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冬性

  • 2018—2020年河南省审定半冬性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
    ],生产上多以半冬性小麦为主,且新品种推广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半冬性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分析对培育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多年来,小麦育种以解决生产中突出问题为导向,由传统的培育高产品种向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转变。新品种选育会不断改进或优化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性状,从而使其产质量不断提高[3]。王汉霞等[4]分析2006—2018年北京市审定的49个小麦品种提出,北京市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单位面

    贵州农业科学 2023年7期2023-07-21

  • 河南省新乡市小麦极限晚播试验研究
    了以早中茬种植半冬性小麦品种为主、晚茬种植弱春性小麦品种为辅的品种利用结构。受2021 年7 月份严重洪涝灾害及9 月份以来多次强降水影响,河南省新乡市麦播大面积较常年推迟1~2 周,个别地块推迟到11 月中下旬播种。为适应气候和耕作条件变化,解决不同茬口或涝灾影响下的小麦极限晚播问题,依据当地群众小麦种植品种利用结构,选用半冬性和弱春性两种类型小麦品种,于当年开展了小麦极限晚播试验,研究极限晚播情况下对小麦出苗时间、生育期、群体及产量等要素的影响,用于科

    中国种业 2023年3期2023-03-16

  • 河南省水浇地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与分析
    (共6 个)和半冬性(共16 个),种子由河南省种子站提供。1.2 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采用顺序排列法,不设重复,小区面积63 m2,小区长21 m、宽3 m,每小区12 行。1.3 管理措施试验地位于洛阳农林科学院国家区域试验站内,前茬田箐掩青,土质为黏壤,于2020 年8 月16 日机耕灭茬掩底,9 月15 日耙地,施26∶16∶6 三元素复合肥450 kg/hm2,同时撒施辛硫磷颗粒75 kg/hm2。试验于2020 年10 月11 日人工耧播,基本苗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2023-02-22

  • 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涡麦33、涡麦103 简介(封面介绍)
    7。特征特性:半冬性。 幼苗半匍匐,分藥力强。 株高83.4 cm,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半硬质、饱满。 亩穗数42.6 万穗,穗粒数34 粒,千粒重47.1 g。 抗性鉴定:高感纹枯病、 白粉病、 条锈病, 中感赤霉病, 中抗叶锈病。2018-2019 年度、2019-2020 年度2 年度区试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0 g/L、823 g/L,蛋白质含量12.7%、13.4%,湿面筋含量31.5%、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8期2023-01-04

  •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倒春寒抗性分析及其评价
    期播种。其中,半冬性小麦品种播期为11月8日,弱春性小麦品种为11月12日,春性小麦品种为11月16日。播种时挑取饱满的种子每盆均匀摆放20粒,于两叶期间苗,每盆留10株。每盆基施1.0 g尿素和1.5 g磷酸二氢钾(与土壤混合拌匀后装盆),并于返青期和孕穗期各追施0.5 g尿素。每盆浇水量保持一致,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基本一致。1.3 试验处理(1)拔节期冻害。当各品种主茎处于倒二叶出生期(幼穗发育至药隔形成期)时,将各品种平均分为三组,一组继续放置在自然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10期2022-10-19

  • 山东省小麦春季最晚什么时候可以播种
    种划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等类型。冬性品种需要30~35天0~5℃的低温才能通过春化,半冬性品种需要15~30天0~7℃的低温,春性品种只需要5~15天2~5℃的低温就可以正常拔节抽穗。一般认为,冬性、半冬性品种抗寒性较好,春性品种因抗寒性能力的原因,可能会产生冻害,无法保证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下安全越冬。为确保小麦生产安全,批准市场销售的多为冬性和半冬性品种,禁止春性品种在山东省区域内推广应用。在当年积水严重地块,如果在寒潮来临,土壤结冰前仍无法播种,只

