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数

  • 小学数学中“对应、假设、转化”方法的运用
    “分率”。例如,甲数是4,乙数是3,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由分数的意义可知,此题是把甲数作为单位“1”的量,将其平均分成4份,乙数占其中的3份。也就是乙数是甲数的3/4,乙数与甲数的3/4表示的是相同的部分,具有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单位‘1’的量=分率”,列式为3÷4=3/4。可见,利用对应方法是可以求“分率”的。这个思维过程,即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的思维过程,始终渗透着对应思想,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利用具有对应关系的方法可以求单位“1”的

    新教育 2023年1期2023-03-05

  • 解决简单问题 理清解题思路
    的关键例如:教学甲数比乙数多几的应用题,通过操作和教师的直观演示,要使学生明确:(1)、“甲数比乙数多”是谁多?谁少?(2)、“甲数比乙数多”和“乙数比甲数少”的意思一样;(3)、要明白甲数多,甲数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4)、从甲数(多的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要用减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以后,再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已知一个数比这个数多几(或少几),求另一个数”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2022-06-30

  • 实现数学智慧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乙数与甲数的比是多少?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学习了(题目略)这道题有4种方法,第一种,运用等式性质像解方程一样,两边同时乘3得甲数等于乙数×,乙数:甲数=5:3;第二种,两边同时除以或,可得甲数=乙数×或乙数=甲数×,可知乙数与甲数的比为5:3;第三种,假设甲数等于3,乙数就等于5,所以,乙数与甲数的比为5:3;第四种,运用到数知识,假设等式两边都等于1,则甲数是的倒数3,乙数就是的倒数5,所以的乙数与甲数的比为5:

    学习与科普 2021年6期2021-08-01

  • 求“多(少)几分之几”之我见
    学中,经常出现“甲数比乙数多(少)几分之几,求乙数比甲数少(多)几分之几”类似的问题。往往有学生认为:甲数比乙数多(少)的,就是乙数比甲数少(多)的。此类问题比较抽象,教师在讲解时,一般都是用假设法假设出标准量(假设为一个已知数),再根据“多(少)几分之几”表示出另一个量,从而求出答案。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不能按照老师的思维方法求出答案。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思维方法求出答案,也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学生能迅速、正确地解答此类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6期2020-11-04

  • 分数除法的算理
    法的计算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还要知道分数除法的算理。也就是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分数除以整数例:计算,可以画图理解算法。二、整数除以分数或分数除以分数最后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管是分数除以整数,还是整数除以分数或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看成是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然后按照商不变的规律,转化成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20年9期2020-10-29

  • 创设问题情境训练思维广阔性
    式。例如,教学“甲数是35,乙数是40,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多少”这一问题,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甲数与乙数之间的比值关系,可以通过设问:根据题意,还可以怎么问?诱发学生进行多种叙述,学生至少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①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叙述成: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多少?②根据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可以叙述成:甲数是乙数的几倍?甲数占乙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③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等,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沟通比值、分

    速读·下旬 2020年4期2020-09-06

  • 小学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出了个拓展练习:甲数的25%与乙数的20%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比是多少?学生们写出了“甲数×25%=乙数×20%”,可是写不出甲数和乙数的比。这时我提醒他们能不能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忽然有学生想出来,根据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以写出甲数和乙数的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三、巧妙设计结尾,留给学生想象好的结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可以进行拓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6期2020-08-04

  • 精巧设计 注重实效
    题类的练习,如“甲数是125,乙数是25,        ?”要求学生补上“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等问题,然后列式解答。在学生解答完四个问题后,再将“乙数是25”,或“甲数是125”改作间接条件。这样,可围绕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一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贯通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取得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效果。(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六小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3期2020-05-03

