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丝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生产工艺探究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体聚合生成纺丝液及后续的纺丝过程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对以上两个核心阶段进行分析和探索,明确影响原丝生产的工艺因素,从而达到改善产品品质的目标。1 聚合聚丙烯腈的聚合工艺聚丙烯腈由多种原材料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主流的原材料为CH2CHCOOCH3(丙烯酸甲酯)、C5H6O4(衣康酸)以及C3H3N(丙烯腈),引发剂为C8H12N4(偶氮二异丁腈)。其化

    山西化工 2023年10期2023-12-21

  • 液相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定质量的PAN 原丝,通过改变预氧化时间和预氧化温度进行液相预氧化,原丝记为P0。固定预氧化时间为90 min,分别在预氧化温度为180 ℃、190 ℃、200 ℃、210 ℃、220 ℃、230 ℃对PAN 进行液相预氧化,将相应制备的预氧化PAN 纤维样品分别记为P180、P190、P200、P210、P220、P230。固 定 预 氧 化 温 度 为220 ℃,分别在预氧化时间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棉纺织技术 2023年9期2023-09-20

  • 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的原丝油剂
    腈基碳纤维生产的原丝油剂,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剂配方耐热性不够,从而易导致原丝粘连,出现毛丝断头现象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的原丝油剂,其中有效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10份;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10份;超支化吉米奇季铵盐,10~20份;侧链氨基改性聚硅氧烷,50~60份;侧链聚醚改性聚硅氧烷,10~20份。其中所述超支化吉米奇季铵盐如下结构式所示(略),其中2≤n1≤16,R1为碳原子数为5~18的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2年1期2023-01-14

  • 浙江宝万碳纤维原丝项目启动
    浙江宝万绍兴柯桥原丝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为宝武碳业打造碳纤维完整产业链,增强碳纤维生产的核心竞争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浙江宝万碳纤维有限公司由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初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负责运营“绍兴柯桥原丝项目”。该项目一期报批总投资16.26亿元(不含税)。浙江宝万碳纤维原丝项目注册资本8.5亿元,全部为现金出资,其中宝武碳业出资4.335亿元,持股51%,万华化学持股49%。该项目一期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20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2年2期2023-01-13

  • 宝万绍兴柯桥碳纤维原丝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浙江宝万绍兴柯桥原丝项目正式启动建设,为宝武碳业打造碳纤维完整产业链,增强碳纤维生产的核心竞争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宝钢股份3月3日发布的公告,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浙江宝万碳纤维有限公司”以运营“绍兴柯桥原丝项目”。宝万碳纤维注册资本8.5亿元,全部为现金出资,其中宝武碳业出资4.335亿元,持51%。绍兴柯桥碳纤维原丝项目是宝武碳业新型炭材料三条发展主线之一,项目分期建设,一期报批总投资16.26亿元,计划在202

    合成纤维工业 2022年3期2023-01-02

  • 吉林化纤自主制造国产化15 万吨原丝万吨级生产线开车成功
    产化的15 万吨原丝两条万吨级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于2021 年4 月28 日正式启动,共12 条原丝生产线,今年年底将释放10 万吨产能,2023 年5 月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吉林化纤原丝产能将达到21 万吨。自2011 年建成投产5000 吨原丝项目开始,吉林化纤实现碳纤维设备国产化的脚步一刻不曾停下,11 年守正创新,从5000 吨、1.5 万吨、3.5 万吨、4 万吨、5 万吨再到15 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从5000 吨原丝项目100%进口,到

    纺织服装周刊 2022年32期2022-09-08

  • 吉林化纤年产6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
    配套建设12万吨原丝和6万吨复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7.7亿元,利税17.3亿元。近年来,吉林化纤牢牢把握机遇,经过10多年的研发攻关,积极推动碳纤维项目建设、规划产业发展,现已形成年产6万吨原丝、3万吨碳纤维生产能力。同时,15万吨原丝项目、6 000吨碳化项目、1.2万吨复材项目正在建设,今年下半年将陆续投产,到2022年年末将具备16万吨原丝、4.9万吨碳纤维、1.5万吨复材生产能力。(吉林化纤)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2年3期2022-03-24