    农业知识 2022年1期2022-02-13

  • 矮秆早熟航天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
    性阜航麦1号属半冬性早熟小麦品种。幼苗直立,苗势旺,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80.4 cm,株型半紧凑,旗叶较长、卷曲、斜上举。茎秆蜡粉重,穗层整齐,落黄及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半角质,饱满度好。全生育期211.5 d,比对照济麦22早熟1.0 d。经两年区域试验,每公顷有效穗数分别为550.5×104和607.5×104,穗粒数分别为34.7和40.8,千粒重分别为42.9和43.6 g。2 产量表现2017-2018和20

    麦类作物学报 2021年6期2021-12-17

  • 油菜良种荟萃
    农业大学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8)430060”,全生育期220天左右,含油量达44.91%,适宜在湖南省秋播种植。该品种抗倒性较好、抗寒性强、产油量高、硫苷含量低、适口性好;苗期、花蕾期及成熟期需预防鸟害。2.湘杂油631 由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品种,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8)430083”,全生育期220天左右,含油量达45.26%,适宜在湖南省秋播种植。该品种抗寒性强、抗倒性强、产

    湖南农业 2021年12期2021-11-30

  • 2001-2020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表型性状演变分析
    008年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宋健民等[4]对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指标及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张中州等[5]研究了2005-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特点;张俊灵等[6]分析了1986-2015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郭凤芝等[7]对山东省2001-2017年审定的83个高产品种的农艺、品质性状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宋晓霞等[8]对2009-201

    麦类作物学报 2021年8期2021-10-23

  • 播期和品种对沿淮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种20个,其中半冬性品种10个(安科157、安农0711、涡麦9号、荃麦725、连麦2号、烟农19、宿553、郑7698、未来0818、紫麦19),春性品种10个(扬麦20、扬麦25、皖西麦0638、宁麦13、浩麦1号、镇麦11、苏隆128、华麦7号、宁麦21、苏麦188),烟农19为对照品种。基本苗均为240×104株·hm-2,根据粒重、发芽率、小区面积计算播种量,小区播种机条播。每公顷施纯N 270 kg、P2O5112.5 kg和K2O 112.5

    麦类作物学报 2021年5期2021-09-23

  • 近60年江苏沿江地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变化
    种影响较大,对半冬性品种影响较小。近年生产实践表明,适期或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反而有利于冬前形成壮苗[4]。张佩等[5]发现,适当推迟播期可避免麦苗冬前旺长。江苏沿江地区以麦稻两熟为主,受偏迟熟粳稻品种推广、直播稻面积扩大及“养老稻”习惯等影响,水稻腾茬推迟,冬小麦播种过晚,冬前分蘖少甚至不能分蘖,稻麦周年均衡高产潜力得不到发挥[6-8]。高亮之等[9-10]在20 世纪70—80年代根据“年前有一定分蘖,年后不过早拔节”的原则,针对气候要素变化对冬小麦播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1期2021-03-10

  • 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号同天成熟,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成熟期株型略松散,株高70.5 cm,亩成穗数较高,穗粒数一般,千粒重较高,熟相较好。2.2.2 农大5181 两年平均亩产量343.3 kg,2018-2019 年度亩产量 360.1 kg,2019-2020 年度亩产量343.3 kg,居参试品种第 2 位。生育期 228 d,较对照洛旱7 号早熟1 d,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株型略松散,株高分蘖力一般,成穗数中等,千粒重高,抗倒性较好,落黄较好。2.2.3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期2021-03-06

  • 小麦新品种涡麦2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创新材料,选育半冬性类型,走多穗、中等偏高粒重的中间类型产量结构模式途径。1.2 选育目标半冬性,中早熟,芽势强,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播期弹性大,光照反应中等敏感,冬季耐寒性好,对春季低温反应不敏感,高矮适中(75~85 cm),茎秆韧性强,抗倒性好,株型松紧适中,叶片上冲,叶功能持续时间长,落黄优良,不早衰。长方形穗,穗码中等偏密。穗数645万/h m2左右,穗粒数32粒上下,千粒重44 g左右,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性要求中至高抗条叶锈、白粉病,

