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

  • 忘不了的非洲兄弟
    患难兄弟。“九里爱斯”就是其中一位。九里爱斯是我在坦桑尼亚结识最早的一位朋友,当年他才27岁,长着一头乌黑卷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由于肤色的缘故,他的牙齿和眼球显得格外洁白。初次见面时,我发现他不善言表,担心往后与其不好交流,但他那张始终保持微笑的脸,很快就告诉我:他是个真诚、善良、热情、开朗的人。也就是他,后来成为我在非洲最要好的朋友,并成为救我于危难之际的恩人。1976年6月的一天,我带领十几位坦桑尼亚同行沿铁路线徒步检查设备,那天天气特别热,火辣辣的

    金秋 2023年10期2023-09-19

  • “为了存在,须有缺陷”
    则通过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的悲剧,表达了人与宗教之斗争的深邃主题。故事发生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为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的美和活力所打动。当天晚上,他指派敲钟人伽西莫多途中劫持女郎,恰好宫廷侍卫长弗比斯巡逻路过此地,闻声救了女郎,女郎也爱上了“太阳神”般英俊的弗比斯。后来,克洛德趁这对恋人幽会之机刺伤弗比斯,事后又嫁祸于女郎,致使女郎被判绞刑。伽西莫多在刑场上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送进圣母院的钟楼避难。克洛德在外面煽起宗教狂热,要法

    浙江社会科学 2022年5期2023-01-07

  • 基于人物溯源法的小说深层教学实践
    他的养父克洛德、爱斯梅拉达及观刑群众等对他的态度。塑造怎样的人物,怎样塑造人物,这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塑造小说主要人物时,雨果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形成极大的反差,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本文人物教学溯源法导读模型图如下:通过“美丑看台”对人物进行分析,可以明辨善惡两极,以爱斯美拉达为核心的善的代表,通过喂水的举动感化了伽西莫多,从而促使了个体到看客群体的人性复苏;另一方是以神甫为代表,通过对养子伽西莫多的教化,让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看客们是受神甫教化的群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4期2022-04-20

  • 基于人物溯源法的小说深层教学实践 ——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
    他的养父克洛德、爱斯梅拉达及观刑群众等对他的态度。塑造怎样的人物,怎样塑造人物,这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塑造小说主要人物时,雨果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形成极大的反差,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本文人物教学溯源法导读模型图如下:图1通过“美丑看台”对人物进行分析,可以明辨善恶两极,以爱斯美拉达为核心的善的代表,通过喂水的举动感化了伽西莫多,从而促使了个体到看客群体的人性复苏;另一方是以神甫为代表,通过对养子伽西莫多的教化,让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看客们是受神甫教化

    语文天地 2022年4期2022-04-18

  • 爱恨交织抒性灵 美丑对照悟主旨
    解和思考;③请为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克洛德写一段墓志铭。三、关注环境描写,批注方法作用基础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典型的环境描写(如自然风景、社会活动场景、宗教仪式等)找出来,批注此部分环境描写使用的方法以及作用。学生自选一两条即可。进阶任务:①思考雨果为何要浓墨重彩地描写巴黎圣母院,你能根据相关文字绘制插图吗?②小说中提到了“主显节”和“愚人节”,请尝试将之和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比较,分享你的发现与收获;③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后,有网友称这是上天对法国参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11期2021-12-15

  • 伽西莫多,你的眼泪因何而流?
    样的情形下,只有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他水喝,伽西莫多对此格外感激。因此,人们看到身心备受摧残的伽西莫多的“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一大颗”感激的眼泪。2.后悔之泪前一天,伽西莫多受养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唆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但爱斯梅拉达不仅没有“从众”,没有与围观群众一起羞辱、报复伽西莫多,反而在群众虐待、耍弄他的时候,走上刑台喂他水喝,这让伽西莫多非常后悔自己错误的劫持行为。除此之外,伽西莫多还因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深深自责、愧悔——“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11期2021-01-25

  • 学者与教士
    美丽且纯洁善良的爱斯美拉达所吸引,并习惯用卑鄙的克洛德反衬人性的光辉。但《巴黎圣母院》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把美歌颂得多好,更在于把人性刻画的多真实,比如,极易被我们忽略的格兰古瓦——爱斯美拉达名义上的丈夫。格兰古瓦早就为爱斯美拉达倾倒,他曾如痴如醉地欣赏她的舞姿,曾悄悄追随她的踪迹,以至于,他错误地以为她也是因为爱慕他才挺身相救,直到,爱斯美拉达表明初衷,格兰古瓦才失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渐渐地,格兰古瓦已欣然接受“名义上的丈夫”这个头衔,并十分享受这种他自认为

