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辛

  • 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看《天黑前的夏天》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作家,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致的描写揭露并批判诸多社会问题。《天黑前的夏天》描写了一位迷茫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逃离现有生活踏上追寻自我的探索之路。本文采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天黑前的夏天》中的父权观、女性与自然、人与自然问题进行解读,反思男性、女性与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呼吁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生态女性主义;《天黑前的夏天》【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2023-12-25

  • 莱辛的悲剧观剖析《萨拉小姐》
    】《萨拉小姐》是莱辛市民悲剧的代表作,其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萨拉小姐,她在苦难的磨砺中坚守自己的初心,情节也随着萨拉的活动展开,观众与她产生情感共鸣,从她的苦难中感受到了恐惧,随之而来的怜悯情绪,促进了悲剧道德教育功能的实现。本文以莱辛的悲剧观为基础,从性格、情节和道德教化功能的角度剖析作品,品味戏剧内涵。【关键词】莱辛;悲剧观;《萨拉小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今古文创 2023年37期2023-10-27

  • 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文献综述与拓展
    容摘要:多丽丝·莱辛生态思想深邃,意蕴丰富,引人深思,予人启迪,梳理十年来(2011-2021)国内学者关于莱辛生态思想研究成果,发现其主要从生态主题视角直接研究和以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间接研究,进而探索莱辛所追寻的人与自然和谐观;积极关注莱辛作品的生态思想、拓宽莱辛作品生态思想研究范围、重视莱辛作品生态思想的系统研究、增强生态思想的国别对比研究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客观趋势;此外,莱辛的科幻寓言小说是其生态思想的落脚之处。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生态思想 科幻小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8-25

  • 德国文艺理论中的现代性精神
    的体现尤为突出。莱辛和黑格尔作为这一阶段德国文艺界的代表人物,分别在各自的文艺理论中体现了对于现代性的理解与回应。其中,莱辛通过开创“诗画分离”的先河促使现代文艺直接服务于德国现代资产阶级的进步与发展;而黑格尔则通过发展“美的理念”走向了现代文学自律的道路。两人的文艺观不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进步、自由等现代性精神的内核,也在悖论中揭示了现代性自身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从文艺观的角度丰富了对现代性进程的理解。关键词:莱辛 黑格尔 文艺理论 现代性在18、19世纪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从空间批评理论看凯特的生存困境
    夏天》是多丽丝·莱辛笔下一部反映中年女性生存境况的小说。女主人公凯特在婚后的二十几年中悉心照顾丈夫和孩子,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尊重和重视。于是她选择走出家门,在旅程中寻找全新的自我。本文尝试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对凯特在旅程中的经历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代女性的成长提供借鉴的意义。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空间批评理论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用女性思维想象与表达的文学作品,作者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去分析作品中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2023-08-22

  • 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的生态思想研究
    点之一。多丽丝·莱辛的科幻小说《裂缝》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所面临生态危机的深忧,同时也彰显了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莱辛以其文字优美、思想深邃而又不失幽默的笔触风格传递了人类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生态家园的殷切期望。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刻剖析作品中史前女性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理想关系、男性与自然对立冲突的矛盾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关系,全面理解莱辛科幻小说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生态思想;《裂缝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3年6期2023-07-18

  • 《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中空间的隐喻
    耀宇內容摘要:在莱辛的短篇小说中,空间始终是个重要的叙述因素。通过空间书写,莱辛揭露了英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如她在短篇小说《维多利亚与斯塔夫尼家》中借主人公维多利亚、菲丽丝等黑人女性对空间的渴望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在住房、医疗与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小说中“空间”的三重隐喻作用,一方面揭露当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指出莱辛为身处社会边缘的底层黑人发声,呼吁人们正视他们遭受的压迫与不公正待遇。关键词: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2023-06-29