  • 商的变化规律
    总是喜欢追问。“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00。如果甲数不变,乙数扩大2倍,商是50。”圆圆停了下,接着说,“甲数除以乙数,甲数不变,乙数扩大2倍,很多人会认为商也扩大2倍。其实不是,商是反而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老师托了托眼镜,不停地点头、微笑。同学们似乎明白了老师让他们自己讨论的用意。【贝贝出题】3300÷400的余数是多少?【伙伴出手】晶晶说:“这还不好办吗?老师说3300÷400这样的式子在计算的时候想33÷4,33÷4=8……1,那么3300÷400

    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 2019年11期2019-11-13

  • 浅析比的应用题
    人)。变式训练: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已知乙数是16,求甲数。二、“差”的情况例题:张大爷养的鸡比鸭多20只,鸡与鸭只数的比是5:3,求张大爷养的鸡、鸭各多少只?解析:已知鸡比鸭多的只数和鸡与鸭的比,求每份。应该用鸡比鸭多的只数除以鸡比鸭多的份数,从而得到每份的多少。解:20÷(5-3)=20÷2=10(只),雞: 10×5=50(只),鸭:10×3=30(只)。变式训练: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3,甲数给乙数6个后两数相同,求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22期2019-09-10

  • 讲解列方程中有关数的问题的一点思考
    个数的和为43,甲数的2倍加8,乙数的3倍,丙数的4倍,丁数的5倍减去4,都相等。问这四个数各是多少?分析:(1)甲数的2倍加8,乙数的8倍,丙数的4倍,丁数的5倍减去4,都相等。如设这个相等的数为未知数,便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甲、乙、丙、丁各个数。(2)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为43。∴甲数+乙数+丙数+丁数=43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得方程:解1:设相等的数为χ,则甲数为;乙数为;丙数为;丁数为。根据题意,得:+++=43,30(χ-8)+20χ+15χ+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8期2019-09-10

  • 数学教学中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判断。如:“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0%,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0%.”对不对?可以设例验证。设乙数为10,那么甲数比乙数多20%,甲数是:10×(1+20%)=12.甲数是12,如果说乙数比甲数少20%的话,乙数是:12×(1-20%)=9.6.10不等于9.6,由此可见这句话是不对的。此外,画图也可以判断对不对。如:“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长方形。”就可以画出一些对边相等的四边形进行判断:通过画图可以知道,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二)如何解选择题选择题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期2019-09-10

  • 浅谈分数应用题单位“1”的确定
    “1”。例如:①甲数是乙数的,②甲数比乙数多,③甲数占乙数的,④甲数相当于已数的。在这些句子中,乙数就是单位“1”。又如: 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作为比较量。二、从带有分率的句子入手,明确要求哪个是哪个的几分之几来判断单位“1”有的句子,用第一种判断方法就不能很快地判断出单位“1”,必须弄清要求谁的几分之几。例如:①甲数的相等于乙数,②公鸡只数的等于母鸡的只数。遇到这些句子,就必须要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

    新纪实 2019年8期2019-09-10

  • 在复习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思考:1.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就是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甲数就是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2.甲数能整除乙数.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约数.3.由等式4÷8=0.5可知,8能被4除尽.4.一切自然数,如果不是奇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不是质数,一定是合数.5.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通过以上题组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倍数和约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辨别它们的异同,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精编练习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2019-01-25

  • 因数和倍数
    公倍数是450,甲数是18,乙数是多少?【分析与解】根据公倍数的意义,我们知道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和各自独有因数的积,450=2×9×25,2是公因数,9是甲数独有的因数,25就是乙数独有的因数,所以乙数是2×25=50。另外,我们仔细分析,还能发现两个数的乘积就等于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积,所以此类题目还可以这样求出乙数:2×450÷18=50。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9年6期2019-01-11

  • 因数和倍数的多种关系
    公倍数是120,甲数是30,乙数是多少?【分析与解】根据公倍数的意义,我们知道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和各自独有因数的积,120=10×3×4,10是公因数,3是甲数独有的因数,4就是乙数独有的因数,所以乙数是10×4=40。另外我们仔细分析,还能发现两个数的乘积就等于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积,所以此类题目还可以这样求出乙数:10×120÷30=40。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8年3期2018-11-29