  • 吉林化纤集团在碳纤维项目上继续发力
    板块先后上马4个原丝、碳丝项目。年产300吨高性能碳纤维碳化项目已于3月8日一次开车成功,主要生产小丝束碳纤维,应用于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汽车轻量化等重点领域及部分高端领域,目前已与十几家客户签订了订单。1.5万吨碳纤维项目目前已经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8月份3#、4#碳化线相继开车。同时,6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计划年内将新增碳纤维原丝产能29 000吨,碳丝产能2 600吨。在新项目快速推进的同时,吉林化纤重点在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1年2期2021-04-04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48 K大丝束碳纤维开工建设
    “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1月4日作为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 000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 000根~12 000根之间,称为小丝束。48 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1年1期2021-04-04

  • 碳纤维缺陷演变及其原丝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心关键技术之一的原丝制备工艺,直接决定最终碳纤维的品质、产量及生产成本。因此,提高原丝质量有望解决碳纤维抗拉强度难以提高的问题已成为国际碳纤维界的共识,原丝及其制备工艺研究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目前广泛采用的原丝制备工艺,通过不同工艺优缺点的对比展望了原丝制备工艺新前景,并进一步分析了碳纤维原丝截面形态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以期为获得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提供参考和借鉴。1 碳纤维缺陷演变研究为了提升碳纤维的品质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1年1期2021-03-12

  • 14.44 dtex有硅中空短纤维生产工艺研究
    线密度较高,要求原丝质量指标优异,所以生产工艺较难控制。作者通过对环吹风量、牵伸倍率、松弛定型温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考察各生产工艺对14.44 dtex粗旦有硅中空纤维的膨松性能、压缩弹性回复性能、卷曲性能等指标的影响,探索14.44 dtex 粗旦有硅中空纤维的最佳生产工艺。1 试 验1.1 主要原料仪征化纤十八单元熔体,其熔体特性黏度为(0.682±0.01)dL/g。1.2 仪器设备纺丝设备,HV452型,中国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牵伸设备,LHV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1年4期2021-02-18

  • 纺丝方式对PAN基碳纤维原丝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PAN基碳纤维原丝(简称PAN原丝)是PAN基碳纤维的前驱体,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碳纤维乃至复合材料制品的性能。因此,要制备出优良的碳纤维,研究原丝的制备工艺至关重要[4-5]。目前,制备PAN原丝的工艺主要有湿法和干湿法两种,在国内以湿法工艺更为常见[6]。本文分别采用了湿法、干湿法以及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干湿法”工艺制备了PAN原丝,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比较了其差异。1 实验部分1.1 PAN原丝的制备1.1.1 聚合物溶液的制备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二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1年6期2021-02-14

  • 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水洗控制方法研究
    言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水洗的目的是洗掉残留在丝条中的溶剂,水洗效率决定了水洗后丝条的残留溶剂量。如果残留溶剂过多,会产生诸多弊端,如使单丝之间局部并丝,使丝束整体发硬,手感差;在预氧化过程中,二甲基亚砜的塑化作用使预氧化单丝之间发生融并;原丝、预氧丝局部并丝会影响丝条的截面形貌。这些弊端直接影响碳纤维的质量,因此水洗的效率越高越好,水洗后残留溶剂越少越好。为了提高水洗效果,拍打式水洗可在水槽中加笼辊或多角形辊,利用丝束的张紧和松弛的交替变化加,快丝束内水的置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1年6期2021-02-14

  • 聚丙烯腈基纤维和沥青基纤维微波预氧化研究
    1 FTIR分析原丝2(Y2)在相同温区下,吸收峰比原丝低,说明预氧化程度要低于原丝1(Y1)。图1 纤维的FT-IR光谱在不同温度区域获得的两种原丝所得预氧丝的EOR曲线如图2所示。两种PAN原丝的EOR为0.3。从温度区一到温度区五,EOR逐渐增加,但增加趋势减缓,最终接近0.7。原丝1在相同温区的EOR值较高,氧化稳定性高。图2 两种原丝不同温区EOR值2.2 XRD分析两种原丝在微波加热下,所得预氧丝的XRD图如3所示。PAN原丝在2θ=17°和2

    云南化工 2020年12期2021-01-11

  • 上海石化48 K大丝束碳纤维开工
    “24 kt/a原丝、12 kt/a 48 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作为市重大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中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 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此次项目上马,标志着该公司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产业化,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工艺路线为硫氰酸