  • 残疾研究视角下《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主人公的悲剧成因
    王艺蓉【摘要】 莱辛的小说主题多样,《第五个孩子》和续集《浮世畸零人》是她转向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这两部作品体现了莱辛对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本文从残疾研究的角度出发,探究畸形儿“班”的悲剧成因,旨在揭露英国资本社会对非正常人的盘剥,重新审视残缺腐败的法理制度和畸形的伦理规范催生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而领悟作品传达的人文主义关怀。【关键词】 莱辛;《第五个孩子》;《浮世畸零人》;残疾研究;悲剧成因【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

    今古文创 2023年17期2023-05-30

  • 莱辛《第五个孩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孩子》是多丽丝·莱辛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蕴含深刻的生态关怀和女性意识。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小说中海蕊以及她第五个孩子班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在男权制社会中被物化为生育工具、沦为失语他者的女性生存现状以及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统治下以班为代表的异形边缘人如动物般遭受的残暴压制,以期让读者进一步理解莱辛关于接受差异、积极建构两性对话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消除性别不平等、应对人类生存危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第五个孩子》 生态女性主义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修辞手法在英汉翻译中的“隐 ” 与“显”
    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天黑前的夏天》也被《纽约时报》誉为“《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修辞是交际活动中的一种言语现象,其应用目的在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在小说《天黑前的夏天》中,莱辛呈现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而在叙事中构建起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结合实例从修辞角度探析其译本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关键词】修辞手法;《天黑前的夏天》;莱辛;汉译【中图分类号】H059         

    今古文创 2023年9期2023-05-18

  • 战后英国科幻文学沙龙对多丽丝·莱辛流散意识的影响研究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在波斯出生,在非洲长大,“二战”后回伦敦居住,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流散者。莱辛作品中体现出流散意识,这与莱辛的越界经历有关,也与战后英国科幻文学沙龙活动的影响有关。流散与科幻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科幻文学可以突破现实的束缚,借助文学想象穿越固有的思维界限,所以星际探险、星际殖民等时空穿越流散题材在科幻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参加科幻沙龙活动,莱辛阅读了大量科幻文学作品,更加关注科学发展,这有助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2-17

  • 德国前古典美学中的艺术分类问题及其今日启示
    二者被温克尔曼和莱辛分别从造型艺术和文学两个方面继承与革新,并最终被赫尔德的历史主义艺术分类思想所批判吸收。门德尔松、莱辛、赫尔德三人的艺术分类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德国古典美学,而且为之后衍生出的诸种艺术分类理论奠定了基础,今日学界重新思考艺术分类问题同样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关键词】 德国前古典美学;艺术分类;门德尔松;莱辛;赫尔德艺术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有何区别?艺术内部如何进行门类划分?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自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在18世纪西方美学

    艺术学研究 2022年3期2022-06-13

  • 身体符号与身份转喻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身体符号 身份转喻多丽丝·莱辛将其小说的背景时间定位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1世纪初期,小说所关注的问题凸显了时代的特征——西方国家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和殖民以及全球化的高涨,探讨了不同的民族如何寻找自己的身份归属以及不同的个体如何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发现莱辛非常注重运用身体符号,比如服饰、饮食、伤痕等来书写身份。所谓身体符号,可以这样解释:当身体的器官功能淡化,身体不再与物体发生实质性的联系,物体不再通过身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屋顶丽人》中幻想与现实冲突的解读
    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屋顶丽人》是多丽丝·莱辛的一篇短篇小说,以20世纪英国大城市伦敦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女人在屋顶上晒日光浴,三个排水管工人想方设法要与她搭讪,但她始终置之不理的故事。本文通过三位男性面对屋顶丽人产生的幻想和遭遇的残酷现实——丽人的冷漠,来分析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20世纪英国城市人们的两性危机和阶级冲突。关键词:《屋顶丽人》 多丽丝·莱辛 幻想与现实 两性关系 阶级冲突故事发生在英国伦敦,一位丽人在屋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诗画之争”的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莱辛的《拉奥孔》与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两个文本的比较性细读,试图揭示出莱辛与温克尔曼之争的背后二人各自关切的问题是什么,由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诗画之争”所具有的启蒙意义。【关键词】莱辛;温克尔曼;诗画之争;古今之争对于有艺术史背景的人而言,莱辛的《拉奥孔》不仅仅意味着一部文论或者美学名著,它还是20世纪艺术的形式主义批评极为重要的一个理论资源,因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之一的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他的名著《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正是借助