    园艺与种苗 2021年7期2021-02-24

  • 矮秆抗倒冬小麦新品种盈亿165
    审定。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生育期240天左右。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旗叶上冲,叶片深绿色。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硬质。株高69厘米,每畝穗数43万,穗粒数32粒,千粒重44.9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4.2%(干基),湿面筋含量31.6%(14%湿基),吸水量65.3毫升/100克,形成时间3.8分钟,稳定时间4.6分钟,拉伸面积41平方厘米,容重820克/升。该品种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抗倒伏,耐旱性强,抗寒性中等

    农村百事通 2020年17期2020-09-27

  • 2017—2019年河南省小麦主导品种推广应用情况
    有限公司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以稳产、高产、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为特点,在全省被迅速推广。2017—2019年推广面积分别为94.6万、123.2万、130.5万hm2,连续3 a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并稳居河南省首位。1.2 中麦895中麦89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南省中北部种植。2017—2019年推广面积分别为31

    种业导刊 2020年6期2020-01-09

  •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型油菜品种,如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2号’‘中双11号’‘中双9号’‘湘油15号’等[8],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5号’[9]等。杜德志等[10]研究表明,在春性环境下,春性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比半冬性品种弱。目前,尚未见春性、半冬性、中间型(春性×半冬性)3种生态型之间有关菌核病抗性比较的报道。油菜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响应的不同而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在中国,冬性和半冬性油菜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春油菜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青海、新疆、西藏等高海

    西北农业学报 2019年10期2019-11-20

  •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与千粒重的关系*
    个弱春性和6个半冬性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千粒重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的灌浆速率普遍高于弱春性品种,其灌浆中后期的高灌浆速率,显著提高了其千粒重;弱春性品种返青后生长较快,开花早,灌浆时间显著长于半冬性品种,但其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显著低于半冬性品种。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影响千粒重,而且灌浆中后期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性正相关。虽然不同品种的灌浆持续时间有一定差异,但是灌浆持续时间对千粒重增加的

    中国农业气象 2019年10期2019-10-18

  •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龙科1109(半冬性)、皖垦1221(半冬性)、涡麦102(半冬性)、涡麦182(半冬性)、隆平麦6号(半冬性)、天益麦5号(半冬性)、安1302(半冬性)、恒进麦8号(半冬性)、淮麦43(半冬性)、淮麦46(半冬性)、新麦21(弱春性偏半冬性)、淮麦30(弱春性)、淮麦40(弱春性)、镇麦9号(春性)、苏麦11(春性)、苏麦188(春性)、安农1124(春性)。试验每个品种为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0.75m2,不设重复。周围设保护行,小区间隔40cm,小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8期2019-10-16

  • 优质强筋冬小麦新品种——徐麦36
    会审定。该品种半冬性,株型松散,越冬抗寒性好,抗倒伏性较好,熟相好。平均生育期234天,株高75.9厘米,每亩成穗数42.5万穗。穗长方形,穗粒数39粒,千粒重40.7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籽粒容重791克/升,蛋白质含量13.7%,湿面筋含量30.7%,沉降值32.1毫升,吸水率57.6%,稳定时间11分钟,面粉白度80.3。高抗條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平均亩产量560公斤,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9月底至10月下旬

    农村百事通 2019年18期2019-10-14

  •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吨麦王一号。半冬性。株高68厘米,穗长15厘米,穗粒数100粒左右,千粒重50~55克。抗病,抗倒伏性强。适宜播期为10月6—20日,亩用种量13~14公斤,晚播要适当增加播种量。2.巨穗3000。半冬性。矮秆品种,株高50厘米,穗长15~19厘米,穗粒数150~200粒,千粒重50克。穗型奇特,单株分蘖多,抗小麦三大病害。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用种量少,亩用种量9公斤。3.富硒小麦——绿小麦。半冬性。株高68厘米,穗长10厘米,穗粒数80粒,千粒