    合成纤维工业 2021年1期2021-01-09

  • 涤纶短纤维生产中桶底丝量偏高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产中间产品即涤纶原丝;后加工部分是指涤纶原丝经集束、拉伸、紧张热定型、再上油、卷曲、松弛热定型、切断等,得到最终产品即涤纶短纤维成品丝[4]。物耗是生产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同样的熔体消耗量下,产生的废丝越少,物耗越低,因此控制废丝量一直是涤纶短纤维装置生产控制的重点。在涤纶短纤维生产中,桶底丝产生于装置后加工了桶阶段,是指后加工过程中一批次原丝加工结束时,盛丝桶内所剩的原丝,一般当作废丝处理。2018年装置共产生废丝(包括放流块、无油丝、有油丝、桶底丝、

    合成纤维工业 2020年4期2020-09-16

  • w(残余单体)对聚丙烯腈聚合物及原丝性能影响*
    8]。碳纤维根据原丝种类的不同,分为聚丙烯腈基(Polyacrylonitrile,PAN-based)、沥青基(Pitch-based)和黏胶基(Rayon-based)3种。在3种原料体系中,由于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力学性能良好等特点,使得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占据碳纤维生产的主导地位[9-10]。PAN原丝作为碳纤维的前驱体对碳纤维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要生产出质量优异的碳纤维必须有质量优异的原丝。影

    化工科技 2020年4期2020-09-10

  • 全流程角度探讨PAN基碳纤维油剂的开发及应用
    00篇有关PAN原丝、碳纤维及辅料专利发现,2003年以来涉及原丝油剂的专利占到第二位[3],且东丽在T1000的8项授权专利中纺丝油剂的占了5项[4]。油剂是生产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原丝的重要辅剂,对提高碳纤维强度的贡献率为0.5~1.0 GPa[5]。进入21世纪以来,国产碳纤维迎来了快速发展,自给自足率得到明显提升,已经可以满足普通民用等领域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国碳纤维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原丝中金属与非金属等杂质含量高,毛丝多、分纤性差、易粘连、力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0年3期2020-08-11

  • 硝酸法和亚砜法生产PAN基碳纤维的工艺技术对比分析
    包括聚合、纺丝、原丝的热处理这三部分工艺。2种工艺路线从制备原理上讲是相同的,其中的聚合工艺均属于均相溶液聚合,纺丝工艺均属于湿法纺丝,热处理工艺均是空气氧化和无氧碳化;主要区别在于生产PAN原丝(碳纤维的前驱体)工艺技术的差别,也就是说,主要区别在聚合和纺丝的工艺差别。作者重点介绍硝酸法和亚砜法聚合工艺、纺丝工艺的主要差别,简要介绍这些差别对热处理工艺的影响。1 PAN基碳纤维的生产工艺1.1 PAN原丝的生产工艺硝酸法和亚砜法生产PAN基碳纤维都是采用

    合成纤维工业 2020年2期2020-05-20

  • 一种可用于IV型高压储氢气瓶用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得具有缠绕性能的原丝,进行快速预氧化,在大张力下进行高温碳化,加入上浆剂进行上浆烘干,获得IV型高压储氢气瓶用碳纤维,具有碳纤维拉伸强度≥5 900、模量≥260、断裂伸长率≥2.1%本发明碳纤维原丝采用干喷湿纺纺丝工艺制备,为满足高强度要求,采用细旦化技术;且为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大丝束和高速纺丝技术,原丝具有高强度、高效率的特点。并且采用快速预氧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中模量碳纤维的制备效率。专利申请号:2020108157073专利公布号:CN1120643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20年6期2020-03-08

  • 碳纤维原丝项目落户大庆高新区
    签署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投资20亿元在大庆高新区建设5 kt/a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TS300-TS700级以及12 K,24 K,48 K型号的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可带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体育器材等领域用高端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大庆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尤其具有良好的政务环境,在大庆发展“油头化尾”产业大有可为。

    合成纤维工业 2020年1期2020-01-13

  • PAN原丝取向行为与初生纤维结构的相关性
    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原丝的质量[1],而原丝的质量与其分子链取向程度密切相关[2]。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时,纺丝液进入凝固浴初受到负牵伸,大分子处于蜷缩的无规线团状态,牵伸可以有效引导分子链沿受力方向取向,提高原丝的强度、模量等力学性能[3]。PAN原丝的取向除了受到牵伸的影响外,还与初生纤维的结构有关[4-5]。因此,有必要建立初生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与原丝取向的相关性。PAN原丝的聚集态结构在凝固成型阶段初步形成[6],这种初生纤维结构主要受到

