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

  • 时间重组中的悬疑迷雾 ——《扬名立万》叙事时间分析
    以翻拍轰动一时的三老谋杀案为叙事主线,为了回顾剧中人物的经历、弥补缺失的信息以完成影片叙事的闭合结构,倒叙镜头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影片开始,凶手齐乐山对谋杀动机的刻意隐藏反而激起观众的好奇心,从卷宗记载的为财行凶到凶手自述的报复谋杀,究竟何为三老谋杀案背后的真相?导演采用多角度进行叙事,利用数次倒叙、闪回,不断推倒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质疑与猜测,使得《扬名立万》的叙事张力得以铺散开来。影片第一次外倒叙借郑千里的叙述向观众介绍三老谋杀案,以此引出影片的核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期2023-03-22

  • 三老民之师”:汉代地方治理与儒家礼制的结合
    610064)“三老”一般指战国、秦汉时期,在基层负责教化民众的高年者的一种头衔。较早顾炎武、赵翼、俞正燮等对“三老”均有讨论,万广义对国内外关于三老的身份属性、选拔条件与方法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予以梳理,可资参考。(1)万广义:《近八十年以来汉代三老问题研究综述》,见梁安和,徐卫民主编:《秦汉研究》第八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84~296页。在“三老”问题的认识上,王雪岩将两汉三老制划分为两个制度系统:县、乡三老的基层行政系统;皇帝养老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24

  • 回忆一株葡萄架
    惊奇。我们先来到三老姑姑家停歇。三老姑姑长得瘦小,走路如风,快人快语,她让我们住下陪伴父亲。三老姑姑的院落是老式平房,上下两院,东西两排屋,院子十分宽阔,上下院间搭着葡萄架,架子上垂下了一串串沉甸甸、亮晶晶的紫黑色珠粒。我仰头看着,流着口水,怯怯地偷瞄着母亲,希望母亲可以摘下给我吃,母亲没有说话,拉着我往屋里走,边拽边说:“听话,不要乱跑。”三老姑姑喊她的闺女:“文青,去,摘串葡萄给你嫂子她们尝尝。”文青姑姑把我举过头顶,让我在欢笑和惊叫声里用小手儿摘下一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0期2022-04-25

  • 京四娘娘与贡米的传说
    情,也结识了村乡三老。他把各乡三老找来商量交贡米的事儿,有人提出:想法免交皇贡。县官也觉得这是个万全之策,既得民心,又不会因交不够皇贡而罢官。可是,怎样才能不交皇贡呢?县官为这事儿,几夜睡不好觉,饭吃不香。忽一日,县官来了雅兴,约三老们一同乘船到滏阳河源头考察。先到黑龙洞一看,泉水清清,山泉细如绳,粗如瓮,数个水柱犹如锅中开水一般。县官看了,增加了三分清心。他们又上了南响堂寺一游,县官又增加了六分灵气。县官站在高处往远望,山水尽收眼底。他突然发现寺下有一股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4期2022-04-17

  • 京四娘娘与贡米的传说
    情,也结识了村乡三老。他把各乡三老找来商量交贡米的事儿,有人提出:想法免交皇贡。县官也觉得这是个万全之策,既得民心,又不会因交不够皇贡而罢官。可是,怎样才能不交皇贡呢?县官为这事儿,几夜睡不好觉,饭吃不香。忽一日,县官来了雅兴,约三老们一同乘船到滏阳河源头考察。先到黑龙洞一看,泉水清清,山泉细如绳,粗如瓮,数个水柱犹如锅中开水一般。县官看了,增加了三分清心。他们又上了南响堂寺一游,县官又增加了六分灵气。县官站在高处往远望,山水尽收眼底。他突然发现寺下有一股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8期2022-04-16

  • 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
    长老统治”:从“三老”到“里老”乡土中国的皇权崇尚“无为而治”,乡土中国的基层则行施“长老统治”。从汉代的“三老”,到明清的“里老”,中国的“长老统治”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老”之称似起于西周。《礼记·礼运》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礼记·文王世子》载周天子视学养老之礼,“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至春秋战国,记载三老活动更具体。《通典》曰:“孙卿在齐为三老,称祭酒。”孙曾为吴国阖庐治兵,阖庐元年为公元前514年。故至少公元前六

