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

  •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艺术特色
    国共同攻打郑国。郑伯迫于无奈,只能向烛之武求助,希望他能够前往秦军大营面见秦王,说服他退兵。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一事件涉及多方势力、多个人物,但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时始终紧扣“烛之武退秦师”展开。他先说明战事爆发的原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接着比较敌我双方的力量:“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侯率领军队驻扎在函陵,而秦伯率领军队驻扎在氾水的南面,秦晋大军将弱小的郑国包围了;郑国若无外援,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突出了局势的危急。作者以极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6期2023-08-29

  • 且说烛之武之"智"
    的结局。所以,在郑伯第一次提出请求时,他婉拒了。直到郑伯承认自己的错误,他才答应郑伯的请求,之后趁着夜色只身前往秦军的大营,面见秦穆公。君臣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烛之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鄭伯道歉之后便欣然只身赴敌营。在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侃侃而谈:"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知道自己必然会灭亡。如果郑国灭亡对秦国有益,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5期2023-07-14

  • 以儆效尤
    公二十一年》中“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一句。意思是郑伯仿效别人做坏事,也要得到惩罚。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余事可一概不提。——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鲁庄公二十一年 (公元前673年)夏天,郑国和虢国进攻洛阳,将自立为周王的王子颓和他手下五个大夫杀掉,重新扶立了流亡在外的周惠王。郑国国君郑厉公在王宫设宴招待惠王,席间命人演奏了只有祭祀天地祖先这种高规格场合才可以演奏的盛世乐舞——“六代之乐”。而随意演奏“六代之乐”,正是之前郑厉公谴责王子

    家教世界 2022年28期2022-10-25

  • 以儆效尤
    公二十一年》中“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一句。意思是郑伯仿效别人做坏事,也要得到惩罚。【例句】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余事可一概不提。——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字里字外】鲁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3年)夏天,郑国和虢国进攻洛阳,将自立为周王的王子颓和他手下五个大夫杀掉,重新扶立了流亡在外的周惠王。郑国国君郑厉公在王宫设宴招待惠王,席间命人演奏了只有祭祀天地祖先这种高规格场合才可以演奏的盛世樂舞——“六代之乐”。而随意演奏“六代之乐”,正是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10期2022-07-04

  • (三)教学案例 缘“抓手”而行
    组:佚之狐“劝”郑伯郑伯“劝”烛之武;烛之武“劝”秦伯;晋文公“劝”子犯。咱们学习任务二是圆桌讨论文中以上四组人物。先看[第一组]——佚之狐“劝”郑伯。生:“国危矣”的“矣”读重。表明形势相当危急,他在急郑伯所急,切中郑伯的利益担忧。生:“必”相当自信,既是对被荐人烛之武高度的认可,也是给予郑伯暖心抚慰与巨大信心。师:佚之狐劝谏郑伯成功,其原因无非是切中听者的利益需求,且给予听者保国的信念。师:咱们来看[第二组]郑伯“劝”烛之武。两位同学演诵。(生对话表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11期2022-06-29

  • 爱生气,按按太冲穴
    的位置68 岁的郑伯在女儿的陪同下到医院看病。老人一进门就说:“我有高血压!”郑伯女儿补充道:“我爸虽然服了降压药,但血压很不稳定,还有头痛、头晕、胸闷症状。他脾气特不好,动不动就发怒,拍桌子瞪眼睛。”针对郑伯经常发脾气,医生教给他一个方法,每天早晚和发脾气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时间不用太长,3 分钟左右即可。后来,老人和他女儿又来看病。医生问效果怎么样,他女儿说:“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压控制住了,而且,他的脾气也好多了,现在很少发怒。”奇妙的“消气

    江苏卫生保健 2022年5期2022-05-24

  • 请你相信我
    魏炜郑伯和老伙计们下棋,正杀得难解难分之际,手机忽然响了。他摸过来,举到眼前,一看是个陌生号码,就划了下拒绝键,接着下棋。很快,手机又响了,还是那个号码,他就接听了。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声:“请问,您是郑远河吗?我是咱们派出所的民警。”郑伯说:“我是郑远河。你是户籍警小田吧?我听出来啦。你给我照的身份证照片,跟艺术照一样,见到的人都说好呢。谢谢你,谢谢你啊!”小田说:“郑伯,您别客气。现在有这么个事儿。有个叫王建平的人,从凉水河来,要找您。您见他吗?”郑远河一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2年3期2022-03-28