    农村百事通 2019年17期2019-10-08

  • 安阳市小麦品种表现及品种布局意见
    麦22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两级分化快,抗病抗倒能力强,灌浆速度快,熟相好,对肥水要求较高,增产潜力大。因春季该品种对低温较敏感,生产上要注意倒春寒的影响,同时,要防治赤霉病、纹枯病。2019年秋播面积将进一步增加。(二)矮抗58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根系活力强,矮秆抗倒,成穗率高,后期耐高温,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生产上应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等病害。2019年秋播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三)周麦16该品种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8期2019-09-10

  • 洛阳旱地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
    品种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3种。春性品种春化时间短而光照阶段较冬性和半冬性品种较长,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在生产上很受农民群众欢迎。而洛陽冬季干冷、少雪,春性品种因冬前生长旺盛在越冬期就会容易遭受冻害。洛阳春季时常会有倒春寒现象,有些小麦虽然是半冬性品种,但是不耐倒春寒,也容易在拔节期遭受冻害。(二)播种时间过早考虑到洛阳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性,半冬性品种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春性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农民为了抢墒或者急于出去打工,不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7期2019-09-10

  • 2018-2019年宜阳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简评①周麦32半冬性中晚熟强筋品种,幼苗匍匐,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宽短,上冲,穗下节短,穗层较厚,平均株高74-75cm,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粒,卵圆形角质;根系活力好,成熟落黄好。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②周麦30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冬季抗寒性中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一般。后期根系活力强,耐后期高温,旗叶功能好,灌浆快,熟相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5期2019-09-03

  • 2017—2018年度阜南地区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为恒进麦8号(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周麦16/淮麦28,2017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170002)、濉1216(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泛麦5号//泛麦5号/烟1604,2018年通过国审,编号为国审麦20180036)、烟农19(冬性品种,200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编号为鲁农审字[2001]001号)、徽研77(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新麦13/烟农15,2016年通过安徽审定,编号为皖麦2016033)、周麦30号(半冬性品种,品种来源为周麦23号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2期2019-07-19

  • 洛阳旱地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
    品种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3种。春性品种春化时间短而光照阶段较冬性和半冬性品种较长,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在生产上很受农民群众欢迎。而洛阳冬季干冷、少雪,春性品种因冬前生长旺盛在越冬期就会容易遭受冻害。洛阳春季时常会有倒春寒现象,有些小麦虽然是半冬性品种,但是不耐倒春寒,也容易在拔节期遭受冻害。(二)播种时间过早考虑到洛阳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性,半冬性品种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春性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农民为了抢墒或者急于出去打工,不

    河南农业 2019年7期2019-07-10

  • 安阳市小麦品种表现及品种布局意见
    麦22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两级分化快,抗病抗倒能力强,灌浆速度快,熟相好,对肥水要求较高,增产潜力大。因春季该品种对低温较敏感,生产上要注意倒春寒的影响,同时,要防治赤霉病、纹枯病。2019年秋播面积将进一步增加。(二)矮抗58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根系活力强,矮秆抗倒,成穗率高,后期耐高温,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生产上应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等病害。2019年秋播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三)周麦16该品种

    河南农业 2019年8期2019-01-06

  • 2019—2020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意见
    价百农207:半冬性中晚熟稳产品种,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耐穗发芽,籽粒商品性好,综合性状较好。2014年审定后,其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9年收获面积达126.67多万hm2。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叶锈病、纹枯病及赤霉病。百农4199: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好,籽粒饱满。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中麦895: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成穗数较多,长相清秀,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生产利用