    成长 2021年1期2021-01-03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文本视角的语用性管窥
    伽西莫多喂水喝的爱斯梅拉达的“美”,但,他们至少构成了巴黎的人间百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置身于生活中,“巴黎善良市民”亦不例外,对“伽西莫多”们的庸常的围观、无聊的赏鉴,构成了巴黎群众的现场收获,亦成为他们“生活”之“看”的有机组成,他们无聊却沉浸于此“无聊”甚至很“自得”地“品味”“咂摸”着他们的“看”,虽然他们也曾从爱斯梅拉达身上“品味”出外在之美和一些他们能够感受到的“善”与“美”,但是,他们的“人间”所见还是难掩“局促”与“狭隘”……巴黎群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9期2020-11-16

  • 立足学情解标题 一滴泪水探深意
    伽西莫多是在喝了爱斯梅拉达的水后才流下了眼泪,为什么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的是一葫芦水,为什么是“一滴水”?原先教学预设是从文中人物入手,通过伽西莫多、围观群众前后变化以及伽西莫多、克洛德、爱斯梅拉达、群众之间的多重对比把握形象,从而把握文章主题。“学习需要”和“学习经验”是学情视角的两个核心维度。因此,我抛弃了原先的预设方案,把解决学生对标题的理解的问题作为了教学重点内容。二、探究标题,深度挖掘泪水意蕴(一)为何“泪”在“水”前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2期2020-05-19

  • 被美丑两极化的吉普赛女郎形象
    .被“天使化”的爱斯梅拉达被“天使化”的吉普赛女郎大都拥有不同寻常的美丽外表和高尚圣洁的内在品德。这样的天使化形象就像一面镜子,由她们的遭遇和经历反射出社会的丑恶。《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拉达就是吉普赛女郎形象被“天使化”的典型代表。爱斯梅拉达有着颠覆传统的美,她有别于19世纪贵妇人端庄、苍白的美,她美得自然灵动,美得活泼率真。“当她这样伴着鼓声跳舞时,她的两只圆圆的结实的手臂把一面小小的鼓高举在她的黄蜂样小巧玲珑的头上,还有她的没有褶皱的金色紧身上衣上,

    文学教育 2019年27期2019-11-26

  • 人类社会里,只有爱情从来不会进步
    主义。卡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充满了守护的意味,却又因为自身的面目丑陋而充满了自卑感,无法在这一份爱情中把自身置于平等的位置,因而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充满了绝望的色彩。他的爱情无疑是极为浪漫的,专一而不乏守护,但将这种浪漫的爱情置于卡西莫多,则又充满了绝望。他自认无法和爱斯美拉达在一起,甚至爱斯美拉达根本无法正视他的面容,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用忧伤而又柔和的目光注视着爱斯美拉达。音乐剧《白夜行》染空间演出时间及地点:2019.10.31-11.02,中国成都

    优雅 2019年10期2019-11-17

  • 钟楼怪人伽西莫多
    西莫多、流浪女郎爱斯梅拉达、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伽西莫多外表丑陋,驼背,独眼,又聋又跛。他爱慕在广场上跳舞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将全部热情都寄托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当虚伪、阴险的副主教罗织罪名,企图处死爱斯梅拉达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把她从绞刑架上救出,藏在圣母院里,悉心照料。但最终,事情还是败露,爱斯梅拉达被绞死,愤怒的伽西莫多将副主教推下钟楼,然后抱着心爱的姑娘消失了。在小说中,雨果主要采用了美丑对照的艺术手法。伽西莫多的面丑与心善,伽西莫多的丑陋与爱斯梅拉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19年9期2019-10-20

  • 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
    卖艺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对她产生了邪念。于是他指使教堂撞钟人畸形儿伽西莫多夜间在街头拦路劫持,但爱斯梅拉达被近卫队队长菲比斯救出,她爱上了菲比斯。副主教趁这对青年男女幽会之际刺伤菲比斯,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将她判处死刑。行刑之日,伽西莫多将副主教从楼顶上推下摔死,当日失踪。两年后,人们在墓地发现他的尸骨和爱斯梅拉达的尸骨拥抱在一起。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已经是一堆灰烬。人物形象1.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酷爱自由,纯洁善良,富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44期2019-09-10

  • 当克洛德遇上爱斯美拉达
    人物,吉卜赛舞女爱斯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更令人深思。我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没有绝对应当供上神坛或贬下地狱的角色,因为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十足的恶。爱斯美拉达面对救命恩人卡西莫多的无声申诉,她做出了残忍的宣告。卡西莫多用两只插满花枝的花瓶让她选择,一只是漂亮耀目但因有裂缝花已枯死的水晶瓶,一只是粗糙平凡但花朵妩媚动人的陶质花瓶,爱斯美拉达选择了摘下了盛在亮丽花瓶里的枯萎花枝戴在胸前一整天。她看重外表甚于内在,并没有在意卡西莫多丑陋外表下的勇敢的善良;反以轻率

