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

  • 粤方言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区人口流动大,粤方言文化面临着逐渐消磨的状况。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隶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同时又具有文化传承的独特属性。通过粤方言的文创设计转化,架起文创产品与粤方言文化联系的桥梁,已成为推广粤方言文化的方式之一。然而,现有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存在内容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理论内涵缺乏系统化等问题。因此,以粤方言作为设计的切入点,明确提出粤方言文化创意应用设计的新思路有助于粤方言文化的传承。一、相关背景现状概述(一)粤方言文化的现状与困境粤方言,即粤语、广府话等,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2022-09-30

  • 十九世纪以来粤方言“唔”系否定副词的发展演变研究
    、引言“唔”在粤方言中表示对意愿、行为、性状、变化等的否定(李新魁,1995)。目前学界对“唔”系否定副词的研究主要以共时描写为主,如高华年(1980)、李新魁(1995)、袁家骅(2001)、詹伯慧(2004)等所言。同时,还有陈朗(2011)所描述的在现代粤方言中“唔”系否定副词的类别及用法;彭小川(2013)对在广州话中表示主观判断的“X唔慌Y”格式的语义及形式特征的研究,等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十九世纪初期至二十世纪中后期的粤方言文献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7期2022-07-15

  • 广东信宜粤方言完成体标记“开”的多功能性及其探源
    名市北部。信宜粤方言存在完成体标记“开”,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但是现代广州话用“开”表示始续体。以“开”表示完成体貌在现代客家方言里普遍存在,这是否意味着信宜粤方言完成体标记“开”受到客家方言影响?据此,笔者通过分析和比较粤客方言助词“开”的用法,探究信宜粤方言完成体标记“开”的来源。本文使用的早期粤方言语料均来自《早期粤语口语文献资料库》。该资料库的文献包括《土话字汇》(1828)、《读本》(1841)、James Dayer Ball的Cant

    南方论刊 2022年5期2022-06-09

  • 粤方言对《海国图志》国名译词的影响
    词占绝大多数,粤方言对译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音、自造字和转音几个方面,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汉语方言系统有关。译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带来语音感知差异,使得译词选用时存在主观性。《海国图志》中的国名译词不仅发展和完善了近代汉语系统,对翻译学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 《海国图志》;国名译词;粤方言【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1-0105-03基金

    今古文创 2022年1期2022-02-03

  • 字词互动视角下的粤方言词探源 ——以牛排、文胸为例
    是进入普通话的粤方言外来词,这一点已成学界公认事实。粤方言区称为“牛扒”,《汉语方言大词典》:“【牛扒】牛排(西餐菜名),粤语。广东广州[ŋɐu11p’a11-35]。”[5]791除此之外还有鸡扒、羊扒、鱼扒。《广州方言研究》有:“扒pa35肉排(一种西式菜)。”[6]《广州话正音字典》“扒”:“(二)paa4[爬],pá①用手或耙子等工具把东西聚拢或散开:~草。②一种把食物煨烂的烹调法:~羊肉│~鸭。③排,煎炸的肉块:猪~(猪排)│牛~(牛排)。”[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13

  • 明朝时期东莞木鱼歌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芹木鱼歌,作为粤方言说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俗文学文本故事转化为说唱类曲艺形式。据研究考证,木鱼歌的文化渊源可追溯至唐代汉族说唱文学“俗讲”和宋元时期弹词,至明朝末期木鱼歌作为说唱类的俗文学初步形成,受佛教宝卷传唱的影响,由区域俗文学以雅唱和俗唱的形式广为传播。作为俗文学的东莞木鱼歌有三大特色:首先,内容题材丰富。木鱼歌的内容大都是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文化基因隐含其中,起到明朝版的“文化思政”教化意义和社会治理作用。其次,人物形象大都是以

    文化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1

  • 借助粤方言特点辅助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元散曲选读》。粤方言保留了大量古音和古汉语词汇,这个特点可以为教学所用,使其成为粤语地区古诗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关键词】粤方言;高中古诗文;教学实践古诗文的学习,同时也是古汉语的学习。粤方言,在语音、词汇甚至语法等方面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特点,是汉语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語较多的一种方言。粤方言和古诗文密切相关,利用粤方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极其与古诗文的微妙关系,辅助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是可行的。为此,笔者对如何借助粤方言特点辅助高中古诗文教学进行了系列探索。一、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期2021-02-21