    航空材料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5

  • 脒端基对聚丙烯腈原丝氧碳化行为的影响
    升温方式对PAN原丝进行热处理,制备预氧化纤维,加热温度为180~300℃[4]。预氧化纤维在高纯氮气氛中高温碳化,脱除非碳杂质生成碳纤维[5-6]。原丝组成结构[7-8]、预氧化温度[9]、预氧化时间[10]等是影响PAN原丝预氧化结构转变效率和最终碳纤维性能的重要因素。预氧化程度常采用相对环化率、氧含量来表征。纤维体密度也是跟踪与评价预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表征测试方法较为简单、直观。预氧化纤维体密度≥1.36 g/cm3,是PAN碳纤维高性能化的必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年4期2018-08-20

  • 上海石化48 K大丝束碳纤维填补国内空白
    国产碳纤维大K数原丝生产制备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3月12日,上海石化再传捷报,该公司221.98 kg碳纤维产品成功销往韩国,实现其碳纤维产品出口零的突破。据悉,今年1-2月,上海石化碳纤维产品销量同期增长了60%。据了解,上海石化自2016年5月起对碳纤维48 K大丝束的原丝工业化进行了独立研究与试验。今年1月起,该公司联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对制备的原丝进行氧化炭化试验,最终实现了从48 K大丝束原丝到48 K碳纤维大丝束的成功试制。同时

    纺织科技进展 2018年8期2018-04-01

  • 水洗方法对PAN原丝及其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PAN纤维(简称原丝)经低温热处理时,原丝中痕量二甲基亚砜(DMSO)的存在,可以改变纤维的截面形状、破坏纤维的晶态结构,并使纤维的热稳定性降低[1]。PAN原丝中DMSO的残余含量对PAN基碳纤维(简称碳纤维)强力不匀率及原丝的致密化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降低PAN原丝中的DMSO残余含量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的必备条件之一, 也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前提条件[2]。水洗是碳纤维原丝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水洗过程中,纤维内部的DMSO被水置换出来。水洗的方式

    合成纤维工业 2017年6期2018-01-24

  • 氨化对PAN原丝结构性能的影响
    1)氨化对PAN原丝结构性能的影响贾玉亭,刘晓虎,王启利,吴 楠(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碳纤维厂,吉林 吉林132021)在聚丙烯腈(PAN)原丝湿法纺丝生产过程中,以二甲基亚砜/水(DMSO/H2O)为凝固体系,在DMSO质量分数为72%,温度为52 ℃的凝固浴中通过流量计定量加入氨,以凝固浴溶液的pH值衡量氨化量的大小,研究了不同pH值对PAN原丝结构、性能及可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固浴溶液的pH值为8.6~10.0时,PAN原丝径向形态由腰形变成腰

    合成纤维工业 2017年5期2017-11-04

  • 变频器多段速控制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
    速,从而控制单卷原丝的可燃物含量的实例,阐述了变频器实现多段速控制的方法、参数设置及系统接线,为更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变频;多段速;可燃物含量;稳定性变频器交流功率频率可转换成交流电的频率和电压控制。目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用于变频电源的三相交流电机和异步电机,实现无级调速,自动控制,高精度控制。1 变频器控制原理1.1 变频器主电路的接线艾默生TD1000逆变器主电路有6个端子,其中输入端子R、S和T与三相电源相连,输出端子U、V、W与三相电机相

    化工管理 2017年29期2017-11-02

  • 碳纤维生产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
    性评价指标体系。原丝生产过程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一、原材料消耗稳定性指标碳纤维原丝生产过程一般包括聚合、纺丝、回收等3个主要工序。原材料丙烯腈主要在聚合、纺丝工序消耗和转化,溶剂二甲基亚砜则在这3个工序中都有消耗。由于丙烯腈和二甲基亚砜是原材料成本的主要构成,因此,这两种原材料的批次利用率可作为生产过程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其它原材料由于用量较小,可略作参考。在评价丙烯腈的利用率时,为简化和方便比较,无论是连续聚合工艺还是间歇聚合工艺,均以批次为单位,不考虑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15期2017-10-20

  • 偶氮引发剂对PAN及其原丝结构和热稳定化行为的影响
    发剂对PAN及其原丝结构和热稳定化行为的影响王素素1,2,陈友汜2*,欧阳琴2,皇 静2,杨建行2,何 流2,刘引烽1(1.上海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 2.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浙江 宁波 315201)以丙烯腈和衣康酸为单体,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分别以含脒基的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端基结构的丙烯腈与衣康酸