  • 驳之以理 献之以策
    骚,堂堂一国之君郑伯果断引咎自责,然后再以国家民族大义来堵住烛之武的退路,终让年纪已然不小的烛之武“夜缒而出”求见秦伯,给郑国赢得了一线生机。郑伯的退而自责与自省,为他打动并说服烛之武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此刻郑伯的做法,我觉得和上文“示之以弱,驳之以理”的做法应属一类。烛之武劝退秦穆公的说辞可就比他的国君高明多了!老烛面对强大的秦国之穆公的开场白——“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深得其君上真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的说辞也仿佛郑文公附身。但是这样的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6期2021-11-19

  • 于细节处看《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叙述佚之狐劝说郑伯重用烛之武,烛之武接受郑伯临危受命的过程,两个回合的对话分别只有两句,但已然陈述得清晰而明了。第三段作为文章的主体,整体来看并没有交代具体的场景布置,而仅仅是通过烛之武的话语便让读者感到劝说场面的激烈紧张。尾段则以晋军退兵做结,同时升华了烛之武的劝说成果,让人眼前一亮。在文学观赏性极佳的情况下显得朴实自然。譬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八个字便交代出了秦晋两军驻军的位置,突出战争爆发的大势所趋及郑国窘迫的处境。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这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09-13

  • 浅析《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的特点
    ,笔者就分析一下郑伯、佚之狐、烛之武这三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一、郑伯: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作者在文章开篇写道:“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国和晋国强强联手,要一起攻打郑国。起兵的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朝三暮四,在依附晋国的同时也依附着楚国。两国军队师出有名,来势汹汹,“郑国危矣”。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的背景下,郑国的君主郑文公必然是焦头烂额。他和大臣必须想出良好的对策,化解此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文武大臣均不敢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2期2021-03-09

  •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
    言于(    )郑伯曰(5)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    (6)犹(    )不如人(7)无能为(    )也已       (8)是(    )寡人之过(    )也(9)然(    )郑亡        (10)越国以(    )鄙(    )远(    )注意:“基础检测”主要检测学生对陌生字词的读音、含义等的掌握情况。文本分析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2期2021-02-23

  • 春秋无义战与老臣有智勇
    又怎样?烛之武受郑伯之命,夜缒说秦穆公,他利用秦晋矛盾,采用离间策略,令秦伯不仅答应退兵,而且留军助郑防晋。晋国在失去同盟后孤立无援,想追击秦军,怕失去盟友;想攻打郑国,又有秦军守卫。最后也不得不撤退,由此郑国的危机得以化解。晋侯(文公)所谓“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智);以乱易整,不武”,也无非是冠冕堂皇的托辞,给自己一个台阶,最关键的还是“失其所与,不知”,权衡利弊之后从现实利益考虑,最终还是放弃。这是一个明智的抉择,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春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5期2020-05-19

  • 郑庄公称雄天下与《左传》之叙事义法
    》叙事,往往详叙郑伯,而略写天王,此以笔削详略见褒贬资鉴之义,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也。一、 先经、后经、依经、错经,与《左传》的历史叙事始、微、积、渐,为历史发展的规律。春秋情势的演变,大要也不离始、微、积、渐之原则。孔子作《春秋》,其书法往往为尊者讳耻,故于桓公五年秋周郑葛之战,但书“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而已,并未书战、书败。周天子率诸侯联军伐郑,名正言顺,是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左传》叙周郑葛之战,却大书“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

    古典文学知识 2020年2期2020-04-16

  • 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详略文法
    威胁时,佚之狐向郑伯建言“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作者只用了这样短短一句语言描写,并未加以其他方面修饰,却使读者虽未见佚之狐其人而知其人——心系国家、知人善荐。郑伯在文中的语言描写也仅仅一处,当郑伯采纳佚之狐建议来请烛之武相助时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作者在行文中不肖多余描写,仅此一句,便使文中郑伯勇于认错、因情纳谏的形象浮现在读者眼前。全文通过详细而精悍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及在遣词用句方面对实词、