  • 粤方言区高校“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韶关学院为例
    开展教学。一、粤方言语境下的现代汉语偏误分析广东地区方言众多,主要有粤方言、客家话和潮汕话等。其中粤方言最为普及,绝大部分当地人都会讲粤语。多年来,由于广东经济发展的前沿地位,粤语电影、歌曲等文化的盛行使得粤方言在当地具有持续强大的影响力,应该说粤方言是一种强势方言。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强势方言的影响下,学生现代汉语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粤方言的影响,这是语言的负迁移现象。省内学生的现代汉语表达明显带有粤方言的烙印和痕迹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31

  • 粤方言里的“拍拖”
    于历史的关系,粤方言里的音译外来词非常多。甚至连“球”这样的常用字,在广州一带也喜欢用“波(ball)”来代替。其中有些外来词如今已经融入了普通话。比如现在司空见惯的“派对”一词,最早就是粤方言对“party”的音译。这样一来,不少人看到粤方言中讲到男女谈情说爱的词用“拍拖”时,往往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莫非它也是一个外来词?其实并不是。“拍拖”的字面意思虽然和“谈恋爱”风马牛不相及,但它的确是一个在南粤大地土生土长的词汇。“拍”这个字在粤方言里有“靠在一起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10期2020-12-03

  • 衡阳西渡方言与白云区粤方言的比较
    言;西渡方言;粤方言;白云区;比较【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6-0085-02湘方言中的老湘语很能代表湘语的特色,而衡阳一带是老湘语的要地。粤方言主要是以广州话为代表,以广州语音为标准语音,当地人也将其称之为“白话”。本文选取衡阳西渡方言和白云区粤方言,对比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挖掘两者的异同之处,同时阐述研究的意义。一、语音方面在语音方面,衡阳西渡方

    今古文创 2020年26期2020-09-10

  • 粤方言中的“V下”“VV下”与“V下V下”
    “V下V下”是粤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三个构式,本文结合其对应的普通话语法现象分别进行讨论,发现三个构式和所对应普通话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关键词】粤方言;V下;VV下;V下V下;构式;语法现象一、粤方言简介粤方言俗称为“白话”。它是由雅言演变而成,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特点和古汉语词语。因此,它的一些语法特点和现象是现代普通话所没有的。粤方言可分为广府片、邑浔片、高阳片、四邑片、勾漏片、吴化片和钦廉片。鉴于笔者来自粤方言广府片区,本文涉及到的是该片区的语法现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1期2020-09-06

  • 粤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演变
    等学者的研究,粤方言广州话完成体可以通过动词35 变调和体助词“咗”来表现[1-3],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陶原珂进一步指出:最典型的完成体助词是“咗”,但“起、埋、晒、喇”等助词也在各自的一定语义范围内表达完成义。[4]318关于粤方言完成体标记,除了变调类型外,袁家骅等、张洪年、李新魁、詹伯慧均标记为“咗”[2,5-7],詹伯慧同时还有另一标记“□hεu”[2]113。标记的语法单位则存在着“词尾”和“助词”的区别:袁家骅、张洪年认为是词尾;詹伯慧、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16

  • 粤方言“口”旁自造字的性质及相关问题
    近,意义无关。粤方言这类字数量众多,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学界讨论的粤方言“口”旁自造字有两类,一是粤方言字,二是音译词词形中的“口”旁字。涉及两方面:(一)“口”旁自造字的性质。詹伯慧、丘学强[1]、邓小琴[2]等在表述中将其看作形声字,也有学者将表音译词或方言词的“口”旁字当作形声字来举例。(二)“口”旁功能。有4种认识:1.玛突来维切·帕维尔[3]、詹伯慧、丘学强认为“口”旁表示一种风格意义,詹伯慧进一步认为“即表示该字是口语用字”,邓小琴认为“加‘口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6-10