    合成纤维工业 2017年3期2017-06-27

  • 高密度聚乙烯原丝的萃取及热牵伸研究
    广高密度聚乙烯原丝的萃取及热牵伸研究夏发明,田明华,王安怡,王晓广*(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本实验旨在优化聚乙烯纤维生产工艺,提高纤维性能,将聚乙烯熔融纺丝进行萃取干燥和牵伸,用二甲苯作为萃取剂对不同石蜡含量聚乙烯原丝进行萃取实验,对萃取后的原丝进行热牵伸,得出高温下萃取效果高于低温,且石蜡含量越高萃取效果越好,但牵伸难度越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聚乙烯;萃取;热牵伸;石蜡;取向度现在世界上HDPE纤维的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6-26

  • 纤维性能表征及其实验研究
    ,也是广泛应用的原丝,高性能原丝的生产是改变我国碳纤维落后局面的重要途径[1]。PAN纤维的强度较低,耐磨性能较低,但具有耐候性、耐日晒性的优点,PAN纤维放置达1.5年以上,能够保证其强度的8成左右[2-3]。PAN纤维还具备耐漂白粉、耐有机试剂等的特性[4-5]。在回弹性、卷曲性能方面,其和羊毛的差距非常明显。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合成PAN纤维的性能已有显著提高,目前应用PAN纤维替代羊毛非常普遍[6-7]。国外的杜邦公司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实现了P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3期2017-04-19

  • 牵伸对PAN原丝取向度的影响及生产控制
    1)牵伸对PAN原丝取向度的影响及生产控制刘晓虎,贾玉亭,徐金峰,林雪森(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碳纤维厂,吉林 132021)针对从PAN原丝湿法纺丝生产中牵伸工艺对原丝取向度的影响因素及生产控制进行了试验探讨。生产试验表明:合理的牵伸匹配,可实现原丝均匀的可塑性牵伸,是最终制得无毛丝、细纤度、高强度和高取向度原丝的重要条件。聚丙烯腈原丝;牵伸匹配;取向度;生产控制0 引言高品质的聚丙烯腈(PAN)原丝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基础。在PAN原丝生产过程中,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6年1期2017-01-17

  • 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乘用车上的应用
    规模。⑵ 可替代原丝的选择以及应用研究与设计,有可能降低碳纤维27%~38%的成本。诸如采用熔法原丝工艺,即可将能耗从418 MJ/kg降至23 MJ/kg,CO2排放从48.4 kg/kg减至2.2 kg/kg,生产速度从200 m/min提高到1 800 m/min,投资从28.6美元/kg降至8.8 美元/kg。⑶ 运转成本和运转效率的优化,碳纤维运转成本和效率涉及能耗、辅助工程、零部件供给和消耗、人力成本以及碳纤维加工工艺(诸如断丝等)和安全危害风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6年2期2017-01-12

  • 6.67 dtex非织造专用涤纶短纤生产工艺探究
    、冷却工艺,增强原丝抱合性能,确定合理的牵伸倍率和卷曲工艺,可以生产出用户使用性能良好的6.67 dtex非织造涤纶短纤产品。非织造 涤纶短纤 原丝 质量指标 牵伸倍率涤纶无纺布因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老化、化学稳定性好、防蛀、无毒等优点,近年来广泛用于家用、包装、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仪化公司于2005年推出了4.44 dtex非织造短纤,因质量稳定,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用户提出了对更大纤度的非织造专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6年4期2017-01-07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用油剂性能评价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用油剂性能评价顾丹凤(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部,上海200540)介绍了通过红外分光光谱仪(FTIR)、热失重仪(TGA)、耦合等离子光谱仪(ICP)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多种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用原丝油剂的组成、耐热性、乳化稳定性、灰分以及金属离子含量等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以选择理想的碳纤维原丝用油剂。通过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5#油剂的乳化稳定性、耐热性、灰分等指标均较为合适,适合作为原丝用油剂使用。油剂 组成 耐热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6年5期2017-01-05

  • 涤纶短纤维后加工桶底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措施。结果表明:原丝内在质量不均匀、含油水率及后加工集束张力的差异是产生桶底丝的主要原因;适当提高纺丝温度、纺丝速度和纺丝组件初始压力,以及合适的侧吹风条件有利于提高原丝质量的均匀性;通过优化纺丝工艺及上油条件,控制集束张力,120 kt/a涤纶短纤维装置桶底丝明显减少,年平均损耗由原来的3.5 kg/t降低至2.4 kg/t。涤纶短纤维 后加工 桶底丝 原丝质量 上油 张力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天津分公司120 kt/a涤纶短纤维装置是从德国Neumag公司引