    学语文 2022年5期2022-03-01

  • 难忘“长征三老
    有幸接待了“长征三老”。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全国第一家少年宮。为了少年儿童更好地成长,当年宫里成立了少年儿童自己管理少年宫的组织“积极分子委员会”,里面的成员是来自中学初中部的少先队代表及少年宫科技、艺术等兴趣小组的代表,我是其中之一。我们主要负责日常的值班和接待国宾、外国友好人士以及国内方方面面人士的视察,至于少年宫领导及老师,对这些只作协调和指导,一般不直接出面。那天正好我在值班,突然接到通知,讲“延安五老”中的三老——徐特

    书屋 2021年8期2021-08-20

  • 智擒日伪特务“三老搂”
    个智擒日伪特务“三老搂”的真实故事,相信大家就会恍然大悟。游子还乡山东菏泽城西北35里处,有个村庄叫圈头村,早在“七七事变”前就有共产党员在此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初期为中共菏泽县委机关驻地,1942年属冀鲁豫边区南华县县委和抗日民主县政府驻地。当时的圈头村被称为“南华县的莫斯科”,即革命的大本营,是个著名的抗日模范村。全县党的建设、政权的建立、组建武装、减租减息、农民合理负担、土地改革等,都是先在圈头村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县推广。圈头村里有个青年后生叫

    文史月刊 2021年3期2021-07-01

  • 顶好的土地佬
    号。有次,一个叫三老扁的男孩和小伙伴去上学,远远看见土地佬在大街上拾粪,三老扁笑嘻嘻地问:“土地佬!你干啥呢?”土地佬直起腰,随即“吟诗”一首:“五股钢叉手中拿,大街小巷细侦查,拉糨屎的是朋友,拉稀屎的是冤家!”几个孩子哈哈大笑,三老扁说:“土地佬,你这诗太好了!”土地佬一捋胡子,笑着说:“顶好顶好!”后来土地佬当了第四生产队的饲养员,白天喂牲口,晚上住那里。村里的学校邻近四队,三老扁和几个男孩下了课就找土地佬玩。临近夏天,有匹大红马怀了马驹,土地佬喂完别

    故事会 2021年11期2021-06-04

  • 秦汉基层小吏的选用与功能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皆秦制也。”大概秦统一后的短暂行政史中,已经使得基层管理制度逐渐完备。《续汉书·郡国志五》“日南”条引《东观书》:“永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亭万二千四百四十二。”汉墓壁画题榜有时会看到“以上皆食太仓粟”文字,或许可以理解为享受官禄的身份炫耀。秦汉基层“乡”“亭”的行政管理人员是否是国家正式官吏,或许存在疑问。《后汉书》卷二一《任光传》李贤注引《续汉志》说,“三

    人民论坛 2021年11期2021-05-17

  • 扎纸人的人
    的亲人就会提前到三老猫那里去定制一批纸人,当然“纸人”只是一个统称,“纸人”除了纸人,还有纸房子,纸牛,纸马,纸桌子……三老猫一辈子都在卞庄扎纸人,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隔壁的镇子火神庙,去那里也是为了批发扎纸人的原材料芦苇,以及各种颜色的纸。三老猫是五八年闹灾荒的时候跟着奶奶逃到卞庄的,那个时候,他才仅仅只有六岁,凭借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扎纸人的手艺,奶奶带着他在卞庄栖了身。但是因为身边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奶奶,更无人筹谋,到了二十九岁也没有结婚。在村子里,男的

    西湖 2021年3期2021-03-24

  • 牛飞
    无所不知,人称“三老”。彭二挣找到三老三老正在丝瓜架底下抽烟说古。三老是:甲、乙、丙。彭二挣说他做了这样一个梦。甲说:“牛怎么会飞呢?这是不可能的事!”乙说:“这也难说。比如,你那牛要是得了癀病,死了,或者它跑了,被人偷了,你那买牛的钱不是白扔了?这不就是飞了?”丙是思想最深刻的半大老头儿,他没十分注意听彭二挣说他的梦,只是慢悠悠地说:“啊,你有一头牛?……”彭二挣越想越嘀咕,决定把牛卖了。他把牛牵到牛市上,豁着赔了本,贱价卖了。卖牛得的钱,包在手巾里,