    种业导刊 2019年10期2019-01-04

  • 高产油菜新品种国丰油1号
    定。国丰油1号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大小适中,叶面平展,蜡粉少。薹茎绿色,短柄叶和无柄叶较多。花瓣黄色、椭圆形,开花状态为侧叠。该品种苗期长势稳健,平均株高161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數276个,每角籽粒数20粒,千粒重3.7克,全生育期225天,每亩产量170~200公斤。该品种9月15—20日播种育苗,10月中旬移栽;直播在10月上旬播种。适当密植,移栽每亩留苗8000~10000株,直播每亩留苗1.2万~2.0万株。(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秦信蓉

    农村百事通 2018年14期2018-10-31

  •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的小麦新品种。半冬性,株高45厘米,穗长15~18厘米,主穗最长可达22厘米,穗宽6厘米,麦穗奇特,穗型似高粱。每穗分枝多达18个,穗粒数180~280粒,千粒重50克。抗病性好,好种易管,亩产量高的可达750公斤。亩用种10公斤,播種期以10月5日至20日为宜。2.太空大粒王一号。半冬性,株高65厘米,穗长15~17厘米,穗粒数120粒,千粒重58克。茎秆强壮,抗倒伏,中抗小麦三大病害,亩产量可高达700公斤。亩用种13公斤,适播期为10月5日至25日。

    农村百事通 2018年16期2018-09-29

  •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品种第8位。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矮秆抗病,耐后期高温,春季两级分化快;穗层较整齐,落黄好、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缺点是抗倒性较差。2.3.2 丰德存麦5号平均产量为661.6kg/667m2,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冬季抗寒性较好,抽穗早,后期熟相较好;纺锤型穗,长芒、白粒、籽粒椭圆形、角质饱满。2.3.3周麦32平均产量为692.3kg/667m2,为半冬性中晚熟强筋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层较厚,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

    种子科技 2018年11期2018-09-10

  • 30 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农艺性状演变按半冬性、春性类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以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改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每年品种审定公告中生产试验数据为准(春性品种缺1984、1987年相关数据,半冬性品种缺1986、1987、1990、1991年相关数据),将每年所有审定小麦品种的性状值进行平均,采用通径分析和趋势回归方法研究品种性状演变趋势。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4期2018-06-05

  • 半冬性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00)要想提升半冬性双低油菜高产栽培质量,就要加强对相关技术手段的探究分析,了解半冬性双低油菜高产栽培过程中各个流程中的技术手段,加强质量控制,科学处理,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半冬性双低油菜的产量,提升其整体经济价值。1 半冬性双低油菜的播种育苗1.1 选种 在对半冬性双低油菜进行选种的时候必须要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种子公司与部门,要使种子的质量与我国相关规定和要求吻合,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其整体质量与效果。1.2 半冬性双低油菜的种子处理 要想提升播种质量

    江西农业 2018年9期2018-02-11

  • 河南省2018-2019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
    价百农207:半冬性中晚熟稳产品种,茎秆粗壮,根系活力强,抗干热风,耐穗发芽。应在河南省北部、中南部及东部麦区扩大种植, 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叶锈病、纹枯病及赤霉病。郑麦379: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较抗倒伏,品质优。生产利用应注意预防倒春寒危害,防治茎基腐病、白粉病及赤霉病。郑麦7698: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根系活力较强,熟相好,品质优。应在中北部、中南部稳定发展,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预防倒春寒危害。中麦8

    种业导刊 2018年10期2018-01-16

  • 六倍体(AnAnCnCnCoCo)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可交配性及后代菌核病抗性
    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17年1期2017-10-13

  • 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和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4个播种期(10月5日、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所需天数延长,总生育天数缩短,株高下降,最高茎蘖数减少,而有效穗数以10月12日播期处理最高;弱春性小麦(郑麦9023和04中36)在第3播期(10月19日)产量达到最高,为7 369.5 kg/hm2,而半冬性小麦(西农979、矮抗58)以第1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9期2017-09-17