    美术界 2022年3期2022-03-29

  • 莎士比亚在德国的影响及传播
    了新的戏剧风格。莱辛、赫尔德及歌德等德国文坛巨匠均十分推崇莎士比亚。德国每年上演的莎士比亚戏剧次数远超英国本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国人重新发现了莎士比亚。 关键词:莎士比亚 德国 戏剧 莱辛 歌德英国诗人和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已被译成80多种文字。他也是一位在德国颇受推崇的作家。自18世纪以来,愈250人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成德语。迄今,约有70种十四行诗的德文完整译本,其中第18首和第66首约有160种德语译本[1]。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2022-02-14

  • 论《野草在歌唱》中的店铺意象
    唱》中,多丽丝·莱辛用店铺意象把种族、阶级、性别等元素交织起来,让资本与人性、西方文明与非洲荒野在其中缠斗,揭示南非社会错综复杂的内在矛盾与冲突,为人物的命运悲剧提供背景和空间。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野草在歌唱》 店铺《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它以鲜明的人物、具有争议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成就为作家赢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仅国内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21年,以《野草在歌唱》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文(不包括硕博论文)就有近三百篇。传统研究多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从女性成长小说角度论《野草在歌唱》中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一个黑人奴隶杀害白人女主人的悲剧故事。本文聚焦于女主人公玛丽的精神成长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玛丽的童年、婚姻及其毁灭三个成长阶段,揭露在殖民背景下非洲的白人女性受到父权制、性别歧视与殖民主义三重枷锁剥削的悲剧命运。关键词:莱辛 女性成长小说 父权制 种族主义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多次获得世界文学奖项,2007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诺贝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和谐世界理念下《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研究
    【摘要】 莱辛于1999年创作史诗般的科幻巨著《玛拉和丹恩历险记》是其科幻小说的重要代表,被誉为一个“科幻童话”。在这部小说中,莱辛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父权制、极端女权主义、区域中心主义、无政府主义的解构和抨击,表达其渴望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种族与种族共同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的后人文主义思想。【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和谐;后人文主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2021-11-24

  • 女性主义视角下多丽丝 · 莱辛小说 《金色笔记》的解读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她在《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以及对社会女性自由问题的关注,被广泛研究。这部小说通过描写女性的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从心理、社会、爱情等多方面揭示了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独立女性对自由的向往。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该书进行初步解读,分析研究女性在追求自由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烦恼,为独立女性追求独立自由指出方法,并且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关键词】《金色笔記》;多丽丝·莱辛;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中图分类号】I561 

    今古文创 2021年27期2021-09-10

  • 析多丽丝·莱辛《裂缝》 :不可靠叙述的生成和阐释
    者体会主题意义:莱辛旨在邀请女性读者重塑历史意识,解剖她们痛苦之根源源于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和社会规约,并试图解构这种错误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威,表达了她变革生活的期许之情。【关键词】莱辛;《裂缝》;契约型不可靠叙述;疏远型不可靠叙述【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8-0014-02一、引言多丽丝·莱辛的《裂缝》(The Cleft)引发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国内外

    今古文创 2021年18期2021-09-10

  • 多丽丝?莱辛都市小说中的老年女性书写研究
    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一位重要的都市老年女性的书写者。在她的都市地理书写中,她着重描写了四个都市老年女性的生存地理即:流动音乐地理、日常消费地理、住宅景观地理和记忆杂糅地理。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入手,分别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四个都市地理空间和场所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作品中文学与地理相互塑造和影响的互动关系对老年女性身份的确认和影响。这种探讨不仅提供了理解人类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丰富性的不同方式,而且加深了对都市老年女性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彰显了莱辛