    读者 2021年1期2020-12-10

  • 三老道喜图
    已摆了笔墨纸砚。三老叫我先画,我理当承命,画了一小幅山水。可能由于我这一画,把丁聪的画瘾勾起来了。他说:“我画什么呢?我给大冯画张像吧。”“大冯”是文坛上无论老少对我的昵称。我很高兴,在他身边坐端正了。丁聪笑道:“你甭像照相那样,自管随便说笑,我看你一两眼就行了。”黄苗子最爱与丁聪打趣,他说:“他看你一两眼也都是做做样子,不然算什么画像呢,其实他背着你一样画。”丁聪笑道:“像不像就不好说了。”他画画不起稿,下笔自如又自信,线条清晰又肯定,一笔画过,绝不修正

    北方人 2020年18期2020-10-21

  • 请客·低保户
    请客三老苑饿了两天,眼有些昏花了,但一见到对面的那个小砖头,却还放出很强的光来。那约是个六棱小砖头,现在的位置是二油条的屋墙根,属于护墙卫士行列里的。他娘的!它原在路中间———自家和二油条家的边界,被自己用脚两次轻蹭到墙根,安顿下来,结果两次叛逃,辜负了自己的信任———这肯定是二油条捣的鬼,见我屋子盖得好而心生妒忌,与我抢护墙石。四下里看了看,没人,蹑脚过去,轻蹭它过来,安顿在自己屋墙脚下,又在上面踏两踏。顺手捡起一根很细的干树小枝,拿回家中,放在很大的一

    陕西文学 2020年4期2020-08-28

  • 情系三老
    石碑就是传说中的三老碑,是研究东汉时期官制与文字、书法沿革的重量级文物。消息传开,轰动了业内人士,各地学者、名家纷纷赶来为三老碑题跋作记,称它为“两浙第一碑”“东汉第一碑”,于是三老碑声名鹊起。明性禅师这张拓片,就是拓自三老碑。三田听得两眼放光,急问,这三老碑如今落在哪里了?明性禅师回答道:“两年前,江苏镇江的陈清泉用三千大洋从周家购到了手里,三老碑被运到了陈清泉在上海的家中。”三田听到这里,连连感叹,又走近前去仔细鉴赏拓片,赞叹不已。二人谈谈说说,三田在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20年7期2020-07-29

  • 三老道喜图
    已摆了笔墨纸砚。三老叫我先画,我理当承命,画了一小幅山水。可能由于我这一画,把丁聪的画瘾勾起来了。他说:“我画什么呢?我给大冯画张像吧。”“大冯”是文坛上无论老少对我的昵称。我很高兴,在他身边坐端正了。丁聪笑道:“你甭像照相那样,自管随便说笑,我看你一两眼就行了。”黄苗子最爱与丁聪打趣,他说:“他看你一两眼也都是做做样子,不然算什么画像呢。其实他背着你一样画。”丁聪笑道:“像不像就不好说了。”黄苗子的话不假,丁聪好像只瞅了我两三眼。我忍不住瞅了一眼他笔下的

    读者 2020年12期2020-06-19

  • 情系三老
    石碑就是传说中的三老碑,立于汉光武帝时代,对于研究我国碑刻制度及发展和墓志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东汉时期官制与文字、书法沿革的重量级实物。消息传开,轰动了业内人士,各地学者、名家纷纷赶来为三老碑题跋作记,称它为“两浙第一碑”“东汉第一碑”,于是三老碑声名鹊起。明性禅师这张拓片,就是拓自三老碑。三田听得两眼放光,急问,这三老碑如今落在哪里了?明性禅师回答道:“两年前,江苏镇江的陈清泉用3000块大洋从周家购到了手里,三老碑被运到了陈清泉在上

    上海故事 2020年2期2020-03-19

  • 川博馆藏画像砖中的生活百态
    制度外,还通过“三老”等一系列政策来保障老人生活,彰显孝道。木鸠(鸠杖顶部之饰)1.三老制度三老为主掌教化的基层官员。尚任汉王的刘邦就对三老制度有所规定,《汉书·高帝纪》载:“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垂尉以事相教,复毋摇戍。以十月赐酒肉。”刘邦规定县三老与乡三老各一人,三老待遇优厚,受到人们的尊敬。2.赐物赐爵皇帝在庆典或一年中重要的节日赐予老人衣帛、食物,是体恤关怀老人的重要政策。汉文帝就曾下诏