  • 宜阳县2017年小麦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1.周麦22 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长卷、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株高80cm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小上举,植株蜡质厚,株行间透光较好,长相清秀,灌浆较快。穗近长方型,穗较大,均匀,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抽穗迟。耐后期高温,耐旱性较好,熟相较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2.周麦23 弱春性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长势较强,抗寒能力强,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2017-08-20

  •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的]研究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在拉萨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方法]从安徽引进了 10个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系)在拉萨进行试种,比较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及生产潜力,筛选出适宜拉萨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早熟的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结果]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系)AH03和AH05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合在拉萨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试验为丰富西藏油菜资源,缓解中低海拔缺乏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半冬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期2017-07-13

  • 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和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4个播种期(10月5日、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所需天数延长,总生育天数缩短,株高下降,最高茎蘖数减少,而有效穗数以10月12日播期处理最高;弱春性小麦(郑麦9023和04中36)在第3播期(10月19日)产量达到最高,为7 369.5 kg/hm2,而半冬性小麦(西农979、矮抗58)以第1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9期2017-04-04

  • 温县小麦优良品种的合理利用
    ,包括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前期发育快,中后期发育慢;半冬性品种则相反,表现为前期发育慢,中后期发育快。这是小麦品种安全越冬和成熟的主要依据。就推广品种而言,种植区的温光生态条件与品种的温光发育特性必须一致,如果春性强可能会因冻害而减产;如果冬性强,可能因晚熟发育不好造成千粒质量下降。二、小麦品种的利用(一)气候环境温县位于河南西北部,属于豫北平原,南临黄河,北依沁河,黄河﹑沁河﹑蟒河﹑蛐延河等10多条河流纵横穿越县境。温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

    河南农业 2017年5期2017-02-02

  • 河南省2017-2018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
    价百农207:半冬性中晚熟稳产优质中筋品种,根系活力强,耐穗发芽,2017年在全省表现出较好的抗干热风能力。秋播应在省北部、中南部及东部麦区扩大种植,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叶锈病、纹枯病及赤霉病。周麦27:半冬性中熟大穗高产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结实性好,丰产潜力大,2017年在全省表现出较好的抗干热风能力,但叶锈病发病较重。秋播应在省北部、中南部及东部麦区稳定发展, 生产利用应注意控制返青拔节肥水防止倒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西农979:半冬性偏春早

    种业导刊 2017年10期2017-01-12

  • 2017年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暨秋播布局意见
    百农207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对蚜虫有一定的抗性,抗叶锈病,耐赤霉病。矮秆、大穗、籽粒饱满,丰产性好,熟相好,品质好。面粉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如加工馒头、面条等。近两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缺点是熟期略晚,部分有倒伏现象。预计2017年秋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2 周麦27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植株叶形好,长相清秀,矮秆、大穗,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穗层整齐,高产性突出。后期叶锈病较重。预计2017年秋播面积稳中有升。2.3 新麦26属

    种子科技 2017年12期2017-01-12

  •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氮效率差异的群体特征比较
    09)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氮效率差异的群体特征比较董召娣,张明伟,易 媛,郭明明,朱新开,封超年,郭文善,彭永欣(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5期2016-11-08

  • 2014—2015年度嵩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中育9302属半冬性品种,株高81 cm,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选育,产量9 164.5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穗数653.25万穗/hm2,穗粒数34.0粒,千粒重42.09 g,分蘖力中等,拔节较慢,抽穗期中等。成穗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抗倒伏,中抗赤霉病,中抗叶锈病,感麦蚜虫,熟相较好,通过2年示范种植,建议嵩县中上等肥力种植。3.2 百农207属半冬性中熟品种,产量9 154.6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2位,株高80 cm,穗数652.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0-20