    高考·中 2019年12期2019-09-10

  • 石头的交响乐
    作品。纯洁善良的爱斯梅拉达、阴险刻毒的克洛德、放荡无情的弗比斯……当然,还有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雨果对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书的写作特色。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洛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7期2019-09-10

  • 浅析《鲜花十字架》对《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的戏仿
    一、菲奥多西娅对爱斯梅拉达的戏仿菲奥多西娅是《鲜花十字架》的主人公,而爱斯梅拉达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她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妨说这是菲奥多西娅对爱斯梅拉达的戏仿。首先,她们都有惊人的美貌。菲奥多西娅是盐商的女儿,她有“雪一样白的脸”和“一双湛蓝、明亮的大眼睛”,她的笑容如同珍珠般耀眼迷人,绣花细呢面狐皮大衣上散发出美妙的芬芳。而爱斯梅拉达虽然是一个流浪的波西米亚女郎,可她却美得像仙女。“优美的身材亭亭玉立”,“乌黑的头发”“亮晶晶的眼睛”,“真是一位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2019-07-12

  • 善恶美丑 都应该被同情
    要掠夺纯洁美好的爱斯梅拉达,他有什么资格呢?而且因为他疯狂的占有欲和罪恶的毁灭欲,间接或直接地将无辜的爱斯梅拉达送上了绞刑架。可当我读到他在监狱里对爱斯梅拉达诉说的那番痛苦、无奈、真挚而又疯狂的表白时,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竟还不由得对他产生了一丝同情。这个看起来压抑变态的封建教士,何尝不在质问自己呢——“我有什么资格?”在遇见爱斯梅拉达以前,他是看似死气沉沉的卫道士。而当他遇到爱斯梅拉达以后,长久封存在他心里的情欲和肉欲再也无法掩盖,彻底地喷发了。可这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2019-07-08

  • 爱斯梅拉达与欧也妮
    实严峻的稿纸上,爱斯梅拉达与欧也妮都展现着动人的光芒,有纯如水明如月的善良,和深如海坚如磐石的对爱情的执着。一个是舞姿婀娜的吉卜赛女郎;一个是囿身闺阁的有钱人家的女儿。一个美似灼灼的朝霞,光彩照人;一个美如浮水的天鹅,娴静端庄。而在这动人的外表下,又埋藏着同样令人动容的善良的性格。当甘果瓦即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是爱斯梅拉达挺身而出许下婚约;当口渴难耐的卡西莫多在刑架上痛苦呻吟,是被他绑架过的爱斯梅拉达穿越无动于衷的人群,为他带来一瓢甘甜的清泉。面对夏尔的抛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3期2019-04-15

  • 纪念卡西莫多君
    发现了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相拥的骨架。当人们尽力将骨架分开时,卡西莫多的骨架顷刻间化为飞灰。听到这个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五百年前,遇见彷徨悲哀的诗人,他问道:“姑娘可知敲钟人卡西莫多去哪里了?”我说:“不知。”他叹气道:“可怜这个经受苦难的善者了。”他生来受人嘲弄,被污蔑,被鞭打,受着内心阴暗的神甫的操控。但他竟如此良善,一往无前地追求光明——这是从他笨拙的言辞“美……美……”和不顾一切的反抗中知晓的。我相信“共赴黄泉与君做伴”,但愿爱斯梅拉达能够感受到从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2期2019-04-12

  • 从美学角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人公是克洛德还是爱斯梅拉达或卡西莫多?作品的主要人物克洛德、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弗比斯等人物形象的研究尚有不同看法。雨果曾在《〈克伦威尔〉序》中表明自己文学创作中的美学主张:“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符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雨果的美丑观是相对于人物而言,要解决作品人物形象的问题,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和研究切合作者的本意。李国栋在其《美丑辩证法——从看雨果的审美追求》一文中说:“探其源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2019-04-08

  • 我是一只书虫
    在书里,我看到了爱斯美拉达的美貌,看到了弗罗洛的丑恶,看到了浮比斯的虚伪,也看到了卡西摩多的善良。我随着浮比斯的多变而义愤填膺,随着爱斯美拉达的蒙冤而潸然泪下,随着卡西摩多的无私救助而感慨万千。当啃到爱斯美拉达被绞死,卡西摩多伴随她死去时,我对卡西摩多这个丑陋的人竟油然而生敬意。这时,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凭相貌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后来,我又啃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文学名著,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到了初中,我爬上了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一下子就钻进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9年46期2019-02-02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审美窥探
    ,会发现文本中的爱斯梅拉达,是人性浊流中难得的一股清流,在“黑暗”中带来一道“这边风景独好”的“美的亮光”!一、不愚昧麻木,清醒从容之美“巴黎善良市民”为了宣泄心中的庸常之恶,不惜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他们前来围观伽西莫多受刑,并非嫉恶如仇,要来谴责伽西莫多昨天劫持少女爱斯梅拉达的恶行,并以此来巩固心中对善与真的坚守。他们非但没有强烈谴责伽西莫多的恶行,反而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1期2019-01-28