    南风 2019年31期2019-11-24

  • 我的“三老
    么丐幫!本次的“三老”,另有所指。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赶快参与吧!游戏准备对自己的了解。游戏过程1.给“老字辈”排排队。大家发现了吗?和我们自己有关的、带“老”字的内容还真不少。例如每个人都有的“老爸”“老妈”“老师”;出门遇见的“老伯”“老太太”……赶紧给这些“老字辈”排排队吧,不过可别高兴得太早,这些“老字辈”不是咱们今天作文的主角。既然不是主角,那排队有意义吗?当然有!大家可以在开头段罗列这些“老字辈”让读者猜测,设置悬念,然后引出真正的“三老”。这

    快乐作文(5.6年级) 2019年4期2019-09-10

  • 我的“三老” 黄超我的“三老”①
    而是我那特殊的“三老”。首先说“大老”,它是我那难以改掉的老毛病——想当然。这个老毛病经常让我无比心痛。在这次模拟考试中,有一道成语填空题,共有四个括号,要求填写四個成语,可是我题目都不仔细看,想当然地在每个括号里填了一个字。考卷一发下来,我不禁瞠目结舌。这个老毛病真是让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二老”,便是带给我无限欢乐的老地方——外公的阳台。外公的阳台在顶楼,栽满了花。在簇簇花影中,还躲着一只象龟,我总喜欢用水枪给它来一次痛快的淋浴,可它并不领情,

    快乐作文(5.6年级) 2019年4期2019-09-10

  • 构建“三老一贤”体系 推进新时代乡村善治
    础上,积极构建“三老一贤”(老干部、老党员、老娘舅、新乡贤)工作体系,引导党员群众有序参与乡村社会事务,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坚持党建引领挖掘人才资源附海镇顺应乡村社会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善治的转型,在有效发挥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基础作用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挖掘“三老一贤”人才资源,主动把一批能力出众、威望高,且热心村庄发展的贤达人士吸收到乡村治理过程中来。着眼于发挥老干部的经验优势。把一批曾经为村庄建设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群众普遍认可、目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1期2019-09-10

  • 画像砖中的生活百态
    制度外,还通过“三老”等一系列政策来保障老人生活,彰显孝道。1. 三老制度三老为主掌教化的基层官员。尚任汉王的刘邦就对三老制度有所规定,《汉书·高帝纪》载:“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垂尉以事相教,复毋摇戍。以十月赐酒肉。”刘邦规定县三老与乡三老各一人,三老待遇优厚,受到人们的尊敬。2.赐物赐爵皇帝在庆典或一年中重要的节日赐予老人衣帛、食物,是体恤关怀老人的重要政策。汉文帝就曾下诏:“老者非帛不暖,

    南风 2019年11期2019-09-10

  • 论“三老五更”中“五更”的产生年代
    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认为“五更”与“三老”俱始于周代[注]持相同观点的主要有刘修明《汉代以孝治天下发微》(《历史研究》1983年第6期)、李玉洁《“三老五更”与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温乐平《汉代“五更”考析》(《史学月刊》2010年第7期)和吴丽娱《论中古养老礼仪式的继承与兴衰——兼析上古宾礼之遗存废弃与皇帝的礼仪地位》(《文史》2013年第4辑)等。,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如杨筠如《三老考》根据

    唐都学刊 2019年3期2019-05-22

  • 三老”断案
    央“五老”中的“三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担负过司法工作,并且在司法领域都有独特的创造和建树。从中央苏区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参与了立法工作,在司法审判工作实际中,处处体现司法为民的观点。他们以身作则,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切实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努力争取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司法权利,深受大众好评,被人们誉为人民司法制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叔翁办事,可当大局”何叔衡,1876年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1913年考入湖南

    湘潮 2019年12期2019-03-13

  • 《汉三老碑》《贺捷表》
    【作品概况】《汉三老碑》为东汉篆隶。碑立于公元223年,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出土时碑额已断缺,高93厘米,宽42厘米,共存217字,碑文记录了一位名叫“通”的汉代地方官“三老”祖孙三代的名字和祖、父辈去世的日子。现存西泠印社。属国家一级文物。【观典赏析】三老是汉代掌管教化的官职。《汉三老碑》是三老第七孙名邯者所立,目的是让子孙知所避讳,记住和祭祀祖先。此碑出土后,于1921年辗转至上海。当时主人已同意日本商人欲重金购买并运出