    合成纤维工业 2016年1期2016-12-23

  • 中复神鹰千吨级T800原丝线投产
    鹰千吨级T800原丝线投产随着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原丝六号线T700转化T800的按钮开启,原丝六号线第一根T800原丝顺利下线。此次投产标志着中复神鹰实现了由百吨级T800原丝线向千吨级T800原丝线跨越,实现了T800原丝的产业化,填补了我国行业空白,成为国内首家实现T800原丝产业化的企业。同时意味着我国碳纤维由过去的引进国变身为输出国,将满足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需求。碳纤维作为军敏材料,国外技术封锁,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同时还要琢磨工艺的稳定性。在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6年3期2016-12-16

  • 中复神鹰千吨级T800原丝国内首次实现产业化
    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原丝六号线T700转化T800的按钮开启,原丝六号线第一根T800原丝顺利下线。此次投产标志着中复神鹰实现了由百吨级T800原丝线向千吨级T800原丝线跨越,实现了T800原丝的产业化,填补了我国行业空白,成为国内首家实现T800原丝产业化的企业。碳纤维作为军敏材料,国外技术封锁,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同时还要琢磨工艺的稳定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复神鹰碳纤维实现了T800的技术突破,自己承担了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发的工作。其研发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20期2016-06-28

  • PAN基碳纤维原丝表面形态控制研究
    性的,是由PAN原丝缺陷“遗传”下来的,是湿法纺丝工艺的特征[7]。同时表面沟槽的存在又有益于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提高[8],良好的界面结合能有效地传递载荷,并且充分发挥碳纤维高强度、高模量的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所以对于碳纤维表面沟槽的控制研究十分必要。与干湿法纺丝工艺不同,湿法纺丝制备的碳纤维原丝表面必然存在沟槽和褶皱。表面沟槽在纺丝液细流凝固双扩散及相分离过程中已经形成,经过后期的纺丝、预氧化及碳化处理遗传下来,使得制备的碳纤维表面形态表现

    化工科技 2016年2期2016-06-05

  • 西格里集团葡萄牙碳纤维原丝生产线正式启动
    集团葡萄牙碳纤维原丝生产线正式启动最近,西格里集团在其位于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拉夫拉迪乌FISIPE基地举行了原丝生产线的落成典礼。原丝是聚合物基纤维,是碳纤维生产的主要原料,该生产线由西格里集团拉夫拉迪乌部分现有生产设备升级改造而建成。历经四年的研发、施工与认证,该生产线已于最近落成。在此期间,西格里集团对拉夫拉迪乌的包括纺丝生产线在内的各原丝生产环节总投资达3 000万欧元。作为西格里集团全球生产网络的一部分,从9月份开始,产自葡萄牙的原丝已经开始向美国

    上海化工 2016年11期2016-04-11

  • PAN基碳纤维原丝结晶态结构的研究
    子午扫描对PAN原丝进行研究,证实了PAN原丝是二维有序的准晶结构,并计算了纤维结晶度的和其晶粒尺寸的大小。同时,研究了PAN原丝晶区择优取向的方向,计算分析出各碳纤维原丝的结晶态结构参数。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结晶态结构中图分类号0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 153-0028-02在PAN内由于氰基具有较强的极性,使得同一大分子内相临的氰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斥力;同时,相临PAN大分子中的氰基与a氢原子间能够形成氢键

    科技传播 2015年24期2016-03-09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并丝原因分析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并丝原因分析袁玉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事业部,200540)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制备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并丝现象,在氧化碳化过程中,会影响到碳纤维的质量和生产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对原丝凝固成型工序、水洗工序和上油工序的分析,阐述了原丝并丝现象出现的原因,为杜绝原丝并丝提供借鉴。碳纤维 原丝 并丝碳纤维以其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导电、导热和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体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5年3期2015-06-28

  • 聚丙烯腈原液凝固成型工艺对原丝结构的影响
    液凝固成型工艺对原丝结构的影响顾文兰(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部,200540)赵炯心(东华大学,上海 200051)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纺丝原液在凝固浴中的相分离路径和结构变化机理,探索形成结构致密原丝的延时分相路径,并分析不同工艺对原丝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凝固浴浓度、降低凝固浴温度、提高原液初始浓度有利于形成微孔尺寸较小的致密结构,并提高原丝的强度、模量等性能指标;延长原液细流在凝固浴中的停留时间,可使原丝外层和芯层的结构差异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5年2期2015-06-28