    社会科学研究 2021年2期2021-06-06

  • 试论莱辛《拉奥孔》中诗与画的界限
    奥孔》是德国作家莱辛写的一部美学名著,可以称得上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中的一座纪念坊。这部著作深刻讨论诗与画的界限,且涉及当时德国文化界一些激烈的根本性问题,联系很广,内容深刻丰富。【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诗与画;  界限自古希腊以来就存在混淆诗与画的美学特征、片面强调“诗如画”的观点。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就說,“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罗马诗人贺拉斯也说,“诗犹如画”。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也有这种主张,而17世纪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们更是把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3期2021-05-26

  • 《拉奥孔》中的“自然”与“自由”辨析
    中在诗画之辩上。莱辛在区分造型艺术和诗歌艺术背景下,实际上蕴含着他对人自身的关注。柏拉图的“艺术模仿自然”是莱辛的信条,但与柏拉图不同的是,他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欲望、本性,自然人性的真实表现和自由意志的实现都是人之为人的必要,这一观点赋予了《拉奥孔》永恒的生命力。关键词:《拉奥孔》 自然 自由 戈特霍尔德·埃弗莱姆·莱辛莱辛的《拉奥孔》,有三个副标题,分别是“论诗与画的界限”、“它们在题材和摹仿方式上都有区别”—普鲁塔克、兼论《古代艺术史》的若干观点,此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3期2021-04-12

  • 从弗洛姆异化理论解读《天黑前的夏天》
    容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于1973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本文运用艾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主要是研究《天黑前的夏天》中人际关系的异化和爱情的异化,通过分析莱辛作品中体现出的这些异化现象,旨在探究该理论下《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异化主题和莱辛的创作手法,从而寻求解决这些异化现象的健全的人生途径。关键词:莱辛 《天黑前的夏天》 异化主题 创作手法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英国女作家。《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的里程碑之作,该作品讲述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2021-04-12

  • 《萨拉·萨姆逊小姐》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萨姆逊小姐》 莱辛 文学伦理学《萨拉·萨姆逊小姐》由莱辛于1755年创作并在同年得到首演,是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不同于古希腊的传统悲剧,市民悲剧是家庭悲剧,其主人公大多出自市民阶层而非贵族阶级。“市民悲剧中的冲突都产生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复杂情感、人际关系等等。戏剧中的伦理也不再是贵族社会的伦理标准,而是普遍的人性。”[1]该剧的四位主要人物身上呈现出不同的伦理问题,使得该剧富含伦理意蕴及教诲意义。因此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依据,详细分析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2021-04-12

  • 空间与身份认同:论《野草在歌唱》的空间叙事
    ,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中的空间意象和空间叙事,探索了空间和女性身份、自我认知的关系。囿于父权社会的性别分工和女性为“第二性”等既定价值观的影响,主人公玛丽在一系列空间中探寻并试图建立自己的女性主体身份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野草在歌唱》 空间叙事 身份认同20世纪后期的“空间转向”促成了空间研究和人文学科的联姻,空间批评因而成为颇受学界关注的跨学科批评流派。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中空间被认为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金色笔记》考辩
    摘要:莱辛早年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她母亲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和控制欲带给莱辛终生的伤害和恐惧,她总是试图逃离,逃离她母亲的控制,逃离婚姻和孩子,这些使她在与人的交往中陷入深深的危机。为了缓解精神危机,她接受了心理治疗。这些在其作品《金色笔记》中都有体现,它不仅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也影响到情节结构。莱辛在作品中真实记录了自己接受心理治疗的体验和感受。她更青睐于荣格的理论,从中受益颇多,但也对其充满质疑和反思。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精神分析;心理

    文存阅刊 2020年20期2020-11-28

  • 从家庭伦理角度解读《第五个孩子》
      要: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女性作家。《第五个孩子》中的家庭成员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小说中夫妻、亲子以及兄弟间的伦理问题和异化的伦理关系处处可见。因此,本文从家庭伦理角度出发,探析小说中的家庭道德伦理关系及其迷失原因,对于当下和谐家庭关系以及社会的稳定的建构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第五个孩子》;家庭伦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6期2020-09-14