    焦作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2-14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武出山,那人就是郑伯。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所学的来赏析郑伯的辞令艺术。预设: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勇于自责,“是寡人之过也”——说之以情,情真意切。此外,郑伯对形势作了透辟的分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说之以理,点明国家灭亡与个人息息相关。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终使烛之武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奔赴秦营。总结:当然,无论说辞多么精妙,无论言语策略多么周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实情至理的基础上,惟有如此,才能使说辞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一点,《烛之武退秦

    速读·上旬 2019年2期2019-10-21

  • 郑子耳鼎、郑 登鼎新说
    子耳鼎铭文中的“郑伯”是指春秋郑国国君。《春秋》三传除偶尔称郑君为“郑某公”“郑文”“郑捷”(郑文公)外,皆称作“郑伯”或“郑伯某”“郑伯某某”。公子在春秋时期专指诸侯的子嗣,其中诸侯之子继承君位者称王子、世子或太子,其余则都称公子。周代铜器中名郑伯的不多,商丘永城1985年曾出土一件郑伯匜(图四),是西周末年(或春秋初)郑伯嫁女于宋的媵器,其铭曰:郑伯乍宋孟姬媵匜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之[2];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春秋早期的郑伯盘(图五),铭文从盘中央起始,逆

    文物天地 2019年8期2019-09-16

  • 泵送管道允许停泵时间试验研究*
    傅 耀,郑伯坤,李 凤,邓高岭,黄腾龙,尹旭岩泵送管道允许停泵时间试验研究*傅 耀1,郑伯坤2,李 凤1,邓高岭2,黄腾龙2,尹旭岩2(1.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金昌 737100;2.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2)基于环管试验开展了泵送管道允许停泵时间试验研究,分别针对尾砂浆、水泥浆以及充填料浆进行了试验。低浓度料浆在低速输送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沉降,在高速输送的情况不发生沉降,但几乎都不允许

    采矿技术 2019年3期2019-07-11

  • 谈语用型比较阅读教学微课
    的战争险境,不容郑伯、烛之武有思考、迟疑的余地;赵国的险境则没这么危急,尚可以“奉璧”来控制,只是须找出一个有智谋有胆识的人来完成此次出使。换句话说,赵国最大的不利不过是把璧给了秦而不得秦城,而不致于发生战争而亡国。二人出使环境的险易为烛之武、蔺相如两人性格特点的刻画进行了重要的对比,这是进行比较教学时不宜忽视的地方。二、出使情感不同烛之武是被迫出使,在郑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提醒下,烛之武出于个人利害的考虑才“许之”。他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2018-09-29

  • 七旬翁“卧底”保健讲座揭骗局
    七旬翁卧底揭骗局郑伯今年71岁,早年当过兵,也打过仗,退伍后转业到重庆一家企业当工人。郑伯喜欢舞文弄墨,还曾在企业内刊做过特约记者。退休后,他读书、写东西,看新闻,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看得很透。2017年元旦前,郑伯碰到了以前经常摆龙门阵的工友老邓,当时老邓正提着一兜东西匆匆往家赶,郑伯上前叫住他,问他这段时间忙些啥?老邓举了举手里的袋子,说,近来身体不太好,经常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这不,我刚听完讲座回来,买了几盒心脑血管方面的保健品,你闲着也是闲着,一起去

    金秋 2018年11期2018-09-10

  • 《左传》郑庄公人物形象之解析
    郑国求得靠山,“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1]等行为或多或少都释放着与鲁国修好的信息。处理国内政务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作为兄长,对弟弟应该负有教导责任,郑庄公明知段“多行不义”,却没有丝毫担忧与引导,反而坐等其“必自毙”的那天,等时机一到,一句“可矣”,不顾一次手足之情便将段除去。书曰:“称郑伯,讥失教也”[2],然而从国君或政治家的角度看,郑庄公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谓完美。第一,庄公从小在

