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

  • 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议
    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命题人或许是基于对潜在立意范围限制的考虑,还提供了一则鲍叔举荐管仲,让其助力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拓展材料。应该说命题人是有体恤、有讲究的:体恤在于学生即使对鲍叔等人不太熟悉,看完材料也会有所感悟;讲究在于命题人设置了至少5个任务(班内读书会情境设置,分享人角色定位,作文内容和作文形式限制,其他一般性要求),考生必须完成这些任务要求。下面笔者先从三篇优秀作文谈起,分别是《鲍叔,国士无双》《大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2期2021-12-28

  • 齐桓公的曲线
    仲之力,天下人赞鲍叔之知人,皆不谬矣。管仲鲍叔皆颍上人士,为总角之交。管父鲍父同朝为齐国大夫,管仲鲍叔自是官二代,然两人纤芥无染官宦之家的骄横之气。有胸怀之人不带戾气矣。管鲍交谊日长,相知益深,一生了无嫌隙。此中可见二子为人之正、品质之高。管仲曾感动叹道:“知我者,惟鲍叔也。”管鮑二人,秉性稍异。管仲重仕进,鲍叔淡功名。齐襄公时,管仲佐公子纠,并力劝鲍叔出仕,鲍叔选择辅助公子小白。为避政乱,管鲍各拥其主分别出奔鲁国和莒国,无意中形成各事其主的格局。公元前6

    领导文萃 2021年23期2021-12-16

  • 内容丰厚,如临美境
    能谋略,如何能有鲍叔举荐的佳话?齐桓公“九合诸侯,一统天下”的伟业又从何谈起?这正像我们今日这场读书会,莘莘学子为实现个人理想、报国志向而汇聚一堂,从书中汲取先贤力量,从历史中感叹人性光辉,进而修身立志,培养才干。历史长河浩浩东去,能留名于史的必是雄才。纵观古今,诸葛亮、曹操、南仁东、袁隆平谁不是靠一技之长、盖世之能闻名于世?放眼东西,钱学森、普朗克,谁不是凭自身本领留名青史?雄才当如管仲,内方外圆。面对昔日君王的败北,曾经的敌人抛来橄榄枝,管仲或有迟疑,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14期2021-08-30

  • 搭桥接榫,巧妙过渡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13期2021-08-30

  • 任务驱动,要素完备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6期2021-06-17

  • 凝心聚力成伟业
    人也。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②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③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④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⑤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1年5期2021-06-11

  • 让考场作文读起来如临美境
    出众的才能谋略,鲍叔举仲的佳话将何去何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又将从何谈起?这正像我们今日这场读书会,莘莘学子为实现个人理想、国家伟业而汇聚一堂,从书中汲取先贤力量,从史中感叹人性光辉,进而修己达材以成己任。历史浩浩东去,能留名于史的必是有能力的雄才。纵观古今,诸葛亮、曹操、南仁东、袁隆平谁不是靠一技之长,盖世之能闻名于世?放眼中外,钱学森、普朗克,谁不是凭修身达材留名青史?雄才当如管仲,内方外圆。一代宗师叶问曾言:立身钱作样,内方还要外边圆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2期2021-06-01

  • 权衡·摘句·语境·体式 ——例谈高考权衡型作文题之发言稿写作的四个支点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1期2021-04-08

  • 鲍叔不朽清流长
    泅渡岁月的长河,鲍叔———牵连着霸王伟业和相国雄才的智者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开门见山从历史上的东周列国写起,自然引入正题,简洁明快。)韩愈尝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具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老子》云:“知人者智。”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得人尽其才、国得其才。正如刘先主三顾草庐,“鱼到南阳方得水”,诸葛孔明横空出世,弄花香满衣,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2期2021-04-06

  • 语文作文范例点评
    。题目准确概括了鲍叔的品格,开头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鲍叔三个特点,后文紧紧围绕这三点展开议论。先写“成必有我”,写他慧眼识才;再写“功不在我”,写他甘心俯首;最后揭示其根本原因是“以国为大”的“赤子心”。题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多用整句,简练典雅。“如伯乐,识名马,知贤善用。”“含当轴,甘俯首,不慕权位。”“重国事,图雄飞,以国为大。”三句位置突出,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用词贴切,典雅不俗,朗朗上口。全篇中还有更多的三字句、四字句,整散结合,