  • 我是一只书虫
    在书里,我看到了爱斯美拉达的美貌,看到了弗罗洛的丑恶,看到了浮比斯的虚伪,也看到了卡西摩多的善良。我随着浮比斯的多变而义愤填膺,随着爱斯美拉达的蒙冤而潸然泪下,随着卡西摩多的无私救助而感慨万千。当啃到爱斯美拉达被绞死,卡西摩多伴随她死去时,我对卡西摩多这个丑陋的人竟油然而生敬意。这时,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凭相貌判断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后来,我又啃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文学名著,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到了初中,我爬上了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一下子就钻进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46期2019-01-17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整本书阅读” ——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窥《巴黎圣母院》人性的美与丑
    ,只有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计较他的丑陋、愚钝,以及之前绑架自己的恶行,喂他水喝。这一举动使卡西莫多感动落泪。在《巴黎圣母院》诸多精彩章节中,教材编写者将这一章节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意将课文教材与整本书相衔接以推进学生进一步阅读原著。如何利用有限的精读章节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一、设计有效的阅读方案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用自己的话复述全书故事框架、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通过书面或口头等多种方式与他人分享”。所以,在整本

    山西青年 2019年23期2019-01-16

  • 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
    卖艺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对她产生了邪念。于是他指使教堂撞钟人畸形儿伽西莫多夜间在街头拦路劫持,但爱斯梅拉达被近卫队队长菲比斯救出,她爱上了菲比斯。副主教趁这对青年男女幽会之际刺伤菲比斯,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将她判处死刑。行刑之日,伽西莫多将副主教从楼顶上推下摔死,当日失踪。两年后,人们在墓地发现他的尸骨和爱斯梅拉达的尸骨拥抱在一起。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已经是一堆灰烬。人物形象1.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她酷爱自由,纯洁善良,富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4期2019-01-06

  • 活在当下
    母院》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爱上了英俊的轻薄之徒,御前侍卫弗比斯。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孚洛德迷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色,行刺跟爱斯梅拉达约会的弗比斯。被当作杀人犯判处死刑的爱斯梅拉达被面貌奇丑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搭救,躲进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发现孚洛德害死爱斯梅拉达后,愤然把他从顶楼推下摔死,自己在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旁自尽。The RedemptionOriginal Classic Drama 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 of Bri

    厦门航空 2018年6期2018-06-19

  • 爱斯梅拉达形象的另一面
    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是雨果笔下创造的一个性率真自然的光辉女性形象,她就像圣母一样全身释放着仁爱的光辉。如果仅从爱斯梅拉达真善美的表象来解读人物形象,则不能深刻剖析爱斯梅拉达形象的丰满性。当她以青春美丽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时,而以悲惨的命运告终时,不得不引发读者的深思。透过爱斯梅拉达悲惨命运,看到的更多的是她性格的另一面:对爱情的太过执著以及肤浅的爱情观,以貌取人,不知人世间的险恶,这不得不说是爱斯梅拉达性格的缺点。在了解其背后的前提,我们应该了解到爱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2018-01-31

  • 折翼的天使 ——论加西莫多的人性之美
    但在这个时候女孩爱斯美拉达勇敢地拨开了众人,径直走上刑台,亲自提罐给加西莫多喂水。这时的加西莫多泪流满面,因为他蓦然发现这个女孩竟然与他昨晚劫持的那个是同一个人。这也许是他这个本身就不幸的人自出生以来第一次流眼泪。女孩爱斯美拉达以德报怨的举动深深撞进了加西莫多空荡荡的心。他第一次真正感到了人心的善良温暖。此后,他便把自己全部的善良和热情都寄托在了爱斯美拉达的身上。后来当爱斯美拉达接受审判和酷刑的时候,她的“朋友”弗比斯不肯站出来为她作证,她因此被屈打成招。

    山西青年 2018年4期2018-01-25

  • 《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光
    善良的吉普赛舞女爱斯美拉达的不幸命运。以爱斯美拉达为中心,小说穿插描写了冷酷伪善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丑恶善良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潇洒自私的弓箭队队长弗比斯与爱斯美拉达之间的感情故事,交织着阴谋、审判、谋杀,加上一系列偶然性的巧合,如半仆人半养子关系的卡西莫多与克洛德都爱上了爱斯美拉达,而爱斯美拉达与卡西莫多又同是弃婴,但他们在婴儿时期就被调换等,无不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传奇性。第二,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征表现为大胆、夸张的想象和浓厚的抒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2017-12-01

