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绦虫

  • 带绦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3000)猪带绦虫病也被称为链状带绦虫或钩绦虫,幼虫被称为猪囊虫或猪囊尾蚴,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人或猪横纹肌部位,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可侵入眼、脑、心等器官,危害严重。本文对猪带绦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诊断要点和防治策略进行介绍,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借鉴。1 病原特征猪带绦虫病的致病原为猪带绦虫。虫卵呈椭圆形或圆形,半径为15~20微米,呈亮棕色,卵壳较薄,每个卵壳中包含一个六钩蚴。幼虫形如黄豆,虫体为半透明空泡,囊内充满液体,头节处有两

    新农业 2023年10期2024-01-08

  • 矢量化应用于《链状带绦虫》微课的制作与体会
    。本文以《链状带绦虫》微课的制作为例,与同行共同探讨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经验、体会等,以期提高教学效果。1 教学分析及设计1.1 微课特点微课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是针对医学寄生学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基于微视频的一种教学形式[6]。它作为学生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传播、反馈快等特点,且表现形式、学习时间及场所均不受限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打开课程资源,自主地在手机端、电脑端进行学习。微课不仅适用于学生利用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11期2023-12-23

  • 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制
    10000)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均为寄生虫所导致,这些寄生虫在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同时,还会给猪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这一形势下搞好猪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但因养殖人员在日常管理中未掌握科学方法, 致使很多猪只都存在寄生虫病的感染。这些病猪一旦染上了这2种疾病,不但无法为养殖户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文章重点对猪带绦虫和囊虫病的防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 猪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是由于绦虫寄生于猪体内

    北方牧业 2023年18期2023-10-24

  •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对大理州亚洲带绦虫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玲,李海龙,2带绦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蠕虫,人因生食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1],人体感染带绦虫病后通常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不典型症状[2],感染人类的带绦虫主要有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在我国带绦虫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以及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大理是白族聚集地区, 当地居民喜食生皮(以生猪肉或猪肝为主),是导致带绦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近年有研究证实云南大理流行的带绦虫以亚洲带绦虫为主[3]。报告显示带绦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3年8期2023-09-18

  • 多头带绦虫成虫和幼虫的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
    付宝权,3多头带绦虫(Taeniamulticeps)成虫寄生于犬等动物的小肠,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cerebralis)寄生于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大脑,引起一种中枢神经性疾病;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误食多头带绦虫虫卵偶尔感染,可导致严重的病例状况[1-5]。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6-8],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广大牧区最为多见[9],该病感染动物后中晚期治愈率很低,致死率可达100%,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一种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年12期2022-12-28

  • 浅谈猪囊尾蚴病
    道内,称其为猪带绦虫,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人体肠道中成熟的猪带绦虫体长2~5m,偶尔可长达8m。在该寄生虫的整部生活史中,人既是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2 致病性(按寄生部位和患病动物种类分)2.1 人囊尾蚴病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脑时,能引起神经症状,会破坏大脑的完整性而降低人机体的防御机能,如引起癫痫发作,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或消失的症状,严重的可以致死。据统计表明,脑囊虫患者的突出症状60%以上都是癫痫发作;寄生在眼内时,会

    畜牧业环境 2021年9期2021-12-04

  • 山羊脑多头蚴形态学与cox1基因鉴定
    1004)多头带绦虫(Taeniamulticeps)属于绦虫纲(Cestoidea)、圆叶目(Cyclophyllidea)、带科(Taeniidae)、带属(Taenia)[1]。多头带绦虫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cerebralis)寄生于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大脑、脊髓内,可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脑多头蚴病(Cerebral coenurosis),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等犬科动物的小肠。脑多头蚴病呈世界性分布,人体病例报道超过1

    动物医学进展 2021年9期2021-09-15

  • 亚洲带绦虫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
    要的意义。亚洲带绦虫是人畜共患蠕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包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我国的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等省份[12]。先前人们对亚洲带绦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流行病学、线粒体遗传学、蛋白表达,而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却鲜见报道。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寄生虫病创新团队成功解析了亚洲带绦虫基因组[13],并从中预测出13 323个基因,这为亚洲带绦虫基因表达和密码子偏性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以亚洲带绦虫基因

