm×280mm的T2紫铜板材,经热轧铣面后试样的厚度为14.5mm。选取18 卷T2紫铜,每6 卷作为一组,采用不同形变热处理工艺进行实验,具体工艺见表1。试样经不同的形变热处理后的厚度为0.5mm,随后采用相同的工艺进行热处理。表1 形变热处理工艺Table 1 Test protocol process requir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20年4期2020-09-03

  • 正弦状非对称织构的动压润滑性能
    年来的研究,表面织构作为一种可以显著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方法,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摩擦学领域热点研究方向之一[1-2]。20世纪60年代,文献[3-4]提出动压润滑理论,认为在材料表面加工出一些微凸体能够产生额外的承载力。现如今表面织构现已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密封、汽车发动机、轴承等方面。表面织构的研究重点在织构的形貌,即凹坑类型:矩形、圆弧、三角形、梯形等,文章多论述最佳径深比,最佳面积率等[5]。表面织构的优化设计是大多数文献的研究重点,并在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年3期2020-03-27

  • 轧制工艺对7150高强铝合金板材织构演变的影响
    技术的推广应用,织构定量分析技术为通过调整轧制工艺来控制产品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可能[9-11]。本文以国内某企业生产的7150高强铝合金热轧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轧制工艺对板材的组织均匀性、织构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找到控制板材组织及织构的有效方法,提高产品成品率,稳定产品质量。1 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材料选用7150高强铝合金板材,其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Zn 6.4,Mg 2.3,Cu 2.2,Zr 0.12。铸造板坯厚度为400 mm,后经过不

    上海金属 2019年5期2019-10-09

  • 织构对称性对润滑减磨性能影响的仿真和实验研究
    础上提出仿生表面织构技术[1-3].研究显示,由于不同润滑状态下的作用机理,仿生表面织构对摩擦学性能有极大的改善效果,但研究也发现,织构参数是影响织构润滑减磨效果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参数选择将对摩擦学性能造成负面影响[4-11].不过,上述相关研究中并没有涉及织构类型和分布角度对润滑和摩擦学性能影响异同的探讨.对此,本研究选择椭圆形和三角形两种不同对称性织构,仿真研究两种织构在不同分布角度下对织构表面动压润滑性能及其织构表面空化单元数目对织构动压润滑性能的影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8-27

  • 球形凹坑织构参数对动压滑动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
    [1-3]。表面织构作为降低物体表面摩擦,减小接触面磨损,增加润滑性能和提高表面承载力等性能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献[4]最早提出了“人工表面织构”的设计思想,通过试验证明了表面凸起产生的附加动压润滑可以改善摩擦副表面的摩擦学特性。文献[5-6]对微凹坑表面织构进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织构具有更优的减摩效果,将加工有部分织构的活塞环应用在内燃机中,经试验证明织构表面的摩擦力比光滑表面小40%。文献[7]探讨了表面织构的位置对流体

    轴承 2019年5期2019-07-23

  • 立方织构对新型Al-Mg-Si-Zn合金面内各向异性的影响
    。由于r值与材料织构密切相关[5, 6],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观察了织构从热轧板到最终T4P板材的演化,以寻找产生强烈各向异性的原因。此外,作者尝试改变最终冷轧率来调整板材织构分布,以改善各向异性。2 实验方法本文研究的Al-Mg-Si-Zn合金板材由西南铝业集团生产,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热轧板经一次冷轧至3.2 mm,一次冷轧板标记为CR1。经过420 ℃、2 h中间退火,获得中退板材,标记为AIA。中退板经第二次冷轧至0.98 mm厚,记为CR2,即最

    中国材料进展 2019年3期2019-04-19

  • 退火后终轧压下量对铝合金轧板织构和深冲性能的影响
    退火过程中形成的织构密切相关,存在Cube织构与Goss织构的铝合金板材冲压时通常会形成0°、90°方向的制耳,而存在S织构、Copper织构、Brass以及R织构的铝合金板材会形成45°方向的制耳。但当材料内部各种织构达到一定平衡比例,即当各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处于某一特定范围时,板材会表现出较小的各向异性甚至各向同性,板材在冲压过程中在与轧向成0°/90°和45°方向上会形成8个小制耳甚至不出现制耳。因此如何控制材料织构,使产品不同方向的