    江苏教育 2018年93期2019-01-08

  • 郑秉文:社保改革加速推进的“新风口”
    推进医养结合。“三老”人群急需关注记者: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4亿,大约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对此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郑秉文:当前和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是非常严峻的。但就眼下来看,矛盾最突出和最艰难的老年群体主要有三类:失独老人、城镇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这里简称“三老”群体。改革开放40年来,“三老”现象是中国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一个独有的社会问题,这是任何国家都不曾遇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我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4期2018-07-12

  • 汉代的里祭尊
    印文,即“××单三老”,如《故宫博物院古玺印选》:“万岁单三老。”[8]8《汉印文字征》:“万岁单三老;万岁单三老;万岁单三老;万岁单三老。”[10]59-333《增订汉印文字征》:“万岁单三老;万岁单三老;万岁单三老;万岁单三老;万岁单三老。”[14]67-644《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万岁单三老;始乐安民三老三老舍印。”[11]71-442其中“始乐安民三老”,始乐是乡名,安民是里的名称。“三老舍印”我们不能确定是乡三老,还是县三老。《汉印分韵合编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4-03

  • 客星山和三老
    不白的怪事。《汉三老碑》是东汉初的墓碑,记载地方官“三老”及其妻子的名讳、忌日等内容。作为浙江年代最早的古碑,号称“两浙第一碑”,名气很大,后为杭州西泠印社的镇社之宝。关于碑刻的出土时间与地点,是一桩糊涂案。通行的说法,清咸丰二年(1852),余姚周世雄得碑于客星山,村人入山取土得此石,于是“移置山馆,建竹亭覆盖之”。清代金石学兴盛,文人墨客趋之若鹜,访碑是风雅的事业。如此重要的文物发现,周世雄的珍爱之心,可以想见。据我的朋友、浙江省博物馆王屹峰先生研究,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8期2018-03-08

  • 两汉名碑注译 ——三老讳字忌日记
    滕西奇图3-1《三老讳字忌日记》是东汉早期的碑刻,四边已残损三边,底边尚完好,无碑额。因不知三老姓氏,以其首有“三老”二字,吴昌硕定名为《汉三老碑》。有人根据刻石内容,又命名《三老讳字忌日记》,简称《三老碑》。原石未具镌刻年月,碑文中最后一人的忌日是“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为公元52年。《三老碑》碑高90.5厘米,宽45厘米,碑中有条不规则的竖线将碑文分列于左右。右边宽24.5厘米,分为上下四格。第一格高18.5厘米,文4行,22字;第二格高2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百年之责”与“一时荣枯”
    久的事——当地的三老(掌教化的乡官)、廷掾(县令的属吏)每年都向百姓收几百万钱,女巫还到小户人家挑选漂亮女孩送到河里去任其漂沉,说是给河伯娶媳妇,以免河伯生气发大水。人们纷纷携女儿逃离此地,以致人烟凋敝。那么问题来了:新官西门豹,如何面对这一现实,是“为”,还是“不为”,又该如何“为”?第一个方案,立即加大力度整治刁民逃离问题。比如,派兵把他们抓回来,狠狠地抓一批、关一批,杀鸡骇猴,刹住这股冒犯河伯大人的歪风,确保“娶亲税”及时足额征收,确保有源源不断的小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7年10期2017-11-19

  • 一位货真价实的“三老
    一位货真价实的“三老”文/贾凯她亲历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斗争;她亲历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作为通信战士见证新中国诞生;她“干事”二十年,不抱怨,不发牢骚,一心做好服务;她“离休不休”,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她永葆革命精神和本色,关心时事政治,关心青年学生成长……——她就是被大家称为“三老”的王铭慈:1925年出生的老人,1940年入党的老党员,1942年参军的老八路。在延安成长为一名通信兵王铭慈的家乡在河北平山县天井村。1937年

    金秋 2017年1期2017-04-21

  • 杨宪益与华兹生《史记》英译比较研究 ——以《陈涉世家》为例
    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3]1952被译为英文的过程中,处理“三老”的英译最为典型,体现了两人的翻译思想。这里的“三老”华兹生译为“all the village heads and important men of the region”[6]22,而杨宪益译为“The elders and the chief citizens”[4]297。杨筠如在《三老考》一文中认为,“三老”可指乡三老、县三老、郡三老。“县三老”一名,始见《汉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1期2017-03-12