    考试与招生 2021年2期2021-03-16

  • 高考作文审题,一场黄金600秒的理性思维风暴
    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典出另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史记》。考题要求考生从命题人于材料中所给出的对中华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的三个人物中任选其一,以“发言稿”的文体,阐发自己“最深的感触”,再清晰不过地表明,这道作文考题完全是遵循2017年版《课程标准》来拟制的。“史论”文体的写作,近些年已极少出现于高考语文试卷。如何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迅速地谋篇布局,写出一篇不俗的考场作文呢?审题,就是关键的一环!考场作文又是限时写作。虽然高考语文考试总时长为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2期2021-03-08

  • 语文作文范例点评
    工整贴切地概括了鲍叔的优秀品质。开篇入题,干净利落。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读书会的情境,再用“而给我感触最深的”一转,引出论述的主人公鲍叔,两句话入题,毫不拖泥带水。概述史实,提纲挈领。第二段紧承第一段极为精练地概述了史实,指出鲍叔知人善荐是由于其“宽广胸怀”和“高远站位”,既点明题旨,又明确了行文的总纲。结构清晰,论据充实。第三段到第六段,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在论述“知人善荐”时,运用了廉颇、蔺相如和苏轼、欧阳修的例子;在论述“站位高远”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期2021-03-01

  • 拳拳爱国心,忠诚报国行
    感。”的确,支撑鲍叔不计前嫌推举管仲,甚至甘愿退位让贤的,正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爱国是逆境中的担当。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处于不利地位时,鲍叔不怨天不尤人,而是勇于担当,发愤图强,尽心辅佐。经历了逆境的千锤百炼,鲍叔不仅“曾益其所不能”,更使担当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的担当,是在侵略者冷冷的刺刀前、法西斯隆隆的枪炮声中,先辈们用舍生取义诠释的家国大义,是父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期2021-02-22

  • 成人之美,实己之美
    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能知人也”呢?没有鲍叔之知人,没有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没有他的胸怀天下大公无私,管仲的才华将无以展现,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也无从谈起,成人之美,是建立这个铁三角的纽带。古往今来,激烈的竞争,忙碌的生活,稀缺的资源配置,有限的发展机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太多的嫉贤妒能和自私自利。庞涓陷害自己的同学孙膑,魏惠王不用商鞅而欲除之而后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强大起来,而明治天皇和日本内阁的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却极力策划和宣传对华的侵略,通

    成长 2021年1期2021-01-03

  • 知人善任成霸业,甘居人下彰精神
    管仲之智,但若无鲍叔知人善用之能,甘居人下之量,其霸业恐也无从谈起。因此,三人中,我更欣赏鲍叔。我欣赏鲍叔知人善用的能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同样,若无鲍叔,岂有管仲?当时的管子,德不能服众,才不能服人,更与桓公有“一箭”之仇,可谓必死。但鲍叔偏偏“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他深知管仲的非凡才华,更能意识到管仲对于齐国的价值,于是他力排众议,不仅劝说齐桓公任用管仲,更以相位相让。正是鲍叔的能知人、能用人,才让齐国走向富强。良玉未剖,与瓦石同类;名骥未驰

    考试与招生 2021年3期2021-01-02

  • 容人之义,成人之德
    ,外合诸侯,当推鲍叔牙容人成人之功。我想,若没有鲍叔牙的容人之义和成人之德,所谓五霸之伐也许不那么容易落在小白的头上。自古容人者得人,而容人并非易事。如果论“容人”,齐桓公的不计前嫌似乎倒更贴切一些。从表面来看,桓公没有计较“箭中带钩”之仇,反而重用管仲,确实体现了一国之君的胸怀雅量,但是请大家细想,对于齐桓公与鲍叔牙二人,管仲之留,谁更有利?答案不言自明。管仲之留,对桓公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对鲍叔而言,则是夺功劳于一瞬也。况且鲍叔牙对管仲远在自己之上的能

    考试与招生 2021年2期2021-01-02

  • 语文作文范例点评
    确而精辟地概括了鲍叔的优秀品格——“对于君王的忠诚,对于人才的敏锐,甘于下位的谦虚,不计前嫌的度量”,并以此为纲统摄全篇,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二、结构严谨,论证扎实。文章先从“为国家发展而舍前仇,是智慧,亦是肚量”和“对朋友尽知而甘其下,是大气,亦是尊重”两个角度来举例论证,无论是使用张九龄与王维还是鲁迅与胡适的事例,都很精当。文章最后联系现实,结合疫情、国际纷争等时事素材发出号召——“当今青年,都能得鲍叔之品质,弃隔阂,重朋友,恪己