    上海金属 2019年2期2019-04-08

  • 连续原位退火后Hi-B钢的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演变
    初次再结晶晶粒、织构和物相等对二次再结晶过程及最终磁性能都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调控取向硅钢的初次再结晶过程可以提高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孙强等[3]研究了不同退火时间下CGO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织构的演变,得出初次再结晶退火600 s内高能晶界和大角度晶界逐渐增多等规律。Park等[4]研究了初次再结晶退火对两种取向硅钢组织织构的影响,发现回复过程为晶粒长大提供驱动力,在900 ℃高温退火前已经完成初次再结晶长大过程且平均晶粒尺寸不再发生

    上海金属 2019年1期2019-01-30

  • 复合织构化压裂泵柱塞密封副动压润滑性能仿真研究*
    e(b)仿生表面织构技术作为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其对相对运动摩擦副(例如滑动轴承、活塞环等)表面润滑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1-4]。基于不同润滑状态下的作用机制,如干摩擦状态下捕获磨屑,减小或消除二次磨损[5];混合润滑或边界润滑状态下存储并向摩擦副表面补充润滑介质,保持摩擦表面长时间处于润滑状态[6];全油膜润滑状态下织构的流体动压润滑效应,提高表面承载力[7],表面织构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善相对运动摩擦副表面的润滑及摩擦学性能。但

    润滑与密封 2019年1期2019-01-18

  • Zr-Sn-Nb-Fe合金管材冷轧变形过程中织构演变
    材冷轧变形过程中织构演变。研究表明:Zr-Sn-Nb-Fe合金管材冷轧变形相对减壁量与相对减径量的比值(Q值)约为1.20时,主要形成//周向(TD)的晶粒取向,//径向(RD)的织构含量较少;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轧向(AD)的织构含量急剧减少,//轧向(AD)的织构明显增强,//轧向(AD)的晶粒逐渐转向//轧向(AD)。锆合金具有热中子吸收截面小、热导率较高、抗水侧腐蚀性能好以及力学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反应堆内包壳材料和堆芯结构材料,但由于锆

    金属世界 2018年5期2018-09-27

  • 压下量对珠光体钢冷轧织构的影响
    东北大学 材料织构与各向异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 沈阳 110004)由铁素体和层片状渗碳体组成的珠光体是钢中重要的组织之一,研究珠光体钢在轧制过程中织构变化,对提高钢强度和韧性具有指导意义.有关压下率对钢的织构及性能影响研究较多[1-6],对珠光体钢轧制织构的研究较少,以往有关珠光体变形问题的研究大多见于共析或者过共析钢丝的拉拔过程[7-8].织构与钢铁显微组织、性能的变化相关[9],是钢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提高材料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7-07

  • 中间退火温度对立方织构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立方织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实验(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选用某公司生产的高纯铝锭,规格为520mm*1070mm*5450mm,实测化学成分见表1。在经过均匀化退火(600℃*10h)、热轧(15道次)、冷轧(7道次)后得到厚度0.140mm的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表1 铸锭化学成分(10-6)(2)实验方法。①厚度0.140样品做不同温度退火,具体工艺见表2。②制作中退金相:按照GB/T 3246.1-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4期2018-05-09

  • 2205双相不锈钢不同厚度层的r值与铁素体织构间的关系
    层的r值与铁素体织构间的关系陈雨来1, 荀晓晨1, 李静媛2(1.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83; 2.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研究了热轧、冷轧及退火状态下,2205双相不锈钢板各厚度层中铁素体相的织构演变规律,以及其对退火板塑性应变比r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的表层板表现出明显的{001}织构,而中间层板由于晶粒转动相对滞后,织构强点集中在(118)[16 -24 1]和(001)[-1-20]取向.这种热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2016-12-22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织构的研究进展
    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织构的研究进展周俊1,2,张津1,2,计鹏飞1,2(1.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2.北京市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在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过程中,焊接接头中存在着织构的演变过程,这对焊接时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流动行为、接头性能和接头残余应力的检测均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铝合金板中的织构及其在FSW中的演变过程,概括介绍同种铝合金、异种铝合金以及铝合金与其他材料异种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织构的国内外研