    动物医学进展 2021年7期2021-08-31

  • 4种猪绦虫蚴的多重PCR鉴别
    sae)是由猪带绦虫(Taeniasolium)的中绦期幼虫-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寄生于人和猪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中非、南非、中南美等地区最为严重[1-2]。全球每年约有5 000万人感染猪带绦虫或猪囊尾蚴,约有5万人死于脑囊尾蚴(囊虫)病[3]。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互为因果,形成人-猪相互传播,恶性循环,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1年6期2021-07-16

  • 吡喹酮与槟榔-南瓜子治疗带绦虫病的疗效比较
    671000带绦虫病是一类常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根据2014-2016年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带绦虫加权感染率为0.06%,推算感染人数约为37万,而云南省加权感染率为0.12%[1]。大理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居民有吃“生皮”、烧烤,生食猪、牛肉和内脏,生熟砧板不分等不良饮食习惯,易引起带绦虫病的流行[2]。方文等[3]报告2003年大理地区带绦虫病感染率为0.44%~1.57%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1期2021-03-23

  • 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及有效防治分析
    梁文艳一、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危害1、猪带绦虫病的危害猪带绦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它的成虫在人体的小肠中寄生后,便会引起猪带绦虫病。当人感染猪带绦虫病之后,会成为该病的传染源,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猪采用散养的方式,猪在圈外觅食时,若是误吞了感染猪带绦虫病人的排泄物,绦虫的虫卵便可能会在猪的体内寄生,从而使猪染病。猪带绦虫病会对人体造成以下危害: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体重逐渐减轻。2、猪囊虫病的危害猪囊虫病不但会危害猪的健康,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2期2020-05-11

  • 带绦虫病和囊虫病防治研究实践
    065000猪带绦虫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与猪都有可能感染其幼虫发生囊虫病。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会造成较高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加强对这两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1 猪带绦虫病防治实践1.1 科学饲养选择统一进出或分批进出,猪出栏后将猪圈晾置14 d 左右。在此期间,实行无死角消毒,防止后续猪进圈受到感染。养猪场应明确禁止无关人员入场,饲养区不得出现其它动物。采购饲料时保质保量,应引进非疫区种猪,并在进场前做好检疫,将种猪隔离观察14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8期2020-04-17

  • 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蚴的成虫叫棘球带绦虫寄生在犬、狼等动物的肠道内。棘球带绦虫在犬、狼等终末宿主肠道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地、饮水等,被中间宿主牛、羊、人误食,在胃内孵化成六钩蚴,六钩蚴钻入肠壁,进入血管,通过血液到达寄生部位,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肝脏,其次是肺脏,其他部位较为少见。棘球蚴在寄生部位发育,形成囊包(故称为包虫),囊包大小不一,最大的重量可达几十斤,随着棘球蚴的逐渐发育,囊包越来越大,对脏器等寄生部位组织形成挤压,破坏组织器官,严重时可以造成组织器官的

    农家之友 2020年3期2020-01-03

  • MAPK通路主要激酶抑制剂对亚洲带绦虫感染乳猪肝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的影响
    刚,牟 荣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人是唯一终宿主[1]。这种带绦虫主要分布在亚太部分地区[2],近年还在印度北部地区和老挝发现该虫种[3-4]。亚洲带绦虫的流行与当地人们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而它的感染则直接危害人和家畜的健康[5]。亚洲带绦虫的最适宜中间宿主是猪,囊尾蚴一般寄生于肝脏,导致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前期研究发现囊尾蚴的寄生可以引起肝脏的急慢性炎症反应、肝细胞凋亡及肉芽肿形成等多种病理变化[6]。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9期2019-10-15

  • 基于线粒体ND6基因检测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粪便PCR方法
    oni)、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caninum)、多头带绦虫(Taeniamulticeps)、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及犬弓首蛔虫(Toxocaracanis)样品DNA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病研究中心提供;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样品DNA由中国CDC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党志胜博士惠赠。1.2粪样收集 对2只家犬(1号犬 、2号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7期2019-08-07