    考试与招生 2020年12期2020-12-23

  • 伯乐比千里马更重要
    何月下追韩信以及鲍叔和管仲的伯乐之交等。没错,他们正是历史上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佳话传奇。遥想古代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王位之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双方博弈,不是他死就是他活。按照历史惯例,输的一方多被杀头或流放。然而,预想中的那样却并没有发生,相反鲍叔作为胜利的一方却甘愿退居其下,举管仲上位。这等气魄,便让后世有了“世有管仲之千里马,难遇鲍叔之伯乐”的无限感慨。因此,我认为鲍叔之贤能,其贤大于能!鲍叔之能胜过齐国国君,亦胜过一代贤臣管仲。原因无它,只因他有一颗伯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语文作文点评及升格示例
    家好!众所周知,鲍叔甘居人下,向齐桓公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司马迁认为这得益于鲍叔之知人。而我以为,鲍叔可贵之处不只在于知人,更在于容人。知人易,容人难。知人是一种能力,容人则是一种胸怀。不知人者,错过的可能是一颗星星;不容人者,失去的则是整个星空。作为朋友,鲍叔了解管仲实为常理;但作为竞争对手,鲍叔能包容管仲,方显其可贵。容人难,难就难在那份胸襟和气度。庞涓设计害孙膑,兵败身亡;范睢进谗杀白起,污名加身。从古至今,未尝见心胸狭

    考试与招生 2020年12期2020-12-23

  • 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及示例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2020-12-23

  • 试析2020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题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更深?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作文指令明确,方向清晰,写作的立意也就三个——对齐桓公感触深、对管仲感触深、对鲍叔感触深。而抓住每个人物相应的品质也比较简单:对于齐桓公,抓住“管仲用箭射中他的衣袋钩”以及“于是桓公重用管仲”两句话,很容易概括出“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等品质;对于管仲,关注到孔子的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也不难概括出“真能力的重要性”;至于鲍叔,先是推荐管仲,又“甘居其下”,再加

    师道·教研 2020年11期2020-12-21

  • 《管子》训解再正误二则
    是昭德以贰君也。鲍叔之知不是失也。”(正文与诸家训解不特加标出者均出自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此句注疏不多。尹知章注认为是:“言昭管仲之德,以为君之副贰。”(姜涛《管子新注》,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176页)沿用这一观点。按:这一注释乍看似无问题,也没有引起太多异议。但细研前后文意就能看出,这里是鲁国施伯对鲍叔牙的评判,判断鲍叔牙不会杀管仲,而且还会重用管仲。这段不难找到施伯所认为的鲍叔的功绩和智慧:第一就是“力死之功”,第二就是“显生

    江海学刊 2020年6期2020-12-17

  •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选评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對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11期2020-12-14

  • 心有明珠,山河明媚
    诸侯,一匡天下;鲍叔知人善任,襟怀宽广,进言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霸王之业。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齐桓公称霸路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在历史的更替中,人们往往更看重贤臣对明主的作用,而将明主置于较为被动的地位。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对齐桓公自身主体作用的思考。林清玄先生说:“心有明珠,山河明媚。”无数位明君心中蕴藏的明珠,散发着柔和而不耀眼的光辉,照耀着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盛世图景。而正是这颗明珠,使得齐桓公听从鲍叔的意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34期2020-12-11

  • 歪答高考作文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答: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用猜,因为职位的关系,齐桓公肯定是当老师的,管仲和鲍叔只能是学生,所以才有管鲍之交。2.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答:带你走近导航,这样什么地名你都听得清。3.“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答: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药物也是这样想,药能医人,亦能伤人。4.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

    意林·少年版 2020年21期2020-12-10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者明”。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于成就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他具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知人者智。知人者如鮑叔方能举荐贤才,不致使贤才有怀才不遇之憾。《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落得几十年湮没无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9期2020-11-20

  • 对三位历史人物的感触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業。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31期2020-11-16

  • 考场作文高分密码
    争夺帝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

    广东教育·高中 2020年10期2020-11-16

  • 关注文体特征,保持思路清晰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下一代英才 2020年10期2020-11-12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公民高尚情操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9期2020-11-06