    文化学刊 2018年3期2018-03-07

  • 谈语用型比较阅读教学微课
    的战争险境,不容郑伯、烛之武有思考、迟疑的余地;赵国的险境则没这么危急,尚可以“奉璧”来控制,只是须找出一个有智谋有胆识的人来完成此次出使。换句话说,赵国最大的不利不过是把璧给了秦而不得秦城,而不致于发生战争而亡国。二人出使环境的险易为烛之武、蔺相如两人性格特点的刻画进行了重要的对比,这是进行比较教学时不宜忽视的地方。二、出使情感不同烛之武是被迫出使,在郑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提醒下,烛之武出于个人利害的考虑才“许之”。他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中学语文 2018年24期2018-02-10

  • 精解教材,跳出题海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下列对文中相关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2018-01-25

  • 细探烛之武的爱国精神
    智慧的,佚之狐与郑伯是了解他的,否则佚之狐不会这么看重烛之武, 郑伯也不会立即“从之”。当然,烛之武在危难来临时,三言两语便退了秦师,更是他能力与智慧的正面写照。综上,烛之武的身份我们大致可以定位,烛之武是一位年龄稍大,身份低微,怀才不遇,心系国事的人。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么一位优秀的人物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我们可以想见他的仕途本可以更早平步青云,而他为什么会一直屈居在郑国?一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是他真实的牢骚,也是一腔的埋怨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期2018-01-18

  • 从几个疑问出发再读《烛之武退秦师》
    主要写了佚之狐向郑伯推荐让烛之武去见秦君,说服秦撤军;还写了郑伯“急而求子”时与烛之武的对话。烛之武,何许人也?《东周列国志》中有记载,“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圉正是养马的官员,“三世不迁官”说明他的官职不大,可见此时被委以重任的烛之武之前并没有得到重用。疑问二:佚之狐为何会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推荐年迈的小官烛之武来担此重任?从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的话语中可看出,佚之狐是十分了解烛之武的才能的(“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9期2017-11-01

  •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符号的语言表达分析
    情境下,佚之狐、郑伯以及烛之武三人的性格就在接下来的语言及其行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佚之狐——隐藏的“狐”性在郑国即将灭亡的时刻,佚之狐对郑伯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建议——“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师必退”。全文对佚之狐的描写只有他说这一句话,这一句话也就凝聚了他的形象及其性格。在这一句话中,“若”和“必”是关键性的两个字,它们揭示出了一种假设关系,而且通过这种假设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佚之狐非常了解烛之武及其能力。可是这种相信是怀着好意么?当佚之狐把烛之武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9期2017-03-03

  • 言为心声?因声求气
    一、诵读佚之狐与郑伯的对话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生齐读)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出使解围,最后秦晋果然退兵。可见,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答:有洞察力和预见性)那佚之狐为何自己不去退秦师?(生1答:他惜才,这是让烛之武成名的好机会;生2答:他怕死并且圆滑,哪怕燭之武没有成功,也可免于责罚。生3答:他想去,但是自知智力不及烛之武。)让老师来将这句话再读上两遍,请同学们再作思考。(生能够抓住其中“矣”这个语气词和“必”来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5期2017-03-02

  • 因声求气 以“义”贯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武开始为什么拒绝郑伯的请求?满腹的牢骚与委屈;烈士暮年的孤愤。4.烛之武最终为什么答应郑伯的请求?郑伯勇于自责;烛之武深明大义。B品其“味”体会人物心理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2.教师指导。(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危”“必”要重读,“矣”,适当延长,以突出形势危急,“师必退”,则应短促,以显示其对烛之武的信任。(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也已”适当延长,整句话语调低沉,以显示人物内心委屈

    中学语文 2016年30期2016-11-08

  • 郑伯农诗词曲选
    郑伯郑伯农诗词曲选□ 郑伯农1937年12月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市,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随即留校任教。粉碎“四人帮”后,先后在文化部政策研究室、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任职。曾任《文艺报》总编辑。现为《中华诗词》主编、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文艺评论集《在文艺论争中》《艺海听潮》及诗词集《古韵新风—郑伯农作品集》《京华吟草》等。郑伯农诗稿致远去的朋友 1973年风雨同舟安敢忘,十年携手久铭肠。解差送客别离急,倩影