  • 晚清粤方言小说:岭南文化空间与时间意义的交汇
    粤言入文”:以粤方言为外壳的小说学术界一般认为,粤方言正式进入中国文人的文学创作可追溯至成书于明末清初的木鱼书《花笺记》。(1)现存最早文献为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福文堂刊本《第八才子花笺》。粤方言进入中国文人的小说作品,现存最早的是约成书于1870年的邵彬儒编劝善小说集《俗话倾谈》和《俗话倾谈二集》。(2)章培恒、陈广宏主编《晚清小说书目》记载《俗话倾谈》《俗话倾谈二集》由粤东五经楼刻于同治九年(1870)。笔者所用版本为广州华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5-29

  • “源方言”与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 ——以补语标记“到”为例*
    .)(闽南语、粤方言、客家话),这种现象的直接影响造成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密切接触以及共同语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从外部看,马来西亚华语受到大陆及香港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等的影响;从内部看,马来西亚华人多来自福建和广东,以南方方言(福建厦漳泉一带的闽南语、广东粤方言、客家话)为“源方言”,“南方方言对华语的影响,是巨大的”(3)周清海.华语研究与华语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3).。此外,华语还受到马来西亚官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4-09

  •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综述
    著,重点综述以粤方言为主要方言,以广州、香港、澳门、深圳为中心城市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研究概况;也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境内客家方言和闽方言研究的大略情况,附论“普通话-粤方言-其他方言”的深圳语言生活模式。大湾区粤方言的一致性、包容性、开放性特征,引导大湾区语言研究出现了3个重要走向:一是重视普通话和粤方言的教学研究;二是重视粤方言的应用研究;三是重视粤方言文字的整理和使用。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综述;粤方言中图分类号 H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1期2020-02-14

  • 美国汉学家卫三畏《英华分韵撮要》的粤语音系比较研究
    是美国早期汉学粤方言研究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从该字典的编撰背景、拼音方案和闽粤方言异同角度,分析卫三畏对粤方言研究的方法和路径,探讨该字典在近代粤英双语字典发展史和美国早期汉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英华分韵撮要》的编撰背景19世纪上半叶,在华西方传教士已经出版了一些粤方言字典或词汇手册。《撮要》编撰背景源于1849年卫三畏编写一本粤方言词汇对照小册子的计划,以此作为他早期出版的另一本字典《拾级大成》的资料补充。在编撰过程中,因收集到丰富的粤方言资料,卫三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2020-01-02

  • 佛山粤方言景观的现状及其影响
    向和文化内涵。粤方言作为佛山的本土语言,早已成为维系佛山本地居民的纽带,维系着佛山本地居民的情感和风俗文化,承载着佛山人民的生活习惯与记忆。文章讨论了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物质空间与意识形态建构的角度解读粤方言的现身与隐身趋势,以代表了佛山文化特色的祖庙以及周围全球化趋势明显的街区商铺为例,粤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关键词:语言景观;方言地理;粤方言;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7期2019-10-30

  • 浅谈粤方言中的假借现象
    陈悦摘 要:粤方言书面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假借现象,书写简单、使用频率高的别字常用来代替本字。本文以“埋”“擦”“郁”这三个粤方言字为例,探究其与本字的联系。本文认为:埋的本字为摩,擦的本字为?,郁的本字为?或逳。关键词:粤方言;假借;埋;擦;郁许慎《说文解字·叙》有言:“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假借不仅是古代汉语中“六书”造字法之一,也是粤方言在书面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造字方法。在粤方言书面化的过程中,当所要表达的含义对应的字词在书写方面较为繁杂或使用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2019-07-16

  • 粤方言里的“番鬼”
    郭晔旻粤方言,俗称广东话。但“广东话”这个概念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粤方言不只分布在广东,广东的方言也不止粤方言这一种(还有闽方言、客家方言)。在古代,粤方言的中心一直在广州,所以也被叫做“广府话”;近现代香港崛起后,成为了新的粤方言文化中心城市,但从语音上来说,香港粤方言和广州话区别不大,双方沟通并无障碍。改革开放初期,随着香港通俗文化进入内地,粤方言中的许多词汇也为广大群众所知晓,“买(埋)单”就是一个例子。但还有许多方言词汇,仍旧只通行在岭南一带,“番(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5期2019-06-18