  • 宜阳县高产小麦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种表洛麦23,半冬性,中晚熟;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6厘米左右,株型稍松散,穗纺锤形,后期有早衰现象,高感叶锈病。众麦1号,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抗寒性好,成穗率一般,株形紧凑,株高75厘米,抗倒性好,穗长方型,高感叶锈病,中感赤霉病。华育198,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78厘米,穗纺锤型,成熟落黄好。轻感赤霉病。平安3号,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分蘖力强,株型略松散,株高83厘米,穗纺锤型,重感叶锈病

    新农业 2016年7期2016-09-12

  • 南阳盆地小麦冬季冻害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号、许科1号等半冬性品种,搭配种植郑麦9023、天民198、濮麦8号等春性品种。各类品种播种后均需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要的温度和日数不同。半冬性品种0~7℃、20~30d可完成春化阶段;春性品种0~12℃、5~15d可完成春化阶段。通过春化阶段后的小麦抗寒性会显著降低,遇低温易受冻害。在生产中要求半冬性品种适期内先播,根据近年来实践,南阳市范围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8—20日;春性品种适期内后播,适宜播期为1

    河南农业 2016年11期2016-03-27

  • 2016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
    郑麦7698: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较强,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后期根系活力较强,熟相较好,籽粒角质,均匀。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该品种近年在商丘、驻马店、南阳种植面积扩大较快。2016年在南阳、驻马店赤霉病发病程度重,秋播应以稳定发展为主,生产利用时注意防治赤霉病和预防倒春寒。周麦22:半冬性中熟品种,长相清秀,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灌浆较快,耐后期高温,熟相好,结实性好,籽粒饱满。抗病性鉴

    种业导刊 2016年10期2016-01-25

  • 2015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
    万hm2以上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400 万hm2,居河南省小麦品种的主导地位。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先麦8 号、偃展4110、豫麦18-99、先麦10 号、兰考198、邓麦996 等品种主要在南部麦区种植。与2014年相比,郑麦7698、丰德存麦1 号、郑麦379、百农207、中麦895、周麦27 等新品种面积增幅明显,西农979、豫麦49-198、衡观35、众麦1 号、洛麦23 品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2 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评价周麦22:属半冬性

    种业导刊 2015年10期2015-08-15

  • 2014年审定通过的油菜品种
    合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雄性不育杂交油菜。子叶肾脏形,幼苗直立,叶色淡绿,裂片2~3对,繁茂性好,叶柄长度中等,茎秆坚硬。苗期和薹期生长整齐。全生育期219.5天,株高18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0个,每角粒数约19.4粒,千粒重3.7克。田间菌核病、病毒病发病率低,抗倒性好。芥酸含量0,硫甙含量18.76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4.91%。2012年湖南省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菜籽产量161.67公斤、产油量68.77公斤;2013年续试

    湖南农业 2015年4期2015-04-28

  • 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13号”
    3号”为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17天左右,平均株高188.6厘米,株型扇形较紧凑,中上部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3.62个,每角粒数22.15粒,千粒重3.45克,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35%,硫苷含量21.93微摩尔/克,含油量42.15%。平均亩产193.71千克。适宜在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武汉联农种业科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4年8期2015-03-26

  • 澧县秋播油菜主推品种
    15)属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种子黑褐色,圆形。全生育期217天,株高154.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2.5个,每角粒数19.3粒,千粒重3.64克。抗倒伏性强,低感菌核病。含油量41.59%。华油杂9号(湘审油2008003)属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型紧凑,幼苗直立,子叶肾形,苗期叶为圆形、绿色。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全生育期217天,株高18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6个

    湖南农业 2015年8期2015-03-18

  • 几个优良油菜品种
    富油杂108属半冬性甘蓝型核不育两系杂交种。熟期早,株型紧凑,生长势旺,叶片肥厚宽大,叶色浓绿,耐寒性强,分枝节位低,结荚性好,籽粒大,品质优,出油率高。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172公斤,高产稳产,高水肥栽培,精心管理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育苗移栽应在9月上中旬开始播种,苗龄3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栽8000~9000株。直播最佳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667平方米定苗15000~18000株。2.富