    中华书画家 2016年3期2016-10-25

  • 因生求气,以“义”惯之
    武开始为什么拒绝郑伯的请求?满腹的牢骚与委屈;烈士暮年的孤愤。4.烛之武最终为什么答应郑伯的请求?郑伯勇于自责;烛之武深明大义。B 品其“味” 体会人物心理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2.教师指导。(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危”“必”要重读,“矣”,适当延长,以突出形势危急,“师必退”,则应短促,以显示其对烛之武的信任。(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也已”适当延长,整句话语调低沉,以显示人物内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2016-05-30

  • 千里引进火龙果生态种植富农家
    丛中。果园的主人郑伯有夫妇正忙着给客人采摘、称重、收款。“前两天镇里请来记者帮着宣传,这几天上门来采摘的人每天都有好几十个,这批马上就卖完了,下一批要等到8月底了。”郑伯有笑着说。火龙果千里来安家郑伯有过去是一个跑长途的货车司机。他与火龙果结缘,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原来,老郑常年在广东、广西一带跑车。七八年前的一天,他跑长途经过广西一个地方,被当地村民种植的成片水果林吸引住了,便停下车跑去了解情况。“当时看到红艳艳的水果挂满枝头,开的花相当漂亮,看起来特别舒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那时代,怎一个“利”字了得
    。”其次,我们看郑伯郑伯也不够厚道,他一直不重用烛之武。也许因为烛之武的地位低,如果真的重用他恐怕也会遭到人们反对,因为那个时代可是个讲身份的时代。(后来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可佐证)也许郑伯还有其他考虑,我们不管它。郑伯是否有利害的考量呢?当他请求烛之武出马遭到拒绝后,我们不知他有何想法,估计他很生气。但从他的话来看,最后郑伯是道歉了。不得了,一个堂堂国君还有错,还要给一个曾经管马的小官道歉,这要多大的胸襟啊?其实我觉得这只是郑伯隐忍不发而已。相对于亡国,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7期2016-05-14

  • 从《烛之武退秦师》看春秋国君之形象
    的好评。次要人物郑伯、秦伯、晋侯,虽然着墨不多,却也是有言有行有情,寥寥几句,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显示了作者精湛的人物描写艺术。教学中我们如能适时启发引导学生 ,会让我们更好地去感受经典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先来看看郑伯,当秦、晋两国气势汹汹地围攻郑国之时,郑国可谓危矣,显然,与秦、晋两个大国抗争,无疑是以卵击石,而想办法化解危机,应该是当务之急。所以当佚之狐推荐烛之武时,郑伯立即抓住这一线希望“从之”,表现了一位君主决策的及时、果断。 就在事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2016-05-14

  • 千里引进火龙果生态种植富农家
    丛中。果园的主人郑伯有夫妇正忙着给客人采摘、称重、收款。“前两天镇里请来记者帮着宣传,这几天上门来采摘的人每天都有好几十个,这批马上就卖完了,下一批要等到8月底了。”郑伯有笑着说。火龙果千里来安家郑伯有过去是一个跑长途的货车司机。他与火龙果结缘,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原来,老郑常年在广东、广西一带跑车。七八年前的一天,他跑长途经过广西一个地方,被当地村民种植的成片水果林吸引住了,便停下车跑去了解情况。“当时看到红艳艳的水果挂满枝头,开的花相当漂亮,看起来特别舒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8期2016-04-02

  • 言为心声 因声求气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一、诵读佚之狐与郑伯的对话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生齐读)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出使解围,最后秦晋果然退兵。可见,此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答:有洞察力和预见性)那佚之狐为何自己不去退秦师?(生1答:他惜才,这是让烛之武成名的好机会;生2答:他怕死并且圆滑,哪怕烛之武没有成功,也可免于责罚。生3答:他想去,但是自知智力不及烛之武。)让老师来将这句话再读上两遍,请同学们再作思考。(生能够抓住其中“矣”这个语气词和“必”来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3期2016-03-01