  • “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道题让学生训练。甲数是120,乙数是18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120,乙数是180,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是120,乙数是180,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甲数是120,乙数是180,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甲数是120,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乙数是120,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是多少?甲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是多少?甲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少,乙数是多少?乙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多,甲数是多少?乙数是120,乙数比甲数少,甲数是多少?甲数

    家长·下 2018年5期2018-10-21

  • 换个说法
    的和是16.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思路点睛:解答数学问题,我们要一边读题,一边思考题中每句话的含义。比如“甲、乙两数的和是16.5”,这很简单,就是“甲数+乙数=16.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也就是把甲数扩大10倍;而“正好等于乙数”,说明乙数是甲数的10倍。根据“和倍问题”的解答方法“小数=和÷(倍数+1)”,求出甲数是16.5÷(10

    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 2018年9期2018-09-08

  • 怎样让小学分数教学更有效
    所学的知识。如:甲数比乙数多[16]这一条件时(以前我让学生画线段图、写数量关系式等的方法来解答,到最后复习时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我让学生做题的过程复杂化了,许多学生本来就对画图不太熟悉,有的甚至嫌麻烦,离开老师根本不想画图),所以我变繁为简,结合他们从低年级学习的“比多比少”这一知识,如:在低年级段的“甲数比乙数多6个”这一条件时,我让学生分清(甲数)与(乙数)相比较,(甲数)是较多量,(乙数)是较少量,(6个)是相差量。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比较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5期2018-06-26

  • 小学数学选择题教学探究
    求的答案。例2:甲数是乙数的1.25倍,乙数比甲数少( )%。A.25 B.75 C.20分析:甲数是乙数的1.25倍,因此,甲数要比乙数大,而且要大0.25倍,所以应该这样计算:(1.25-1)÷1.25=20%。因此答案应该选C。如果这样做仍然做不出答案,学生就要进行推理:甲数比乙数大,但是不会大得太多,故可以排除B,之后再计算问题就能够得出答案为C。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用列举法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把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都给列举出来,再在题目的条件中选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5期2018-06-06

  • 浅说练习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功劳
    做以下练习题:①甲数是20,乙数是甲数的2倍,乙数是多少?②甲数是20,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多少?③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2,乙数是多少?④甲数是20,比乙数的2倍多2,乙数是多少?⑤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的2倍少2,乙数是多少?⑥甲数是20,比乙数的2倍少2,乙数是多少?由于在二年级已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数用乘法来计算”,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学生易错,通过以上对比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练习课,教师可以科学地安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2018-05-14

  • 在复习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思考:1.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就是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甲数就是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2.甲数能整除乙数.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约数.3.由等式4÷8=0.5可知,8能被4除尽.4.一切自然数,如果不是奇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不是质数,一定是合数.5.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通过以上题组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倍数和约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辨别它们的异同,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精编练习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2018-05-14

  • 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与评价
    变式练习题。例2甲数为125,乙数为100,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例3甲数为125,乙数为100,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例2解法:(125-100)÷100=25%例3解法:(125-100)÷125=20%通过变式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求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的实质是“求甲数与乙数的相差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同理,“求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的实质是“求甲数与乙数的相差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这两个问题的相同之处是,比较数都是甲数减乙数的差;而区别在于标准数

    珠江教育论坛 2018年1期2018-03-30

  • 小学教师应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有不变。例如:甲数是90,乙数是30,甲乙两数的积是多少?教学中,提示学生把已知条件“乙数是30”隐蔽起来,利用它与甲数的间接关系告诉,这样使学生积极动脑得出①乙数比甲数少 60;②甲数比乙数多 60;③甲乙两数之和是120;④甲数是乙数的3倍;⑤乙数是甲数的1/3;⑥甲数比乙数多2倍等。这样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积极性,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从不同的方面说明问题的实质,使知识的前后联系更加自然,也使学生思维适应多种变化,培养了学生创新