  • 秦汉时期儒法的冲突与整合
    汉初;儒法之争;三老;大赦一、儒法之争由来已久儒法之争发端于中国春秋战国之际,是在儒法两家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德刑关系的争论。儒家认为“以德治为本”,法家认为”以法治为本”。儒家与法家第一回合的交战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剧烈动荡时期,西周以来根深蒂固的天命观念受到严厉的冲击。巨大的社会变革必定会在思想领域产生冲击,这也是儒法之争的最根本的社会因素。1、孔孟的德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最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系统思想体系。孔子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2016-10-21

  • 【追本溯源】
    祖在县乡设置了“三老”管理体系。“三老”不仅要年龄大、学识广,最重要的是要“能率众”。因为国家对“三老”的期望,是要对县乡地方政治乃至国家政治发挥影响,既要能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具有类似于议会的组织功能,同时也要发挥向普通百姓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的教化功能。汉代全国各县乡的“三老”,既左右了乡党舆论和意识形态,以“为民师”的“政治宣讲团”的角色宣讲政策法令,又往往对“乡举里选”的察举、征辟起着关键作用,成为古代掌教化的权力颇大的乡官。当时全国所有的“三老”,实际

    党的生活 2016年5期2016-07-28

  • 误墨
    凌鼎年娄城三老翰墨展上,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开幕式上,应众人之求,三老联袂挥毫献艺。赵老不假思索泼墨画出水上水下几许荷叶,中有荷花含苞待放,煞是喜人;钱老成竹在胸,只寥寥几笔,三两游鱼跃然纸上,一条条栩栩如生;孙老略一凝神,一株岸边杨柳迎风摇曳,婀娜多姿。孙老画罢,回头对赵老、钱老的高足说:“来,添一笔,助助兴。”不知是不敢在“班门”前弄斧,还是中国文人固有的君子之风,几位门生都互相谦让着,谁也不肯轻易落墨。这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毛遂自荐说:“我来献丑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6年10期2016-05-30

  • 孔子不耻下问
    凡事要好,须问三老。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大意】 凡事要想办好,就必须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遇到疑难请教别人,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事,一定办不成大事。 春秋时的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很好学,对各种知识都很感兴趣,所以学识非常渊博,很有名望,人们都尊称他为圣人。但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我只是对学习不感到厌烦,对请教不感到疲倦而已。” 有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12期2016-03-18

  • 爆笑
    10里外有个叫李三老,很聪明,你可去请他出主意。”持竿者正想去找,刚巧三老骑了驴也到城门前,众人欢快地跑上去迎接他。只见李三老直喘粗气吃力地坐在驴子的屁股上摇摇欲坠。有人问:“您怎么不坐在驴背的中间?”李三老答:“缰绳太长了。”都瞎了眼主人要装一副门闩,木匠却给装在门外。主人责备说:“哪有把门闩装在门外的,你瞎了眼吗?”木匠不服,说:“你才瞎了眼。”主人问:“怎么说我瞎了眼?”木匠说:“假使你眼睛明亮的话,为啥会雇用我这个瞎子?”偷国家肉有个厨子,无论为谁

    幸福·悦读 2016年7期2016-02-11

  • 浅谈安全生产检查 “三老”问题的治理
    老不彻底解决的“三老”现象,“三老”问题的存在直接反映了各基层生产单位、部门仍处于重检查发现轻整改预防的工作状态,对发现的问题,未能通过深入分析找准产生问题的根源,特别是未能做到举一反三,制定针对性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只是就事论事,结果造成整改不彻底,“三老”问题仍然存在,显然,“三老”问题不解决,对安全生产将留下隐患,必须要对“三老”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治。1 治理“三老”问题的总体思路1.1 工作目标。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抓整改、抓预防、抓监督、抓考核等措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20期2015-12-22

  • 消逝的“三老五更”礼制
    /刘洪清消逝的“三老五更”礼制■文/刘洪清《资治通鉴》记载了汉明帝尊崇“三老五更”礼制的故事。皇帝向年高德劭的老者行跪拜礼,历史上有这种事吗?答案是:有的,这就是已经失传的“三老五更”礼制。这种礼制是古代规格最高、场面最为盛大、仪式最为隆重的国家级敬老礼仪活动,起源于周朝,在西汉得以发展完善,宋朝以后逐步衰落,元明清时期消逝失传。“三老五更”最早见诸于《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那么,“三老五更”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三老”并非我们现在