  • 从《烛之武退秦师》透视处世之道
    落难时,几乎遭遇郑伯“白眼”,对此他耿耿于怀。俗话说:“危难之中显真情。”其次,郑国在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这是什么行为?——脚踏两只船,或者说是墙头草两边倒,这样的人大家该如何对待?学生异口同声:攻打!感悟为人处世:(1)别人有难、落难时应该帮一把;(2)做人要有坚定的立场,不能脚踏两只船。二、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弧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荐烛之武,佚之狐的一番话,且不说从侧面表

    新课程(下) 2015年8期2015-08-15

  • 《左传》郑庄公形象探微 ——从“礼”的角度
    三十五处,其中《郑伯克段于鄢》、《桓王伐郑》详细描述了郑庄公人物形象。按《左传》多而见义、曲而隐晦的记叙方式,郑庄公的整体形象在围绕他的诸多事迹中得以塑造,《左传》以他二十二年的执政史委婉而深刻地道出了他的客观性格。一、离经叛道的“破礼者”《左传》关于郑庄公的记载集中在鲁隐公元年至鲁桓公十一年共二十二年间,《郑伯克段于鄢》、《桓王伐郑》详细描述了郑庄公人物形象。历来郑庄公形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都没有从“礼”的角度对郑庄公形象下定义。(一)“以礻方易许”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8

  • 战争与和平的启示 ——略论《烛之武退秦师》的文化内涵
    危在旦夕时,国君郑伯听从佚之狐的建议,请烛之武出面退兵。出人意料的是,烛之武拒绝郑伯的请求,并抱怨道:“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在郑伯的真诚道歉后,烛之武“夜缒而出”,被人用绳子从城墙上放下,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秦军军营,以简洁而巧妙的外交辞令退了秦兵。随后,晋国也退兵离去。至此,一场即将升起的硝烟随风飘散。郑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秦晋两国也避免了一次因劳师以袭远而带来的伤亡。上述显示,这篇课文体现了烛之武深沉的爱国情怀,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

    学语文 2015年5期2015-02-28

  • 一波四悬,扣人心弦 ——论《烛之武退秦师》的悬念美
    。”佚之狐的话让郑伯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丝希望,绷紧的弦得以稍稍松弛一下。二悬——出否?当郑伯满怀希望地去请烛之武出山,读者也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秦营,挽狂澜于既倒时,烛之武却婉言拒绝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不出山,此二悬也。烛之武不出山,郑国的命运依然处于危急之中,该怎么办?郑伯和读者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被烛之武婉言拒绝浇灭,读者刚刚松弛了一点儿的心弦又绷紧了。年轻的时候有才能又有志向,却遭受排挤不被重用,牢骚满

    语文知识 2015年10期2015-02-13

  • 照搬照套苗难发 科学种植果满枝
    梁县庆隆镇计生户郑伯有、陈大会夫妇乐呵呵地说。老郑过去在广东、广西一带务工,在那边不少地方的公路两侧,当地农民大片种植的红艳艳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开的花也相当漂亮,看起来特别舒服。一打听,这里的火龙果不但产量高而且价格也可观。眼热之际,他萌发了引种火龙果的想法。凭着一腔热情,2013年他租来3公顷多土地都种上了火龙果。按照外地的露地种植办法,松土、施肥、除草,一样都没有少。可一晃两年时间过去了,郑伯有满怀期待火龙果花开满山红,没想到却遭遇了早春的霜冻天气,

    农家顾问 2014年12期2014-12-30

  • 课本素材多向解读
    也已”为借口拒绝郑伯郑伯检讨自己未能早用其人之过,再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伯。秦伯心悦诚服,秦军乃还。郑国转危为安。多向解读1.听取别人的意见。秦、晋围郑,郑伯在如此强大的两国面前感到了亡国的危机。大夫佚之狐向郑伯进言说:“其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郑伯听从了他的意见,并很快和秦君达成共识,解了燃眉之急。2.知错能改。秦晋围郑,郑国存亡旦夕之间,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郑伯立即召见烛之武,当烛之武拒绝的时候,郑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32期2014-09-18

  • 危难之境显雄辩之才
    。但烛之武并非受郑伯宠信的人,他在郑国长期得不到重用,当郑伯有求于他时,他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当即回绝,也借此机会把心中的不满、怨恨发泄了出来。这一小小的波澜,并没有影响对他个性的展示,而是锦上添花,使其形象更加完美。在听到国君诚恳地道歉“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之后,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胸中块垒,不计前嫌,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夜缒而出”,奔赴敌营。在情势非常危急之时,如果没有对郑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7期2014-09-02