  • 大义之举尽显圣哲情怀
    我想来谈谈自己对鲍叔的认识。因为在齐桓公、管仲、鲍叔这三人之中,我对鲍叔的感触最为深刻。齐桓公,中箭之后裝死逃脱,不可谓不聪慧;即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不可谓不大度。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可谓不足智多谋。然而,他们身上的这些优点远不如鲍叔身上的优点可贵。我倒不是称赞鲍叔尽心尽责辅佐齐桓公成功即位,如果那样,便也落入了“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世俗成败论中。我真正推崇的是鲍叔辅佐齐桓公成功即位之后乐居人下、主动让贤的义举。因为,这一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10期2020-11-02

  •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0年10期2020-11-02

  •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作文评选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9期2020-10-30

  •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10期2020-10-28

  •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选评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9期2020-10-28

  • 管仲是一个好CEO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说要想称霸的话,非他不可,自己愿意让贤。齐桓公采纳了这个建议,最终成就霸业。这是中国历史的一段佳话,后世有各种解读。比如,齐桓公能够不计前嫌,原谅当初管仲用箭射他,这是国君中难得一见的肚量。称赞齐桓公,体现了人们对明君的渴望。鲍叔也受到很多人称赞,因为他不但有“知人”的才能,更能克服自己的表现欲和现实利益,发自内心地举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8期2020-10-28

  •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析两篇
    文峰(一)习鲍叔精神,成自我价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阅读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我感触颇深。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管仲的贤能辅佐,鲍叔的知人善任都让我受益良多,但我对鲍叔所具有的精神感触最深。【夹评1】文章开篇抓住“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提纲挈领性的问题,结合材料对三人最突出的品格特征进行概括,并开门见山,用“鲍叔精神”作为文章的“立骨之语”。不足之处是,从下文可以看出,“鲍叔精神”所包含的三层意思,其中就有“知人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9期2020-10-26

  • 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刘奇志(一)鲍叔不朽清流长——读书会上的发言稿湖南一考生各位同学:大家好!春秋时期,兵燹不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景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洇染着历史的气息,泅渡年岁的长河,鲍叔,这位牵连着霸王伟业和相国雄才的智者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韩愈尝喟然慨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老子》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9期2020-10-26

  • 成就好作文的三级阶梯
    与齐桓公、管仲、鲍叔相关的一则史料写一篇讨论发言稿,说说自己对哪个人“感触最深”,在班级读书会上和同学交流。这是一道人人有话可写,但要写好又很难的题目。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笔者觉得需架好三级阶梯,拾级而上,方可成就佳作。第一级阶梯:关注写作的形式和内容,明晰讨论发言稿的格式与要求。发言稿最基本的要素有:题目(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致谢语。有时还需要祝福语、落款和日期,这是发言稿最基本的格式。在把握基本格式后,其“正文”内容的写作很有讲究。讲究一:语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9期2020-10-26

  • 语文作文点评及升格示例
    章的立意而言,将鲍叔比作善于识人的千里马,强调伯乐的重要性,应该说是合乎题意的,但是文章在后续的论证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首先是思路能放不能收,导致后文离题太远。文章从鲍叔谈到慧眼识人的伯乐,然后通过联想对比强调慧眼识人的重要性,这没有问题。但接下来由古及今大谈慧眼识人的重要性,就基本脱离了鲍叔这根主线。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做到能放能收,实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再就是思维不周密、逻辑不严谨。如文章在联系当下谈到慧眼识人时,

    考试与招生 2020年10期2020-10-23

  • 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8期2020-10-15

  • 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材料与任务的审读
    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让考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关注的是阅读时代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与往年相比, 还是要求考生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读懂中国故事背后的中国情怀,能从历史的维度,理性把握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但就作文的形式来看,这作文还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是

    广东教育·高中 2020年9期2020-10-09

  • 聚焦: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9期2020-09-24

  • 胡梦颠倒说鲍叔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你选定了一个人物,那就要分析这个人物。分析的意思就是要把事情拆开来看清楚。就像修理汽车,你不拆开看,就弄不清其内部构造。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要想弄清楚问题,就像算账一样,只能把账一笔一笔地算清,如果混起来算,肯定是一笔糊涂账。学生的毛病恰恰是习惯“混起来算”成糊涂账,突出的表现就是贴标签,那会永远将自己淹没在大众之中。我们就以这则材料为例。分析人物需要先弄清“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鲍叔对桓公说,要想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9期2020-09-24