  • 浅析粤普食物类词语的词汇差异*
    理位置的影响,粤方言中有大量的外来词。在对待外来词的方式上,广州话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在对待外来食物的翻译上也有所体现。1.单纯音译时音译结果不同根据外语词的声音用汉字的同音字对译过来,叫作音译词。由于北方方言区和粤方言区的语言习惯不同,对待同一个外来词也会有不同的音译方式。如“salad”,广州话音译成“沙律”,而普通话音译为“色拉”;“cocoa”在广州话中叫做“谷古”,在普通话中则被译为“可可”;“sandwich”在广州话中叫做“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2019-01-15

  • 浅析不同方言词汇的差异
    过对比普通话和粤方言中的词“点心”,分析词语的差异和特点。追根溯源,词汇含义的形成与不同地区文化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词:普通话;粤方言;词汇一、普通话与粤方言中“点心”一词的含义粤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区之一,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称之“白话”,主要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一些县区以及港澳地区。本文从“点心”一词入手,讨论粤方言和普通话中该词在语音、语法和实际语用中的差异及成因。“点心”在普通话和粤方言中的读音:普通话:diǎnxin粤方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8期2018-12-17

  • 粤方言对学生语言表达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汤洁容【摘要】粤方言的大范围普遮使用,为世人了解区域文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给规范用语的落实带来一定的阻力。这种不利影响对尚未系统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的高中学生而言尤为严重;是造成粤方言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不利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消除不利,提高粤方言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粤方言 学生表达能力 不利影响 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七大方言之一的粤方言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着。粤方言

    商情 2018年35期2018-08-08

  • 《金瓶梅词话》中“先头”与“头先”的词义考释
    用法,并且借助粤方言考察两者的词义分化与发展。关键词:倒序词;先头;头先;粤方言;辨析《金瓶梅词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撰写的长篇世情小说,有着丰富全面的言语内容,为近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中就有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倒序词。袁宾在《近代汉语概论》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倒序词”:“倒序词亦称倒辞,指字序可以颠倒的词语。”倒序词是近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这是由于近代汉语处于词语大发展、双音节词大量产生的时期,在双音节词语形成之

    青年时代 2018年10期2018-07-22

  • 广西粤方言心母字探析
    摘要:广西粤方言在广西覆盖面非常广,广西粤方言心母字可读[?][?][?][f]等,其中邕浔片、钦廉片的心母字常读[?],广府片的心母字常读[?],勾漏片的心母字较复杂,不同地区分别可读[?][?][f]。广西粤方言心母字存在不同读音的主要原因为:1.古越语语音特点的遗存;2.与其它语言的接触;3.通语或强势方言的影响。关键词:粤方言;心母字;粤语古越语;通语引言从《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图B1-18和图B2-2①中的粤方言分布来看广西粤方言的覆盖面非常

    神州·上旬刊 2018年5期2018-06-05

  • 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及应对策略
    能力打下基础。粤方言区的学生,因长期的母语发音的习惯已使得他们在一些英语的发音上,很难转换过来。笔者尝试利用二语习得的语言迁移理论,来指导英语语音教学,帮助学生减少粤方言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从而掌握更准确的英语发音方法。【关键词】语音;粤方言;负迁移;测试【作者简介】石进容(1977- ),女,汉族,湖北天门人,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学主管,英语讲师,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一、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分析粤方言,一般统称为“粤语”。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3期2018-05-29

  • “粤语”应叫“粤方言
    准确的名称叫“粤方言”。二者的差别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语言使用准确方面,却不该将二者混为一谈。关键词:粤方言;语言演变;方言区一、不叫“粤语”的原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这种上升到民族语层面上语言便拥有“语”的名称。我们国家所使用的语言叫汉语,即汉民族的共同语,广义上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方言又可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广东话”是汉语在广东地区的分支,属于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俗称为“话”,“广东话”就是这么来的。而“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2期2018-03-19

  • 学生在英语演讲赛前实训中克服粤方言对英语语音负迁移的探索和实践
    加突显。然而,粤方言和英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方面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李玉苏,2011)。一、迁移理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叫做“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粤方言一共分为九声: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因此,广东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遇到特殊的困难。(石进容,2013)二、选手在演讲比赛中的语音问题通过前期调研及对演讲比赛视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5期2018-02-26

  • 浅谈粤语与粤方言的概念界定
    要:粤语或称粤方言是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影响最广泛的语种,但是历来对粤语和粤方言的界定并不清晰,暂且笼统地称为“广东话”。而在笔者看来,它应当称为粤方言比较妥当。本文希望从它的概念、起源演变以及使用范围来对它做一个区分。关键词:粤语;粤方言;概念界定一、广东的语言及粤语、粤方言的概念1.广东省的语言分布广东省,简称“粤”,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代华南百越,在古文献中“粤”和“越”互为通假。而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早在约12.