  • 论犹太人形象在文学中的解放
    时期,德国剧作家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敢于挑战传统的种族观念,创作了喜剧剧本《犹太人》。剧中正面的犹太人形象使犹太人的文学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本文旨通过分析《犹太人》中的主人公形象,透视犹太民族文学形象的解放。关键词:莱辛;犹太人;犹太人文学形象;解放一、引言文艺复兴初期,人性的光芒开始照耀西欧社会。但中世纪西欧社会对犹太人的偏见却遗留下来。百年来,犹太人在社会的夹缝中求生,但他们追求自我解放的脚步却从未停歇。莱辛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6期2020-06-29

  • 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得主——多丽丝·莱辛。她站在女性作家的角度,用其特有的笔触将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出来。从其作品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女主人公均拥有极强的女性意识,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表现出强烈的母性意识,“性解放”的显著发展也使得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社会影响力和深度显著加强。对此,本文对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关键词】多丽丝·莱辛;母性意识;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

    戏剧之家 2020年16期2020-06-11

  • 莱辛的女性主义观在《金色笔记》中的体现
     要:多丽丝·莱辛,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2007年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色笔记》出版以来因创新的小说形式和宏大的关注主题获得评论界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女性主义研究者的青睐。其《金色笔记》描写了当代知识女性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对女性问题充分有效地进行了探讨。小说形式也有别于传统的小说形式,文本与形式的结合使莱辛的小说以“难懂”著称。本文基于《金色笔记》,在女性主义的视域下对小说的主要人物进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2020-06-08

  •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后现代叙事解读
    的注重。多丽丝·莱辛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在《金色笔记》中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碎片化的结构与开放式的结尾和后现代的叙述方式。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后现代;叙事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116-03引言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所创作的《金色笔记》大胆采取创新型现实主义叙事技法进行创作,并通过扭曲、夸张的写作风格对现实意义和价值进行讽刺与批判[1]。同时,该小说的叙述结构打破以往叙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5-11

  • 多丽丝·莱辛中后期小说的女性空间越界书写
    洁摘要:多丽丝·莱辛的空间越界书写在其中后期小说创作中有着显著体现,主要表现为性别空间、代际空间和阶级空间越界。这与莱辛早年漂泊的人生经历和充满实验性的创作风格密不可分。通过分析莱辛笔下的女性主体在变老过程中强烈的空间越界企图和行为,呈现了她们挣脱空间身份困境和追求自我解放的精神追求,消解了女性主体的传统社会规范。莱辛的越界书写表现了她建立一个多元的、流动的社会文化空间的愿望,同时也传递了其人文主义关怀。关键词:多丽丝·莱辛;中后期小说;女性;空间越界中图

    江淮论坛 2020年1期2020-04-10

  •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实验性研究
    琦摘要:多丽丝·莱辛是著名的英国女作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她的一生创作了将近30部长篇小说,1950年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的发表,使她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在创作上一直进行着实验,《金色笔记》是其实验过程中的巅峰之作。从题材、文体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对莱辛作品中的实验性进行细致研究,从而说明莱辛在创作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探索与尝试。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实验性 《金色笔记》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2020-03-27

  •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中的伦理困惑解读
    摘 要: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众多,题材广泛。而在众多题材中,关于非洲故事的描写最深刻透彻。本文将以多丽丝·莱辛三部非洲题材小说为例,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手段,深入解剖作品中女性所面临的伦理困惑及其原因,探索20世纪生活在非洲的白人女性的成长历程及其精神发展,这不仅能够为20世纪英国文学女性形象研究提供新的素材,还可以为当今社会女性主体意识加强、女性自我发展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文学伦理学 多丽丝·莱辛 非洲题材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多丽丝·莱辛《屋顶丽人》中的女性书写
    人》 中多丽丝·莱辛如何通过书写女性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女性意识。通过裸露的身体、面对男性凝视的冷漠以及来自身体语言的反抗,莱辛刻画了一个敢于挑战男性地位的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表现了她的女性意识。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屋顶丽人》 女性书写 女性意识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标新立异、具有反叛精神的英国作家,评论家认为她是女权主义、共产主义、反殖民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先驱。2007年多丽丝·莱辛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文学奖。这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2020-02-21