    电焊机 2015年11期2015-11-23

  • 碳含量对Ti-IF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
    钢金相组织和微观织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降低,Ti-IF钢的晶粒较粗大,有利织构增加,宏观表现为具有较低的强度值和较高的r值。Ti-IF钢;碳含量;金相组织;微观织构1 前言在超低碳钢中加入一定量的钛(或铌),使钢中碳、氮原子被固定成碳化物、氮化物,而钢中无间隙原子存在,称为无间隙原子钢,即IF钢。IF钢实际碳、氮含量的控制及钛(铌)加入量的控制非常重要。现代汽车用钢对钢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钢中碳含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超深冲用钢,要求

    山东冶金 2015年2期2015-01-02

  • 冷轧压下率对退火含铌钛IF钢性能及织构的影响
    的{111}有利织构和高r(塑性应变比)值。因此,在适当的化学成分和合理的热轧之后,保证充分的冷轧压下率是此类钢获得高r值的重要条件。研究者一致认为[1],对于IF 钢,r 值 随冷轧 压下率 的增加而 单 调增大,直至压下率高达90%时。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获得高的r值,普遍采用大于75%的冷轧压下率,但由于生产设备的能力有限,压下率一般不会超过85%。目前,冷轧压下率对IF钢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较多[2-4],但在对含铌钛IF钢的研究方面,仅有张鹏[5]研

    机械工程材料 2014年7期2014-12-09

  • 50W600无取向硅钢在轧制与退火工序间的织构演变
    优选材料[1]。织构是决定硅钢磁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硅钢织构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金自力等[2]采用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方法,研究了无取向硅钢的织构组分及分布,讨论了织构类型及其均匀性对硅钢电磁性能及冲压性能的影响;Chang[3]研究了织构对高合金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立方织构和高斯织构增多、γ织构减少时,无取向电工钢的磁性能提高;李长一等[4]探讨了无取向硅钢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发现形变储能和亚晶尺寸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显

    机械工程材料 2014年8期2014-09-27

  • 缸套表面复合织构润滑性能理论及试验研究
    江)缸套表面复合织构润滑性能理论及试验研究尹必峰,钱晏强,卢振涛,汪博文,孙韶(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12013, 江苏镇江)通过建立织构化缸套活塞环混合润滑理论计算模型,基于织构协同润滑机理模拟分析,设计、计算了槽腔及交叉沟槽2种复合织构,同时结合摩擦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复合织构对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织构润滑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织构,较槽腔复合织构而言,交叉沟槽织构在改善润滑摩擦性能方面效果更好。复合织构改善润滑的原理是:在上止点处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4年9期2014-08-08

  • 电磁−超声能场对1060铝板带再结晶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异性与带坯的原始织构以及在冷轧、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密切相关[15−16]。因此,本文作者通过系列实验对比分析电磁−超声铸轧板与常规铸轧板经冷轧、退火后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研究电磁−超声复合能场对铝合金板带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形成、演变的影响机理,对于调控铝板带的织构组态和提高铝合金铸轧板深冲成型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将为实现深冲用铝合金板材的高效节能制备奠定理论基础。1 实验1.1 实验材料选用1060铝合金为实验材料,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列。表1 106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4年3期2014-06-04

  • 金属硬币的织构与铸币技术
    艺也在不断变化.织构分析技术为常用的组织、成分分析技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增加了一双"眼睛",因为材料制备过程中晶体学信息的变化(就像"基因"一样)是常用的组织及成分分析所看不到的,只有通过衍射显示出来.由于材料中的织构与其制备工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测定若干国家流通硬币中的织构,分析其制备工艺及材料种类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单一材质中典型的形变特性、退火软化特性到经钢芯镀层技术带来硬币双金属特性的多样化,产生了形变织构、再结晶织构、沉积织构的变化.这种织