    速读·中旬 2018年1期2018-01-25

  • 韩语与汉语粤方言的语音对比研究 ——兼论粤方言区学习者的韩语语音教学
    )韩语与汉语粤方言的语音对比研究 ——兼论粤方言区学习者的韩语语音教学张鹏远1,廖建乐2(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广东 广州 510900;2.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国际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韩语学习中语音学习是开始也是关键,对于粤方言区学生而言,其母语独特的语音体系对韩语语音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韩语与汉语粤方言的辅音、元音进行对比,论证韩语实际发音与粤方言的异同,将两种语言基本一致、略有差别和完全不同的发音进行归类,并逐一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11-09

  • 黄碧云小说《烈女图》中的粤方言
    是黄碧云创作的粤方言小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方言包括具有地方性的俗语、谐谑语、各种词性的词及体现地方民风和地方历史的方言词。方言口语是最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希望通过分析其中的实例,发掘其价值和意义,引起大家对粤方言小说的重视。关键词: 《烈女圖》 黄碧云 粤方言《烈女图》是黄碧云创作的粤方言小说,获选为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和第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奖。它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通俗大众的语言,主要用粤方言呈现香港不同时代的女子的生活历程和变化轨迹。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2017-10-21

  • 欧德理《广东方言词典》的体例和19世纪中期的粤方言音系
    19世纪中期的粤方言音系胡永利(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香港 999077)欧德理《广东方言词典》;19世纪中期的声韵调;体例;语音特征一、《广东方言词典》的成书背景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由英人全权管治,英美不同差会的西教士因语言文化相近之故,纷纷东来进驻香港,以此作为传教的起点。为了方便传递教义,他们努力学习粤方言,并着手编写粤语教材、粤语字典词典以及用粤语写成若干宗教书籍[1]。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文化学刊 2017年3期2017-04-08

  • 清末民初《圣经》粤客闽方言汉字译本的语言学研究
    化程度最高的是粤方言译本,以粤方言口语为基础;客家方言汉字译本的书面语基础接近于近代白话文;闽南(潮汕)方言汉字译本的书面语基础与浅文理译本相似,具有文白夹杂的特征。《圣经》方言译本一定程度上记载了汉语方言历史演变的轨迹。圣经;方言译本;语言学研究《圣经》研究是基督教研究的一部分,更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学、神学与文学方面,而有关圣经汉译研究则主要体现在:(1)圣经汉译版本、出版记录及翻译工作记录;(2)圣经汉译与新文体革命、汉字拉丁化运动的关系研究;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02

  • 清末粤方言的体貌标记
    要:本文對清末粤方言的13个体貌标记进行考察。“体”标记“V番”“V紧”“V住”“V开”“V亲”“V吓”和“貌”标记“V过”“V埋”“V嘥(晒)”“V定”“V亲”的意义与功能都沿用至今,其中,“V亲”兼有“体”特征与“貌”特征。至今,“V哓”在粤方言部分片区仍然使用,“V起嚟”发展出“V起上嚟”的形式。清末时期,粤方言体貌标记基本定型成熟。关键词:粤方言 清末 体标记 貌标记“体”表示动作、事件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的状态,是人们对客观进程的观察和感受。“貌”表

    现代语文 2017年2期2017-03-31

  • 粤方言字研究综论
    2)粤语,又称粤方言,是一种通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的一种汉语方言。粤语跟其他汉语方言相比,除了在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粤语具有一套完善的记录方言的文字系统,简称之为粤方言字。粤方言字作为汉字的从属系统,其功能主要是记录粤语。粤方言字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通用汉字重合的部分;二是粤语特有的方言字部分。广义的粤方言字指的是粤语区人们用来记录粤语的所有汉字,包括通用汉字、假借字(借读音和字形而不借字义)