  • 泌尿系统绦虫病1例报告
    彩超下泌尿系牛带绦虫病2 治疗方法①吡喹酮0.4克,清晨空腹1次顿服;②南瓜子100g研末清晨空腹,槟榔100g煎服200ml喝下,5小时后从尿液中排出白色尿液,报告为牛带绦虫卵,大量菌丝。治疗6天,上腹部胀疼、尿痛、尿频症状明显缓解。3 讨论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绦虫病。作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最低年龄为10个月,最高年龄为86岁,但以21~40岁青壮年居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胃肠道症状以腹痛为了常见,见于半数病例。传染源主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2019-05-20

  • 带绦虫Ts14-3-3.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is),是由猪带绦虫(Taeniasolium,Ts)的中绦期幼虫——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感染人或猪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当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人或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经血循环及淋巴系统到达脑、眼、皮下、肌肉等部位,逐渐发育为囊尾蚴引起囊虫病,寄生于人脑引起的脑囊虫病约占人体囊虫病的80%以上,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12期2019-02-28

  • 猪绦虫病的防治
    猪绦虫病是由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猪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我国古代医书称寸白虫或白虫,并已明白吃生肉是得绦虫病的原因。它是我国主要人体寄生绦虫。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器官内侧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1 流行特点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与分布,各地均有散发病例,在东北与华东较牛带绦虫病多见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2期2019-01-06

  • 脑多头蚴重组蛋白rTm16和rTm-GST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
    lis)是多头带绦虫(Taenia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常寄生于山羊、绵羊、牛等偶蹄类草食动物的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皮下、肌间等部位[1-2]。脑多头蚴病主要引起宿主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该病常见于非洲、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给草食动物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4-5]。在我国,以西北、华北、东北等广大牧区及南方农牧区最为多见[6]。此外,人也可偶然感染该病,在欧洲、非洲、巴西、以色列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有相关报道[

    畜牧兽医学报 2018年12期2019-01-02

  • 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0025)亚洲带绦虫Taeniaasiatica是近40年来在东南亚和西亚太平洋地区发现的新的带绦虫(包怀恩,2002;包怀恩等,2009;Itoetal., 2015)。亚洲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家猪或野猪,感染途径是生食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肝或内脏,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并引起亚洲带绦虫病(张科等,2006)。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亚洲带绦虫感染导致绦虫病的病例报道屡见不鲜(龙昌平等,2014;Kimetal., 2017),其原因可能与原住民固有饮食习惯,以及对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年3期2018-12-21

  • 吡喹酮治犬多头带绦虫感染
    1130)多头带绦虫的终末宿主为犬,感染犬是引起牛、羊脑多头蚴病的感染源。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脑多头蚴 取自自然感染羊体内。1.1.2 实验犬 7只4月龄至2岁,经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驱虫,粪检蠕虫卵为阴性的犬。1.1.3 吡喹酮片 某动物药业公司生产,规格为每片100mg。1.2 试验方法 用自然发病羊体内的脑多头蚴人工感染7只实验犬,每只感染脑多头蚴包囊1个。确认实验犬粪便中带多头带绦虫孕卵节片,呈阳性后,将犬分为两组,第一组(4只)用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11期2018-03-19

  • 诌议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控
    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屠宰检疫中,猪囊尾蚴是检查猪肉品质的卫生检验重点之一。1 病原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幼虫,俗称“猪囊虫”。成熟的囊尾蚴,外形椭圆,大如黄豆,为半透明的包囊,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膜内可见一粟粒大的乳白色结节。发育成成虫后,就叫猪带绦虫,长2.5~8m,头节为圆球形,直径为1mm,分内外2层环状排列,又称“有钩绦虫”。一般根据其生殖期发育程度,分为成熟节片、成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2期2018-02-14