    成功 2018年3期2018-03-27

  • 浅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位“1”的量,如甲数是乙数的 ,单位“1”的量是乙数。而等量关系式就是用单位“1”的量乘以“的”字后面没有单位名称的分数等于所求的量,如甲数是21,乙数是甲数的 ,乙数是多少?求乙数可列式为:21× =7。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分数乘法应用题差不多,只不过它的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求出。如甲数是21,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多少?单位“1”的量是乙数,等量关系式:乙数× =甲数,现在甲数已知,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成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2017-10-17

  • 浅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位“1”的量,如甲数是乙数的,单位“1”的量是乙数。而等量关系式就是用单位“1”的量乘以“的”字后面没有单位名称的分数等于所求的量,如甲数是21,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求乙数可列式为:21×=7。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分数乘法应用题差不多,只不过它的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求出。如甲数是2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多少?单位“1”的量是乙数,等量关系式:乙数甲数,现在甲数已知,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成除法算式:2.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7期2017-06-25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
    时展开以下提问:甲数是40,乙数是甲数的2/5,乙数是多少?(学生很快列式:40×2/5)甲数是40,是乙数的2/5,乙数是多少?(学生列式比较快:40÷2/5)甲数是40,乙数比甲数多2/5,乙数是多少?甲数是40,比乙数少2/5,乙数是多少?(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分别列出算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及时总结,然后趁热打铁:甲数是40,乙数比甲数少2/5,乙数是多少?甲数是40,比乙数多2/5,乙数是多少?学生只要掌握了单位“1”的量和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就能很

    江西教育C 2017年3期2017-04-23

  • 紧扣“三个维度”有效拓展开放题的解题思路
    时有这样一道题: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很多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下手,所做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于是,在讲解这道题时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及做法,而是设计了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见到甲数是乙数的,你想到了哪些数量关系?学生会在头脑当中将学过的所有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展开丰富的联想,得到了以下多种答案: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5;2.甲数是乙数的40%;3.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4.乙数比甲数多150%;5.甲数和乙数一共有7份,甲数

    辽宁教育 2017年5期2017-03-30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三个方面
    问题。如,教学求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后,可以先出示练习:甲数是3,乙数是5,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接着出示练习: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最后出示练习: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随着教学步步深入,练习也步步提高,学生既培养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在练习中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常德市武陵区胜利路小学)

    湖南教育 2017年11期2017-03-10

  • 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发散性思维。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6”。根据这一条件,可提出如下问题:(1)乙数与甲数的比为几比几? (2)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3)乙数是甲数的几倍? (4)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5)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6)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7)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8)甲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 (9)乙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这样对于同一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二)有利于培养学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3期2017-03-09

  •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技巧
    率的应用题。例:甲数是20,乙数是3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里的单位"1"的量(乙数)和比较量(甲数)是已知的,求的是分率。解题关系式是:比较量÷单位"1"的量=。20÷30=2/3 。稍复杂求比率:甲数是20,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这个题目中的单位"1"的量是乙数,是已知的。关键是判断比较量,抓住问题"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应理解为甲数比乙数少的部分占乙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比较量是"甲数比乙数少的部分",求分率时要先求甲数比乙数少的部分: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2017-01-19

  •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3/4;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1/6千克、2/5米等。2、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3、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6年7期2017-01-06

  •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后进生辅导
    知道谁与谁比。如甲数是356,乙数比甲数少26,求乙数是多少?让学生分别写上相应的数和问号,乙数不知道就用问号表示,乙数比甲数少26在甲数那里标上356,这样读起来就是问号比356少26,求问号通过数感让学生进行比较,达到解题的效果。二、通过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练习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后进生总是不敢回答问题,对学习失去了信心,针对这种想象我采取了在课堂上抽他们起来读题目,看谁读的最准确,声音最洪亮,让他们回答最简单的问题,表现好的及时给予肯定来增