    岭南学术研究 2017年2期2017-03-10

  • 深莞惠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意义
    632)深莞惠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意义李立林1,伍巍2(1.惠州学院中文系,广东惠州516007;2.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深圳、东莞、惠州在地理上连成一片,三市是广东粤语大本营与东部客家话的过渡地带,其方言有着和广州话不同的独特之处。目前深莞惠粤方言研究还缺乏大范围、深入的研究,从地理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概述深莞惠粤方言研究现状,探讨从地理语言学角度研究深莞惠粤方言的意义与方法。深莞惠;粤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意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08

  • 五邑银信中的若干常用粤方言词汇浅析 ——以三本银信集成为例
    信中的若干常用粤方言词汇浅析 ——以三本银信集成为例张 钊广东五邑地区是全国重点侨乡,祖籍五邑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美洲地区。他们在海外辛苦奋斗所得的微薄收入寄回家乡以作家用,久而久之便在华侨旅居地及国内家乡之间出现了侨批这一独特的行业。在闽南、潮汕等地,人们一般称呼其为侨批,而在五邑地区则多称为银信。由于银信包括华侨寄回家的家书,通常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反映了广大底层华侨的真实心理情感,也是维系华侨与侨眷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2013年“侨批”申遗的成功

    岭南文史 2017年2期2017-01-27

  • 粤方言学生普通话合口呼h-读成kʰ-探析
    510001)粤方言学生普通话合口呼h-读成kʰ-探析许洁红(广州大学附属小学,广东广州 510001)粤方言区学生读普通话时,易把以[h-]为声母的合口呼读成[kʰ-],是因为普通话以[h-]为声母的合口呼在粤方言中不读[h-],而读[f-]或[w-]。粤方言的[u]又前又扁,致使[h-]弱化,为突出送气,发音时忽然用力,会加强喉部紧张,而产生塞音[k-],塞音[k-]一送气,就形成了塞擦音[kʰ-]。粤方言;普通话;擦音;塞擦音一、前言1950年《小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2016-12-15

  • 普通话影响下粤方言词汇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倩倩【摘 要】粤方言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自成体系。受普通话推广的影响,粤方言词汇在词义及使用上都发生了变化。本文拟通过研究粤方言原有词汇的变化,探讨90后粤方言的使用特点,归纳现阶段粤方言的变化规律,并推测粤方言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粤方言;词汇;发展趋势;普通话;90后中图分类号:H1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49-03粤方言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汉语方言。这种活力表现在,一方面对其他方言、民族共同语甚至语言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2016-11-30

  • 粤方言的“镬”
    研究中心教授)粤方言的“镬”黄 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练春招(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镬”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郑玄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盛于鼎。”粤方言“镬”的基本义指炒菜用的铁锅,宽口无足,底部圆弧形。英语wok指中式炒锅,是粤语借词。“镬”在粤方言的分布如表Ⅰ所示。“镬”的构词能力很强,表Ⅱ反映出它已发展出丰富的语素义。归纳起来,“镬”在粤方言有二个词义引申层,各引出

    学术研究 2016年9期2016-10-17

  • 人文生态环境与粤方言的流变解读
    摘 要: 粤方言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保留了众多古汉语元素。此外,粤方言在发展过程中亦逐渐呈现出开放、多元、兼容等特点,因而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另外,由于语言作为文化现象依附于人文生态环境发展,因而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人文生态环境的创设,同时结合中国民族历史文化,对粤方言等进行传承与发展。本文从粤方言文化特征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粤方言流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驱动力。关键词:人文生态环境 粤方言 流变中图分类号

    中文信息 2016年5期2016-05-31

  • 模因论视角下粤方言中英语外来词及其顺应性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粤方言中英语外来词及其顺应性研究刘华(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粤方言作为汉语方言中的“强势方言”,以善于吸收外来词语尤其是英语词语著称。英语模因在粤方言中的不断复制和传播,说明粤方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粤方言词汇,增强了粤方言的生命力。本文以模因论和顺应论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探讨了粤方言中英语模因的表现形式、广泛流行的原因及其在使用过程中顺应的因素,论证了粤方言中大量英语模因的存在和使用是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07