  • 带绦虫病和牛囊尾蚴病的防治
    33500)牛带绦虫病为寄生在人体小肠当中的人畜共患绦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在东非、中东以及近东等国家、拉美等国家比较流行。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比较流行。其中绦期的幼虫-牛囊尾蚴能够在牛的肌肉中寄生,如果人吃了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感染牛肉,便会被感染。1 牛带绦虫病的防治1.1 感染症状牛带绦虫病为由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该病的感染不分年龄是,最小的感染者为10个月,最大的感染者为86岁,一般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8期2018-02-13

  • 都是生吃牛肉惹的祸
    到了确诊——牛带绦虫病,虫子预计会有5米长……什么是牛带绦虫?它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呢?什么是牛带绦虫绦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虫体呈长带状,且大多分节。绦虫没有口,它通过表皮吸收食物,其营养来源主要为宿主的消化系统。除了人类之外,猪、牛、羊、狗、鱼等物种都会被绦虫侵染。牛是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人一旦食用了感染囊尾蚴的牛肉就有可能感染牛带绦虫病。一般情况下,囊尾蚴会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即牛带绦虫,可

    健康博览 2018年11期2018-01-02

  • 一例人感染带绦虫PCR鉴定
    8)一例人感染带绦虫PCR鉴定蔡亚南 , 赵丽娟 , 王 丞 , 祝学珍 , 唐 磊 , 杨桂连 , 钱爱东 , 赵 权(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118)为了快速鉴别诊断一例人绦虫感染病例,采用聚合酶链式法(PCR)扩增线粒体cox1和Cytb基因片段,对PCR 扩增的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序。分别与NCBI 数据库中带绦虫cox1 和Cyt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选用MEGA 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核酸序列与NC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9期2017-11-09

  • 河北保定地区羊多头蚴和犬多头带绦虫的调查与鉴定
    多头蚴和犬多头带绦虫的调查与鉴定于合宅(河北省望都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保定 072450)为了解河北省山羊多头蚴和犬多头带绦虫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河北省涞源县、阜平县和易县的山羊和犬进行绦蚴虫感染情况调查,并通过PCR技术对多头蚴与多头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pnad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与分析,确定多头蚴和多头带绦虫之间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山羊多头蚴与犬多头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为2.38%和15.33%,通过DNAStar软件分析,所获得多头蚴和多头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6期2017-08-01

  •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肝组织的表达
    蛋白酶3在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肝组织的表达许士刚1,2,牟 荣1,2,张 科1,2,杨 林1,2,郎书源1,2,包怀恩1,2目的 分析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后囊尾蚴寄生处肝脏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yl proteinase 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为探讨Caspase-3在亚洲带绦虫感染致乳猪肝损伤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将采自贵州省都匀市良亩乡的亚洲带绦虫孕节解剖后,以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并离心收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7年4期2017-04-26

  • 鹅剑带绦虫病的防治
    鹅剑带绦虫病的防治鹅剑带绦虫病是由矛形剑带绦虫等多种绦虫所致的鹅肠道寄生虫病,鹅群放牧下水容易感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数周至5月龄鹅,因此必须有计划地使用药物驱虫。患病鹅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排出的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商品鹅群应在1.0~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0~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常见驱虫药用法:吡喹酮,每千克体重用药30~40

    乡村科技 2016年19期2016-09-08

  • 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TSOL18疫苗诱导仔猪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楠,周必英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TSOL18疫苗诱导仔猪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王灵军1,刘美辰1,周泠2,杨凤娇1,贾启1,江楠1,周必英11.遵义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遵义563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肛肠科,遵义563000摘要:目的研究猪带绦虫重组Bb-TSO45W-4B-TSOL18疫苗免疫仔猪后诱导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16头40 d龄健康仔猪均分为4组:重组Bb-TSO45W-4B-TSOL18疫苗组、重组Bb-TS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年4期2016-07-28

  • 一例猪水铃铛病的诊治报告
    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牛羊等体内而引起的疾病,俗称水铃铛病。本病主要危害猪,特别是幼龄猪,可引起幼猪发育受阻,严重时能引起死亡。1 临床症状2015年8月26日,普兰店市城子坦镇金山村农户江某致电,他家养了50只猪,猪群出现了消瘦、黄疸、虚弱的现象,有4只已经死亡。江某家的猪是散养40日龄左右的仔猪,放到自家周边自行采食。猪群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腹水增加、腹壁有压痛。将死亡的猪只进行剖检,发现肝脏、腹膜发生炎症,肠系膜、大网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4期2016-02-23