    高等教育 2016年9期2016-10-20

  •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乙数的1份相当于甲数的2份.因为乙数是2份,乙数就相当于甲数的4份,甲数是3份,所以甲乙两数的比就是3∶4.通过画线段图,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见,图示法能节省教师大量的讲述过程,有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解法二:取特殊值法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取甲数(或乙数)为一个不为零的任意常数,一般情况下,为了计算简便,取乙数为1,那么上面的等式变成:然后可以求出甲数.所以甲数与乙数的比就是化简后得3∶4.由此可见,

    考试周刊 2016年57期2016-08-23

  • 整除的常见问题
    质1.对称性:若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也能被甲数整除,那么甲、乙两数相等。记作:a|b,b|a,则a=b。2.传递性:若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能被丙数整除。记作:若a|b,b|c,则a|c。3.若两个数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与差都能该自然数整除。记作:若a|b,a|c,则a|(b c)。4.几个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因子能被某一个数整除,那么它们的积也能被该数整除。5.若一个数能被两个互质数中的每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22期2016-07-09

  • 小学数学应用题复习方法谈
    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 “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复习时我还采用给名称让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7期2016-07-04

  • 浅谈怎样系统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复习
    :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4期2016-05-30

  • 整除的常见问题
    质1.对称性:若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也能被甲数整除,那么甲、乙两数相等。记作:a|b,b|a,则a=b。2.传递性:若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能被丙数整除。记作:若a|b,b|c,则a|c。3.若两个数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与差都能该自然数整除。记作:若a|b,a|c,则a|(b ±c)。4.几个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因子能被某一个数整除,那么它们的积也能被该数整除。5.若一个数能被两个互质数中的每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2期2016-03-13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
    含条件。如:从“甲数是40,乙数是30”的显性条件中可以分析找出:①甲数比乙数多多少;②乙数比甲数少多少;③甲数是乙数的几倍;④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⑤甲数与乙数的比;⑥甲与甲乙和的比;⑦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⑧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然后再像写作文选材一样,选择出和问题(中心)有关的引伸条件,就能使解题变得简单,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三、估算和检验的习惯。培养学生在着手计算之前,对答案先作出估算。如:除数是真分数,商要大于被除数(0

    学苑教育 2016年12期2016-03-03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测题
    ( )kg。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二、准确判一判。(5分)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5.a>0。 ( )三、精心选一选。(5分)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

    读写算·高年级 2015年9期2015-09-18

  • 关于“多”“少”“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教学
    ,然后让大家求出甲数或乙数。这类“多”“少”“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往往墨守成规,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遇到“多”就用加,“少”就用减,遇到“倍数”时当然就用乘法了,这种现象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法死板。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法谈几点体会。一、关于“多”的应用题这类题首先要找出“标准量”,然后判断“标准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若“标准量”是已知的,求“比较量”用加法计算,“标准量”是未知的,求“标准量”用减法或用

    新课程·上旬 2015年8期2015-09-10

  •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向学生提问:“由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7,你能想到些什么问题?看谁想到的最多。”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①甲数与乙数的份数关系:甲数是3份,乙数是7份,一共是10份,相差4份。②甲乙两数的倍数关系: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是两数和的等等。③甲乙两数间的其他比的关系:乙数与甲数的比是7∶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3∶10,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7∶10。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期2015-03-01

  • 自主探究 释放潜能
    ,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4,乙数是5。”进行提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①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②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③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④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⑤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⑥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⑦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⑧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即使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能信心十足地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①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②甲数比乙数少多少?③乙数比甲数多多少?……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3期2015-02-28

  • 抓住数学关键点教学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两数和是120,甲数比乙数少,甲数是多少?学生纷纷说:“老师,这一道题目我们没办法用比的知识来解答呀?”这时候,我让学生想一想:甲数比乙数少,那么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呢?这时,学生在草稿本上迅速演算,最后得出,甲数比乙数少就说明甲数是乙数的,这样就可以用比的知识来解答了。正当学生解答时,没想到又有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话来:“‘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一道题又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用比的知识来解答,我们用分数来解答也行。”我听到这句话时就说:“也对,对于这一道题目,你们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10期2015-01-14