  • 粤方言吉祥语与地域文化
    商品经济发达的粤方言区,吉祥语更具有鲜明特色。粤方言区的人们日常使用语言时往往讲究“口彩”,喜欢用吉利的词汇指称事物,也常常因避讳禁忌语而使用吉祥语。这些吉祥语,不仅反映了人们祈吉求福的社会心理,更折射了粤方言地区浓厚的地域文化。一、粤方言吉祥语与商业文化粤方言地区多是商业发达、从商者众多的地方。经商者讲究“彩头”,追求吉利,因此粤方言中有不少与“利市”、“发财”相关的吉祥语。春节时,穗港地区的人们会给小孩和未婚男女派发“利是”(红包),这与“利市(市场)

    语文学刊 2015年15期2015-08-15

  • 粤方言中的壮侗语底层语法
    侗台语族,现今粤方言仍遗存不少古越语底层语法。本文通过分析粤方言的比较句式“X+A+过”、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持续体等,以求证这些语法现象可能是侗台语的底层留存。关键词:粤方言 壮侗语 底层语法一、引言发展汉语不能只局限汉语本身,汉语和其他汉藏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探析粤语和侗台语的关系,以对比研究二者,能扩展研究领域和改进我们的看法。语言的底层问题必须结合民族变迁过程,并非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双方的民族变迁过程,研究粤方言的底层,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8期2015-07-05

  • 粤方言词汇北上看文化渗透
    等方面的影响,粤方言很多词汇被普通话吸收,成为日常用语。本文从粤语的发展、粤语进入普通话的途径以及挖掘具体例子等方面入手,探讨背后的文化渗透。关键词:粤方言  北上  渗透一、引言粤语主要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在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历史上,岭南地区处于边陲,偏僻落后,粤语不被人所知道。近现代以来,港澳穗地区的发展翻天覆地,受到全国瞩目,全国也刮起了学习粤语的热潮,“粤语北上”由此应运而生。粤语北上主要是词汇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6期2015-06-23

  • 浅谈《牛津英语词典》中的粤方言借词
    七大方言之一,粤方言中的很多词语已被借入英语并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成为英语词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引用日期及语义类别两个维度对《牛津英语词典》(网络版)中收录的31个汉语粤方言借词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从更深一层次来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同时,通过回顾英语中源自汉语粤方言的借词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侧面说明汉语粤方言对世界语言和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关键词】牛津英语词典 粤方言 引用日期 语义类别一、引言《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9期2015-05-30

  • 粤方言词语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活用
    摘要】通过考察粤方言词保留的古义,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部分,提出粤语方言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挖掘古诗词常用词与粤语方言词语共通的意义,辅助古诗词的常用词教学。【关键词】粤方言;初中;教学引言粤语是以广州话或广府话为中心的方言。粤方言区的教师能够运用粤语方言进行古诗词的常用词教学,一方面,是因为粤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当今粤语的部分词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中古汉语。1另一方面,是由于粤语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它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2015-05-30

  • 广东茂名粤方言词汇特点浅析
    点。[关键词]粤方言;词汇;特点;文化茂名地区属于粤方言区域,粤语方言词汇特点与广州话词汇特点基本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别,正是这些差别才显现出茂名方言的魅力。一、茂名粤语中有较多“—子”“—头”“—儿”“—个”为后缀的词汇茂名粤方言中有一些以“子”为尾的词,尤其是水果的名称,比如,麻子(菠萝)、黄皮子(黄皮)等。以“头”为尾的词多指身体突出的部位、一头大一头小的长形蔬菜或其它物的名称,比如,脚公头(脚的大拇指)、手公头(大拇指)、菜头(萝卜)、红菜头(胡萝卜

    黑龙江史志 2014年5期2014-11-25

  • 明清木鱼书中的粤方言
    __”线部分为粤方言词和句子。(一)《花笺记》文本节选(1)夫妻贪婿相公饮罢辞生转,归房又共老妻言:“好个高才梁秀士,必然身近帝王边。心中爱佢为吾婿,点得佢先传红叶到堂前。”夫人答道:“真登对,爹为阁老做人贤,几好便时开一句口,等佢差媒来问遂心田。”相公又对夫人语:“佢个花园阔大百花鲜,开个横门通过去,等我日长闲暇过佢花园,此子情亲如子侄,与生谈笑乐余年。”(花笺16)此节基本以七言句为主,并配有“三言”粤方言衬字“点得佢”(怎么让他)“真登对”(真相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9-03