  • 压抑人性的悲剧性人物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为例
    触即发的导火线。爱斯美拉达的出现彻底冲垮了他心理的防线,犹如干柴遇到烈火,他早已使自己燃烧。内心的火焰激发了他兽性一般的情欲。起先他命令任何人都将不能进入巴黎圣母院歌舞,这样便可以不再看到爱斯美拉达,但美丽的爱斯美达拉还是来到了这里。克洛德见到她那阴森森的眼睛差点冒出火花来……他鬼使神差的用卑劣的手段绑架爱斯美拉达,以满足自己的淫欲。像一个幽灵一样跟踪爱斯美拉达,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当爱斯美拉达陷入花花公子弗比斯的怀抱中,他躲在阴暗、死寂一般的夜色里咒骂弗比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2017-12-01

  • 《巴黎圣母院》的女性主义解读
    克洛德对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狂热的单恋,也是整场悲剧的重要导火索。克洛德所谓的爱是自私、丑恶的,他因为自己的爱意没有得到爱斯梅拉达的回应,开始转爱为恨,甚至形成了扭曲变态的心理。于是,他跟踪爱斯梅拉达和其情人卫兵队长弗比斯的约会,并趁二人不注意的时候,偷袭了弗比斯嫁祸给爱斯梅拉达。其实,克洛德这个形象,不单单只是个人的反映,可以说他是当时法国宗教势力的一个缩影。小说背景下的法国正是最为黑暗的中世纪,人们不仅思想固执僵化,还对宗教势力极为推崇,已经到了不分是

    长江丛刊 2017年34期2017-11-15

  •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 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彼埃尔·格朗古沃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 女巫”、 “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17年18期2017-09-09

  • 长文短教:用情节带动人物分析
    观群众,克洛德,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流下感动的泪水。生:受笞刑;辱骂诅咒伽西莫多;逃避;不计前嫌、给伽西莫多送水。三、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师:情节复述中出现了本章节的主要人物伽西莫多,那么伽西莫多是谁?生: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鸡胸、驼背、瘸腿,丑陋得无与伦比。PPT补充伽西莫多的外貌描写: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小小左眼为茅草似的棕红色眉毛所壅塞,右眼则完全消失在一个瘤子之下,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的牙齿横七竖八,长着老茧的嘴巴上露着一颗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7期2017-08-25

  • 从《巴黎圣母院》看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反抗意识
    ,以波西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受到摧残和迫害的人生悲剧为线索,揭露了中世纪宗教势力的虚伪和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虽然女性自发形成的反抗行为是注定充斥着悲剧色彩的,但其依然是当时社会的一点难得的光亮。一、中世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背景设定于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当时是一个基督信仰时代,中古的城堡和教堂林立,庄严肃穆的钟声回荡在巴黎街头。小说中,圣母院被看作“圣地”,一切法律都在圣母院的门槛前止步。而加西莫多在复活节第二天被带到沙特雷法庭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5期2017-08-02

  • 片段拾萃
    “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并用“圣殿避难”的方法暂时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梅拉达,这又是他善良的体现。后来,爱斯梅拉达被绞死时,他誓死保护,把弗罗洛推下了钟楼摔死了,他也同归于尽。一个外貌其丑无比的人,他的心灵竟然如此美丽,实在是令人感叹不已。我常常不自觉地会以貌取人,可在读了卡西莫多,了解了卡西莫多后,我深受其“害”,一改往日的陋见。卡西莫多,实在是一个对我影响蛮大的人。——江西一考生《那个影响了我的人》运用点拨:可以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4期2017-07-10

  • 心中的阳光
    渊,热恋中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沦陷在情人火热的目光中,执着如扑火的飞蛾。谁说许诺就代表一生一世?谁说情人的蜜语不朽,海枯石烂?爱情绝不是个绝对美好的词,因为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不是等价的付出,一个为了理想中的美好爱情痴痴追寻,一个将爱情视为满足欲望的工具。这是为什么?忠贞纯洁的爱斯梅拉达好似未沾染人间尘垢的孩子,莫非真正意义上的孩子不能存于这个世界?难道纯洁只是易被欺骗的代名词?还好有丑陋的卡西莫多来呵护她。第一次相遇,卡西莫多是野蛮粗暴的恶棍;第二次相遇,卡西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7期2017-03-04

  • 本期主持
    嘲笑、咒骂。但当爱斯梅拉达出现,为伽西莫多喂水后,众人又热烈鼓掌。只因爱斯梅拉达的一个举动就让众人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是否合理?答阅读名著的同时,去思考其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就像有人对经典童话《灰姑娘》中其他被施了魔法的东西都变回原形、唯有水晶鞋没有变回去这一点提出疑问一样。朱光潜先生在他的《文学与人生》中说:“文艺表现情感思想,同时也就滋养情感思想使它生展。……文艺的道是主观的、热的,通过作者的情感与人格的渗沥,精气和血肉凝成完整生命的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0期2016-12-17