  • 猪囊尾蚴病防治及猪饲养管理要点
    生于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体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是其唯一终末宿主、猪是其中间宿主(猫、犬等动物以及人也可为中间宿主)。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的咬肌、腰肌、舌肌等横纹肌中,其成虫(猪带绦虫)主要寄生于人的小肠及其他组织。1、感染过程(1)人的感染过程人感染猪囊尾蚴的途径较多,即可通过带有猪带绦虫虫卵的蔬菜、手臂以及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也可通过肠壁的逆蠕动使猪带绦虫孕节或卵随着食物进入胃内造成自身感染。(2)猪的感染过程猪吞

    河北农业 2016年11期2016-02-18

  • 中国野生鸟类绦虫种类与地理分布
    1.1 印度裂带绦虫 Schistotaenia indica Johri, 1959[7]宿主:小䴙䴘(Podiceps ruficollis poggei)。寄生部位:小肠。地理分布:河北(白洋淀)。1.1.1.2 巨吻裂带绦虫 Schistotaenia macrorhyncha Rudolphi, 1810[7]宿主:小䴙䴘(Podiceps ruficollis poggei)。寄生部位:小肠。地理分布:河北(白洋淀) 。1.1.2 三突属 Ta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6年6期2016-02-03

  • 四川省山羊多头蚴线粒体cox2基因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且脑源和肌间多头蚴聚在一起,均为多头带绦虫。结果表明,多头蚴cox2基因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种内相对保守,与带属其他绦虫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多头带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这一研究结果也为山羊多头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了基础。多头蚴;山羊;cox2基因;种系发育关系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又称脑包虫,是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5年1期2015-12-30

  • 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重组双歧杆菌诱导家猪免疫应答
    9)专家论坛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重组双歧杆菌诱导家猪免疫应答周必英,刘美辰,万小波(遵义医学院 寄生虫学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99)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重组双歧杆菌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家猪后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12头40日龄健康家猪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4头。口服灌胃组每猪灌胃1011CFU重组双歧杆菌[溶于50 mL双歧杆菌液体培养基(MRS)],肌肉注射组每猪于猪后腿肌肉注射1011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6-12

  • 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诊治体会
    300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的诊治体会吴文群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兽医站3543002014年3~4月,武夷山市五夫镇数家养鹅户所饲养的白鹅突然食欲降低或废食,喜欢饮水,伴随腹泻,站立不稳,消瘦、衰竭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鹅矛形剑带绦虫病。确诊后,给患病鹅服用丙硫苯咪唑,及时改善了患鹅的临床症状,取得了较好疗效。鹅矛形剑带绦虫病诊治2014年3~4月,我镇有数家养鹅户前往镇兽医站求诊,主诉自家饲养的白鹅,每年到

    福建畜牧兽医 2015年1期2015-04-17

  • 带科绦虫的膜联蛋白研究进展
    蛋白3.1 猪带绦虫与膜联蛋白32 基因孙树汉等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猪囊尾蚴的cDNA 文库,以囊虫病患者、囊虫病病猪的血清为探针,从cDNA 文库中筛选囊虫病诊断抗原及其编码基因,获得了人、猪共同抗原2 个(分子量分别为28kDa 和18kDa),人特异性抗原和猪特异性抗原各1 个(分子量分别为34kDa 和14kDa)。cC1 基因全长为1070bp,含有747bp 的ORF,编码249 个氨基酸的多肽,推导分子量为27.36kDa。由于cC1的cD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1期2015-03-22