    中国社会保障 2015年9期2015-10-24

  • 醉翁之意焉在酒(中) ——“若要凡事好,须先问三老
    要凡事好,须先问三老”文/刘洪清《仪礼》记载“乡饮酒礼”详情《增广贤文》中有句贤文:“若要凡事好,须先问三老”。其意大抵是:凡事要想办好,必须向有道德、有见识和有学问的长者请教。古代“三老五更”礼制相较于“乡饮酒礼”,相同者均有酒食之礼以示尊老,相异者有皇家和地方性宴会礼制之别。古代皇家宴会之经典在于周武帝宇文邕“跪斟访道”,其顶峰又在康乾盛世的“千叟宴”,皆名传天下。本期就先举要周武帝向“三老”于谨访道的典故。北周武帝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举行了一次隆

    中国社会保障 2015年11期2015-09-28

  • 西门豹后来做甚了?
    皆被豪长、官属、三老和巫婆侵吞。软弱的老百姓家有漂亮女儿的,都远走他乡了。西门豹临危受命来到邺县,佯装不知详情,告诉当地官员,给河伯娶媳妇时也要去看看。那天,漳河边人山人海,什么豪长、官属、三老及巫婆等都到场了。西门豹说,把新媳妇叫来我看看。见到那个哭得死去活来的姑娘,西门豹很不满意,叫来大巫婆,说这姑娘不好看,你去一趟告诉河伯哪天选一个更好看的再送去。于是命令手下把大巫婆扔进了河里,半天不见回来,又令手下把巫婆的三个女弟子扔进了河里,还是没有回音,又说,

    新长征 2015年5期2015-07-12

  • 外交官推崇“三老
    有这么一位为国家的外交事业立下丰功伟绩、深受国人钦佩爱戴的外交官。一次,他在总结外交经验时说:“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必须是一个老寡妇,一个老僧人,一个老贪官。”人们一听,无不惊诧莫名。心道:优秀的外交官怎么能与那“寡妇”、“和尚”、“贪官”沾上边呢?可当他解释后,人们才悟出其中的真意:“老寡妇守业,是很吝啬的。外交官对国家主权也应该如此,决不能如阔公子、大少爷,乐于摆架子,充大方,把祖上的财产拱手送给别人。老僧人很有修养,自制力极强,对金钱美女等一切功名利禄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8期2015-07-06

  • “汉三老碑”出土之谜
    施长海“汉三老碑”又称“三老讳字忌日刻石”,碑额题名佚失,后人据碑文内容有此命名。碑文217字,记录一位汉代地方官“三老”及其妻子、儿子、儿媳、孙子的名字(讳字)和“三老”及其妻子、儿子、儿媳逝世的日子(忌日),要求后代子孙避免言事触忌。碑石长方形,高91厘米,宽45厘米。立碑者为“三老”第七个孙子名叫“邯”的人,时间在东汉早期,大略为建武二十八年至永平年问,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该碑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何绍基、达受誉为“东汉第一碑”“两浙第一碑”。“

    寻根 2015年5期2015-05-30

  • 为官“三老”思想要不得
    老资格、老套路“三老”思想:平时怕得罪人,不能够坚持原则,当老好人;自认为工作时间长,资历深,情况熟悉,工作中摆老资格;抓工作落实习惯来差办差,凭经验做事,多是老套路。“三老”思想之所以盛行,在于“三老”思想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谋进步、得实惠屡试不爽的抓手。当老好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好感,在晋级提升时,大家能够帮助说好话、投赞成票。摆老资格,机关单位讲究的是论资排辈,“多年媳妇熬成婆”,不是没有,而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自然而然就会轮到自己。用老套路,不论工作干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0期2014-11-18

  • 汉代民间组织单的内部组织建制
    的人物。(2)单三老,实物有西汉印章“万岁单三老”[6]107,东汉印章“城北单父老印”、“安久单敬老”[3]185。“父老”、“敬老”与“三老”实为一职,而称呼不同。①张金光认为:父老是民间领袖,其代表性也比较广泛;战国秦汉文献上所见“父老”,有广狭二意,一是泛指里中老人或各家之长,二是经政府认可的闾里头面人物。[7]俞伟超认为,此皆为掌教化之职,僤内不止一人。[2]单三老是单内的头面人物,当是行政意义上的首脑。(3)主疏,见于碑刻:“建初二年正月十五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3-28