  •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分析及形象体系探讨
    心无比善良纯洁;爱斯梅拉达有着美丽的外表和心灵。作者利用人物内心与外貌的强烈对比,映衬出丑的更加丑恶,美的愈加美好,给人强烈鲜明的艺术感受。二、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比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表现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比,并且这组对比始终贯穿于作品的整个主线,以此突显善与恶、美与丑的真正内涵,使表现的主题更为突出与鲜明。1.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两人的对比具体表现为对待爱情的态度,爱斯梅拉达将弗比斯的逢场作戏当成爱情,即便是做他的女仆和情妇也心甘情愿,对他的爱忠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5期2016-03-03

  • 品《巴黎圣母院》之浪漫主义
    欲逼迫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并置其于死地。景与人的冲撞效果,使其抨击力量更加强烈。其次,年轻帅气的军官弗比斯,哪怕在这圣明的环境里,依旧褪不尽他的花花心思,在感情的世界中,都只是逢场作戏,甚至只是因为身体的欲望而欺骗少女的情感,而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便是他情感上逢场作戏的受害者。爱斯梅拉达的真心,换来的是弗比斯最后的置之不理,从而致使爱斯梅拉达爱情的悲剧,进而演化为人生悲剧。这真善美换来的是被像弗比斯一般自私的上层人摧残的厄运,是对下层无辜百姓的生活揭露,是对

    参花(下) 2015年3期2015-10-27

  • 滚滚红尘,痴心一片
    松爱,是什么?是爱斯梅拉达对贵族公子弗比斯单纯的爱恋?是克洛德贪恋爱斯梅拉达美貌的那份扭曲的爱?还是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不求回报纯洁无私的爱?爱一个人可以不顾生死,不顾后果,不顾命运,只求那一刻的荡气回肠。爱情或许卑微,当爱斯梅拉达躲藏在老鼠洞呼唤弗比斯时,伽西莫多正为她寻找生路,女主角的眼里仿佛只有这个外表光鲜、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从爱斯梅拉达第一次遇见弗比斯,直到她被押赴刑场,她的内心始终放不下那个令她一见钟情的男子。也许你会蔑视女主角只被外表迷惑,没有

    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2015-10-26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译题商榷
    伽西莫多是在看到爱斯梅拉达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之后才感动地流下感激和自责的泪水。爱斯梅拉达送水在前,伽西莫多流泪在后,那么题目应该叫“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这样才合情合理。其次,伽西莫多之所以热泪盈眶,正是爱斯梅拉达的甘泉唤醒了他沉睡的心,使得这个动物性大于人性的人因感动、悔恨、自责而流下眼泪,充分表现了美好人性对良知的唤醒作用。因此从逻辑上讲也应是先有一滴水后才有一滴泪。但是,如果把题目换成“一滴水换一滴眼泪”也不妥。首先,“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5期2015-10-23

  • 权力,空间与自我 ——《巴黎圣母院》的福柯式解读
    观察。在文本中,爱斯梅拉达作为目光的集聚点,巴黎人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她,并产生不同的印象。作为“被看”的爱斯梅拉达,在“全景敞视”中自然走入权力的关系中弱势的一方。爱斯梅拉达是弱势民族吉普赛人的代表,巴黎人是强势民族的一方,彰显社会权力对个体的监控和再造,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种族歧视的空间里,爱斯梅拉达成为强势文化监控的对象。在《巴黎圣母院》中,“看”与“被看”的权力关系,“自我”与“他者”的观察视角可以窥见作家潜意识中对吉普赛民族的排斥与歧视,从而表现

    人间 2015年15期2015-10-13

  • 陶土和水晶
    窗洞射进来,照在爱斯梅拉达的脸上。她醒了,忽然看见窗口多了两只插满鲜花的花瓶。一个是水晶瓶,非常漂亮,鲜艳夺目,可是有裂痕。灌的水正在漏掉,里面的花有些枯萎了。另一个是陶土壶,样子粗糙,普通平凡,但存满了水,花朵依然鲜丽红艳。然而,爱斯梅拉达却走过去拿起凋谢的花束,整天将它捧在胸前……水晶瓶代表英俊潇洒的弗比斯,御前侍卫的弓手队长。他虽然相貌堂堂,年轻有为,但却是一名放荡不羁、粗野下流、喜好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盡管如此,爱斯梅拉达依然因为他的帅气,他的无意