  • 带绦虫重组BCG-TSOL18疫苗构建及其表达
    凤娇,周必英猪带绦虫重组BCG-TSOL18疫苗构建及其表达杨凤娇,周必英目的 构建猪带绦虫重组BCG-TSOL18疫苗,研究TSOL18基因在BCG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酶切的方法从重组质粒pGEX-TSOL18获取猪带绦虫TSOL18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MV261中,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MV261-TSOL18,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再将其电穿孔转化入BCG,构建猪带绦虫重组BCG-TSOL18疫苗,进行PCR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10期2015-03-17

  • 带绦虫重组双歧杆菌疫苗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美辰,杨凤娇猪带绦虫重组双歧杆菌疫苗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周必英,刘美辰,杨凤娇目的 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TSOL18基因和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的重组双歧杆菌(Bb)疫苗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将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O45W-4B、pGEX-TSOL18和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入长双歧杆菌(B.longum),获得阳性菌株pGEX-TSO45W-4B/B.longum、p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7期2015-03-17

  • 猪囊尾蚴病的诊疗及预防
    猪囊尾蚴是链状带绦虫(又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猪带绦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它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完整的虫体长2~5m,头节很小,呈球形直径约1mm,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顶突后方有4个吸盘。颈节窄而短,长5~10mm。体节根据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分为未成熟节(幼节)、成熟节(成节)和孕卵节片(孕节)三个部分。幼节短而宽,成节近似方形。孕节长度大于宽度,约有10~12mm×5~6mm,每一孕节含虫卵3~5万个。孕节逐个或成段地脱落,随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7期2015-02-23

  • 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症状与防治
    生虫病,是豆状带绦虫的中期幼虫寄生在兔内脏所致,多寄生在肝脏、肠系膜和网膜上。兔豆状囊尾蚴病是因兔食用污染有豆状带绦虫的节片和卵的饲料后,六钩蚴便从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到达肝脏开始发育,在肝内穿行15~30天后,钻出肝被膜,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生长、发育为豆状襄尾蚴致使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播来源是患豆状带绦虫的犬,兔因采食了被患犬粪便污染的饲料而感染。本病各季节均可感染,但以夏、秋季节感染较多,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兔均可感染,但很少致死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3期2015-02-22

  • 猪囊虫病的危害性和防治措施
    如果人吃了被猪带绦虫的虫卵污染的食物或生吃有囊尾虫的猪肉,孕节随肠内容物进入胃,在胃液作用下,钩蚴逸出,进入血液循环,再到机体各组织器官发育形成囊尾蚴,引起人的机体发生严重的病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 危害性1.1 对人体的危害1.1.1 寄生于脑组织如果猪囊尾蚴寄生于脑组织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严重的是会出现阵发性癫痫症,引发患者严重的身心健康,是困扰家庭生活的严重因素。1.1.2 寄生于眼部如果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可导致视力急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7期2015-01-23

  • 带绦虫TSOL18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
    sae)是由猪带绦虫(Taeniasolium)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或猪等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的感染率为0.14%~3.20%。药物及手术治疗都有其局限性,研制疫苗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1-3]。研究表明,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基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候选抗原[4-7]。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是人和哺乳动物的肠道益生菌,也是一种基因工程受体菌。本研究拟在成功构建猪带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1

  • 带绦虫重组抗原研究进展
    周必英猪带绦虫(Taeniasolium,Ts)属绦虫纲(Class cestode),其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寄生于人或猪等中间宿主体内(多见于心脏、脑、眼、肌肉)。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的猪肉而感染猪带绦虫病成为终宿主,排出虫卵,造成与之接触的人/猪感染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俗称囊虫病(Cysticercosis)。猪囊虫病与人绦虫病相互传播,交叉感染,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4期2014-04-09

  • 猪囊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在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而引起猪的一种寄生虫病。猪是易感染动物,猫、犬等动物吃了被猪带绦虫卵污染的食物也可感染。人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本病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适合虫卵生存、发育的温暖季节呈上升趋势,多呈散发性,与人患绦虫病成正比。由于本病危害人、畜,所以,是肉品卫生检验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猪病的重点病之一。猪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大量感染的小猪发育停滞。虫寄生在脑部则出现癫痫痉挛,或因急性脑炎而死;寄生在咽喉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2期2014-03-06