  • 数学语言素养培养例谈
    案例:如何理解“甲数比乙数多 ”?六年级的试卷上曾有这样一道题:“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是4,甲数是多少?”学生有两种做法:(1)4+ =4 ;(2)4×(1+ )=5。出现两种结果的原因是学生对“甲数比乙数多 ”这句话的理解不同,它既可以理解为“甲数—乙数= ”,也可以理解为“甲数比乙数多的相当于乙数的 ”,前者是一个绝对的数值,后者表示一个相对的比率。前者的具体应用如:(1)小猪比小羊重 千克,小羊重4千克,小猪重多少千克?后者如:(2)小猪比小羊重 ,

    江西教育C 2014年2期2014-03-27

  • 例谈“1”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力得以提升。如:甲数的■等于乙数的2.4倍,求甲数∶乙数=( )∶( )。很多学生由于受从左往右运算顺序的影响,也往往会出现“甲数∶乙数=■∶2.4”这种错误。这时可借助“1”,根据倒数的知识,假设“甲数的■为1时,则甲数就是■”,同理,假设“乙数的2.4倍为1时,则乙数就是■”,即甲数∶乙数=■∶■=16∶5,具体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甲数的■等于乙数的2.4倍1(■) 1(■)四、巧变“1”,帮助学生化解学习难点在解方程单元中,求除数(减数)是未知项的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2期2014-01-21

  • 巧构正方形妙解数学题
    米)。例5 已知甲数比乙数大2,甲数的平方比乙数的平方大44,求甲、乙两数。分析与解:构造如图6所示的正方形。甲数表示大正方形的边长,乙数表示小正方形的边长。两个数的平方分别表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从图6中可以看出两个长方形②和一个正方形③的面积为44,这样一个长方形②的面积为(44-2×2)÷2=20,则长方形②的边长为20÷2=10,即乙数是 10,甲数是 10+2=12。

    读写算(下) 2013年6期2013-07-25

  • “点拨”——开启数学学习智慧之门的钥匙
    有意提问学生:“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有部分学生回答:“也是1/5。”我及时点拨:“想一想,1/5与1/5元、1/5米、1/5千克等带单位的分数相同吗?甲数比乙数多1/5,是以乙数为标准数进行计算的,而求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是要以甲数为标准数来进行计算的,答案怎么会相同呢?”通过这样的点拨,学生领悟到自己回答的错误。此时,再让他们推算,很快得出正确答案:甲数比乙数多1/5,则乙数比甲数少1/6。2.针对思维定势,有效点拨学生在学习过程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2009-12-11

  • 思考题指导方法例谈
    之和是16.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你知道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吗?”这道题可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解答,但学生还没有学过解方程,因而这种方法能理解的人数不多。于是,我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理解了“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意思就是乙数是甲数的10倍,把甲数看作一份的话,乙数就是10份,画成线段图如下(图10)。根据线段图,学生很容易就能从图中看出,甲、乙两数之和是16.5,这个和是甲数的1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3期2009-04-24

  •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检测题
    6=-3.2. 甲数比乙数大5,甲数是-2,则乙数是.3. 1的相反数与-2的绝对值的和是.4. 如果某台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那么这台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5. 已知|a|=9,|b|=5,且a二、选择题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4+(3-2.4)=3 B. 4 -(4 +3)=3 C. 7.4-(8-7.4)=6.8 D. 30-(41-8)=-19 7. 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为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2008年8期2008-10-15

  • “有理数的加减法”检测题
    6=-3.2. 甲数比乙数大5,甲数是-2,则乙数是.3. 1的相反数与-2的绝对值的和是.4. 如果某台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那么这台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5. 已知|a|=9,|b|=5,且a二、选择题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4+(3-2.4)=3 B. 4 -(4 +3)=3 C. 7.4-(8-7.4)=6.8 D. 30-(41-8)=-19 7. 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12℃,最低气温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2008年7期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