  • 布局独特 谋篇巧妙
    狐的这番言谈,让郑伯似乎看见了一丝光明,也使读者紧绷的神经略有放松。烛之武真的行吗?“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的这番饱含壮士暮年、英雄末路,充满无穷委屈、不平和牢骚之情的推辞,使读者不禁为他、更为郑国的命运担忧。及至郑伯反躬自省、自责致歉进而晓谕大义、点明利害时,这份诚恳自责、这番透彻分析给了烛之武极大的触动,最终“许之”。文章结尾写子犯建议晋文公击秦,在这个秦背约援助郑国的敏感时刻,这种原本就不牢固的盟国关系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7期2014-09-02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景组成,依次是“郑伯劝烛之武出城退敌”,“烛之武劝秦伯退兵”,“晋侯劝子犯勿击秦军”。三处劝说都非常成功,其劝说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体味。二.讨论探究认真细致阅读课文,并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三个劝说的场合、对象及主要的劝说方法,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这三个劝说成功的原因。三.成果展示第一处:郑国君坦诚认错,烛之武临危受命。强敌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如何退敌?郑伯兵微将寡,势单力薄,胜算甚微,心急如焚。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而且十分肯定地说:“若使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7期2014-07-26

  • 利用课文发展学生辩证思维
    ,郑国危如累卵,郑伯去请烛之武时,为什么会遭到烛之武的婉言拒绝而不是热情回应呢?换言之,烛之武的一番牢骚——“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会不会影响他的英雄形象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这种从“反面”入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就是古人所谓“用逆”法,就是人物描写的个性化,就是要写出每一个人心中的情理,写出每一个人的“心事”。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可以有力克服人物描写的绝对化和公式化倾向,即“美则无一不美,恶则无往不恶”的形而上学的创作方法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1期2014-02-25

  • 郑伯有引种火龙果先苦后甜体会深
    梁县庆隆镇计生户郑伯有乐呵呵地对笔者说。种植园里的大棚内,水泥柱上捆绑着火龙果植株,藤蔓沿着水泥柱一直爬上棚顶,青翠的植株上有的开着硕大的白花,有的结满了大大小小的青色和红色的果实。郑伯有种植火龙果经历过失败的教训。老郑过去曾在广东、广西务工。那里不少地方的公路两侧,都有当地农民种植的大片火龙果,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开的花也相当漂亮,让人看起来心里特别舒服。老郑一打听,火龙果不但产量高,价格也很可观。眼热之际,他萌发了回家乡引种火龙果的想法。2010年年

    科学种养 2014年2期2014-02-20

  • 活用课本素材引导作文教学
    类,1.为人君:郑伯、秦伯、晋侯;2.为人臣:烛之武、佚之狐、子犯。为人君的都礼贤下士,为人臣的都忠君爱国,这是共性。因此礼贤下士的人君素材就是郑伯、秦伯、晋侯,同样忠君爱国的人臣素材就有烛之武、佚之狐、子犯。其次从个人角度说,作为人君的郑伯正因为听取了佚之狐的进谏,面对烛之武的拒绝,不惜放下君王的脸面与威严,当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才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机。因此郑伯适用立意于下面几个角度:角度一、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的作文秦、晋围郑,郑伯在如

    中学语文 2013年9期2013-01-31

  • 郑伯克段于鄢》中几个问题的探究
    田春霞我在执教《郑伯克段于鄢》这篇课文时,发现了几个有趣的问题,并与我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一、“初”字的研究初,翻译为“当初,最初,起初”等等。课本上没给解释。一般老师觉得这个词太简单,不用翻译。可是,喜欢钻牛角尖的我隐隐感觉到这个“初”非比寻常。于是,我翻阅了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整部书没有一个自然段用“初”字开头。我又翻阅了同为左丘明所著的国别体史书《国语》,也没有一个自然段用“初”字开头,到“四小史”才广泛运用。这一发现让我惊讶不已,为什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2012-08-15