  • 喷丝板设计对原丝和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进步喷丝板设计对原丝和碳纤维性能的影响顾文兰(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纶部,200540)在了解纺丝原液流变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硫氰酸钠湿法纺丝工艺纺制12K聚丙烯腈基原丝工艺中喷丝板孔结构和孔分布等特性对原丝纺丝和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丝板孔径的减小,不仅使喷丝板纺丝压力升高,还使原液细流流经孔道时切变速率增大,造成细流破裂,断丝增多;增加喷丝板的长径比可缓解上述断丝现象,但需在制造商的制造能力范围内;原丝喷丝板孔分布和孔间距等设计必须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5年5期2015-06-28

  • 简析成型工艺对玻璃纤维性能的影响
    剂、固含量对玻璃原丝含油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使用极性较大、粘度较高的环氧类或聚氨酯类浸润剂体系,玻璃原丝中的含油脂一般较高。使用分子极性较弱的乳液浸润剂,比如说PP、PE等,玻璃原丝中的含油值较低。企业通过调整浸润剂的种类来控制玻璃原丝中的含油值,进而控制玻璃纤维中的含油值。(2)涂油辊对含油量的影响。涂油辊对玻璃纤维含油值的影响不明显,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容易被忽视。因此,一些企业在虽然使用相同浸润剂,但所生产的玻璃纤维含油值却不达标,就是忽视了涂油辊。

    时代农机 2015年8期2015-04-02

  • 尼龙66原丝浓缩槽传热系统改造
    浓缩槽是尼龙66原丝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按照原丝增产40%的要求,浓缩槽原有的供热能力不足,需对其传热系统进行改造,增加对其传送的热量.1 浓缩槽传热系统改造方案1.1 浓缩槽内部增加传热盘管方案为增强尼龙66原丝生产浓缩槽的传热功能,最初设想在浓缩槽内部新增一根传热盘管.因为浓缩槽筒体内空间有限,其浓缩槽筒体内部已有一条传热盘管,再增加一条后,存在安装困难、检修不便以及因筒体容积减少导致液面上升、不易控制等缺陷,故该方案作为备选方案.1.2 浓缩槽内部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10-08

  • 锦纶66工业原丝专用筒子车技术改造*
    业用品。锦纶66原丝专用筒子车是锦纶66原丝生产过程中全套引进设备中的一种专用运输工具[2],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运行平稳、灵活,原丝装载、运输安全等优点,装载量可达500 kg。随着锦纶66原丝生产量的增加,运输量增大,原丝专用筒子车使用中出现了两大问题:①承载原丝筒子的横梁槽钢与车体之间的开焊率达85%以上;②每年大修后,插丝锭较快就出现折断现象,且日趋严重。由于插丝锭折断而造成缺锭致使原丝累摞放置,影响产量计算准确率;同时累摞的原丝极易从车上滑落

    产业用纺织品 2014年6期2014-09-04

  • 上油方式对碳纤维原丝质量及生产成本的影响
    2022)碳纤维原丝上油能够赋予纤维平滑性、抗静电性和集束性,还使原丝具有足够的耐高温性、分纤性和防融着性[1-3]。在碳纤维生产中,碳纤维丝束根数很多,上油均一度控制严格。通常碳纤维上油均一度控制在0.5% ~1.8%。含油过高,碳纤维原丝在碳化时容易产生过多的粉末,从而造成碳化炉中相关设备的堵塞,同时影响碳纤维的强度,达不到使用要求;而如果含油量过低,碳纤维原丝灰分高、纤维强度下降[4],则使碳纤维原丝生产的可纺性降低,影响碳纤维原丝的产量,造成生产控

    合成纤维工业 2014年4期2014-08-05

  • 吉林化纤:突破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瓶颈
    中由聚丙烯腈纤维原丝制得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工艺较其他方法简单,产量约占全球碳纤维总产量的90%以上。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长,技术关键点多,生产壁垒高,是多学科、多技术的集成,其中碳纤维原丝的生产技术更是难中之难。国产碳纤维原丝在纯度、强度以及均质化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成为制约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际上PAN基碳纤维总产能已达70 000 t/a以上,生产国主要有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其中日本占世界总产能的90%以上,碳纤维技术主要由日本

    纺织导报 2014年3期2014-05-06

  • 哈尔滨天顺自主研发高性能碳纤维原丝试生产
    发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产业化项目,经过系统融合、调试后正式试纺生产,首批生产出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产品质量超出预计标准,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日本T700指标要求。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原丝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1亿元,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其中低温三元成形技术、某些在线控制技术、原丝油剂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合成纤维工业 2014年2期2014-04-03