  •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知人善荐——我看鲍叔。听了大家的发言,有的同学羡慕齐桓公,有的同学欣赏管仲,也有同学称赞鲍叔。事实上,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在于其知人善任,这是有作为君王的共性。管仲有治国之才,且发挥了才华,这是杰出英才的相似之处。而鲍叔在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可以说没有鲍叔,齐桓公的伟业可能要打折扣,而管仲也可能被埋没。所以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最欣赏鲍叔。我钦佩鲍叔如此了解管仲。孟浩然曾在《留别王维》感叹道: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朋友之间的交往,知音者少之

    美文 2020年18期2020-09-09

  • 全国Ⅰ卷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美文 2020年18期2020-09-09

  • 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管鲍之交”中的鲍叔就是这样一位君子。幼时,我只觉鲍叔宽容大度,善良稳重,感动于他和管仲的莫逆之交。而今再读,却被他的广阔胸襟和非凡气度所折服,予我感触良多,这是一种豁达包容的人生智慧!此非常人所有,故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所以,大智慧者,必有谦和豁达的胸怀。鲍叔者,管仲之伯乐也。管仲家境贫寒,鲍叔不仅在买卖分红上让利,还在他人责骂管仲贪婪时为他辩解;管仲办事不利,鲍叔非但不怪罪于他,反而宽慰他并非无才无能,而是“时机不好”;管仲生死之际,鲍叔

    美文 2020年18期2020-09-09

  • 心底无私天地宽
    绕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故事,要求考生对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一个,写一篇班级读书会的发言稿。看完此题,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心底无私天地宽。”管仲像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小白技高一筹,打败了纠,夺得国君之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想拜一直追随自己、辅佐自己成功的心腹之人鲍叔为相。面对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鲍叔却很淡然,非常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

    人民周刊 2020年15期2020-08-31

  • 高考作文,他们这样写
    绕齐桓公、管仲、鲍叔写一篇发言稿,这让很多网友和考生略感意外。本报第一时间邀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媒体工作者、教师、大学生试写高考作文,快来看看吧。谦逊识人,心系社稷——也谈我眼中的鲍叔 熊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谦逊识人,心系社稷》。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流传千古,彪炳青史。三个人物,各有千秋。其中,齐桓公为君大度,不计前嫌、礼贤下士,能用人也;管仲为臣智慧,舒展才能、足智多谋,是能人也。他们固然让人敬佩,但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为臣为友,

    科教新报 2020年28期2020-07-21

  • 品味友谊,温暖同行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②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③,知我不遭时④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⑤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⑥,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选自《列子·力命》)【注释】①贾:做生意,经商。②见逐:被罢免。③不肖:不贤,无能。④遭时:遇到好时机。⑤召忽:当初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0年3期2020-06-09

  •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知我不羞小节而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在管仲年幼期间,因为贫穷,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配钱财时多给自己,而鲍叔不以为我这是贪婪,而是知道我贫穷。而我曾替鲍叔出主意做生意而导致失败,鲍叔也不认为我是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2期2020-03-08

  • 试析2020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题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更深?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作文指令明确,方向清晰,写作的立意也就三个——对齐桓公感触深、对管仲感触深、对鲍叔感触深。而抓住每个人物相应的品质也比较简单:对于齐桓公,抓住“管仲用箭射中他的衣袋钩”以及“于是桓公重用管仲”两句话,很容易概括出“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等品质;对于管仲,关注到孔子的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也不难概括出“真能力的重要性”;至于鲍叔,先是推荐管仲,又“甘居其下”,再加

    师道(教研) 2020年11期2020-02-24

  • 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解读及佳作选评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41期2020-01-22

  • 以超群之才,成国之伟业
    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2020-01-15

  • 言志议论类文言文阅读
    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①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②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2期2019-04-29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选自《史記·管晏列传》,有删改)【思考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人恒过 ( )(2)而后作 ( )(3)鲍叔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7年15期2017-04-14

  • “熟”材新用·管鲍之交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第二》)[ 运用方向]一、管仲的角度1. 历经失败不沉沦。管仲经历的失败很多:“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三仕三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文言文课外阅读精练(十一)
    ②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④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⑤,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9期2014-09-22

  • 高考文言文复习应强化几个意识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段文字与教材有关的要点有:1.重难点字词。教材中没有“多”是“赞美”的例子,但是却有“少”的例子,如:“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子《秋水》)2.重点句式。二、整体意识整体意识即时刻不忘将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放在整体语境中来理解,同时还要注意到

    中学语文 2010年30期2010-08-15

  • 知己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段话是管仲谈到知己之交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太史公在评论这段话时,特别强调:“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知己,这是友情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8期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