  • 多丽丝·莱辛《裂缝》的和谐主题探析
    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在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年又一佳作。通过分析作品序言之中的家庭关系、历史学家的家庭关系以及故事中霍沙与马罗娜的家庭关系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莱辛在《裂缝》中所追寻的家庭关系和谐观,以期为读者解读《裂缝》提供一种新视角,作品反映了当时年近九十高龄的莱辛对家庭关系的严肃思考和美好憧憬。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裂缝》 和谐主题 家庭关系《裂缝》于2007年首次出版问世,其意蕴深刻,备受关注,尤其所蕴含的和谐主题更广为学界推崇。基于此,以家庭关系为视角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9期2020-01-08

  • 女性话语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构建
    摘要:多丽丝·莱辛作为二战后世界著名的女性小说家,靠她的小说享誉世界。本文将简述她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女性叙事,希望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莱辛对女性、对自己,以及整个社会的写作态度与手法。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简·萨默斯的日记》女性主义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英国作家,她1919年10月22日生于波斯(现在的伊朗),父母是英国人。他们住在南罗得西亚,直到1949年搬到英国。她特别喜欢19世纪的小说以及小说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她感受到了他们

    参花(下) 2019年12期2019-12-19

  •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生态思想及其表现艺术
    险记》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科幻巨著。在这部小说中,莱辛以极大的热情来关注生态问题并借此阐发了她的生态思想,即批判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审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呼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为有力表现这一主题思想,其主要借助环境描写的大肆渲染和巧妙运用联想、隐喻手法,以及借助对低级社会形态的精心塑造,从而使得主题思想表达的更为突出。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生态思想;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0期2019-11-29

  • 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为探究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的形象,作者以《野草在歌唱》及《金色笔记》两部作品为例深刻剖析了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地位,展现了殖民时期女性所面临的伦理困惑,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多丽丝·莱辛笔下的女性人物提供新的材料和方向。关键词: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女性形象;伦理困惑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22-02一、多丽丝·莱辛简介及其作品特点多丽丝·莱辛是英国著名的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1期2019-11-11

  • 理性的悲剧:《去19号房》中女性“自由”的实现
    到禁锢。多丽丝·莱辛通过在作品中塑造追求自由的女性角色来表明自身对父权社会压迫的反抗。本文对《去十九号房》进行分析,指出女性在理性的压抑下主体性缺失、但个人的“非理性”又唤醒其自我意识,最终她们摆脱理性的牢笼实现“逃离”自由。小说揭露了莱辛对完全以理性为主导的生活方式的质疑,正是理性对情感的压抑最终导致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去十九号房》 女性自由 理性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在作品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剖析

    文学教育 2019年10期2019-11-07

  • 论诗画的差异
    雕像群等。此外,莱辛通过比较拉奥孔在诗歌、雕塑、绘画等方面的不同阐释自己的美学观点第一次提出“诗画异质说”。以下,我们主要通过对《拉奥孔》的文本解读,介入他和温克尔曼的潜在对话,总结诗和画的差异。关键词:莱辛;拉奥孔;温克尔曼;诗画之异宋代苏轼在评论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似乎是一体的。而莱辛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他在西方美学史上首次提出“诗画异质说”,强调诗、画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莱辛的美学著作《拉奥孔》,比较希

    赢未来 2019年6期2019-11-02

  • 浅谈莱辛美学思想的主要贡献
    飞 支润摘要:莱辛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其一指明了诗与画的界限,其二是建立了市民剧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本文立足当时的语境(德国启蒙运动),对其贡献展开分析。关键词:莱辛、市民剧理论、现实主义莱辛身处德国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此时的德国封建势力残酷,腐败日益暴露,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也在日益觉醒。莱辛正是以其高度爱国的热枕,坚韧不懈的努力和犀利的文笔,向德国封建势力进行全面的进攻。莱辛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横跨多个领域,从不同方面推进德国启蒙运