  • 为官“三老”思想要不得
    老资格、老套路“三老”思想:平时怕得罪人,不能够坚持原则,当老好人;自认为工作时间长,资历深,情况熟悉,工作中摆老资格;抓工作落实习惯来差办差,凭经验做事,多是老套路。“三老”思想之所以盛行,在于“三老”思想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谋进步、得实惠屡试不爽的抓手。当老好人,能够获得大家的好感,在晋级提升时,大家能够帮助说好话、投赞成票。摆老资格,机关单位讲究的是论资排辈,“多年媳妇熬成婆”,不是没有,而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自然而然就会轮到自己。用老套路,不论工作干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19期2014-03-20

  • 三老工作室”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重要课题。一、“三老工作室”的成立与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农村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依法管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农村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调节农村收入分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活动。②在转型过程中,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涉及的领域趋宽,现已发展成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并存的多种性质的矛盾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8-15

  • 敬畏“三老
    刘根生敬畏“三老”刘根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南京主政者坦言:要持续科学发展,务必做到三个“敬畏”:敬畏老祖宗、敬畏老天爷、敬畏老百姓。城市人文资源如同隐形宝藏,也是城市之魂,铸就了不同城市个性和风范,构成了城市令人神往的魅力。敬畏老祖宗,是在城市建设中,带着使命感保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丰厚人文底蕴,让历史文脉神韵永续,使城市因“独一无二”更具个性和魅力,以文化育文明。以资源环境换取增长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讲“环保优先”,“发展”根本难以持续。

    唯实 2013年12期2013-04-07

  • 《鲁颂·閟宫》“三寿作朋”考释
    天子谓父事之者为三老、公卿,大夫谓其家臣之长者称三老,诸侯之立三卿,故知三寿即三卿也。”〔3〕(P616)显然是调和二家之说。许慎《说文解字》说:“考,老也”;又说:“老,考也。”〔4〕(P173)“老”“考”互训,转相为注,因此《毛传》对“三寿”的解释,理解为“三老”,应该能够成立。《文选》录张衡《东京赋》中“送迎拜乎三寿”一语,薛综作注,即说:“三寿,三老也。”〔5〕(P57)然而,郑玄却另辟新说,释“三老”为“三卿”,而不取《毛传》的解释。何为“三卿

    中国文学研究 2012年2期2012-12-17

  • 青海出土珍贵金石文献《三老赵掾之碑》考述
    810008)《三老赵掾之碑》又称《赵宽碑》,东汉光和三年(180年)刻。碑身通高1.10米,宽0.55米,厚0.17米,碑额大篆书“三老赵掾之碑”,六字竖排两行,碑文隶书,字面纵17厘米,横11厘米,全文23行,行满32字,共694字,行间细线分格,每行纵横各2.3厘米,呈正方格,落款为“光和三年十一月丁未造”,没有镌刻撰书文和立碑者姓名。从青海省图书馆馆藏拓片来看,碑断处有7字受损。现笔者就该碑的出土时间、地点、内容等几方面情况呈与大家,以乞指教。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9期2012-02-15

  • 贺“三老”八十大寿
    01203)贺“三老”八十大寿沈铭贤(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上海 201203)2012年,对于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工作者来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我们尊敬的师长和朋友胡庆澧、邱仁宗、杜治政三位教授均恰逢八十大寿。我们谨向“三老”致以真挚的祝贺和真诚的敬意!胡先生在“三老”中是我认识最晚,又是目前接触最多的一位。1998年,胡先生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副总干事的岗位上退下来,WHO为他在美丽的维也纳准备了住房等优厚条件,但他还是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3期2012-01-26

  • 从汉三老碑看古代基层组织
    从汉三老碑看古代基层组织翁礼华,1945年生,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化学系,“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批省劳模。20世纪80年代从政后历任奉化、鄞县县长,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兼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及国资办主任。2003年从财政厅卸任后,改任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中国财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财经文史研究中心主任。古代基层组织,以隋代开皇九年(589年)为转折点:以前为乡官制,以后为职役制。乡官制有国家财政发

    浙江经济 2011年17期2011-09-08

  • 和“三老”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
    干民兵和青年同“三老”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很受大家欢迎。他们反映,用这种方法学习,“印象深,记得牢,一辈子也忘不了!”“活思想,活教员,活方法,真把毛主席著作学活了!”和老长工一起学习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党支部在组织青年和基干民兵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开始,大家对地主阶级是怎样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的,说不具体,讨论起来感到没有多少“词”。有的青年总觉得地主不会那样狠。为了澄清这个思想,他们请来了老长工李香和老佃户陈金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旧社会的切

    中国青年 1966年7期196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