    做人与处世 2015年7期2015-06-24

  • 二元论的信仰下《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实质
    内心相映衬,比如爱斯美拉达,不仅外表美丽,并且内心善良;另一类则是人物外形与内心呈对比。比如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但内心美好。道德主义在通过对人物内外的艺术对照中表达,爱斯美拉达,外表迷人、内心善良,对他人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并忠于爱情,刚毅果断。克洛德作为丑恶的组合,在阴森的外表下透漏着可视的灵魂,虽表面严肃,暗地里却道貌岸然,对金钱、女人有着极大的占有欲。卡西莫多,外表丑陋,内心善良,敢于牺牲自我,知恩图报。政治理想下的人物对照,在《巴黎圣母院》小说中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19

  • 心灵激荡下的“狂欢” ——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叙事结构中探析其“三位一体”的艺术风格
    ,则把故事引入到爱斯美拉达的世界中,引出了爱斯梅拉达善良的天性——用嫁给诗人的方式来换取诗人的自由,将烘托后爱斯梅拉达善良的天性并置在毫不避讳的放歌自己对于腓比斯热烈的向往和对于爱情自由的追求。诗人第二次的出现交代了故事的引起,铺垫了一个处在社会底层一无所有的爱斯梅拉达爱上了社会上层的国王卫队队长,这样一个对比悬殊爱情故事,就在诗人的出现中自然的表现出来。诗人第三次的出现是和主教弗娄罗对唱《命运anarkia—fate》。这个场景的冲突以暗喻的象征形式来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2014-06-27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文题辩疑
    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而在格雷沃广场受刑,他被打得鲜血淋漓,受尽了毫不相干的围观者的侮辱诅咒和养父的漠视。在无法忍耐的情况下,伽西莫多乞求人们给他水喝,可是回应他的仍然是侮辱和嘲笑。他第一次是用“动物的咆哮”在要求,第二次是“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在喊,然后是“喘息着喊了第三遍”。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遭到更严重的侮辱:有人把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有人把破瓦罐扔到他的胸脯上,连一个老妇人也向他扔了一块瓦片。受到他伤害的爱斯梅拉达却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4期2014-05-28

  • 女神,女人,女妖——也析爱斯美拉达
    :容貌美到极致的爱斯美拉达及外表丑到极致的伽西莫多。然而,正如克洛德“登峰造极”的“恶”已不能令人信服,伽西莫多“出类拔萃”的“善”难以令人置信。[1]152爱斯美拉达是否能作为真善美的化身被视为“欧洲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最光彩夺目的美好女性形象之一”[2]。在笔者看来也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爱斯美拉达其实具有三重身份:美貌的女神,痴情的女人及充满诱惑的女妖。一 美貌的女神《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美拉达就容貌而言确实是美的,甚至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的。她不逊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2014-03-31

  • 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
    、人与自身的对比爱斯梅拉达是善与美的结合,是雨果全力塑造的一个真善美的女性。她有着仙女般的美貌,夜莺般的歌喉,醉人的舞姿,不管走到哪里就像太阳一样散发着光芒,使人不知道她究竟是凡人还是天使。她的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同性嫉妒,异性倾情。就连克洛德这样一个严峻、沉着、阴郁、不近女色的禁欲主义者,第一次见到爱斯梅拉达时,眼睛竟会闪烁着不寻常的光芒。爱斯梅拉达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还在于内心,她的心灵与她的外貌一样美丽。她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有舍己救人的侠义心肠

    小说评论 2013年1期2013-11-15

  • 一滴眼泪如何换一滴水?
    的调料,突出的是爱斯梅拉达由外至内善良本真的美和人道主义精神。本来在这场具有全民狂欢性质的刑罚中,爱斯梅拉达是可以缺席的,如果没有她的出现,伽西莫多受刑罚场景的展示就是现实主义的模本。然而爱斯梅拉达偏偏出现了,而且是在非常突兀的情况下站出来,尽管“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但是已经足够把她“锐利而激烈”的人道主义立场自然含蓄地表现出来。爱斯梅拉达的善良战胜了一切,以至于让观众喊道“好极了,好极了!”,同时也唤醒了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性。“一滴水”便是雨果激情的绝佳

    中学语文 2011年1期2011-02-20

  • 音乐剧《钟楼怪人》色彩构成分析
    演歌舞,一个名叫爱斯梅拉达的吉普赛姑娘婀娜的舞姿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罗洛一下子被美丽的吉普赛姑娘迷住了,他一生侍奉主,自然懂得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一种禁忌,但是他仍然疯狂地爱上了她,不可自拔。于是他命令钟楼怪人,即相貌丑陋无比的加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抓来。结果法国皇家侍卫队长腓比斯拦下了爱斯梅拉达,并且抓住了加西莫多。皇家侍卫队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实施刑罚,善良的吉普赛姑娘不计前仇,送了一杯水给加西莫多喝。加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但