  • 耿耿董狐笔 殷殷赤子心
    刘文斌郑伯农曾以“耿耿董狐笔,殷殷赤子心”的诗句,赞扬我国当代一位剧作家、文艺评论家。(郑伯农《诗词与诗论·悼涵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其实,将这两句诗用于郑伯农本人也恰如其分。他的诗词不但如春秋时代晋国史官董狐笔下的文章一样,真实地反映了现实,而且抒发了诗人弘扬正气、痛斥邪恶的赤子之情,能给读者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极大的审美享受。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文艺评论 2011年11期2011-08-15

  • 郑伯农:诗词八首
    郑伯农唐山采风吊先烈李大钊漫步幽燕地,同怀李守常。铁肩担社稷,妙手引霞光。冷眼对魔窟,捐躯赴绞场。英灵滋故土,山野莽苍苍。纪念丁玲百年诞辰凝尘瑶瑟本无斑,电击雷轰心未残。四海风云收眼底,万家忧乐聚毫端。铁窗两度见铮骨,纤笔一枝扬巨澜。亮节高风谁与似,三湘有女耀群山。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一莫道树倾根自亡,枯枝残叶亦疯狂。振聋发聩一声吼,不可沽名学霸王。二辟地开天路漫长,几人青史识兴亡。若非奋勇追穷寇,隔水分廷望断肠。三曾捐骨肉筑金汤,又遣雄师过大江。志士头颅

    中华书画家 2011年6期2011-08-09

  • 学术是一种疯狂的冒险
    郑伯埙学术是一种疯狂的冒险郑伯埙推荐理由本书最大的特色和宝贵之处在于:让人(对管理学经典理论)知其然的同时,更注重知其所以然和如何然。讨论学术本质的书籍与文章不在少数,然而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每位学术大师往往都各有其独门心法,而使得初学者雾里看花,不得其门而入。尤其是大师大多专注于研究,很少将其探索的历程与心得公诸于世,因此,这类独门心法的传授与介绍,大多藏诸名山,成为不传之秘。基于上述理由,对新进研究者而言,虽然江湖只有一点诀,但要掌握学术研究的

    中国报道 2011年1期2011-01-31

  • 吐胸中块垒掀笔底波澜 ——读郑伯农《诗词与诗论》中的诗词
    笔底波澜 ——读郑伯农《诗词与诗论》中的诗词文陈辽当今诗歌领域,新诗和旧体诗词二分天下。写作旧体诗词的人数可能比写作新诗的人还要多。据我所知,江苏就有78个诗词学会,3500多个会员。他们一年间正式出版的和自费出版的诗词,大大超过了新诗在江苏的出版数量。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写作旧体诗词的诗人中,既有对旧体诗词素有造诣的诗人,也有写新诗已经出了名的诗人,更多的是学习写作旧体诗词并取得成就的新诗人。不曾想到,本来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评论家的郑

    中华魂 2010年2期2010-12-26

  • 正视语文教学的研讨与练习
    般的课堂教学认为郑伯善做人的思想工作,他的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终于感动了烛之武。烛之武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这样的解读是不会研讨的表现,没有一点儿想象力。郑伯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诚然,郑伯有认错的表示,但这里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手段和风格。他诚心求烛之武,因为他是郑伯。然而,他没有“止于自责”,在话中凭自己的权位向烛之武施加了压力,发出了威胁。郑伯的话,“绵里藏针”。因为面对烛之武这样聪明的人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2期2009-06-13

  • 孙轶青追思会在京举行
    学者张锲、李锐、郑伯农、李栋恒、王巨才、岳宣义等70余人,以及孙轶青的夫人张勇,子女孙晓青、孙静秋参加了追思活动。大家在追思会上深情回忆了孙轶青同志的光辉一生,对他的诗品、书品、人品作了高度评价。与会者认为,孙轶青是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20多年来为振兴诗词事业无私奉献,赢得海内外诗人与专家们的敬重与热爱。他既有鲜明的创作主张,作品也一如其人,有着浑金璞玉般的厚重、质朴、大气,闪烁着哲理光彩。他力求“倡今知古”,“倡今”贵在创新,“知古”贵在溯源。诗人和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13期2009-04-01