  • 索式萃取法测定聚丙烯腈原丝的含油率
    值[1]。PAN原丝是PAN基碳纤维的前驱体,优质的PAN原丝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必备条件。在原丝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上油工艺,减少并丝、毛丝出现[2]。在制备原丝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丝的含油率。这是因为原丝含油率过低,在单丝表面不能形成油膜,当丝束与热辊接触时容易损伤单丝表面;如果含油率过高,在致密化过程中多余油剂易发生热融,出现并丝或粘辊现象,导致毛丝和断丝的增多,同时油剂挥发或热解也会导致预氧化过程的污染[3-4]。因此,作者采用索氏萃取法测试PAN原丝

    合成纤维工业 2013年4期2013-12-08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上油工艺研究
    在成为碳纤维前,原丝要经历200~300℃的预氧化、300℃以上的碳化以及800℃以上的高温碳化等过程,因此原丝用油剂不仅应具备常规油剂的特性,赋予纤维平滑性、抗静电性和集束性,还应使原丝具有足够的耐高温性、分纤性和防融着性,以便在预氧化和低温碳化过程中避免单丝之间因局部热而发生黏连或并丝,从而减少表面缺陷,得到高质量的碳纤维[1-2]。油剂的这些作用只有在合理的上油工艺条件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原丝上油工艺的选择对于改善和提高原丝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3年5期2013-09-07

  • 吉林化纤5 kt/a碳纤维原丝项目投产
    kt/a碳纤维原丝生产线。该项目共建成4条生产线,其中1条为500 t/a T300级1 K,3K的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另外3条为1.5 kt/a低成本T300级12 K碳纤维原丝生产线。随着生产线的全部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亿元,实现利润近1.8亿元。此外,吉林化纤集团计划在5 kt/a原丝规模的基础上再新增15 kt/a,到“十二五”末,达到20 kt/a的碳纤维原丝规模。

    合成纤维工业 2012年5期2012-04-10

  • 碳纤维原丝纺丝过程的在线监控协同式专家系统
    1]。提高碳纤维原丝生产的监控水平是解决原丝质量不过关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笔者提出一种针对碳纤维原丝纺丝过程的智能在线监控的协同式专家系统,利用协同的思想来解决原丝生产调控的全局与局部分离的问题。首先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建立碳纤维原丝性能预警模型,对碳纤维的原丝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建立协同式专家系统,对预警模型输出结果和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调控问题由全局到局部分解,利用分工更加精细的子系统对生产线上各参数进行调控。最后将该模型与碳纤维生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12年1期2012-01-12

  • 某国产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研究
    丙烯腈(PAN)原丝的预氧化通常是在空气或氧化性气氛中,温度为200~300 ℃,施加适当张力的条件下进行,此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由线性大分子经环化脱氢、交联、氧化等反应转化成环状或耐热稳定的梯形聚合物,使其在高温炭化时不熔不燃,保持纤维形态[1−5]。工业上,通常在热空气气氛下进行预氧化,因为空气既为氧化反应提供氧气,同时流动的空气又能带走反应热和副产物,促进预氧化反应的进行。研究表明:控制预氧化程度对炭纤维的制备尤为重要,预氧化程度不足会导致皮芯结构的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1期2011-08-09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对PAN原丝质量有重要影响的PAN化学组成、纺丝溶剂和纺丝技术特点。重点讨论了PAN原丝氧化稳定工艺和机理、碳化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工艺过程以及石墨化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在分析国外碳纤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议应重点完善PAN原丝生产工艺,利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有效的试验方法,将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各种工艺条件对目标函数影响的数学模型,判别对碳纤维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参数,并寻找出高性能碳纤维生产较为理想的工艺条件。PAN

    上海化工 2010年6期2010-10-13

  • 碳纤维材料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术开发出 PAN原丝的产业化技术,并在成功开发强度为 3.0 GPa左右的 T300级碳纤维及原丝工业化技术基础上,又相继率先成功开发出强度为5.5 GPa的 T800级碳纤维和强度为 7.1 GPa的 T1 000碳纤维产业化技术。同时,还开发出了M40,M50和 M60系列牌号高模碳纤维的产业化技术,其拉伸模量依次由 392 GPa提高至 700 GPa,在碳纤维领域确保了其国际领先地位,并已成为美国波音公司和法国空中客车公司制造民用客机的碳纤维产品定

    中国材料进展 2010年3期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