    戏剧之家 2010年4期2010-08-15

  • 从 《巴黎圣母院》的爱情描写看雨果的美学思想
    巴黎圣母院》围绕爱斯美拉达展现了四男一女的爱情故事。在四个男人对爱斯美拉达的追求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爱情方式,雨果所提倡的就是卡西莫多式的爱情观。卡西莫多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雨果所提倡的就是这种感受无限生出的心灵美。爱情观;心灵美;外表美;无限美;有限美《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巴黎圣母院》的分析,历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而对雨果的美学思想却关注甚少。本文就试图从《巴黎圣母院》中四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自然人的理论探究与形象塑造 ——《巴黎圣母院》的重新解读
    圣母院》,塑造了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等典型人物,一方面给我们呈现了未被现实社会浸染的最本真的自然人,而另一方面让我们深刻感知到爱和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他不仅同情下层人民,揭露黑暗势力,痛斥残暴统治,主张“博爱、仁慈、宽恕和道德感化”,而且体现了比其他作家表现得更为浓烈与深厚的人道主义的独特光辉。首先,在雨果的笔下,受苦的群众不再是一个逆来顺受、消极被动的群体,而是一些有着自己要求和愿望的人。其次,肯定革命暴力,支持正义战争,是其人道主义思想又一鲜明个性。

    名作欣赏 2010年36期2010-08-15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实录
    学目标】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2.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预习任务】1.初读文本,能复述节选部分情节内容。2.找出你所喜欢或感触较深的段落。【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用欣赏交流的教学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人性中有真假,有美丑,有善恶。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8期2009-09-25

  • 一部浪漫主义色彩浓郁的巨著
    街头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且心地善良。贫穷的青年诗人甘果瓦同她偶然相遇,并在一个更偶然的机会下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很有名望的副主教弗罗洛,本来专心于“圣职”,但有一天,吉卜赛姑娘的歌舞,点燃了他心中埋藏已久的欲望之火。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想要把爱斯梅拉达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同时还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骗和利用他的义子卡西莫多和学生甘果瓦。同时,巡逻的弓箭队队长弗比斯虽然已有未婚妻,却还意图染指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弗比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9年52期2009-05-31

  • 宽容是一道照亮灵魂的光芒
    美丽的吉卜赛姑娘爱斯美拉达。后来皇家卫队救下了姑娘,抓住了加西莫多。加西莫多被绑在绞台受刑,他口渴难熬,没有人给他水喝。爱斯美拉达却抛却前嫌,走上绞台,把水葫芦温柔地送到他干裂出血的嘴边。她的宽容,让加西莫多感动得流下了饱含人间温情的眼泪。所以在爱斯美拉达危难之时,加西莫多舍身相救。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品格,宽容更是一种境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摩擦,如果小肚鸡肠,睚眦必报,那么生活必将是阴云笼罩。因为怨恨就像是一只气球,越吹越

    青苹果·教育研究版 2009年3期2009-04-09

  • 该死的战争
    说:“先生,我叫爱斯。”“爱斯,多好听的名字,”杰米停顿了一下,说,“爱斯,我还有一个兄弟,我可以替他也签一张吗?”“当然可以。”爱斯带着甜甜的微笑又递上了一张卡片。杰米想起了卢德临死前说的话,想起卢德那望着天空的眼神,几乎要流泪了。他写道:那场该死的战争,它夺走了我的大学,我的一切,我厌恶它,愿世界永远和平—卢德。爱斯接过卡片说:“谢谢您,先生!我爸爸在前面的广场演讲,祈祷和平,您能来参加吗?”“对不起,爱斯,我还有事。”杰米现在一心一意要找到那个凶手,

    故事会 2008年6期2008-01-06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题目功过参半
    养父克洛德,挟持爱斯梅拉达的始作俑者,在看到伽西莫多受刑时的表现是什么呢?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换”来的是什么呢?“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克洛德)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只有爱斯梅拉达,这个应该记恨伽西莫多的人,在他受刑的时候,这位代表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女子给他送上了救命水!这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再说其过。一个“换”字功利性太强了! 然而爱斯梅拉达的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2006-07-28

  • 意义深远的“爱斯基姆奇迹”
    洛伊的家族中都有爱斯基姆血缘:贾森的祖父和洛伊的外婆都是爱斯基姆人。克里斯琴经进深入研究和反复调查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凡与爱斯基姆人通婚的人,后代也会获得爱斯基姆宝贵而独特的功能,即“自身制造维生素C”。爱斯基姆人生活在严寒的北极圈内。他们的食物几乎全是海鱼和海兽。照理,他们体内会严重缺乏维生素C。可是,营养学家却发现,爱斯基姆人极少患因维C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这就是世界人体学界多年的不解之谜——“爱斯基姆奥秘”。80年代初,美国全国人体生理医学研究中

    知识窗 1997年12期199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