  • 粤方言的语气范畴及其表现形式
    515063)粤方言的语气范畴及其表现形式邓小琴(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粤方言的语气范畴可分为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两类。功能语气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语气助词、语气助词连用、含语气副词、析取连词的疑问句式;意志语气的表现形式是语气副词、助动词、叹词、强调疑问语气“乜”、强调反问语气“~鬼……咩”。表意志语气的粤方言助动词基本与普通话一致。粤方言;语气范畴;形式;标记“语气可以用语调表示,也可以用语助词表示。一个句子常因为语调或语助词变换,语气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4-05

  • 广州地区港澳大学生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们对待普通话和粤方言的态度如何、在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其成因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显示,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广州地区港澳大学生语言生活的调查,本次调查将为了解这方面内容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对象广州地区港澳学生数量较多的高校有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我们从前两所大学选取了150名香港和澳门籍的本科生作为被试,其中香港学生93人,占被试的62%,男性49人,女性44人,性别比例约为1∶1.1;澳门学生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9-03

  • 粤方言影视剧的喜剧精神
    510631)粤方言影视剧是指以粤方言作为全部或部分人物对白、且富有浓郁岭南文化底蕴的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短剧等。粤方言影视剧的喜剧精神最为突出。而喜剧精神作为喜剧之魂,包括幽默可笑、乐观自信、理性超脱和自由狂欢等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内容。[注]胡德才:《论喜剧精神》,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喜剧精神是评价一部喜剧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喜剧是否发达的标尺。粤方言影视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4-10

  • 浅析英语语音习得中粤方言语音的负迁移作用
    显。本文通过对粤方言与英语发音规律的对比研究,分析了粤方言在英语辅音、元音、重音和语调方面的干扰,进而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的教学方法。关键词:语言迁移;负迁移;粤方言;辅音;元音;重音;语调;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116-3Abstract: The hypothesis of language transfer has long been the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4期2009-10-16

  • 粤方言下的语文教学
    ”这是口语话的粤方言语句,像读天书一样晦涩一样难懂,稍懂粤语便会捧腹大笑。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不觉,半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但是,这半个学期,我是不是努力学习过?是不是认真听过课?”广州方言用在作文中,特别是一些不规范字词的使用,自然要闹出一番笑话,使人不明不白。粤方言,俗称广州话,分布在广东省、广西省的东南部和香港、澳门。汉语中有七大方言,其中粤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有较大的区别,这样,造成一定的语言障碍。影响人际交往,甚至影响到粤方言区的语文教学。语音方面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2009-07-14

  • 广东阳江话名词浅探
    浓厚地方特点的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子,细致全面地分析了阳江话词汇中名词的特点。关键词:粤方言 阳江话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阳江话是一种次方言,属于粤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其用词造句有自身的一些方言特色,在此笔者主要对阳江话的名词作一定的研究分析,并与普通话作比较。现将阳江话名词的特点归纳如下:一、单音节词较普通话多(一)与普通话相一致的单音词山、水、鸡、鹅、鸭、牛、菜、花、纸、地、人、口东、南、西、北、车、剑、桶、碗、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2009-06-22

  • 千古唐音听粤韵
    ,但如果我们用粤方言去定平仄却与作品的固有平仄往往是相吻合的。在这里,试论能否借助粤方言来判定唐诗宋词的平仄。[关键词]普通话 粤方言 唐诗宋词 平仄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后世文人墨客所推崇,是我国诗词创作的高峰。唐诗宋词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与诗词本身的美妙音调有关,而美妙的音调与巧妙的平仄配置有一定关系。讲平仄,就是指让平声字与仄声字有适当的搭配,以便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诗要有节奏,而“节奏生于同异相承继

    现代语文 2006年4期2006-07-06

  • 粤方言区吉祥语的文化意象
    和文化意象。在粤方言区,吉祥语独树一帜,成为谐音文化、意头文化、喜庆文化、数字文化、禁忌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共同载体。[关键词] 粤方言 吉祥语 文化一、吉祥语的含义与特点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很早就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吉祥语是吉祥文化的载体,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吉”

    现代语文 2006年3期200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