  • 鹅剑带绦虫病的诊治
    1499)鹅剑带绦虫病系家禽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多发生于成年鹅,笔者分别在江苏宝应县和上海奉贤柘林乡新寺乡养禽场和专业养鹅户的鹅群内遇到并诊治鹅的剑带绦虫病。其中朗德鹅病例9例,莱茵鹅20例。现举典型病例简单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一苏州市吴县巢某饲养育成鹅500只,60日龄,鹅群在河边围栏养殖,主诉于半月前发病死亡陆续发生,后见食欲减少,腹泻,拉灰白色粪便,明显症状为粪便中有似卫生纸样节片,消瘦贫血,羽毛松乱,头部倒向一侧,行走摇摆,死前摇头,失去平衡而伸

    中兽医学杂志 2013年3期2013-01-24

  • 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了调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在对粪便进行检查时,为了发现是否有其他寄生虫卵或者是幼虫,从而进行详细的记录。1.3.2 利用血清学或患病率进行调查 棘球蚴病:利用B超影像学和血清学进行同时检查。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弓形虫病:要将问卷和血清学同时进行检查。利什曼病:要将问卷、体格和血清学进行检查。1.4 统计方法利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加权率:通常计算加权感染率时,由于在进行调查时,没有采用等比例抽样的方法。标化率:将全国的年龄性别作为构成

    中外医疗 2013年27期2013-01-23

  • 亚洲带绦虫六钩蚴Ta 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相继报道了一种带绦虫,其成虫特征几乎和牛带绦虫一致,而囊尾蚴又与猪带绦虫极为相似。这种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人因生食猪肝等内脏而感染。这种带绦虫被命名为亚洲带绦虫[1]。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在贵州省都匀地区存在亚洲带绦虫病的流行[2]。但是由于传统的病原学方法诊断该病较困难,尤其易与牛带绦虫混淆,使免疫学方法以其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特异性高等特点成为目前诊断中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其中筛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诊断抗原成为免疫学诊断技术研究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构建p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年11期2012-08-21

  • 提高疾病诊断水平增强卫生保障能力—《带绦虫病的诊断》标准解读
    标准制定的背景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猪带绦虫分布于27个省(区、市),其中东北、华北及西北、西南地区流行较为严重。牛带绦虫分布于20余个省、自治区,主要流行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农牧区如西藏、新疆、四川、云南、宁夏、内蒙古的藏族地区,广西的苗族地区,贵州的苗族和侗族地区等。亚洲带绦虫病流行于亚洲东部、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云南、贵州等省。带绦虫病患者可有消化道症状或引起肠梗阻、阑尾炎等严重并发症。带绦虫感染者作为传染源会引起人体带绦虫病和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2年5期2012-01-25

  • 规范诊断依据 避免误诊漏诊——《囊尾蚴病的诊断》标准解读
    尾蚴病是由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Linnaeus,1758),也称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所致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猪带绦虫囊尾蚴的危害远大于成虫,寄生于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织的囊尾蚴引起复杂多样的症状和严重损害,甚至致残、致命;猪带绦虫囊尾蚴寄生于猪,给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囊尾蚴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囊尾蚴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均有流行。在我国,凡有猪带绦虫病流行的地区都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2年5期2012-01-25

  • 湖南省泡状带绦虫线粒体nad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5)湖南省泡状带绦虫线粒体nad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伍慧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以从我国湖南长沙和湘西犬小肠中采集的2条泡状带绦虫作为研究对象,用引物JB11及JB12扩增泡状带绦虫的pnad1片段,应用C 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湖南长沙和湘西的2条泡状带绦虫的pnad1序列均为391bp。研究结果为泡状带绦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11-13

  • 亚洲带绦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50004亚洲带绦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王 宇1,2,戴佳琳3,黄 江1,廖兴江3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L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L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8期2011-08-21

  • 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分析*
    550004猪带绦虫是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在我国病区多呈片状分布,其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绦虫病,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脑、眼等处引起囊虫病[1-2]。近年来,本课题组先后构建了3种常见的人体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并获得猪带绦虫1 171条UniGene,这些基因涉及到虫体的结构、代谢、运动、物质转运等多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进一步研究,筛选出具有应用价值的免疫诊断抗原或疫苗候选分子[3-4]。苹果酸脱氢酶(MDH)是三羧酸循环酶系中的重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5期2011-06-06