    金属世界 2013年3期2013-09-13

  • “ASP+罩式退火工艺”生产Ti-IF钢的织构演变
    度的再结晶γ纤维织构({111}∥ND)密切相关,而IF 钢的成分、热轧、冷轧、退火每一环节都对最终成品的{111}∥ND织构形成均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济钢生产实践,选取不同成分的IF钢样品,针对IF钢生产过程中的热轧、冷轧和退火3个工序进行分析,测定并计算热轧、冷轧和退火试样中的织构组分及体积分数,讨论IF钢生产过程中从热轧到冷轧再到退火试样的织构演变过程及传承关系。2 试验过程从济钢工业化生产中随机挑选两炉IF钢,分别选取热轧、冷轧、退火状态的薄板

    山东冶金 2013年3期2013-06-28

  • 椭圆形截面织构的最优参数设计模型
    人工微造型的表面织构技术由于能够有效改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其在计算机硬盘[1]、轴承和密封[2-3]、发动机系统[4]中也得到了应用。寻找针对具体工况和润滑条件的最优参数是表面织构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试验的角度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特定工况条件下开展的。当工况参数改变,其对应的最优织构参数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也是不同学者的研究获得不同最优织构参数的原因。如 Schreck等[5]在100Cr6上加工织构后进行摩擦学试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7-31

  • Al-Zn-Mg-Cu系铝合金厚板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
    厚板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陈军洲,黄 敏,戴圣龙(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Al-Zn-Mg-Cu系铝合金厚板冷轧过程中不同厚度处的织构演变。结果表明:厚板近表面处的剪切型织构{001}〈110〉,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逐渐向轧制型织构Bs,S,Cu组分转变;厚板1/4厚度和中心厚度处的轧制型织构Bs,S,Cu组分,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逐渐流向剪切型织构{001}〈110〉。剪切应变是引起轧制型织构向剪切型织构转变的主要

    材料工程 2011年5期2011-11-02

  • IF钢生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
    艺步骤是材料最终织构形成的关键步骤。热轧板织构通常很弱;冷轧IF钢中的主要织构组分为α纤维织构(〈110〉//RD)和γ纤维织构(〈111〉//ND),退火后,α织构逐渐消失,γ织构的取向密度进一步增加[4-7]。本文针对IF钢生产过程中的热轧、冷轧和退火三个工艺步骤进行研究,测定并计算热轧、冷轧和退火试样中的织构组分及体积分数,对此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进行系统分析,讨论IF钢生产过程中从热轧到冷轧再到退火试样的织构演变过程及传承关系。1 试验在实验室利用50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1-23

  • 3104铝合金热粗轧板的织构梯度及其对热压缩变形后退火织构演变的影响
    铝合金热粗轧板的织构梯度及其对热压缩变形后退火织构演变的影响唐建国1,2,张新明1,2,徐 敏1,2,欧 军1,2(1.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2. 中南大学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3)采用X-ray衍射和光学显微镜对AA3104铝合金热粗轧板沿厚向的织构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粗轧板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和织构梯度现象;在表层及次表层,剪切织构占主导地位,表现为较强的旋转立方织构R-cube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年10期2010-11-24

  • 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Al-Mg与Al-Mg-Sc合金板材的织构演变
    -Sc合金板材的织构演变姜 锋,黄宏锋,赵 娟,韦莉莉(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采用X射线衍射反射法在角度(α)为0~75°时测量Al-Mg和Al-Mg-Sc合金板材经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不完整极图,应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以及晶粒取向汇集目标线(α、β取向线)研究合金冷轧板材中织构的形成及其在退火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Al-Mg合金冷轧板材中主要存在Brass织构{011}〈211〉和Copper织构{112}〈11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年12期2010-11-24

  • 变密度微圆坑表面织构在往复运动下的减摩作用
    表面人为加工出微织构可以有效提高摩擦学性能[1-3],并在计算机硬盘[4]、滑动轴承[5]、机械密封[6]、发动机缸套[7-8]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目前对表面织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摩擦学性能试验和润滑减摩机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9-10].本文针对内燃机活塞-缸套往复对称变速运动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变密度织构表面的摩擦副,在往复运动条件下进行了摩擦试验,研究表面织构密度及其组合方式对润滑减摩的作用效果,以此获得往复运动方式下低摩擦系数较优表面织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