    青年生活 2019年9期2019-10-21

  • 多丽丝莱辛的空间叙事手法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幸存者回忆录》;女性;空间一、引言:当人们的目光投向英国文学史的漫漫银河时,多丽丝·莱辛无疑是那一抹难以忽略的星辰。多丽丝·莱辛凭借其作品思想的深度、多样的文学手法、对内心空间的挖掘等特点,于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在莱辛的写作生涯中,《幸存者回忆录》处于她的创作晚期。这部作品继承了她在《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等作品中对于殖民主义、自我和他者的自由、空间叙事、女性主义等主题的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10-21

  • 浅析莱辛“包孕性顷刻”的美学特征
    :18世纪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包孕性顷刻”的学说,认为画家应该选择所有“动作”中内涵最丰富、最耐人想象的片刻来创作,从而达到“引而不发”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包孕性顷刻”的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绘画、电影等艺术作品,阐述莱辛“包孕性顷刻”的美学特征。关键词:莱辛;包孕性顷刻;美学特征莱辛是德国赫赫有名的戏剧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他在其著作《拉奥孔》即《诗与画的界限》中曾提出“包孕性的顷刻”的观点,这一美学观点对艺术创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包孕性

    艺术大观 2019年12期2019-09-28

  • 英美多丽丝·莱辛研究概述
    1)英美多丽丝·莱辛研究概述冯春园(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本文概述了多丽丝·莱辛的国外研究现状。从作品研究、理论视角和关注侧重等方面考察了英美莱辛研究呈现出的特点、不足和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与之前大多数莱辛研究综述性文章不同,本文以一种宏观的视野放眼国外,对英美莱辛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概述,以期更完善、充实莱辛及其作品的研究。多丽丝·莱辛 国外研究 概述一、研究现状多丽丝·莱辛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女作家”。①她的创作

    文教资料 2014年2期2014-08-21

  • 《在我的皮肤下》结构探析
    007)多丽丝·莱辛(1919- )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07年,她以“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的皮肤下》是莱辛自传的第一卷。自传以莱辛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在线性时间结构的基础上,莱辛灵活使用时间叙事技巧,并辅以独特的空间叙事技巧,为莱辛的自传增添不少色彩;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也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全面、客观地看待作者。线性结构;时间;空间多丽丝·莱辛( Doris·Less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2期2013-04-07

  • 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在中国*
    0)引言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位创作主题﹑风格多变的当代英国女作家,因其作品的多产和常年的笔耕不辍被喻为“英国文坛常青树”。这位“文学老祖母”以自己近百年的人生经历书写了近一个世纪的不同社会状态,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莱辛在西方广受学术界注视,在中国却曾一度受到忽视。获诺贝尔文学奖前,莱辛只被少数的专业人员所认识。莱辛的获奖才使得国内涌现出一股研究莱辛的热潮。20世纪80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2期2013-03-27

  • 多丽丝·莱辛作品在中国的研究综述
    、文化。多丽斯·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20世纪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从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共出版了五十多部长、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两部自传,以及大量诗歌、剧本、散文、文论和纪实文学作品。莱辛多次获得国际性文学大奖,200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国外持续的莱辛研究热相比,莱辛及其作品的研究在中国学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代一直到1999年,专门评介和研究莱辛的论文数量只有144篇。进入

    名作欣赏 2012年21期2012-08-15

  • 论多丽丝·莱辛早期“逃离”性格的形成
    曹小雪论多丽丝·莱辛早期“逃离”性格的形成/[湖北]曹小雪“学术新观”是本刊新设的栏目,主要发表学术界最新的、较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刊以“文学鉴赏”为主,纯学术领域一向较少涉及,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如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具体到文艺界,各领域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被打破。奢谈纯粹的“鉴赏”或纯粹的“学术”未免狭隘。所以,在“鉴赏”之余,适当增加一些“学术”的东西,或能对读者更好地“鉴赏”起到少许辅助的作用。——编者2007年诺贝尔文学

    名作欣赏 2011年7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