  • 体外人工肠液激活与未激活的猪带绦虫六钩蚴差异蛋白质组学比较
    30062)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是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人既是终末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可引起猪带绦虫或人的囊尾蚴病(囊虫病)。该病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流行较广,给畜牧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公共健康[1]。未激活的猪带绦虫六钩蚴经人肠液激活后变为有感染力的六钩蚴,可导致囊虫病和绦虫病,未激活的虫卵由胚膜、内胞质层、六钩蚴膜和六钩蚴等几部分组成,而六钩蚴的膜结构仅六钩蚴膜一层[2-3],激活后虫体部分蛋白为适应新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其基因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1年6期2011-05-21

  • 带科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进展*
    异等分析结果为带绦虫线粒体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分子分类学研究、分子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及其疾病诊断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作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新近发现的种如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和石渠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hiquicus)独立种的分类地位,而且为解决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各虫株(基因型)如马株(G4)和牛株(G5)等的分类学地位提供了有效途径:马株和牛株与普通绵羊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6期2010-11-14

  • 带绦虫腺苷酸激酶的克隆及其重组蛋白免疫反应性的评价
    50004)猪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人是该寄生虫唯一的终宿主,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可引起囊尾蚴病(囊虫病)。因此,对猪带绦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筛选与猪带绦虫结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代谢、侵袭和免疫调节等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是控制及消灭猪带绦虫的前提。本课题组前期已经成功构建了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及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1-2],从该文库中筛选出腺苷酸激酶(adenylate kinase,ADK)。ADK分布广泛,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核苷酸激酶,与其他磷酸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年7期2010-08-07

  • 云南大理白族带绦虫mtDNA-Cytb序列测定及分析*
    罗 浪,杨毅梅带绦虫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绦虫纲、圆叶目、带科、带属〔1〕。传统的分类认为人体带绦虫有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两种。猪带绦虫以猪作为中间宿主,牛带绦虫以牛作为中间宿主。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带绦虫,其外形与牛带绦虫近似,但是因为人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内脏被感染。经过近20年来的研究,这种绦虫被命名为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2〕。云南大理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尤以白族为首,当地白族居民沿袭着古老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5期2010-06-07

  • 亚洲带绦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杨亚明,2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或称亚洲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asiatica)是1988年由范秉真氏在台湾首先报道,故称之为台湾带绦虫(Taenia taiwanensis)〔1〕。自上世纪 70年代以来,范秉真先生等在台湾高山族居民中调查证实,当地流行的牛带绦虫病病原体为亚洲带绦虫,人群的感染率达11%(3 104/27 359)〔2-3〕。之后 ,该绦虫种又分别在云南、贵州等省及泰国、韩国、新加坡、印尼、菲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8期2010-06-07

  • 带绦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兴江,戴佳琳猪带绦虫为世界性分布,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或内脏引起囊尾蚴病〔1〕。在我国,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分布及流行态势多呈片状分布,且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少数地方近年来儿童囊虫病有上升趋势。本课题组近年来从猪带绦虫基因组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入手,系统地开展猪带绦虫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我们从猪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文库中克隆了一个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的同源基因,力图通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年3期2010-06-07

  • 犬豆状带绦虫和弓首蛔虫混合感染
    1407)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 formis)可寄生于犬、猫和狐狸以及狼等动物体内[1],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北京地区家养犬未有该绦虫的发病情况报道;豆状带绦虫卵通常随同绦虫的成熟节片排出动物体外,本文首次报道了通过显微镜下粪便检查发现散在虫卵,结合全面检查确诊并治疗该病的过程。1 临床检查1.1 临床检查 2007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接诊一雌性藏獒犬,3岁左右,产仔20多天。主述:就诊前2 d开始食欲下降,腹泻,每天多次;3只仔犬

    中国兽医杂志 2010年1期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