    农村百事通 2014年16期2015-02-09

  • 201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
    7万hm2以上半冬性品种面积400万hm2。全省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先麦8号、偃展4110、豫麦18-99、怀川916、先麦10号、兰考198、邓麦996、平安7号等种植面积42.67万hm2左右。2 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评价周麦2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迟,两级分化快,抗病、抗倒能力强,灌浆速度快,熟相好,对肥水要求较高,增产潜力大。因春季对低温较敏感,利用上注意倒春寒影响和防治赤霉病、纹枯病。预计秋播面积进一步增加。矮抗

    种业导刊 2014年9期2014-01-23

  • 南阳市2014年小麦品种情况及利用意见
    种进一步明晰,半冬性品种逐年扩大。在小麦生产前期持续干旱、中期连续降雨、中后期赤霉病等病虫害有暴发可能的不利情况下,大部分优良品种经受住了灾害的考验,表现出了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良好特性,具备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2 主要特点2014年南阳市大部分麦田群体合理,植株健壮,长势整齐,病虫害发生较轻,特别是平原麦区和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小麦长势喜人,增产幅度较大;但丘陵、山区无灌溉条件的麦田,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差,小麦出苗困难,缺苗断垄现象比较

    种子科技 2014年9期2014-01-22

  • 最佳播期法鉴定豫北小麦冬春性的研究
    的最佳播期,以半冬性小麦周麦18和弱春性小麦偃展4110为材料,对2月25日至4月15日期间11个播期2个品种的抽穗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3月1日至3月26日期间,周麦18的抽穗率变幅为0%~9.0%,偃展4110的抽穗率变幅为54.5%~81.5%,两品种之间的抽穗率表现差异性极大,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最佳播期.小麦;冬春性;最佳播期豫北小麦主产区属于黄淮南片冬麦区,集中分布在黄河以北,该区域生产条件较好,灌溉面积较大,产量水平相对较高.豫北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6-07

  • 2012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暨秋播布局意见
    搭配品种,做到半冬性与弱春性品种的搭配,高产与优质品种的搭配,水地与旱地品种的搭配,充分发挥各类品种的优势,为提升河南省小麦产量和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2.2 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扩大郑麦366、西农979、郑麦9023等优质强筋小麦在河南省已稳定种植多年,新麦26、藁优2018、洲元9369、西农3517、郑麦7698等一批优质强筋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扩大了优质麦群的队伍,使农民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河南各地开展的高标准粮田建设,为综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

    种业导刊 2012年9期2012-08-15

  • 2011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
    产业化的推进,半冬性优质品种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较快发展,郑麦366和西农979两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已接近133.33万hm2(2000万亩),新审定的新麦26、郑麦7698等品种的推广利用,必将进一步加大优质小麦的种植比例,使弱春性优质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河南省优质小麦的产业化布局趋于更合理。1.4.2 半冬性品种占绝对优势,主导品种越来越集中 据种子部门统计,2011年夏收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品种矮抗58、周麦22、郑麦36

    种业导刊 2011年7期2011-08-15

  • 小麦选育理论探讨
    系。实践证明:半冬性早熟/半冬性中熟或冬性中熟组合是山东省泰安地区当前早熟丰产小麦品种选育的最佳类型。【关键词】冬小麦;早熟性状;春性;半冬性;灌浆强度;千粒重1. 冬小麦早熟性状具有复杂的遗传特性冬小麦生育期、成熟期的迟早与个体发育各个阶段的遗传生理化过程有重要关系。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匍匐,必须通过以低温为主导的春化阶段0—3℃,35天以上才能抽穗结实;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春化阶段为0—7℃,15—36天;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春化阶段为0—12℃,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09年6期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